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0: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第一篇: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张 吉 林

(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 甘肃 金昌 7372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渐出现了片面地依靠新教材,忽视通过“备学生”对教材的灵活处理;片面地追求合作交流,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忽视对数学概念的剖析;片面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完善课改工作、促进课改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走出误区的相应对策,以求新课改工作取得较好的实效。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误区;对策 正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效果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极大地提高,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合作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新课改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不仅阻碍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改的一些浅显认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片面地依靠新教材,而忽视通过“备学生”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自我国施行课程改革以来,全国不同版本的教材纷至沓来,有新人教版、华师大版、北师大版、浙教版、苏教版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但是,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它的编写都是按《新课程标准》来具体编排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这完全符合我国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已形成了教教材的习惯,认为教材的编写是集专家、学者智慧于一体,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经过一线实践而成的,于是视教材为神圣衣钵,不敢有丝毫的质疑,哪怕是一个情境引入、一道习题乃至一个问题的提出等等。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材上怎么引入,自己便怎么引入,教材上怎么探究,就让学生怎么探究,教材上怎么总结就让学生怎么总结,依然走照本宣科的老路。手执新课改教材,课堂教学却死水一潭,大谈新课改理念,教师却创新全无。这样的教学,不仅教师教的费力,学生学的也吃力,还谈什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什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然不顾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殊不知,不同地区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水准,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能力。

走出误区的对策:现行的新教材只能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参考和依据,到底课堂教学中如

误区三:片面地追求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忽视了对数学概念的剖析。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探索、实践、研究,而对于数学中的概念则是一带而过,轻描淡写,造成了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概念,把握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的状况。数学概念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将导致部分知识学习的缺失,而且会直接成为以后学习数学的障碍。

走出误区的对策: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独立的、等地位的。同时,应配备相应的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习题作为具体的指导和巩固,让学生在分析和对比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以达到熟练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目的。

误区四:片面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皆宜、可容量大和表现力强等优势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视为一种简单的传声器和设备操作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些课件使用大量的三维动画,复杂的背景图案,再加上一些不协调的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件的变化上,而忽视对知识的掌握,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学生成了多媒体的观众。

走出误区的对策:多媒体的使用应该适时、合理。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过多地滥用;另一方面要合理地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间,不能过早地展示电脑的动画和问题的答案过程,要给学生留给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完善后,再出示多媒体。另外,多媒体的声音和背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总之,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改中出现一些误区是很正常的。我们要敢于正视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改进,才能使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第二篇:走出新课改的误区扬帆起航数学教学反思

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评价课改后学生的变化:“课改后,课堂的气氛活了,学生们的思维活了,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课堂上老师们说的少了,学生们讲得多了。”因此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该讲的也不敢讲,惟恐别人说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伴随着课改一路走来的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该讲的教师必须要讲,而且必须要讲清、讲透。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太重要了。

今天我与学生共同解决《回顾整理》中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让孩子们根据条件、猜年龄的思考题。通过两个孩子的对话:

“我比你大。”

“我们两人的年龄都超过6岁,和是17岁。”的信息,推算出两个小朋友的年龄。课堂上我没给孩子们任何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根据题中给我们提供的条件,自己进行分析。原打算,让他们互相讨论,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但一想,这是一道包含简单推理的问题,需要学生静静反复地思考方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采用合作,大家七嘴八舌,反而会影响孩子们思考问题,因此我选择了自己解决的方式。一会儿,孩子们陆陆续续地举起了小手,我找了两个小手举的非常高的学生,他们俩的答案都是:女孩是8岁,男孩是7岁。原因一是女孩的年龄比男孩大;二是他俩的年龄都超过了6岁。三是从图中看,他俩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所以女孩8岁,男孩是7岁。问了一下其他同学的意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同意他们的意见。这时我又问了一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一个小女孩说:老师,我不同意,因为题里告诉我们:我们两人的和是17岁,而8+7=15不等于17,所以他们的答案是错的。我猜小女孩是9岁,小男孩是8岁。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她的话刚说完,刚才还对自己答案深信不疑的孩子们,一下子动摇了。我笑着问:你们觉得她说得有没有道理,现在咱们来研究一下,到底谁说的正确?

谁来说说我们解决问题前首先应该干什么?孩子们迅速回答发现信息,寻找已知条件。题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学生们很快找到题中的三个条件。接下来我们应该分析一下这三个条件的作用,题中的条件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最后根据条件我们再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还要学会验证一下,你所解决的问题是否正确。必须要符合每个条件才行。咱们看前两个同学,答案与题中的两个条件相符。但是与第三个条件:我们俩的和是17岁不相符。因此说明什么问题: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猜错了。而另一同学的不仅前两个条件与题中的条件相符,而且第三个条件也与题中的条件相符,因此说她猜对了。在数学上我们把分析的过程叫推理,把解决问题过后再依据条件进行逐个分析的过程叫做验证。我的话刚讲完,我班调皮的徐扬同学高高举起小手,“老师我猜这个小女孩是10岁,小男孩是7岁。”“那咱们互相合作,就用刚才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检验一下他说得对不对。”孩子们忙活开了,一边说,一边指,一边点着头,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大家一致同意他的意见。你再看看这个小家伙,此时脸上的表情正像是打了一场胜仗一般。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这个问题按理说,应该是结束了。可我一看,还有一个女孩的小手在举着,我让她站起来,她说:老师,我还有一种答案,我猜这个小女孩是11岁,小男孩是6岁。话音刚落,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争论起来,这个说:不对,不对;那个说,错了,错了。此时此刻,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孩子们都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去。我问孩子们:她猜得对不对,我们可得想办法验证一下,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思考。记住要说清你根据什么说明她猜对了?错要说出错在什么地方?此时的孩子们完全与刚上课时的表情绝然不同,刚上课时,问题一经提出,有的孩子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就把小手举起来了。而此时,孩子们显得非常安静,静静地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接下来,他们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此时我很惊讶,他们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之处。

以下是我班的马秋实同学的分析问题的小片段:题中告诉我们两个小朋友的年龄都超过6岁,而徐青扬猜的其中那个男孩的年龄只有6岁。和题中我们两人的年龄都超过6岁这个条件不符,所以我认为她猜错了。我认为这道题只有两个答案,一种是小女孩9岁,小男孩8岁;另一个答案是小女孩10岁,小男孩7岁。没有第三种答案。说得多好哇!不仅会分析问题,而且说得言简意赅。我带头为他鼓了掌。接下来我又请徐青扬他谈她错在哪里?她意识到自己没有逐个条件进行分析、验证,因此出现了错误。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虽然在解决“猜年龄”这个问题上花的时间有点长,但我想:教给学生一种数学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是如此。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最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触类旁通的结果。

第三篇:新课改后教学中的几个误区论文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日益丰富和艺术化,师生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和谐,这些都是新改的可喜成绩。但是,我们在欣慰之余不能不关注一些随之而来的负面问题,单是教师自身发展来看,就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一些教师步入了发展误区,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教师在应对新课程的挑战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走出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一、重效仿“优秀教螬”,轻自我创新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培训和学习,但是参与培训和学习不能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后面照抄照搬,全盘吸收。某些教师参与培训或听优秀教师示范课及学习时,只注重别人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行互动、在内容讲解时追求课堂热闹、花样越多越好、如何板书等。如果单纯是这样,这样的教师永远不会有独特的思想和建树,更不可能成长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其实,教师发展关键靠自己,即如何懂得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何况一个人。就象树林里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世间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张面孔。新课改实施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和梳理,每一个学科都已经形成各自潜在的教学模式和规则,因而教师的教法也各有千秋;为此教师在效仿“优秀教师”的同时,千万别丢了自己的个性,要彰显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身为一线教师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教育资源,最有资本也最有能力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育家。总之,教师只有善于发掘自身潜力,正视自身的价值,在实践和反思中超越自我,把自己推向新课改的前沿,敢于创新、勇于向前威人士挑战,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最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二、重教学技巧应用,轻专业知识的钻研和拓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某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关注追求教学技巧及方法的应用上,就象一篇文章华丽的词句用得越多,文章似乎就越精彩一样,结果是课堂气氛活跃了,可是教学效果却甚微,特别是差生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他们只知道课堂上一些所谓的“笑料”。甚至有时课堂上活跃得就象“孙猴子大闹花果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众所周知,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技巧的提高,又抱括对专业知识的钻研和拓展,二者合一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仅有娴熟的教学技巧还远远不够,还不须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否则,即使教师的教学设置得再精巧,手段再灵活,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三、重教材使用,轻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仍然奉行传统的“教教材”作为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没有依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组织,这样就满足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促进不了学生发展。对于传达统的“教教材”,“用教材教”是把教材作为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和组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看来,身为教师除了自主灵活地规划教学外,在教学内容上还应拓展和延伸,以便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透彻,更深入。为此,教学也不能满足于“用教材教”,还要善于突破教材本身,广泛挖掘教学资源,以鲜活生动的素材给学生丰富的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重多媒体课堂教学,制约教师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及师生情感交流

现在有种错误的观念,上公开课或评奖课都非得用多媒体教学不可,否则你的课那怕上得再好也和优质课挂不边。,其实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传达统手段也有其长处。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有多热闹、花样有多少,关键在于师生有多少情感交流,学生有多少体验和领悟,思维在什么层面和程度展开上等等。所以,多媒体教学“一用就灵,一用就好”的评价并不足取。它容易误导教师,促使他们往往偏向于过度依赖现代的教育技术,从而使教师的成长误入歧途。因此,对待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提倡各有千秋,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多媒体教学业运用不当也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政治课上,对于一些意蕴深刻的理论性非常强的课、阅读理解性强的题及漫画题,如果教师上课时按照个人的理解,显示出一个现成的答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文化素养不同、联想、想象的内容也各异,因此可能会造成两种不同的后果,一是不符合学生的理解,却有“标准的”和“最佳的”之嫌;二是符合学生的理解,却省去了思维的过程。这样,教师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反,却抑制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是高质量、高效益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有的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把预先准备好的知识要点、音像资料、训练习题等都编入课件,上课需要的文字、符号、画面都应有尽有,上课时,教师只需要站在讲台的一角,点击鼠标,调出所需要的内容,再穿插必要的讲解,就可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多集中在色彩醒目的、不断变换的荧屏显示上,甚至为内容过度所配置的音乐上,而很少关注教师的表情和动作,这样教师的体态、语言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师也不能及时走下讲台与学生进筇地情感交流,从而导致师生情感疏远。

总之,多媒体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在尊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使之切实为教学服务,做到适可而止,不能为了迎合评委的口味或追求热烈的气氛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第四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误区及对策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误区及对策

射阳县初级中学 孙昌会

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施以来,这几年我们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了很多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但是,在新课改下许多教师依然遇到了诸多的困惑,首先,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滞后,使初中物理教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考试制度。其次,在理念和操作两方面没有突破创新,以至于任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目前就一线教学来说仍就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一是如何使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有效,更扎实;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面向各种考试。但新课改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走向,更是学科发展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尽快的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做好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时所有物理老师必须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京翰教育专家谈谈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常见误区

1、“恋旧畏新”

传统教材主要是知识的载体,目标与观念要求都比较单一,好备课,好上课。而新教材不但形式新,而且目标新,观念更新,要求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理念并以最快速度全面接受并付诸实践,以最大的人力、物力投入教学实践。一些教师认为新教材中看不中用,探究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应付不了考试。也有些教师安逸于老教材,老教法,不愿意接收新课标理念带来的思想冲击和变革。

2、“换汤不换药”

许多教师只用新课标装点门面,实际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穿新鞋走老路”。新教材中那些精心设计的许多亮点,如“家庭实验室”“物理在线”“走向社会”等成了摆设。许多教师热衷于搞“双基”过关,对“题海”乐此不疲。应试教育唱着主角,旗帜巍然不动。

3、“过尤不及”

一些新教师过于拘泥于新教材,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认为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习,独自去探究,教师可以省些心。一堂课下来,看起来学生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学生几乎是一无所学。教师从一开始就没有安排组织好教学,教学中也未给予必要的引导或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无措无序。教师对课堂调控力又差,本身也手忙脚乱,探究结果也仅以知识点总结告终。学生只充当新教材的过场客而已。

4、“教条主义”

新课标要求物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开拓学生视野。这本是好事。可有的教师依据这一点,整天让学生去观察,去调查,去查资料,去自制教具学具等,并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严重课业负担。有的教师则把课标理念和探究方法当作知识点来考查学生。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得不严密,不合理,教材环节处置不好而有抵触情绪。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相关对策

1、搞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立意上必须突破以“双基”的立意旧框框,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维度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每一节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如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规律》时要准备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设计成两只小灯泡实验时的亮暗不同,但串联时的电流相同,并联时的电压相同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印象深刻。

2、重视探究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要靠自己获取,不能他人代替,学习是从自己原来认识结构出发的科学探究,即通过自己实践(观察、动手、上网、交流等)探究出来的。教师首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慢慢加大探究的难度,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教师应注意妥善处理四个方面的问题:(1)克服学生探究实验时的思维障碍,为探究活动铺平道路。(2)探究实验的设备和步骤应设计尽量简单,结论比较明确。(3)教学中必须妥善处理异常现象,应以保护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本出发点,要求学生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4)实验结束后必需注意在全班范围内对实验探究的结果用科学的语言进行统一的规范描述。探究教学时要防止思维僵化,为探究而探究。如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实验中,有的学生猜想电阻与导体的弯曲形状有关,我们要大力鼓励,并用实验验证。

3、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材施教

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便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平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这必然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目前的教学现状只抓了几个所谓的“苗子”,而放弃了大量学生的发展。学校成了诸多“失败者”的制造工厂。这不能不说是学校的一种悲哀!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立足于每一个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责任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规定的水平,促使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和好生“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4、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物理现象,关心科技发展。

为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是有趣有用的,学物理绝不是单做一些物理题目。同时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自己应热爱物理学,关心物理学的发展,尽可能为学生们讲述列举当今科技的发展成果,使物理学更具时代气息,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切实搞好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用不容置疑。可实验教学依然是薄弱环节。一些物理教师没有足够重视起来,仪器使用率不高,更不要说创造条件搞一些书中没有的实验设计了。一些学校直到实验操作考试时才对一些学生实验进行补做。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自己要动起来,要“像个物理老师”,要“敢于实验,乐于实验,善于实验”。教师不仅要有相当的物理实验技能,还要有娴熟的实验教学技巧。要要求学校完善实验设备和条件。大力提倡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土洋结合,设计多层次的实验适应新教材。要重视“家庭实验室”的课外延伸,经常开展设计性实验或制作等评比的学生活动。

6、关于教学评价及考试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显然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新课标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甑别和选拔功能。

关于中考物理考试内容方面改革的趋势是:更加注重物理实验的考核,注重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强调STS 观念的考查。故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核,杜绝设计偏题、怪题现象。总之,考试命题是根据新课程标准。

2012-6-20

第五篇:体会:新课改使我走出教学误区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

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到理在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都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下载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1近几年的我校课改,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一路走来,更多的是启迪与收获。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我对课改的......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误区与对策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误区与对策 【摘要】 导学案的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导学案的教学作用.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的几种误区,并提出了相应......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初等教育专业(理) 冯霞 指导老师:黄文静 摘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亮点,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或能......

    高三数学学习误区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数学的学习其实不会很难,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去尝试。当你敢于猜想,说明你拥有数学的思维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数学学习误区及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误区一:课上听懂......

    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教学观念的改变。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

    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随州二中 杨 伟 语文是中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写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洞察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但作文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中......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现状及对策 姓 名: 赵 宗 玲 联系电话: *** 单 位: 济源市坡头初级中学 E-mail: zhaozongling65214@126.com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