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把传统文化带进校园,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丰富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市局下达的办出学校特色的指示,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我校从实际出发,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作为我校特色教学内容,并制定本期传统文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体现传统文化的“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二、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 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3、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用融合的手段为我校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整体思路
1、本期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等十三个节日。
2、教学内容的具体设施如下:
A、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具体由于薛丽安排实施。
B、本期学习内容:采取各个节日由全体成员收集资料,集体研讨制成学案,然后再交学校领导审核后,制成册子,供每个老师教学时备用。为共享资源。
C、各任课老师要尽量写出每节课教学反思、心得体会。学生写出心得,并由全体成员集中讨论,整理归纳,制成小册子,为共享资源。
3、校园传统文化建设
外墙以校报、橱窗、醒目标语为主。室内布置坚持传统文化精髓统一规划与个性化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A、室外传统文化建设布置
校门口右边橱窗一角设为传统文化内容专栏,教学大楼里张贴,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三字经》、《弟子规》,大幅字画。B、每间教室外张贴一副有关传统文化知识字画。C、各班教室学习园地给传统文化留一席之地。
4、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
A、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引导将知识理念化为行为规范。(利用校园广播,在早读课前十分钟、中午十分钟、下午放学后十分钟,播读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内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内容。
B、在十六周全校举行一次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总之,传统文化教学是一项周期长,是见效慢的复杂系统工 程,需要我们时间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让传统文化成为又一育人课堂的理念和做法,在老师们的通力合作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一定会成为我校办学耀眼的风景。
泉水头学校 2017-9-1 3 4
第二篇:《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初二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丰富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从实际出发,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作为班级特色教学内容,并制定本学期期传统文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体现传统文化的“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班级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班级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3、特色性原则:创新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用融合的手段为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整体思路
1、本期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等十三个节日。
2、教学内容的具体设施如下: A、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B、本期学习内容:采取各个节日由全体成员收集资料,集体研讨制成学案,然后再交学校领导审核后,制成册子,供每个学生上课时备用。
C、老师要尽量写出每节课教学反思、心得体会。学生写出心得,并由全体成员集中讨论,整理归纳,制成小册子,为共享资源。
3、班级传统文化建设
黑板报以版块呈现,室内布置坚持传统文化精髓统一规划与个性化相结合。
4、传统文化进班级活动开展
A、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引导将知识理念化为行为规范。在早读课前十分钟、中午十分钟、下午放学后十分钟,播读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内容《三字经》、《弟子规》、《千 字文》、《论语》等内容。
B、举行一次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总之,传统文化教学是一项周期长,是见效慢的复杂系统工 程,需要我们时间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让传统文化成为又一育人课堂。
4
第三篇: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都中心小学校本课程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按照《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要求,立足农村乡土文化发展实际,贯彻“合理利用继承发展”方针,我校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努力营造特色的教学氛围,把乡村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继承发展民俗传统文化,在传承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爱国爱乡情感。
二、开发背景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我们中都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有丰富的特色文化,主要有女子五梅武术、客家山歌、客家船灯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个新载体,是我们结合地方实际的一项工作举措。这一举措,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的专业发展,给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其独特的一面,而且意义深远,它是提升乡村文化特色的一个尝试;是保护乡土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加强学生爱国爱乡的一项举措。
三、开发目标
五梅武术系北方五梅武术流派,该武术流派在中原一带早已失传,却在闽西汀江流域的上杭中都得以继承。五梅武术具有动作灵活、快疾如风、变幻莫测等特点。为了使这一中华武术瑰宝发扬光大,后继有人,促进青少年生动活泼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故把其引进校园。
我镇仙村活跃着一支文艺队,以客家山歌、船灯为主。内容新颖,有特色,曲调优美。这一内容有助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文体活动的开展。
四、内容形式
女子五梅武术包括拳术、棍术、杈术、对练,主要娉请五梅武术传人丘金连作武查证指导。
客家山歌、船灯主要以学生到乡村收集为主,学校结合实际进行改编,从而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富于时代特色。
五、活动时间、地点及安全保障
时间定为每周二、三下午第三节课,地点则在校内新楼活动大厅和篮球场。训练期间禁止非参训人员进入场地,重视安全防护和道具使用安全常规教育。
六、组织机构
“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张守琼
副组长:郑启家
邓建军
成员:何喜梅
赖四娘
何秀华
丘才珍
第四篇:传统文化实施方案
临朐县龙泉中学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弟子规》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德育特色化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覆盖学校,用理念熏陶学校” 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在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实施原则和目标
实施原则:传统文化教育要全面覆盖,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具体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整体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实施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弟子规》、《论语》等经典篇目。
(2)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通过社会反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学生明确知道应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教师。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三、主要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深化“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2、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4、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5、在学科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6、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评价机制。
7、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四、实施方案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开展诵读《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孟子》、《诗经》等,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一系列孝德文化教育系列节目。
2、校本课程开发:开发《弟子规》(学生版)、《弟子规》(家长版)、《弟子规》(教师版)校本教材的编写。
3、校园文化建设: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孝德文化名句贴壁,校园宣传栏、班级壁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5年内培养出3—5名校、县级师德典型及以人文性教学为特色的名师。
5、学科渗透: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6、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7、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检验。
五、保证措施
1、实施“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落实,由研究室具体抓课题实施的过程及内容的选择,落实讲座及实验活动项目,德育处、团委具体负责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指导。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在研究教师培训、器材、资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特色校创建的顺利进行。
3、不断学习各校的先进经验,调整方案,改进方法,围绕德育科研课题,组织系列研讨。
4、引入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
5、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过程管理。
第五篇: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时代、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人类进步发展的深刻关心与思考,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各班要充分认识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此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今期,我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围绕传统文化进行重点教育,引导他们品味、感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三、工作措施
各班要以开展这学期主题教育为抓手,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1、广泛宣传,制定方案。
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部署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利用升旗仪式、广播站、黑板报、大字标语等
多种形式,广泛发动,大张旗鼓地宣传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2.分步推进实施。
9月1日——9月7日为宣传发动阶段。通过宣传发动,使得师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经典内容,知道活动开展步骤。
9月8日——年1月4日为全面提升阶段。围绕创“文明少年”品牌,开展文明好少年系列推广活动。每周一个小主题、一次活动,每月一个大主题,持续开展,循序渐进。
年1月5日为总结表彰阶段。汇总材料,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结合一学期以来传统文化开展情况,评选出优秀学生、教师、班级进行表彰,树立榜样。
3、活动载体
一是读书,开展“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活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语故事》、《唐诗三百首》等为主要内容,利用每天诵读(早7:40——7:50,午2:40——2:50或者2:10——2:20或者1:40——1:50)、每周传统文化课等时间,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通过读书会、心得体会交流会和读书荐书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爱书、读书,自觉接受传统美德。二是宣,开展“处处皆文化”活动。
利用学校的墙壁宣传传统文化,设立班级“国学经典”专栏。此外,利用走廊、教室、橱窗、黑板报、广播等阵地,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三是演,开展“演诗文人物、品人生哲理”活动。
通过诵读经典、演经典中的小故事等方式,促进儿童对传统优美诗文的学习、理解和感悟。四是写,开展“学经典、写人生、强素质”征文活动。
在对“仁”、“信”、“礼”、“孝”、“廉”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结合每月教育主题,组织主题心得征文活动,以文抒怀。五是赛,开展“比一比、赛一赛,谁的经典学得好”活动。
分层次(学生赛、教师赛、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等),组织多形式的传统经典诵读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寓教于赛,以赛促学。学校拟定于第15周开展以班为单位集体参与的诵读比赛。六是评,开展争当“文明好少年”活动。
紧扣活动主题,围绕“四个一”标准,(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帮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事;每月为学校或班级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每学期主动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四止”(止语,止傲、止躁、止恶)标准,评选“班十佳”、“校十佳”,并通过学校板报阵地等进行宣传,以典型的示范影响他人,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七是课,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中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礼仪、武术、中医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校结合这些内容每周开设传统文化课,由专门的课任老师在学校统一的安排下授课,提前备课,授课内容由学校统一确定,每位执教老师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拓展、延伸。
此外,今期要成立“快乐妈妈读书会”,家校共育学经典,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成立家长学校、校办国学讲堂、“快乐妈妈读书会”,建立家长读书机制,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亲子共读经典,引领家长改变家庭教育观念,达到家校共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