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名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时间:2019-05-13 00:0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名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名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篇: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名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地名文化:给学生一点乡土气息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名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摘 要】本文试图从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式日益封闭的现状出发,以乡土化的地名为契机,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来引领学生,参与乡土历史的开发和利用的活动,不断收集来自长辈的关于乡土地名的故事,并积极参与各种游走活动(参加户外活动等),从而在地名文化中挖掘来自村落或者城镇的各种历史信息,形成一种文化自觉,积淀更多的乡土文化气息,不仅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更是改变了语文学习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关键词】地名文化 校本课程 乡土气息 改变 语文学习方式

富有历史文化内蕴的地名潜藏于城市乡村,显现于历史传说中,它既是丰富的历史矿藏,也是学生走出书斋贴近自然的百科全书,更是改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努力拓展课程资源的利用内容与形式,给地名文化渗入课程的价值。

一、走近地名:认识乡土历史的契机

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看到了课程体系的极大变化,特别是三级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改变以往的纯粹的课本学习方式,而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时空。但是,我们也发现,三级课程的实施受制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单一的考试目的严重的制约着学生对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积极投入,无疑影响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乡土的情感印象。正是这样的背景促使我们力图改变这种不利因素,将地名文化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地名文化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价值是可以预知的。

(一)地名:与本土历史的对话

并不是有利于学生身心之外的产物,而实际上恰恰如血溶于水一般,本土历史文化潜藏于学生的身边及内心世界,只不过还没有被开发利用而已。一旦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唤醒,本土文化的价值就会凸显于学生的行为之中。

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名,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透过地名,可以看到乡土历史的渊源,透过地名,又可以领略历史的沿革,透过地名,还可以激活富有色彩的历史想象。地名,是与本土历史对话的最佳契机。

1.走近地名,让学生对本土历史明朗起来

既然地名蕴含着本土历史的渊源、沿革及传说等,那么,透过对地名文化的探究,就有可能了解本土历史的发展脉络。

案例一:“富阳”的由来

关于“富阳”这个县级市的地名,让学生去查阅,去探究,就有可能不仅仅是现在的一种解读——富裕阳光,而能够从历史的深处去寻找其根源——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派遣大将王翦平定江南,后又统一中国,结束了封建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郡县制。次年,置富春县,归属会稽郡。东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富春县改称富阳县。这次改县名的原因,是为了避晋武帝妻、母的名讳。因为晋武帝之母文宣太后小名阿春,其妻宣穆皇后小名春华,都有一个“春”字。这就是富阳县名的由来。而这个县名之中的“阳”,又暗合了地理方位的特点,水之北岸为“阳”,富阳县治恰恰位于富春江的北岸。

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不仅仅只立足于现代,更是回望于历史,将现代的解读与历史的沿革发展融为一体,就能够将本土历史变得更加明朗清晰。

2.走近地名,让学生感悟本土历史的色彩

地名文化不仅仅蕴含着历史,还蕴含着历史的传说、故事,那是富有色彩的,是令人回望不厌的,地名因为有了传说故事,就更加具有想象力,更具有文学的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也就更有吸引力。

案例二:“秦望浦”和“放马沙”

有一个秦望广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广场而已,而实际上,就在这个地方,原来就有地名“秦望浦”和“放马沙”,这可是有美丽的传说的。相传秦始皇南巡时,要到会稽山祭拜大禹陵,来到钱塘江以后却无法过江,秦始皇就溯江而上来到富春江边,抬头南眺,等待渡江的时机,由此留下了“秦望浦”“放马沙”的地名。美丽的传说让地名富有色彩,也让历史更加生动可人。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每一个地名的背后去寻找其生动可人的故事,其历史文化的知识会不断丰厚,其学习的文化意识会越来越深刻。

(二)乡土:穿透村落的文化自觉

乡土是什么?是历史的根源所在,是本族生命之根。现代化的进程打破了历史的程序,土屋变高楼,粮田变高速,山野变别墅,如果再不把乡土还原,我们的学生将不知自己从何处来,又走向何处?那将是可怕的。透过地名,能够给学生带来村落的文化底蕴,透过地名,可以给学生以丰富的地域文化,透过地名,还能够带领学生走向文化自觉。

1.走近村落,让学生感悟生命承续的可贵

要还原乡土,不可能再走回到原始状态,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与精神,将被历史所淘汰,但是,忘记历史,忘记自己的根,也会被历史所唾弃。走进村落,这是一个极其简洁方便的方法,可以在地名中寻找历史的痕迹,可以在历史的尘埃中感悟生命的可贵。

案例三:龙门与孙氏家族的渊源

走进龙门,走进孙氏后裔的聚居地,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留存了历史的古建筑,更重要的是可以透过古建筑以及各种遗物看到了孙氏生生不息的精神。

少年孙坚白手起家,“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勇于开拓,敢闯敢拼,在富春江边智斩海贼,崛起于富春江畔,开创了富阳孙氏兴旺的先河。“小霸王”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能够抓住机遇,以独特的战略眼光,敏于创新立业,率军转战江东,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以迅雷之势,据有江东六郡之地,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东吴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策短暂一生的业绩,可以抵得上曹操、刘备大半辈子奋斗的功绩。弱冠孙权

和博大的胸怀,使得东吴的事业日益壮大,成就了一代霸业。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两代三世,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敏于创新,一棒传接一棒,终于打下了一片江山,创建了东吴王朝。

这种生命的承续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当代富阳人的心中,完好地继承了孙氏父子刚勇坚毅,勇于开拓,善于捕捉机遇,敏于创新的传统。学生如果能够透过这样的地名去探究村落文化,便能真切地感悟到生命承续的可贵价值,使得自身的生命意识也会得到提升。

2.走进村落,让学生的文化自觉贯穿于学习

透过地名,走进村落,去寻找一代代名人学者,也是启发学生文化自觉的手段之一,让他们在一种浓浓的耕读遗风中去学会学习,比起谆谆教诲更有灵性的力量。遍布于村落的文化中,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吸取的精华,是能够给学生带去引导的力量的,这样的村落文化便会永恒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案例四:龙羊南安白马村与一代大师钱弘道

龙羊南安白马村,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但它位于南天目山麓,地名便有了些许的历史痕迹,而出生于此的钱弘道因是中国第一届西方法律思想史专业博士,中国第一位跨法学经济学博士后尔声名鹊起。但更可贵的不在于他的各种头衔,而在于他,虽身处在一个功利主义日嚣尘上、浮躁心态弥漫法学界的大环境下,不少学者孜孜以求的是工作成效的立竿见影和各种场合的掌声陶醉,而钱弘道却渐生归隐田园之心。在自己故乡南天目山构筑当代法学、经济学学者的第一个书院,很让人钦佩他的卓尔不群,别具一格。社会需要富有创造力和个人特色的大师,而大师、天才需要自由的土壤。钱弘道的一首诗可以映照他的一生情怀:读书弘道畅心胸,纬地经天致用同。穷可修身行独善,达来兼济两从容。读书、修身、做学问能到这个份上,没有悟的工夫恐怕真是不行的。

在一个地名的背后寻找村落文化,直击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从他们的心灵深处感悟他们的精神内质,将对我们学生的学习状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并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学习观,甚至是他们的人生观。

教师即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既然三级课程之一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的手中,那么,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主动者,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及其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既适合学生需求,又能够融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以求教师即课程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专业之中。为此,我们选择了地名文化作为课程内容来寻求实施之路。我们将通过听长辈讲地名故事、游走乡土搜集地名故事、展示地名探究成果等策略来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内容,形成全新的学习观念。

(一)故事:从长辈那里了解乡土

故事有的来源文本,而更多的来源于口口相传。也因口口相传而使故事具有了更多的传奇魅力与代代相传的底蕴。祖孙之间往往有着某种用故事来传递情感的特点,因此,听长辈讲地名故事就有了情感纽带与口口相传的基础。

1.给地名故事一个原生态的传承

让长辈讲地名故事,不是要求长辈像故事员那样生动、有趣、深刻等,而是只求原生态的展现,每一个可以从不同的长辈那儿得到关于同一个地名的故事,以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便于学生整理展现。

案例五:漫步恩波桥

我们一提起“苋浦”和“恩波”,就会想到恩波广场,也由此想到“春江八景”中的“苋浦归帆”和“恩波夜雨”。长辈还会讲到恩板桥的来历,关于恩波和苋浦的诗词,文学爱好者的长辈可能还会讲到李杭育的小说《最后一个渔老儿》关于恩波夜雨和富春江的描述。

丰富的信息,首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资源的搜集能力,第二是有助于学生通过地名对本土文化的积累和认同,第三还可以让学生在资料的分析、整理、改造过程中,学会信息资料的搜集、相关资源的整理探究,并且形成新的观点,以提高创造创新能力。

2.让学生有条理的整理地名故事

零碎性,是需要学生学会综合研究的,有条理的整理探究本身就是综合性学习或者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所以,在听长辈讲地名故事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学会记录与整理,形成书面文字,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首先,学会倾听与询问。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能力,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听地名故事时,要学会记录,要学会记录关键要素,如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相关的诗词等,并且要求学生学会询问,当有不明白的问题时,要及时向长辈询问,特别是一些细节,能够做到追根究底。

第二,学会整理的方法。这是学会学习的基础,给予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认为在学生整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地名的由来; ▲地名的变迁; ▲地名与古诗; ▲地名与散文; ▲地名与传说;

▲地名和历史文化景观; ▲地名和历史交通; ▲地名与经济建设发展。

上面所例举的恩波广场,就可以从“地名的由来”、“地名与古诗”、“地名与历史文化景观”、“地名与历史交通”等几个方面来整理。通过整理就能够明确地名文化的各个方面,并能够为挖掘地名文化的内涵奠定基础。

(二)游走:走出文本挖掘乡土文化

当前,运动休闲成为一种时尚,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借助这种时尚结合自己学习来开展地名文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把这种学习称之为“游走”,即能够走出文本,走进乡土山野,挖掘地名文化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的渊源。

1.这种游走式学习需要组建自己的合作伙伴

这本身也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理念——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能够取长补短、互为促进,合作伙伴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亲朋好友,特别是父母要成为合作学习的伙伴,更能够出色的完成地名文化探究的任务。

2.要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 案例六:“达夫弄1号”在行动

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要制定完整的实践探究的方案,并形成探究报告。在此以“达夫弄1号”地名文化的探究为例说明如下:

独居苦学的少年郁达夫

(1)我选择的探究课题是:独居苦学的少年郁达夫(2)我确定的探究目标是:

△ 学会从文字资料和实地考察中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运用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 感受郁达夫当年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对呆板缺乏生气的教育的抗争,以及他独居苦学时的坚强意志。

△ 在研读、调查、访谈中陶冶性情,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3)和几位同学组成互助行动小组:

我能发挥的作用是(任选一种研究方法): △ 善于静心研读有关文字资料□; △ 善于与人沟通,从访谈中获得信息□; △ 善于实地考察,积累图片和实物资料□; △ 善于漫游网络世界,寻找网络资源□。(4)我的行动策略是: ①信息搜集:

我能搜集到的郁达夫的少年求学生活:《自叙诗》、《自传1-7》、《走近郁达夫》、《郁达夫年谱》、《富阳教育志》等。

②实地考察:

我能采集到的精美图片:郁达夫故居、鹳山、盘龙山、郁达夫中学等。

③人物访谈:

我能跟郁达夫研究专家亲密接触:蒋增福(郁达夫研究学会名誉会长,乡邦文史专家)、郁峻峰(郁达夫研究学会会长,郁达夫长孙)、苏立军(郁达夫研究学会副会长)。

④整理分析:

通过研究,我知道了:

△ 郁达夫三岁丧父,家道中落,家境贫寒,童年是在饥饿和孤独中度过的;

△ 郁达夫在春江书院和富阳高等小学堂就学时品学兼优,曾连跳两级,还获知县嘉奖;

△ 郁达夫曾在嘉兴府中、杭州府中、育英书院、之江书院就学,后来因为不满于教会学校的呆板与奴化教育而回家自学;

△ 故居西面二楼的房间是郁达夫自学的书房,他为自己订立了自学计划,每天早上起来读英语,早餐后是读《资治通鉴》等古籍,下午看看上海来的报纸了解国际时事,傍晚出小北门与农民交流。

(5)我的感想与看法(我的研究成果——以图片形式展示)这个关于地名文化的探究课题的关键是学会搜集相关资料,研究者围绕“达夫弄1号”从故居出发,走进郁达夫的生活与创作,无论是作品内容还是相关访谈都可以成为探究地名文化的重点。尽管郁达夫与我们的时代相距较远,《独居苦学的少年郁达夫》却依然引起了这几位同学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注意运用作品研读、网络搜索、实地考察和人物访谈等,发挥了各自的强项,以主题为“品位书香——走进少年郁达夫”的探究活动中,用文字和记录卡等多元展示的方式呈现。可见,采取互助行动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能够根本改变文本学习的单一性,形成游走地名文化的独特学习方式。

(三)展示:感悟乡土拓宽文化视野

还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最后成果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展示活动来体现学生的学习价值。也能够通过这种展示活动来感悟地名文化中所显现出来的乡土韵味,并进一步促使学生走出文本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1.确定相应的展示方式

基于每一个学生展示特长的不同,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如听了地名故事以后,在整理时,可以用写作的方式来展示,如散文、说明文、随笔等,来介绍地名的由来、历史变革、有关诗词散文等,也可以用图片摄像的方式来记录相关地名建筑、风景等,还可以用网页或者幻灯片的形式来介绍与地名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建筑、风物等,编写小报来展示也是不错的方法。当然,更为高层次的方法,还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案例七:编编关于地名文化的小报

在一次交流地名与传说故事的学习中,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地名与传说故事的资料后,尝试以小报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展示会,是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展示出来,大家共享探究成果,收获很大。

2.开设各类成果展示课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间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开设各类地名文化成果展示课,让成果成为学生可以共享的资源,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展示课可以是写作课,以写作活动为主体,展示学生在地名文化探究过程中基于材料搜集基础上的写作展示,既展示了成果,又训练了写作能力。

案例八:走进“地名与传说”的故事

基于某一个专题,让各个研究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下面就以《地名与传说》来说明展示课的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寄予了父母对你的殷切期望和拳拳爱心,说说你名字中隐藏的深刻含义。

学生交流名字包含的意义。

师:人有名,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一个地方也有它特有的地名,有的因水为名,有的因数字为名,有的因植物为名,有的因人物为名,也有的因传奇故事为名等,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地名就象一部大百科全书,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去感受地名的神奇吧!

(二)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交流汇报 1.记者组汇报采访的情况:

(1)采访富阳文化局地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谈谈“富阳”的由来。(2)采访有经验的老人,介绍自己所在的地方(一条巷、一座山、一个村、一个乡镇)的传说故事。

(3)采访有阅历的亲人或朋友,介绍(a、邑祖庙弄;b、秦望桥;c、沈家弄;d、盘龙山等)的地名故事。

2.查阅组介绍有关资料:

(1)查阅《富阳志》、《村志》等书,介绍相关内容。(2)查阅富阳一些知名的地名的变化及传说故事 ……

3.考察组宣布考察报告 学生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

(1)秦望桥;(2)恩波桥;(3)苋浦归帆;(4)邑祖庙弄;(5)郁达夫故居;(6)东吴文化公园;(7)龙门古镇等……

……

地名与传说

这里的展示过程可以看出,一是按照主题“地名与传说”来展示,二是按照不同的研究小组来展示,三是按照研究小组的任务来采用展示方式的。通过这样的展示,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以主题的方式来展示可以让学生集中于某个主题而采集材料,整理材料,展示方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展示,相互之间可以形成相互学习的态势,从而能够深入挖掘地名文化的各种背景资料及其相关延伸的文化资源,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又可以拓展地名文化的视野,促使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情感连结,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三、后续思考:给学生更多的乡土气息

地名文化的开发利用,目的就在于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综合实践能力,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乡土气息,以造就新生代学生的乡土情结。通过地名文化的探究,对于语文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已经部分地改变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态度,也拓展了文本对学生的局限性,更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二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及利用

“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及利用

友谊县友邻乡学校 刘玉丹

“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及利用

友谊县友邻乡学校 刘玉丹

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掌握,对教材的安排要求“有开放性和弹性”,除了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了“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正是基于以上的总体要求,我认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地实现对我们课本中关于“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体存在的情况是重课本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教师分析,轻学生实践,重学生书面作业,轻学生口语训练,而新课标中正是针对诸如此类弊端,而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我想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一、教师首先要对“综合性学习”有足够正确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单独地列出来是有其实践意义的,我们每个单元的语文教学都有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专栏,用编者的话说那就是“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所以“综合性学习”也是“语文旅行”中一次探险活动,假如我们老师忽略其在活动中作为精神探险的教育意义,也就是一种失责,也就是让学生失去了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机会。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是从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的目的出发来进行设计的。它提倡的是跨领域学习,及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综合性学习”在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掌握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实践意义。

二、教师注重并指导学生对课外资源的收集及开发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自身对课外资源的收集与开发。第二是学生自己利用自己与生活接触的机会对课外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开发。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除了课内资源,诸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演讲会、辨论会等外,还有许多可资利用的课外资源,诸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等,以及其他学科中撒落的点点滴滴,各种知识都可能成为我们综合性学习中的珍珠、钻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学生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记载,学会思考,用语文的眼光去审视、去整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社会交往中,社会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都可能成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题材或话题,因为我们始终处于人生的旅途中,而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次旅行的过程。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在学习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时,其实我们除了指导学生领略一代伟人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气势和雄才大略之外,同时我们可以欣赏北国冬天的红妆素裹的美妙奇瑰的壮丽景色,领略其无限的风光。又如,当我们学生与邻居交流时,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去揣摩周围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生活习惯及其思想精神,以此增强自己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他们与我们名家笔下的某些人物的关系,也就是既要学会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又要学会从生活中窥视语文。

三、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是把课本知识转化自己的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既获得切实的感性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检验课本知识的真实性,让学生能把抽象的、主观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客观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身心各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所以我们语文学习也同样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当然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我简单的走出课堂,搞一次秋游、春游或参加集体活动之类的实践。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当前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的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学习课题时,因为它有三项活动可供选择,分别是“──风流人物谁与争锋”要求列举十位心中的偶像并配一二百字的简介;二是“丰功伟绩到处传扬”要求选一两位喜爱敬佩的历史人物,讲述其事迹,总结其品质;三是“豪情满怀吟诵华东地区章”,要每人选自己喜欢的诗文,并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从三项活动看,都偏重于让学生从历史资料古文典藉中去寻找“千古风流人物”,通常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历史教材、历史故事中去寻找,到

图书馆去检索,或是网上输入相关的关键词诸如“历史英雄或英雄故事”等去检索一下,可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学生就能完成,且也能达到“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立功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的效果。其实就目前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有的学生不查任何资料可能也能完成这项工作,但其实际意义不是很好或者可以说学生的热情不是很大,因此我决定另辟蹊径,而是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发,把调查对象略加修改,要求学生去调查打听我们地方上相关传承下来的“风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诗文”,并且指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途径去探索、搜集或发现。一是根据地名特点去寻访、探究;二是根据地方文化档案馆或地方志去查找;三是采访地方文化专家或老人,打听有关传说或记载。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放学后)完成,结果取得了许多令人感到意外的收获。比如有学生拓印或抄集了许多地方碑刻的名人诗句(如善卷后洞苏东坡诗句及江南第一碑之称的国山碑石刻),找到了藏龙桥(相传汉皇刘秀曾藏身之处),岳飞拴马桩,梁祝传说中七里亭、九里湾等地名由来或诗文或故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地方独特文化了解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热情。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力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观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标志,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应该从过程评价及价值观的体现出发,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参与进来,因此为了提高其积极性,作为组织者,指导者,我必须学会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论是从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应该让每位参与者有成就感,让其价值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些,首先我们教师必须能客观地描述每位学生,尤其是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其表现,突出他们参与性与进步点,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尽量是加以鼓励,以积极评价为主,并从多方面加以引导,其次,倡导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及帮助作用,相比较而言,学生无论从年龄、知识层次、心理范畴等许多方面具有共同性,易于交流,易于沟通,让他们以各自的爱好兴趣、地域等不同方式组成小组,也是十分有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三,存同求异,鼓励创新,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学生是相似的,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涉及的内容是相似的,但是,作为我们老师来说,应该是善于发现相似之中的差异并进行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思维的求异,以此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逐渐培养整个班同学的创新能力。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科学创新思想的一个环节,确实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重视,它是把课内与课外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我们每位同仁做一个有心人,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尽的天职承担起来。

参考资料:《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七~九年级

理解到行动·通识卷》 人教版)《从

第三篇:语文综合性学习

对于“综合性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明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以下几个特点: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学科性。对于他的前四个特点,我在后面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来体现我们对这四个特点的解读与落实。这里想重点说说我们对于突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科性”这一特点的认识。

学科性: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决定了它涉及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内容,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个学习过程应是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体现“语文味”,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在研究中要贯穿听、说、读、写的训练。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着力落实了一下训练:

听──研究中与同伴、合作者、教师、家长之间的互相切磋、倾听,汇报课上的倾听、补充,以及采访专家、走访邻居等调查采访时有目的、有礼貌的倾听的倾听。

说──研究过程中各小组形式多样的讨论交流,汇报课上有条理、生动的汇报、解说、互动交流,还有课下学生之间以“汉字”为话题而展开的交流,以及在研究阶段性小结后,我们开展的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演讲、辩论等活动。

读──学生要在研究过程中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教师如果能够成功地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要逐步培养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读书研究的欲望,他们便会在课下延伸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知识。

写──制定研究计划、写解说词、主持词,完成“研究报告”。同时,研究的内容和过程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笔耕,启发并督促学生通过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快乐,并将好文章向报社、网站投稿,与大家倾诉研究的经历与收获,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还可以设计相关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和宣传橱窗,丰富美化教室环境。

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我们要借助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落实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合在一起,突出学科特点。

因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及能力基础,研究中我们确定本组教材的学习目标是:

1、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2、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最终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做人。

二、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激趣、悟法、探究、发展,与学生尽情徜徉于汉字王国之中

1、激趣:

对于校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无论是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都要力求突出它的趣味性,要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实施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学生的兴趣需要,从内容上划分,帮助学生分为了:追溯字源、字林拾趣、咬文嚼字、汉字文化、以及魅力汉字五个研究小组。丰富的研究内容,细致的研究分工,使学生在研究之初就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兴趣需要的、能够力所能力的研究内容,而且这些研究内容的确定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2、悟法:

仅仅有兴趣对于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深入地研究性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要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兴趣会使学生迎难而上,但是方法却会使学生化难为易,让学生的研究过程更加高效,充满智慧。例如说:

⑴ 在研究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适时适当的运用上网、查阅工具书、咨询相关专业人员等方法独立解决困难,并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资料。例如“追溯字源”研究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面对堆积如山,有些甚至是枯燥无味的大量的文字资料,有些学生有些愁眉不展了,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已有旧知,帮助这个小组理顺研究思路,使学生认识到能够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了解他们基本的演变过程,才是我们小学生的研究重点。明确了研究目标,学生又恢复了最初的研究兴致。他们不仅知道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还知道了1899年我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的汉字──甲骨文,还了解到了汉字产生前我国先民相处的诸如八卦记忆法、结绳记忆法、图画记忆法等多种记事方法。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能用举例说明、图文并茂的的方法来呈现他们对于造字法和汉字演变的研究收获。

⑵ 要启发学生借助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巩固研究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获得更多的启发:

在“字林拾趣”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内容自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研究状态一直呈现着兴致盎然之势。当老师发现学生们只是沉浸在寻找、阅读的乐趣中时,便及时引导学生多种文艺形式来呈现研究所得,让更多的同学从他们研究小组为大家带来的游戏或活动中共同分享他们的研究所得。于是学生们开始深入分析他们收集的资料,设计了“字谜擂台”“多音字对话”“巧对歇后语”等形式,在汇报交流时,他们不仅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字林拾趣”的无限乐趣,而且游戏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汉字表音和表意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并乐于运用汉字。

3、实践: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强调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超越课堂,超越书本或教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固有的教学环境,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在“咬文嚼字”研究小组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由最初的走上街头寻找错别字并倡导其改正,到理性的开展“字林啄木鸟”活动,学生们就经历了一个实践──分析──再实践的过程。他们从逐门逐户的寻找,感受到源头之毒可治全程污染的重要性,进行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再次走上街头,这次他们是为获取有说服力的数据进行实践。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将他们实践的结果写进了《“让我们一起来呵护汉字”倡议书》之中。他们在此次活动后写下了这样的活动体会“通过这次‘字林拾趣’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汉字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随意用错,这不仅是闹笑话的问题,还是对汉字的一种尊重,一种热爱。”

实践出真知,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学生们在运用他们自己已有的汉字知识去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贡献,而且研究过程中他们看到的那意料之外的“现象”真正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他们真的触目惊心了,他们心痛了,羞愧了,有的甚至愤怒了,于是,热爱汉字,呵护汉字,为纯洁汉字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情感真正被激发了。

4、发展:

课标在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参加,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居于主体地位,真正让每一位学生亲历研究、展示的过程,一起“活”起来、“动”起来,要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必须的,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在活动中要给学生授之以渔,导之以法。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优势资源,广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学生能力

事实证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浓浓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而且从中我们也看到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丰厚的之时,更重要的是这段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文之外的知识,以及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学习、做人的认识和习惯。如果我们

老师能够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适时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的素养一定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例如,我区有的老师在课间与学生共同游戏踢毽子时,由几个学生对用来扎毽子的方孔圆钱而展开的兴致勃勃的讨论,而受到启发组织学生开展了《货币研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不光查阅大量资料,还走进我们济南市的文化市场进行调查研究,走近钱币收集爱好者采访咨询,从中感受到了我国丰富的钱币文化。有的老师在教学《世纪宝鼎》时,就及时开展了“走近鼎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最初,老师只是想利用学校附近的博物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可以借此,展开进一步学习,没想到当老师公布了活动方案后,学生竟然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例如:有学生说不仅去博物馆可以看到鼎,还可以去学校附近的文化市场,那里有很多卖古董仿制品的。还有的学生提议去大学校园,咨询在校的历史系的学生或教授。还有的学生观察更仔细,说自从学了《世纪宝鼎》这课后,对这个结构复杂的“鼎”字特别敏感,发现有家酒店的名字叫“钟鼎食府”,他想去采访一下那里的老板,为什么以“鼎”为名。学生对呈现的这种浓厚的研究兴趣出乎老师的意料。那么随之展开的研究活动的过程,我们已经不难想象,学生的研究成果更是精彩纷呈。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全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因为他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工作中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实践,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获得成功。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主题。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基础上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包括“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渴望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核心内容,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和精神世界的熏陶,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该怎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

1、关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得新知的过程。学生 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包括期刊、报纸、古籍或传记、文学作品等);可以上网查询;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以向老师咨询。这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学习方式上的一次变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得积极影响将是不可低估的。

2、关注学生合作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综合性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彼此思想互相的碰撞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创造的潜能,创新的灵感。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

3、关注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语言训练是综合性学习占有核心地位的媒介之一,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说话训练,有写作训练,把说和写有机地统一于学习之中,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4、关注学生多方面联系与融合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需要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由单一的学习书面知识变成向生活学习,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 都渗透着语文,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语文学习应该更注重其“人文性”。“黄河,母亲河”的综合学习,若没有地理、历史、环保等方面知识的支撑,没有校外的了解,没有课内外资料的搜集。怎么能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呢!

5、关注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式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知识竞答、教学对话、辩论与演讲、文学擂台赛、编辑小报、文学(文艺)活动等 多种形式。

因此,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着一个更大限度的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付华老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实践: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它体现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如何才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我认为:

一、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把它列入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这一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学习内容、课程目标的综合之外,还包括学习方式的整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目的。

毫无疑问,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听、说、写这“三合一”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明确而富有意义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一定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连杂糅在一起的。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语文水平。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例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在为学生回顾和展望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过程后,其着眼点最终应放在指导学生探究“月亮文化”上。如搜集带“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

二、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活动过程

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在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写作;6.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一般的学习活

动,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力求有感受,有发现。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让学生有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通常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必须强调合作与探究。事实证明,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每次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注意成员之间的通力、有效的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这就是“学会合作”,因为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从而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三、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发挥教师作用

首先,教师应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其次,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表。时间进程及安排尽可能具体一些,让每段时间的活动内容明白一些,同时注意灵活性,能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虽然教师教学用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通常也都有具体的安排,但不能简单的搬用,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活动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其基本要求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有计划、有序列地展开活动。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和什么都包办代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尽可能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活动过程的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要努力给予引导,多一些关怀,更需要激发、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综合学习课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要少,更多的则是学生讲,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组织这种评价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通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实践证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课,不仅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是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延伸和扩展。

总之,三年来的语文教学,我明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意图,也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探索,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确实体现了“大语文观”,生活即语文。通过自主性活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自己整体语文素养。意义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一定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连杂糅在一起的。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语文水平。

第四篇: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春游计划”案例

武汉市外语学校 余清香

【教学构想】

课堂上,半个月的“四季风”吹过,学生们领略了大自然春、夏、秋、冬各自的神奇魅力,品味了不同作家笔下或优美、或深刻、或跳宕活泼、或诗情画意中充满科学文化色彩的自然风光,大自然给了孩子们深刻的启示。这些都来自课堂,来自文本。有哲人说:人生的快乐源于体验,这些体验会化作生命的屐痕,让你永远拥有活泼的心境。学习“四季风”这个单元恰巧是在有些料峭寒风的早春二月里,此时“春游计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就这么适时地提到了学生面前,能很快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有言道,分小组作出的春游计划若能在“竞标”会上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全班将按这一计划外出春游,让这个小组的同学带领师生实施自己的计划,这样要获得体验快乐的学生们会有更积极、主动、高涨的学习热情。看起来,对于进行过至少三次综合性学习的学生来说,“春游计划”似乎很简单,但要选择有意义的春游线路,为何选择这样的线路,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现实意义,与春天有怎样的联系,这些需要学生们了解身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需要查阅相应的资料,此其一;其二,学生需自主联系春游的交通工具,预设春游中的安全隐患以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甚至还有进餐问题,费用问题等细节,也需考虑周全,要订立一个周密的可实施的春游计划,在竞标会上(即成果展示会)要能解答挑剔的同学的一系列质疑等等,应对这些,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社会交往及协调、缜密思考问题等能力都是一次极好的锻炼,当然要做好,还是很不容易的。

由于课题本身具有趣味性,再加上本班同学经过了几次成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他们对综合性学习的分组,选组长、分工等一套自主、合作的程序非常熟悉。因此,此次综合性学习老师引导不多,在学生制订计划的过程中作为咨询者、在实施中作为学生的帮手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从布置到实施、小结共用了3周时间。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多渠道多途径了解武汉的历史、地理、风景、名胜等文化知识,激起对身边城市的关注与热爱。

2、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整理有关春天的文学文化知识,以此为指导发现春天。

3、学会有责任感地制定计划和作活动策划,并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社会交往和协调能力,以及运用社会资源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制订周密详尽且可实施的春游计划。

难点:准备实施前的外联工作,学会利用社会资源。

【教学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即:

1、查阅资料,对外联络及制定计划阶段。

2、竞标及中标后准备实施阶段。

3、外出按计划春游及活动小结、展示阶段。

第五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开发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开发

江苏省常熟市唐市中心小学余明山

一、论题提出的背景与内涵意义

㈠论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教育地位及误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引自《语文课程标准》)上述表述明确了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和国民素质,对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语文教学造成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的减弱,“高耗低效”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多种传媒的某些不良影响对语文教育的冲击,人们的“实用主义”观点造成了对语文重视程度降低,语文考试中的某些考查对语文教育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作为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有如何走出误区,走上健康之路?如何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小学生的童年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所努力探求的主题。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政策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有多种要素所组成的复杂系统。所以,研究和改革小学教学,不但要注意这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注意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环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和作用。许多成功的教改经验启发我们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必须更新观念,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引入“生活活水”——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

语文教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往往以“特殊的认识活动”的观点把语文教学过程局限在接受间接经验,教师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只局限于让学生接受观察演示实验的范围内,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似乎认为让学生亲自实践耗时多、组织难、实效低。其实,实践是主体对客体有目的的变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实现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把实践看作是知识的感性来源和知识的检验标准,应该把实践看作是发现知识的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的提出是有其政策基础: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板块。开设综合性学习“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需要。”

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设在义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学科课程外,还应必须有语文综合性学习相配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出应是语文实践„„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也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重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进行语文实践。

2002年秋季,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由于教师对这部分新内容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存在着组织管理少重视、少到位,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师应在平时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探索,切实组织好这类活动。

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以及实施的意义。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活动课程的一种,就语文学科本身特点而言,它是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和能力等要求,引导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①语言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形成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听说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

②主体性学生是小学综合性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引导并激励学生“主动活动”的引导者,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

③实践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去实践,从“做”中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书、演的语言实践中,学好语言。

④过程性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因为在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在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实践的过程中有独特的理智的、情感的、意志的体验和训练,这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有所受益。

⑤趣味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⑥层次性应考虑低、中、高三个阶段,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选定不同的活动内容。

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有的地位和实施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纲要》对活动课程和地位有如下表述:“活动课程是九年义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引自《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纲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科课程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爱好,增长知识,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对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有着不替代的作用。又因为这项活动通过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实践园地,使学生在其中学以致用,获得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掌握。这便弥补了课堂教学所不及,加速了能力的形成。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开发的思路。

由于目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在现有教材中新增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数量上还远远不够,还没有与课程配套的活动教材,教师如何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何形式,何时上课,都是正在探索的问题。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纲要》,结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这门课程的特点和本人在平时的探讨,归纳在实施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开发的思路。

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要努力使活动内既要富有儿童的情趣,又要注意活动的内在价值,即知识的实用价值、知识的教育价值、知识的智力价值。

2、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多种“感观”(眼、脑、手、口等)参与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有所学知识(不只局限于语文知识)于综合性学习之中,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3、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探路人”,而教师的角色却是“引路人”。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小有合作意识,通过合作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的目的。

4、过程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我们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独特的心理体验、能力提高,还重视学生

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标新立异。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的作业内容应有自己的体系,但是也要在内容上、从读写方法上配合适当配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做到取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发的思路。

综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语文活动课主要有口语交际类活动、阅读类活动、书面表达类活动、社会实践类和游戏表演类等5部分组成。

1、口头交际类活动

通过这类活动为学生发掘、创造口语交际的环境,提供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口语能力。这类活动有:⑴一句话新闻。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收看电视新闻联播等为内容,浓缩成一句简练而又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话,向全班或全校同学介绍。⑵故事会。在学生自由或有组织地阅读、收看、收听他们喜爱的故事的基础上,先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亲人、同学、好朋友听,再安排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在一周一次的班级或学校故事会上去讲述。⑶朗读比赛。挑选学生喜爱的优美的文章,让学生朗读中自己对文章独特的感受。⑷小小辩论会。教师设计平时的热门话题或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作好准备,以便在辩论时有理有据。⑸会话表演(打电话、接待客人、老师家访等)。

2、阅读类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⑴重视与课本配套的《自读课本》的阅读,使阅读的“轮”不偏离课程标准这根“轴”。以〈自读课本〉为基础,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⑵交流读书体会。多读书,还要会读书。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所形成的定势较少,容易被同年龄段的同学所介绍的读书方法所沟通。因此,经常开展交流读书心得活动,有助于使大多数同学的阅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观点、自己受到的教育等,也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借鉴、摘抄积累好词佳句等。⑶古诗文背诵比赛。

3、书面表达类活动

这类活动是让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成功的喜悦。

⑴书法小组活动。汉字是书面表达的凭借,写好汉字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因此,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不可忽视书法小组。可结合写字课、手抄报、墙报、作业、写春联等,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也可以“书法作品展”为动力,激

励学生再接再厉。⑵写广播稿活动。这项活动既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为校园文明建设作贡献。广播稿的内容和形式,应不拘一格。⑶成立小小文学社。以小文学社为阵地,自编小报,专题征文,故事接龙等。⑷电脑汉字输入活动。强化学生使用拼音、识记字形、用部首查字等语文能力。

4、社会实践类活动

⑴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参观家乡建设的新成就、新变化,访问各条线上的先进人物,让学生切身感受,了解家乡在变化,祖国在前进,先进人物是怎样为国作贡献的。这里强调认识家乡、认识先进人物,不仅仅是使活动容易操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热爱祖国”转化成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实。游览活动还可为写作搜集、积累素材。⑵找错字。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巷尾,关注荧屏书刊,发现错字、别字以及不规范的用字。这种活动不失为一种影响深远、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⑶设计广告词。小学生对各种媒体的广告很感兴趣,因此,引导学生对学校、班级形象、个人制作的作品等,创作广告词。⑷社会调查。让学生针对社会热点或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以小组的形式去调查研究,以书面的形式总结调查结果。

5、游戏表演类

这类活动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味的表演、游戏、竞赛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里边,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感受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它包括:⑴编演课本剧。小语课本中有不少是学生所喜爱的课文,可挑选一些让学生课余排练,适当时候表演。⑵语文游艺营(成语接龙,一字开花,猜谜语,绕口令,找朋友等)

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发的资源保证。

要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还必须在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时间资源上加强管理。

1、人力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中,教师素质要不断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素养,还要具有扎实口头语言的功力。为此要加强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博采从长地学语言,从评话、相声、滑稽、长篇小说中学习,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语言风格,让学生从教师平时的教学中产生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要具有灵活的组织能力。

2、课程资源。学校开发社区、家庭、学校语文资源,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

3、时间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三间”(晨间、午间、课间)、假期,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认为语文可以随时随地去学。

下载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名文化的开发和利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名文化的开发和利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名有哪些文化?

    地名有哪些文化? 地名的分类和起源地名种类繁多,意义各异。在这里只能列举一些比较常见的种类。而且部分地名分类的界限也比较模糊,既可以说是以姓氏分,也可以说是以地貌分,所以......

    浅谈地名与文化

    浅谈地名与文化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人们在相互交流中为了识别周围环境对位于地表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赋予的名称。”地名往往蕴......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

    非遗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 随着当今全球一体化文化的不断交流,更让我们认识到保护、利用与开发卓尼县 “非遗”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提高全民的“参与意识”;其次,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政......

    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开发(推荐阅读)

    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开发 [摘 要] 阐述文化设施的概念,总结国外文化设施开发经验,结合淮南市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对国内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实现公共文化......

    综合性学习走进节日文化

    一、综合性学习走进节日文化 [中考原题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

    班级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班级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学韩西利主题词:班级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班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它较之以往的语文教学改革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感受爱国情怀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教学完后,要求学生围绕本组课文内容,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通过“展示台”展示自己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