第一篇:新苏教版四上 简单的周期 教案[范文]
简单的周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难点
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好)请听游戏规则:男女快速记忆PK赛:男生记上面的数字,女生记下面的数字,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准备好了吗?(好了)
(出示第一轮课件出示数字,很快消失)提问:男生的数字是什么?女生呢?举手回答。看来男生和女生记忆力都不错,第二轮比赛增加难度:(出示第二轮数字,学生数秒时间观察,然后消失)提问:男生?女生呢?
(预设男生记不住,女生记住了)
提问:男生有记住的吗?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男生你想说什么?(男生数字无规律,女生的有规律)
小结:同学们真会观察,看来有规律的事物便于我们记忆。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还有很多.咱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找规律。
二、整体观察、初步感知
过渡:请看,每年到了国庆节,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总喜欢装扮一番。(出示例题图)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场景。提问:那么盆花、彩灯、彩旗这些物体的排列有着怎样的规律,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圈一圈,再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等1分钟)圈好了吗?然后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物体的排列都有着怎样的规律?开始吧。(全班交流)好,说好的同学请坐正。请三位同学来汇报一下,每人说一个?(投影展示学生圈的)
预设:我是这样圈的,彩旗每4个一组,它是按照红红黄黄的规律排的。
我是这样圈的,彩灯每4个一组,它是按照红紫绿紫的规律排的。
我是这样圈的,盆花每3个一组,它是按照蓝黄红的规律排的。
师:嗯,大家听明白了吗?那有一位同学,它的彩旗是这样圈的,我们来看,你 有什么想法?
预设:相间的两份都是不一样的颜色。
他画的都是一份红一份黄的。
师:哦,我们看,第一组两个什么颜色?(红)第二组?(黄)第三组?(红)第四组?(黄)„„同学们,这是一种红色和黄色在间隔排列,而我们在圈的时候,每一组都要完全相同,所以两个一圈,怎么样?(不可以)应该——四个一圈,明白了吗?
提问: 好,我们接着来看,刚才我们在圈盆花的时候,是几个一组的?(每3个)这样下去盆花的第四组会依次是什么花呢?彩灯是每几个一组?(4个)那它的第10组会依次是什么呢?彩旗也是每4个一组的,它的第100组会依次是什么呢?看不到,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每一组物体的数量相同,颜色相同,排的顺序也相同,像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的现象叫作周期现象。(板书、齐读)
三、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简单的周期。1.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提问:咱们还是从盆花开始研究,按盆花的摆放规律,左起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我想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生猜:红花、黄花、蓝花)嗯,三种花都猜到了,那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花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在学习单上,写好的同学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交流。(师出示活动二,学生独立尝试)全班交流:谁来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投影呈现学生的方法,引导理解不同的解决方法:(画图、列举)
①排一排:按蓝、黄、红三种颜色依次排到第19盆,确定是蓝花。(列举)②画一画:用水彩笔依次画出不同颜色的符号表示不同颜色的盆花.到第19盆是蓝花。(画图)
追问:如果盆数很多,上面这样数和画的方法方便吗?
③算一算:把每3盆看作一组,用19÷3=6(组)„„1(盆),第19盆是蓝花。(计算)
提问:你的这个算式是?(生说师板书)
那我们列出了这样一道算式,怎么从这道算式看出第19盆就是蓝花呢?谁再说一说。
师结合情境图再解释给大家听:有19盆花,把每3盆看作一组,就可以分为6组还余下1盆,这里商6的单位是“组”,余数1的单位是“盆”。这余下的1盆就是第19盆,也就是第7组的第1盆,它就跟每一组的第一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断定第19盆就是蓝花。
小结:同学们真是非常聪明,解决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的方法。
2.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策略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彩灯中的数学问题。(1)课件出示: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2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明确: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2)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怎么想的?
①计算:你用的是计算的方法,20÷4=5(组),怎么从这个式子看出是紫色的呢?谁再来说一说?(一共5组,每组的最后一个就是紫色)用计算方法的同学举手,老师看一下。
②有用其他方法的吗?(画图、列举)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哪一种更简便呢?(计算)计算的方法解决,更加简便。(有用画图或列举方法的吗?为什么你们不用这种方法呢?学生回答得出: 画图法太繁、分类方法不适用。)
(3)抢答:那下面我们就用计算的方法来抢答,第23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学生抢答,提问: 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口述,师板书:23÷4=5(组)„„ 3(盏)这里的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4)我们再来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彩旗中的数学问题。
按照彩旗排列的规律,从左边起第26面旗是什么颜色?(红色)怎么算的?(板书:26÷4=6(组)„„2(面))你是怎么看出是红旗的呢?(每一组的第二面是红旗)第28面呢?(没有余数,就看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学生抢答)
3.总结提升
小结:通过探索我们发现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我们先要找到周期规律,然后用总数去除以每组的个数,再看余数,余几就看每组中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每一组的最后一个。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生活中的周期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周而复始的周期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12生肖、24小时、一年四季、12个月、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欣赏图片)师:正是这些规律的呈现,才创造了我们有序而多彩的世界。
(二)运用周期规律:
1.说一说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周期,接下来老师来考考大家运用周期规律的水平。
(出示课件:下面这样的排列有周期规律吗?为什么?)提问:怎样才能看出周期规律呢?
小结:看来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至少要观察两组事物才能发现规律。2.摆一摆
同学们,你也想用△、口和○这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出现的图形排列吗?请听要求。(课件出示)
摆好的同学跟同桌说一说,你的图形序列有着怎样的周期规律? 3.算一算
提问:(出示课件)先说一说每几个一组,再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玩一玩
谈话:同学们,咱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这是一首儿歌,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看老虎,老虎不在家,我们淘汰他。)
(游戏规则:从左边起一人对应一个字地读,读到儿歌的最后一个字是谁,谁就会被淘汰。)
先在小组里玩一玩吧!
老师也想玩这个游戏,请4个同学一起玩。我们从左边开始,猜一猜谁会被淘汰?
真的是我被淘汰了,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是我被淘汰了呢?6个人玩呢? 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在游戏中玩出了智慧。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回顾这节课我们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呢?
咱们再来回看课前男生的一组数字,其实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还是可以发现规律的。
一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只要换个角度思考,规律就清晰可见了。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坦普·倍尔。
希望同学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用所学的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
第二篇:四上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 仲纪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体会规律的美感,接受美育,陶冶情操。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设置悬念 游戏:猜星期几
二、自主探究,理解规律
1、观察场景、感知有序排列
师:大家仔细看,你觉得它们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自由说)
2、自主探究、体会方法多样(1)出示盆花排列图,探索规律
师:你能用你的方式来表达其中的规律吗?(学生画一画、圈一圈,教师巡视)(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9盆花,问:按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如果在后面再放一盆花,应该放什么颜色的花?为什么呢?再摆一盆呢? 第19盆花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3、优化方法,独立解决问题(1)解决彩灯问题(2)解决彩旗问题
(3)揭示周期现象的概念,板书课题。
三、多样练习,加深理解
1、小小设计师:用△、□和○着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排列的图形序列。
2、老师也带来了一组图形 ○ □ △ ○()()你觉得下面图形会是什么呢? 再接着补充出示: ○ □ △ ○()()○ □ △
3、游戏:猜星期几(学生猜)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与大家分享一下。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周期现象?学生交流说说
第三篇:苏教四上期末试卷2
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水平测试卷
小学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识字写字(16分)
1. 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注意写得正确、工整。(4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拼音,填写字词。(12分)
封面tí()字 zânɡ()送礼物 yǐn yǐn()约约 千里江dī()zēnɡ()加信心 wěn wěn()当当 zhuó zhuànɡ()成长 不辞xīnláo()行动mǐn jiã()xiǎo()行夜sù()kāi()天pì()地 洁白jīnɡ yínɡ()
二、积累与运用(24分)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4分)
悄悄 轻轻 慢慢 渐渐
春风()地吹着,天气()变暖了。小草()地探出脑袋,远远看去,好像铺上了一层浅绿的地毯。几只鸭子正在池塘里()地游着,偶尔划一下水,显得很悠闲。
2.语言实践。(6分)
(1)读了《诚实与信任》、《九色鹿》等课文,我想起反映诚信可贵的名言警句:(2)李敏准备在书房里挂一则勉励自己勤奋读书的名言,我给她推荐一句:
(3)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我准备用一副对联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 的琼枝玉树,便 会情不自禁
地赞叹:这真是“,”呀!(《雾凇》)(4分)
(2)“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这句话把 比作“春蚕”,用“茁壮的新苗”来比喻。(《老师,您好!》)(4分)
(3)“,潭面无风镜未磨。”让我们领略到秋夜的和谐;“千山鸟飞绝。”让我们感受到冬日的沉寂。(2分)
(4)“雪峰插云,,”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句话在全文起到的作用是。《九寨沟》(4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0分)短文1(10分)
珍珠鸟(节选)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 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信赖 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案”在字典中有这些解释:(1)一种旧式的长桌子;(2)案卷,记录;(3)提出计划方法的文件。“伏案写作”中的“案”应选第 种解释。(2分)
2.给第二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3.短文中的“小家伙”指的是。从这个称呼可以看出。(3分)
4.“美好的境界”在文中指的是。(3分)
短文2(20分)
跨越障碍
患有癫痫的人是不适合做体育运动的,但是派蒂.威尔森的父亲不这样认为。
一天,当派蒂对父亲说“我能不能像你一样每天清晨进行长距离晨跑”时,父亲在经过短暂犹豫后说:“可以呀,欢迎你陪着爸爸一起跑。”派蒂说:“可是 我有癫痫,中途发作怎么办?”父亲说:“不要怕,我知道如何处理,何况它并不会发生。”
派蒂第二天就开始和父亲一起晨跑。幸运的是,她真的没有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癫痫。派蒂很快乐。在此之前,医生曾告诉她不能下水,不能打球,不能参 加任何具有攻击性和体力消耗大的活动。现在看来,医生的话并不是十分正确。
几个星期后。派蒂突然对父亲说:“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对于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又患有癫痫的女孩来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派蒂看出了父亲的疑虑,她说不是现在,而是等三年后,或者更长的时间。
三年后,派蒂认为自己可以冲击世界纪录了。她为自己订了一个计划,先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跑到旧金山,然后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最后向白宫进发,距离约3000公里。
她从自己的家出发,从西岸到达东岸,一路上遇到重重困难,但她毫不气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四个月,她终于到达了华盛顿,并接受了总统的召见。她对总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让其他人知道,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成语。(4分)
(1)不可能实现的想法。()(2)一点儿也不妥协放弃。()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4分)
(1)“派蒂看出了父亲的疑虑”。父亲的疑虑是。
(2)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理解。
3.短文主要写了患有癫痫病的派蒂坚持,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4分)
4.请写出你对题目“跨越障碍”的理解。(4分)
5.派蒂的故事令我们感动,请你写几个成语来赞美这个小姑娘吧!(4分)
四、习作(30分)两题任选一题。
题目1:读了《跨越障碍》,我们被派蒂的精神感动了。学习和生活中的你 一定也有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情。请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为题,写一件自己的事。
题目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说话的“朋友”。院子里的花草呀,书包里 的文具呀,卧室里的玩具呀,还有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呀,等等。它们默默陪伴着我们的童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请从中选择一样,以“不说话的朋友”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习作。
第四篇:四上第二单元简单的周期测试卷
四上第二单元简单的周期测试卷 姓名:
一、细心填写。(30分)1.◆○◆○◆○◆○◆
(1)如图,每个◆中间有1个○。图中一共有()个◆,()个○,○的个数比◆少()。(2)像这样一共摆26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个○。
2.马路一边有一些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5个,那么电线杆有()根。
3.一根圆柱体木料,锯4次。能锯成()段:如果锯成8段,需要锯()次。
4.秦淮河一侧的河堤上栽了5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放一张休闲长椅,放了()张长椅。如果每张休闲长椅可坐3人.这里的长椅最多可以供()人休息。
5.有18个小朋友排成一路纵队,每两个小朋友之间相距l米,这路纵队全长大约()米,10位小朋友站成一排做操,每相邻两位小朋友相隔2米,做操的队伍长()米。
6.一条走廊长30米,从走廊的一端到另一端每隔3米放一盆植物,要放()盆植物。7.沿着一个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0棵杨树,每两棵杨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共有()棵桃树。8.张悦过生日,买了一个周长为50厘米的圆形蛋糕,在它的四周每隔5厘米插一根小蜡烛,需要()根蜡烛。
9.在正方形毛巾的四周绣花,四个顶点上各有一朵,这样每边都有6朵,毛巾四周一共绣了()朵花。
二、精确选择。(6分)
1.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6盆花。正确的放法是()。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 2.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r一盆花,一共要放14盆花。正确的放法是()。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 3.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要插10面彩旗。正确的插法是
A.两端都插 B.只插一端 C.两端都不插
金3练
三、解决问题。(48分)
1.6个同学排成一排做操,每两个同学之间相隔2米,队伍一共有多长?先画一画,再算 一算。
2.元宵节挂花灯,其中挂了87盏小兔灯,每两盏兔灯中间要挂3盏马灯,共要挂多少盏马灯?
3.气象专家做一项实验,每隔3小时测量一次气温。第十二次测量气温时,距开始测已过多长时间?
4.一根木料长21米,把它锯成3米的小段,每锯断一次用6分钟,共用时多少分钟?
5.公园的环湖小路边有石凳21张,相邻石凳间隔36米。现在把石凳改换成木椅,使相邻木椅之间间隔24米,一共要准备多少张木椅?
6.王老师到18楼办事,每一层有16级台阶,王老师坐电梯到7楼,然后步行到18楼,还要走多少级台阶?
7.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长20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钟,全部锯完要用多少分钟?
8.把20面小红旗插在正方形操场的四条边上,使每条边上的小红旗一样多,每个顶点上也要有一面,每边可插多少面?
第五篇:苏教示儿教案
示儿教案实录
1.学习《示儿》,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 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 情地朗 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5.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积累多首陆游及其它诗人的爱国主义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陆游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实现愿望的原因以及诗人的悲愤之情。
【教学准备】
多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出 示诗句:(齐读)。
位卑未敢忘忧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知道这些诗句都表 现了什 么样的感 情吗? 学生:表 现爱国主义感 情的。
老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表 现爱国主义感 情的诗歌。
读题,介绍作者引导新课
1.板书课题:示儿
2.老师:谁来把课题读一读?谁来说一说诗题是什 么意 思?
3.老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他的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板书),谁了解陆游,简单的说一说。
4.老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交待儿子的到底是什 么呢?就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了解陆游临终最后的遗嘱。
2.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老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老师:好,现在谁来读一读课文。注意,同学们在听别人读的时候,你也要在心里跟着练。(指导学生评价,要求读准字音。)(一至两名)
3.老师:读得不错,把第四个句子诗中的两个生字也读得很准,这两个生字,一个是“祭”,一个是“乃”。
师板书:祭 乃(提醒两个字的写法,祭不要少一点,乃的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4.老师:谁来把这两个生字读一读。
(请学生二位同学)真好,谁把这两个生字放回诗句中再读一读。
5.老师:知道“家祭”和“乃翁”是什 么意 思吗? 学生:“家祭”就是家中祭奠过世的亲人。“乃翁”就是你的父亲。
老师:乃翁在诗中其实指的就是——(学生:陆游自己。)
6.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评价)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老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的意 思。
2.老师:对于这首诗你们理 解了吗?那老师来提两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最遗憾的是——(学生回答)板书: 不见九州同
他死后交待儿女一定要做的是——(学生回答。)板书:北定中原日
3.老师:同学们,当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当时诗人生活一个怎么样的时代中?谁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师作补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三年把北宋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太上皇宋徽宗、一个是当朝皇帝宋钦宗掳去,北宋亡国。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领土。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陆游八十五岁逝世时,也没有恢复中原的统治。诗人在临终时提笔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师范读。)
4.师范读。听到老师的朗 读,你感受到了什 么?(生说:悲凉、忧伤、期望……。)你想读好这首诗吗?
四.品读一二句,感受“悲之切”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一二句
1. 指导朗 读第一个句子。
老师:第一个句子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诗人本来知道什 么?那人死有哪一些都成空了?
生发散答:财产、烦恼、牵挂……
那怎么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谁来试一试。(指导学生把“空”字读好。)
师范读。(读出陆游临终前豁达的生死观。)
师引读:人死之后,一切财产都已成空——人死之后,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人死之后,一切牵挂都已一了百了——
2.指导朗 读第二个句子
老师:诗人面对死亡从容淡定,但他心中却有件事始终都放心不下,那是什 么?
老师: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陆游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生自由回答。
老师:用诗中的词就是——悲。板书:悲
诗人为什 么感到悲伤?(不见九州同)陆游出生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中原地区,他和家人跟着百姓,过着逃亡的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抗金志向。可是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他的心怎能不悲伤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悲伤读出来吗?(先请学生再引齐读。)师相机引导:他见到了没有?是啊,没有啊。(读好“不见”,读出悲伤。)
引读: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83年过去了——。
3.链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配以《十面埋伏》音乐),体会诗人的悲痛之老师:诗人他还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诗。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范读,学生轻声齐读。
老师:那奔腾咆哮滔滔黄河已经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那巍巍千仞雄伟壮丽的西岳华山已经成为金兵的牧马之地,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盼望王师来收复失地,他们望眼欲穿,盼来的却是——南望王师又一年。
老师: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中原的老百姓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生发散回答: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流着痛苦的眼泪。
老师:诗人仅仅是为没有看到国家统一而悲伤吗?(更是为了中原的老百姓凄惨的生活。)
中原壮丽河山沦陷,诗人悲伤啊——(学生朗读一二句)中原的百姓期盼王师,望眼欲穿,诗人悲痛啊——(再读一二句)4.链接《题临安邸》,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
老师:那遗民日夜盼望的王师呢,那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呢?他们都在干什 么?有一个叫林升的诗人看到了。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题临安邸》
老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看到林升所描绘的那幅景象吗? 学生回答:南宋的统治者们还在终日寻欢作乐,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老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首诗的第二个句子是一个问句。诗人在问谁?我们该怎么问?就让我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去问一问!(多次练读“ 西湖歌舞几时休”)中原河山沦陷,遗民泪尽,可在杭州的西湖边朝廷权贵们却还在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丢到了九霄云外。那么现在,诗人的心情仅仅是悲痛吗?不!是悲愤!
(课件回到一二句)
师引读: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祖国的统一,陆游悲伤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中原的老百姓,陆游悲痛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的朝廷权贵们,陆游悲愤啊,读——
老师: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师引读: 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学生:九——州——同。
五.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深”
师过 渡:这样的朝廷做不了什 么,但是诗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三四句。
1. 指导读好三四句。
老师: 从这两个句子诗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师板书:盼
你是从哪一个词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么样怎么样交待儿女呢?(请学学生朗读,指导读好无忘。)
师引读:这可是我临终时最后的希望啊—— 这可是我仅有的期待啊——
这可是我惟一的牵挂啊——
老师:读着这样的诗句,在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生想象临终情景可是陆游还能听到吗?(不能)听不到还要听,盼不到还要盼,这都源于他那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老师:他一再叮嘱儿女——(生齐读三四句。)
他一再叮嘱——(生再齐读三四句)2.链接陆游诗句,加深对诗人爱国之情的体会。
师补充介绍陆游:陆游从小就受到家中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出 示陆游坎坷经历)但他的一生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未变,请看——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并引读:
早年他在《夜读兵书》中写道: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中年他在《枕上》中写道: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
到了晚年80多岁时他又在《老马行》中写道: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师:诗人八十多岁仍然盼望着跨上战马,上阵杀敌!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 么?
学生回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师板书:爱国至死不渝
3.老师:诗人爱国情怀至死不渝,让我们大家一起发出陆游心中的期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告乃翁,告乃翁!生齐——告——乃——翁!
4.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 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自由说。师相机评价。)
六、回归整体,诵读全诗。
清末梁启超对陆游这样写道:(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有一种厚重的催人泪下的情感,叫爱国,有一位伟大的无法不敬仰的诗人,是陆游。让我们带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再一次读一读这首诗。
七、七.总结全课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陆游一样的爱国主义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有屈原、杜甫、范成大、文天祥……让我们从小立下爱国志,续写新时代的爱国诗篇。
2.播放《满江红》。
八.板书设计:
示 儿
悲 盼
不见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爱国 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