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上音乐教案
四上音乐教案--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一课 祖国•妈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3、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教学难点:
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教学用具:
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
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生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
2、同学们讨论交流。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首先想开一个“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希望每一个同学们都参与,好吗?
3、活动:“颂祖国诗歌朗诵会”
三、新课教学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个个都激情澎湃,充满感情,老师听了非常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唱一首歌给大家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来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情感吧!范唱《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1、同学们闭眼聆听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
2、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深情地)师:我们一起用“呜”的声音跟着老师用深情的情绪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
3、全班同学用“呜”模唱曲谱
4、全班同学划拍轻唱曲谱
5、学生视谱唱词。
6、学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四、参与表现:
师:刚才同学们在朗诵会的时候,一个个都感情饱满,声情并茂,现在,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请同学们上来表演。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学铺垫
师:上节课,我们满怀深情地用诗和歌来歌颂了我们美丽的祖国,让我们再一起带着深厚的感情来演唱一遍吧!
1、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复习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三、新课教学 师:其实,歌颂祖国的歌并不是只有这么多,像我们熟悉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都是歌唱祖国的经典歌曲。今天在这节课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再来欣赏几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好吗?
(一)欣赏《歌唱祖国》
1、聆听歌曲《歌唱祖国》 师:这首歌曲,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谁来说说你们常常会在什么样的场合听到?(大型晚会上)这首乐曲和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感受相同吗?谁来用几个词语表达你听赏《歌唱祖国》的感受?
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
师:这首歌曲的感觉是雄壮有力的,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这首歌曲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齐唱:多人同唱一个曲调称齐唱。)师:由此你们可以推出独唱的声乐演唱形式是什么样的吗?
3、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独唱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师:同学们说的都差不多,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独唱:一个人演唱称独唱。如男高音独唱、女中音独唱、童声独唱等。)师:老师想问问,如果《歌唱祖国》这首歌采用独唱形式来演唱,你觉得会有与齐唱同样的感受吗?你觉得哪种形式演唱出来的好听一些呢?
4、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用齐唱好听一些。独唱表现不出这首歌曲的气势。)
(二)欣赏《一个妈妈的女儿》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独唱形式的歌曲。CAI: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师:这首歌又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1、同学们交流讨论。(深情的)师:这首歌曲歌唱的祖国中的各个民族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深厚,它们就是像是太阳和月亮一样,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这个妈妈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感受一下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吧!
2、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并随乐律动 师:独唱歌曲一般用来表现带有抒情情感的歌曲,而齐唱可以用来表现雄壮有力的歌曲。
四、参与表现 师:今天我们听了这两首不同情绪却表达了同一个情感的歌曲。我们一起就带着这两种情感来唱一唱。
五、总结
第二课 清晨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三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3.小结:简介格里格生平。
爱德华•格里格 Edvard Grieg(1843-1907), 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生于卑尔根,15岁时去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去哥本哈根从加德为师。1864年结识了作曲家里夏德•诺德拉克后,共同从事研究挪威民间音乐的工作。1867年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 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带唱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早晨的歌》
1.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2.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3.欣赏《早晨的歌》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唱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请学生按课本内容拍一拍)
三、表演《早晨的歌》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唱晨景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的拍号是4/4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这首歌,并边听边划4/4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晨景。
第三课音乐家海顿 教学目标:
1、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
2、听赏《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介绍海顿;让学生阅读音乐家海顿的故事,初步了解海顿的生平。
二、听赏《告别交响曲》片段。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哼唱主题旋律。
4、在唱熟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三、听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
4、哼唱主题旋律。
5、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四、小结。学生听上述交响曲。
第四课 雨中乐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踩雨》,听赏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2、读谱唱歌《大雨和小雨》,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音乐活动:找邻居教学内容:
1、听赏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2、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学唱《大雨和小雨》。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难点: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随音乐《电闪雷鸣波尔卡》律动进入教室。
2、听赏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3、学生聆听老师播放音乐《大雨和小雨》。(1)出示《大雨和小雨》的歌谱。(2)教谱视唱《大雨和小雨》。
(3)听一听,唱一唱。随音乐哼唱歌曲。
4、师生分角色对唱歌词。
5、学生分组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6、师生互换声部演唱歌曲。
7、全班合唱歌曲。
结束部分:全班听《大雨和小雨》全曲走出教室。
雨中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踩雨》
2、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积极参加音乐游戏。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踩雨》。
2、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培养良好的旋律流畅感。
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踩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体验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2、难点: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踩雨》。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随音乐化《雨打芭蕉》律动进入教室。
2、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学生聆听老师播放音乐《踩雨》。(1)出示《踩雨》的歌谱。(2)教谱视唱《踩雨》。
(3)听一听,唱一唱。随音乐哼唱歌曲。
4、师生分角色对唱歌词。
5、学生分组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6、全班合唱歌曲。
7、音乐游戏:找邻居
(1)制作三首歌曲的标签,让三个同学分别持有。(2)老师让学生分别唱一唱音乐旋律或播放旋律,让学生站到标签后。结束部分:全班听《踩雨》全曲,走出教室。
藏族的歌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2.引导学生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童声合唱《我的家乡日喀则》的情绪,节奏特点,并基本学会。教学难点
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哈尼族、苗族、新疆以及云南这几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再到西藏去看一看、苗族、新疆以及云南这几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大家想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三、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2.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边唱歌曲,边轻轻的拍手,感受音乐的情绪
四、集体舞
师:大家都知道藏族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想不想随着音乐跳一下。老师指导学生做几个藏族的基本的动作。学生先自己将学习的动作组合一下。
四、巩固
学生和老师一起开一个歌舞晚会
让学生想象成篝火晚会,学生和老师围成一个大圈,载歌载舞。藏族的歌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我的家乡日喀则》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新歌,你们还记得吗?谁来上台来大声演唱给大家听?
1、自由表演
2、相互评价
二、听一听藏族的歌
师:上节课,你们知道藏族的歌好听又有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藏歌
1、播放音乐(播放钢琴独奏《阿坝夜会》和女声独唱《阿妈勒俄》)
2、再听《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
三、学习《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 师:下面我们随音乐哼唱旋律,再用lu唱一遍
师:今天,我要请一些同学上来自己发出声音,让小朋友来猜一猜。
1、请同学上台演唱
2、单独唱
3、分角色演唱 四 表扬和奖励
学生自评
五环旗下你我他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与《奥运会,金牌多》这两首歌曲,并能体验歌曲的情绪,并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听赏铜管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时,能跟唱主旋律,随着音乐踏步,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3、听赏与跟唱男声独唱《红旗飘飘》,并体验起情绪。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2、演唱《奥运会金牌多》。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赏《红旗飘飘》
1、(播放MTV《红旗飘飘》,学生跟唱)师:谁告诉我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五星红旗在世界上一些什么样的地方高高飘扬?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师:这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在逐步增强,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是再次的证明,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申报成功时的情景吧
3、介绍奥运相关知识
五环旗、奥运精神和我国奥运冠军等
二、学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1、导入
师: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今年在北京举行,中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国家争了光!那么我们也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迎接美好的明天
2、活动一——接力赛(学习歌曲A段)
填词试唱,分析强音记号,齐唱A段
3、活动二——韵律操比赛(学习歌曲B段)
师:运动会在进行,全民来健身,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跳韵律操吧 师:让我们把歌唱出来
4、奔向2008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表示庆祝,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的意愿。(齐唱全歌)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听赏《运动员进行曲》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和相应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给走得好的学生带上花环,选出颁奖嘉宾
3、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的奥运冠军 二、二部节奏卡农练习——拔河比赛
师:运动会继续进行,分两组我们进行拔河比赛、比赛并请嘉宾为获胜队颁奖,其他同学随《奥运会金牌多》的音乐拍手
三、学唱旋律——接力比赛
1、指导学生完整的唱出歌曲主旋律
2、随琴唱曲
四、学习歌词——中场休息
师:中场休息时我们来念念顺口溜,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有节奏的念出歌词 师:谁能把这个顺口溜编成一首歌呢?
2、随琴唱词
3、让我们唱着歌儿为运动会助威吧
第七课 乌鸦与狐狸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乌鸦与狐狸》
2、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与失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师:同学们,乌鸦与狐狸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讲一讲呢?音乐是怎么讲叙这个故事的呢?我们来听听
2、听赏歌曲《乌鸦与狐狸》 我们也用音乐来说说这个故事
3、第一乐段重点难点突破:附点:带读歌词,强调附点,并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用上附点前倚音:看乌鸦倚树而立,所以用前倚音两声部学习:分组唱曲,再唱词,引导学生自己唱时还要学会听另一声部的声音,然后进行调整。演唱一遍
4、第二乐段重点难点突破:变化音:老师范唱,学生听辩,音变与没变的感觉,并区分。可设计听辩游戏,然后再跟音乐唱一唱,加如变化音后音乐形象有什么变化?(狐狸狡猾的形象表现出来了)换气记号:标有记号的地方必须得换口气下滑音:气息扩张声音下滑,表示狐狸夸张的程度大。整体演唱
5、第三乐段重点学习后面变化部分,把乌鸦上当,旁观者着急的心态表现出来。
6、表现 a)整体演唱一遍 b)分角色演唱 c)分组唱,评价哪组唱得好 d)完整表现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乌鸦与狐狸》通过演唱回忆第一课时学过的内容,进入故事情境
三、音乐剧设计
1、歌曲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师: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演唱相关乐句)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狐狸?它是如何诱惑乌鸦的?(声情并貌的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感悟任务性格,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师: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演唱小乌鸦越听越着迷)师:小乌鸦终于没有挡住甜言蜜语的进攻,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里,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如果小乌鸦在同样的情景下再次遇到狐狸又会怎么样呢?(讨论:狐狸得到了奶饼,可失去了乌鸦对他的信任,教育学生不要欺骗他人)
2、剧情片段表演师: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对乌鸦说些什么样的甜言蜜语呢?(两人一组创编乌鸦与狐狸的对白,同时进行这一片段的表演)师:除了乌鸦与狐狸,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呢?(想象森林的其他动物并参与进来)
3、创编在组长的协调下分组创编,让学生明白当一个演员和当一名合格的观众同样重要。
4、分组表演
四、音乐剧表演
1、音乐剧的人物需要领唱,合唱演员,表演者等等
2、完整表现歌曲
五、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情况,客观评价自己,并中肯评价他人。
四 季 童 趣 教学目标:表现少年儿童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教学重点:能够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节奏的准确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
1.导入:(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答)一年有哪几个季节?(生答)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答)其实,每个季节都挺有趣的,不是吗?
师朗诵:春天,小草吐绿、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是最富有生机的季节;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可是小朋友们喜欢,因为他们可以游泳、打水仗了;秋天,那可是丰收的季节,满山的红叶、沉甸甸的果实,透出的是丰收的喜悦;冬天,是雪花的世界,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别提有多美了。板书:四季童趣
2、多媒体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总体情绪。
3、学唱曲谱:(1)难点节奏及旋律练习(2)教师范唱旋律,学生轻声跟唱。(3)学生跟琴模唱旋律,教师在重点处加以引导。4)拍手齐唱旋律。
4、歌词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2)跟录音哼唱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前奏休止符拍手表示)(4)有感情地分甲、乙组演唱歌曲
5、表现歌曲:喜欢绘画的同学拿出彩笔、图画本,画出心中最美的季节(四季各选一幅最好的贴在黑板上);
6、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四季美好景色的赞美,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美,拥抱美好的未来。对 花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对花》,并能即兴创编,且能用手绢舞进行歌表演。
2、能认真聆听笛子二重奏《顶嘴》,感知乐器的音色,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
3、了解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听赏中跟唱《挂红灯》和《沂蒙山小调》的读谱唱词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对花》这首歌,并即兴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2、上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
聆听《对花》,老师拿手绢扭秧歌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上的手绢与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一样吗?我是怎么拿这块手绢的?(河北的民间舞蹈以秧歌为主,主要的道具就是手绢)
2、看歌舞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舞蹈,请你们仔细看清楚,有些什么样的动作?
二、了解与认识
师:刚才我们学了秧歌的一些动作,老师和我们班里的同学也编了一段小舞蹈,你们看(播放《对花》的音乐)
师:刚才那首歌里唱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对唱)
三、学唱《对花》
1、教师范唱
以季节为题问答花名是歌中常见的内容,歌唱者一问答的形式对猜花名。
2、曲谱学习(上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
3、歌词学习
四、创编与表现
师:同学们,一年中的四季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绚丽多彩。你们知道春季还有什么花开?夏季呢?你能编段歌词吗?
五、欣赏《顶嘴》(了解对唱和二重奏)
师: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唱的,这叫对唱,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河北的笛子二重奏《顶嘴》,也是两个人演奏的,但方式却不一样,听。
六、评价总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对花》
二、听赏与跟唱《挂红灯》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河北民歌的特点,今天我们来熟悉一下山东民歌的特点,首先,请听山东民歌《挂红灯》
2、跟唱并扭秧歌
三、读谱唱词《沂蒙山小调》
1、唱谱
2、唱词
3、山东民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来说说。
四、用口琴来吹一吹《沂蒙山小调》
1、练习
2、分组吹奏
3、指名演奏
五、课堂小结
第二篇:四上音乐教案
课题:《花儿与少年》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二 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初步了解“花儿”这种民歌形式。
2.在聆听、试唱、交流与律动中体验青海民歌笛子独奏版本《花儿与少年》的韵味。3.认识变换拍子,感受变换拍子不同的音乐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不光有他们各自的风俗特色与秀美风光,也有着地方代表的民间歌曲,我们称之为“民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民歌《花儿与少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对唱)。
师:这是一首青海省的民歌,同学们,你去过青海吗?你了解青海吗?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做成了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随课件解说: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秀美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还有中国最美的淡水湖之一:青海湖;有著名的文成公主庙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而且青海省还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二)、介绍青海省及“花儿”资料。
(画面定格)咦!满山遍野都是人,他们在干嘛呢?你知道吗?谁猜猜看!生(略)师:其实啊,他们在开“花儿会”哪!“花儿”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美丽花朵,“花儿”是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取名叫做“花儿”,一是因为歌词、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所以叫“花儿”。在阴历五六月间,各族百姓聚集在一起,开展“花儿会”。你看!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你唱我答,可热闹了,到处充满的是欢悦的情趣。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1.初听乐曲,感受民族乐器竹笛的音乐。学生回答(笛子)2.师简介笛子。3.复听乐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乐曲,感受这首乐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如果你听到了特别带劲儿的地方请随着音乐拍手,好吗?
师:你觉得这首乐曲由几部分组成?生:三部分 师:你觉得哪段不好随着音乐拍手?生:中间一段。老师弹奏其中的主题旋律,同学们再拍拍手试试看!
师:是啊,节拍变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段用了四二拍,中间一段用了四三拍,最后一段呢?第三段的旋律和哪一段相似? 学生回答:第一乐段。
师:乐曲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讨论回答(略)师总结:情绪有欢快转而优美,最后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 3.分段欣赏。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首活泼而又优美的乐曲吧。”(1)聆听第一乐段,非常欢快的旋律请学生用“啦”哼唱。
(2)聆听第二乐段,分小组探究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设计节奏型为乐曲伴奏。(3)聆听第三乐段,学生自主设计动作跳一跳。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1.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何不同(多媒体播放并出示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学生感受回答(略)。2.师总结并引出女子十二乐坊,3.简单介绍(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4.律动表演。
师: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5.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介绍出现的民族乐器)
(五)小结
师:《花儿与少年》是一首经典乐曲,是音乐海洋中的一支美丽的花朵。很有幸能与同学们一起来感悟音乐,感受经典。
世界如此精彩,有着美妙的音乐伴随我们的成长,真是幸福中的幸福,我们骄傲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们更自豪,因为我们国家有着许许多多的音乐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同学们,感谢大家与我共同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下课!
课题:《我的祖家是歌乡》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四 总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高山族民歌的认识。2.能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我们祖家是歌乡》并为演唱加配固定音型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并在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歌的认识。
2、难点:准确演唱歌曲第三乐句。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1.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送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认真聆听,里面有位姑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请你们边听边想,猜猜她的家乡究竟在哪里?(播放《阿里山的姑娘》)
2.师:现在你们知道这位姑娘的家乡在哪儿了吗? 生:在台湾
师:对,她的家乡在台湾。师:你们了解的台湾是什么样的呢? 生:(略)
师:阿里山的姑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她们美丽的家乡。(出示台湾图片)
介绍台湾:台湾东临太平洋,西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岛上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美丽多姿的阿里山、日月潭等胜景闻名天下,并且有“蝴蝶王国”、“兰花王国”的美誉,但是最吸引老师的是他们高山族多姿多彩的歌舞。3.欣赏《高山族杵舞》。4.简介高山族。
(高山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上。他们非常爱好音乐和舞蹈,其音乐也大都与舞蹈相伴,用高山族独特的乐器“杵”加以演奏。)
(二)、学唱歌曲《我们祖家是歌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高山族的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让我们一同来领略高山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1.初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歌曲)
2.再次来聆听这首动听的歌曲,想一想祖家是什么意思?他们又最喜欢做什么? 3.出示歌谱,找一找旋律中出现的音(do、re、mi、sol、la)
4.师:下面再听老师用“la”来模唱一遍旋律,请你一边听一边用右手和老师一起将歌曲的旋律走向画出来。(师哼唱并画旋律线)5.师:大家能听出这首歌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乐句的长短一样吗?谁长谁短呢? 6.师:请大家看着这旋律线,一起来哼唱。(学生跟琴哼唱旋律)7.提出比较难唱的乐句。难点解决:第三乐句
师:“一起来看看歌谱吧,歌曲的第三句是这首歌里唯一不是以长音结尾的句子,音高的变化比较频繁,所以会觉得有些难,一起来视唱这句。”
8.师视唱第三乐句——学生视唱第三乐句——师生接唱歌谱 9.填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10.跟伴奏完整演唱。
11.介绍歌曲中出现的“祖家”。(“祖家”是高山族人民对家乡的称呼)
(三)、拓展与表现。
师:与高山族人比起来,我们的演唱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1)教师示范,配上音乐。(2)学生随着教师学习分解动作。(3)全体边唱边舞《我的祖家是歌乡》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高山族歌舞的魅力,感受了载歌载舞的快乐。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喜爱丰富多彩的民歌。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高山族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旅程。
课题:《跳柴歌》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二 总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自信自然、有弹性的歌唱来表现歌曲轻快的情绪。
2、难点:歌曲的调式音准。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单音模唱:6 1 2 3 5 6
(二)、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竹竿)说一说竹竿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那里的人们用竹竿来做什么的?
(三)、了解黎族风俗人情
1.师:竹竿还可以用来跳舞呀!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黎族)2.介绍黎族
师:在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黎族的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起举行射箭比赛,吟歌对唱来欢度他们的爱情节,其中,跳竹竿是黎族人民最具浓郁特色的民俗活动,他们用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在竹子开合之间跳跃,并作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是不是很有意思?同学们,想不想参与到当中去?要想学会跳竹竿舞,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节奏,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敲竹竿的节奏。3.出示节奏谱并练习。X X︱X X︱X X︱X X︱ 开开 合合 开开 合合
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手里拿着竹竿在有节奏的做开合动作(1)请全体同学一起做。
(2)请两位同学来亲身感受一下敲竹竿的乐趣,其他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徒手模仿,一组按节奏在原位跳一跳。
(四)、学习歌曲
师:黎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不仅爱跳也爱唱,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跳竹竿时怎么唱的。
1.师范唱。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欢快、活泼)2.学唱曲谱。
(1)师:记得我们刚上课时练的那几个音吗?我们再来一起唱一唱 1 2 3 5 6 师:这几个音是这首歌曲的主干音。(2)师生合作唱歌谱。
师:现在我们来接唱,我唱前面的,你们唱最后两个音。
(3)教师弹旋律,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一二句、三四句前两小节相同。)(4)师生接唱。生唱旋律相同的前半部分,师唱后半部分。(5)用“la”再次接唱。
(6)请同学们轻声跟琴完整地视唱曲谱,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3.唱歌曲。
(1)跟钢琴练习一遍。提示一字两音的唱法。
(2)师:你觉得还有哪一句不太好唱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帮你解决。(3)跟音乐唱一遍。
(4)师: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表现出黎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你觉得歌曲中什么地方轻轻唱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快乐呢?(每一句句末两个字)(5)完整的跟伴奏演唱。要求声音自然,有弹性。
(五)、边歌边舞。
1.师:同学都会唱了,想跳吗?让我们现场一起来感受一下黎族人民是怎样边玩边唱的吧!我们用跳绳来代替竹竿,看老师怎么从绳子上跳过的!
2.老师教学生几种跳竹竿的步伐。(开——跳进去,合——跳出来)第一遍音乐:指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开合。第二遍音乐:师按节奏带领学生跳竹竿。
3.分工合作:请一组同学配合老师跳竹竿,一组徒手做开合,一组在原位跳一跳。4.歌舞齐乐。
师:跳竹竿舞少了歌声可不行。要靠其他同学的歌声给他们加油,你们唱得好,他们跳的会更好!5.评价。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玩得真开心。你们还可以随着音乐节拍,变化出更多、更丰富的节奏来跳柴。课后同学们可以自行创编和练习,让这份快乐一直伴随着我们。
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四 总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歌词。
2.在老师的知道下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并且能够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跳一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难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吹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它叫什么? 生:葫芦丝
师:听我第一次听到葫芦丝,便被它天籁般的声音着迷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它的声音?今天老师也要为大家吹奏一曲,请你听一听,你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生:《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柔和„„
(二)、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讨论交流。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这首乐曲,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2.分段欣赏。音乐一:(略)(1)听音乐一,划旋律线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划一划旋律线,你划出了怎样的线条?这样的旋律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低沉、悠扬、委婉的葫芦丝声,是那样地醉人。这条旋律好像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
(2)视唱歌谱,找出相同旋律的乐句。
师:作曲家又是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这一美景的呢?让我们来唱一唱这条旋律。(引导学生从节拍、速度、音色、节奏等方面说一说。)
(3)找出圆滑线、装饰音等记号,说说他们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
师:使旋律更加连贯,圆润,装饰音使民族特色越发浓郁。(4)播放视频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听,竹楼里传来傣家姑娘深情的歌声。(5)学唱歌曲(整体听唱法,跟琴模唱)(6)简介歌曲。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月光溶溶的夜晚,微风轻拂凤尾竹,少女坐在竹楼望着窗外的明月,竹楼外的葫芦丝声在宁静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盘„„
音乐二:(略)(1)律动(教师示范)
师: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
(2)出示傣族舞基本动作图片(单低展翅,双抱翅),学生模仿。
师:傣族舞是一种具有独特风韵的民间舞蹈,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
(3)跟着音乐跳一跳。
(4)分析节奏,对比前一段音乐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二分音符,附点节奏
师:多处二分音符和附点节奏的运用,使得节奏变得更加舒缓,曲调更加悠长。尾声:
(1)听听有几个乐句组成,有什么特点?生:4个乐句,前面一样,后面不一样。师:这是我国名族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作曲方式,叫做合头换尾。
(2)最后一个延音记号,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那葫芦丝声一直萦绕在耳旁,久久难以忘怀。
3.欣赏葫芦丝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的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起去七彩云南走一走,看一看。
(三)、小结。
师:一曲柔情的倾诉,一份深深的眷恋,悠悠的大象、美丽的孔雀、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奇丽独特的青山绿水,还有那隐现在原始森林中的傣家竹楼。好美呀,这月光,这葫芦丝,音律的婉转,如此的柔美,月光下面的凤尾竹,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反思:
课题:丰收之歌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五 总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丰收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熟悉主旋律。
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体验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在学习中感悟音乐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音乐情绪的正确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教学。
1.师:现在是秋天了,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红红的苹果在向我们招手呢,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的时候大家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并想象一下歌曲所表现的场景(初听)
问:情绪?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 2.师:大家说的很好,这首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描写了人们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抒发了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作《丰收歌》,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主旋律,先听老师弹一遍,听的时候感受一下旋律的走向。
3.听老师唱一遍,会的同学可以跟在老师后面轻声的哼一哼。4.用“la ”轻声地唱一唱。
5.声音唱得美一些,再来试一试。
6.刚才我们说过歌曲的情绪是?这样的速度能不能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呢?好,加快速度,完整地唱一遍。
7.师:唱好了主旋律,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当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同学们伸出右手跟着音乐的节奏摇动一下。我看看哪位同学的反应最快。
(二)、新歌教学。
1.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刚才的欣赏啊,大家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这首《丰收歌》是一首女声合唱曲,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来自丹麦的适合我们少年儿童演唱的《丰收之歌》,大家来听一听,再来感受一下它的情绪。
问:情绪?(欢快、活泼)
师:和我们刚才听得那首《丰收歌》情绪是?一样的。为什么呢?(丰收了,人们都很高兴)
2.再听歌曲,找出相同的乐句。
3.老师弹琴,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注意倾听老师弹的旋律 4.跟着老师的琴轻声地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纠正学唱中的问题。
6.把歌曲的第一段连起来唱一唱,这次我们把速度加快一些,听好前奏。7.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歌曲,第三乐句老师的歌声和前面有什么不同呢? 8.连唱第一段。10学唱第二段。
11.让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一遍,注意我们的声音要柔美,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
(三)、拓展教学。
1.师:刚才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歌曲,但是这还不足以表达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老师啊,特别的想演唱歌曲,看看老师还加进了什么来表现人们丰收喜悦的情绪呢?
(师边唱边跳)
问:老师加了什么?(动作)你们也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来表现歌曲。都可以用那些动作呢?
让我们把这些动作编入歌曲当中来完整的表现歌曲,注意我们的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跟音乐做动作,教师行间指导)
2.同学们跳得非常好,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气氛热烈,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跳集体舞,气氛阿,会更加的热烈。在跳之前,老师先教给你们一个舞步,看老师做(师范做并讲解)一起来。
3.围成两个圈拉起手边唱边跳。
(四)、小结。
(五)、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课题:喜洋洋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四 总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与歌表演《喜洋洋》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带高兴的情绪表演。
2、难点:自由的创编。
三、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动一动。
1.播放《喜洋洋》音乐,老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师:同学们,这段欢快活泼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音乐课堂,我相信,在同学们和我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这节音乐课成为“星光课堂”。
2.再次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断,让学生加进打击乐伴奏,边听边做律动。师:在这段欢快的音乐中,若让我们加进打击乐进行伴奏就更好听了。让我们试一试。
(1)指定几名同学选择沙锤、双响铜、碰铃、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承担伴奏任务。(2)没有伴奏任务的同学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节奏,选择最能表达自己快乐心情的动作(动作不要求全班统一)做律动。
(3)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段
让学生听、奏、做结合,在教师指挥手式下进行。3.再次欣赏《喜洋洋》,自由创编。4.分组表演。
5.鼓励表演好的同学上台。
(二)、集体律动。
全班同学自由表演《喜洋洋》(三)、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打麦号子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五 总第七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2、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欣赏歌曲《杨柳青》
2、师:《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小调,是民歌的一种,除了小调,山歌和号子也属于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唱唱号子。
3、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
4、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二)、欣赏教学。
1.生听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三)、学唱歌曲。
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
(1)前八小节是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2)中间八小节发展成2+2的结构。(3)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3.学习前八小节。
(1)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2)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4.学唱中间八小节。
(1)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
(2)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3/4拍这一小节。5.学唱最后八小节。
(1)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
(2)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9.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10.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11.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注意衔接。
(四)、拓展教学。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老师还找了一首《船夫号子》,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2.生听《船夫号子》,在歌声中下课。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篇:四上 音乐 总结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尹桂红
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一个学期,较忙碌,较充实,细细品味,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音乐课。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我努力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基本情况概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成绩与不足
1、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2、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朵”。
3、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2、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
4、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第四篇:四上音乐备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
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
教 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目标
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让同学们表演。
教学设计
《赶海的小姑娘》舞蹈设计
1.第一段歌词
1-8小节:双手叉腰,右脚踏出一步,左脚向右前方脚后跟着地,同时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2个八拍。
9-12小节:往左前方轻轻跑几步,做捡东西的动作。1个八拍。
13-16小节:身体转向右边屈膝,双手扣在一起,头轻轻摇。1个八拍。
17-20小节:双手做捂篓动作,屈膝,小碎步,身体先向左转,后向右,头随身体转动。1个八拍。
21-24小节:屈膝,先抬左脚双手在左边打开,后做相反的动作。1个八拍。
25-30小节:双臂在头两侧,掌心相对左右摇摆。1个半八拍。
2.第二段歌词
31-38小节:动作同1-8小节。
39-46小节:双脚分开,双臂在身体两侧,左右摇摆。2个八拍。
47-54小节:两位同学面对面拉手转圈跳。2个八拍。
56-61小节:做提篓动作,双臂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双脚跳跃动作。1个半八拍。3.结束句
身体向左前方,右脚尖点地,双手呈喇叭状放在嘴前,1个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个八拍。教学过程
1.先教分解动作
2.然后跟随录音跳舞
3.可选优秀者做表演
4.课后反思:
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要求
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
教材分析
《丰收欢乐而归》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由马胜龙、顾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别是(1)黎明时的海洋。(2)渔民出海捕鱼。(3)战胜惊涛骇浪。(4)丰收欢乐而归。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
《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 1.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由笛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海浪之后的喜悦心情。2.中间部分: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自豪的驾驶着渔船,乘风破浪,满载着丰收而归。3.结束部分: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节奏紧凑,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 2.教师介绍乐曲。3.分段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4.为各段音乐填上速度记号,并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5.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哼唱歌曲并按节奏创编两小节旋律。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要求
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教材分析
《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是一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情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 x.xx│xx x─ │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第一乐句是个起句,从中音区开始的旋律优美、温柔,好像是在对人轻轻的述说,所以要唱的柔和、平稳。第二乐句是个承句,第一、二小节的节奏继续沿用了第一乐句的节奏,保持了音乐的统一。
三、四小节的节奏发生变化。第三乐句是个转折句,把酝酿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在演唱时力度增强,充满激情。第四乐句是个合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的情绪在激情过后又恢复了深情,首尾呼应,细腻的表现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2.教师介绍歌曲《大海啊,故乡》。3.第二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说出哪一句旋律使你最感动,为什么? 4.第三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哼唱。5.师:这是一首怀念故乡,思念祖国的歌曲,许多身在外地的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们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为了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写了一首著名的诗《乡愁》,请同学们读一读。6.在《大海啊,故乡》的伴奏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乡愁》。7.由感情的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
8.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螺号》 2.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螺号》。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
教材分析
《小螺号》 《小螺号》由著名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歌曲结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乐曲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在演唱方面,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特别要注意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歌词比较密集,要训练学生均匀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乐段的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以免在唱长音的时候,音准容易发生向低偏离的现象。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螺号(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海洋生物螺的统称,个儿一般比较大,可以做成号角或工艺品。螺号就是用大的海螺做成的号角,生活在海边的人常用吹螺号传递信息)。
2.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吐字、咬字要清晰,唱好密集的歌词部分,正确分辨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用弹跳的声音和较长的气息唱好歌曲的两个乐段。
3.指导学生创编《阿爸回来了》。
4.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我们的田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
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张文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创作了四百多首音乐作品。1953年他与词作家管桦合作创作了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们的田野》是其中的第三首。歌曲一经演唱便很快的流传开来,久唱不衰,深受人们喜爱。还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儿童歌曲。
歌词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音乐更是别具特色,词曲珠联璧合,成为儿童歌曲创作的一个典范。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单乐段歌曲又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5+6+6),旋律优美、流畅。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即好像是流淌的河水,又好像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使人产生美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再演唱时要注意六处弱起小节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4)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是双句体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歌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
第二乐段也是双句体乐段。两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使歌曲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既有联系又有变化。第二段歌词反复之后,旋律由低向高发展到主音结束。在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变化及重复的运用将对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三、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田野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和田野有关的外国歌曲,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田野在召唤》的一声部。
2.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3.找出难点,重点解决。
4.请同学们为歌曲方框中的旋律设计力度变化,在X X 处设计声音或动作,使歌曲更富有朝气。
5.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6.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音乐《前奏曲》、《小步舞曲》。
2.欣赏绘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3.配乐朗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断。
4.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教学目标
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歌曲、绘画、乐曲、配乐朗诵或表演等)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材分析
《田园随想》
《田园随想》是一个创造性地活动内容,首先通过听音乐、欣赏名画、配乐朗读散文,感受田园的优美意境,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的情景。
1.《间奏曲》
《间奏曲》选自法国音乐家比才的《卡门第一组曲》。《卡门》是由比才作曲的歌剧,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卡门第一组曲》共有四首音乐组成,第一曲是《前奏曲》(又称《卡门序曲》是音乐会经常演奏的作品之一),第二曲式《间奏曲之一(阿尔卡拉龙骑兵)》,第三曲是《间奏曲之二》,第四曲是《间奏曲之三(阿拉贡舞曲)》。教材选用的是第三曲。
2.《小步舞曲》
比才一生有两部作品最为著名,一部是歌剧《卡门》,另一部是《阿莱城姑娘》组曲。1872年比才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姑娘》谱写了27首配乐曲,话剧《阿莱城姑娘》虽然早已不再上演,但是根据话剧配乐写成的组曲却流传了下来,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乐曲之一。比才在《阿莱城姑娘》写成三年之后才创作了歌剧《卡门》。根据《阿莱城姑娘》选编的组曲有两首。《小步舞曲》是《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好像把我们带进了清新、优美的田野。最后,乐曲在恬静的气氛中结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3.《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是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作品。康斯泰勃尔是英国风景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在有些美术书籍中也叫《威温侯公园》,油画。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景画,把大自然丰富的光色变化以及空气的清新洁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4.《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1896-1931)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一生很短暂,只活了35年。但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徐志摩的文字优美、细腻。《我所知道的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散文之一。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徐志摩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散文为我们描写了英国康河的自然景色,形象生动,意境悠远,似乎把我们带到了那优美的田野景色之中,好像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风景画。与康桥有关的还有一首著名的诗《再别康桥》。
教学过程
1.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然后,从画面的内容、色彩、表现的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这幅名画。
2.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引导学生了解表现优美田园小景的音乐。
3.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田园小景,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表现吗?
5.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民族的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让学生了解泼水节、象脚鼓。
教材分析:
《快乐的泼水节》
本歌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傣族民歌常用“1、3、5 ”和弦的分解进行,但这种进行又与大调歌曲有所不同。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第三乐句的节奏显然与第一乐句不同,主要是第一小节不同,因此,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这首歌曲的速度标记为中速欢快的,因此不可处理太快,大约为每分钟72-78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有趣的是他们几乎每年都有一两次盛大的民族聚会,在这盛大的聚会里歌舞表演和民间传动体育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课本山已向同学们介绍了傣族的泼水节和蒙族的那达慕,同学们还知道别的民族的节日吗?
生:芦笙节......师:对!芦笙节是苗族的,还有壮族的歌圩,瑶族的达努节等,请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是“民族的节日”,第一首歌曲是《快乐的泼水节》。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老师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和歌舞节日,每年清明后十天左后举行,周恩来总理也曾经参加过泼水节,与傣族人民共同泼水祝福。在泼水节里人们在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民间舞蹈家扮成孔雀的样子,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在江河中进行龙舟比赛,岸边的人们唱着歌端着米酒,准备敬献给获胜者。歌手们边唱边爬上竹梯点燃钻天烟火,气氛十分热烈,活动从黎明直至深夜。
在欢乐的泼水节里,少年儿童也加入了泼水的行列,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
2.教师范唱或播放磁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又一个大致的了解。
3.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难点要解决结束句中“哎啰”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4.引导学生分析乐谱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
6.学习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三、小结
在边唱边舞中结束全课。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
学内容:
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让学生了解泼水节、象脚鼓。教材分析:
1.《塔吉克的节日》
《塔吉克的节日》是一首弹拨乐合奏曲,乐曲充分发挥了弹拨乐器的性能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塔吉克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节日里欢快、热烈的场面。
塔吉克族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甘地区。每逢节假日或喜庆时,塔吉克人常在鹰笛和手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并举行赛马和叼羊等活动。
手鼓是新疆各少数民族常用的乐器。
2.《火把节之夜》
这是一首中阮独奏曲,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是东汉时期艺术工匠们参照琴、筝、筑、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阮为圆形音箱,直炳,有十二个品,四根弦,到了唐代,发展为十三个品,称为“阮咸”。阮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大阮和小阮。
《火把节之夜》原为琵琶独奏曲,乐曲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短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a段)轻柔的奏出,及富歌唱性,犹如巴乌的吹奏声,舒展而柔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再现a段,更加优美宁静,富有韵味。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乐情景的歌曲《欢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道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人们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器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否则就听不出其中的妙处了。其次,要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最好能跟着哼几遍,以后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首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
3.初听乐曲
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
复听主题。
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欣赏弹拨乐合奏《火把节之夜》
介绍塔吉克族及鹰笛、手鼓。初听乐曲。
随教师学唱。教师演奏主体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复听乐曲。
5.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牧童”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欣赏、演唱不同形式、不同体裁、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感受了解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唱歌、欣赏和个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继续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
3.通过学唱歌曲《牧童》和欣赏童声合唱《山童》,感受和唱歌曲带给人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4.欣赏《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理解作品所表现得意境。
5.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准备
1.教具:有关音乐、歌曲的范唱带。
2.录像资料:有关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的资料和其它录音作品。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二声部歌曲。通过学习歌曲《牧童》,加强二声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二声部演唱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因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得意境。
2.用运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二.教学难点:
学习二声部歌曲《牧童》。
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材分析 1.《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欢快放牧的情景展示在人们眼前。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整首歌曲充满活力。
2.《牧童短笛》 贺绿汀(1903-1999),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春天里》、《摇篮曲》、《森吉德玛》等脍炙人口的歌曲。《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两手各演奏一个声部。音调纯朴、清雅,意境恬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第二部分的情绪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处节奏较快,音调活泼、跳跃,好像笛子在吹奏,又好像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戏。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音调稍稍作了装饰变化,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着诗情画意。
3.童声合唱《山童》
这是一首采用西南地区风格音调谱写成的童声合唱曲,歌唱曲调生动活泼,作曲家在音乐中采用诸多滑音、倚音、变音,构成了作品特有的风格。歌曲以我的视角,歌唱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和富有生机的世界。旋律欢快、节奏自由,情绪活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感受切分音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
1.听音模唱。教师弹奏单音,学生用u模唱音高。
2.和声练习。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教师演唱一个音,学生演唱这个音的上方三度音(例如,教师唱1,学生演唱3;教师演唱2,学生演唱4)。
二、感情导入。
1.谈话。
2.欣赏《牧童》乐曲。
3.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三、学习歌曲
1.旋律记忆
再听音乐。提问:你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句?你能够记住并哼唱那句?
2.视唱歌谱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歌谱。
视唱高声部旋律。
提问:你觉得乐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3.突破节奏难点:你觉得歌曲的那一句最富有跳跃感?
4.介绍曲名。
5.学唱二声部旋律。
A.再完整地听歌曲。提问:
B.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视唱二声部旋律。
C.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视唱歌词。
四、总结。
五、作业
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
2.欣赏歌曲《山童》。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组汇报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斯洛伐克位于欧洲心脏地带,是东、西、北欧和巴尔干文化的交汇处。斯洛伐克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还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和艺术,民歌、民乐、民间服饰和舞蹈、抒情的和表现热烈的诗歌,绚丽多彩,因地而异。
斯洛伐克的民歌常常是以四小节为单位的旋律,据对称构造。和声以三和弦为主,具舞蹈性。
三.演唱歌曲: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既能填唱歌曲。
教师对较难得地方进行指导。
四.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提问:歌曲运用了哪两种形式的不同的效果?
2.选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
3..用较快的速度、明亮的音色,表现早晨牧童高高兴兴地去放牧;用稍慢的速度,宽厚的音色,描写傍晚夕阳西下的牧童牵着牛回家。
五.欣赏《牧童》的不同演唱形式。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欣赏不同形式的演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已达到丰富情感体验,扩大音乐视野的目的。
六.欣赏歌曲《山童》。
1.初步感受体验中外歌曲的不同风格。
2.这是一首中国作品,它是一首描写山里孩子的歌。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地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山童》。
二.导入:歌曲中描写了那些林间的声音?
三.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四.多声部节奏:将学生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习嗦嗦
小鸟:叽喳叽喳
泉水:哗哗哗哗
小鸟:叽喳叽喳
小草:习习嗦嗦
五.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述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 re mi sol 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二声部旋律。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牧童》。
提问:歌曲的曲名?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二.初听乐曲《牧童短笛》。
提问:乐曲可以分成几段?几段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三.分段欣赏:仔细体会各乐段的情绪,并机异地一段的主旋律。
1.第一乐段:乐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出示第一段的主旋律,并在教室的伴奏下哼唱主旋律。
2.第二乐段:乐曲的速度发生什么变化?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什么?请你用线条表现音乐旋律的特点。
(快速、旋律跳跃、节奏欢快、情绪热烈)
3.第三乐段:听一听,这一段与前面的那一段相似?有什么不同?
(与第一段相似,音多了,节奏密集)
四.完成书上的练习。
五.完整欣赏: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感受?
六.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绘画、律动等方式表现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组优势,选择一项进行活动。
七.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生平,聆听他的主要代表作品。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会搜索、整理、处理资料的能力。在本节课活动中继续进行小组竞赛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乐曲《牧童短笛》。
提问:这首乐曲的曲名?它的作者是谁?
二.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1.请研究这个专题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请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进行概括性总结。
三.贺绿汀的主要代表作品。
1.请研究这个专题小组的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2.请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进行概括性总结。
四.贺绿汀的主要作品。
1.请研究这个专题小组的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2.欣赏《游击队歌》。愉快、活泼的军队进行曲节奏,表现出游击队员英勇、顽强、机智、乐观的精神风貌;间接明朗、铿锵有力的歌词,描绘出游击队员英勇善战、神出鬼没、机智灵活、朝气蓬勃的鲜明生动形象。
3.欣赏《森吉德玛》。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一首具有浓烈民族风格的乐器作品。
4.欣赏《肯春泥》。采用了湖南花鼓调的调式,吸取了民间歌曲中劳动号子的因素,风格清新,旋律动听,使它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早期无伴奏合唱曲中的经典曲目之一。
5.欣赏《嘉陵江上》。反映东北人民思念沦陷的家乡。大胆借鉴西洋歌剧咏叙调的创作手法,并与中国语言的韵律、节奏相结合,去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几十年来歌唱家的保留曲目。
五.你还知道《牧童短笛》其他演唱形式吗?
六.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故乡的桥
教学要求
一、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旋律。
三、边唱歌编舞蹈。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与同学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旋律。
二、难点
边唱歌编舞蹈
两课时
教材分析 1.《在阿维翁大桥上》 歌曲为法国儿童游戏歌曲。旋律平稳,节奏欢快,情绪活泼。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上下句单声部旋律。第二段为二声部合唱。
2.《北京的桥》 这是1991年由阎肃作词,冯世全作曲的歌曲。歌曲运用民族调式,借鉴京剧唱腔的一些特点,通过对北京千姿百代态的桥的歌唱,歌颂了北京这座古老的文化都市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和改革开放以来宏伟的气势和壮观的建筑。歌曲由前奏、主歌、副歌以及尾声组成。歌曲表达了对北京由衷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3.《桥》 这是一首抒情歌曲。歌曲为G宫调式,分为两段。第一段,在略显自由宽松的演唱中,一幅清新灵秀、错落有致的水乡图景呈现在眼前,淡雅的画面流露出思绪万千、意味深长的情绪。第二段描绘出水乡碧波荡漾的韵律感和人们安逸自在的生活。
第一课时 教
学内容 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能与同学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旋律。
3.能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围绕着“ 桥”展开话题,导入新课。
三、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个大致的了解。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
(3)视唱歌谱。
(4)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
(5)学唱合唱部分。
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学生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请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一部分学生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部分别演唱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
(6)听音乐,创编舞蹈
歌曲唱会之后,听音乐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桥》、《北京的桥》。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桥》、《北京的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三、初赏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用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多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是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歌曲的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5、再赏歌曲《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
6、初赏歌曲《北京的桥》。
7、听歌曲《北京的桥》,与歌曲《桥》做比较,那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那首歌曲更像南方音乐。
8、再赏歌曲《北京的桥》。(1)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歌曲的基本情绪。(2)根据音乐的变化,说说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跟着录音哼唱,说说前奏、间奏、尾声在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思。(4)跟着录音哼唱,说说歌曲的主歌和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演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2.完成“老鼠和大象”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大象和老鼠》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体歌曲。歌曲运用行进的节奏、朗读的穿插以及舒展开阔的音高进行。叙述大象与老鼠在广场上的遭遇,表现大象的硕大、老鼠的渺小以及自不量力的老鼠的下场。歌曲节奏样式丰富,乐句有短而长,节奏有急促而舒展,音域由窄而宽,演唱形式有独唱有合唱,整个歌曲在对比中有统一,适于歌唱,表演效果颇佳,难度适中。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
二.教师范唱 《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二声部合唱部分。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部分。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声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找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2.根据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
《洋娃娃之梦》
这是一首儿童钢琴独奏曲,入选全国业余钢琴考级曲目。作品通过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型的变化,刻画不同的意境,描绘了洋娃娃富于童趣和幻想色彩的生活。作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行板《摇篮曲》、中速《洋娃娃的梦》、小快板《洋娃娃的舞蹈》。教学过程
第五篇:四上信息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上册 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 画画不用纸和笔 第二课 用计算机的“笔”来画画 第三课 画直线和曲线 第四课 画方形和圆形 第五课 画多边形 第六课 给图画加上颜色
第七课 图画的移动、复制与大小变化 第八课 给图画加上文字 第九课 图画的旋转与变形 第一课 画画不用纸和笔
教学目标:
1、认识画图软件(打开、退出);
2、认识工具箱和调色板;
3、改变画布大小。
教学重点:
1、修改画布大小;
2、开打和关闭工具箱和调色板。教学难点: 修改画布大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利用电脑来画画了,还记得上学期我们是怎样打开记事本的吗?今天我们也用打开记事本的方法来打开 1 画图软件。”
2、打开画图软件。
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3、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步骤打开画图。(同位互相检查,完成课本第2页)
二、认识画图窗口:
1、同学仔细观察,看看画图软件窗口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2、猜猜看,画图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工具样式区、调色板、画纸。
三、改变画布大小:
1、在画布的周围有8个控制点,用鼠标拖动改变大小。
2、让学生跟把画布改小,并检查。
四、开打和关闭工具箱和调色板。
1、查看——工具箱。
2、看——调色板。
3、练习,显示隐藏工具箱和调色板。
五、快速认识工具:
1、单介绍工具箱中的工具。
2、练习:(第5页)的试一试。
六、退出和保存
七、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画图软件,今后我们就要通个每节课画一幅画来 学习各个工具的使用,用它来画出心中美好的图画,大家可要加油噢!教后小记:
第二课 用计算机的“笔”来画画 教学目标:
1、刷子工具
2、铅笔工具
3、喷枪工具
教学重点:
1、掌握刷子工具、铅笔工具、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掌握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特征
2、掌握铅笔工具的使用特征
3、掌握喷枪工具的使用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来看书上的第7页,这是一幅山水画,今天我们就要利用画图工具来画它。
1、打开画图
启动画图程序,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
2、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 ★画曲线
(1)在工具箱中单击“铅笔”。(2)在工具箱下面。单击线宽。(3)拖动指针,即可绘制线条。(4)画出河流和高山 ★画树
(1)在工具箱中单击“刷子”。(2)在工具箱下面。单击线宽。(3)拖动指针,即可绘制线条。(4)画出树干
(5)在工具箱中单击“喷枪”。(6)在颜色盒里选择颜色。
(7)按住鼠标拖动指针,即可树叶也影子。
3、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补充完成。
4、教师巡视
四、课堂总结 教后小记:
第三课 画直线和曲线
教学目标:
1、掌握画线的工具,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教学重点: 曲线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能用鼠标器进行熟练地画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入画线的常用工具如果要画线,可以用使用工具箱中的(铅笔)、(直线)(曲线)等绘图工具。
二、新课教学
1、教学画直线和任意曲线(1)教学画直线
下图是一条直线,若要在屏幕上画出来。我们可以单击工具。这时指针变成“+”形状。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按下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起始点,再拖动至另一点。放开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终点。于是一条直线就画出来了。用画直线(2)教学画曲线
下图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是用工具箱中的画出来的。这种画曲线的方法是:单击工具箱中的,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并按下左键,作为曲线的起点再拖动到一点,放开左键,一条曲线就画出来了。由于用画出来的是用意曲线,再加上拖动时又不易控制曲线的形状,因此,画图时较少使用它。用画任意曲线。(3)、教学画曲线
单击后先在画图区内按下照画直线的方法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将指针指向直线的某一位臵,再拖动直线,使直线弯曲,调整曲线的形状,直到满意为上止。
2、教师示范画线,利用工具箱中的画线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1)在选用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时,工具箱底部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 了如上图所示的几条粗细不同的线条,供我们选择。
(2)请你分别选择工具箱状态选择器中粗细不同的线条,在计算机上画出直线或曲线。并想一想,这些线条有什么作用?
3、练一练,用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什么? 教后小记:
第四课 画方形和圆形
教学目标: 矩形、椭圆工具的使用
教学重点:
1、掌握矩形矩形、椭圆工具的使用。
2、运用所学的工具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运用工具对所画的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认识工具 ㈠矩形 画矩形或正方形
1、在工具箱中,单击“矩形” 创建正角矩形或者单击“圆角矩形” 创建圆角矩形。
2、在工具箱下方,单击填充形式。
3、如要画矩形,请沿所需的对角线方向拖动指针。说明:要画正方形或正圆角矩形
要画正方形,请在拖动指针时按住 SHIFT 键。㈡画椭圆或圆
1、在工具箱中单击“椭圆”。
2、在工具箱下方,单击填充形式。
3、拖动指针,即可绘制椭圆或圆
说明:按住 SHIFT 键的同时拖动指针可以画一个精确的圆。该圆或椭圆的边线宽度与所选的直线工具粗细相同。如要更改边宽,请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或曲线工具,然后在工具箱下面的框中单击所需的宽度。
5、完成后双击。
说明:如果仅使用 45 度或 90 度角,请在拖动指针时按住 SHIFT 键。
注意:拖动指针时,将使用前景颜色来绘制环绕形状的线条,使用背景颜色来填充形状。要用背景色绘制环绕形状的线条,并用前景色来填充形状,请按住鼠标右按钮并拖动指针。
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讲解了绘制矩形的方法后其余的三种工具让学生自己尝试,学生在发现多边形工具使用中的问题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四、设计显示器
1、出示教师的范例:
2、师生一起分析图中所使用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一种显示器,在你的心目中的显示器又是该怎样的呢?现在你可以用画图中已经会用的工具来设计属于你自己的未来显示器。
3、学生开始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显示器。
4、巡视
5、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评。
五、总结 教后小记:
第五课 画多边形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已经能运用前面所学过的工具画出很多漂亮的画了,“画图”还为我们提供了“多边形”工具,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它的使用方法。出示课题:多边形
二、授新课
1、“多边形”工具
“多边形”工具的用法和画直线的方法基本相同。师演示画一个六边形。(1)选择“多边形”工具,在绘图区确定起始位臵①。(2)拖动鼠标器,将指针移至②处,并单击。(3)再将鼠标指针移至③处,单击。(4)重复第三步,画完其余的几条边后双击。师重点说:画完一个多边形后,双击鼠标器即可。学生练习画多边形。
2、提示:在画多边形的过程中,如果觉得不满意,可随时单击右键取消,如果想画45度或90度的转角,可按下shift键后再画。
3、完成P18练一练
师先画,再请学生自己画,并巡视辅导。
4、学生练习P18试一试。师巡视辅导,并进行演示讲评。
三、总结
师:我们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就是在你画完一个多边形后,一定要双击鼠标器。教后小记:
第六课 给图画加上颜色 教学目标: 填充工具的使用
教学重点: 学生填充工具的使用,结合放大镜工具修改在绘画过程中的小瑕疵
教学难点: 颜色的填充,以及解决在填充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美丽季节,让我们去野外找找春天的气息用我们的双手,来画出美丽的春天。
二、新课
1、出示一副画,你能把它变得更美丽吗?
2、学生进行练习
3、教师进行巡视主要检查:(1)颜色漏出来了是怎样解决的(撤消);(2)怎样修改?(放大镜);(3)图画是否能补充得完整些?
4、对在学生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用颜色填充区域或对象
1、在工具箱中,单击“用颜色填充”。
如果所需的颜色既不同于当前的前景颜色也不同于当前的背景颜色,请单击或用右键单击颜色框中的一种颜色。
2、单击或右键单击要填充的区域或对象。注意
问题解决:待填充对象的边线不连续,填充色将会泄漏扩散到其余绘图区域。要找到并关闭人一段点,请单击“查看”菜单,指向“缩放”,然后单击“大尺寸”或“自定义”。
三、学生作品展评
1、作品展评
2、工具使用技巧的交流
3、小结
四、课堂总结 教后小记:
第七课 图画的移动、复制与大小变化
教学目标: 1.学习裁剪工具的使用,会移动、复制选择区域。2.能调整图像选择区域的大小,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目的。教学重点: 复制、粘贴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 找出复制和粘贴的其他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新年将到,你们将怎么样来准备和迎接这个新年呢? 同学们会有很多的答案,比如有圣诞树、气球和彩带等。为了给新年添上喜庆的气氛,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一个充满节日气氛小房间,让大家提前感受一下新年的快乐,下面请大家打开画图,让我们在画图的世界里实现我们这一愿望吧!挂气球
教师出示图问:同学们,这是一排小房间,气球只有一个,请你们开动脑筋想想看: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的往每间小房间挂上气球呢?注意:气球的大小一样。而且不能把房间给挡了。(让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可能会想,气球太大,怎么能挂在这么小的房间呢!学生们会 有疑惑)
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把气球挂到每个小房间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找出问题:气球太大,手工画又不可能实现,需要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图画的移动、复制与大小变化
二、学生探究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课,从里边找出我们需要解决问题各种的方法。(让学生自学、操作、练习、发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动辅导提示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能在探索中总结出三种不同的复制与粘贴的方法)。学生展示方法:
方法
一、使用菜单功能:选取——复制——粘贴; 方法
二、使用鼠标右键:选取——复制——粘贴; 方法
三、使用快捷键:按ctrl键不放,使用移动工具。教师总结:
我们发现了三种复制、粘贴的方法。那么哪种方法最简便呢?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操作。
同学们在操作复制与粘贴的时候,自然的学会了图画的移动,那么怎样来改变图形的大小呢?让学生观察当你选定图形后,图形的周围是否有8个控制柄?让学生自己去操作领悟这8个控制柄的作用,从而 知道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三、实践应用 学生进行五子棋比赛
下面我进行一场五子棋的比赛,分三组进行,规定每组选用不同的方法,比赛结束后,同学们可从中找出答案看看。教师宣布比赛有关规则:
1、两个同学做一组共有一台电脑,一张棋谱。
2、比赛时,有两种不同颜色的棋子,每个同学各执一棋,把外边的棋子复制到棋谱里去,复制过程中要注意透明工具的使用。
3、比赛方法与五子棋下法一致,这里不再多说。
4、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先赢的同学先举手,然后由教师发五角星,谁的五角星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5、下完棋后不要保存,否则棋谱无法使用。学生下棋(教师作为裁判并走动辅导)
学生总结:经过比赛的结果证明,使用Ctrl+移动工具最快捷。
四、教师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五子棋的比赛,把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到了这场比赛中,了解和掌握了图形的大小变化、移动和复制、粘贴的几种方法。我们发现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捷径。教后小记:
第八课 给图画加上文字
教学目标: 1.学会给图画加上文字(英文)。2.能够制作各种漂亮的效果字(投影字、阴影字)。教学重点: 文字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 各种漂亮的效果字的制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每到过节日的时候,我们都会给老师或同学送一张漂亮的贺卡,既然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计算机画画,那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制作一张贺卡吧?(出示教学课件)
二、新授内容
(一)选择背景
用左键选择前景色,右键选择背景色。
(二)插入图画
(1)选择“编辑”菜单中的“粘贴自”选项,选择好图像后,将它插入贺卡,并移动到合适的位臵。(2)用喷枪工具在图形中喷上各种颜色。
(三)填加文字
1、选定“文字”工具,拖动鼠标在画布上画出一个虚线框—文字输入框,然后选择智能ABC输入法,在框中输入文字。
2、在画出文字输入框后,窗口中会出现文字工具栏,可以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以及加粗、斜体等。
三、学生操作 保存作品 教后小记:
第九课 图画的旋转与变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菜单栏上的各种变形命令。
2、使学生学会对各种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旋转和翻转、拉伸和扭曲的方法。
3、使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画一幅小鸡风景画。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1、掌握拉伸与扭曲的操作规则。
2、采用综合方法画图
教学难点:
1、掌握拉伸与扭曲的操作规则。
2、采用综合方法画图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图画的旋转和变形》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对各种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旋转和翻转、拉伸和扭曲的方法,并把各种图形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结合教材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画图来组合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把本课所要教学的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课前准备:
提前画一幅小鸡、一幅大树、一幅房屋等的图存放在学生机的E盘下的图片文件夹中。课时安排:一课时 目标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了“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图”软件中的图画的旋转和变形
二、学习新课:
(一)画图的旋转和变形:
1、出示两幅图: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外寻食的情景;另一幅是斗牛。
情景导入:这两幅图美吗?同学们想学习怎样画吗?好!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使用画图软件来进行绘画。
2、“牛”和“小鸡”的缩放、拉伸扭曲、翻转旋转的方法: 方法一
打开画图软件——插入一头牛的图片——鼠标单击工具栏的 “选定”工具将牛选定——单击菜单栏的“编辑”——单击“复制”“粘贴”——将复制的“牛”选定后——单击菜单栏“图像”下的翻转/旋转按钮——拖动到适合位臵 ―― 形成斗牛的姿势。方法二
打开画图软件――一只鸡的图片——鼠标单击工具栏的“任意裁减” 或 “选定”工具将“鸡”选定 ——单击菜单栏的“编辑” ——单击“复制”“粘贴” ——将复制的“鸡”选定后——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的使用方法 ——使画面构成一幅“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寻食”的组图,然后再画上大树、房屋、岩石等。
(二)加上文字
在“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寻食”的组图中添加文字和背景。
三、学生上机练习: 要求:
灵活使用今天学过的图画的旋转和变形,进行练习。①、可按课本P29练习要求绘制
②、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绘制图画
③、可用复制、粘贴的方法调用E盘下的图片文件夹中的图片进行绘制
四、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五、展示、评价、全班欣赏学生作品 教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