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教学论文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学”“作文”莫徘徊

时间:2019-05-13 00: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教学论文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学”“作文”莫徘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教学论文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学”“作文”莫徘徊》。

第一篇: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教学论文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学”“作文”莫徘徊

似曾相识燕归来 “教学”“作文”莫徘徊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难点及教学思考,以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为例

于 建 生

2012年全国17家高考作文题目,除江苏卷仍为材料加话题的命题形式和江西卷限定文体为议论文之外,其余各家不约而同均为新材料作文,且材料类型各异,有事件类、文学类、评述类、诗歌类、哲理名言类、故事类、图片类,可谓应有尽有、精彩纷呈。出题者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众多考生则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因为新材料作文看似让考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实则考生在思维上每一步的跃出都要跨过一个“障碍”,在笔者看来,新材料作文有四难:

1、材料读懂难;

2、角度确定难;

3、观点提炼难;

4、文题拟写难

虽然新材料作文写好不容易,但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和情景性,又不失之宽泛,而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所以有其存在价值。下面,笔者就以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为例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一、从规范的角度看,教会学生写合格的文章

教会学生写合格作文,这是中学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该以此作为自己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起点。所谓合格作文,就是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笔者多年高三教学,非常痛惜大部分考生连合格作文都不能写好,在应试教学下,让学生写合格作文是完全可以操作的。面对新材料作文,这一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作文教学不可杂乱无章、空洞无物,首先要教会学生写合格的文章,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懂材料。

2、选准角度。

3、明白观点。

4、拟好题目。

二、从情感的角度看,鼓励学生写真挚的文章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同学与我交流说,“老师,我多么希望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出表达我真实感情的文章,同时这些文章又能走进同学和老师的心里,其实我平时也最喜欢读这样的文章。”诚如这位同学所言,在合格作文基础上,阅卷老师也更希望能读到真情实感的文章,尽管它可能有些瑕疵。

是否具有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能否打动人的关键,当写作者将自己的真诚融入文章时,他的文字已经没有了技巧,只是纯性情的流露,那么即使是最朴素的遣词造句,在他的笔下也熠熠生辉,而阅读者则能通过充满情感的文字,触摸到学生的心灵,想象他在作文时的激动,想象他的那些美好善良的故事,文章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情有爱的人。王栋生老师在1998年高考阅卷时,曾经被一篇质朴的考场作文感动,时隔14年,他仍旧清晰地记起,他说,“一名学生在考场上写下真情实感,对不幸的生活毫无怨怼,这种大度与自信感染了我这样的教师。”最后作文被判为满分,王老师后来在很多场合都向老师们介绍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2007年江苏作文题目为“怀想天空”,当年在江苏各大报刊刊登,被何永康教授高度评价且推荐给中学一线教师作为教学范例的一篇文章,以高考前还在田里帮父亲割麦子为主要内容,质朴且感人。何教授这样评价:此文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眩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 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尽管这篇文章当时不足七百字,却被判为二类上53分(满分为60分)。

之所以将这一点特别强调,是因为近年来考场作文,甚至是满分作文中伪感情倾向大大冲击日常作文教学,学生不就地取材,写自己身边最感人的事与人,而是动不动就搬用历史事例讲大道理。而教师的作文教学指导急于求成,要求立竿见影,不惜违背了作文教学的特殊规律,真正优秀的文章应该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关注现实、关注自己、关注人生。

三、从技巧的角度看,培养学生写有亮点的文章

这里所说的技巧,并不是语言的华丽堆砌,结构的模式化,事例的万能化,而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指导方法,它在学生作文中是无痕的。每年每班都会有一部分学生作文写得很优秀,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作文写优秀的潜质,做教师的如何将优秀的培养的更优秀,如何发现并指导具有优秀潜质的变得优秀,使这些同学对写作充满信心、热情,愿意跟着你戴着脚镣跳舞,且能舞出一片天地,这全依赖于老师的一双慧眼、一份责任心以及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今年的作文均具有积极的思想导向,反映时代主旋律,贴近考生实际,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中国青年报》2012年06月08日);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张健评价说:今年的作文题重道德人生内涵,跟生活时事关系密切(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年06月08日)。的确,一切好的作文题都应当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家、社会、人生、生命,都应当涉及当代之事。钱理群教授说过:青年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青年学生的作文要跳出“小我”圈子,不能总徘徊在与朋友的一次误会中,总纠结于一次“优秀干部”的落选,应试教育让我们的学生虽想着国家、社会,但却不了解国计民生,不知大米多少钱一斤。教师不能视报刊杂志为洪水猛兽,不能无限制霸占学生的时间,使其没有时间接触社会,不能课堂四十五分钟一言堂,也让三尺讲台成为学生评论世事的平台。只有如此,学生作文时,选材立意才会大气、贴近时代,分析时才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习惯,这些作文品质恰恰就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

2、引导学生将优秀文学作品的亮点吸收内化。模仿学习是学生作文变得优秀非常有效的一步,模仿学习的对象一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且不可依葫芦画瓢,要在赏析领悟的基础上内化为已有。例如诗歌散文中以景作结的写作手法,具有“未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同学作文时是不是也用此种结尾方式来代替口号式结尾呢;小说中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能取到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爱写记叙文的同学是不是改变流水账的方式,在叙说方式上来个亮点呢;议论文中先破后立的结构非常新颖,常写议论文的同学是否也可以撇开三段式不写,尝试一下先破后立的结构呢。总之,教师是个有心人,他的学生必然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作文的亮点也就由此打造而来。

3、重视写作训练的效能,提高作文言语的表达要求。古人言“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即道德、道,考据即学问,辞章即文字),学生有了思想,有了学问,还要将之有效的表达出来,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能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下,在短短的四十至五十分钟的时间内写出有较好文体感、语感,体现较好语言文字基本功的文章。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辞章要求。例如文章要有严格的文体意识,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学会拟定写作提纲,注意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重视文章的修改,在乎文章语言的锤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向阅卷老师传达自己思想、学问,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载体要求,也是考场作文批阅的标准,在短短千字文中,这些辞章的要求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的优劣,考分的高低。

第二篇: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教学论文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提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即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知识的学习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的知识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发生较早。学龄前儿童获得初级概念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对具体事物归类而发现概念的一般属性。发现学习是概念形成的典型方式。(2)发现学习的内容是尚无定论的实际材料,而不是现成的结论,必须是独立地分析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原理。(3)学习的过程较为复杂。学生面临实际材料,并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照套,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加以重新组织、转换,使之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将新的发现纳入认知结构中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整个过程要经过复杂的独立思考、发现、整合内化等诸多环节,有时候可能还须反复实验,多次转换。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探索性,发现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和培养个人主动探精神,使学习者成为自主独立的思考者、学习者与问题解决者,更快地适应社会要求。

发现学习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创设发现问题的假说——对假说进行验证——做出符合科学的结论——转化为能力。布鲁纳对学习理论的研究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的形成,注重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内在动机、独立性与积极性在学习中的作用,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认知—发现学习是当代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二)发现学习法的优缺点

布鲁纳论证了发现学习的四个优点:(1)提高智慧技能。发现学习能够影响学生,使之成为一个知识建构主义者,能够按照一种促使信息迅速地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取信息。(2)培养内在动机。通过发现学习,培养了学生用自我奖赏,即以发现作为奖赏而自行进行学习的动机和自主掌握知识结构的优胜动机即自信心。(3)学会发现的试探法。学习者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和努力于发现,方能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4)有助于记忆的保持和提取。布鲁纳认为,学生储存的信息只有经过合理的组织,才能得到最准确的保持,有明确结构的材料便于检索,有利于提取。

有不少人对该理论也提出异议和批评。同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奥苏贝尔指出发现学习有其自身的限制:(1)发现学习就其内容而言,不都是有意义的,有时可能是机械的。学生解决问题时,有时不用所涉及的原理、原则,他们只按记住的问题类型和操作符号指示的程序来完成操作任务,这纯属机械发现学习。(2)一切真知未必都需要自我发现。一个人完全靠自我发现学习一切东西,既无此必要,也是不可能的。(3)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教育的首要目标。学生如不花足够的时间去掌握一门学科内容的话,他们不论怎样“善于”解决问题,仍将解决不了涉及运用这些知识内容的重要课题。(4)发现法并非传授学科内容的首要方法。发现法的缺点在于过于太费时间,因此,它不应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首要方法。只是在学习任务困难,学习者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或虽处在认知发展的抽象阶段,但缺乏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时,可以考虑“安排”和“设计”这种发现式学习方法。尽管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存在不足,但却在诸多方面引发了思考。布鲁纳的理论提示人们:教育过程是一个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重的过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技能和智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倡发现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认为在发现学习中应使用一定的策略。这样,布鲁纳就把知识、技能和智力统一起来,为探索三者的关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发现学习理论将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自鲍建新主任《现代学习理论与方法》讲稿)

第三篇: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

反思

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1 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 “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1 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譬如,当初在讲“力的正交分解”,笔者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老是在正交分解这部分出错,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总结里,我看到了不少学生说老师在此“惜墨如金”,他们没有真正的搞懂,此时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 2 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我在此仅重点说说列“方程式”和作图的规范。

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规范解题,推理严密,过度自然,避免思维跳跃。

在高一学习摩擦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这个题目本身很容易,一看答案就是,老师往往忽略了严格的逻辑推导而直接给出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只要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摩擦力就是,显然这是要不得的。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自己首先没有做到规范解题。其次,对学生出现的不恰当或错误的做法要及时纠正,避免一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在学生头脑中扎根。

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通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目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 3 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高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另外,在课堂讲解习题时,也必须让学生有必要的时间去读题、审题、思考如何解题,才能做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反思我们的教学,告诉结论,强调注意点,做解题示范,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却听的稀里糊涂,这样的教学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复习、消化,其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也吃力。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譬如我们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分组实验中,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很多,在给学生讲解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个旋钮的功用以及它的详细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

第四篇: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

株洲市茶陵县洣江中心小学 曾艳红

教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关系紧密,可谓渊源深远。教育的根本功能之一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当前,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在探寻改革良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树起了素质教育的大旗。学科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这一观点是无可争辩的,作为语文教学重点基础板块的作文教学也必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和手段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为新课标改革的施行者,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回顾近几年的作文课堂指导,课堂教学中写作的序列训练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从每年的试题,辅导材料中的话题作文,凭主观臆断搬进课堂,让学生进行训练。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广大教师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转,二是:话题作文比原来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学生的写作范围更加广泛了,作文中离题、偏题、游离中心……现象相应减少,教师不必再化大力气去指导这方面的知识。由于写作的随意性增强了,造成文体规范性训练削弱了,有的学生的文章,从开头到结尾前似乎与话题毫无关联,而最后点了一下话题,居然也能得个好分数。因而出现有些老师把最后这一二句话指导学生为点睛之笔,得分之笔。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写作源头的开掘,学生也很少去观察、积累、感悟,而是从大量的作文选中去拼、抄、凑。三是:学生不能、也无法深人生活,学生在校围着教师转,在家围着作业、电 1

视转,学生缺少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缺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因而也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意的文章来。

鉴于此,如何来夯实写作教学的根基,开掘学生写作的源头,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写出真情,是我们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前线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必须引导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性、拓宽学生阅读面、利用信息技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积累、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才能真正激活写作源头,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社会生活是作文的根本之源

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立足教学实际,在分析和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实破口,探索出路。针对学生的作文现状,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材料的积累,观察社会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学习语言,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针对作文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从实际出发,构建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体系,有计划、多形式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同时探索有效的作文批改、讲评的新途径。当然,这些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在不断的分析现状一反思一摸索探讨一总结回顾的过程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才能真正找到一条有效的作文教学的途径。

1、社会生活与作文紧密结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

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的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在这里,叶先生把生活视为作文之路,而写作方法是后来加上去的东西。生活是作文的前提,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根本途径,自然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作文来源于社会生活,这个道理人人都能“旁征博引”一番,可很多时候人们对它的理解却有失偏颇。一让学生写作文他们就皱起眉头“憋了半天我还是什么也写不出,谁让我生活在三点一线的牢笼里呢”。看似理由充分,其实却是荒谬之极。并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有些教师认为所谓“作文来源于社会生活”仅是指生活为作文提供了事实材料。其实,生活不仅为作文提供事实材料,也包括情感与认识,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纯客观的,它体现着作者的主观精神,即情感与认识。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体验深,情感才强烈,认识才深刻。

2.如何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体验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写作的源泉。这是因为,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则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搞开放式作文教学,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尽量做到创造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

教学网络。

通过实际的劳动和生活体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百态、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受力和洞察力。学生的体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①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家庭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二课堂。人们在这里出生,从这里走向学校和社会。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这里有养育我们的父母,有疼爱我们的祖父母,有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社会问题随时都会反映到家庭里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注意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如在写亲情方面,可引导学生在“今天我是家庭出纳员”、“我代妈妈上班去”等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写好体验笔记,以求生活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把亲情写得真实感人。在写其它家庭小事方面,也要运用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以小见大,要注意反映时代特色,和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能够逐渐做到从家庭生活的变化中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精神风貌。

② 在社会生活中体验

社会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了解和体验社会,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我们要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

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③ 在大自然中体验。

大自然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写作美感的广阔天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因此,要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拓宽视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各种合理而有创意的安排:学生可以走进活生生的生活的世界,接触柴米油盐、了解超级市场和探索城乡最近的急剧变化;可以去旅行,观看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或者观赏名胜古迹、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等。这些都是直接体验,留给学生的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最有意义。这样一来,学生肯定会乐意去写,而且有内容写。因为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就产生一种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有兴味的思想说出来、写下来的创作冲动和欲望,自然地作文就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注意去引导学生阅读社会生活这本教科书,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像等多种能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积累写作素材是极其重要的。

二. 学校教育是写作的间接源头

① 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

如果说现在学生学习语文有缺陷的话,最大的缺陷就是积累太少。我认为,阅读可以是对美文意蕴及技巧信息的接受,通过吸收优秀语言,并不断地将其提炼,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掌握包括字、词、句、段、篇、章以及修辞、逻辑等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功。而写作则是在此基础上力求写出类似的美文,并通过创新,实现将阅读获取信息转换为知识、能力,实现真正写作。正因为如此“阅读能为写作提供模仿的范本”。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决定了写作;写作的“根”在阅读,写作只是“根”上钻出的“枝叶”。阅读是写作的前提,离开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重视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告诉我们,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② 阅读的方法与窍门

对于如何阅读,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谈到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方法。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背诵。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古往今来,背诵是人们读书的一种传统方法,也是最古老的积累方法,如果对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片断进行精读、背诵,日后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养成背诵的习惯,也会终身受益。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教师应督促学生抓紧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如果忽视这一宝贵时期的背诵积累,读书再多,也仍可能造成“腹中空”、“根底浅”的后果。

③ 阅读教学的实施

首先,立足语文课本,充分利用语文读本。

写作教学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必然要求我们首先要立足教材,以教材为蓝本,同时以读本为辅助教材。无论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写作的教学,脱离教材的教学都是一种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做法。教材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获得语言、运用语言的题材库,是素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的保证。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始终坚信:丰富的写作素材既来自课本也来自于社会生活,更主要是来自课本。要利用好教材,掌握好语文教材,活学活用,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不行的。现行教材,资源丰富,是最为有效的作文题材库,何况作文中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对学生和教师都有一种的亲切感。现行教材中很多文章是我们写作的间接材料的来源地,很多经典美文内涵都极其丰富。在写作的时候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选择、运用材料。只有这样,学生写的文章才不会苍白无力,而是内容丰富,有血有肉,多姿多彩。

其次,重视课外阅读,积累更广的作文素材。

多方面地讲求阅读方法有利于写作习惯的多方面地养成。习惯渐渐养成,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渐渐减少,直到没有。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找到恰当的方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水平也会随着提高。只有多领域的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我所用,才不至于在作文时为没有写作素材而犯愁,才能真正达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要提高写的能力,必须多读,熟读,精读。写,需要指导,需要练习,但没有读作基础是不行的。讲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好好地理解,好好地读,也正是在指导他学习写。不要把读和写看成不相干的两码事。”“作文教学也是要改进的。主要的原则应该是密切地结合阅读教学,因为只有把语言的运用(写作)建筑在语言的吸收(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一些语文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天地,这片天地是人类文化的广场,凝聚着人类从历史到现在智慧的结晶。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的获取各种信息和文化滋养,而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我选择性又能保证其个性的成长。学生在其中广收博取、移情化性、培本丰源,语文课的人文价值也因而得以实现。试想如果仅仅靠接触语文教材上那屈指可数的几篇课文,仅仅靠语文课堂上讲授的那点有限的基础知识,怎么能建立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阅读作基础,怎么能积累汉语这一历史悠久的语言丰富的语汇,形成流畅的语感,进而把握贯通的文气呢?因此要使学生在写作中拥有扎实地阅读基础,就必须拓展阅读视野,让学生不仅从教材文本中学到、悟到读写知识,还要扩展到优美的课外时文的学习,名著的阅读,去捕捉积累为我所用,并进而提笔成文。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的习作也离不开生活。只有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那么搞好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 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样,学校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积累到无限的知识和写作素材。例如阅读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阻碍减少,更便捷更有效的体会生活百态、历史秘密、宇宙奥妙……而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开掘作文源头,除了这些方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第五篇: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4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趣味教学案例五则

《经济生活》趣味教学案例五则

[身体并不是你自己] 商人埃佩尔去世后见到上帝,提出要进天堂。上帝问:“你真的在人间活过吗?”埃佩尔回答:“真的活过,我活了七十多岁。”

上帝问:“那你为实现青少年时的梦想不懈地努力过吗?”埃佩尔答:“没有。”

上帝问:“在生活中你坚持了自己的个性了吗?”埃佩尔答:“没有。”

上帝问:“芸芸众生中,你能让人一眼识别出自己吗?”埃佩尔答:“不能。”

上帝说:“那你就没有资格进天堂,因为你没在人间活过,也可以说,你还不会活。”埃佩尔喊道:“我怎么没在人间活过,为什么说我不会活?我吃过山珍海味,穿过绸衣裘皮,游览过各地风景,享受过人生各种乐趣„„”

上帝说:“那不是你在活着,而是你的身体在活着。”埃佩尔问:“我和我的身体有什么区别吗?”

上帝说:“有,区别很大,因为身体不过是一具盛放心灵的皮囊,你不可将它等同于自己的灵魂。记住,身体并不是你自己。”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可或缺,尤其对于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的现代人来说,精神生活显得更加重要和珍贵。一个只有物质享受,而没有精神追求和思想乐趣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一个只看重物质欲望是否得到满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从上帝和商人的问答中,我们也能领悟出人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优化消费结构,科学求实,理性消费。既重视物质消费,更注重精神消费,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则要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把“威信和名誉”卖出去] 劳斯莱斯在车坛享有“车王之王”的美誉,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经营的目标不仅要为顾客提供最完美的汽车,而且认为“劳斯莱斯不是只管造车和卖车,同时要把‘威信’与‘名誉’卖出去”。曾有一对美国夫妇驾驶劳斯莱斯在欧洲旅行,当开到法国一个荒僻的村庄时,后车轴忽然断裂。这对夫妇非常不满,便给劳斯莱斯远在伦敦的总部打电话抱怨。几个小时后,劳斯莱斯工作人员乘飞机赶来,换上了新的后车轴,并一再道歉。数月之后,这对夫妇专程去伦敦向公司支付修理费用,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的车轴折断是创业以来第一次。我们强调绝对不会发生事故,所以我们应该为你们更换一根永远不会折断的车轴。”

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公司能否诚信经营,能否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形成,它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正是因为劳斯莱斯一直非常重视信誉和珍惜公司自身的形象,所以才能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汽车行业中,屹立数百年,经久不衰。

[上帝那里没有银行] 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

第一种:是关于一个贫穷而吝啬的美国老人的。他今年80岁,租住在一套一居室的房子里;戴15美元的手表,从来不穿名牌衣服;他不爱美食,最喜欢价格低廉的烤奶酪和西红柿三明治;他外出通常都坐公交车,乘飞机时只买经济舱的票;他用的公文包是个布袋„„如果你住在他家里,睡觉前他一定会提醒你关灯„„

第二种:同样是一个美国老人,但是他富有且慷慨。他是亿万超级富豪,常常一掷千金。他曾为康奈尔大学捐了5亿美元,为加州大学捐了1.25亿美元,他投入10亿美元改造或新建了爱尔兰的7所大学和北爱尔兰的2所大学;他曾设立“微笑行动”慈善基金,1 为发展中国家的腭裂儿童做手术提供医疗费用;曾为控制非洲的瘟疫和疾病投入巨额资金„„迄今为止,他已经捐出了40亿美元,剩余的40亿美元他决定在有生之年全部捐出。

这两个“他”,其实是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查克·费尼,全球性的商业帝国DFS(环球免税集团)总裁。他曾说:“上帝那里没有银行,每个人都是赤裸裸地诞生,最后又孑然而去,没有人能带走自己一生苦苦经营的财富!”

在一定意义上,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在商品经济社会,金钱的作用不可或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金钱。但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对待金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做金钱的奴隶。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诚实经营,劳动至富;要用之有度: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花钱要有节制,杜绝挥霍浪费;更要用之有益:能把金钱用在对于社会和自身最需要、最有益的地方,用于做些有意义的事。占有金钱不是目的,使用所获金钱造福社会和人类,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有了正确的金钱观,才能使他的灵魂高洁,道德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爱迪生没有成为“巨富”的原因]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漆黑的夜晚变得明亮,一时间,周围满是鲜花和掌声。如此一来,这位大科学家便不能冷静地对待自己了,变得固执己见。

爱迪生建立了一座九百马力的发电厂,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成立了“爱迪生电器公司”。和爱迪生同时期的一位大发明家、企业家威斯汀豪斯,也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电器公司。

爱迪生的公司发送直流电,威斯汀豪斯则出售交流电。交流电适合远距离传输,比直流电更具有竞争优势,且利润更大。但爱迪生对交流电不屑一顾,固执地认为交流电很危险,极不安全,并且简单地把交流电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虽然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交流电的优越性,而爱迪生却始终坚持着已见颓势的直流电,一点一点地失去了市场,技术人员也纷纷离开了他。

爱迪生的固执让自己在竞争中失败了,若干年后,就连“爱迪生电器公司”也销声匿迹了,而“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却至今犹在,且越做越强。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通过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以赢得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优化合理配置。爱迪生之所以没有成为“巨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对市场需求的漠视,不能很好地顺应市场变化,使生产处于一种盲目状态;另一方面,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害了他,他在功成名盛之际停滞不前,缺乏创新精神,使原有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终究被市场所无情淘汰。[不做星星] 在生意场上,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做不了太阳就做月亮,但千万别做漫天的星星。

那年,村里有一位种植户不知从哪里引进了一种优质西瓜。结果他的西瓜大丰收,光一年赚的钱就盖了一座小洋楼,村里人非常羡慕。

第二年,因为要买种子、肥料和地膜等,前期投入较大,究竟要不要种西瓜,很多人还在犹豫,结果第二年种上了西瓜的几户人家也都盖起了小洋楼,这让乡亲们再次眼红了好长时间。

第三年,西瓜果然还是大丰收。只是让人伤心的是,那年所有种了西瓜的人都是血本无归。因为全村百分之九十的人家都种上了西瓜,家家丰收的西瓜直接影响了西瓜的市场价格。没办法,我只好外出打工,在工厂里干了一年收入甚微。这时一位工友发现工业区附近2 竟然没有一家餐馆,于是就辞工搭了个小棚做起了夜宵。那一年,那位工友赚的比他打工五年的收入总和还要多,他笑眯眯地揣着一个存折回家建房子去了。由于有了种西瓜的教训,我立即辞工将他的小棚盘了过来,并建成了一个小餐馆,不但做夜宵,还做快餐,结果那年我赚来了一个小酒店。

发现商机的人是聪明的人,将商机扩大的人才是成功的人。做不了第一就做第二,做不了太阳就做月亮,做不了月亮,千万别做星星。因为一旦陷入了满天的星星之中,就再也没人找得到你了。

市场经济有它的优点,但就某个具体经济活动来说,单一的市场调节往往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自发性本身并没有错,只要遵纪守法,人们自发地追逐经济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动力;而盲目性和滞后性则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加以克服却又无法完全克服的,它会造成经济活动的无序和混乱,造成市场供需之间的脱节,导致资源的低效和浪费;而对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其能否成功就取决于其摆脱和克服市场调节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程度。故事中所谓“发现商机的人”,其实就是克服了生产盲目性的人,而“将商机扩大的人”则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滞后性的人,从而成为市场的弄潮儿和成功者。

再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敢为市场先的竞争策略,做不了第一也要做第二,做不了太阳争做月亮,始终走在市场前面。始终把握正确的经营方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勇抓机遇,开拓创新。本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第七期

下载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教学论文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学”“作文”莫徘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教学论文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学”“作文”莫徘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定稿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在日常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学校----陈小清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石。现就多年从事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推荐]

    论文怎样当好一个小学语文老师 要有耐心,小学,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老师的做事方法,都会影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要注意培养学生优秀的素质。此外,老师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在历年的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总结出......

    [语文论文]探究性作文教学初探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探究性作文教学初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小学语文改革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