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思考_3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思考
本世纪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预示人类社会在21世纪又将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如果说前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从依靠体力的劳动中摆脱出来,那么今天的信息革命将使人类社会从繁杂的形式化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规模memory的记忆容量,计算机的运算速度,Internet网的交互管理能力,智能数据库、CAD等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准确性都是人脑所不能比拟的,21世纪人类对待这类脑力劳动如同操纵机器完成体力劳动一样简单。也就是说将来的脑力劳动性质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站在这个角度来思考对未来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它应该是具有对所学知识的凌驾程度,具有对知识的探索,应用开发能力的新型脑力劳动者。但是,我们的理工科教学长期受到教学条件、环境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因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客观上引导学生向形式化,记忆型方式学习,过重的学习负担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学素质的养成。
物理学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课程曾经为培养20世纪的优秀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实验为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当我们从21世纪培养合格科技人才的角度看,当前物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与新世纪的新观念、新的思维方法及交叉学科的发展不甚适应。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路必然要适应这些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基础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因而实验教学应该面对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和新挑战,不断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和科学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上述的想法,我们反省目前教学上存在的弊端如下: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基础实验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多年不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当今飞速发展的前沿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陈旧落后的实验教学设备,因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更是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就大学物理实验而言,原有的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被分割为普通物理与近代物理两门独立课程,其中普通物理又被分为力、热、电、光等各自独立部分。基础物理实验实际上只是处于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其内容往往只是教科书上已有的基本物理规律、定律的简单重复。二十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少能在基础物理实验中得到反映。因此,学生对基础物理实验课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相当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对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一般一项实验课时是3—4个学时,在这样一个很短时间内要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原理、熟悉仪器的操作使用并完成实验是不太可能的,没有办法只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方法等尽量交待清楚一点,让学生自己思考的太少,很多学生是盲目操作,走了过场,这实际上是一种呆板的模仿型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目前大学本科开设的有些物理实验是当时科技发展的突破性成果。有的实验对物理概念的深化、发现、总结规律和对规律本质的解释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但教学中没有作太多讲解,学生认识不到当时科学家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实验,科学的概念和规律是怎么产生的;还有一些实验成果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围,派生出很多研究方向,但在教学中也没有通过这
些例子介绍学科的相关性,展宽学生的思路;有的实验成果则产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或者一个新的产业,但在我们教学中没有介绍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背景,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怎么联想到它的应用方向,以及发展过程。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和很好的教材。
物理学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科学,它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实验形成的。爱因斯坦把物理理论称之为“理想实验”的结果。在我们的理论教学中对概念的引进缺乏对实验背景和该概念前的学科背景讲解。这样虽然学生理解了概念,但不理解概念是通过怎样的思考、怎样的实验产生和进化而来。这样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把概念绝对化,形成对理论的形式化理解,这样的学习不利于科学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能力的培养。从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和人才科学素质需求的角度来考虑,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的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新体系。教学内容应反映当代教育思想和高科技成果,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改变过去的单一模式,建立多级开放实验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采用CAI、Internet网等现代教学手段,改善我们的教学条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实践
发展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教育资源的缺乏是长期困扰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趋向个性化的教学,需要比普通公共教学占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对公共教育来讲也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这些矛盾只能通过发展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来解决。在这些方面,我们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研制和开发一批物理教学软件。其中,96年我们在国际上首创开发出第一套仿真实验教学软件;98年升级为Windows版本,在规模和虚拟技术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实现国际领先水平。99年我们又推出了《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的Internet网远程教学系统,在国际和国内物理教学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赞扬。它的意义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
开创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该成果利用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教师指导和学习者的思考、操作有机融合为一体,形成一部可操作的活的教科书,为物理实验改革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克服了实验教学长期受到课堂、课时限制的困扰,使实验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为网络教育最难实现的远程实验教学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开拓了CAI研究的新思路,带动了国内CAI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为它的应用开辟了重要的方向和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这项新的教育技术为我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武器,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针对物理学概念的深化,发现、总结规律和对规律本质的解释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的典型实验,利用仿真软件的虚拟实验环境于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和规律,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按照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进行教学。对一些典型的知识点,通过CAI教学软件展开应用的介绍。这种教学模式在过去的教学环境条件下是不太可能的。
利用CAI软件多媒体教学,开设“物理思想进化启迪”Seminar课程,按照物理学的发展,从机械观的兴起,场与相对论到量子观,针对物理概念的重大革新和在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实验为线索来探讨科学发展的规律,理论与实验的关系,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软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 在提高公共物理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对一些难度高、复杂的实验,学生在3~4个学时内对实验设备原理、使用方法、实验的设计原理难以仔细消化,对实验中所遇到的现象也很难通过短时间分析建立起认识,因此复杂的实验不能容许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数,反复调整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虚拟实验、远程教学(在校园网上完成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相结合的二段、三段式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外可充分消化实验内容,在课堂内独立完成实际实验,有充分的思考与分析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受益,同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针对实验课量大质低的状况,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精简实验项目,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适当扩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单项实验课时到5~8学时。大量的一般性实验可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新实验课程的组成部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验等,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一、二、三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这样,基础物理实验课不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验证,也不再是把力、电、光、近代物理等独立学科的实验简单地串联起来构成的实验系列。使学生从较高起点上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其中:
一级物理实验,主要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等,涉及到力、热、电、光、近代和物理各个学科,为普及性实验,适合于理、工、文商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基本训练。二、三级物理实验,逐步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及难度,通过这两级物理实验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以前教师排好实验、准备好仪器、学生来做实验的状态,过渡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设计方案来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做设计实验,从成功与失败中受到训练,得到素质的提高。
四级物理实验以科学小实践为主题,组织若干个围绕基础物理实验的课题,以科研方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开发应用能力。
在课程安排上一级物理面向全校各学科专业学生开课,二、三级物理实验对理工类专业开课,第四级物理实验为物理类各专业学生必修课,理科非物理类各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我校一从95级学生开始全面实行四级物理实验体系。
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
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光声谱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软X射线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科研成果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在对我校量大面广的工、商、文科学生在一、二年级所开设的物理实验中,已涉及光谱技术、真空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光衍射的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等。开设这些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从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物理实验方法、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及其应用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综合实验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
目前我校开设的实验类型有公共必修实验、选修实验、仿真实验、远程网络实验、开放实验等。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远程教学”
通过开设远程网上物理实验教学以来,学生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网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一样,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网上虚拟物理实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自主的进行学习,开拓学生的眼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物理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学能力。
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
在每一级物理实验中,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它不仅时间上对学生开放,而且在内容上也开放,它不同与公共教学,是一种个性教学模式,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近两年我们开放实验的项目有:摆的运动规律及应用研究、电学仪器的设计与制作、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作、波的特性研究、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在开放服务实验室中,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自己设立题目,教师只是指导和审核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与题目,允许失败,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在Seminar课中上台发表,讨论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自己的创新点。
仿真实验室
实验室提供计算机和物理实验教学软件,根据实验的特点和复杂性,与实际实验相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组合,完成各种物理实验。
主要贡献和成果
近几年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奖项5项
(1)97年“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dos)”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96年“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dos)” 获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3)97年“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 第一部分)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99年“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 第二部分)获安徽省优秀CAI成果一等奖。(5)99年“物理学CAI” 获安徽省优秀CAI成果一等奖。
多年来我们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承担了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十一项:
(1)“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世界银行贷款21 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3)“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物理学”;(4)“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物理实验CAI”;(5)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的编写;(6)“四级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安徽省重点课题);(7)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大学物理实验”;
(8)教育部教改项目(子课题)一:“面向21世纪高等工科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9)教育部教改项目(子课题)二:“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10)教育部远程教学试点课程:“大学物理虚拟实验”;
(11)“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远程教学系统”(安徽省教学研究课题)
作为我们的教学成果近几年研制开发的教学软件和教材有17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一部(共计四册),物理教学软件五部:
(1)“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 ”(第一部分)(2)“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 ”(第二部分)(3)“大学物理”
(4)“基础物理学CAI”
(5)“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DOS”(6)“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远程教学系统”
(7)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8)《几何光学实验设计平台》(三维、用VR眼镜)(9)《天体物理学》
(10)《广播电视大学大学物理虚拟实验》(11)《物理学史的启迪》(12)《天文概论》网络课程(13)《数理方法》网络课程
(14)《微电子学》网络课程(15)《物理化学》网络课程(16)《材料科学》网络课程(17)《现代光学》网络课程
其中“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 ”(第一部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 ”(第二部分);“大学物理”;“基础物理学CAI”;“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DOS”;及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共计六部,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国内核心杂志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相关论文26篇(见附录) 推广应用情况:
从九五年我们开始启动了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98年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创名牌课程,与新体系配套的物理实验教材作为国家“九五重点教材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将于200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学校“九五”经费支持下,我校九六年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物理仿真虚拟实验室。近五年来我校有8千多学生受益,使物理实验跨入了一个新水平。到目前包括香港地区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以及内地150多所大学应用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for Windows”,相继建立了物理仿真教学实验室。99年我们又推出了《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远程教学系统》,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天大学等近十所大学在internet网上开设了远程物理实验课,并被列为教育部远程教学试点课程。99年受日本应用物理学会邀请赴日本学会大会展示并已出资决定翻译成日文版本。近几年来有先后有数十所大学组团专程来我校学习和交流。我校在兄弟院校的支持下,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海南等地举办了6次物理教学现代化学术报告会。98年在国际物理教育学会ICPE,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国际应用物理IUPAP组织的赞助下,在我校成功召开了“物理教学新技术”国际会议。这些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99年7月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陈至立、陆永祥等领导亲临视察,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指导和鼓励,教育部领导评价我们的工作,说:“这是推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迈出的重大步伐,并取得显著效果,在全国起了示范作用。”
第二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比较国内外教学模式,针对我国大学物理实验具体现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成绩的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以具体实验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且给出具体解决办法,通过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达到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评估模式
一、概述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带头学科之一,也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产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和前导。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理工科大学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个系统的实验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开端。该课旨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训练,是后续课程的实验基础,是提高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起点。
二、国内外现状
国外对于物理实验非常重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所以国外的大学物理实验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属于设计性实验,且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由学生选择实验题目,查阅资料,查找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再测量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大学物理实验课作为独立课程开设,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重视也日益得到加强。无论从教学理念、实验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实验手段,都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实验仪器进步以及教育部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示范中心建设,使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整体水平提高较快,与发达国家大学的差距日益缩短。国内目前主流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讲解,学生做实验,再完成报告。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提高实验效率,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但却容易使学生养成课前不认真预习(甚至不预习),听老师讲完后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的习惯,所谓做实验就是测数据,至于实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根本不愿去思考;另一方面,老师对实验成绩的评定也主要是以数据或报告为主,缺乏对实验过程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甚至为了成绩而去伪造数据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我校的现状特殊,每学期上课学生人数都很多,现在上课采取模式是,学生自由选课,老师负责固定的实验室,这样有利于仪器维护和维修,但因为学生不固定,老师没办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学习效果跟踪。如果实验教学也可以和理论教学一样,让老师负责固定的教学班,并且带完这个教学班所有的实验,这样老师就可以认识每一个学生,也可以根据每堂课每个学生的表现,深入了解他们对大学物理实验这么课的认知程度,也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从而可以给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示波器调整与使用”这个实验中,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按照实验目的,让学生掌物示波器的基本调整方法、工作模式、掌物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的方法以及示波器各功能和按钮。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都可以掌物,但是下课以后他们只会完成实验报告,过一度时间以后,就有可能忘记。因为示波器不光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各个专业实验方面也是常常涉及,所以如果跟班教学,老师可以细细观众每个孩子掌物情况,对于那些稍有欠缺的同学,在以后每次讲到关于示波器的实验中,重点提醒和指导,以达到巩固的目的,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熟练使用示波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步骤,最后学生按照固定模式和方式一步一步完成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再计算数据和误差分析。整个过程,学生都在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否则就有可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不了实验,这样的传统教学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了。采取跟班教学后,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给出实验题目,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发挥同伴学习的效果;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给出实验现象,让他们进行正反方辩论;还可以翻转课堂,给出教学视频,课前通过教学视频自学,课堂提问解决问题,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和创新,在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从中发掘学生的才能,还可以为每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竞赛提前选拔人才。例如,在“重力加速度测量”这个实验中,给出设计要求:要求重力加速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0.5%,即/g0.5%,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查询资料,确定出实验方法,推导出测量需要的公式,然后根据提供的测量工具进行仪器选择和比较。最后给出一套完整的测量方法,并且验证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又该怎么改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不仅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设计测量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比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单摆法、复摆法、自由落体法等,在我们的实验中用的哪种方法,为什么;仪器选择也可以讨论,钢卷尺,钢直尺等,每一种仪器也有多种最小分度值的,我们究竟该选择哪种仪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发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优势,互相促进。又比如在“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这个实验中,无论老师如何细心耐心讲解,最后在仪器调整过程中,很多同学还是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到标尺的像,这样课堂时间也不够,很多同学都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最后就变成恶性循环,编数据,抄数据。鉴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事先录制一个简短视频,把调整仪器的方法、要点,步骤等,以及如果某一步未调好,可能出现的现象等,都一一反应在视频中。学生课前预习时,除了预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观看视频,这样在课堂,学生调节仪器的过程时,对仪器调节已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在实际操作中,才可以做的又快又准。
(三)多元化的评估模式
传统教学之后就是期末考试,我们的实验教学现有考试模式就是笔试和操作。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之后,我们与之对应的就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估模式。除了笔试和操作,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给出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第一学期结束时,由于学生还处在从高中学习过度到大学学习的过程,老师可以给出一个新的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完成一份完整的报告,包括原理、方法、步骤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写出本学期的学习心得体会;也可以让学生写调研报告,对教学的改革建议。第二学期结束时,学生已经适应大学学习,也已经掌物了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老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可以给出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通过现象判断对错,并且给出理由以及相关报告,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进行创新实验,从实验方法、原理、仪器改进和实验构建等方面给出完整的报告,老师再从中选择一些可行的方案,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和改革。以上方案并不是孤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多种评估方式结合使用。
四、结束语
科学实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人们认识自然、开拓和探索新的科技领域中,实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作为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形式的物理学,其形成和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由此可见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最后成绩评估的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样可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也不再墨守成规按照老规矩教学,而是可以接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专长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建,青莉,黄玉霖.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西南交大出版社,2010.[2]韩忠,黄佳木,何光宏.哈佛大学物理实验室考察与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程君妮.大学物理实验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J].榆林学院学报,2015,25(6).[4]彭宏,苑耕玉,张礼霞.国内外物理实验的教学比较研究[J].创新教育,2015(13).
第三篇:关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王长春(池州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系,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分析了我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现状,介绍了近几年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初步经验,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设想。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08)03-0117-
收稿日期:2008-02-29基金项目:池州学院教研重点项目(2006XJ001)。作者简介:王长春(1962—),男,安徽枞阳人,池州学院物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和理论物理的研究。
物理学是现代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亦即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许多科技成果都是建立在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学物理课程是本科院校非物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由于物理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许多大学生不容易入门,再加上大学物理的基础性,因而使许多学生提不起兴趣,从而形成了教师想尽各种办法,但学生学起来仍然敷衍了事的局面。如何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对我院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我院是新建的本科院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由于教学计划不断调整,教学学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基础差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教学目的忽视专业特点大学物理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为其学习专业课奠定知识基础,而我校各专业遵循教学计划,实施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忽视了不同专业所需物理知识侧重点不同的特征,这就为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如何保持物理自身体系完整同时又兼顾专业特点和要求。
1.2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差由于历史原因,我院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生的基础更差,他们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物理难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成绩两级分化严重,还有些同学在中学时物理学习不够好,对物理学习有厌烦情绪,本以为不是物理专业,就可以避开物理。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灵活运用都比较困难,更谈不上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教学。虽然教师在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不高,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1.3学习方法不当,不会自学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其主要区别是:一是内容加深了,要求也提高了。大学物理的学习更侧重于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尤其是一些概念的掌握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才会真正领悟,同时对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的要求也比中学要高得多。二是速度快了,大学物理内容较多,学时又少,教师课堂上不可能对每个问题、每个细节都像中学时反复强调和练习,而经常是两节课内讲授了大量
内容,需要同学们课后花大量时间去整理和复习。学生在中学学习时,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进入大学,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过程,随着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必须通过主动预习和复习等环节,才能巩固和深化,如果不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以致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1.4规模小,层次多我院最早只有数学、化学两个师范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程,随着学院的发展,现有数学、化学、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应用电子技术、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化学等十五个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由于各专业教学计划差异较大,教学课时各有不同,但教学时数普遍减少,由原来的200多学时,减为现在有的专业基本学时144学时,周课时4节,开设时间为一学年,有的专业周学时为6节,开设一学期,总学时108学时,也有的专业周学时为5节,开设一学期,总学时为90学时。少数班级采用多媒体教学。不同的专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进度的统一,考试要求的一致性等方面难度较大。试卷基本上由任课教师出题,教研室审核通过后使用。
1.5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从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来看,普遍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即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缺乏自主探究式学习,养成学生坐享其成,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的坏毛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最近两年在不同专业开设了一定数量的大学物理基础实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开放性实验,研究和设计性实验非常少,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从教学原则上看,完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综上所述,我院大学物理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这种教学现状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及改革
2.1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我院很重视教研室建设,加大了教学研究、教学资源的力度,教师之间分工合作,编写了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针对不同专业提出的教学要求,制定了大学物理实施方案,编写了详细的教学要求,力求做到一纲多用。对于基本学时为144,课程开设时间一学年的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程的理论体系完整,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教学,开设6—8个大学物理实验,加强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是完成力学、电磁学的主要内容,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学则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实际侧重介绍,开设4—6个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是完成力学、电磁学的主要内容,开设2—4个大学物理实验,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我们购置了中国科技大学《大学物理仿真实验》一套,配合教学使用,针对不同的专业选2—4个仿真实验进行教学。为了加大改革力度,我系教师承担院级教研重点课题4项,省厅级教研课题2项,院级一般课题10余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2多种教学模式并存任课教师有权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一种是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一种是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第三种是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介于二者之间。教研室加强教学研究,经常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探讨,教学质量的评定。在近两年院级青年教师讲课大奖赛中大学物理课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各1次,一人获全省模范教师,四人获院级优秀教师。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教师注意结合实际生活,适当增加一些应用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更好地认识到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现代应用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学院结合专升本投资近100万元的实验经费,加大了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大学物
理实验的设备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改善。物理实验室的建成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其像物理这样的课时少,学生怕学、教师难教的基础课程,兴趣显得更加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部分学生参加大学物理实验的研究和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研究,开设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4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
物理课首先是一门科学素质课,大学物理有两个任务,一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二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能力,二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大学物理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门课,从物理思想、研究方法与相关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思想是根本,物理思想方法更是物理学的核心。它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所以我们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同时传授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有关的物理学史知识,尽可能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的物理思想方法及其应用。这样,学生就会学到探索和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从而感受到这些思想的巨大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大学物理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3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设想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初步的成果,但要想真正发挥大学物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教学内容增减;教学手段现代化;自主探研式学习应怎样进行;师生如何互动等等。下面我们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学习兴趣等为主要目标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改革。
3.1实行分层次教学我院目前有10多个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既有本科又有专科,既有理科又有工科,还有师范类和非师类之分。第一、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在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上:首先,要突出专业特色,即既要保持物理学原有的体系,又要兼顾学生专业的不同,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适应各专业特点,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其次,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问题。第二,处理好大众化教育与优秀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我院现阶段是专科(一专和二专)和本科共存。学生特点是:生源杂,文化基础差异大。这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教学计划,实施同一教学内容,必然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局面。因此,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受到大众化物理教育、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即按基础一般、较好和优良分3个层次,分别设立基础班、普通班、提高班3个层次。3个层次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2树立精品意识。目前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不同程度地开展,部分先进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对精品课程建设提出较高的要求,如建立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教学水平等,在教学思想上,突出创新精神培养,把科学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在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课时、学分,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在教学内容方面,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先进性,任课教师努力把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融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认真学习精品课程的指标体系,树立精品意识,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在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到让每一个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有所收获。
3.3增强教学表现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目前,教学手段主要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而多媒体课件还基本停留在文字、图表的显示上,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恰当地把物理课件,演示教具等穿插进课堂教学中,能将难以开出的演示实验,生动地展示出来,这种教学辅助手段既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更透彻理解物理原理,既省时又省力。这种将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物理教学中,将大大增强教学表现力。比如在讲授杨氏双缝干涉、劈尖干涉和牛顿环时,通过多媒体动画,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当条件变化时干涉条纹的变化,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4加大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结合本院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拓展和延伸物理知识,加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在《国家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将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教学改革才会取得成效。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最终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既然“注入式”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应采用师生互动教学,不仅解决了在满堂灌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而厌学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指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与源泉。”显然,应该用“问题”激发兴趣,然后引发思维,进而启迪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激励他们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造“问题”情境,即以实验显示问题,以阅读发现问题,以讲授提出问题,以讨论分析问题,以练习解决问题,以总结归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总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我们“年轻”的本科院校任重道远。大学物理教育要想发挥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特殊作用,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1]李元杰,孙威娜.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应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4(2).
[2]朱钅宏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3—2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S].2005.
[4]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158.[责任编辑:桂传友]
第四篇: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选课要求
一.注册:
网址:219.216.105.181
生本人的期末成绩录入。
二.选课:学生注册后自己上网选课,选课前请
1.仔细阅读网上选课要求。
2.必须确认在没其它课的时间段选课。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1.选课内容:
每个学生在规定的10个实验中选作9个,其中电桥、示波器、分光计三个实验为必选实验,不可不选。
2.每人每周只可以选作一个实验,如多选无效,只记录一个成绩。
3.网上选课系统开通时间:
第二周周五8:00点~第二周周日24:00点。
4.网上补选时间:
第三周周一8:00点~第三周周二17:00点。
选课人数不足4人不开课。学生可于第三周周一查看选课结果,如所选的上课时间段不足4人,要重新补选。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具体要求详见网上的选课要求。
三.上课时间:
物理实验课上课时间每天分段:
第一段: 7:30;
第二段:10:10;
第三段:13:30;
第五篇: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
刘崇进* 贝承训** 彭传正* 周晓明** 林春景*
* 广东白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根据CDIO模式,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大学物理实验课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通过“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DIO模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0.引言
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 CDIO 工程教育模式,并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根据产品或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服务的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形成了CDIO 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1-3]。CDIO工程教育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CDIO教学大纲、以及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由此形成了工程教育的CDIO模式。采用CDIO教学大纲,按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
CDIO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物理是工科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科学的学科,麻省理工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各工科中必备的基础科学学科都包括了大学物理,而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CDIO的12条标准中,第6条标准明确指出,实践场所和实验室不仅是动手实践学习的地方,而且是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团队精神的场所。CDIO教学大纲中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中,强调了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早在2007年,Christopher Teoh 和Nhut Tan Ho等人,根据CDIO模式,采用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4-5]。2010年,我国的江楠和孙志刚等人采用了CDIO模式,进行了电磁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6]。我们根据CDIO模式,参考他们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创新性设计,并通过“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教学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分析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的传统教学中,不论是证实性的实验,还是综合性的实验,或者设计性的实验,首先用大量的原理介绍来引导学生入门,再根据实验的要求,来完成实验。学生做完实验后,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但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没有得应有的提升。可以说,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培养的是“知识型学生”。如何把“知识型学生”转化为“创造型的学生”,进而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学生,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这是目前理工类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CDIO教育模式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7]。
CDIO模式的特点就是构建一体化的教学和学习计划,采用“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7],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完成该项目,以便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把“做中学”项目学习方式应用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使这门传统的实验课融合经典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即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By Using and Learning By Thinking)是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阶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和阅读资料,分组讨论研究等方式,解决从构思设计项目到实现完成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本身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生的项目学习方式相对应的是教师的项目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设计项目时,让每个学生做项目中感兴趣的部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Karsten H.Clement等人在构建一体化的实验课教学计划时,把一个具体的实验,作为一个项目来处理[8]。因此,我们在构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计划时,也把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个项目来处理,实验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讲授知识的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方式如电子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外,还采用“做中学”的项目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根据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首先是介绍大量的原理,然后根据实验的性质如是否证实性的,还是综合性的或者设计性的实验,来具体地设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等,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来完成实验。设计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就是构建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一体化教学计划,把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个项目处理。根据项目的四个生命周期阶段,构思和设计具体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使学生应用“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在实验中能获得有效的知识和能力;实现和和完成实验后,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大学物理实验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进入大学不久,正在拓展知识和能力,学生一般还不具备全盘设计实验目的和内容的能力。因此,设计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计划时,应该循序渐进,使学生较好地学习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重要的是,要把“做中学”的项目教学方法融入到大学物理实验课中。教师在设计具体的物理实验内容时,要预留灵活的空间,以便学生采用“做中学”的项目学习方法,分工合作,主动讨论,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行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
根据上面的分析,考虑到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在拓展知识和能力,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需要教师构思和设计一个具体实验目的和内容。图1是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流程,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预留灵活的空间,学生在实现和完成实验过程中,能应用“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做实验中感兴趣的部分,分工合作,主动讨论,共同完成实验。图1 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流程
4.基于CDIO模式的 “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对于一年级的大学生来说,重点是考虑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特点,他们不需要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从图1可以看出,在设计具体的物理实验内容时,要预留灵活的空间,让学生能应用“学中做”的项目学习方法做实验,学生在实现和运作的周期阶段,即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分工合作,主动讨论,进行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对“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进行基于CDIO模式的实验教学设计和实践。构建该实验教学计划的实验内容,预留的灵活空间是:在测量锑化铟磁阻元件的电阻随磁场变化的数据[9]时,要求测量从零到最大的磁场对应的电阻变化数据,再计算磁阻元件的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量,用作图的方法验证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磁场的平方成正比,正如实验书上实验内容所述。
同学们实验时,分成三人一组。一人看书,根据实验要求指出调节磁场的大小,并监视;另一人动手调节磁场;第三人记录数据。三人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当磁场调到最大,不能再调大时,就完成了数据测量。用作图的方法验证实验结论: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磁场的平方成正比。同学们根据数据作好图,如图2所示,然后进行分组分析讨论,进行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
C对变化量 磁敏元件电阻的相0.40.30.20.10.0050100***0磁感应强度/mT
图2 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磁场的变化关系
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后,从图中发现了实验结论不完全正确,即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0∽250mT范围的磁场的平方不成正比。这时候,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讨论热烈。学生通过进一步分析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0∽80mT范围内的磁场的平方成正比,与80mT∽300mT范围内的磁场成线性关系。学生经过这样的分组合作做实验,经过讨论,获得新的结论,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结论
参考国内外基于CDIO模式的实验教学改革,够建了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一体化教学计划,把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个项目处理,并进行了“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获得了有益的结论:
(1)把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个项目处理,教师采用“做中学”项目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学生采用“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做实验;
(2)教师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时,实验内容要预留灵活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
(3)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分工合作,主动讨论,共同完成实验(4)学生在讨论完后,能得出更全面更正确的实验结论。
(5)基于CDIO模式“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的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致谢:本文是由广东省高教协会资助的课题(项目号:协会109号),本文的完成得到了广东白云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的大力支持。故作者特别感谢广东省高教协会、广东白云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的领导和同仁。
参考文献:
[1] David W.Miller, Doris R.Brodeur.The CDIO Capstone Course: An Innovation in Undergraduate Systems Engineering Education.Proceedings of the 2002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nu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Copyright © 2002,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2] 顾佩华,陆小华。《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ISBN:978-7-881120-593-0):8-9.[3] John Bankei, Kall-fredrik Berggren et al.Benchmarking Engineering Curricula with the CDIO Syllabus, Int.J.Engineering Education, Vol.21, No.1(2005),121-133 [4] Christopher Teoh, Au Siew Hong, Peh King Sing et al.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EACHING FIRST YEARDIPLOMA IN BIOELECTRONIC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DIO Conference, MI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June 11-14, 2007 [5] Nhut Tan Ho,A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Learning and Retention in a Diverse Student Population,Proceedings of the 2007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Pacific Southwest Annual Conference(2007)
[6] 江楠,孙志刚,赵海龙。CDIO理论在《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0年第23期
[7] 王亚良,张烨,陈勇等。基于CDIO的实验项目开发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02期:119-121
[8] Karsten H.Clement , Pernille Harris and Yvonne Agers.CDIO Projects in DTU’s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B.Eng.Study Program,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DIO Conferenc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Copenhagen, June 20-23, 2011 [9] 吴扬,娄捷,陆申龙。锑化铟磁阻传感器特性测量及应用研究。《物理实验》2001年第10期:46-48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Based on CDIO Model Chongjin Liu* Chengxun Bei** Chuanzheng Peng* Xiaoming Zhou** Chunjing Lin*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eaching Design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is elaborated based on CDIO model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solve the practical issues and communicate and do teamwork efficiently.“Measurement of the magnetoresistance”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s are achieved though the CDIO teaching method
Keywords:CDIO Model,Experiment of College Physics,Innovation,teaching effect
作者简介:刘崇进,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位,在多伦多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
刘崇进的通讯地址:我的通信地址是: 广州白云区江高镇学苑路1号 广东白云学院电子系刘崇进
邮编:510450 电话:*** Chongjin_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