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0:0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本站推荐)》。

第一篇: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本站推荐)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简介

我校确立研究的课题为:《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我校对该课题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

(二)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估价

1、就学生而言,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况是好的。当然,由于我校生源涉及到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心理发展水平不一致,因而目前无法对我校的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作出精确的数量描述,而只能作出比较概括的判断。

2、我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

①自我认同感差,自我评价值低,不能辩证看待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关系。②理想状况较差,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学习没有动力。

③人际关系紧张,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交友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显示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

④暴力倾向严重,相当部分学生有明显的暴力倾向,主张用暴力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⑤是非观念淡漠,自尊心歪曲明显。

⑥法律意识淡漠,社会集体观念差,没有积极维护社会、集体、班级荣誉的正确认识。

(三)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把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作为德育目标之一。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把健康心理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中学生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

5、《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标准》第一次以课程标准形式规定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并以此规范教育实践。

6、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1、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

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健康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可以增强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效果,促进学生智能的协调发展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和不良行为,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的心理形成,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教师方面:

教师普遍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与学生进行教育的沟通,能有效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咨询能力。部分教师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具有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能力,具有一定的教改研究能力。

3、家庭方面:

探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力求形成较好的家庭育人环境,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

(四)研究思路

课题开展后进行学习——遇到新问题——再学习——再修订——再发展

这种研究思路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形成一种有效的双向磨合和互动发展态势,其结果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系统性原则:

对整个研究工作作系统安排,使各个系统形成有机整体。

3、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研究应在学校工作系统的常态条件下进行,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效性。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体发展特点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5、教育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作用,同时启发和调动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具体措施

1、学校教育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①全校教育渗透心育

A、每学期举办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2—3次。

B、学校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娱乐活动和文娱演出。C、政教处、电教室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大量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影音作品。

D、由校团委和学生会负责的心理广播站,每月都有一次“心灵直通车”专题,针对学生心理困扰较大的问题进行指导、化解。②年级教育渗透心育

A、新生的军训内容中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B、根据各年级特点,进行年级专题心理讲座,如毕业年级进行“消除考试焦虑”的心理健康辅导,或进行心理问卷测试,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化解。

C、为搞好家、校教育配合,特别是针对多数家长缺乏必要的心育知识与经验,学校要求各年级利用召开家长会之际,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培训。③班级教育渗透心育

A、班主任利用每周班会时间,针对本班出现的学生心理困扰问题进行化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B、各班主任利用批改周记或随想录的方式,积极与学生沟通,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④个别教育渗透心育

一是发展性辅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

二是预防性辅导,针对学生表现的一定心理偏差苗头进行辅导,预防心理异常; 三是救助性辅导,确认学生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时,进行矫正。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妨碍他们学习,因此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学习心理渗透教育,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我校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如下方面:情感教育、学习心理教育、认知障碍研究、思维与识记训练等。

3、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 学校主要在初

一、初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健康活动课一般都由课题参研教师共定题目,共同备课,然后资源共享,在各个班级展开活动课。活动课的方式一般从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到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行心理体验。

4、心理咨询 ①电话咨询

我们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2233016 ②信件咨询

我们建立了“心语”信箱,每天都有老师负责开启信箱,有值班老师负责回信。③当面咨询

主要接待同学们的当面咨询,有不少同学会事先进行预约,指定接受咨询的老师,也接受了不少家长的咨询。

5、推动学生与老师的自我心理教育。

①学校图书阅览室订购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书籍和相关杂志。②每周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

③参研老师坚持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能力。④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会、专题培训会和活动观摩课。

6、课题组档案室加强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和完善了课题组档案管理模式。

四、课题研究成果

由于我们采取了上述七条措施,使得我校的课题《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局面在不长的时间之内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教师理论水平有明显提高,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与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1、课题开展之初,很多教师对课题持观望、等待的态度,通过学习培训和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生中的不少问题既不是政治思想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造成的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心里不平衡问题和心理失常问题。教师们深感自己过去所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不够,主动去图书室借阅相关书籍和订阅相关杂志的教师增多。

2、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组相关活动。每当题组组织理论学习和相关课题研讨会时,都有非课题组教师主动参与,交流心得体会。

3、很多教师主动提交心理教育论文,主动观摩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4、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全面负责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有所下降。

1、学生心理问题自助和求助能力提高

由于学校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农业县城,造成了学生的封闭心态,与心理咨询所要求的敞开心扉、渲泄情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们课题组刚开始开展咨询时,甚至出现了咨询室门可罗雀的现象。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渐开展,以及部分大胆的同学通过咨询后感到受益匪浅而逐渐带动了更多的同学,有不少同学先是信件咨询,然后电话咨询,进而当面咨询。也有不少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向教师进行倾诉、渲泄。

学生打开心扉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问题,提出化解方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自我意识普遍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3、学生意志向健全、坚强发展

我校有几个学生,身患严重的疾病,他们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顽强地向病魔抗争,他们的意志之坚强,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动。

4、学生人际关系趋于和谐

经我校住校生为例,以前不少住校生人际交往能力差。生活管理员反映,通过实施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住校生之间为小事争吵发生矛盾的比例下降,住校生学会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逐渐掌握正常交往的准则和技巧。目前我们的参研课题已接近结题阶段,但对全校师生而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才开了个好头。我们今天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校领导班子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我校的教育不仅应为社会输送大批人才,更应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劳动者。

第二篇:怎样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

怎样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习是一个认识活动、智力活动的复杂过程。学生在校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学习的性质、内容、目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此任何一种学习活动又都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即学习成果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学习者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中学生物课是一门集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于一体的重要学科,但同时又是一门与数学、语文、外语相比,容易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目中淡化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如果能够在注重了解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客观的、科学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其基本的心理特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这将对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好生物课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促进中学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要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以后,其学习活动在学习目的、性质、内容,方法和途径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的难度及深度逐渐加大。尤其是几何、物理、代数、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增加,强化了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由此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在学习上,一些学生首先感到苦恼的就是:越想弄懂的越是听不懂,越想记牢的越是忘得快;而对那么多的学习内容不知如何才能全部掌握。例如,对于生物课,很多学生的确很喜欢,上课也能全神贯注的认真听讲,可就是苦于记不住(或根本没那么多时间)日益增多的名词、概念等等有关内容,从而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在初中二年级学生们在学习上进、退分化的明显时期。人们认为,这种“分化”与学习内容的增多及深度、难度的加大有直接的关系。

2.学习方法上灵活性增大。上小学时已经习惯了按老师的要求听、记、抄、背的中学生,自然不习惯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独立思考并综合分析学习重点、记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前预习等中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善于独立学习、喜欢抢先发言、学习方法较灵活的学生就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师对学习的各种要求;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在听课、作业、考试周而复始的学习活动中出现了“心理疲劳现象”,用学生们自己的话来讲,是种“说不出来的难受”。3.学习心理上开始出现矛盾与困惑。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升高,他们中一部分人较好地适应了中学各方面的要求,有了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会了科学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订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已意识到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就业与升学密切相关,因而更自觉地追求知识,刻苦学习。但也有些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心理上产生了矛盾与困惑。例如对学习有恐惧感。由于历次考试成绩不佳,受到了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惩罚,或当众羞辱等,造成了精神上的负担和痛苦;因此一遇考试、公布成绩,有的学生就出现恐惧心理,并对老师的任何评价都非常敏感,更不敢把试卷拿给父母看;特别是对读书价值产生困惑:如怀疑继续学习、拼搏是否犯傻?学习成绩是否与学习价值成正比?在当今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社会,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人不是照样有钱挣,吃的、穿的、用的比知识分子更“体面”吗?在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常感到有时学习效率高、效果也好。可也有时因“头脑就是不听使唤”,而无可奈何,自暴自弃或怀疑自己智力、能力太低下等等。

4.学习兴趣不断分化。表现在对于所学学科有着不同程度的兴趣与爱好、并易变化。从外部表现来看:男生多喜欢理科,女生多喜欢文科;从最初兴趣的产生来看:有自然而然的自发产生的,有受同学、兄长或集体兴趣倾向熏陶产生的,更有受老师影响或喜欢某个学科的老师而产生某种兴趣的„„;从中学生对兴趣的认识来看:有的学生认为,兴趣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色彩和生机;有的学生认为,兴趣可以帮助自己结识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学生认为,兴趣是学习取得进步的动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老师和家长常常告诫我们,学习不能单从兴趣出发,但对我来说,兴趣是我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主要动力所在”。“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很难想象一个人对某件事没有兴趣,却卖力气去干。”“兴趣使你总是想努力去发现事物的奥秘,而这正是学好一门课所必须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兴趣是学习好的重要因素”。例如,关于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有这样一个调查足以反映中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及有关原因。见(表2):

表2 关于生物实验课兴趣的调查

可见,一方面兴趣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之所以容易变化(即表现出短暂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学生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有趣”的低级水平,即“好玩”的水平。原因之二就是由于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较多,而掌握起来又不得法,学生感受不到掌握知识的乐趣,感受到的只是负担和面对众多68知识而不知所措的心理疲劳。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刺激和影响而发生兴趣的变化与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如果能在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兴趣倾向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学习心理加以正确的分析与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水平。使他们在“有趣”心态的基础上,把兴趣提高到“乐趣”,以至“志趣”的水平,使短暂兴趣变为持久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成为自身成才或致力于某种事业的动力。

5.开始把对各科教师的评价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并对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育实践表明:学生接受教育是以自己的需要、情感、态度为中介的。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倾向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效果。具体表现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某学科教师的积极态度倾向可迁移到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该学科的学习的成绩。此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晕轮效应”。例如,一个学生在谈到她对化学课的兴趣是如何产生时说:“初三时,教我们化学的是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年轻老师。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她。所以对她的课也就格外爱学。我对化学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以后我还获得了全市化学竞赛一等奖”。有研究资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表现在情感吸引、品格吸引、知识吸引、才能吸引、仪表吸引和熟识理解吸引。有人曾对4800名初中生进行过关于“初中生对教师人格特质期望的研究发现,在初中生期望的理想教师121项人格特征中,最占优势的10项教师人格特征依次为①不偏爱优等生;②能听取学生意见,知错就改;③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心情;④工作负责;⑤不歧视学生(特别要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⑥上课教学有方;⑦布置作业适量,批改及时认真;⑧和蔼可亲,平易近人;⑨学识渊博,兴趣广泛;⑩耐心辅导,诲人不倦。相反,对学生冷淡,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缺乏自信、过分讨好学生,对学生刻薄、偏激讽刺挖苦,常爱发脾气、不能宽容学生,心胸狭窄、认为学生调皮捣乱的多、不可救药的多,私心重、势利眼,以及精神不振、总爱愁眉苦脸、表情呆板„„等特点的教师,是没有吸引力的。可见,教师的一切教育和教学措施与教师的威信,即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密切而直接的正相关,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会使学生产生敬爱感,而敬爱感是一种自愿接受教师影响的心理因素。与这样的教师接触,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对所教的课认真学习,对他的教导言听计从,教育和教学效果明显的好。反之,学生会产生一系列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育与教学效果。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与评价同样是分析中学生学习心理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对上述特点、因素的全面了解和考察,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是科学正确的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探讨中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由哪些心理成分组成?每种心理成分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以及各种心理因素与学习活动中各种教学环节的关系等等。

二、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及其对

学习活动的影响

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智力“质变”的临界点。从智力的整体层次上看,据有关调查表明:智力低常的孩子占3%,超常的只占1%。也就是说有96%的孩子智力水平在一般正常状态。这实际上已经为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时,可考虑以下几个特点:

1.感知方面,主要表现为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有意注意的心理明显发展。如果我们留意观察一下自己的学生会发现,在学生的作业笔迹字体上,小干部的习惯动作上,有对老师的模仿程度能达到维妙维肖以假乱真的地步;在植物或动物课的专业实习中,为了采集到某个标本,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地向高处登攀;看老师演示实验,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眼都看直了”。总之,他们已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

2.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之中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有意性记忆进一步提高,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另外,他们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降低,反之理解记忆能力不断上升。抽象记忆的发展呈稳定上升趋势。形象记忆发展到初三年级后有所下降。3.想象力丰富,特别是有意性的想象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现实性不断提高。例如,很多学生喜欢搞文学创作、科技发明、专业实践活动等等,特别是有的学生什么都想试一试。对此,老师应以正确的态度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保护其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用学生的话说:“老师应理解我们,应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或用成年人的心态)指责同学的“过失”。

4.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并由初中阶段的经验型逐渐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思维发展。一般认为:抽象逻辑思维在初中一年级学生中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然而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思维的发展,则是在初二学生中开始,直到高二时才基本成熟。例如,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评价周围的事物,不再轻信“权威”的意见,对待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不再像小学时百依百顺了。开始对教师、家长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评头品足,并提出个人见解等等。到了高中阶段,他们的思维已向着深刻性、独立性方面进一步发展,时常存在固执己见或观点不易改变、不愿接受老师和家长意见等特点。因此,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过程中,注重科学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变化规律极为重要。

三、中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非认知

因素及其影响

非认知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因素。它们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调节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动、导向、维持、调节、强化、保证等功能。

1.学习动机的作用及其影响。

在学习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学习动机是心理学家与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及心理活动之中,首先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同样是学习动机,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和导向作用,主指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其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或叫“驱动力”。它以需要、愿望或兴趣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影响着学习行为和方法,所以说学习动机是非认知因素中的核心问题。那么,我们将怎样认识、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呢?(1)教师可通过一定方式(如个别谈话、专题讨论、问卷调查等)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与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据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材料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内容复杂多样,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外在动机。第二种是内在动机。第三种是任务动机。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类型又有高低层次之分,受认知水平限制。高层次的动机表现为积极的为祖国建设及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因而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等优点;低层次的,则把学习单纯看作完成任务即可。据了解,北京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有15%的学生为应付家长与老师而学习;18%的学生为履行社会义务(诸如为家长争光,为了获得各种荣誉等);23%的学生为了个人的前途(如上大学、成名成家等)而努力;还有44%的学生表示为了国家与民族(如为祖国建设、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等)的需要而献身。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如果我们的教师稍加观察,就可发现:有的学生非常喜欢与老师和同学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与老师和课本上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上课没听明白的问题,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有的学生喜欢琢磨习题的多种解法,不管老师是否留作业,都有自己学习的内容,并经常看课外参考书;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一般没有忽冷忽热的毛病,学习总是很稳定„„。然而,也有些学生不但不具备上述特点,反而表现出对一切都没兴趣,应付学习、应付老师和家长。甚至陷入了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心理疲劳状态。

(2)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是,学生的需要与内在动机。所谓需要,从一般意义上说,是被人感受到的对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需求和追求,即对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的反映。因此,任何人的需要都是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集合体,其中涵盖着复杂的、多层次的丰富内容。而中学生做为社会成员中的特殊角色,他们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需要,即意识到了学习的必要性,并表现为对知识本身的向往与追求,如渴求学习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对各科知识及实验活动的兴趣与好奇心等等,构成了学习动机的主要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需要的主要心理成分就是求知欲和进取心。教师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中,能够获得愉快和满足的亲身体验,例如使学生满足了对肯定的需要、自主的需要、参与的需要、轻松的需要以及亲善的需要等等,就会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

因此,可以说学习动机不仅反映着个人的某些需要和追求,更反映了人的精神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活动中的内在动机就是由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构成。

A.好奇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好奇分为两种不同的水平:即知觉好奇(包括了对环境中新异事物的注意等)与认识好奇(主要反映在学生对于已符号化的思想的思考上)。具体表现为追求学习情境及外部形象的新鲜,学习过程的新颖,学习方法新异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好奇可以通过造成学生在语言、概念、事实等之间的不和谐而诱发。因为,学生一旦在认识方面产生了不和谐,就会通过各种学习与思考的形式来降低不和谐,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与独立学习的态度。例如,在告诉学生植物生长必须依靠光合作用的道理,并让他们进行实际观察之后,又指出实际上还存在着不需要阳光与叶绿素发生光合作用的植物。于是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不和谐,由此唤起他们对植物生长与种类的好奇与注意。从而导致他们进行自觉而积极的学习活动。

B.一般的兴趣心态。主要由追求认识学习内容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兴趣。但只表现为对某门学科知识限于一般兴趣与爱好。如谈到生物课,有的学生兴奋地说:“我们都喜欢生物课,对形形色色的动物特别感兴趣。可一让我记那些名词、概念及有关的理论,我就感到枯燥、心烦”。总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带有不稳定色彩,既容易被激发又容易消失。为此,学生的兴趣可根据其起因而划分为直接兴趣(指由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与间接兴趣(指由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如老师讲得好,学了有用等而引起的兴趣)两种。还可依其稳定程度划分为暂时兴趣与稳定兴趣。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有一个从直接到间接,从暂时到稳定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C.自觉的学习心态。一般在各年级学习始终较稳定的学生学习心理状态中表现突出。其特点是,这样的学习心态由较好的学习习惯引起。例如具有这种学习心态的学生学习计划性很强,作业中遇到难题,喜欢自己动脑筋思考解决,当天的功课当天完成,从不拖拉。D.较高志向的主动学习心态。主要表现为对某些学科知识有较稳定而强烈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认真而执著。具有这种学习心态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成就感和事业心。它主要由反映学习需要的社会意义引起。实际上,上述几种层次的学习动机及心理状态,在中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并集中反映出具有独自特色的学习心理结构。

最后,需特别注意的是,在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过程中,在学习实践中,教师注重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固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将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理解的需要”才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动力。

2.学习与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及调适。

学习心理障碍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种影响学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的不良因素。其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原因相当复杂。

(1)一般学习障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器质性障碍,主要指由于身体状况(如早年病史、视听觉失常等,不适或缺陷而形成的学习困难;二是机能性障碍,主要指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记忆、概念、言语、情绪及人格特征等)而造成的学习困难。中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

A.认知障碍。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由于感知、记忆、理解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学习的不适应。如在比较常见的有认知障碍的学生中,由于已有的基础知识较差,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低、接受新的刺激的感受性较弱,因而常出现令人不满意的学习成绩。对此,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在分析学生学习失败的原因时说:“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正是由于基础太差,老师讲的再细他也听不明白,记不住。从而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使他们深感学习太难了,越发加重了原有学习障碍的程度。”此种现象被国外一些教育家称之为“魔力圈”现象,它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继续下去就会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B.情绪障碍。情绪是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合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功能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负性情绪则会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内稳定,导致认识机能障碍,以致失去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能力。尤其是对于处在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情绪障碍会更直接、更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学习。造成一些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甚至厌学的主要原因有:外在因素,包括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与同学关系不融恰,父母对自己期望值过高而又深知自己达不到,因而压力过大失去信心等等;内在因素如自身情绪稳定性较差、遇事易激动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学习上易形成焦虑情绪,如考 试紧张、害怕难题、易烦燥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厌学,认为学习太苦太累等等。对此,有关学者曾针对优等学生和情绪障碍型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①3和表4:

表3优生与情绪障碍型学生情绪稳定性比较

表4优生与情绪障碍型学生焦虑水平比较

从表3中可见,43名情绪障碍型差生中学习情绪不稳定人数占41.8%,而优生中情绪不稳定的只占20.3%,而且差异显著。再从表4中可以看出,情绪障碍型学生中,过度焦虑和焦虑不足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优生中的人数,而且两者差异显著。实际上,在一般的学习活动中,一定水平和程度的焦虑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因为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适量的紧张感,但焦虑的程度太高或太低又会影响学习效率。如图1所示:

焦虑程度对学习的影响因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图中将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由低至高分为五级,其测验结果(进行焦虑情绪下的学习实验)表明:对于2、3、4级学习能力(大多数普通学习能力)的学生,焦虑高则学习成绩都很低,而对于极少数优等生,焦虑高反而成绩上升;焦虑低对于1,2,3,4级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好的影响,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对于优等生则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差生不论焦虑高低,影响都不大。另外,从学习内容看,一般情况下,难度大的学习,则低焦虑效果好,高焦率效果差;简易的学习,则与上述相反。从焦虑持续的时间长短来看,短期性焦虑对学生影响不大,长期性焦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因此,短期的、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但决不能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否则会导致学生行为异常及精神受刺激。为此,我们需进一步分析造成上述学习障碍的主要心理障碍。

(2)一般心理障碍主要有:

心理定势,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和文饰心理等。

A.心理定势,即按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积极的心理定势可大大提高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的能力和速度。而消极的心理定势常常成为人们的心理障碍,其产生的原因多由于知识的贫乏和经验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中学生中的消极心理定势如,由小学时进行机械、单调的记忆而形成的学习方法上的一种“死记硬背”的心理定势。以致入中学后,他们学习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就是准备延续此法,以做大量的练习和背记书本知识来应付各种考试。B.从众心理主要指盲从行为,即“随大流”。它特别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和创造才能的发展。例如一次生物课上,老师问: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期间,细胞内含有多少个DNA分子?由于这个问题是在学习原有知识基础上引伸的一个问题,所以老师叫了一个好学生回答,答曰:8个DNA分子,教师问答的对不对?很多同学异口同声说:“对!”其实这个答案是错的,很多学生是不加思索地盲从。经了解,盲目跟着说对的学生认为“学习好的同学正确的可能性大”,“多数人说对我也就跟着说对了”。此例说明了从众心理的普遍性。另外,从众心理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敢或不愿意回答问题及对有争议的问题不发表意见。如表①5所示:

表5关于学生从众心理在课堂上部分表现的调查

可见,一半以上的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缺乏足够的主见和钻研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少“从众”多“创见”。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多鼓励那些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及观点的学生。C.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主要表现为“老师(或家长)让我这样做,我偏不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学生学习上产生的逆反心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教学态

①度、教育方法的不适当,思想方法的片面则是主要原因。表6是有关专家与某校几个年级中的12名后进学生谈话了解到的情况,他们对学校、教师、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和不满情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

表6关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

对此,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教育对策,或无意之中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上课时对于老师的教育就会明听暗顶,对老师讲的知识毫无兴趣,似听非听,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注意从各方面减少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诱因,真正做到对学生的了解、理解和宽容。

D.文饰心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或某次考试失误的学生,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身体不好”、“脑子笨”、“同学的不良影响”、“家庭的影响”或归于父母的责任、老师教的不好等等。以掩盖自己的错误与问题,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中学生的此种心理是他们学习进步的一大障碍,所以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科学而全面的对学生上述学习心理障碍进行分析与调适。

四、分析方法及注意问题

1.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周期程序,掌握其心理活动的周期变化。这种周期变化的反复进行,显示出了学生智能发展的量的积累,在一定数量积累的基础上发生的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在了解、认识学生认知与非认知心理因素及心态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学习的周期程序,对于指导学生改善学习的智能结构,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科学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关键环节。

(1)我国古代教育家曾提出过学习过程的学习心理学思想的“七步学习论”。即立志(强调学习者对获取知识经验的动机、态度和目的)、博学(指阅读与获得信息)、审问、①慎思、明辨、时习和笃行。七个环节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互相联系。如表7所示:

(2)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对学习过程的结构的分析,明确提出了“我国当代中学生最

②优学习方法的八个环节,或叫“八环系统学习法(武汉师范学院黎世法对10350名中学生的学习总结分析),即:制订计划及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包括阅读、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及科技活动等)。上述八个环节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需要,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以及独立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加涅(1974年)以学习中相应的心理活动为依据,运用现代信

①息加工理论和模拟的方法,就实验材料进行推论,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阶段,即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也有的资料介绍为“学习的七阶段论”,②如表8所示:

表8 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资料分析学习——学习七阶段论

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巩固阶段→应用阶段→泛化阶段→反馈阶段。从上述可见,加涅等认为学习过程的阶段及其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因此,了解并认识上述内容是分析学习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2.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表现在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深度、广度、速度及准确度上,它最基本的认识力主要是:观察力、表象力、思考力、创见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其中思考力是认识力的核心,创造力是认识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一些优秀的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智力超常、能力突出、各科成绩均达到优良水平。追其根源,正是由于他们具有爱思考、少保守、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乐于探索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奥秘等最佳心理状态特征,从而促进和强化了上述认识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反之,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厌学的学生则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情绪消极、认识模糊等。从而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上升,存在着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究其原因,首要的就是认知障碍,即认识能力与优秀学生相比差距极大。

因此,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时要注重遵循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例如遵循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这一特征,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正确的感性知识的教学活动及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组织观察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遵循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从片面性和表面性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又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的思维规律”。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能够促进他们正确理解科学知识体系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提高生物学科理论思维和辨证思维的水平;遵循记忆规律,指导学生改善记忆方法并刻苦识记、自觉训练并提高持久记忆力;遵循学习迁移规律,多为学生们创造掌握有关技能,提高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但需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分析时,还应特别注重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一面临考试就出现心理紧张甚至焦虑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考试紧张是在一定情境的激发下产生的。从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认知评价在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中居于主导性的调控地位,当然,做为应试者的学生这种认知评价的调控作用发挥的如何,同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应试技能密切相关。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对于稳定和调节情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的自卑与自信就表现为消极或积极的自我评价。教师如果总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无意中就会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分析学生的认知心理时,对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的分析也是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之一。

3.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下:

(1)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是说,动机固然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以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也可增强学习动机。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学的最好方法是,不管他们当时的动机状态如何,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去教,即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最适宜的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而不是动机方面。只要学生尝到了甜头,学习兴趣和动机自然会被激发。

(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应注意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等特征,尽量避免由于教师不公正的评价与分析而产生相反的结果,即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科学的评价学生必须坚持的几个观点。即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生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从方方面面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避免片面、孤立、抽象地评价学生。(4)科学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应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几个心理特性,即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求索性与动荡性;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如何满足中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的发展需要,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5)教师要注重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增强自我心理鉴定的能力。可以说这是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他们最佳学习心态的保证。也就是说师生同在一个学校环境里,与学生一样,教师也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情感上是相似的。我们的教师往往只知道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与鉴定,而很少了解或忽略了自我心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自我的了解与分析,如同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一样重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基本上都与学习问题有关。因此学习心理,始终做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国内外的学者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它既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需要,将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纳入教学之中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第三篇:面对生活中的困扰烦恼

磕掉沙子,轻松上路

我们的人生,没有诗歌般的虚幻,没有散文般的飘渺,也没有小说般的离奇——它是真实的。所以,当我们在为升学而忙碌时,为工作而奔波时,那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便常会侵入我们疲惫的心。我们困扰,我们烦恼,因为我们缺少一颗快乐的心。

古人常叹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今人则言简意赅得多,只一个字——烦!然而不管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是相同的。在我们前进途中,总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必然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是能否掌握乐观这把钥匙。乐观是小河“哗哗”的笑声,让自然充满生气;乐观是月亮上扬的嘴角,让天空更加美丽;乐观是你我脸上洋洋的喜悦,让生活变得和谐。

恋人远去了,我们大可不必“执手相看泪眼”,微笑才是最好的礼物。应该想到,如果拉住对方的翅膀,那彼此都不能飞翔。

考试考砸了,我们也和不着伤心难过,这只是人生的一次小困难,跌倒了不要紧,能再爬起来就是好样的。要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亲人去世了,我们不应黯然神伤,而应更坚强地活着,默默为他们祝福,也让他们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能快乐地生活而高兴。

工作丢掉了,我们也不用着急,问题、困难都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们要相信,也必须相信,会有另一片天地等着我们去开辟!

当我们拥有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后,再多的烦恼对我们来说都不过是快乐人生的一个小小插。,我们会轻松地排解它,将它抛到九霄云外,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奔向前程。正如漫画中的那个旅人,磕掉沙子,向着远处的高山不停地前进。

那些不顺心的事,只是一粒沙子,如果很轻松就除掉它了,我们又何必带着它走很远呢?

我们的人生是真实的,它应有诗歌的韵律,散文的飘逸,还有小说的情趣。快乐才是我们生活的主题,千万别让沙子一直硌着你的脚。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扰

走吧,眼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着暮色的鼓;走吧,我们没有忘却,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路呵路,飘满红罂粟„„”我喜爱北岛的这首小诗,每当走在飘满困扰的路上总想起这首诗。让沙子般的困扰随风飘走吧,我们才能走到生命的湖。

抽干琐屑的情绪,载满阳光上路吧;

曾经我有小舟一叶,却扬不起风帆,只因它载满了我沉重的思绪,将即沉下。当我抽干它那无谓的心绪时,才发现这舟,原可以这样的轻快,沿着一条不尽的扬子江,也过巫峡,也过白帝。在滚滚的浪头上,东流到海不复还。让我们抽干琐屑的心绪吧,高吭着李贺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年少堪折,直须折,别在那无谓的愁绪上焚尽整个青春。让无谓的嘤吟流尽,去随几万里长风,也至关山也至玉门,带上一把吴钩,纵横在理想的疆场上,去追求,这样才能到达生命的高峰。生活中琐屑的心绪,是足下的沙,将它抽干吧,让我们载满阳光上路吧。

风干违愿的小事,扬起风帆航行吧;

曾有一个桌球手,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被违愿的苍蝇招恼,最后用球杆去打球上的苍蝇而败北,第二天他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生中不如愿的事十常八九,正如球上的苍蝇,让风吹干违愿的小事吧。世界仍是一个等待我们成熟的浆果林,生命原是将愿逆的伤不停复元,将快乐填入的过程。几多别离如常地发生,可是我的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请你将它忘记,向前再向前,关山过后还有人为您举杯,仍有人为您含情的吟唱,生活中违愿的小事是足下的沙,让它随风飘吧,扬起风帆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吧!

面对生活中的困扰,我们回拾心情地走吧;

原以为在这片困扰的红尘之后,是蜀道的盘折,剑阁的崔巍,在滚滚萦绕的红尘中,我只有颤抖,万念惧寂。可以当十八支扇骨旋开,轻轻地摇了那素扇,所有星空摇动,前路明朗了,那是一条平夷的竹酉佳道,有萦满烟梅的驿站。有长满荷菡的水池。面对生活中的困扰,让我们收拾心情走吧。

面对生活中的困扰,让我们如鞋中的沙般磕空吧,那时无所谓的烟失楼台,月迷渡津。而是我们向往的大海在前方。

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扰

面对生活中的困扰

我们一天一天地长大,无忧无虑的生活慢慢离我们而去,迎接我们的则是大大小小的烦恼和困扰。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所以我们要学会排除烦恼和困扰。

首先,我们不可以被困扰打败以致一蹶不振,面对困扰,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放松自己的心情。一个人随意走走,或是独自做一些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不正是陶渊明的闲情逸致吗?

我们可以松弛,但是我们不能松懈。如果我们一直逃避问题,我们就会在虚幻的快乐中迷失自我。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要勇往直前,迎战一切困难。

怀才不遇,这是千里马遇不着伯乐的困扰。自古以来,多少人有着报效国家的伟大抱负而又怀才不遇呢?他们苦读圣贤书换来的只是一首又一首的怀才不遇诗,我们的困扰在他们面前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应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不羁的性格。

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边疆战场上士兵的困扰。士兵们久战沙场,生死悬牵一线,心中无限思念家人。我们的困扰在他们面前不亦悲乎?连场战争,身心疲惫。王昌龄振奋人心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鼓舞了上下千古所有为国奋战的士兵。是的,我们应该继承王昌龄的这种决心。

思贤如渴,这是刘备的困扰。刘备一心抱有兴复汉室的雄心壮志,可是乱世初期,他身边的勇谋之士甚少,心如焦焚。我们的困扰在他面前就仅仅是九牛一毛了。刘备猥自枉屈,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师。为一介布衣屈尊降驾,这是一位王室成员为解除困扰,兴复国家的执着。我们应该学习刘备这种执着的信念。

无可否认,他们的困扰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所以我们又可以找什么借口退缩呢!

生活并不因为一次两次的不如意而变得暗淡无光,倘若生活一路是一帆风顺,那岂不是另一番困扰吗?正因为生活有顺心,亦有不如意,生活才富有激情,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

以“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何以解忧?惟有乐观

踏入柳暗花明的人生境地,谁都想奏出悦耳的音乐;但正如大海失去了波涛汹涌就失去了壮阔,沙漠失去了风沙狂舞就失去了雄浑一样,人的一生要想活出真正的精彩就不会永远是柳暗花明,一帆风顺的。可是当步入生活的烦恼地带,谁又能旋出甜美的笑涡,把人生推向更高地带?张爱玲曾说过:“生活中的烦恼,如爬满一袭美丽长袍的蚤子。”那么我们何以解除烦恼的困扰,消除生活中不如意小事的羁绊?惟有乐观。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足以风化生活中顽石般的烦恼。著名在词人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贬谪,甚至一度被贬往当时的蛮荒之地——海南岛。但他一路风雨却一路狂歌百阙。在定州低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不屈;在黄州抒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豪放。他钟爱于文学,但他更用乐观与旷达的心胸去对待仕途中的烦恼,终塑一代词家的伟大形象。

乐观是成功的基石,为一生的事业注入不竭的动力。在人们处于人生低谷时,在遭受不如意的种种小事困扰时,乐观者仍然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不为小事所困,而且设法变不利为有利,努力迎接不顺,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员滕海滨以出色的韄马动作表演登上了最高领奖台,为男子体操队争得了唯一一枚金牌。但在此前他却在单杠等比赛中接连失败。面对国人惊诧于体操队意外败北的失望眼神,他没有气馁,而是把握住了心态的阴晴,在最后时刻展现了自己乐观自信的一面,也成就了个人辉煌。真难以想象,如果他不能乐观地看待自己,而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许金牌榜将永远失此一金。

乐观让人们心中永葆阳光,让人们正确看待生活的烦恼,变烦恼为机遇。然而如果不能乐观对待,烦恼将被放大,甚至阻碍前进的步伐。让车子翻倒的也许仅是一根折断的辐条,让骏马失蹄的也许只是草地上的一个草环。

人生路漫漫,烦恼也无穷,何以解忧?惟有乐观。生命给我颜色看,我何不开个染坊?命运给我一地碎玻璃,我何不将其制成会跳舞的水晶鞋?当成功的果实挂在烦恼的枝头,我何不用乐观铸成云梯将它采撷?

让我们永葆乐观,一生无忧!

笑傲人生

淙淙的河水向前奔流着,河中间却躺着一块顽石。但是河水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绕开了岩石,继续向前奔流着。

是的,石头阻碍了河水,河水却没有停歇,继续奔流,与石头奏出了欢快的交响曲。石头给河水增添了颜色,河水更加欢快奔腾了。

这石头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困扰、烦恼吗?面对这种“石头”,我们要有流水一样的豁达、宽容,要有一种坦然视之的态度,笑傲人生。

沙子溜进了鞋子里,人却因此停下来,放弃了登山,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啊。沙子溜进了贝蚌,贝蚌不因此而烦恼反而经过千锤百炼,把沙子炼成珍珠。如果花儿没有蜜蜂的螉鸣,没有蝴蝶的困扰,怎能结出甜蜜的果实;如果在地不经过秋风的抚摸,春雨的洗礼,怎能会令人陶醉其中。笑对烦恼,笑对人生,拥有花一般的忍耐,水一般的宽容,那么,就不会有了烦恼,人生自会开阔、平坦。

烦恼并不可怕,它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古今圣人,文人黑客,对烦恼都有一种坦然的态度。李白仕途失意,他尽情“沽唒对君酌”,不醉不休;苏轼挥豪笔墨,尽吐胸中块垒;“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江州司马,作琵琶曲,以歌抒意。看来古对待烦恼的确是有一手。他们要么以书达意,要么以酒浇愁,要么歌以咏志,要么看庭前流水,怡然自得,要么赏花弄月,寓情于物,无不说明了他们笑傲人生的乐观豁达。

我们为什么不效仿一下他们呢?

摆上一杯薄酒,唱上两首歌,让烦恼随歌随酒而去。我们可以尽情地回味一下解脱痛苦的快意之感。

把烦恼统统地写在一张纸上,抛进河流,默默地看着它随波逐流,渐渐地远离我们的视线,心中烦恼便可一扫而光。

踢一下腿,打两场球,在操场上恣意疯跑,让心中的烦恼也跟着激烈煅烧,然后从毛孔里散发出去。运动完后,你会发现,原来摆脱痛苦的感觉竟会如此之

如果实在懒得做什么,那就大睡一觉,次日从梦中醒来,烦恼也随着周公被带上了天。庸人自扰,是不会怎么面对人生的烦恼,不会去摆脱烦恼。

笑傲人生,笑对烦恼,用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烦恼,那么烦恼只不过是人生成功道路上的一段小小插曲。

庸人自扰

其实,放不下的,不是我们肩上的重担,而是心头的包袱。——题记

向着前程,我们一路奔跑。有时,一种莫名的愁绪向我们袭来,壮志凌云几分愁,翩翩一舟载不动少年的愁。

毋庸置疑,有些许愁绪是人生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很多时候,烦恼却是我们自己强加给心灵的枷锁。我们应明白,很多时候,其实是庸人自扰。

杞人忧天,天真塌下来你又若何?无形的束缚,还得你自己承担亮份无名的痛苦。杯弓蛇影,连弓的倒影还没有看见就误以会蛇魔缠身,忧死活该!摔了一个鸡蛋,却步放大成损失了一个鸡场的痛苦,以后的日子,你还怎样生活?世间本没如此多的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黑子。

放不下心头的包袱,成不了伟业。只留给世人作笑料耳。周瑜,天生英才,可为何却容不下另一只蛟龙,“既生瑜,何生亮”,自己也不过留世人一声长叹而已。司马懿,秉性多疑,区区一个空城计,竟然让十万大军驻足不前,错失良机,悔恨终生。前车之鉴,已成定论,我们能做的,也就是不蹈覆辙。

没有一份超然,没有一派从容,焉能烟笼雾罩于不顾,胸怀大志,淡然洒脱,烦恼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苏东坡,几度遭贬,曾以为“乌台诗案”定然了其一生,却不道到黄州后寄情山水,反而活得更逍遥自在,写千古名篇《赤壁赋》,最终是“东坡选择了赤壁,赤壁成全了东坡”,改革开放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历经“三起三落”,仍能镇定自若,对时间的淘洗抱着必胜的信心,终于赢来新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就。

你向远方急行,远方的高山没令你疲惫,鞋里的一粒沙子却让你疲惫不堪。是否真是那粒沙子令你脚痛?其实未必,放不下心头的包袱,一粒沙子在你眼中永远是根刺。

世间烦恼,庸人自扰,放下包袱,我自风雨兼程!

第四篇:怎样化解高三学生焦虑症的一点看法

怎样化解高三学生焦虑症的一点看法

进入高三之后,我带的高三(四)班的学生已经感觉到了来自各方面沉重的压力,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跟不上加快的学习节奏,出现了比较普遍的高三焦虑症。具体表现有萎靡不振、抑郁自卑、焦急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恐学、厌学、甚至辍学现象。教师应从哪些方面作好防范工作呢?

一、营造恰当的学习氛围。一到高三,有的教室早早的在黑板前贴上了“高考倒计时”,学生一抬头就看到了,用心很好,希望争分夺秒,可学生发觉时间一天天地在减少,而不懂的内容似乎越来越多(已知的知识是圆内,未知的知识是圆外;当已知的知识越多,就会感觉到未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自然就慌乱起来;还有的教室后壁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考试题、花花绿绿的考试信息,似乎让学生抽空能去阅读阅读,可事实是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料,学生已经完全无所适从了。事实表明:过度紧张的环境不利于人的成长。因而,教室的布置要简洁明快。可以有恰当的奋斗目标,积极向上的名人名言,有针对性的复习专栏;同学之间可以找对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而不是独处一隅、相互保守。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做到人人每一个问题都兼顾到,而同学之间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比如相互抽查,抽查者既可以强化该知识点,被抽查者还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改变了孤独封闭的心境,也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自然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真是好处多多啊。

二、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人们,权威性的谎言+教师的态度=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学生积极自觉的行动。从教学实践我们也发现教师的积极评价和良好期望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会使学生自暴自弃,造成恶性循环。一方面要肯定地告诉学生,他们的任课老师都是有足够水平和富有教学经验的。要把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充分地介绍给学生,要把近年来毕业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和学校有充分的信任、自豪。如此,就会为教师的期望转变为学生的自信和行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权感性谎言就会转变成为学生客观的现实。给每个学生一个恰当的预期目标,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有意无意地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充满了期望,包括实现预期目标的期望,克服某种目前存在问题的期望。要使学生感到,我完全有条件实现老师的期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很多学生看到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同学进步很大,而自己似乎还有太多的东西没有掌握,太多的题还无从下手,考试的名次在下滑,就认定自己不行,慌乱起来,其结果是越来越糟。这时就要作好疏导工作。我班有一位女同学,我发现她情绪低落,便询问她。她沮丧极了,她说她已经没有希望了,每次月考都只考200多分,并举例说,数学考试尤其差,每次大题目不会做,而在这上面她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我问她过去对几个,她说没对过,我说每次你动了笔没有,她说我动了笔会写一点写了几步。我针对这种情况表扬鼓励了她只要动了笔就好办!我找出她的月考卷,分析下一步错的原因以及如何解答

下一步,我说你认为你努了力,有没有效果呢,她点头承认了,我进一步开导她,才一两个月,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你已有所了解并会在解题中体现了,还有那么多的时间,你认为不会进步了吗。她又露出了笑容。我还告诉了她一些树立信心的方法,要有计划的安排每天的事,不要贪多,每天掌握一小点知识,日积月累就是很多了,要学会作笔记,会的东西用蓝笔,不会的东西用红笔,自己复习时,重在红笔上花功夫,会了之后,就将它作上符号,你会发现你会的越来越多,不会的越来越少,你自然会出现一种踏实感了。

四、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触动他们的心灵动力。教育专家指出:真正教育好学生要从学生内心世界入手,在心灵的交流中唤醒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向善的本质。高三工作的确复杂艰巨,但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不仅要花功夫研究考纲、研究教材、评定学生成绩,还要深入学生内心。每个学生每月都应有老师与之座谈,都应有老师给予其个人的肯定、鼓励与情感关怀,包括他们在上放学的路上和在家里的环境及学习情况,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五、教给学生一些调节心理的方法。告诉学生当发现自己的情绪处于紧张时,可听听音乐或作深呼吸;碰到难题做不出而信心受挫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不搞疲劳战术,每天应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每次考试重点应放在试卷分析上,发现问题上,而不要纠缠自己的分数,要拿得起,放得下。

另外还要告诉他们科学合理的饮食,如加强营养,应大量摄取像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少食、多餐等等;给家长必要的辅导帮助,如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要正确看待考试的分数等等。

卢锡平

2007.7.30

第五篇: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对学生学习造成哪些困扰?

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对学生学习造成哪些困扰?

浩浩是某小学2年级学生,没上学前,几十首唐诗倒背如流,讲故事绘声绘色,玩游戏机反应极快,大家都夸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可上了小学后,他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写字经常丢一撇拉一划,左

右偏旁部首颠倒,做数学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把加减符号看反了,再

不就是忘记写得数,学习成绩在班级属后几名。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愤怒至极地打骂都不起作用。班主任老师怀疑小强智力低下,可父母

带他到有关专家门诊咨询,发现他的智商属于优秀。家长和老师都弄

不明白,这孩子的毛病怎么就改不了呢?

其实,浩浩的问题就属于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障碍,经过各种补救训练,完全可以变成优秀学生。

在中小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学习成绩落后,但看上去很

聪明的孩子。这种孩子看电视可能十分专心,玩象棋可能脑瓜很灵,记忆力也许并不差,可学习功课就像“上刑”一样难受。他们智力正

常、甚至超常,惟独在学习方面未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的孩

子不是被判定为智商不足,就是归咎于学生不用心,或家长辅导不力。

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会让智力正常,但由于听、说、读、写、算

和沟通技能方面发展不足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下,其实质是学习

成绩与智力不相匹配。学习不仅是一个动脑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

“动手”和“动眼”的过程,如果这些能力发展落后,就会出现智力

高学习成绩低的现象。

学习能力发展包括不同类型,如阅读能力、算术和数学能力、书写能力、语义理解能力。按照心理能力发展,可分为语言能力障碍、知觉障碍和注意力障碍等。去年,通过对一千多名低年级小学生和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0%的孩子存在感统失合症导致的学习障碍。

琪琪上小学一年级,是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从小就能说会道,被称为“小大人”,谁也不会把学习障碍和她联系起来。然而偏偏在写字上,琪琪却总是让人失望,一拿起笔来,手就不听使唤,总把字写出格外,父母看着着急,琪琪自己也常常搞得满头大汗。与她灵巧的口舌相比,琪琪在写字方面似乎很笨,而且明显是力不从心。琪琪的父母带她到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就诊,经过学习能力问卷测试,发现琪琪的听觉记忆功能几乎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水平,而视动统合能力却比实际年龄要落后两岁半,感觉动作功能也没有达到应

有的水平,正是这种能力的不平衡使她迈入了学习障碍儿童的行列。

成绩差是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的前兆,孩子智力正常却学习不好,家长们通常认为是孩子贪玩不愿学习造成的,因此除了训斥批评就是没完没了地陪同补习。专家提醒家长,孩子学习差可带他去看医生,测一下他是否患了学习障碍症?

据市妇幼保健院王磊大夫介绍,在对130例14岁以下“差生”进行智商测定和跟踪调查显示,只有20%学习态度不端正,20%存在智力障碍,剩下60%的孩子则是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注意力差,方向感差等学习障碍而影响了学习。前不久,王磊大夫接待了一名8岁儿童。她每次考试成绩都超不过20分,家长埋怨孩

子不好好学习,老师认为是“弱智”。王大夫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她智商正常,只是存在严重的学习障碍症:听觉、视觉注意力差,使其在课堂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动作和步骤的协调能力有缺陷,使其考试答题不规范;方向感极差,造成阅读时经常出现跳行。

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会导致智力正常但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它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构成的。

如书写能力障碍:这类孩子的一个突出困难就是写字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答案写错,有时难题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他们的眼睛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考试时竟然可以把整个题丢掉。这是儿童的视知觉分辨力和视知觉记忆力相对落后造成的,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认为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必须给予惩罚。其实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

阅读障碍——这类孩子往往记不住字词,提笔忘字,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文语言干巴,阅读速度特别慢。他们认字时将字当作一个没有意义和语音的图形来记,死记硬背,阅读时不能自动地将字转换为语音,所以阅读速度和耗费的精力极大,容易疲劳。如果不能有效地阅读,他们将来会在各门功课上都出现困难。

数学障碍——这类孩子在数学计算和数量概念的理解上有困难,空间推理较差,遇到计算题和复杂一些的数学或物理题就不会解了。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开发,在空间想像力和数量关系方面进行培养,要利用孩子的语言优势。

注意力障碍——家长通常怀疑这样的孩子有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力障碍。他们上课不听讲,集中注意力时间很短,经常搞小动作,学习时经常疲倦,下了课则很兴奋。这种孩子自控力差,经常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显得十分幼稚。

总之,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应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下载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中怎样预防静脉炎呢

    生活中怎样预防静脉炎呢 生活中怎样预防静脉炎呢?静脉炎疾病,其病理就是静脉血管由于发生了炎症,使之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它能够造成人体肢体功血不足,形成红肿、疼痛的症状,也非常......

    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申论的畏惧心理(最终版)

    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申论的畏惧心理 对申论产生畏惧心理是目前不少学生的共同特点,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正是由于这种严重的畏惧心理,导致部分学生害怕上申论......

    “面对生活中的困扰”话题作文指导五篇范文

    “面对生活中的困扰”话题作文指导 有一句话这样讲道: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的确,使人苦恼的往往不是远大的目标,而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不如意的小......

    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精选)

    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一、学生学习差异面面观 (一)差异行为 1.良好的学习行为:认真刻苦型勇攀高峰型享受兴趣型井然有序型 2.常见不良学习行为:对抗型白日梦型抑郁型厌恶型被动偏科......

    怎样教会学生学习

    怎样才能做到教会学生学习曹紫英 培养学习兴趣、自觉性和信心,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  要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

    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

    怎样订学习、生活计划

    怎样订学习、生活计划 穆书淮(原创) (1989年11月15日宁夏电台播出) (一)青铜峡讪峡口回中初三(1)班的马晓颖同学: 你的来信我收到了,我愿意就你提出来的“怎样订学习计划”这个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