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师的准备和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19-05-13 00:3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师的准备和教学方法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师的准备和教学方法探究》。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师的准备和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数学教师的准备和教学方法探究

为了能够落实好新课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体验生活离不开数学。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猜想—归纳—证明”的严谨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模式和秩序的一门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科学历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现在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广的泛的数学应用,正在不断地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发展的数学思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更要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坚定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用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落实好新课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就的传授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更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能学数学”。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例如:在讲授“函数周期”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星期一,那么今天后的第290天是星期几?”,这必将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然后告诉学生们只要掌握了函数周期,这个问题马上就能解决,这样同学们学习函数周期的愿望就更强烈。又如在讲“概率”时,可问学生:“你知道你买一张体育彩票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吗?”。像这样创设引入数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钟爱数学,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生活化情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例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我校为了强化信息课教学,准备再购买一批用于教学的微机,此种微机零售价2400元,甲商场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买一台降价10元,买两台降价20元,依次类推,但每台售价不低于2000元。而乙商场提出的优 1 惠方法是:购买每满10台,另送一台。请同学们帮助学校算一算:购买多少台到哪一家商场的优惠更多?”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都会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肯定会被调动起来。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而且把函数思想与不等式的解题方法融在了一起。不仅复习了函数内容,还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体验生活中数学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要期望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一两次的解决问题就能奏效,它需要经历渗透、交*、反复、螺旋上升、逐级递增、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无目的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所以,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其实,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发动学生,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学生压岁钱的处理中,存入银行的利息如何计算;每月零花钱如何使用;电话是怎样记费的;买房(汽车)贷款用什么方式还;跑运输运费怎样计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到处有数学,生活真的离不开数学。

(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数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定理、公式的发现和证明过程。

例如,在对“三垂线定理”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取出一个正方体模型,上底面上有一点M,在上底面画一条线与直线AM垂直,请问怎么画?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模型分组讨论,思索着如何画出与AM垂直的直线。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画法,于是就可以问学生:“你画的直线一定AM垂直吗?所画的直线AM与上底面有何位置关系?”由此可引出课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若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线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这样,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三垂线定理,深化感受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得到新知识。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猜想—归纳—证明”的严谨的思维习惯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正由于这一点令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情境教学当然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再现出来,事实上情境教学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实体的复现或忠实的复制,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得新的知识。

比如,在学完了椭圆的定义后,如何用此定义进一步研究椭圆的性质的一节课上,可先启发学生由前一课的图形进行一些大胆的猜想,进一步强调证明的重要性,以使学生形成猜想—归纳—证明的严谨的思维习惯,达到提高学生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的目的,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定义结合方程的特点去验证猜想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在老师的层层设问下,参与了问题探究的全过程。不仅对知识理解透彻,掌握更牢固,而且从中受到观察、猜想、分析与转换等 2 思维方法的启迪,思维品质获得了培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只关注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得到了结论,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每一堂课,要让每一个学生有学习的感情,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而教师要用易于每个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方式教学。否则,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活泛的知识、技能、感感与态度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主题都需要用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生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

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不追求大统一,不搞一言堂,不设计标准答案,不乱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多视角、多层面地探索和研究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总之,“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新课标实施在即,它将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广阔舞台。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根据自己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道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一、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参与意识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形象直观,把乏味的习题解析用现代教学手段演绎成宏观的社会应用,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函数基本性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菊花”盛放,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就为h(t)=-4.9t2+14.7t+18。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拓展教与学的资源

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

例如,在学完《导数》一章后,有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微积分”,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下列资料:①我国古代有哪些微积分思想的例子;②微积分产生的时代背景;③牛顿、莱布尼茨的生平;④微积分对人类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了这个课题,对微积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高中数学是抽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看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需要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少教师对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学完的内容,“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失去了学生的思考,看似充实的内容,其实这种“狼吞虎咽”不经过自己细嚼慢咽的知识就失去了教学的使用意义。

2、不应忽视师生情感交流。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忽视了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3、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智能形态,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何况,目前很多课件的设计,也来源于一些教师在传统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三、网络环境下“创设情境”的策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例如我在上高二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正方体截面”课件,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它能让教学永远充满改革与创新色彩,让教学永远处于一种科学合理状态;它是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创建高效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是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为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03-02

上好一节学生自主课不是教师简单的放手,让学生完全自学,思维天马行空,反而老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在学生学习行为、思维上做好把控。为了上好一节学生自主的高效数学课,需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预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新知识,联系新旧知识发现和思考疑点,了解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为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A习作业要具有差异性、反馈性。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1]。创设自主合作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学生以高昂的激情参与课堂,而自主合作的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激情,数学学习设置到有趣的、有引导性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合作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每节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避免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在关键点和重要步骤教师要起到点拨和答题的作用。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巧妙评价引导发散思维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形式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导向作用,评价的形式对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也能起到催化作用。延迟评价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提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教学内容,促课堂教学增效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的内容与课程标准能不能相吻合,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的关键。有效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合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需求,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概念、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

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学忠.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对策及分析[J].中国西部,2017(8).

第四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学方法探究论文

1.新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列入八大学习领域,课程从原来一门课到现在六个模块;教材从原来的两本书到现在六本书;课时从原来基本上只限高一开课到现在每个学生每个学年在每个领域都要获取学分;考核方式从原来的毕业会考到现在的基础会考,有些省份还将会考成绩按比例计入高考总分。改革确实带来了很多变化,透过这些变化,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学科老师,课程地位得到提升意味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应该是件好事。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真正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不多,有能力并能积极主动开展教学研究的就更少。面对新课程改革,一接触到庞大的课程体系、繁杂的教学内容、多元的评价机制,很多老师就犯傻了,畏难、观望、消极等待、激进,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有以下两种。

1.1认为新课程“换汤不换药”,所以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笔者通读了“广东教育出版社”和“教育科学出版社”等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材,这些教材尽管版本不同,但编写的体系和依据应该是一致的,简单一点说,这些教材都突破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识、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首先阐述“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概念,接着介绍“如何获取、加工、管理、交流互联网信息”,最后还专题涉及到信息的安全。其中“信息的加工”是必修课程的重点,分“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两章,占据了教材大部分篇幅,这部分内容和以往课程比较接近,只不过过去的教材是直截了当地学习Office软件里的Word、Excel、PowerPoint或金山WPS等等。对课改认识不够深刻,对新课程研究不够深入的一部分老师就此认为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没有变,是“换汤不换药”,因而对新课程的教学和研究都缺乏应有的热情,其实这些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教会学生看到树木,新课程的教学更要让学生看到森林。课程内容只是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才是教学的内涵。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1.2认为新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思想上下决心要好好教,但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旦上起课来就力不从心。

如果寻找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存有疑虑,还苦于无从下手,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新课程标准,听听专家们的解读。

2.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中小学教学的指导文件,代表国家意志,反映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审议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专家们普遍认为,计算机教育时代将技能训练作为主要内容,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非常成功的超越。课程标准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为这门课程注入了应有的教育内涵。信息素养包括技术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规则,形成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素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专家们对课程标准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一是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其他课程的任务来驱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二是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融化到其他各门学科活动中,以强调其工具性 和实践性。因此,在课程标准中应注意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的服务功能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

3.课程整合不论是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还是先进技术本该发挥的作用,亦或是教育发展、课程改革的必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显得十分必要、十分有意义。但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存在两种片面的认识:①认为“整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②认为“整合”是其他学科的事情。这两种认识都会制约“整合”的进程和效果,应该努力摒弃。

3.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由来已久、随着教育的出现而出现、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课题。综观教育史,无论教与学的过程,对学习者来说都是获取、辨别和加工信息,不同时期的课程设置与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属于某类信息的集合。无论教与学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只不过每个时期使用的都是当时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所能够提供的“信息技术”而已,所以,信息技术不是到各学科的课堂上展示自己,它总是为课程服务,当然就不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分离、脱节,也就是需要与课程“整合”了。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课程整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既然明白了“整合”不是“新生事物”,我们就不能排斥它,而是要和用手中的粉笔写字、用我们的嘴巴讲课一样,适时、自然而然、毫不刻意地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整合。

3.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只是其他学科老师的事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只要提及课程整合通常都是关注其他学科如何做、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而很少关注信息技术学科。其实高中《信息技术》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最直接、最前沿的学科。实施课程整合就不能撇开《信息技术》只讨论其他学科,相反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起重任,大胆创新,为整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中的尝试,体会、感受到整合的魅力和甜头,也为其他学科老师开展整合树立信心、做出表率。

真正的改革都是双刃剑,改革有风险,还可能失败,但是不改革就没有创新。人类已走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如今信息社会,我们的教育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的综合国力还不是十分强大,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积极探究、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成功的做法要宣传、推广,改革的风险要规避、化解,只有这样新一轮课程改革才能不负众望,起到真正实效。

有位学者说过:如果通过老师的教学研究,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且让我们为教育、为民族、为国家多做一些善事吧。

第五篇:高中作文评改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作文评改教学方法探究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只关注几句评语,评语如不讲求技巧,不是平等沟通,学生往往心灰意冷,收效甚微。教师长时间的批阅成了出力而无所收获的苦工。

这种无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动作用,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少、慢、差、费”的评改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基于此,我们深感必须在高中阶段进行作文教学评改方法的改革。

在此,笔者根据“主体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的现状及高中学生特点,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提出高中作文评改的三种模式:一是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二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三是以学生自主评改的模式。

<1>、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

第一,确立批改目标:学生习作交上后,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浏览一遍,挑选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为本次重点评改目标。另外还要把本次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较集中的问题加以归类,力求评改目标中能涉及到。

第二,修改点评,理论导引:教师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并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然后教师板书本次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理论引导。

第三,选典型作文让习作者朗读,要求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并根据写作要求准备发表批改建议,读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并让习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此时,“批改者”与“习作者”同堂而论,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批改者”的批评同时又据理力争,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此时,教师要根据训练要求,从深层的作文理论上要加以指导。

第四,运用评改指导方法,学生再次修改。经过反复激烈的争议后,大家意见逐趋统一,教师点评总结后,进一步指明写作要求,让学生批改剩余的作文,因为有了两次批改经验,学生相对轻松、自主,批改的信度也大为提高。

第五,教师前期训练指导,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侧重评价内容方面,积极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悉心抚慰受到挫折的习作者,认真倾听学生的娓娓倾诉,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后期训练可以着重加强作文技巧的指导,此时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后,希望自己的作文在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文字运用诸方面更上一个台阶,教师要细心指导,雪中送炭。

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是以教师整体把握为主,从“挑选样本”到点评示例,到集中指导讨论评改,教师还起主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学生的评改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培养。这一模式非常适合于高一上学期,是培养学生自主评改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的写作理论还处于懵懂状态,写作还处于引导阶段是有很大益处的。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 经过第一种模式指导训练后,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较高的评价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评改权移交给大部分学生,按写作水平高低或位置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

第一,确立小组及中心发言人。每四五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1—2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

第二,选择优秀作文的标准,从十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第三,掌握常用修改符号及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选择评改例文,让学生了解常用修改符号及点评的方法,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另外,为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评改更具针对性,组织学生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白评分标准精髓所在,提出“稳抓基础分,力争突破发展分”的指导思想。

第四,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教育学生学会旁批,并运用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方法来评改作文。

第五,针对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并兼纳其他组员的建议,加深学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认识,然后采用组长组织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

第六,批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精批点评,多就少改;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三是因文指导,有的放矢。

第七,推荐样本,交流争鸣。第一节小组讨论批改完成后,第二节各组把评出的样本再拿出来在全班口头交流,然后各小组展开争鸣,教师点评指导。

第八,布置指导本次作文的写作情况,当学生把新习作交上后,教师要认真审阅各小组上次的评改情况,公布表扬那些评改认真的小组及执笔者,对批改重点把握不准,态度不够认真的要重新个别指导,使其及时改正。

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

<3>、以学生自主评改的模式

学生能自主评改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篇作文优劣的基本写作理论,或是经教师按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几次训练后,或在较为明确的评改标准示例训练后,让学生进行的一种简捷高效的评改方式,写自己的,评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效果尤佳。

一要激发兴趣,提高自主评改意识。

二要培养学生具有朗读推敲的能力。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思、手练。通过整篇默读,习作中的错别字、漏字,就会被发现并纠正过来,然后再轻声读,看习作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顺,上下句连贯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等。

第三,再从文章结构入手审视诵读,如层次是否颠倒,条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

第四,重点复读思想内容。如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事例是否典型,内容详略是否得当,细节是否真实等。依据教师指导的评分标准及常用评改符号及方法,深入品评,点评习作不当之处,力求文通字顺。

如在自主评改中,自己无能力达到更深层的评改,或处于欲言而无法准确表达之时,要主动找教师指导。实际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已变成了一种更加主动的师生同批同改活动。学生自主评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一般在高二下学期或高三年级为主要的作文批改方式。

以上就是笔者关于高中作文评改教学方法探究,这些方法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修正、改进,最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师的准备和教学方法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师的准备和教学方法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精选五篇)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就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词汇教学;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掌握了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就能发掘其中的宝藏,就能充分地学习古人的智慧。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讲究方法,教好文言文。一......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浅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摘要: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问题意识和适当引导学生反思等......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_2020高中数学教学反思(5篇范文)

    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新课改是教育教学的必然,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了解课改革的目的。今天小编就整理了高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意义 建构试教学当中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乐趣,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能力吸收,......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

    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现今高中体育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如很多学校不太重视体育教学,大多是形式化的课程,教师没能够按要求进行教学,或者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大部分是自由活动,没能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