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教案
爷爷和小树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3日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练习朗读。教学难点:从文中体会要保护树木。教学方法:引读法。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果时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3日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课时目标:识字、记字、写字。课时重点:识记生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引读学习法 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环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保护环境应从哪些事情做起。
一、识字
1、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做记号
2、教师抽读检查自学情况,并指出学生读时发现的问题。“穿”读chuan而不读cuan;“冷”读leng,不能读成neng 或len ;“伞”是平舌音“san”,不能读成shan;暖“和”的“和”读huo,不要读成“he”。
二、记字形
1、教师板书生字,学生在复习认读生字过程中提出疑问。(1)“棵、给、穿、暖”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木、纟、宀、日”,我们刚学过。可是“到、冷、伞、热”四个字的偏旁不认识。(2)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刂”是立刀旁,“日”是日字旁,“伞”中是人是人字头,“灬”是四点底,“冫”是两点水。
2、学生交流讨论识记生字的更好办法。加一加:棵=木+果,冷=冫+令
自主识记法:“暖”是暖和的意识,有太阳就很暖和,所以是“日”字旁。
3、巩固
(1)看字组词:表示生字卡片,接龙组词。
(2)口头说出意思相反的词:热—冷,开—关。
三、写字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
“不”有四画,写时要注意竖从撇上起笔。“开”共四画,第三笔是“竖撇”。
“四”是五画,笔顺是“选外后内在封口”,第四笔是“
称是竖弯,也是本课要认识的新笔画,写时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
2、教师边写边总结,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在家庭作业本上书写生字。
2、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爷爷和小树
不:(不是)
(不要)开:(开水)
(开门)五:(五个)
(五只)
作业设计
一、我会认、还会连
leng
chuan
gei
san
re
热
伞
穿
给
冷
”名
二、我能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冷—()
开—()
多—()大—()
上—()
前—()教学后记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授课人:张海燕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大树妈妈》、《郊游》。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头饰、钢琴、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
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
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中的快乐
10、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唱歌、跳舞、郊游„„)
11、分组活动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
课题:
0的认识
刘功梅
备课时间:2009年8月26日 授课时间:2009年9月7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管吃习惯。
3、能力目标: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的书写“0”.教学重点: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教学方法:观察和实践。学习方法:观察和探究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看图,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让学生说出,亦可问题也没有,咱们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字,当握成拳头时有几个手指头?学生观察后回答:没有就是0,教师加以肯定,并板书课题
2、解释第二个含义,出示直尺,用直尺的刻度去认识,0在几的前面?
从0----5数字越大,离“0”越远。
3、教学“0”的书写。
三、学生说一说写“0”要注意什么?
要封口,写的长长圆圆,没有棱角,要圆滑。
四、学生谈一下今天学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0”的认识
1、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2、“0”表示起点
3、书写“0”的注意事项
六、作业设计:练习四的1、2题。优秀生完成同步练的1、2.七、教学后记:本课我首先创设情景,以动促思,创世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效果良好。
陶罐和铁罐
教师:李寒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2、在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4、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它们积累下来。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演一演,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正,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教学方法:讨论法。学习方法:读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5课。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还记得吗?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儿?(国王的御厨里)
对,这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两个罐子之间的故事。[板书:罐 罐]
罐子,干什么用的?(盛东西)
同是盛东西的罐子,?这两个罐子有什么不一样?
(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板书:陶
铁]
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板书:和]
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两个罐子,还有什么不同?
(陶罐易碎,铁罐坚固;陶罐谦虚、友好,铁罐骄傲、无礼)
板书:长处
短处
(易碎就是陶罐的短处,坚固是铁罐的长处。)
那么,这样两个性格不同的罐子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呢?我们先来一起读读课文,重温一下故事的内容。我来读旁白,你们来读描写语言的部分。
二、联系下文理解“奚落”。
了解故事的起因:
出示: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奚落:你怎么理解?
你打算怎么理解这个词?(查字典;读读书)
这正是学习伙伴告诉我们的。
自由读课文2-9自然段,你是联系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来理解“奚落”这个词语的,画一画。
学生交流,在交流中,相机引导不同目的的渎,在读书中有所感悟。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
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感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通过称呼的变化。
陶罐子--懦弱的东西--算什么东西
体会出铁罐看不起陶罐。
指名读读铁罐的话,读出铁罐从心底里压根就看不起陶罐。
2、通过标点符号。
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充满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刻薄。
3、通过铁罐的态度与陶罐的态度不同之处的对比。
铁罐“傲慢”、“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恼怒”,而陶罐则是“谦虚地”,想“和睦相处”。但是铁罐一次又一次让陶罐难堪。
小结:是呀,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这就是“奚落”。
三、解决问题。
你们再读读,学习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生: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铁罐都奚落陶罐什么?
陶罐听了铁罐的奚落,有什么反应?)
老师板书: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重点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学习。解决问题。
1.师生合作读课文。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我遍身铁骨,碰上我就让你粉身碎骨。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是呀,泥土做的陶罐,怎么敢和我铁罐相撞呢?
“住嘴!”“你怎么感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我是铁罐我怕谁?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让你尝试尝试铁的威力,让你知道知道我铁罐的利害。
从铁罐奚落陶罐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铁做成的,比较坚固,拿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骄傲。
2、铁罐奚落的就是陶罐容易破碎、容易坏的短处。
3、陶罐的态度是“谦虚”的。追问:为什么?因为它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能看到陶罐的长处。一人读陶罐的语言,全班读骄傲的铁罐,老师读旁白。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心里始终这样想着: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当铁罐一在奚落自己,忍无可忍时,陶罐为自己争辩着:“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从始至终知道自己的本职任务是(盛东西),因此,他对陶罐说: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五、于是,陶罐沉默了。时间流逝,斗转星移,许多年代过去了,人们再一次发现了陶罐。读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谈谈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全班交流。
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六、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陶罐和铁罐对待长处和短处的问题态度不同,铁罐只看自己的长处,不看自己的短处,所以它十分骄傲。陶罐既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短处,所以它是谦虚的。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谦虚
傲慢
陶罐{
易碎
坚硬
不易氧化
易氧化
}铁罐
第二篇:创新教案
创新作文教案设计创意总说明
关键字: 创新 作文 创新作文
创新作文教案原是我的书稿,在博客大赛之际,我忍痛割爱,把它奉献给各位同仁。在话题作文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其缺点与优点并存:它灵活、宽泛、自主,给考场作文引进了活水,给整个作文教学都带来了活力,解放了被束缚的手脚,形成了作文灵活自如,发挥潜质,自主创新的好局面。但不可忽略的是,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状况,如:忽略了谋篇布局的技能,继而降低了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由于少了限制,话题作文便多了乱般乱套,少了创新等。本套教案在编写中,针对话题作文存在的具体情况,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突破:
一、实现作文的巧妙表达
写作,是一种表达,怎样实现主题、情感的表达传递呢?这不仅仅是语言的任务,文章的布局结构、写作手法等也是实现表达传递任务的媒介。本教案以周为单位,设置了五十二个知识点,精选了一百零四篇文章,多角度解说、演绎文章表达的方法、途径,帮助您解决不能巧妙表达的苦恼。
二、以仿为桥实现创新
以仿为桥其意为:在仿写中进行创造、达到创新。这里,仿是手段,创是目的。仿写,就是模仿。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写作的方法之一。这正如练书法,必须反复临摹一样,模仿的文章多了,自然就学会作文了。因为仿写是创新的必由之路。我们引领大家进行仿写训练,就是为了从千锤百炼中进行创造,现创新,写出具有自己风格和个性的作品来,让你在迁移演练中,能熟悉运用种种表达的方法、途径。同时,以周为单位进行知识学习、创造,便于操作,机动灵活。
三、以底蕴寻求提升
本教案在重知识、重方法的同时,也注重底蕴。录入的用于剖析知识的文章,很多是考场中的满分高分之作,几乎篇篇精彩,文质兼美。
以上是本教案在编写体制上的创新。是对只重话题基础轻底蕴的弥补,进行由知识到品读到借鉴到仿写创造、创新的学习。
遵循知识认知规律,具体内容设置如下:
板块一【策略提醒】 系统科学地向您介绍知识点,包括特点、运用及注意问题,简明晓畅,条理清晰,覆盖全面,帮您实现知识的系统认知。
板块二【典例赏析】 精选例文,剖析解读,有眉批,有总评,既注重本式知识点的学习,又兼顾全面,系统解密高分作文。
板块三【范文品读】 精选例文,再现本式知识点,加深深入理解,熟悉知识的灵活运用,或展示本知识点的另类运用,达到全面理解、认知的目的。
板块四【仿写题例】 将给你提供两个仿写题目,供你选择其一,进行该知识点的仿写操练,学以致用,实现学与练的结合,实现学习中创造、创新的突破。
创新作文教案原是我的书稿,在博客大赛之际,我忍痛割爱,把它奉献给各位同仁。在话题作文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其缺点与优点并存:它灵活、宽泛、自主,给考场作文引进了活水,给整个作文教学都带来了活力,解放了被束缚的手脚,形成了作文灵活自如,发挥潜质,自主创新的好局面。但不可忽略的是,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状况,如:忽略了谋篇布局的技能,继而降低了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由于少了限制,话题作文便多了乱般乱套,少了创新等。本套教案在编写中,针对话题作文存在的具体情况,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突破:
一、实现作文的巧妙表达
写作,是一种表达,怎样实现主题、情感的表达传递呢?这不仅仅是语言的任务,文章的布局结构、写作手法等也是实现表达传递任务的媒介。本教案以周为单位,设置了五十二个知识点,精选了一百零四篇文章,多角度解说、演绎文章表达的方法、途径,帮助您解决不能巧妙表达的苦恼。
二、以仿为桥实现创新
以仿为桥其意为:在仿写中进行创造、达到创新。这里,仿是手段,创是目的。仿写,就是模仿。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写作的方法之一。这正如练书法,必须反复临摹一样,模仿的文章多了,自然就学会作文了。因为仿写是创新的必由之路。我们引领大家进行仿写训练,就是为了从千锤百炼中进行创造,现创新,写出具有自己风格和个性的作品来,让你在迁移演练中,能熟悉运用种种表达的方法、途径。同时,以周为单位进行知识学习、创造,便于操作,机动灵活。
三、以底蕴寻求提升
本教案在重知识、重方法的同时,也注重底蕴。录入的用于剖析知识的文章,很多是考场中的满分高分之作,几乎篇篇精彩,文质兼美。
以上是本教案在编写体制上的创新。是对只重话题而轻基础轻底蕴的弥补,进行由知识到品读到借鉴到仿写创造、创新的学习。
遵循知识认知规律,具体内容设置如下:
板块一【策略提醒】 系统科学地向您介绍知识点,包括特点、运用及注意问题,简明晓畅,条理清晰,覆盖全面,帮您实现知识的系统认知。
板块二【典例赏析】 精选例文,剖析解读,有眉批,有总评,既注重本式知识点的学习,又兼顾全面,系统解密高分作文。
板块三【范文品读】 精选例文,再现本式知识点,加深深入理解,熟悉知识的灵活运用,或展示本知识点的另类运用,达到全面理解、认知的目的。
板块四【仿写题例】 将给你提供两个仿写题目,供你选择其一,进行该知识点的仿写操练,学以致用,实现学与练的结合,实现学习中创造、创新的突破。中学创新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赣州市第一中学 谢惠连 之一:为自己画像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参与意识,练习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适用年级:初中各年级 训练过程:
(一)动员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练习画画好不好?(学生惊诧:作文课画画?)我们用文字给自己画一幅肖像画。(学生大悟且跃跃欲试)先别急,我们还要进行一场比赛,看哪一组画得更好!下面我宣布比赛规则: 1,由男生和女生分别组成各自的代表队。
2,先用十分钟时间每人用文字给自己画一幅“速写”,要求尽量独具特色。
3,老师分别抽取五名男生和五名女生的速写当众宣读,这十名同学都到前面来,其他的同学在下面听,猜测本队的同学写的是谁,猜得又准又快的队即为获胜队。
4,速写只许描写五官,身材等先天自然的特征,不许涉及衣着,姓名,职务等特征,否则视为犯规判罚一分。
5,在猜测的过程中,前面的同学不许做任何暗示,否则也视为犯规判罚一分。
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学生纷纷表示明白,催促快些开始)好,下面进行第一个环节:为自己画像。十分钟计时开始!
(二)学生埋头写作。(只听见一片笔尖触纸的沙沙声。)
(三)教师:时间到,请同学们把画的肖像都交给我。(教师略加选择,尽量选特征不太明显的,抽出五男五女共十份速写,点名让十名同学到讲台上来站好。)
(四)教师按照罚点球决胜的规矩,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依次读来,猜对一个加一分,最后公布比赛结果。
学生习作选:(男生甲):我的身材一般,也就是1米65左右。长得虽然不算英俊,但也称得上潇洒!一头乌黑的短发绝对没有头皮屑。两只眼睛不大,也不是双眼皮儿,可蛮有精神的,只可惜有点近视,戴了一副200度的近视镜。(读到这里男同学们已经猜了出来,但遭到了女生的反对,因为“戴近视镜”属于后天特征。教师裁决:反对有效,此次记零分。)
(甲女生):我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儿,属于钻到人堆里让人找不出来的那一种。身材不高也不算矮;皮肤不白也不算黑;五官都不突出但搭配还算合理:鼻子坚定的占据了中央,但从没有骄傲到鼻孔朝天;嘴巴甘心的居于下面,可也决不会自暴自弃。老实讲五官中我最满意的就是自己的嘴了,它能说会道还挺有幽默感,使我在班级中有很好的人缘,多多少少弥补了一点我外貌的不足。(读到此女生也猜了出来,但同样遭到男生的反对,认为“有幽默感”“好人缘”也是后天特征。教师裁决:反对无效,加一分。)
(男生乙):我的身材不高,大概算是“二等残废”级别的。令人恼火的是残联不给我们颁证,我们只能和“长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打拼,简直太不公平!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多着呢!再想想看个儿矮也不错,不必成天担心天塌下来砸到自己,省下心来可以多读些书,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等到我“气”足了就没人说我矮了吧?(这个同学抓住自己的身材做足了文章,顺利为本组加了一分。)
(乙女生):《围城》上方鸿渐曾经用十个红指甲和两片红唇画出了一个女人的“纲要”,真是有趣!不由想本姑娘的“纲要”该如何画呢?对!就画一双横眉冷对,怒目圆睁的大眼睛吧!古代有位能“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姐姐,那眼睛该多么厉害!可惜无缘得见。不过本姑娘的眼睛想也不差,许多同学(尤其上课爱捣乱的男生)反映怕被我“一顾再顾”呢。其实我也是“狐假虎威”,他们主要是怕被我记下来让班主任知道。咳!有什么办法?我也想温柔一点,可老师让我管纪律啊!(一段妙文,可惜临了不慎暴露了身份,被男生抓住破绽。教师宣布:隆重作废!)
(男生丙):姥姥说我长得象妈妈,奶奶说我长得象爸爸。我觉得她们说的都不全面。我是继承了妈妈和爸爸的优点,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高高的鼻梁显然是爸爸给我的,可我的鼻头没有爸爸的大,要秀气得多;大大的眼睛是妈妈的恩赐,可我比妈妈又多出了一对儿双眼皮儿;再加上一双浓眉,棱角分明的嘴巴,谦虚得讲,长得确实很英俊。难怪姥姥和奶奶争着把我拉向她们一方。(天生丽质难自弃,也难怪人家这么不谦虚!男生队暂时领先。)
之二:成语模仿秀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培养写作兴趣。练习观察、描绘场面,以及取舍材料和命题的能力。适用年级:初中二、三年级 训练过程: 第一板块:成语接力赛《看谁会得多》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大家熟悉成语吗?成语中有描写人的五官或表情的,也有描写人的肢体或动作的,同学们能不能想起一些?(大家纷纷点头)好,下面我们进行一场成语接力赛,下面我宣布比赛规则:
1,由男生和女生分别组成一支代表队,抽签选择一类成语。每队选出一名记录员,负责板书记录本队说出的成语。
2,各队依次说出一条此类的成语,不许重复,直到一队无法说出即分出胜负。每条说出时间必须在十秒钟之内,超时判负。
3,有的成语兼属两类,先说出的队即取得版权,友队不能再说。>4,老师担任裁判,确定哪条成语不合要求,判定哪支队获胜。
准备好了吗?第一关比赛《看谁会得多》现在开始:(下面过程略)第二板块:成语模仿赛《看谁学得象》
教师:男同学抽到了肢体动作类,运气欠佳,暂时落后一分。没有关系,下面还有机会。第二关比赛马上开始了,下面我宣布比赛规则:
1,各队推举两名队员到前面来,自己商量分出谁表演,谁猜测。
2,友队代表为对方选择一条对方刚才说出的成语,写在纸上。让负责表演的同学看过后,由这名同学用表情或动作来表演这条成语,让同伴来猜,猜对即可获得一分。3,表演的同学不能说话,同队的同学不能提示,否则判犯规。准备好,第二关比赛《看谁学得象》现在开始:(过程略)第三板块:场面描写赛《看谁写得好》
教师:现在比分一比一平,下面进行第三关的比赛,给大家十分钟,描写一下刚才成语模仿的场面,不少于二百字。每人都要写,最后选出各队的优秀作品五份让老师评判。既然是描写场面,同学们要想好应写到那些内容?(演员、观众反映、老师、气氛等),这些内容用墨是不是相同?
准备好,第三关比赛《看谁写得好》现在开始:(过程略)第四板块:命题比赛《看谁命得巧》
教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落败的队可能不服气,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再加赛一场!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记叙刚才上的这节作文课,你会怎么写呢?先请你命一个题目,写到一张纸条上交给我,由我把它们都写到黑板上。然后我指一个题目,支持的同学请喊“YES”,反对的请喊“NO”,哪个题目获得的支持声最高,就给作者所在的队再加一分。(过程略)教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以后请同学们把这篇作文完整的写下来,注意详略安排,明天交上。写得最好的同学还能给你的代表队再追加一分,比赛最后结果明天揭晓,同学们有信心吗?(异口同声:有!)下课!学生习作:
课堂做游戏,作文准有戏!
河北东光县大中学初二6班 刘学万(指导教师 刁泽放)“哈哈哈!嘻嘻嘻!” 一阵阵欢快的笑声穿过紧闭的门窗四处飞扬,引来了旁边上课的老师好奇的探头张望:“还没到元旦,这个班怎么开上联欢会了?” “不!我们在上作文课!”
我们真的是在上作文课。今天的作文课真是新鲜!(开头新鲜,亮点之一)
刚一上课,老师就说要做游戏,那可太好了!等到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我们才明白原来是让我们进行一场成语接力的比赛。不同已往的是这次不是成语接龙,而是分类来说:有说表情的,有说动作的。(比赛分组规则要适当介绍一下为好)
我们男生真倒霉!才说了十多个就没词了,本来表示动作的也没有写表情的多啊!瞧把那些女生美得!还好老师宣布下面的比赛是模仿成语,看谁学得象。这回该我们男生大显身手了!(略写得当)
果然,第一组上台的女生就有了麻烦。她们要模仿的成语是“哭笑不得”,这是我们给选的。可那个负责表演的女生从一上台就笑个不停,总也刹不住。最后她的同伴竟猜成“开怀大笑”了,这一下我们可真是“开怀大笑”了一回。
我们的队员表现太棒了!他们拿到的成语是“趾高气扬”,而黑板上还有一个“昂首阔步”,真担心他们会猜错!又不能提示,大家着急的不行。还是表演的同学聪明,他在做出动作的同时,朝上使劲吹了一口气!规则上不让说话,可不能不让喘气啊?我们的队员一下就猜中了!全场爆发出一片欢呼!比分成了平局。(详写两段生动传神!亮点之二)
接下来老师又让我们进行描写片段的比赛,这一次又让女生占了上风。最后老师又让我们命一个题目,就是记叙这节课的作文题目。这回,有两个题目被大家选中,其中有我们男生命的一个。可我们仍然落后女生一分!
下课时老师布置让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写下来,明天继续比赛。我就写了这篇作文,我想一定能有戏!(结尾扣题很好。最后两段略写交代不是很请楚,描写什么片段?明天怎么比赛?)
关键字: 创新 作文 创新作文
创新作文教学实录
邹仁波
师:今天我们上一堂创新作文课,即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师板书:“故事新编”编出精彩)
师:同学们先听听下面这篇文章;然后认真思考这篇文章有哪些优缺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朗读短文《八戒当官》,生听完教师朗读后大声笑了起来。)
师:此文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读来令人发笑。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为了便于发言,我们分四个小组进行,每小组指派一名同学整理观点,代表本小组发言。准备时间为6分钟。(生畅所欲言)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谈谈看法。
生(一小组):这篇文章形式新颖活泼,借神话人物八戒来刻画当今社会的贪官污吏,极富讽刺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生(二小组):我们同意第一小组的看法。此文的语言幽默诙谐,极富表现力,如“副科提正科,得花两万多”等。把贪官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生(三小组):本文作者想像大胆新奇。写八戒成了州长后,昔日的嫦娥居然为八戒的钱和权与他重续旧好。语句不多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们自私、势利的变态心理,令人深思。
生(四小组):本文改编了古典名著《西
》,乱点鸳鸯谱,违背了原作,八戒的语言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差不多,显得离奇荒诞。我们提倡文章要真实表现生活,此文做得不够。
师(微笑):四位同学讲得都很有道理,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前三位同学都给了此文很高的评价。总的说来,这篇文章是成功的创新之作,文章于幽默诙谐中见沉重,把一些腐败现象揭露得一览无遗。文章做到了形式新,想像新,语言新。第四位同学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少同学都有这种看法。的确写文章要有真实的体验,要说真话、抒真情。同学们试想一下:类似此文中八戒的贪官有没有?
生(齐答):有。
师:这是不是真实的呢?
生:(点头)是。
师:从这一层面来说,此文做到了真实地再现生活。不过是借助虚拟的人物八戒及其相关的神话人物来表现的,看似荒诞滑稽,实则是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我们写文章在占有了真实的材料后,就可以进行艺术的夸张和虚构,使人物形象个性凸现,达到深刻表现主题的目的。如:我们学过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竞选州长》等。这是文章创新的一种方式。写文章不要一味地拘泥于体裁和现成的“套路”。这一点同学们应注意,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师:这篇文章最成功之处是采用了“故事新编”的表现形式,用此形式使文章大大出彩。那么“故事新编”这种形式有何特点呢?在写作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生(少数):不清楚。师:“故事新编”这种形式往往以人们熟知的人物或事件为依托,融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况,来达到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它通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如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新编的故事就很多,也有对中国其他古典名著的主要人物进行新编的,如《八戒炒股》、《宋江下山》等。(师对这两篇文章作简述、简评)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和讲解,同学们对“故事新编”这种形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下面进行课堂操练,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进行构思,写出要点。提示一下: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等,进行改写新编,要求有新意,反映现实生活要深刻,时间为6分钟。
生(齐答):好。
师:请同学们举手,把自己的构思谈一下。
生:我写的题目是《武松打狗》,内容要点是写某某某长的“小蜜”养了一只狗,经常咬人,众人皆怒,没人敢制止。于是人们请来打虎英雄武松,武松询问其背景,知其背后有某某某长撑腰,且该长极其凶恶,他也被吓跑了,走时发出了“打狗难于打虎”的慨叹……师:很好,构思巧妙,反映的问题深刻,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新编”构思,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还有其他同学要说吗?
生:我想借神话人物哪吒的故事反映学校补课的情况,揭露应试教育的弊端,并提倡素质教育。题目可拟为《哪吒大闹学校》。
师: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精神,不过应尽量把故事写得生动些,以增强趣味性 生:我所想的故事题目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网上情缘》,主要写林黛玉、贾宝玉家庭出身差别大,两人在网上相识、相知,最终走到一起,并不顾家长的反对,毅然辞去已有的工作,创办了“宝黛爱心网站”且获得了成功。师:构思有独特之处,不过要有鲜明的主题,还应该认真琢磨,使文章更精彩。
师:同学们,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人都谈,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讨论,编出精彩的故事来。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对于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等庄重严肃的大事不能采用此种形式加以表现。这点千万要记住。生(齐答):明白了。
师: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品尝到了作文创新的乐趣。同学们还可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想出更好的形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下面布置今天的作文题目及要求:
题1:《红楼梦》中刘姥姥独闯大观园的故事令人捧腹,假如进大观园的人不是刘姥姥,而是李白、孔乙己、范进等,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投影仪显示《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园中的场景,教师加以简要评点和启发。)
题2:以《西游记》中的人物或故事为依托新编故事。要求主题明确,反映的问题真实深刻。
八戒当官
苍松
话说八戒西天取经回来,被封为净坛使者。虽是五品大员,但没什么实权。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佛祖前的供品清扫干净。这些供品多是些素角,不过几月,猪腰就瘦了两圈。多次想跑出去打些牙祭,一来怕佛祖发现,二来每月那几两银子的俸禄也实在不够放开肚皮吃一顿。悟空见了,讥笑道:“果然是个呆子,死脑筋,还真想当什么瘦肉型新品种呀!”听着这该死的弼马温的讥笑,八戒下决心要换换位置。溜须拍马本就是八戒的长项。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八戒又从地摊上买来盗版的《马屁经》,看了三天三夜。悟空见八戒心诚,指点道:“如今可不比西天路上,几句好话,就把咱那傻师父哄得百依百顺。没听说过什么„副科提正科,得花两万多‟吗?要办事,没银子不行。”悟空于是替八戒担保从赵公元帅处贷了两万两银子。半年后,八戒被任命为无稽州州长。无稽州乃天界名州,富庶之乡。八戒一到任,地方山神、土地神等忙来为八戒接风洗尘,天天山珍海味,夜夜桑拿按摩。乡绅、富豪想请八戒“坐坐”,十天半月也排不上号。“忙啊,”八戒叹道,“西天路上盼望有碗热饭吃就阿弥陀佛了,没想到,今天吃喝也成了负担。”为了应付各种宴会,除了人事、财务,州里的其他事务全推给了第一副州长锦毛狮子。这天,八戒饮酒过量,呕吐不止,住进了医院。州长住院,非同小可,前来看望的人络绎不绝。一场“病”下来,八戒净赚了40万……西天路上,都把八戒叫“呆子”,那可真是看走了眼。这八戒,别看一天到晚花天酒地,脑子清醒得很。甚至总结出了“要想富,动干部,只研究,不宣布”这样精辟的官场“秘诀”。三年下来,腰肥了三圈,别墅盖了五处。师兄悟空来做客,“忘我斋”一顿饭就是万两白银,把那猴头惊得目瞪口呆。最令八戒得意的是,月宫里的嫦娥竟找上门来,要和八戒重续旧好。八戒说:“当初我相貌堂堂,贵为天篷元帅,嫦娥小姐尚看不上,如今我投错了胎,人模猪样,你怎么会找上门来,莫非吃错了药?”嫦娥道:“猪州长大人不记小人过,当初是小女子有眼无珠。再说,那年代讲的是忠孝节义,如今,有钱有权就是英雄,相貌又算得了什么?”八戒当州长的第四年,天庭不断接到举报:无稽州猪州长贪污受贿,狮州长横征暴敛。李天王奉旨一查,玉皇大帝也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的名下竟有这样的贪官污吏;八戒贪污受贿白银5亿两,锦毛狮受贿4亿两,且看谁不顺眼,就一口吞下去。几年来,无稽州民丁大减,商号倒闭,乞丐遍地……无稽州成了最贫穷的地方。八戒、锦毛狮子各被判了有期徒刑。李天王说:“那呆子,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做个净坛使者,只当喂了一头猪,是谁同意把他外放任职,且安置在无稽州这么重要的位置?”一庭寂然,无人作答。
第三篇:创新教案
21.杨氏之子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言文,导题解题。
1.简介文言文。
(1)指名背诵《自相矛盾》。
(2)教师简介文言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3.教师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作者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1)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学生练读。
(4)比赛朗读: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3.再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甚”是什么意思?(很,非常。)“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再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但是很聪明。)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4.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5.指导朗读,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要读出内心对杨氏子的喜爱。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谈话过渡:课文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
3.孔君平见到杨氏子的父亲了吗?(没有。“父不在”)
4.孔君平发现杨氏子的父亲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5.从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7.指导朗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摆放,摆设。)
2.“为设果”谁为谁设果?(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热情好客,读出对杨氏子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谈话过渡:
师: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儿应声答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一读,了解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3.体会语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①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学生各抒己见。)
②孔君平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
③教师小结: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
——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④谈话过渡:杨氏子是怎么回应孔君平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①自由读一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②对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没有礼貌;第二句委婉回应了对方的问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③理解“应声答曰”。
a.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b.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话的巧妙,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敏捷,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杨氏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赞“聪惠”。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是什么样的神情?他又会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独立思考、书写。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
五、熟读成诵
1.谈话过渡:课文中,刘义庆用了短短的五句话留给我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一个聪慧、礼貌的杨氏子展现在我们面前。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小组同学比赛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小组间比赛背诵。
第四篇:创新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畏惧、凄凉、寂寞、宴会、缺乏、书籍、聊以自慰、栅栏、控制、贷方、袭击、倾覆、稍稍”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畏惧、凄凉、寂寞、宴会、缺乏、书籍、聊以自慰、栅栏、控制、贷方、袭击、倾覆、稍稍”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学习重点难点
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故事)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同学们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
(主要是想通过介绍小说创作原型及其背景引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同学们知道就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鲁滨逊去漂流吧!
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小说作家丹尼尔、笛福更是家喻户晓了。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作个简要的了解。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经历过破产。他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又几次被捕,都是因为言论关系。在快年届六十时,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为自已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这促使他数月后便推出了该书的续集,并在短短五年内一鼓作气写出《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娜》等好几部小说。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一下这位独自置身荒岛生活28年的鲁滨逊。(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
(3)读梗概,理清思路,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了的事情。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相机指导。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词语解释。
三、再读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习单。
⑴用一句话归纳本节内容。
⑵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的困难。
⑶尝试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流落荒岛—
2.学生自行研读和小组讨论后,交流分析的结果,形成共识,由组长负责陈述,教师视具体情况或指出或补充学生发言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做得好的组加以表扬。
3.教师总结。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板书)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逊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去原著中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笛福一道来到了荒岛,认识了一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鲁滨逊,了解了28年来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他在岛上还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走近他!
板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回忆并互相说说: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发生了哪些事?
二、默读精彩片段,感知人物形象
1.浏览精彩片段,快速默读,详细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用自己的话概括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分别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揣摩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努力改善生活。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并汇总。
2.感悟精神光辉,感知人物形象
(1)28年的荒岛生活,鲁滨逊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逊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我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说说被困荒岛之初,主人公在“生存”与“毁灭”的抉择面前处于怎样一种心境?他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如果他的心态不及时正确调整的话,你觉得鲁滨逊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吗?
(3)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了鲁滨逊这样的神话了。那么,鲁滨逊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样的结论。
2.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3联系实际生活,在学习中或生活中,最近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能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和好处列出来吗?并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启发联系实际谈)
4.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鲁滨逊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逊吗?找到《鲁滨逊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3.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遇到的困难的好处和坏处列出来,并写写自己将如何去克服它。
第五篇: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人物形象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
(一)第一驿站: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
【出示课件1】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
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板书:作品情节)
(二)第二驿站: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
【出示课件2】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5.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板书:人物描写)
(三)第三驿站:多方位评价人物。
【出示课件3】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
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人物吗?
4.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板书:多方位、多角度)
三、拓展研析
【出示课件4】1.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
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物吧!
【出示课件5】2.猜猜他是谁。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归纳。
明确概念: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出示课件6】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分。学生归纳、分析。
归纳知识点: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4.讨论阅读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物,感知人物形象,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
A.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能够感知人物形象的全面性。
E.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这样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我们可以多联系曾经学过的外国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感知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板书:
语文园地二
人物的评价方法
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多角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积累词语。
2.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词句段的运用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7】富得(流油)
气得(火冒三丈)
思念(一日三秋)
穷得(揭不开锅)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括号里的词语。
2.想一想,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括号里的词语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括号里的词语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板书:1.修辞手法:夸张)
二.再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出示课件8】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读下面的例句,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出示课件9】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A.夸张不是浮夸,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
【出示课件10】出示课件: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2.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板书: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11】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板书:3.古人年龄称谓)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板书:
语文园地二
1.修辞手法:夸张
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3.古人年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