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教育之光普照留守儿童的心田

时间:2019-05-13 00:0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艺术教育之光普照留守儿童的心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艺术教育之光普照留守儿童的心田》。

第一篇:让艺术教育之光普照留守儿童的心田

让艺术教育之光普照留守儿童的心田

----关于对偏远农村小学教学点艺术教育现状之探析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麻镇宋家庄小学

王民福

冯光山

摘要:

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判断学校教育是否均衡发展的有力依据。但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对偏远农村小学教学点艺术教育现状进行探析

关键词:艺术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教学设备

艺术教育评价

一、偏远 农村小学教学点艺术教育的现状

1、执行课程设置走样,艺术教育被严重忽视。

不少偏远农村小学教学点仍然把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小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体美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严重“缩水”,音乐课两节变一节,体育课四节变两节,即使上,音乐也成了唱歌课、体育成了自由玩耍的课、美术成了单一的图画课。个别学校教学点甚至取消了音体美课,堂而皇之的变成考试学科课程,被语数外等所谓“主课”占用,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体美课形同虚设。因为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艺术教育,且不说有许多“贝多芬”、“达芬奇”“刘翔”被埋没,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本来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学习生活在思念,苦闷中。他们的这点爱好特长童年乐趣就这样被无情的扼杀了,所以出现许多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学校、教师艺术教育理念淡化。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学点一线教师都是从民办教师转、招过来的,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他们想实施艺术教育力不从心,加之教学点教师配备紧缺。因此,在农村偏远小学教学点,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大多数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受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必然出现执行课程走样、变调现象,加之很多学校教学点学校对艺术教育不重视,教师必然把艺术课看作“小课”,必然导致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学校教育办学经费不足,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偏远小学教学点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期间虽对部分器材陆陆续续进行充实,但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有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或使用不当,导致部分艺术教学设备损毁现象较为严重,又因为办学点学生人数少(上级按在校学生数下拨公用经费),教育经费无力及时充实缺配教学设备,所以导致艺术教学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没有设备,无从开展。拿我从事教学的学校来说,音乐器材只有一台电子琴、一台旧式录音机。而美术器材除几个石膏几何体和残缺的蜡水果外,只有十几个闲置了很长时间的画夹,像颜料等必要美术用品都十分短缺。

4、艺术教育缺乏长远计划,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相对滞后。多数教学点艺术教育缺乏长远计划,只是为迎接上级组织的各类艺术比赛,组织少数“出类拔萃”的特长生进行活动,艺术教育成了个别学生的“特权”,成了学校艺术教育“亮点”,大多数学生被剥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权利。他们只能望尘莫及,望洋兴叹。学校教学点多数没有制定一套完善可靠,行之有效的,激发教师责任心,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艺术教育工作业绩的评价体系,致使教师被动应付。

5、社会关注度不够,学生家长认识不足。

在偏远农村,社会只关注学校的智育质量,学校安全因素,忽视学生的成长过程。特别是部分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材”,也不是当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体育,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美、体。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反对。

6、安全“高压线”束缚艺术教育,使学校、教师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教育部虽出台了有关学校学生安全责任相关法规,但学生的人身安全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艺术教学活动造成的事故,学校被告上法庭的屡见不鲜。如在体育课上一名学生在练习肋木攀爬时不小心失手,由于教师防护不到位,这名学生滑下来造成左臂骨折,学生什么保险都没有加入,学校只好花掉几千元为学生治疗,学校教学点本来教学经费就提襟见肘,一学期就那么几千元的办公费用,这样一来学校更举步维艰了,因此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深感危机重重,学校生怕学生在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宁肯少活动或不活动,以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二、关于加强偏远农村小学教学点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要重视现有音、体、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考核,从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体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体、美教学力量。如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体、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偏远农村人员较紧张的教学点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彻底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2、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

音乐、体育、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体、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体、美器材配备成规模、上档次。在学校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和小型体育器材,如二胡、笛子、跳绳、球类等。另外,建立严格的硬件设施管理、使用制度,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合理规范的使用各类仪器教学设备。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确保课程不“缩水”。

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小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不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

4、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教研活动,逐步完善艺术教育评价机制。

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体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经常有计划的开展艺术交流活动,结合各类艺术节活动展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让学生教师感受到成功的价值。所以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观。学校的艺术教育,只有面向全体,广泛普及开展起来,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就必须转变教师及社会、家庭教育观念,要转变教师的“以分论英雄所谓主科教学”的应试观念,就必须转变对教师的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评价观。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导向评价机制关系到艺术教育的优劣成败,出台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5、建议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增强育人机制。

解除学校及教师在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后顾之忧,为教师安心放心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保驾护航是当前首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只有出台更灵活更宽松的政策,更有利的经济保障体系。才能行之有效的实施艺术教育。

6、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艺术教育范例,促进偏远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健康发展。借鉴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学习国内外先进范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洋为中用,他为己用,在不断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教学点这一留守儿童“特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教学路子。

总之,为使基础教育全面均衡发展,仍需教育同仁共同努力,让艺术教育之光普照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第二篇:让艺术教育根植儿童文化

让艺术教育根植儿童文化

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邱元(226600)

艺术教育对儿童文化的忽略

案例:

一节美术课的流程:教师揭示课题——展示教材中的美术作品,组织讨论:这些画中都表现了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有何动态特征?——学生自由创作——交流展示。

一节音乐课的流程:学生听音乐,根据节奏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听音乐,理解“强弱”定义,认识“f”和“p”—— 欣赏歌曲,师生合作学唱歌曲——小结:大家从中都学到了一些什么。

反思:这是具有代表性的两堂艺术课,都强调艺术技巧和手段的训练并以技法的娴熟为艺术教育的追求目标,抛弃了艺术诗性、精神的东西,使艺术成为毫无生命的技艺。这种技艺化的艺术教育只要求学生唱会一首歌、画出一幅画,一味追求唱得准、画得像,割断了艺术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而是艺术课堂毫无魅力可言。这种丧失诗性的艺术教育使每一个原先充满诗性智慧的儿童缺少了艺术感受、想像和创造,原本敏锐的审美感知退化,原有的艺术潜能和兴趣泯灭。

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教育者把学生看作一个等待教育,理应被成人引导的还没有长大的儿童,教育者看不到儿童拥有自身的生活,看不到儿童不仅是一个文化的接受者更是一个文化的创造者,看不到儿童拥有自身的文化与精神追求。在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育者轻而易举地将独具特色的儿童文化堵截于艺术教育的院墙之外,用成人一厢情愿的标准与方式压抑了儿童的个性,泯灭了儿童的创造性。

艺术教育根植儿童文化的意蕴

让艺术教育根植儿童文化并不是对儿童的简单崇拜,对儿童文化价值的无限放大;不是要将艺术教育囿于儿童文化自然的、原始的、混沌的层面,将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回归于儿童文化的自然状态;也不是处处以儿童为中心,只注重儿童现实的需要与兴趣,而放弃了教育对儿童未来生活的指引。而是要:

一、站到儿童的立场上思考艺术教育。

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它们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尽管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策划者、设计者和组织者,但是真正“发出”教育需求的却是儿童,是儿童焕发生命活力的诉求才有了教育活动,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发出者,儿童才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学会了欣赏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索,在对儿童本质生活进行深刻把握的前提下潜入儿童精神世界的进行探索,发现童真童趣童心,发现儿童的无限可能性,就不会亟不可待地试图使儿童早日脱离童稚状态,催促他们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教师跟随着幼儿,而非计划。”艺术教育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单独抉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儿童的活动“方案”。艺术教育活动从预设转向生成,尽管在教学的生成中,教师任然要帮助和指导符合儿童天性的那种生活的展开,但是这种帮助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包办,不再是蛮横地牵牛鼻子,不再是生硬地控制,这种帮助和指导是支持、搀扶和引领。

二、儿童艺术教育从学习取向转为成长取向。

教师站在未来,要求儿童坐在教室内接受艺术教育,但是儿童的唯一兴趣集中在使他得到快乐和满足的现在上面,这样教育在儿童眼里就变成了教师对他自由,对他就今天的满足和快乐的蓄意侵犯。后果就是:儿童不愿意接受教师对他的教育。

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要认识到:儿童想学习,但他不想失去自由。儿童想成长,但他想游戏和在游戏中成长。这就是儿童成长逻辑的辩证法。艺术教育应当符合儿童的生命本性,应当尊重儿童的生活本质,应当懂得尊重和欣赏儿童原生态的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教育活动来浓缩儿童的这种原生态生活,让教育所创造的高于儿童原生态的这种可能生活滋养儿童,提供原生态的生活所不能提供的精神影响和文化影响。一句话:儿童不仅在准备走向生活,而且他现在已经在生活。

三、发掘并凸显了儿童艺术教育的诗性智慧。

艺术的生命与价值在于它蕴藏着人的诗性智慧。人们通过艺术创作为诗性智慧创造一种感性形式,人们通过艺术审美与作品中的诗性意义产生共鸣和对 话,不断涵养和丰富自己的诗性智慧。艺术的精神在于人用感性的形式为诗性智慧赋形,从而实现自身的意义追求。

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梦幻的、童话的,是好奇的、探索的,充盈着、涌动着儿童特有的天真、幻想、憧憬、灵性和自由,是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真实而具体的生活世界,奔腾着生命激情的精灵世界,充满奇思妙想的梦想世界,充满自由创造的精神意识。

对于儿童来说所有的创作都是诗,儿童文化本然地体现了艺术的精神,艺术教育应该在以此为切入点,尊重并挖掘儿童文化,不断丰富和提升他们的诗性智慧,体悟生命,感受意义。

根植儿童文化的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拥有童心,发现儿童文化,找准艺术教育的出发点。

1、让教育者成为“长大的儿童”。

让教育者成为“长大的儿童”,不是作为成人的教师的“弱化”“稚化”,而是在提醒教育者要与儿童共同成长,随着儿童一起“长大”,与儿童分享成长的快乐,是教育者的自觉“童化”,是教育者成熟的表现,其旨意在更好地理解儿童,发现儿童,最终达到更好地开发儿童、引领儿童、理解儿童的目的。拥有童心教育者才能自觉超越功利,保持教育最初的“韵味”,真正走进儿童,与儿童打成一片,才能尊重儿童的“童言无忌”,保护儿童的“异想天开”,理解儿童的“无意过错”;拥有童心,教育者就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诗意”的视角引领儿童去发现,用“游戏”的方式引领儿童去经历,用“童化”的方式引领儿童去表达,以此留住童心,延续童心,保持童心。

2、用“童心”发现儿童文化

教育者用儿童的眼睛看,用儿童的耳朵听,用童心去品,就会发现儿童文化无处不在。

①在游戏中发现。橡皮筋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再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现在就开花……

游戏,并不仅仅意味着“玩”,甚至也不仅只是儿童用以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手段,它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发现。走路时明明不时的盯着太阳看,然后问妈妈:“妈妈,我一看太阳公公,他就会变得和刺眼,看久了,就要流眼泪,打喷嚏,太阳公公是不是不喜欢我呀?”

儿童的生活充满幻想,在儿童看来一切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桌子是获的,椅子是活的,房子是活的,太阳是活的„„他们用幻想的翅膀让生活变得如此富有诗意;儿童的生活不乏时尚,他们一会儿收集各种卡片,一会儿玩转各种溜溜球,一会儿传唱各种拍手歌„„学会欣赏儿童文化,就找到了儿童艺术教育的出发点。

二、变换视角,分析儿童文化,落实艺术教育的切入点。

文化分析是教师对儿童文化的研究与把握,儿童在与教师共同的文化分析活动中反思自身的经验、意识和行为,激发对文化生长的期待,选择艺术教育的切入点。

我们发现儿童比较喜欢追逐潮流,比如一首流行歌曲流行时间不长,随机叫一名小学生,甚至是一年级的学生,也能给你哼唱几句。但是一些流行歌曲歌词粗俗,肯定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因此就想封住孩子们的嘴,又谈何容易?即便校园里不能唱了,走出校门,他们照样可以唱。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小学生爱唱流行歌曲的原因:学校艺术教育在内容上时常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提供给学生的教材往往是正性的,理想化的,完美化的,忽视了小学生成长的情感需要,缺少流行文化内容上的鲜活性、生动性、丰富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有了理性的分析,根植儿童文化的艺术教育也就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出现了。

1、顺水推舟。儿童爱唱,我们就来引导。我校举办了少儿歌曲大赛,通过自主寻找、欣赏分析,选出儿童最喜欢的歌曲,从而评选出此项活动中表现最优的儿童和最受儿童欢迎的歌曲。儿童通过寻找知道了大千世界上还有很多不为他们知道的曲调好的、词意好的少儿歌曲,激励传唱他们评选出的好歌曲,在一定意义上会冲淡他们心中已经红了的流行歌曲。

2、集体感召。流行现象是一种集体的传播行为,怎样让孩子理解这样一个群体性行为的是与非,还应该让儿童置身于集体当中,运用集体动力理论来教育学生。我们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组建“小伙伴”合唱团。当儿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在一起工作的时候,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在交流与给予中体验发现美丑明辨是非,汲取向上的情感力量。

3、自主创新。调查中发现儿童并不一定是喜欢唱那些低俗歌曲,而是适合他们的歌曲有点缺位。根据儿童喜欢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特点,我们开展了“编自己的童谣”“唱自己编的歌曲”“跳自己设计的课间歌谣”活动。把创作与表演、歌曲与舞蹈融于一体,把潜在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现实活动,儿童的艺术本能被激发了出来,乐趣自然就多。那些不雅的流行歌曲也就自动退出了儿童的心灵舞台。

三、走向多元,交流儿童文化,把握艺术教育的着力点。

儿童的天性好动好玩,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帮助学生选择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设计活动过程,如讨论、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欣赏、现场调查、参观访问、讲故事等。

1、艺术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校艺术活动,如声乐、器乐、舞蹈、课本剧、少儿歌曲创作、“我最喜欢的歌曲”评选以及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广泛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要达到每个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

2、读书节。附小坚持举办“走进读书林,采集智慧果”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根据各年级儿童的特点,举办了好书推介会、读书运动会、童话节、演讲比赛、诗文朗诵比赛、百科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翰和读书之乐趣,让学生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林”之间,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让学生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把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汇编成集,发给学生阅读、欣赏,给儿童的童年留一个诗意的画卷。

3、体育节。在每个春季举行一届运动会,冬季举行拔河、跳绳、踢毽子等比赛的基础上,我校还重点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我的快乐游戏”,全员动脑,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出发,编排出新颖、健康、可操作性强的游戏。

四、优化环境,浸润儿童文化,营造艺术教育的生长点。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对儿童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创造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让学生无论在物质环境方面,还是在精神环境方面都能拥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校利用自身条件,合理创设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校园中时时刻刻接受着文化的熏陶。

1、营造文化氛围。学校的每一个教室,每一面墙,每一块地,每一棵树、每一块石都是儿童文化内涵的浓缩,都代表儿童内心的呼喊,能显示儿童文化的影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物化资源,让它们成为学生充满自由、想象和创造的摇篮。艺术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2、创建儿童文化论坛。童心无邪、童言无忌。孩子们心中呼唤我们学会认同他们。我们尝试搭建起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沟通的桥梁——儿童文化论坛。儿童在表达自己的需要时是最有发言权的。给予他们适当的尊重、支持和指导,儿童将可能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决定,通过参与形成自己的意见,获得成长。儿童文化论坛就是基于此种认识之上来创办的。它有自己的组织、自己的管理原则和方式、活动内容和形式。

走进附小,浓厚的儿童化、情感化校园文化环境悄然形成。显然,儿童成为学校的主人,他们正在创造着学校文化,同时又被良好的学校文化熏陶感染,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易晓明.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的人文化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姚伟.儿童观及其时代转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汪树林.让教育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建构“儿童教育观”的诗与思[J].江苏教育研究,2007(6):21—25.(5)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J].人民教育,2007(23):5—9.【本文为江苏省“十一五”立项课题《根植儿童文化激发其艺术灵性的校本课程研究》的阶段成果。】

第三篇:浅谈如何教育留守儿童(范文)

浅谈如何教育留守儿童

大兴小学:谢兴丽

随着社会得发展,外出打工的人很多。他们在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源源不断财富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新课题。就这个新近出现的课题,我们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所支配,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品质地形成,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心理形成的条件,所以正确的引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据调查,目前在校的小学生年龄偏小,正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内,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质,会对将来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留守儿童这个问题上,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现在这些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进过学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得一些教育方法,易与教师、孩子沟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便利。但他们的年龄大都集中在三十到五十之间,正是壮劳力,多数都外出去打工,把孩子托付给奶奶、爷爷,教育孩子的重任偏离到祖辈肩上,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给孩子的教育埋下了隐患。

其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大都对孩子的要求不严,甚至有的放任自由,长期下去,孩子们就被溺爱的变了型。

其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不懂教育的方法,很难与孩子沟通。

其三:现在家庭成员比较单一,孩子缺少交流对象,易产生心理封闭,与外界隔绝,不能有效地接受外来思想,所以,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一是要办好寄宿制学校,学校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使其父母安心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二是学校教育应主动偏离纯文化教育,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三是学校和社会办一些有益于孩子身心的活动,如:给远方打工的父母些一封信等,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总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留守儿童教育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有序地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小事,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不可轻视。关心孩子,多关心一点留守儿童吧…

2012年3月

第四篇:让艺术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让艺术之光照耀成长之路

——高师附一小“艺术教育”特色解读

引言:在闹市和艺术雅韵亲密接触

高州师范附属第一小学位于我市城西,处于典型的闹市区,周围喧嚣嘈杂,校园面积不大,单从环境场地来看,算不上一个上佳的读书场所,可实际上却成了广大学生十分向往并争相报读的学校。该校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品牌像一块巨大而无形的磁石深深吸引着高城学子。这所被尘俗喧嚣的闹市包围着的学校,处处洋溢着高雅超俗的悠悠艺韵:操场上,近百名学生凝神静虑,一丝不苟地在即席挥毫,有板有眼,功底不凡;舞蹈室里,一颗颗可爱的小星星在刻苦练习,压腿、做前跷,小小年纪,动作却极专业到位,令不少行家都啧啧称叹,也难怪,去年暑假,她们就登上了央视舞台,与国内顶级艺术家们同台献艺;到课间操了,只见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翩然舞动,似在做操,又像是起舞,整齐协调,优美大方,原来这是该校艺体教师根据学校场地狭小的实际自创的艺术韵律操,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不忘给学生美的表现与熏陶;兴趣课上,下围棋,奏民乐,练美声,画国画,国学经典朗诵,摄影作品共赏,乐韵悠悠,翰墨淋漓……

一、理念提纯:艺术素养引领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在附一小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之初,学校的文艺宣传工作就做得非常出色,影响很大;

七、八十年代,该校的版画作品就曾入选国家级展览并送往日本展出。该校有不少老师在艺术方面造诣颇深,像古季有、王荣才等老师,在全市甚至茂名都有相当的知名度,在他们的带动下,学校很多老师闲暇之余喜欢练练书法,画画素描,摆弄乐器,艺术氛围挺好。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成绩一直很突出,学生参与热情高,兴趣浓。

2003年谭振华同志调任高师附一小校长,上任伊始,他就一直在思考教育界两个普遍而又很实际的问题:第一,素质教育虽喊得震天响,但很多学校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作为高师附一小这所名校的校长,是随波逐流,与时浮沉,继续走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老路,还是顺应时代教育大潮,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基?第二,素质教育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到底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有效实施,真正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文化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

其实对谭校长来说,第一个问题已不成问题,在他还任市教育局教研员的时候,他就深刻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对单纯以考试升学为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了然于胸,对榨取学生心灵快乐、牺牲学生发展潜能去换取区区分数的做法深恶痛绝,一直为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方针由衷叫好并全力支持,四处宣传倡导;又加上高师附一小历来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素质,教法灵活,有创新传统。因此,在高师附一小,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已是水到渠成,势在必然。

可第二个问题却着实让谭校长犯了难,素质教育究竟如何实施,才能既保证学生的文化素质,不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和升学,以消除广大师生家长的顾虑,又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快乐成长?这就需要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实在在的着力点,需要一个借以拉开素质教育大门的抓手。带着这个问题,谭校长进行了一系列细致而缜密的调研: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教育的实存状态,学校最有开掘价值的潜力点……就这样,附一小颇具特色且较有基础的艺术教育让他眼中一亮,豁然开朗,一个明确的办学理念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明朗并最终浮出水面,那就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办学理念甫一提出,就受到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同和热烈欢迎,在学校班子会议上讨论后一致通过。从此,高师附一小的素质教育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高师附一小的艺术教育也被树立为引领素质教育的大旗。

行文至此,笔者感慨颇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有境界、有内涵才是教育的“高格”。而教育的境界往往依托于鲜明的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须知理念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虚”的东西,只是挂在嘴边、贴上墙壁的以作修饰之用的口号标语,而是直接决定学校的内涵、境界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理念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找一些时髦的、看似高明的流行术语来故弄玄虚,其实它简单,实在,明了,利于实施,可以达成;理念的确立不能凭空臆想,也不能简单移植,更不能头脑发热草率而为,而要在深度把握学校历史、现状和愿景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调研、科学的提炼而得出。这一切,高师附一的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真抓实干,倾心打造艺术教育品牌

理念的准确提炼直至最终确立,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其实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虽然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毕竟只属于理论认识层面的东西,接下来的依据这个理念,采取扎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切实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这又是关键的第二步。如果说前者是“知”的部分,那么后者就属“行”的内容,只有“知行合一”,才能造就理想的教育境界。

对于这点,高师附一小的全体同仁早有了清醒的认识,他们抓艺术教育毫不含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抓实干,牢抓落实,以艺术教育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全体艺术老师为主体,充分动员全校所有师生积极参与,通过加强领导、锤炼师资、狠抓教学等创新举措,倾心将艺术教育打造成了闪亮的优质品牌。

坚强高效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做好艺术教育的管理、统筹、协调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该机构由谭校长亲自挂帅,由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由教导主任和音乐、美术科组长等组成,以健全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落实艺术教育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督促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课堂教学课时计划,开足和上齐音乐、美术课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堂,倡导组织开展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充分保证艺术教育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会同校领导班子协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投入,完善艺术教育功能设施的建设,全心全意为学生铺设艺术发展的场所,搭建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学校在校舍紧张、资金拮据的情况下,还是以大手笔配臵了十几个艺教功能室、两个排练厅、一个艺术作品展览厅,并投入大笔资金对上述厅室装修布臵,购臵一大批乐器、演出服装和写生用品,还建了一个舞台,新做了十二个精致的文化橱窗,逐步完善了艺术教育教学的条件,改善了环境。该校音乐科组骨干教师杨慧翔自豪地告诉我们,光他们音乐科组就有五个专门的功能室:一个合唱室,一个器乐室,一个卡拉OK室,两个上档次的排练厅。

如此坚强高效的领导,如此毫不吝啬的投入,让人感叹称奇的同时,更多了一份对其真心办教育的精神的敬佩。

千锤百炼,铸就过硬师资队伍

温家宝总理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而相对于文化科的老师来说,艺术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更高,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艺术教师自身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素质,没有两下子真功夫让学生心服口服,艺术教育是很难收到真正成效的。因此,打造一支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有高尚师德和过硬专业本领的师资队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打造过硬师资,高师附一小有很多独到的举措:

引名师。学校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高水平的艺术老师,有从每年应届毕业生中挑选文艺尖子,也有从外校甚至到社会上聘请艺术精英,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他们,让他们能尽情发挥所长。该校舞蹈骨干教师杨慧翔调入的经历就颇具代表性。杨老师本是内蒙古人,艺术院校大学毕业后,辗转来到高州文化宫任舞蹈老师。由于功底扎实,善于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很好的声誉。谭校长偶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报给教育局以优先择录的方式引了进来。一开始还是代课教师,但杨老师很快便以敬业的精神、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一系列成绩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于2008年顺利转正,去年还被评为高州市优秀教师。杨老师现已在高州安了家,成了幸福的外来媳妇。

促成长。打造名师队伍,还是要立足于学校艺术教师的整体专业成长。在促使艺术教师专业成长方面,高师附一小完全像文化课老师一样重视,有很多实在有效的招数:采用“结对子”的方式,充分发挥王荣才等骨干艺术教师的作用,加强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以强带弱,取长补短,促进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聘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座,传授知识经验,指导开展工作,多次组织艺术教师前往北京、珠三角等地取经学艺,到高校培训,让他们感受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氛围,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寻找差距,对照提升;订立各种奖励制度,对成绩优秀的教师表彰奖励,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给以鼓励引导;积极引导动员艺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在校内也经常举行各种竞赛,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得到切实的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拼搏精神;扎实开展课堂调研,提高艺术教师的教学技能……

勤磨练。在高师附一小,“终身学习”已成为所有艺术教师自觉遵奉的准则,大家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补充知识,自觉订阅各种专业性学术性期刊杂志,开阔视野。教学之余,假日闲暇,艺术教师的刻苦修炼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坚持利用每天早读、下午第三节以及期末放假前一周等空余时间,苦练基本功。美术教师进行素描写生、练书法、搞创作,音乐教师则学习练声、练气、练舞蹈和乐器。节假日里,在高城周边的老街古巷、田间地头、山前河边,总能见到附一小教师埋头写生的身影,老师们画遍了观山寺、宝光塔、高凉岭、荔枝林……不论严寒酷暑,他们依然热情高涨,劲头十足。通过辛勤磨练,每个老师都练就了各自的专业特长,人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在舞蹈方面独占鳌头,有的在唱歌方面技高一筹,有的在绘画上别具一格,有的在书法上独树一臶。像王荣才老师,是中国艺术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全国书画研修中心特邀研究员,其作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并被永久收藏,杨良宙老师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等。在各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该校的艺术教师有一人获省三等奖,两人获茂名市二等奖,九人获高州市一、二等奖。近年来,该校的艺术教师所撰写的论文有13篇获高州市一等奖,6篇获茂名市二等奖。美术教师多次在高州市图书馆成功举办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展,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勤奋充实的学习生活,艺术品类的熏陶浸染,不仅练就了他们过硬的专业素质,也培养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而且,大家在共同的学习和合作中多了交流,加深了感情,从而形成了一个和谐、团结、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就是这样的团队,领到任务后自觉分工合作,精诚协作,配合高度默契,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使高师附一小的艺术教育走上了名师撑名校,名校育名师,名师育英才的良性循环之正轨。

精雕细刻,研磨艺术教育的艺术

该校艺术教育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活动创特色”的原则,深入钻研,勇于探索,在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

抓实课堂教学,打造精品课堂。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阵地,学校对艺术课堂教学极为重视。在课程设臵上,除开足上齐规定的艺术课外,每周还增加了一节书法课;在师资配备上,除配足专任教师外,还根据实际需要,联合其他科目教师参与进来,像书法课,就与语文教师合作一起抓好;在教学管理上,除像其它课程一样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外,还立足于学校教风活泼的传统,结合学校实际,打磨艺术课精品课堂:以教材为基础,拓宽、细化、丰富艺术课的内容,如音乐课就细分为舞蹈、器乐、练声、合唱等;以“活泼、生动、实践”为原则,创新艺术课的授课形式,如充分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尽量带学生到各功能室上课,以功能室的浓郁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等。该校学生和家长都评价说,艺术老师不仅有真功夫,而且教学也很有水平,教法灵活,善于引导,课堂有生气,有情趣,学生兴趣浓,收获大。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该校艺术教育十分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一方面抓好抓实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依靠第二课堂,大力开展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该校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很有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分美术、书法、声乐等十多个项目,为了确保兴趣小组活动既正常开展,又保质保量,兴趣小组实行“五定”制度: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辅导老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打基础,搞创作,显风采。该校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接触社会,拥抱大自然,让他们从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如到郊外踏青写生,到文化宫交流联谊。第二课堂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浓厚的艺术兴趣,挖掘和发展了学生的艺术个性特长。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该校每年定期举行一届的“我能行”音乐、美术、书法才艺大赛,是一个检阅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充分展示学生艺术才情的舞台,成了广大师生每年热切期盼的盛会。这项赛事分为三大类十几小类,按照“各班——年级——全校”逐级开展、淘汰选拔,最后精选出校级节目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对全校演出展示。依据成绩评出“艺术之星”,和“学习之星”、“体育之星”一起,在每年校庆时张贴到校门口的大橱窗里展示。这些被评为“艺术之星”的学生在全校同学中有很高的威望,比歌星偶像还受欢迎,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同学参与艺术活动、发展艺术特长的热情。学校还定期不定期举办科幻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舞蹈歌咏比赛等各类校内比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正规权威的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像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东省中小学生才艺展演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才华、切实提升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品尝付出后收获的喜悦。

春华秋实,艺术教育收获累累硕果

用心经营的教育必有收获,高师附一小全体师生精心培育的艺术教育的春花收获了累累秋实。

该校培养的艺术尖子生成绩特别优异,在整个茂名市也不多见。近五年来,该校有1200多人次的艺术作品在全国及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更难得的是,该校学生参赛档次高,赛事权威,获奖层级高。如:彭子军同学参加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幻绘画大赛分别获广东省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陈彦良同学的书法作品参加广东省第四届青少年书法大赛荣获一等奖。何奔腾同学的美术作品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广东省三等奖。吴韵莹同学参加全国舞蹈比赛获广东赛区金奖,该校舞蹈《乐在其中》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广东省一等奖,茂名市第一名,舞蹈《星星闪烁》又在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茂名市第一名,参加中国舞蹈家协会第45届教学成果展演荣获金奖(全国第一名),并于2009年暑期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进京参演《同在蓝天下》大型电视晚会,小演员们以扎实的基本功和超强的表现力赢得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赞扬。赛场之外,该校培养的艺术苗子也有很多不凡的表现,学生邹帅、欧格良先后在高州市人民会堂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览,并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学生梁巧玲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学生邓丽娜参加音乐艺术特长生术科考试成绩居全市第一。学校也因此被授予毛里求斯冰登总统大奖“艺术启蒙教育国际名校”、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茂名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尖子生表现优异外,沐浴在高师附一小艺术教育光辉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浓厚的艺术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素养,有了基本的艺术品位和追求,或书法,或器乐,或舞蹈……他们借以步入艺术殿堂的大门,走进美的世界。他们或许成不了艺术家,但就是这样与艺术的亲近中,一颗颗美的种子就植在了他们的心中,慢慢地发芽,开花……这不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吗?

三、和谐共生,艺术因子促成全面素质

一般人对素质教育不理解和排斥,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素质教育的涵义有误解,以为开展素质教育就是唱唱歌,跳跳舞,练练书法绘画,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考不出好成绩,影响学生升学。当然,在今天一般人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主要评价标准的客观形势下,有这种想法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就算撇开对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理解有误这一层不说,像高师附一小这样,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开展素质教育,就一定会影响学生成绩,和应试升学就这样真的水火不容吗?事实胜于雄辩,请看高师附一小的几名艺术尖子生的文化素质:

吴韵莹(舞蹈特长生)不但舞跳得好,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期期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班队干及优秀少先队员,2009年被评为高州市十佳优秀少先队员。2009年10月参加茂名市中小学生《作文大王》杯大赛荣获一等奖。2005年在“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查”获语文科、综合科、数学科三个A,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2009年“高凉杯”学业检测获语文科A等第二名。

陈彦良(书法、美术特长生)品学兼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每期的语、数、英成绩在班属A等的前二名、级前十名。多次参加作文比赛荣获第一名。

高雅慧(书法特长生)高雅慧同学不但毛笔字写得好,钢笔字也写得很出色,同时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一到五年级期末考核总分都在级中名列前茅,在四、五年级的“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查”中均获语文、数学、英语两科单科A等,并多次获第一名。

……

这份名单可以列很长。

这些艺术尖子生文化素质跟许多人所认为的恰恰相反,也是出类拔萃,而且个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很高。更为难得的是,在艺术教育的熏陶默化之下,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追求高尚、志趣高雅、思想活泼、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场,这种巨大的良性场能深深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子。在附一小,很少有调皮捣蛋、无心向学的所谓的“双差生”,学生的整体素质高。同学们不仅能歌善舞,能写会画,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迷人的艺术气质,而且思维敏捷、活跃,想象力丰富,素质全面,发展后劲足。因此,该校输出的生源广受上一级学校好评,为大家所青睐。高师附一小近几年来的办学实绩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该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同时,每年的学业水平综合评价多次获全市第一名。而且,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少先队“手拉手”互助活动先进集体,2008年荣获广东省德育创新三等奖等。

其中奥秘何在?谭校长对此已思索很久,并以自己的实践作深入探索求解,颇有心得,洞明其理,最有发言权。他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升学其实并不冲突,而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就艺术教育来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少能起到四个方面的帮助作用:首先,在艺术美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净化心灵,走出低俗,追求高尚情操,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为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对某种艺术有了浓厚兴趣,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就会激发起探索求知的热情,逐渐培养起能吃苦、肯拼搏的精神劲,这又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再次,各种不同的艺术,只要深入钻研,都能锻炼相应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如练习书法要凝神静气,就能培养注意力,养成淡定平和的良好心态,音乐、美术能训练想象力等,实现认识规律上的触类旁通;最后,艺术素养还能给各方面素质直接帮助,练习书法能提高书写水平,绘画的空间构图能力对学习几何无疑很有帮助,练习舞蹈能很好地锻炼身体素质等。一句话,艺术因子能促成学生的全面素质。关键在于有没有大责任意识,真正把孩子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放在心头;有没有真抓实干,真正将这些教育理念教育理想贯彻落实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没有切实提高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让自己能胜任这项更具创造性对教师要求更高的新的教育工作。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未来,高师附一小全体教职员工正信心满怀,决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定走内涵发展之路,继续擦亮艺术教育特色品牌。今年开学初,学校又明确提出“追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多课业负担”的课堂教学理念,推出“三增加一减一加强”的新举措,即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一节阅读课和一节语言实践课,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加强艺术素质的培养,显示出非凡的办大教育办强教育的决心和魄力。我们期待,高师附一小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继续开拓创新,把艺术教育打造自己独特的个性品牌;同时,还要以之为基础,构建学校的核心文化,将之内化到每个师生的心中,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和价值追求,在特色强校、内涵发展的探索中取得更多可资借鉴的宝贵成果,为实现高州教育强市的伟大目标作出自己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坐落于宁乡西部乡镇的流沙河中心小学,现有留守儿童300多人,为了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积极开展了“帮一联十访百”党群心连心活动,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学校根据现状,召开了专门的行政管理会议,共同制定了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学校利用校务例会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动员,要求各班认真统计“留守儿童”的人数,并做好“留守儿童”个人资料登记表。同时要求坚持做到每月一访,并及时做好家访记录。利用集会时间,少先队大队部对全校师生进行动员,唤起全校师生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以结对子的形式,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教师、同伴给予的关怀。开展一次以“奉献爱心,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主题中队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让学生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在活动中得以熏陶和成长。

下载让艺术教育之光普照留守儿童的心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艺术教育之光普照留守儿童的心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留守儿童学会感恩

    让留守儿童学会感恩 一、 设计背景: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的教育等问题,现在我校共有860多位少先队员,其中留......

    1015——2016年堵拐学校让爱心播洒留守儿童心田[5篇模版]

    让爱心播洒留守儿童心田 ——兴仁县波阳镇堵拐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例 留守儿童,——牵引着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更是牢牢地牵引着这样一群人关切的目......

    留守儿童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苏秀琼 看到这个题目,人们并不陌生,这是一个上至中央,下到百姓都特别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对这个问题感触颇深。 随着农村大量的剩余劳......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 课题名称:留守儿童中“问题儿童”有效管理与教育的研究 课题级别:县级 课题负责类别:参与 课题成果作者:刘红云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运河中心小学 【摘要】二......

    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谈留守学生的遗留问题 姓名:姜云尼 单位:南嘉中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为一个......

    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 我班有一位学生,他的父母从他出身起,就一直在外面打工,他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到今年已经有九岁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可是他在班上却很不合群,几乎班上的男......

    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近距离的教育和关爱,学习、性格、道德、心理等诸多的表现都让老师感到很担心。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

    留守儿童之家“教育材料”

    留守儿童之家“教育材料”汇编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