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时间:2019-05-13 00:1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

第一篇:创新

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中国的社会转型,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只有坚持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肩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使“科研兴校”、“研究型教师”、“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受到空前关注。科研创新能力与方法成为引领教育与时俱进的灵魂,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下来”。为此,本书将重点探讨如下诸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科研创新—开拓进取的教育灵魂、为科研创新搭建实力平台、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教育科学研究方案的设计、教育科学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教育科学的行动研究、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教育科学的定量研究与数据处理、科研创新成果的吸收与表达。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教育科研—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 科研创新内涵

第二节 时代呼唤教师科研创新 第三节 新课程呼唤教师科研创新

第四节 科研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第五节 科研创新需要实力+方法 第二章 为科研创新搭建实力平台 第一节 搭建科研创新实力平台的意义 第二节 搭建科研能力平台 第三节 搭建创新能力平台 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选题原则 第三节 选题路径 第四节 选题策略 第五节 选题误区

第四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概述 第二节 研究方案的结构与要点

第五章 教育科学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 第一节 教育质的研究内涵 第二节 如何做教育质的研究 第三节 定性研究内涵

第四节 如何做教育定性研究 第六章 教育科学的行动研究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内涵

第二节 教师行动研究具体模式 第三节 教师行动研究的具体过程 第七章 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比较研究概述 第二节 比较研究的实施 第八章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内涵 第二节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第三节 常用的调查方法

第四节 如何开展网上调查研究 第九章 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内涵 第二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第十章 教育科学的定量研究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定量研究的内涵

第二节 定量研究中的数据处理

第十一章 科研创新成果的吸收与表达

第一节 科研创新成果吸收与表达的内涵 第二节 如何吸收别人的科研创新成果 第三节 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创新成果 后记

<<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于2011年6月20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经过认真学习研究,努力实践与反思,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具体地说: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全体教师均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全体教师均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两年来,全校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素材的好习惯,资源积累丰富,各教研组、科室都养成了将平时的课件等发到校园网站的习惯,体现了资源共享理念。每位教师均能自如地在网络上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有些教师还在网上有自己的个人主页,发表自己的课件、案例等,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论文、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课题组成员有8篇论文获奖,11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并且课题组成员蒋春旺老师的录像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获“2013年新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评比二等奖。

5.促进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中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先行一步,在提高信息素养并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全面的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有力支撑。

对成果的 自我评价

本课题的研究指导思想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符合我校提升内涵,进位争先的根本要求,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信息资源库,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本课题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构建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方式

就教学内容而言,基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操作中,将研究切口落在“探究性”上,突出了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四个主变量形成的教学程序和结构的设计。在遵循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情境”和“问题”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将学习内容立足于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中的某知识点作为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对学科问题的深入探讨,或是从学科的角度与生活的某些关联问题进行研究,它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或是跳出教材。

2.形成了以“目标一过程一效果”三维评价标准

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前提和依据是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特点。为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在对原有的常规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维度,即以“目标一过程一效果”三维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整合课程的授课质量。

3.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优化

新型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4.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论文、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课题组成员有8篇论文获奖,11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并且课题组成员蒋春旺老师的录像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获“2013年新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评比二等奖。

<论课程理念创新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价值追求在于课程的全面创新,从宏观的课程目标到具体的课程评价,均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蜕旧更新。

一、课程理念的深刻创新

课程理念的一系列创新,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评价观几个方面。

首先是课程目标观的创新。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遗留着严重的社会政治本位的倾向,片面追求人的平均化、一统化和所谓全面化的发展,重静态的课本知识而轻主动的实践能力,重知识的承继与复制而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致使从课程“流水线”上整合出来的往往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产品”,而不是才情横溢、个性鲜明、能力高强的大写的“人”。正是基于对这种历史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尤其是要促进学习者努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顺应科技、文化和教育全面创新的时代潮流。这表明课程价值的重心发生着重要的位移,即从单纯突出国家教育意志到兼顾学习者个体的充分发展,不能偏废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优化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以期在结束学校课程后的学习者能够真正成为矢志创新、复兴中华的一代新人。

第二是课程内容观的创新。作为完成课程目标之载体的课程内容,长期以来只是局限于全国通用的教科书,而且还必须统一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案。这样,一方面束缚了教师选择、重组和优化教学内容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只能充当“教教科书”的匠者;另一方面,更是封锁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课程空间,使之陷于消极被动接受课程内容的无奈窘境。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鲜明地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里,空前地突出了课程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活化,赋予静态的课程内容以新鲜的时代气息,使课程内容能被学习主体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悟所激活,使作为课程学习主体的人与作为课程内容的客体这两者之间完全融合,真正使课程内容成为青春生命生长与发育的精神沃土。

第三是课程结构观的创新。由于学科本位主义的负面影响,导致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非常单一,即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学习主体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压抑其课程学习的热情、兴趣和个性活力。为了纠正课程结构上这种普遍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围绕“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这个课程理念,很有创意地设计了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框架。诸如要求学校创造条件设置丰富多彩、课程标准弹性化的选修课程,并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必修课程,以期通过切实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是课程资源观的创新。在封闭型、应试型课程范式中,学校和教师只是扮演着国家指定教科书的忠实传授者这种被动的角色,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均是整齐划一的,且有课程终端的统一考试作严格“把守”,学校和教师自然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自觉意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从而唤醒了广大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除了校内课程资源以外,还有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等等,所有这些课程资源为教师拓宽了课程空间和教学视野,为其走出“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误区,释放教学潜力,创造凸显鲜明风格的“自己的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第五是课程评价观的创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存在着诸多负面因素,即在评价方法上偏重定量和结果而轻视定性和过程,评价维度上偏重知识和智性而轻视情意要素,评价功能上偏重甄别和选拔而轻视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主体上往往只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即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对教师和学生评价的两个向度上做出了根本性的调整。首先,就教师而言,要求以教师自评为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校长、其他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评价的参与,都是为了促进教师创造性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就学生而言,教师对其评价的重点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推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总之,这样的评价目的不仅仅在于横向之间的区分或筛选,而且更是教学双方各自在纵向上的提升。这正如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所强调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的一系列深刻创新,标志着课程价值重心从客体转向主体,从课程内容转向课程实施中的人──尤其是作为课程学习主体的学生,从而必然引发作为课程计划之具体实施的教学创新。教学是课程目标对象化和现实化的基本手段,新课程理念的达成效度取决于教师如何以新角色和新形象去正确实施,使之转化为充溢民主、科学和艺术之多元色彩的教学行为。由此出发,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高标崭新的价值原则,以重塑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的超越型学习主体。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之一:尊重学习主体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作出多样化的教学选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由于教师作为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而缺乏教学的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致使学生处在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创新目标统辖的课程知识的”储存器“,并无奈地接受繁琐的标准化试题对课程知识”复制“程度的检测,从而被严重抑制了灵性思维和创新智慧的发挥。有鉴于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学习行为和方式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为基本的教学策略。其中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和谐、宽容、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觉驾驭并超越知识体系的情感态度。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正如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所主张的那样,主要使用讨论式而不是讲授式;在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时,要保护不同的观点而不是急于达成共识或灌输既定结论。尤其在人文学科课堂上,对于虽不完善却包含了学习主体独特体验或创意的发言,教师应抱着对童心的诚挚呵护而予以热情的首肯;对于学生之间的分歧意见,教师应在发现其闪光点的基础上褒扬其探索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之二:促进教学流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即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则要”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可能使同学科内容在不同课程主体参与和塑造下而呈现出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课程形态。如果将课程知识团块分成三种类型,即第一类是教材提供的既定的必授知识,第二类是教师长期积淀的已内化为个人”财富“的知识,第三类是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衍生出来的新知识,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这三类知识团块的比例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第三类知识将突破旧课程中的控制式和封闭式而大大上升。人就其本质而言是超越一般动物之上的创造性主体,当教学展开中师生双主体以全身心的高度投入而获得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沟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和谐与满足时,生命就以其高峰体验而得到升华──这就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化境界。在这种超凡脱俗的教学境界中,教师摆脱了课程计划和目标的执行人角色,进而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潜智潜能的多向发散;学生则以生命体验的倾心融入而激活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并赢得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这样,通过特定的教学活动,被实施的课程内容正由于接受师生双方各自文化心理结构的”过滤“,必然不完全等同于预定的静态的课程内容;换言之,教学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必然使课程内容突破其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创新、开放的广阔天地,使教学的创新品格趋向充分表现的极致。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之三:以每位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为最高追求。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对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本质要求。教师的教学重心应当实现从”教书“向”育人“的历史性转型,而以书本为中心的知识本位倾向应当终结。教师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下,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成学生个体的健全人格发展。这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将出现一种崭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完善人格的教学目标,我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知识建构、问题探究、自我感悟的教学过程来完成的。本文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节课的教学实践做一浅显说明。

目标一:知识建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为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分析和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正如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认为的那样:”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 具体实施过程为: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列出知识点,并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写出结构图示,这一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梳理知识的同时会有新的发现。随后,教师让几名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说明,全班同学进行分析、比较,教师说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陈述原因及其内在联系,师生共同讨论,去粗取精,形成相对合理的知识框架。有了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知识的线索清晰,重点一目了然。学生把分散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联系起来,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既提高了概括能力,又有利于启迪智慧,培养终身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在历史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节中,学生归纳的知识结构为:新的格局,即从”文本式“向”体验式“发展,从静态的”惟知型“向动态的”生命型“发展,从而实现中国教学史上一次伟大的价值更新。一方面,教师在以平等对话为基本形式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拥知识、分享理解,在亲睹新人成长的过程中体验专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使生命的支付与生命的升华达到和谐的平衡;而另一方面,学生则在合作、研究和多向探索的过程中,展示自身独特的魅力和生命的智慧,体验生命不断被”刷新“的无比快乐,特别是感受心灵震颤、精神发育、情感净化这种有意义的”内在的人格成长“。而在课堂评价上,教师要从关注学生”认知多少"到关注其在原有水平上身心发展的状态和前景,不偏废知识和学问而更重视创新智慧、情感体验和价值态度,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感和独立的人格倾向。《北京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技能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赞可夫 真实的故事 殊途不同归。

一、教学情境是师生共创生命体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1.教学情境,是师生和谐交融的情感关系。2.教学情境,是与文本情意统一的教学氛围。3.教学情境,是师生积极参与的愤悱状态。4.教学情境,是师生互动中彼此的赏识。二主要教学情境的创设

1.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开始,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且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2.创设交际情境。变“个人竞争”为“交流合作”。最有活力的文化是开放的、合作的、善于融合的文化。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4.创设操作情境,增强学生思维。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 实验表明: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听和看的话,只能吸收50%,加上动作的话,则能吸收90%。5.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处处有学习。

互动话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草船借箭》时的一个片段: 师:读了课文后,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生: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这对他们联合抗曹有好处吗? 生: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要陷害他,为什么还要去借箭呢? 生:鲁肃为什么会听诸葛亮的安排?

生:诸葛亮为什么要向曹操去借箭还那么有把握?(学生一下子提了不下20个问题)师:同学们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老师觉得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怎样认识文中的这些人物,把握了人物的特点,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文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来读书研究,注意抓住他的特点。(学生进入探究性阅读活动,7分钟后,展开读书交流。)

您对材料中的质疑情境创设有何看法?

新课程下的师生互动与沟通技能 真实的故事

老师,您知道我们的需要吗?

特级教师唐江澎说:“教师的角色,就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打个比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不是《焦点访谈〉式的 独白,用一个个材料证明主持人的观点,让你去接受,而是〈实话实说〉式的对话,话题选定以确定的目标、问题的引动以产生体悟,对话交流以呈现思想,点拨归理而渗透观点。”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互动与沟通技能 1.互动与沟通的前提重民主和平等。2.互动与沟通注重双向言语交流。“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建“意义”的过程。

3.互动与沟通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

以师生心灵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重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讲求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与共鸣。师生双方均可以从互动与沟通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4.互动与沟通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二、新课程下的师生互动技能

1.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教学。2.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环节。

3.抓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 4.课堂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5.教师在课堂上巧设提问。

三、新课程下的沟通技能

(一)沟通的主要方式 1.面对面谈话式沟通。2.电话及网上沟通。3.书信交流沟通。4.周记和作业沟通。

(二)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1.讲求师生平等,注意语调语气。课堂教学新旧语对比:(1)你说得不错。

你解释得很精练,比老师说得更有道理。(2)哪位同学比他读得好一点?

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读一遍会更棒!

(3)上课不要三心二意,心思都放在哪了?好好听课!老师再说一遍,请你仔细听后再回答。(4)自己独立思考,不许交头接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吧。(5)我们来齐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6)现在老师把标准答案写下来,你们抄在笔记本上背下来。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广泛发表意见只要能说服对手就行。

2.注意学生教学方式上的沟通。3.注重学生沟通习惯的培养。

四、新课程下的提问技能

(一)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为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2.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3.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

4.提问用语要简明扼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接受水平。5.设计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

6.把握好教学进程与问题的关系。7.提问时要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8.提问后不要随意地解释和重复。9.提问后要注意学生的回答。

10.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认真的分析和评价。

(二)引导学生主动地问

1.平等沟通,让学生“敢”问。

2.给学生创造问的空间,促使学生“想”问。3.质疑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会“问”。

4.帮学生提高应答提问的自信,引导学生“乐”问。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一味表扬正和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互动交流: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师没有抄原题,只是出示了两个条件: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师:任务完成得怎么样?谁能通过计算来说明?

生: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我用的是减法。14-12=2公顷。实际比计划多造林2公顷。生:我用的是除法。14*12=1.17,实际造林是计划的1.17倍。

生:我也用除法。14*12=1.167=116.7%,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师:谁还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想出别的解法? 生:老师,画线段图题意就更清晰了。

生:我们刚才求出实际造林是计划的116.7%,把计划造林看作单位“1”,也就是100%,用116.7%减去100%,就求出了实际比计划多16.7%。

生:我也用(14-12)*12求的是实际比计划多的公顷数占计划的百分之几,也就是实际比计划多16.7%。

您认为怎样变换提问方式,才能变成开放性的题目? 新课程下的调控技能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只有有效地调控教学进程,才能制定和实施最优化的弹性教学方案,才能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和最佳的教学效果。真实的故事

课堂上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

一、课堂教学调控是搞好教学的必然

1.课堂教学调控技能的构成要素。(1)应变能力。

(2)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3)情绪控制能力。(4)表达能力。

2.课堂教学调控包括言语调控和非言语调控。(1)言语调控。(2)非言语调控。身体言语调控。人际距离。停顿。

3.新课程课堂教学调控技能调控什么(1)调控课堂中“教”的行为。

(2)调控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学习行为。

二、新课程下对学生的关注

特级教师钱梦龙说:“今天,我对我的每一个学生也要影响一辈子,一走进教室,面对45个学生,我感到他们都是能够成长。”

1.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分层教学。

培根说:“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所以人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

2.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要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去选择和确认最优的方法,让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从别人的方法中吸取经验兼受并蓄,从而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3.关注学困生。

树立这样的育人理念:

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是相同的规格。

三、新课程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控

(一)对自主学习小组的调控。1.学习小组的规模。2.小组成员的组成。

3.小组的组成应是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结合。

(二)要对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 1.要让全体学生明确探求学习的方向。

2.要想办法采用一些表现形式将学生探求学习的情况即时显示出来,反馈给其他同学,反馈给老师,要利于教师和学生对探求活动的调控。3.要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4.要让学生在探求学习活动中进行反思。

四、新课程下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调控

(一)要精心筛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二)要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

(三)教师要灵活参与,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应该做什么?

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3.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教师要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移近些。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7.学生探究的结果各式各样,教师对学生探究结果必须做一定的评价。

特级教师翟京华说:“我们经常说学生做主体,这句话真正做起来实在不容易。要让学生做主体,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一个不会思考,不会学习,习惯于让老师牵着走的学生,即使给他时间,给他机会,他也做不了学习的主人,成不了主体。无论在哪一个教学环节中,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活跃的思维,没有独创的思路,做主体就是一句空话。” 时时不忘提醒自己:

新课改前注重教学技巧,现在我应该注重什么?

我是个富有激情,拥有生活情趣,能敏锐地感受诗意的教师吗? 我是个乐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吗?

2005年暑期区级骨干教师培训验收试题 单位: 姓名: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粉笔点的故事

一位外国教育家来到中国考察。他来到幼儿园里去,用粉笔在教室的小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小白点,他问这些还未进小学校门的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活跃极了“这是星星,这是小虫,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树上的甜果„„各种各样的答案,丰富多彩的想象。接着,这位专家又来到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教室,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提了同样的问题,全班同学茫然:“这是干什么?”专家语调轻轻地解释:“没有什么意思,只是问,这是什么?”全班同学这才释然,齐声回答:“这是粉笔点!”没有一点杂音,专家感叹地说:“通过几年的小学教育,学生的思维都被训练成单向和固定的,缺乏想象力。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教育还不尽人意,看到了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明天的苍白、单调,我们多么希望有一点美丽的“杂音“,那是玫瑰,那是火光,那是民族的希望。这则事例让笔者陷入了深思:这不正是我们以往的强求一致,整齐划一的悲剧吗?我们的学生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我们的教育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我们的教学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作为老师,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创新,才能听到我们学生更多更美的“杂音”。

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教学重视创新,您在教学实践中是怎样创新教学情境的?

一位教师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生:清水怎么会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呢?水淋在身上很不舒服,为什么泼的水越多,幸福就越多呢?

师(面带微笑):你读书真认真,还很爱思考。(教师并未对学生批评,学生高兴地坐下。)师:小军同学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商量商量,帮他回答好吗?

(学生自由结合商讨:读课文、翻阅手中的资料。讨论结束,学生交流。)生1:泼水节“一年一度”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生2:清水不是一般的清水,清水里“滴上香油”、“撒上花瓣”。生3:介绍了泼水节的来历。„„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体会到了泼水节给傣族人民带来了欢乐和幸福。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用一句话回答就行了:“这是傣族人民的习俗。”而这位教师并没有这样做,先对这位提问的同学进行了及时的表扬、鼓励,使其高兴地坐下,然后把问题又教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创设了一种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您对此有何看法?

下面是辽宁省本溪市群力小学曹姝妮老师在《瀑布》一课中的教学设计: 简单步骤如下:

1. 范读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 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动脑思考,解决学习中的问题。3. 同学们在一起交流学习收获。交流方式设计如下:

1. 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练读课文; 2.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瀑布画下来;

3. 愿做导游的同学,请给我们介绍瀑布的样子。4. 愿为老师的同学,请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听。

5. 喜欢表演的同学,也可以演演游人看见瀑布前、后的表情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教学设计的看法。

二、联系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和具体做法。

1.您在小组学习中是如何运用调控技能的?同伴之间讨论您的调控是否有效?如存在问题需如何改进?

2.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时通常做法是什么?您认为您的做法有何利弊?

3.新课程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纪律?

第二篇:创新

你们好,很高兴能获得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进行一次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年咱们国家提的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由于我的人生规划是在商业领域有所发展,并且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伍妹电子书店的首席执行官。所以今天我就浅谈一下关于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在今天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导致竞争局面不断扩张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处于一个需要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时代。因为顾客的需求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永不停息的搜寻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只有抓住了客户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顾客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可是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满足客户呢?也许答案有成千上万种,但创新是一切最优答案的根本。现在“创新或死亡”成了很多产业部门的格言,尽管世界对创新的兴趣如此的高涨,尽管这几年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层出不穷的在市场涌现,但人们是否真的理解创新呢?很多人对创新的认识存在着一个缺失,他们很可能在潜意识里把创新与发明混为一谈。著名创业家迪恩.卡曼说:真正的创新是让人们做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进一步说人们买的不是发明和技术,而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创新和办法。因此即使你的产品再好你的服务策划方案再多么完美,如果顾客认为那不是解决他们问题的好方法,那么这个创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james.collins和jerry.porras的畅销书《基业长青》里两位作者对世界上以创新著称,长盛不衰的企业像3m公司惠普公司强生公司作了详细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并不是通过详尽的战略计划,而是通过尝试、错误和机会,准确地说就是意外来作出最佳方案。”创新很多时候需要资金,创新也意味着冒风险,而企业家要抓住的是风险中透漏出的成功机会。创新与供应无关,而是与需求有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创新就不再那么盲目,成功的概率也就增大了。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这是国内许多专业人士的看法。现实中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为什么google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得到飞速的迅猛发展?为什么微软总裁李开复要跳槽去google就职?创新!这家公司以疯狂的产品创新速度迅速树立起google这个品牌。google公司的弹性工作制度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创新使google实现了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我记得三年前中国的腾讯网盈利模式还比较老套,我玩qq的时候感觉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从此三年来再也没有上过腾讯qq,三年后的今天我读了大学,因交际需要再次登陆qq,腾讯公司产业模式的变化神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花了一段时间才适应并满意地接受腾讯带给我的优质的多元化服务。我想创新是腾讯利润年年稳步上升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源源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满足客户的需求,巩固着老客户,不断开拓着新的客源。

我们天天讲要创新,但不能盲目的创新,我们要找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缔结的纽带,那就是需求。这是一个目标市场不断细分的年代,企业要抓住目标市场要细分目标市场,理解需求深度挖掘需求,然后满足需求。而满足需求的最佳方式是创新。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长期静止不变的,更不用说我们取悦客户的方式了,一旦没有了创新我们只有被顾客抛弃,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一纸空话。只有创新才能跟上顾客不断翻新的需求,只有满足了顾客需求的企业才能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先前在某本书上看到过“破坏性技术”这个词,各行业时不时地总会有那么一项新的技术创造出来垫颠覆整个企业界,这项创新是如此的强大乃至它可以引起一场巨大的商业变革,改变某些产业的面貌,最终有些新的企业产生,又有另一些既有的企业消亡。譬如摄像头的发明创新,譬如ipod播放器的热销,譬如模板技术的开发成功。如果我们想使一个企业成功,获得可观的利润,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创新上不仅关注其播种、成长,更要重视收获结果。只有搞出来的创新可以解决顾客的问题,真正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商业化运作,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准备匆忙,有些地方可能还存在的失误,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演讲完毕,谢谢!第二篇:

创新主题演讲稿——想到就能做到 精彩导读:创新的人不会死守传统,不更不会盲从他人,凡事都喜欢自己动脑筋,喜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思想开放、不拘小节、兴趣广泛、好奇心重、喜欢标新立异,最爱别出心裁。他们敢为天下先,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在竞争中拼抢先机。

真的感觉非常的荣幸,可以站在讲台上面对这么多有思想的投资家!刚刚一走上讲台,我就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一些难忘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记得一年级刚进校园的时候,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长大以后最想做什么样的人?”“医生”“画家”“舞蹈家”“科学家”一个个的梦想在一双双的小手中举起,最终选择最多的理想是科学家,科学家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因为他们是一群可以变革时代,可以改变历史,甚至能够名垂青史的人。

牛顿,一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他的贡献涉及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自然哲学、神学、炼金术……面对他留给世界、留给人类的这些成就,牛顿说“我只是整天想着去发现而已。”整天想着去发现,就是一种创新的意识。

创新就是从创新意识开始的!我们如果都像牛顿一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念,就一定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在座的各位都喝过蒙牛牛奶吧?我相信很多家庭的早餐也都是喝的蒙牛早餐奶,以前我们购买整箱牛奶的时候,都是抱着、或抬着走出超市的。的春节,蒙牛事业本部总经理杨文斌在深圳沃尔玛购物时,发现人们购买整箱牛奶时,搬运起来非常困难,这一细节引起杨文俊的重视。此后,杨文俊就不断地思考这件事情,想着怎么样才能方便搬运整箱的牛奶。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文俊购买了一台vcd,往家拎时,拎出了灵感: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牛奶的包装箱上也装一个提手,使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便捷呢?这一想法在会上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并马上得以实施。这个创意使蒙牛当年的销量大幅度增长,同行们也纷纷效仿,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可以随手拎着走的整箱牛奶。

我们常说“心想事成”,有了“心想”的意念,自然就会产生“事成”的结果。创新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拥有创新的意念,整天想着去发现,创新的念头和思路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机会永远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什么是有准备呢?过去,“有准备”指的是知识储备;而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以速度制胜,“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有句歌词说“不是我不知道,是世界变化快!”所以光有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有家大型广告公司招聘高级广告设计师,面试的题目是要求每个应聘者在一张白纸上设计出一个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案,没有主题和内容的限制,然后把自己的方案扔到窗外。谁的方案最先设计完成,并且第一个被路人捡起来看,谁就会被录用。设计师们立即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们绞尽脑汁地描绘着精美的图案,甚至还有人费尽心思地画出诱人的裸体美女。就在其他人正手忙脚乱的时候,一个设计师非常迅速、非常从容地把自己的方案扔到了窗外,并引起了路人的哄抢。

他的方案是什么呢?原来,他只是在那张白纸上贴上了一张面值100美元的钞票,其他的什么也没有画。就在其他人还疲于奔命的时候,他就已经稳坐钓鱼台了。

有创意就有机会!只要我们拓宽思路,不断地创造新点子,想人之所未想,为人知所不能为,就一定能以新以奇取胜!

创新的人,可以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扣上了重要的一环。

彼得也是靠自己的创意得到加薪的机会的。彼得和查理一起进入一家快餐店,当上了服务员。他俩的年龄一般大,也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没有多久,彼得就得到老板的嘉奖,很快加了薪,而查理仍然在原地踏步。面对查理和周围同事的牢骚和不解,老板让他们站在一旁,看看彼得如何完成服务工作的。在冷饮柜台前,顾客走过来要一杯麦乳混合饮料。彼得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您愿意在饮料中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呢?”顾客说“哦,一个就够了。”这样,快餐店就卖出一个鸡蛋,在麦乳饮料中加入一个鸡蛋,通常是要额外收钱的。看完彼得的工作后,经理说道“我们大多数服务员都是问顾客,先生,您愿意在您的饮料中加入一个鸡蛋吗?而这时候顾客的回答通常是,噢,不,谢谢。对于一个能够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带着创意工作的员工,我没有理由不给他加薪。”

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哈默说:“天下没有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在工作中能够创造多少价值,就看能够融入多少智慧。

有个乡下来的小伙子去应聘城里“世界最大”的“应有尽有”百货公司的销售员。百货公司的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销售员吗?”小伙子回答说:“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东西最多的小贩。”老板很喜欢他的机灵劲,马上就录用了他:“你明天来上班吧。等你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一下的。”

第二天,小伙子按时来百货公司上班了。这一天的光景对这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来说似乎有点漫长难熬了,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就在差不多该下班的时候,老板真的来了。见到小伙子后,老板直接问他:“你今天做了几单买卖啊?”“一单。”小伙子回答说。“只有一单?”老板很吃惊地说,“我们这儿的销售员一天基本上可以完成20到30单生意呢。你一天才完成一单生意,还远远达不到我们公司的合格水平啊!那么,你卖了多少钱啊?”“30万美元。”小伙子回答。“啊,30万!你一单生意就卖了30万美元?你是怎么卖了那么多钱的?”老板非常惊讶,很好奇地问道,他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是这样的,”乡下来的小伙子说,“今天早上,有一个男士来到我的柜台买渔钩。我先是卖给了他一枚小号的鱼钩,然后是一枚中号的鱼钩,最后是一枚大号的鱼钩。接着,我卖给了他一根小号的渔线,然后是一根中号的鱼线,最后是一根大号的渔线。在包裹鱼钩和渔线时,我问他要上哪儿去钓鱼。他说要到海边去。于是,我建议他买一条船。他采纳了我的建议,所以我就带他到卖船的专柜去,卖给了他一艘长约20英尺的有两个发动机的纵帆船。这时,他忽然说他的 大众牌汽车可能拖不动这么大的船。于是,我便带他去汽车销售区,又卖给了他一辆丰田公司的新款豪华型陆地巡洋舰轿车。” 老板惊得后退了两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仅仅想买几个鱼钩的客户,你是怎么说服他购买这么多产品的?”小伙子笑着说:“不,老板,其实他只是从这儿路过,然后进来问我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的路人。我当时说,明天的天气会很好,又是周末,您干吗不去钓鱼呢?然后,我就把钓鱼需要的产品介绍给他了!”卖鱼钩卖出了“巡洋舰”!这就是创新的魔力!创新的人不会死守传统,不更不会盲从他人,凡事都喜欢自己动脑筋,喜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思想开放、不拘小节、兴趣广泛、好奇心重、喜欢标新立异,最爱别出心裁。他们敢为天下先,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在竞争中拼抢先机。因此,创新的人脑瓜活,办法多,最能创造出好成绩。让我们从现在起,从此时此刻开始,把握住生活与工作的最佳时机,用创新思维、用创意,为自己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第三篇:创新

时代需要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捡起身边的石块掷向野兽,这个举动就是创新。后来,又有人第一个把石块打磨得非常锋利,这样更能致野兽于死地,这就开始了制造工具,更是创新。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悲壮得栖息于苍茫大地之间,正是凭借不断的创新才得以发展、进化,生生不息。

一个创新,可以改变一个人生,可以缔造一个商业王朝,可以打赢一场战争,可以导演一段历史,可以策划一片奇迹。

伟大的事业孕育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催生崭新的事业。诞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汇聚成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支撑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战胜重重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进程中,无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敢为天下先得创新精神使我国的各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正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中华民族,面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更加迫切呼唤创新精神推动我国的跨跃式发展。然而纵观我国青年一代,创新能力的培养令人堪忧。目前完成的一项对中学生床在性思维能力的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创造思维水平总体向前发展,水平较低,注重阶段床在性思维水平,随年龄的增长有显著提高,但到高中阶段有所下降,高二年级降到最低水平。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目前的教育状况,始终脱离不了高考这跟指挥棒。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钱老生前最为担忧的也是中国的科学创新的问题,他指出中国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这个不利于创新的大氛围不是一时就能该变的,但做为当代的大学生,而且正赶上据举国上下一致呼唤创新的时期,我们必须做出勇敢的尝试。首先,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沿袭小学到高中的观念,大学里分数依旧是评价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不自觉的就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书本的学习中,当然这比虚度时光要有意义。但是,作为一个想要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青年才俊,我们应该多投入精力到那些所谓浪费学习时间的创造行活动中。既然,社会是个多元化得社会,我们的大学生活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只有学习一条主线。我们要把创造性的思辨,行动当做是正餐来对待,而不是仅仅是学习这个主食之余的调味小品。其次,我们要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多年的应试教育我们已经接受了太多太多的标准答案,被灌入太多的模式,我们不能再让自己的大脑变成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应该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思考社会,做一个有一个有独到眼光、独立头脑的人,一个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的人,一个敢于批判、敢于说“不”的人,一个大胆创新、超前思维的人,是最受机遇女神的亲睐、最受上帝亲睐的人。此外,我们要不断得给自己加压、鼓劲,一定要多想、多想、再多想,要逼着自己想出多个方案来。一开始只能想一个,就让自己想两个、想五个。现在的我们就像是困在茧中卑微的小毛虫,虽然过的很安静,但也领略不到大海的浩瀚与天空的广阔。我们要尝试着挣扎,打破束缚尽管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是陌生的痛苦的,甚至我们对它充满了畏惧。我们还是要勇敢的尝试,创新就是要有一种敢为天下先得勇气,以我们一批又一批人的努力去改变这个沉闷的大环境。用创举来照亮我们的人生,支起民族的脊梁。

第四篇:创新

简单的一个建议,一个方法,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提高了生产能力,这就是创新的力量。企业创新不需要惊天动力,不需要哗众取宠,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要的是有效实用,为生产能力的提升提供动力。

(二)创新提高员工能力素质

俗话说“坐井观天”,也有有人把我们知道的知识比喻为一个圆,把未知比喻为与圆接触的东西,那么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未知的知识也就越多。员工能力的提高就要靠不断的摸索创新来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的氛围,在创新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重客观事实,不断提高员工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也员工知识面,提高了员工的能力素质。“平庸就是错,无功就是过”。要求员工用真心讲真话求真理,要求员工重实绩办实事务实效。在此的推动下员工们勇于创新,大胆的提出生产过程中的不足和有针对性的整改。用创新的概念来提高员工的能力,用创新的思路来提高员工能力素质。

(三)创新提高员工协作能力、集体意识

每个员工在生产中遇到实际问题都会有自己看法和意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只有收集大家的意见,利用集体的力量,创新的整个过程就会更加合理,更加贴近实际。对每个岗位的人员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和潜在的问题,对受到问题影响的岗位人员各自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分析,找出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实施。创新的同时给员工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四、制约创新的关键点及解决措施

(一)员工认为创新是企业的事、是专家的事。

目前的国有企业中,员工存在一种固化思想,就是按照标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新与自己无关,那是技术人员、专家干的工作。甚至有员工会认为:搞什么创新、改进,想的多错的多,改的多干的多。员工自然一种习惯,按照规程干省事、不出事。但是谁都知道,最熟悉设备和产品要求的是一线员工,他们基本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哪里需要改,哪里可以优化他一清二楚。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专家要多听取员工的建议,提供员工创造创新的平台和支撑,使员工的创新点子得已实现,让员工主动的参与创新活动中。

第五篇:关于创新

大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考察人类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就会发现,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换言之,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粗浅的阐述。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我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颖性: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对事物的认识不停留在原有的认识范畴而是进行重新认识,一般会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思维在一个地方受到阻碍时,能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能用心寻找最优答案。

从本质上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

1.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

逻辑思维一般是指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思维。其基本方面不外乎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

1辑方法。简而言之,逻辑思维就是按照逻辑规律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推理关系的形式化思维。非逻辑思维则是诸如直觉、联想、幻想、猜想以及灵感等不服从逻辑规律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一般来说,在创新过程中,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为发明创造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主要是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对发明创造对象的观察、描述以及概括,主要靠逻辑思维。即使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最后也必定要求被补充、解释、完善成符合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才能成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实际上,在任何创新活动中,创新者往往都是在前人知识所铺就的逻辑大道上继续往前探索的,在逻辑方法还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逻辑方法开辟新的道路;而当非逻辑方法已打开通路后,又必须及时地在从旧认识到新认识之间的“深渊”上架起“逻辑的桥梁”。即使是最卓越的想象力,直觉和灵感,其认识成果也必须经过逻辑的加工,找到其逻辑的根据。否则,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知识。所以一个足以完成科学创造过程的完整的创新思维方法,必须是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辨证统一和综合应用。

2.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它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性的思维方法,它具有空间上的广延性,思路上的放射性,层次上的多样性,角度上的任意性等特点。一般来说,思维延伸越远,思路越开阔,获得新发现的几率越高。

收敛思维是一种与发散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收敛思维要求将多路思维指向某个中心点,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组织信息。从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四周辐射的话,那么收敛思维就是从四周向某点集中,收敛、抽象、概括是其基本内核。

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换言之,发散和收敛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是为了收敛,收敛是发散的必然结果。发散是收敛的基础,收敛是发散的目的。二者均不可偏废,它们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其交互发展、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个体创新思维的基础。如果只注重收敛,而忽视发散,可能会造成思维的贫乏,不利于创新思维的活动进行。同样,如果只注重发散,而忽视收敛,就不能将众多的思维集中起来,思维过程就会失去控制,而陷入无序状态,变成混乱的思维,而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实现。西方研究表明,大多数创造性发现都是收敛、发散两种思维互补的结果。即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人的思维沿着一些不同的道路发散,然后又运用收敛思维,综合发散结果,敏锐地抓住其中最佳的线索。使发散性结果去粗取精、升华发展,最后促成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所以,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

另外,创新思维还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综合;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辉映;点式、线式、面式甚至体式思维的整合等等。

二、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1.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创新精神。

2.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创新,总而言之,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

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大学的基本宗旨是发展学术、追求真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让学生早日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以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

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开设创新系列学术报告会,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态,为后期的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立创造发明协会等社团,激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立学生科协或科技指导小组,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并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课外科技活动或科技实践的学分。通过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给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立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和鼓励学生参与助学助研活动。让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能使学生适应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品质,如举办学生科研课题活动等,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

二、实施课堂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堂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教学直接反映创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引导式、问题

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时代赋予教学的全新功能和要求;要在教学中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应将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合理性、个性化教学原则贯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一项基本技能,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这一能力,可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之提高。

通过社会实际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使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专业、学生、社会的关系。

三、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创新潜能

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然而,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就像一堆等待加工的零件,经过一道道程序,被铸成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当然,发展学生个性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如果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误入歧途。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它是实现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突破教育环境的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表象形成和语词的丰富更为容易,这样,学生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才会分化性强、细腻度高、节制性好。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容量大的课件和信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这些诉诸感觉的内容都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成为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学习经验。

四、培养学习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加快,各学科之间又存在着分化、综合,只靠学校阶段性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求。新的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不断出现,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知识已成为社会的核心,学习已成为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新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主动打破学校阶段性教育的束缚,在营造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即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并且明确学习是无墙的,随处可学。因此,创新的关键就是学习——学习接受新知识,创造发展新知识。

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创新的前提、进步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大学

生怎样学习和应当怎样学习,要教大学生“学会学习”。要使大学生真正会学,成为独立、高效、自主的学习者,必须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水平,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有正确的评价,知道如何指导自己学习。因此,我们要普及“大学学习学”知识,进行整体学习素质教育,结合教学,进行分科学习素质教育。

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后备力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抓住发展机遇,确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积极探索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班级:电气08-02班 姓名:李志华 学号:200824050204

2010年5月1日

大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

下载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创新

    如何创新“晋江经验” 推动泉州跨越发展 ——第56期科级进修班施宣博 在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复杂的当下,一个地方能在经济城建强劲发展的同时,社会安享平稳和谐,着实不易。泉州晋......

    永远创新

    永远创新、学习面对信息时代,耀邦集团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如何构建学习型企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如果将......

    创新材料

    深化群众性创新活动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时间:2011-2-10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安全网 点击率:691 查看已有评论0条 群众性创新是安全文化价值转化的必然路径 群众性创新活动是......

    创新参考材料

    大学生就业:创新思路 就业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2007年12月12日 11:15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较2007年增加64万。在全国城镇新增......

    创新

    创新-企业发展的战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市唯一一家以现代科技生产古方传统品种和综合新剂型,集科、工、贸为一体的中药大型企业,其前身是##0,始创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1926......

    创新

    创新,我们责无旁贷!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个人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现在生活中的一切。以下是一个小实例,足以说明创新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所住的小区附近有两......

    创新论文

    民族崛起——创新造就成功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行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 所谓创新,概......

    创新作文浅析

    创新作文浅析 新乡市延津县 王树勋 内容提要:影响作文创新的关键问题是作文教学的弱点,即重思想轻艺术,重纪实轻虚构,重继承轻创造。改进作文教学创新的方法应该是具有艺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