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园林实训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园林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园林实训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
园林实训教学
运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园林实训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实际工况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适合园林实训课的教学,因为园林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新技术发展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园林技术的发展。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园林实训教学中的实现
(一)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未来工作的实际工况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 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园林实训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任务,它强调要结合园林行业岗位群,未来工作中真实存在的工况,就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一系列小的模块或子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
(二)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再将子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子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子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实际工况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在园林实训教学中,每一个园林岗位群是一个大任务,每一操作程序是一个子任务,又包含若干个二级子任务。如嫁接(切接)繁殖是大任务,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嫁接的含义、嫁接成活的原理、接穗与砧木的选择处理、包扎等子任务。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子任务,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得初步感性的认识,教师指导,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任务不断完整,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然后将每人的“任务”成果进行综合,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切接操作标本。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已完成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三)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实训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植物品种识别、病虫识别等。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技能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插花、花灌木的修剪、园林放样等等。这些内容除了操作技能外,还有其它跨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任务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实训中,逐步地理解、改进,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四)实训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实训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实训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插花、丰花月季的修剪)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实训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实训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当学生完成了大任务后,可以挑选出几个学生的作品或成果,对他们的实训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首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任务实施的过程,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实训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当然,有时像插花的艺术欣赏问题也要争论到底,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实时控制,将讨论导入主要矛盾方面,使课堂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相互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技能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园林实训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实训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进行动手操作;另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利用实训场地与材料,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 点,最后进行实训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当然,由于园林工作的特殊性,任务驱动法是将新知识、新技能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大任务完成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通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4080号
邮编:201111
工作单位: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联系电话:*** 5
第二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的应用
摘 要: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构建主义为理论依据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的方式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线,将课程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隐含于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者在这个过程起到引导作用,最终达到使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模具制造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模具制造;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依据;实际应用;思考总结;存在不足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28
序言
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普通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重点为学生们的自主动手操作实践技能。目前国内各高等职业院校为顺应国家高职教育行业基本国情,各专业积极摸索适应用于本专业的教学方式。以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基础,依据任务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我校在模具专业的主干课程《模具制造综合实践》中进行任务驱动法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培训。学生在完成模具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后,可具备扎实的磨具制造工艺专业理论基础,并具备娴熟的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任务驱动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对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上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创建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理论依据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心思想理念为学生以教学者所派发任务为驱动力,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由理论到实际操作的转化,并在教学者的引导下,进行由基础到深入、有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操作最终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进而学得简介明了的动手实践操作思维脉络,培养了自主分析问题的思路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模具制造实综合实训教学中,任务教学的具体应用体现为,教学内容以学生执行完成模具制造任务为主,教学者起到引导作用,使与模具制造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隐含到模具制造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及习得了模具制造操作技术和技巧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应用旧知识加深了对旧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应用就旧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带有目的得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并及时加以运用,既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巩固记忆同时加深了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者应在学生完成模具制造的任务后,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问题思考和经验总结,并设计学生之间提出问题共同思考解答疑惑和经验交流的互动教学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1)教学者研读教材,设计高质量任务。由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是基于学生任务上的教学,因此为学生设计出精细化高质量的任务尤为重要。教学者应以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自身实际水平设计出操作可行性强的高质量任务。对此教学者可将课程总目标分为多个小目标,然后把小目标中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派发到学生手中,注意所派发任务应与课程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联系。任务不仅要求要包含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步骤和操作技巧,还应难度适中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们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们积极性。任务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在一定范围空间内积极创新。比如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我们可将多个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串连,围绕着任务驱动为干线展开教学,将课程教学分为五部分进行,分别为钳工工艺与技术操练、车工工艺与技术操练、铣工工艺与技术操练、模具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技术操练等。其中对每一个大部分我们可将其拆解为更细小具体的任务,将课程知识赋予到每一个小任务中。
(2)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精妙的设计任务。在任务派发到各个小组后,要组织动员学生们做好操作实践,各成员间协调合作完成任务。对此。教学者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模具制造过程的模拟,帮助学生在总目标任务和细分小任务之间找到思路逻辑线路图,更加深入充分得理解课程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任务操作步骤并最终完成任务。
接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任务,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探讨合作完成任务。小组合作的教学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对学生们之间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间要分工明细,在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比如,在车工工艺与技术操练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可将其在进行细致划分为出车床安全操作规程、刀具刃磨、尺寸测量与精度训练、车削工艺制定等小项目,进行分步学习。尺寸测量是模具制造工业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教学者可先从教学生如何使用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外径千分尺开始教学,使同学们认识并熟悉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实际工业生产中的精度标准要求形成初步概念。尺寸精度的?W习应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公差范围从0.3,0.2,0.1到0.03逐渐缩小。同学们在经过一定的课堂学习和实践后,能够熟练得对此类测量工具进行使用操作。为同学们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模具制造技工打好基础,在接到一个模具的零件图时,能根据图纸内容和要求设计出最经济合理的工艺,并进行模具零件的加工操作。教学着在教学过程中可布置给学生一些由简易到复杂的零件图供学生们操作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工艺制定水平。
(3)做好引导及时纠错,并进行正确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重大作用,学生的合作有效,同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问题指正,纠错改正过程中应注重在问题分析思路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中进行巡视,发现学生犯错误或遇到难题时进行指导;2)等到学生操作进行到一半时,选出任务完成得比较优秀和比较欠缺的作品供大家对比分析,讲解任务操作流程总经常遇到的难题和解决途径等。3)最终任务完成后,要求各小组进行合作成果展示,同学们互相分析评价各组的作品,互相交流借鉴优秀作品的执行经验,扬长避短,共同进步;4)最后学生呈交最终作品和报告,由教师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就最终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还应就学生对课程要求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作品所体现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和创新性,以及参与任务执行的态度和积极性做出评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应用思考
(1)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目的任务为驱动力,教师的引导教学为推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们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积极性,创新性,竞争性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积极性:学生们积极踊跃得对模具设计进行发言讨论,互相之间交流观点看法。创新性:学生们在进行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模具基础上进行个人创新。竞争性:同学们为了设计制造出更好的作品,积极主动讨教,在操作仪器紧张时同学们更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投入到执行任务中,无形中形成了紧张了竞争氛围,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制造效率。
(2)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将课程核心内容和要求贯通于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既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又进行了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把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中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模型设计和动手制造能力,帮助学生熟悉掌握了从产品挑选、绘制产品三维立体图、注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试模等重点操作程,有利于学生日后进入到工作岗位上顺利进行工作。
(3)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了“将理论投入到实践,并从实践中认识理论”的科学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从所使用的“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多媒体播放模拟―针对指导”的教学方式,帮助了学生全面得掌握磨具制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学生小组合作制造加工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组进度相近操作工序相同,因此容易出现机床紧缺或机床不足或多台机床待工的现象。
(2)产品设计难度的把控问题。当任务产品结构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品能力时,由于模具制造?C合实训课程安排课时时间紧凑,加上同学们是第一次自主进行由模具设计到模具制造的全过程,学生最终可能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产品的选择,确保各组最后能顺利完成模具的制作,避免打击了学生们的信心和积极性。当任务产品结构太多简单时,学生由于不加以思考和费力便能轻易完成,也无法达到学习效果。学生们不能在完成作品后找到满足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已经在应用于高职教育模具制造综合实训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任务驱动法适应用于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教学中,高职教育模具制造综合训练课程应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毅宏,李明辉.模具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顾海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控加工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田[J].机械职业教育,2009.(11):61-62.[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三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数据库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数据库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数据库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数据库”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实现
(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在设计时具体到系统的需求是实现工资管理还是成绩管理或联系人的管理等等,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了。当然系统的功能不能过于简单,一些基本的比如增加数据、修改数据、登录加密等功能是必须实现的,这个由考核细则决定。
(2)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
1实际上,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例如,学生提出设计班级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班级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成绩的录入、成绩的修改、成绩的查询、成绩的备份、成绩的删除等功能;另外,班级的人数有变化时也得体现,比如有学生退学了或进了新的同学等,因此还必须有学生人数的增加、查询、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所以还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还需要规定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等。经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出来一个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在学期末,综合每人的“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管理系统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表和查询的设计与操作。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窗体的设计。
以学生管理系统为例,针对成绩的录入、查询与编辑等功能,涉及表、查询以及窗体等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打印功能,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用户登录与密码验证功能则涉及窗体与宏的知识内容等等。除了这些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实验报告或是一个功能模块)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当学生完成了系统任务后,我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首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
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模块功能及实现过程。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当然,有时像一个图片的摆放问题也要争论到底,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实时控制,将讨论导入主要矛盾方面,使课堂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http://.[2] 徐英俊.“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探索.http://.[3] 孟繁华,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第四篇: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导语】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导师训练” ,全国独创。教学方法 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 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 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 积极自觉地学习, 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促进学生 素质的全面提高, 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 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 它让每一个学生朝着更优 秀的方向发展, 每一个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 的方法, 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下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去实践, 确保实施方 案效果的最优化。贵州新华电脑学院为提高教学质量就研究和实践了 许多的教学策略,本文简单的介绍一下“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导 师训练”。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导师训练” , 全国独创。教学方法是教 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 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新华所执行的教学方法, 即“任务驱 动五步式教学法 +导师训练” ,是全国独创。
1997年,在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苏群教授带领下,新华电脑 教育在总结学院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 分
析学生学习心理和特点,经反复论证、实践后,在全国独创了电脑教 学的“五步教学法”。中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 称“五步教学法”是“电脑教学的一次革命”;北京师范大学李德芳 院长著名教育学家吴云教授以及原合肥工业大学校长王成福教授等 教育界、学术界的专家,也一致称赞“五步教学法”是“电脑教学最 有效的方法”。
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加导师训练是新华电脑教育在多年的教学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被誉为中国人学电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五步教 学法的 “五步” 分别是理论讲解(听、案例教学(看、强化训练(做、归纳总结(思、实战应用(查 ,导师训练是学生在毕业前,采用高 效教学模式,由学院优秀导师集中指导,结合市场,全实战模拟,技 能 +专业 +市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五步教学法 +导师训练” 汇集新华二十多年电脑教育精髓, 确保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都有较高的质量。“导师训练计划”是 新华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教育模式, 结合中国高院研究生的培养模 式, 学生在新华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中,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 好确定专业的主攻方向, 选择最优秀的、最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 作为导师,带领学生以项目设计应用、实战演练等方式, 强化学生对 所学技术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能力, 全面提升进入工作岗位的竞争 力。
“导师训练”是“项目导师 +主讲 +辅讲 +班主任”四位一体的完 美结合, 全程掌控式的教学系统,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好更充分的消
化课堂所学。项目导师,模拟 IT 企业实境,立项操作,全程引导学 生们在专业上取得进步;主讲老师即国家权威认证讲师,专业治学, 精心教学;辅讲老师手把手辅导同学们解决课程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 各类问题;班主任老师无微不至真心关怀每一名同学, 让学子体会家 一般的温暖与自由,同时,不仅在专业上关注同学们的每一次进步, 而且全程的辅导学生成为专业的 IT 高级技术人才。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和 “导师训练计划”有力的促使教师 的教学和科研有机地融合起来,师生之间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这种融合及亲密关系的形成, 对学生及早进入学科前沿, 师生间的交 流、探讨和教学相长,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教师的因材施教等都能够 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 导师训练计划又可以使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开展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 力,帮助学生早日深入专业领域,更好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老师讲解知识点后布置任务,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启发、然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任务;每组成员以6-8人最宜。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说,小组式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小组式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小组式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任务的提出
第一,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第二,在设计“任务”时,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科学处理“双基”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则需要在关注“双基”目标的基础上,向能力目标倾斜。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会背出 多少概念的意义不大,而是看他们会做多少,比如 “窗口”、“模板”、“网络协议”等,不一定需要学生背出它们的确切定义,而在于学会怎样操作“窗口”。“模板”,怎样遵循“网络协议”。尤其对于中专学生,信息技术常规性的知识和操作已经基本具备,更需要发展他们“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第三,设计”任务“时,自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即使对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
小组式任务驱动的形式化和简单化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存在着将任务简单化的倾向。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达成教学目标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把任务简化为以教学目标的问题的提出,就有犯形式主义错误之嫌了。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一节的示范课上,教学目标是: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网络。作用。分类和组成,教师依此提出了四个问题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②计算机网络的作用?③计算机网络的分类?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认为这就是给学生提出的四个任务,而后用大半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从教师做好的网络课件中,分别单击”计算机网络“"”网络的作用“ ”网络的分类“"网络的组成”等超级链接,通过看到屏幕上呈现出的与书本上一致的概念性的答案,来完成“任务”。这种对“任务”与“问题”的理解未免过于肤浅,这里提出的四个“问题” 不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建构知识框架,而只需要打开书本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取正确答案,它不是“任务”,不构成“小组式任务驱动”的前提,自然也不属于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这位教师所做的课件自然也属于“课本搬家”。对于中专学生,这种照搬课本的信息技术课是不会受欢迎的,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们不需要“课本搬家”,他们渴望获得在教师引导下的。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事物本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小组式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关注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学生技术的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课程,它既含有丰富的科学性,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知识,在教学目标上则体现为丰富的情感目标。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教学过程则要求既源于具体情境而又能超越具体情境,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至高境界。有价值的小组式任务驱动的设计除了能使学生达成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还需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