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总结[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0:1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第一篇: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市场调查与分析》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及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特点,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对《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按照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一、《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 课堂教学满堂灌。通常情况下,《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学时设置一般在 32 ~48 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需要把与市场调查相关的调查和预测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步骤等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并辅以必要的作业练习,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几乎很少有实践演练的部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无法有效解决市场调查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目前,《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虽然内有部分调查案例,但也只是为了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而且,一些案例在选择上不考虑时代性,无法与现代社会经济和管理现象的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接轨。

3. 考核方式忽视综合能力。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资料能力。而现有课程考核中,主要借助于课堂考试和平时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考试的内容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方法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前述几种能力的综合考察。

4. 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市场调查各个环节的技巧,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通常让 6 ~7 名学生组成一个调查小组,结合专业特点或者社会热点开展相关调查。但是一些学生懒惰情绪严重,缺少自信心,把很多问题交由组长完成,特别是调查分析中遇到的统计学和EXCEL 软件的使用时,而自己缺乏参与,得不到锻炼。由此看来,《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二、教学模式改革方式

1、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

基于本课程的特征及其在专业培养中所处的地位,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把现实工作中涉及到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知识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和创新,按照实际工作流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贯穿始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评等方面进行一体化改革。课程总体设计为:根据市场调查的工作流程,设置三大模块:(1)市场调研模块,包括调研准备(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和问卷方案设计等);实地调研(各种调研方法的运用、调研技巧等);(2)资料处理模块,包括数据资料的整理、筛选、描述统计分析、抽样推断以及 EXCEL软件的应用;(3)调研结论模块,包括对资料处理阶段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以及运用常用的预测方法进行市场预测等。要求全班6-7 人组建一个调研小组,每组自选 1个调研项目,确定调查课题,然后进行问卷设计,实地调查等,再经过统计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交于企业主管或教师审定可行性,最后对这一完整的市场调查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2.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新知识、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讲的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制作自己的演示课件;可以将调查小组各阶段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交流,小组成员以外的同学点评、提问;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就社会中存在的、学生较为熟悉的相关现象为例提出问题,带动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来解决问题,然后引出所讲课程内容,并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实地调查中的某个方法,来模拟特定场景,演示后进行讨论,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3、考核方式改革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必须改变“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将阶段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课题表现与报告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1)课堂参与程度考核(20%)。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分组讨论表现情况、模拟演练表现等。(2)公开化无作弊考试(50%)。将传统的试卷模式改成学生根据给定的背景资料进行调查方案设计或者调查报告的撰写。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督促学生到课率,另一方面,杜绝了考场作弊行为。具体操作方法为: 学生在市场调查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题进行笔试方式的测试;被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150分钟)内完成试题要求的测试任务。

(3)调研小组答辩(30%)。各调研小组就本小组实地调研项目进行PPT 展示与报告,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提问,该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回答或说明。考核满分 20 分,由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的内容以及在作答期间的表现评出分数。同时,为了避免各小组内有成员滥竽充数的现象,由各组组长根据各组员的参与度进行评分后直接交给教师作为给每位学生的打分依据。

三、课程改革效果

1、本课程总体上体现了改革

通过课程改革课程,本课程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为依托,从设计理念、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重新设计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反应看,有68%的人认为本课堂较好的体现了改革,这说明新的教学在大方向上是走在改革的道路上的,并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改革的要求。

2、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认真程度

教学过程是表象,改革的内涵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上来。改革的一个明显作用就是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虽然每位学生的特点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学生是想多学知识、增长本领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老师考前划重点、学生考前背一背)往往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让学生得到系统的实践锻炼,他们的兴趣自然得不到提高,对待学习也是考前突击一下,这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本领。但从学生对改革后的课堂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兴趣及认真程度都比以往提高了。只有有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才会有他们学习效果的提升。

3、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

课程改革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将其培养为符合一线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从调查结果看,62%的学生认为其实践能力有所提高,这客观上反映了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标。

第二篇:2014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2014年第一学期课程教学改革总 结

本学期主要承担着2013物流1班的《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教学工作中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总结: 1.设备认知

观摩现代仓储企业运作录像:通过录像展示不同类型企业仓储配送作业,仓储配送作业流程、仓储布局、仓储常用机械设备等内容。使学生加深对仓储意义及流程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的感性认识。2.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将仓储配送按作业流程分成九个项目,学习情境设计一个案例,教师从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仓储配送的作业流程、操作步骤、操作要求。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任务驱动法

组织实施以小组学习方式,体现“做中学”,选择仓储企业真实的作业任务,通过教学设计形成教学内容,按照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教师结合相应的关键操作点进行知识点讲解,学生边学边做,进行实战训练,任务完成后,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然后由小组互评、再由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打分和点评。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效果较好。4.现场教学

4月29日安排一周的教学实习,组织复习实践中将涉及的知识点,安排实训内容;布置实训任务、实践分组情况并明确考核方法。在新百现代物流中心,主要进行仓储配送作业实训,进行现场教学,并手把手的教学生进行操作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总结、汇报使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5.储配方案设计

进行2014年物流技能大赛演练,辅导学生进行企业储配方案设计,学生要根据比赛任务、比赛的人数、要求,设计合理的方案,依据方案模拟仓储配送作业流程进行仓储配送作业综合训练。

第三篇:“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摘要:“数值分析”是计算机科学比较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从多方面就“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值分析;教学方法;实践

作者简介:黄文芝(197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张蕾(1982-),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3)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q2011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39-02

“数值分析”也称计算方法,它与计算工具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方法是数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方法都与当时的数学家名字相联系,如牛顿插值公式,方程求根的牛顿法,解线性方程组的高斯消去法,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计算积分的辛普森公式等,这表明计算方法就是数学的一部分,它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分支。而计算机出现以后,计算方法迅速发展并形成数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计算数学。这说明了计算方法与计算机的密切联系,以及在计算机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并且数值分析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在数学建模中,在图像处理中,在信号处理中等都会用到数值分析中相关的一些知识。这些都说明“数值分析”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插值拟合,一部分是方程和方程组求解,另外一部分是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而数值积分也是在插值的基础进行,故笔者把它归为插值拟合部分。这些内容看上去都是以前学过的知识,积分是在高等数学里学过的,而方程和方程组求解更是中学就重点讲解过的知识,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会和以前所学的纯数学学习的思想结合起来。通过“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后续阶段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笔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老师,使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的李庆扬等编的《数值分析》,本文就当前“数值分析”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讨论,其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理论强,公式繁多冗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数值分析”是数学的一部分,具有与其他数学课程一样的理论性强的特点,但“数值分析”又还有一些和以往学生所学各类数学课程不同的特点。首先,“数值分析”研究的是计算算法,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以前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大都是从理论学习到作业联系,涉及的知识逻辑推理的特性比较强,并且以往研究的大多数都是连续的,这种研究对象的差异使得学生不能很快接受,思想不能很快转变过来。其次,“数值分析”比以往所学的数学课程的公式更加繁多,更加冗长,比如解线性方程组,如果用以前的知识,学生都会解,但现在解线性方程组不仅仅是要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以及它的实现,这就涉及到至少4个公式,而我们要弄清楚了这些公式的来历才能通过编程实现这个算法,这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另外,由于学生对数学课程以及对数学公式的害怕,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从而放弃学习。虽然“数值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是大多数课程的基础,但学生还不能理会到“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对以后课程的重要性,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现在所学的课程还没能很好地得到应用,而对他们比较实际的用处――找工作也没有显现出比较重要的作用,因而学生会在潜意识里无视这门课,在课程学习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放弃学习。

2.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掌握困难

这门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对于理学的学生来说该课程学时比较多,但笔者承担的“数值分析”课程的学时是48学时,并且完全是讲授部分,然而相对于课程所包含的大量内容,这些学时数远远不够,比如函数逼近与快速傅里叶变换,它涉及到范数,赋范线性空间,欧氏空间,三角插值等许多概念,想让学生在规定的学时数内真正掌握这些概念比较困难,尤其是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理学院的学生学过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所以理解这些概念就略显容易些。

3.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数值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虽然这门课实践比较重要,但鉴于课时的安排,大多数教师只能按书本知识来讲,学生听,学生没理解理论的用处,没能立刻就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因此使得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不知道它的作用,考完就还给老师。这样他们也只获得了知识的皮毛,而没有抓住知识的精髓和实质。

二、“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浅谈

1.强调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正确对待这门课,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值分析”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性。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介绍经验(这样学生更好理解,更容易相信,更实际),联系具体的研究方向,给出简单的例子,论述“数值分析”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中的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值分析”课程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应用比较广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必须联系实际,在课程中穿插一些有实际应用意义的例子,比如现在很多数学建模就用到“数值分析”的内容,可以就里面简单的例子引用一个。这样让学生了解到“数值分析”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逐步树立“数值分析”比较有用,应该学好“数值分析”课程的观念。

然而仅有应该学好该课程的观念还不够,还应该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真正自主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为了考试而学习。如何让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讲解,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等方法,另外也可以编一些小程序,演示计算机解题的过程,这样让学生体会到虽然计算机的功能比较强大,还是需要人脑来控制,灵魂还是人。这样能使学生在整个课题中能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收。

2.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把握全局,突出重点

“数值分析”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但现在课时有限,因此合理取舍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应该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比较重要的理论方法,比如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可以将主要的教学时间安排在讲解误差分析,插值,数值积分,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上面。在矩阵特征值计算方面,有时间的条件下可以简单介绍思想方法,而对于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可以舍去,因为本专业的学生没有学常微分方程,所以对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会无法理解。

3.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对数学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通过板书学生可以了解教师处理问题的思维过程,然而鉴于“数值分析”的特点,又不能完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数值分析”课程中有大量的矩阵和公式,如果单纯使用“黑板+粉笔”,黑板无法板书完整,如果擦掉原先板书的内容又无法把前后联系起来讲解,而使用多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上课安排到有投影的机房,在讲解算法时教师可以演示一些程序,学生学起来就不会觉得完全是在听数学课了。因为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样和他们的联系更紧密些,他们也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算法。

4.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值分析”这门课重点讲授的是算法,而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实践,对这些算法的应用只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这不是学习的目的。本来计算机专业也应该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对讲授的每个算法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编程来实现,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二来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这门课不是单纯的数学课,而是和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课。当然要实现每个算法都编程,在所授课的学时内是无法完成的,这样就要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编程,可以采取一些奖励的措施,比如对编程完成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等。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值分析”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也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实效性,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针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笔者丰富的教学实践以及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一些提高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更好地进行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实效性;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35-02

《大学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一门比较重要的公共课,其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增长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大学学生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精神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能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1]。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实效性

1.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不太被重视,而且其在现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缺乏较为明确的定位。举例来说,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定位为工具性课程,不太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另外,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定位为文学教育,认为这门课程偏重人文素养教育,同职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不大,因而不太重视这门课程,导致大部分《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偏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也正是由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身缺乏明确的定位,致使语文课堂不被重视,相关的教学研究少之又少,而教学分析与讨论更是屈指可数。此外,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生缺乏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此外,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缺乏科学、合理、规范的章法,导致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完全模仿或复制高校本科语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整个语文学科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文饰现象比较严重,过分偏重形式主义,采取上“超大课”形式或以讲座形式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结果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睡,一堂课下来学生一无所获[2]。

2.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一。当下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学生听取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用这种“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别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了,此外,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内容与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相似,内容毫无新意,多以传统思想为主,缺乏感染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遥远,没有时代代入感,更缺乏针对性,容易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缺乏实效性,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已经成为制约其课程教学顺利有效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缺乏实效性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所采取的语文教学方式与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与专业情况不相符合,因而导致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如果让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兴致不高,继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4.师资力量较弱,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现阶段,高职院校语文学科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不少语文教师仍将传统的教学观念用于新的教学要求上,无法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致使教学效果不佳。此外,近些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有所扩大,教师教授的班级多,因而,语文教师用于教学的精力有限,没有多余的精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上述这些问题,诸如《大学语文》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

一、缺乏实效性,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师资力量较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因而,有必要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其对于更好地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传播我国优秀文化,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提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意识

1.提高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认识。对高职院校而言,要想提高其语文课程教学时效性意识,首先必须加强对其认识,通过强化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认识的提升。如何提高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认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必要的研究与分析。其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探索和尝试加深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认识。

2.将课程开设、教材选择与专业相结合。对高职院校而言,要想提高其语文课程教学时效性意识,还必须将课程开设、教材选择与专业相结合。通过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对语文课程教学明确定位,避免盲目性。在课程开设方面,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所具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重视课程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注意将课程设置目标与培养目标相结合。在教材选择方面,更要与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相结合,结合高职院校的实践,精心挑选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相符合的语文教材。此外,在设计语文课程和筛选语文教材时,还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按照其特点及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开设。

3.加强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学语文学习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高职院校,其是为培养高级职业技术类应用型人才而服务的,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这一点,加强学生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举例来说,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去思考文章的主旨及含义时,不应当设置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当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寻找答案。

四、提高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学院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要想提高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离不开高校院校提供的有效支持,尤其是有效的政策扶持。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相关教育制度,出台有利于促进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提高的相关政策。其次,高职院校要上行下效,切实贯彻和执行这些制度与政策。

2.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增加大学生的审美体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使语文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此外,还有利于与其培养目标相衔接。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服务,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的语文学科应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充分体现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及人文内涵。所以,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培养目标除了要不断强化必要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还应强化相应的实践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加其审美体验。举例来说,在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诸如《论语》、《资治通鉴》、《老人与海》等,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带动学生对这些名篇佳作进行阅读赏析时,除了给学生分析其语言的运用、修辞的运用以及写作方法等,还应进行更深层次的赏析,借助这些名篇佳作对学生予以精神熏陶,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升华,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

3.优化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语文课堂教学除了在教室进行讲授知识之外,还应包括实践性教学。高职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当多进行社会实践,多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对从书本上学到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举例来说,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或安排学生举行模拟情境训练,诸如,比较正式的面试表达,学生以后就业可能需要的自我推荐函书写、求职信的书写以及关系到学生以后找工作时能否应聘成功的竞聘演讲等,上述这些都属于比较基本和实用的应用型技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此外,通过上述这些训练还能够锻炼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语文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单

一、缺乏实效性,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师资力量较弱,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尤其是要提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意识,至于如何提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意识,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认识;第二,将课程开设、教材选择与专业相结合;第三,加强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要提高其语文教学实效性。提高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主要有:首先,学院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其次,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增加大学生的审美体验;再次,优化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

参考文献:

[1]于晓楠,杨冬,范晰,孙小越.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2013,(32):82-84.[2]于晓楠.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第五篇: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上海市在一期课改的基础上,于1998年启动二期课改试行工作,2004年起进入全面推广阶段。目前,全市中小学已有一半年级实施新课程和采用新教材。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幼儿园广大于部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和主动实践创造的基础上,“二期课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二期课改”从设计到实施形成了不少特色与亮点。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功能性的课程结构,并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落实到新课程的德育新体系之中。为新课程实施搭建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课程资源与技术支撑系统,实现了科普教育和历史文化等社会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课程改革为学校教育带来了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变化。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正逐渐内化为校长、教师的教育行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3.“健康第一”的思想越来越明确。从《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实施到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上海市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体育课程内容与实施形式日益丰富。

4.课堂教学面貌不断改观。师生关系日趋民主和谐,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受到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5.教师队伍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广大教师、教研员的思想观念和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广大教师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积极参与了改革实践,开展了“做中学”、新基础教育实验、小班化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等改革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6.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十分活跃。广大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由个体的、封闭的、被动的、简单的执行,转变为自主反思、合作互动、主动开放、实践探索、勇于改革的新型教研之风。各项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教研制度、学校文化正在逐步形成。

7.课程与教学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几年来,市、区县和学校分别建立或加强了课程改革或教学工作的领导机构,并发挥了规划、调控、组织实施等管理职能。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虽然“二期课改”和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还存在着影响新课程实施的诸多问题。目前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和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同上海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差距。教育现代化不仅是硬件建设的现代化,更是内涵建设的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明显提高。保持上海基础教育的优势,必须加快课程与教学改革步伐。通过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时间、精力和作业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给学生更多空间主动学习,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校教育教学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尚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特别是在实践层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地解决校长对课程和教学工作的领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校长对于课程和教学的领导,主要包括制订学校发展规划与课程目标、健全学校课程发展的组织、打造合作进取的教师团队、营造合作对话的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渠道等,需要广大校长的创新实践和能力积累。

3.教学效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存在差距。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影响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总之,围绕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我们要认真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才、教什么内容以及怎样教,如何认识不同学生独特的智能优势,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的教学效能低的问题。

二、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强课堂教学的几项重点工作

今后一段时期,“二期课改”和学校教学改进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课程实施环节,努力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行“两个调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调整中小学课程。目前,我们重点部署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调整。本学年下半期,我们还将对整个课程方案和各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我们调整学校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之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有教育外部,如家长期望值过高和社会就业压力过大等原因,也有教育内部,如课程和教学的原因。当前,我们首先应从教育内部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此,针对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我们调整了低年级课程,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学习准备期,从学科和综合活动两方面,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学习准备期内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学习准备期设置的综合活动,今年在50所课改实验学校先行实验,明年推开;但是对小学一、二年级教学进度的调整,今年就全市推开。小学一、二年级语文篇目减少35篇,从215篇减少到180篇,识字量和写字量分别减少300个和100个。数学通过删减和后移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进度得到减缓。英语也减少了课时量,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周课时从每周3节减少到2节,教学内容减少五分之二。为配合《关于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贯彻实施,市教研室制订了《关于小学学习准备期实施指导意见》,提供了实施案例。

为了配合课程的调整,也从长远改革教研方式入手,我们建立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网络互动平台,于今年8月23日开通。目前先从小学的学习准备期和一、二年级的语、数、英学科教学开始,将来要拓展到小学所有学科。我们希望广大教师能积极参与这个平台的交流,来解决信息及时传递的问题,来通过互动创造更多鲜活的资源,从而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时效。

2.调整中小学作息时间。上海市从1999年起,规定中小学于7:45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活动。为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身体健康,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市教委从今年2月起选择卢湾、虹口、浦东新区、嘉定4个区开展“推迟中小学集体教育活动时间”的试点工作。试点学校都适当推迟了集体教育活动的起始时间,小学试点学校一般推迟至8:00或8:15以后,初中试点学校一般推迟至8:00以后。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试点区多数教师、家长与学生基本接受试点时间,尤其是家长接受度最高,说明以前对推迟集体教育活动时间的担心是可以解决的。试点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的睡眠时间有所增加,社会反响良好。在总结4个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市教委经研究,决定2007学年在全市进行全面推广。小学和中学(寄宿制学校除外)分别实行上午8:15以后和8:00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活动的作息制度。

在全市全面调整学生作息时间,就是要让更多的学生的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使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减轻。当前,仍然有些学校、教师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学习时间长学习成绩就好。这种观念错在没有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没有把教学效率作为关键因素,这是缺乏教育智慧的体现,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人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推进。

(二)做到“三个加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加强思想和理念引领,进一步提高课程领导力。新课程方案在学校中是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创造性的劳动变为现实的。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其行为直接决定了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目前,在新课程实施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观念上还没有很好地转变,有的学校并不完全执行全市规定的课程计划,存在学校随意增减课时,教师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等现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显得比较薄弱,个别校长不同程度地脱离教学一线,不熟悉教学业务;个别名师远离课堂,无法引领学科发展,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建设氛围还不够浓厚。

因此,各校一定要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合作团队。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学校教学管理,重点要加强以下方面的领导:

第一,加强学校课程与教学计划的领导。学校要在校长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统筹人、财、物等资源,本着有益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益于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有益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等原则,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学校课程与教学计划。编制学校课程计划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合理规划、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校长要引领教师,不是为了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而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而要确保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校长应依靠教师智慧,大胆探索,在学校教学计划的一天作息时间安排、一周教学活动安排和学校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形成特色。

第二,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校长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要深人课堂教学第一线,分析教学动态,抓住主要矛盾。要深入课堂听课,摸清课堂真实情况,要抓住教学环节中的问题,研究如何改革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到位度,尤其提倡校长在课程实施中对教师的专业支持,充分关注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关注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引导和指导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技能。

第三,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校长要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民主、开放、协力、合作的氛围,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发展的机会、条件和空间,不管这位教师今天的基础怎样,组建强有力的教师团队。要健全并完善各科教研组织,制定符合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和可行的实施方案,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实现研训一体。学校要对校本教研工作过程与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定期检查制度运行情况,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工作质量。要选配好教研组长,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教研组集中精力聚焦课堂教学,针对实际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研组的活力。教研组要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来主动适应课程改革执行力提高的需要,执行力通过教研组发挥,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持续发展。

2.加强学校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这是教育规律决定的。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陈旧的、低效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加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落实到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目标、过程与结果的一致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大家都已清楚。但是在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形式,而没有很好地把握活动的目的和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脱离。对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核心教育价值,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教育价值,由此准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强调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要回应教学目标。“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关注过程”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生成性”现象是课堂教学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问题。教师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才会很好地利用学生“生成性”资源。从某种程度说,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取决于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的有效落实,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很多学校比较关注上课,但是对备课、作业练习、个别辅导等环节重视不够,从而导致紧密连接的教学环节有些脱节。以作业环节为例。去年有一封家长写给上海市委领导的来信转到市教委,说有的语文教师忽视教学的特点,为提高考试成绩,反复让学生抄写大量的字、词、句,而忽略了字、词、句相互关系的教学与练习。有的老师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每天滚动抄写语文课文后的字词,今天抄写1-10课,明天抄写5-15课,以此类推,最多时,学生一天居然要抄写20课的字词。要求家长念,学生写,占用了家长大量时间,学生也产生了不满情绪,还影响了其他学科的作业完成情况。来信人列举了教师不加选择、盲目布置作业的例子:有一次长假期间,仅语文一项,学生每天要抄写古诗1首、课文2篇、外加课文后字词,还有小作文6篇。老师的盲目使天真的孩子只能趴在桌前,写啊写,一个假期没见孩子好好玩过,真是又可怜、又可悲。

当前,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作业效度的轻视几乎是个“致命伤”。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既能让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程度,又能为下一轮的教学找到扎实的新起点。青浦20世纪80年代的教改实验,就是强调抓反馈。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现象: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又不加选择地压给学生过量的作业,刚才的例子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以为只要多做练习就能提高质量,作业之后既不批又不改,只让学生自己对答案,耐心的“面批”不见了,有效的“订正”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千人一面的“一课一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吗?高效率作业环节的缺失把教学的连贯过程“拦腰斩断”,反馈失去效用,辅导又不跟进,学生学习成了“夹生饭”,而考试和下一轮教学又按部就班地叠加上去,这样,学生的负担能不重吗?面对社会对小学生无效作业过重的反映,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是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还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激情?为什么这样的低级错误长期存在、反复出现?对这样的问题,难道我们熟视无睹、麻木不仁,难道我们就听任一代一代家长,一代一代的爷爷奶奶,在对教育的抱怨中积淀起对教育的不满,从而转化为对党、对政府、对社会的信任危机吗?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原因很复杂,但是能不能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做起,从小学做起,尤其从一、二年级做起?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谁来对这些行为负责?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差异性是很大的。对有偏差的教学行为,如果校长不抓教学,教研组不抓教学,没有人干预,也没有人通过业务学习和研究予以帮助提高,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小孩子往往就耽误在这个过程里面了。因此谁来承担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责任?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假如说减负可以先从小学做起的话,那么全市 626所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一、二年级共6255个班级,按照每个班级2名教师计算,共有1.25万名教师;626位校长,每人平均带20位老师。通过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去带领1.2万多名教师,如果有上述类似的低级错误的话,就要予以纠正。端正教学行为,这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日常的基础管理工作,更是教研工作的内容。因此,如果说整个基础教育课业负担的减轻条件还不是很具备的话,我们就先从脚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可以做的事情做起。因此,我有三个想法:第一,626位校长行动起来,加强领导,承担责任;第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行动起来,给学校以专业支持和指导;第三,市教委教研室、督导室下学期组织教学调研,就本次会议的贯彻和提高教学有效性问题开展调研。只要大家行动起来,凭借上海基础教育的优势,我们是能够解决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此类低级错误的。

以上是作业环节,当然还有个别辅导。上海基础教育是最有条件做好个别辅导的,因为,上海基础教育的班级规模在全国是最小的,小学普遍推行小班化教学。个别辅导和指导的重点是学习困难学生,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第三,要重视评价与考试的有效性。目前,考试难度层层拔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区级统考难于市级统考,学校考试难于区级统考。在同一课程标准要求下,各级的考题难度相差很大,这是一种误导。在这里,我要重申,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科学的学习评价标准,不得随意拔高考核和考试要求。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注意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纵向发展,淡化横向比较,使评价真正为改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研队伍综合素质

目前,从总体而言,上海市、区教研员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深入基层服务学校和教师的意识较强,受到基层学校老师和领导的认可。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教研员忽视学习、精力分散、作风浮躁,凭主观经验行事;有的不深人课堂教学第一线,抓不住教学效率的主要问题;队伍的专业结构也有待进一步改善。为此,我提出以下三点意见。

1.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学科教学素养。教研员要引领和指导学科教学,首先要把握学科教学发展动向和国际上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其次要认真研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握上海课程改革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学科教育的改革方向。目前已进入终身学习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研员必须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学科教育的前沿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要深入学校,把握本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向。听课和评课是教研员的基本功,教研员必须聚焦教学,深入学校第一线,不仅听课和评课,还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收集学科教学的信息,包括教学基本环节,如备课、上课、作业练习、个别辅导、测试等情况,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等;对教学中的问题,要拿出数据分析,真正把握本市、本区县、本学科的真实状况。每个教研员必须扎扎实实地到基层,做好具体信息的积累工作,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把握真实情况,研究与解决主要矛盾和问题。各区县的每个教研员,每学期末和每学年末,要完成本区学科报告,既要有定性的分析,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既要有教育质量的分析,也要有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等,从而不断提升教研水平和学科教学质量。

3.要提高教研品质,加强专业引领。教研工作性质需要教研员既要有一定理论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实践提升为理论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教研员必须强化基于实践的应用性研究。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以指导学校课程和教学实践。目前教研员队伍面临新老更替,新教研员要向老教研员学习,一定要亲历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学习、钻研,不断积累经验,成为教学和研究的行家里手。

三、建立社区和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营造有利于加强教学工作的社会氛围

课程改革是一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工程。由于其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因而必须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积极参与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这里我着重强调的是家长的参与。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老师,家长对课改和教育质量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据调查,在家庭生活中,中小学生家长投入时间与精力最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最少的是体育健身锻炼和兴趣培养;最关心的是子女学习成绩,据调查,其中小学生家长为61。4%,初中生家长为51.9%,高中生家长为49.8%;超过半数的家长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其中70.2%的小学生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48.9%的小学生参加课余补课。针对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现状,为有效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庭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和教学改革,帮助家长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形势,以及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选择孩子的期望目标和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确立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前不久,《新闻晨报》上曾刊登一篇报道。题目是“家长发帖怨学校,学校大方纳良言”,说的是上海市实验学校中,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在一个网站发帖子诉说自己的苦闷,埋怨学校导致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过重。这个帖子被学校小学部毛老师读到,毛老师立即组织人员召开会议,了解情况。学校还在一年级93名家长中,做了无记名调查。根据结果,校方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家长很高兴,被学校的态度和及时行动而感动。学校也表示希望多听到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则新闻让我感到,第一,学校的服务精神和有效调控的行政效率值得学习;第二,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沟通体制来及时调节家长和学校,实际上是教育和社会的矛盾,如果教育服务提供者与被服务者之间一旦有问题都能及时地得以调节,那么整个教育与社会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二)要进一步依法规范中小学、社会教育机构和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

为了形成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教育部门首先要加强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舍的管理,严禁各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正常教学时间内将校舍和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租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开展办学活动。严禁各中小学、幼儿园、社会教育机构和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举办以中小学在校学生为对象的学科类训练班、补课班、提高班、辅导班以及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各种外语和学科班。禁止中小学幼儿园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联合办学行为,组织或变相组织各类办班并且收费行为。严禁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动员和组织本校学生参加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举办的各类办班补课。今年上半年,市教委宣布取消中小学英语等级考试,这是减负的措施之一。有的社会机构把该举措作为拓展市场的契机,纷纷宣布要组织中小学生的外语等级考,社会反响很大。市教委对此态度明确,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以及中小学校不参与各种面向中小幼学生的社会考试的主办、动员、组织工作,市教委将继续对面向中小学生的考试予以清理和梳理,并分别采取相应措施。第二,进一步要求所有中小学不将各种社会考试的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如果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社会考试,成绩不记入学生学习成长记录册,不纳人综合素质评价范畴,不作为学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不得将学生各种社会性考试的成绩作为学校评价和招生评价的依据。

四、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教学工作

这次会议务虚和务实相结合,即既要统一思想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明确各教育机构、各教学岗位相关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方向,又要把具体任务切实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按照会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课程改革健康、有效的发展。

(一)组织学习,转变观念,把任务落实到工作计划中

这次会议后,建议区县和学校组织校长、教师学习讨论,真正转变观念,在认识上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力,在行动上提高对新课程实施的领导力。这次会议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和附件,都是针对当前教学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是课程计划层面的,有的是课堂教学层面的,有的是教研工作层面的,有的是队伍建设与培训工作层面的等;从责任看,有的是区县的,有的是教研部门的,有的是考试部门的,有的是学校的,也有的是教研组或教师的责任。所以,要真正落实会议精神,就要分层明确责任,明确要求,并将要求落实到各个层面的工作计划之中,并认真执行好计划,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二)抓好培训,明确要求,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

针对小学学习准备期的实施,8月22日市里已开始组织面向全体区县教研员和课改基地学校试验教师的培训,接着,区县和学校也应该安排培训活动。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当前,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必须落实到课堂有效教学上,教学各环节的均衡提效是主要的着眼点。所以,不管是区域性集中培训,还是校本培训,都要切入到教学环节尤其是较薄弱环节的问题上,分析要实,导向要正,效果要看得到。

(三)注重调研,了解实情,将研究、指导、服务落到实处

目前是课程转型、课改转段(由试验阶段转向推广阶段)的特殊阶段,改革推进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包括观念更新、资源配套、教师适应等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及时掌握并且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深人调研,了解实际,尤其对一些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研究和应对,才能把指导和服务落到实处。

(四)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推进课程改革健康、有效发展

对照课程理念的高度来衡量自己的行动,回顾走过的路程,总结成功的经验或不成功的教训以改进工作,这是推进课程改革事业的必要任务。上海基础教育的传统之一是区县和学校主动改革、奋勇争先,特色实验、层出不穷。我们的课改方案设计已经总结和吸取各区县和学校的改革经验,今后,我们仍要重视对经验的总结,以辐射成功的经验来推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有效发展。

下载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总结[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总结[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大全)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摘 要:财务分析课程是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分别从改革与完善课程内容、设计与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教学实践......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贴近实际,重在运用,繁荣校园文化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点滴 多年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贴近实际,重在运用,为......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教学改革分析与总结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我承担了电气08501班级的《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每周6学时,共64学时,较好的完成了这门课的教学任务。 《现代......

    《维修电工》教学改革分析与总结

    《维修电工(一)》教学方法总结 《维修电工》是经过多门课程整合后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电工基础、电子电路、电动机电路等,此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知识较难、抽象,不易理解,公式推导繁锁,......

    《维修电工》教学改革分析与总结

    《维修电工(二)》教学方法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承担机电08301班的《维修电工(二)》课程。机电08301班每周2学时,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本学期较好的完......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就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这个话题提出相应的分析探讨,并且认真进行了实践初步探索,以期能够对目前以及未来的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帮助。关键词:数值分析;教......

    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

    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财务管理课程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公式复杂等特点。本文通过对本课程期未考试试卷分析,统计出平均失分情况,再结合知识点调查......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总结[5篇材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总结 滕州科圣中等职业学校 施治举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