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量化指标探析(本站推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量化指标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关于“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各地和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的要求,教育部从2012年起就将报告的总体结构做出明确要求,教育质量年报分为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服务贡献、面临挑战和国际合作(2017年报告新加)等部分,并要求将落实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办学条件、实训设备配置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校企合作、院校治理能力、大学章程建设等情况纳入质量年度报告范围。
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是校方向人才培养的出资方和使用方进行的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的年度汇报报告,重在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案例展示教学质量逐年变化情况,回答政府、学生、家长、行业和企业的问责。
通过对中国高职高专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专栏”已公布的广东省4所、天津市4所、陕西省4所(其中,国家示范高职6所、国家骨干高职4所、省级示范高职2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2015-2017年度报告进行整理,依据教育部对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结构总体要求和“计分卡”、“资源表”、“服务贡献表”、“落实政策表”、“国际影响表”等5张表格,总结形成了能够全面展示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反映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量化指标。
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分项量化指标
学生发展
通过学校招生质量、培养结果质量和培养过程质量等量化指标来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量化指标主要包括:
招生质量
招生口径(统招、自主招生)的?划招生数和实际录取数、报到数和生源质量分析(同类高校被考生首选比例),高中生与三校生各占比例和生源分布地区等。
培养结果质量
准时毕业率、就业率和对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和推荐度、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理工农医类毕业生的工作相关度、工作与个人期待吻合的比例、用人单位满意度、上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和往届毕业生三年内职位晋升情况、创业人才比例和专升本比例等。
培养过程质量
课堂教学:毕业生对专业核心课程、思政课、创业课程、网络课程、素质课程等课程满意度及重要性评价。
实践与实训:在校生对实践和实训的满意度、毕业生工作后对实践和实训的有用性评价。
学生活动:在校生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毕业生对社团活动的有用性评价。
学生服务:新生对入学教育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创新创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有效性评价、在校生对各类奖助学金发放满意度、大学生医保投保率、人身意外伤害险参保率、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学校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人次数量和行政与后勤服务的满意度等。
教学改革
通过学校专业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师资队伍、质量监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办学条件、校企合作等量化指标来反映学校的教学改革成效和效度。量化指标主要包括:
专业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结构体系,本学年专业建设投入经费情况、新增、停办、停止招生情况,现有专业面向哪些行业,有几个专业大类。建成全国、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情况。
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配套的政策制度、教改科研经费数、教改科研项目量、重点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体化课程、优秀教材、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等建设项目。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现代学徒制度、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双主体)育人机制下,总结学院重点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冠名学院、订单班等建设成效。
课程改革: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主要是专业核心课程、思政课、创业课程、网络课程、素质课程,教学改革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特色教材、配套资源等。效果:课程资源、课程体系、国家级精、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特色教材、优秀课件获奖情况,新增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明细表)。
师资队伍
师资规模与构成:学院现有教师总数(折合数),其中,校内专任教师人数,师生结构比例。本年度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学缘结构、专兼职结构变化情况。
专任教师队伍:引进高水平师资引进数量、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人次、师资培训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变化情况;获国家、省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教学竞赛奖数量、获取专利、承担教科研、在各类公开发行期刊发表论文、参与编写教材、完成企业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师资培训、指导同类院校教学建设成效;学生、督导评教优秀率。
兼职教师队伍:聘任兼职教师、兼职专业带头人数量,兼职教授来我院开展各类学术、指导教科研项目、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验实训室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开发与编写情况。兼职教师承担理论课教学、校内实训、生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每人年均承担学时数。
质量监测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与制度建设。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实巡视诊断整改措施,严把教学质量管理。
实施教学过程监控:教学实施情况检查、三级听课制度实施,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同行互评、校领导听课、学院领导听课与教师同行听课。教学例会、督导例会、教师座谈会、教师评学交流会等。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企业评价制度。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化管理中心:学校现有信息化系统数量、本年度使用情况、数字化校园累计登录使用人次数量、校园一卡通服务类别,使用人数。
信息化资源中心:信息化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资源库、信息化课程,各类数字资源容量数。
办学条件
办学经费: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及其结构,教学经费支出比例、生均培养成本及收入支出比率等。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增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图书馆文献总量,电子图书、体育场馆、教学仪器设备、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固定资产、新增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等。
实训设备配置:校内学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建设、新添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新建、扩建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新增实验实训设备价值总额、新增实验实训基地面积、实训岗位数和工种数、学生顶岗实习接纳能力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
校企合作
制度建设:制度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合作办学长效机制、产教信息互通机制、校企文化融通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共育机制等)、校外实习基地遴选标准制度。
校企合作育人成效:定向培养项目、合作就业项目、合作制订标准、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育双师结构团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各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协议、科研成果和专利项目、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双证书获取率、省级以上获奖)、高质量就业、在合作企业就业人数、一次性就业率稳定率、专业对口率、用人?挝黄兰塾判懵实取?
国际合作
通过学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国际专业标准、开展师生交流互访、学术科研合作、学生联合培养、国际大赛来反映学校国际合作的成效和效度。
政策保障
主要通过政府招生政策、就学政策、生年均财政拨款、学生资助政策、专项项目经费支持、就业政策、创业政策等量化分析,来反映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持情况。
服务贡献量化指标
主要通过培训非学历学生规模及课时数、为本地企业的新雇员提供职前培训规模及课时数、为行业和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本地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的收入总数、合作帮扶、对口支援本地其他职业院校活动开展情况、为本地提供志愿者服务人次等指标的量化分析,来反映学校在服务产业和中小微企业技术发展、社会培训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大学章程建设量化指标
主要通过机构改革、制度建设、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等指标的量化分析,来反映学校学校在大学章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机构改革:制定出台学校新章程,以法律规制的形式明晰学校组织架构、治校规范、权责关系、学术自治、运行机制等。
制度建设:完善和修订学校关于校企合作、财务运行、绩效考核、目标责任管理、资源筹措的市场化、教学建设的项目化、学生管理的精细化、公开竞聘的选拔、工作规范的约束、师生权益的保障、意见收集的反馈等各项机制。
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挑战与展望(期待)”部分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指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努力的方向。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量化指标的确定,便于进行校际间的横向比较,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学习。也能更好地进行校内的纵向比较,看到进步,寻找差距,细化工作,有据可循,对学校各项政策制定、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在参照执行人才培养质量量化指标时,也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实事求是、平和心态。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保持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压力过大、心态失衡、功利性过强,容易导致盲目攀比、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从而违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的初衷。二在编制质量报告时应适当挖掘和插入与量化指标相关典型案例,提高可读性和说服力,使质量报告更加真实、生动和易“懂”。三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改革、探索、创新是人才培养中不变的话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维指标又要不完全维指标而行,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量化指标体系,才能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建设项目:巩固学校、省和国家三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建设方案。
(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附件2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教育部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进行了修订,今年并将推行。现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草稿),对我院迎评促建的工作任务做出新的调整。
评估指标1.领导作用(负责部门 办公室;责任人 谭惠聚)
评估要素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办公室)
说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重点考察内容: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及专业结构(7)标准解读:
学校能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创新办学模式,学校特色、专业特色鲜明。
建设规划较好地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的需求, 并能逐年落实。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主要佐证材料:
1.学院发展规划(办公室)
(1)吉林省“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办公室)(2)学校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办公室)(3)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人事处)(4)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教务处)
(5)有关学院发展的相关文件、宣传资料(办公室、宣传部)(6)学院举办高职教育、教学研讨会一览表(教务处)
(7)近三年教育思想改革学习研究开展情况和效果综合材料(教务处、宣传部)2.专业结构(各系)
(1)全院专业设置一览表(含专业名称、设置时间、分年级的学生数、近三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录取新生报到率)(教务处汇总、各系提供)
(2)06学年以来社会调研与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其原始资料(招就处)(3)06学年以来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简要总结(各系)(4)各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优化的行业分析报告(各系)(5)各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优化的市场调研报告(各系)(6)各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优化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各系)(7)各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优化的专家论证报告(各系)
评估要素1.2办学目标与定位(办公室)
说明:全日制普通高职办学规模适宜、稳定;短期培训种类、规模逐步增加;全日制中职、“三校生”单招、“五年一贯制”、“3+2”招生、专升本学生、成人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规模逐渐减少,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要求;未举办委托全日制或各类成人本科(含专升本)教育,未组织在校高职生参加各类成人专。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业务费(含实验费、实习费、资料讲义费等)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设备仪器维修费、教学改革经费、课时补贴费等;生均值按各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分别计算。
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各项政策规定向教学、教师倾斜力度大。教学经费比重处于领先地位并有稳定来源,非教学部门主动为教学服务,学校各项政策和规定体现教学中心地位。
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成效显著。主要佐证材料:
1.经费收入与支出(计财处)
(1)近三年学院教育事业费决算表(计财处)(2)学院当年的教育事业费及执行情况(含季度报表)(计财处)(3)学院近三年教育事业费、专项资金拨款状况一览表和文件复印件(计财处)(4)近三年省规定的分专业生均收费标准的复印件(计财处)2.教学为中心(办公室)
(1)近三年学校出台的向教学倾斜的一系列政策,学校领导关注学生和教师的状况,如: ①学院有关教师考研,进修学习,师资培训方面的规定或通知;(人事处)②学院有关引进人才和扩充师资的有关规定;(人事处)③学院领导参加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的材料(学生处); ④学院领导到宿舍,实习基地,访谈的材料。(办公室、学生处、各系)⑤学院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的文件(人事处)⑥学院领导听课记录(办公室)
⑦学院为教师解决困难做实事的措施(如:购买手提电脑、配发u盘、解决课间休息等)(2)学院召开有关教学工作、学生工作会议的精神和材料(教务处、学生处)(3)学院教学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计财处)(4)学院学生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计财处)(5)学院奖助学金体系及运行说明(学生处)
(6)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就业宣传指导材料(就业办)
(7)学院管理体制改革、突出“系部为主,处室服务”的管理模式(人事处)①学院人员编制方案 ②各处室、系部工作职责
(8)专业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及管理办法(人事处)3.产学合作(各系)
(1)产学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
① 学院关于加强产学结合工作的意见;
② 学院成立产学结合领导小组的有关材料(各系)(2)产学协议书及专业指导委员会:
① 各专业同企业或行业签定的产学协议书(复印件)(各系); ② 各专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文件(复印件)(各系); ③ 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教务处)(3)产学合作成果:
①近三年产学合作教育工作计划与总结; ②近三年学校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成果概述(各系)
③近三年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情况(各系)
④近三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情况(包括: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企业对学生的订单式要求,参加实习学生名单)
⑤近三年学院为社会、企业开展培训、鉴定和继续教育项目一览表(干培部)
评估要素1.4校园稳定(保卫处)
说明:符合《平安校园》的各项规定。
重点考察内容:无校园不稳定事件、违规办学事件发生(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记录)标准解读:
学生能遵纪守法、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职业道德修养状况较好,校园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氛围。主要佐证材料:
1.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保卫处)(1)学院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文件。(保卫处)
(2)学院2007年获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平安和谐校园” 的称号的有关材料。(保卫处)
(3)学院获吉林市综合治理标兵单位的有关材料(保卫处)
2.由省教育厅提供的学院近三年无校园不稳定事件、违规办学事件发生的证明材料。(保卫处)
评估指标2.师资队伍(负责部门 人事处;责任人 杨光赤)
评估要素2.1专任教师(人事处)
说明:基础课专任教师注重学历、职称提高;专业课专任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
重点考察内容:专任教师基本情况(表6.1)解读:
生师比不高于23;计算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时,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教师数计算范围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兼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 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15%;青年教师指40周岁以下的教师,计算其学历结构时可包含在读研究生。高级职称比例达到2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⑴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⑷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效果显著;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行之有效,措施得力。主要佐证材料:
1.教师数量(人事处)
(1)全院专任教师名单(人事处)
(2)非专任教师名单(按双肩挑、返聘、校外聘请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从企业聘请专业课与实训指导教师等分类统计)及数量折算(人事处汇总,各系提供)(3)生师比计算表(人事处)
①非专任教师工作量汇总表(附原始资料)(人事处汇总,各系提供)②近三年学生花名册(学生处)③非专任教师教学任务书(教务处)2.基础课专任教师(人事处)
(1)基础课专任教师学历、职称一览表及青年教师学历学位统计表。(人事处负责、各系部提供)
(2)近两年基础课专任教师进修培训情况一览表。(人事处负责、各系部提供)(3)近两年学院有关教师进修、学习、考研、调研方面的文件。(人事处)(4)近两年基础课专任教师进修、培训的有关证明材料。(人事处)(5)学科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名单(人事处)3.专业课专任教师(人事处)
(1)专业课教师学历、职称结构一览表及青年教师学历学位统计表(按专业分类)。(人事处负责、各系提供)
(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结构一览表(按专业分类)。(人事处负责、各系提供)(3)“双师”素质教师认定证明,企业第一线工作经历证明,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主持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技改设计安装的证明等原件或复印件(人事处负责、各系提供材料)
(4)专业课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和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方面的材料(人事处负责、各系提供)
(5)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名单(人事处负责、各系提供)
(6)专业课专任教师学历、职称、学位证书复印件 4.队伍建设(人事处)
(1)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其实施状况的总结(人事处)
(2)系(部)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及总结(教务处负责、各系提供)(3)专任教师在教科研、课题研究方面获奖情况一览表(教务处负责、各系提供)(4)专任教师发表论文教师公开出版的教材、自编教材情况统计表(教务处负责、各系提供)
评估要素2.2兼职教师(人事处)
说明: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并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
重点考察内容:兼职教师基本情况(表6.2)标准解读:
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到10%以上; 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好。
第三篇: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摘 要】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国务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单位,2010年底,改革项目获批立项。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的各项保障机制,对高职院校未来如何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9年。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8所高职示范院校之一,2010年10月,国务院将学校《政企校联盟办学模式》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办学多年来,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各项保障机制,为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坚持“两要”的办学理念
学校始终坚持“不能超值地满足企业用户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必要”的“两要”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用户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依托一汽,服务行业,全面培养适合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探索“政府主导、校企共建、学校自励”办学体制
2009年学校由一汽集团移交给长春市政府管理,在理顺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学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政府主导、校企共建、学校自励”的办学体制,探索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
(三)形成“服务、融合、精益、创新”的办学特色
学校一直把国家、民族和企业的建设宏愿凝聚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提出了“博学笃志、建功立业”的校训、“永求领先”的核心价值观、“改善人生”的经营理念和“革新挖潜”的创造意识,以激励教师和学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服务、融合、精益、创新”的职业教育特色。
二、建设校企合作培养的师资队伍
学校以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素质精良、技能超强“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对接国际标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服务。不断引进企业高级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依托企业优势,建设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一)对接国际标准,提升教师水平
学校与国际知名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通过与米其林及中德五家(宝马、奔驰、保时捷、大众、奥迪)SGAVE项目的合作,学习企业标准、生产工艺、管理模式、培训的方式方法,建立国际高端订单培养项目18个,促进了学校高水平国际化双师队伍的建设,提升了学校教师教学水平。
(二)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做到“四个一”。为深入教学改革,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按学校要求教师需做到“四个一”,即到企业“结交一个以上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朋友;把握一套现场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熟悉一项生产现场现代化管理方法;提出一个结合企业实际教育学的改进方案”。通过深入企业实践,教师提升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三)引进企业高级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近年来,学校通过人才绿色通道等特殊政策,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专家,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技能融入教学,提高双师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四)开展企业服务,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通过承担企业培训任务和参与技术服务项目,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融入企业、服务企业,在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问题的同时,将企业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引入教学改革,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五)依托一汽集团优势,建设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依托一汽集团具有我国汽车行业大量、高水平技术人员的资源优势,与一汽集团共享专家资源库,聘请李凯军等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融入教学内容,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制定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对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和培养做出具体规定。
三、建设系列化的开放性实训基地
学校校内实训基地32363平方米,建有理实一体化教室32823平方米,设备价值总数为7437万元。
(一)校内实训基地
1.自建工厂化特征实训基地
学校建有汽车装调、焊接等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生产车间,实施车间式教学,班组化管理,使学生与企业员工要求一体化,车间与教室一体化,技能培养与现场管理能力培养一体化,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养成一体化,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
2.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重视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企业为了实现毕业生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和培训企业员工的要求,也注重对学校实训基地的投入。根据一汽大众C6生产自动线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PLC与电机控制技术实训”和“智能检测实训室”。学校与一汽集团公司共同开发以模拟捷达轿车车门生产线的自动化实训室,由一汽集团公司出资200万,一汽大众赠送2台kuka机器人,由专兼职教师共同设计、安装、调试完成。根据米其林订单班的要求,米其林公司为学校投入200万元,合作开发了“米其林自动线实训室”。学校与一汽集团营销管理部共同建设了全功能、三位一体(营销、管理和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由一汽集团投资500万元,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用。
(二)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依托一汽集团行业优势,本着服务、融合、精益、创新的理念,在自主企业一汽技术中心、一汽轿车,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从汽车设计、制造、整车装调、汽车后市场服务一条龙的汽车产业校外实训基地群,为企业高技术用工与学生就业实习之间的衔接形成了无缝对接。
一汽大众的发动机、变速器、总装、焊装、冲压、油漆六个训练基地全方位对我校学生开放,近三年来接受培训的学生人数就达4000多人次,选择在一汽大众就业人数达1600人,直接进入高技能岗位的实习学生500多人,这些学生在迅速成长,很多已经成为生产骨干。
【参考文献】
[1]姚志峰.高校都是个性含义、意义及实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2).[2]陈妙娥.后喻文化视角下高校都是课堂教学语文的转变[J].江苏高教,2011,(5).作者简介:魏影(1979-―),女,吉林长春人,科研职教所所长助理,讲师,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国务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项目“探索职业教育政企校联盟办学模式”(项目编号03-107-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四篇: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www.xiexiebang.com 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200)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第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一、时代呼唤培养“双创型”人才
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全民素质,另一方面也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现有的工作机会、“精英”岗位相比,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就业形势的紧张,需要更多的求职者成为工作机会、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必然会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作为就业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适应多变的环境和应对未来的挑战,成为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白手起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双创型”人才培养现状
纵观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业和创新教育虽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着管、教、学三方认识尚未真正到位、缺乏强有力目标导向及合格师资、重理论轻能力、重形式轻实质、重书本轻创新、重主导轻主体、重局部轻体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动手等实践能力差,缺乏自我创新和开拓精神的问题。
三、“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要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学习需求调研为依据,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保持特色、注重实践、注重能力的原则,更新教育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发展趋于同步。
一是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整合,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优化课程内容,加强文理渗透,开出富有时代特点的公共选修课,比如,创业管理学、创业心理学、成功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创办小企业等,同时要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引进课堂,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等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三是适当减少理论课,增加实验课、实践课、能力实训课;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能力发展为辅、通过知识的传授就可以发展学生能力的观念。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去组织知识,形成“能力—知识”教学模块。
四是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课堂讨论的内容,推行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接等,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多走向社会进行实地调研或到企业参加短期工作,搞好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实习创造条件,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调查显示,大学生需具有十大创业能力,即人际沟通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捕捉机会能力、投资理财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抗压抗挫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这些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有一种全新的课程设置范式,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只是依据早已设计好了的课程进行教学,而不考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理解为可以传承的,学生的头脑被看做是一种被动“储存器”,用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学习的权利和实践的权利被剥夺,那么学习的质量必然会受到损害,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句空话。创新教学方法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
从原则上讲,一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讲结论,多讲过程、多讲方法、多提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争论、多实践,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大力提倡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课外训练式、情景体验式、创业基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法,鼓励学生逆向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向主动学习和探讨学习。二是教会学生自学,使学生能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最终达到终身自学的目的。三是改进教学手段,将现代化技术运用于教学,积极开展CAI教学、仿真训练教学、情境模拟实战训练等,善于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四是要改革考试方式。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习要求,采取开卷、口试、小作文、大作业、模拟情景实际操练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把知识学好、学活、学到手,最终提升学生的十大创业能力。三)优化师资结构,建立“双创型”教学团队
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关键是需要有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双创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创新创业的教育观、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较高的教学监控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艺术;能吸收最新教育科学信息,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现实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有独到见解并发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新规律和新方法,能实践运用教育科研成果,善于把教学工作与科研课题的实证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奋战在“科研第一线”、体验在“创业第一线”的高水平和一流的教师,他们自己本身就无法确立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方向,更无法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也无法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无法培养出真正具有创业意识的和创新才能的人。因此,一要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逐步实现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制定特殊的政策,吸引高学历创业管理人才,同时要大胆聘任学历不高但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和能力的校外企业家来学校兼任讲师、教授、创业导师的工作,或不定期地到学校进行演讲、开办讲座,使“双创型”师资队伍多元化。二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素质,并使部分教师成功转型。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形成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三高一低”群体优势;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多渠道、多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分期分批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学位和到著名企业挂职锻炼,进修提高,更新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鼓励教师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对有条件的教师,允许其进行社会兼职或创业实践。
(四)开辟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个教学环节。“第二课堂”以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自主性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是“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强化实践教育的有力措施。
1.开展“百名教授、百场报告”活动。该活动能激发学生“双创”意识和“双创”兴趣。
学院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校内或邀请校外专家、教授讲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介绍科技动态,用专家、教授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2.开辟“企业家课堂”活动。学校开辟“企业家课堂”和“成功校友创业成功报告会”,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走进学校,走上讲台,向学生介绍创业的过程、做法、经验、体会和教训,打破学生思想上对创业的神秘感,打消学生心理上对创业的畏惧感,使学生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感受现代企业的用人观、大学生成才与择业的关系,体会企业家们创业的艰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分享企业家们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3.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校可以提供各种条件,设立导师制,通过专业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欧因杯”教学技法大赛等,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
4.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引进来、走出去,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引社会进学校,加强校内模拟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模拟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开展真实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基地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建立与企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步扩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社会实际工作、生产、科研进行结合的机会。
(五)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为“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保障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既要突出以人为本,切实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保障。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制度。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部门参与的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双创”教育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办法,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场地建设。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增加设备投入。
3.给予人力支持,提供队伍辅导。选拔创新意识强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支持参与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应该计算工作量,并优先批准专业科研课题。
4.建立评价机制。学校建立相应的学生奖励、指导教师奖励、院系奖励等有效激励机制。对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并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在申报职称时可作为科研成果;获奖的部门,在年终工作考核时优先评优。
第五篇:科学管理方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方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将科学管理方法引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是一种有益尝试。本文在介绍5W2H和PDCA循环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在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5W2H PDCA循环 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
我国高校扩招后,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产品制造存在相通之处。管理目标都是按社会和顾客的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均可描述为:专业设置与调整(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招生宣传(广告)―招生(进原料)―在校教育(生产)―毕业考核(检验)―就业(进入市场)―用人单位使用(产品消费)―毕业生信息反馈(质量跟踪)等。可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系统性、实用性的“5W2H”和“PDCA循环”法,必将使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提高。
一、用5W2H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
人才培养过程的设计应明确如下几个问题:
Who(谁)――培养过程的主体和客体?
What(什么)――培养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
When(时间)――不同知识的传授时间?
Where(哪里)――不同知识的传授地点?
Why(为什么)――传授给学生不同知识的原因?
How(如何)――如何传授给学生知识?
How much(多少)――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
二、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
1.PDCA循环
PDCA循环过程包括:
Plan(计划)阶段。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此制定管理目标、行动计划和措施。
Do(实施)阶段。将计划或措施在工作中落实。
Check(检查)阶段。将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效果。
Action(处理)阶段。循环的关键阶段,对检查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形成标准,不符合要求或效果不显著的,转入下一个循环。
2.PDCA循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体运用
(1)Plan(计划)阶段
①树立质量生存观。开展教育思想讨论,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②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制。建立校(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教学校长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系(部)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教研室负责课程标准的制定、修改。形成“教学校长―教务处―系部―教师―学生”的质量管理链,确保教育产品的“零缺陷”。
③制定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标准。
理论教学质量标准:培养目标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建设标准――精品课、核心课的建设规划及管理办法;试卷、毕业论文(设计)标准――考试组织、试题、成绩评定与记载、考场管理等;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学工作规程、教学质量评价等;教材建设及选用标准――教材建设、选用、评价与管理规定等。
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验(训)室工作规程――实验(训)教学管理规定、实验(训)教学评估办法、实验(训)教师岗位职责、实验(训)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训)室管理办法、学生实验(训)守则等;专业(毕业)实习标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校内(外)实习(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毕业论文(设计)标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等。
④制定与教学质量有关的人员标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质量实现与提高的关键的、根本性因素,标准有:教师工作条例、教学事故差错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学奖惩办法、师德规范建设条例、学生管理条例等。
⑤制定各教学环节的规章制度。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堂教学、调(停)课、教学文档、实验室和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评卷和试卷复查及试卷保存等方面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⑥建立较为全面的信息反馈系统。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反馈制度、督导组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生座谈会制度等。
(2)Do(执行)阶段
将制定的工作计划、教学管理制度、标准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实施。
(3)Check(检查)阶段
①人才培养过程检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三检查”制度。
一是教学运行过程检查,包括:期初检查――重点检查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师授课准备是否充分(包括教学进度计划的制定,授课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材及参考书的征订),教师、学生到位情况,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准备等;中期检查――重点检查教学进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结合学生座谈会,全面了解教学过程的运行状态;期末检查――在检查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重点检查考试管理。
二是教学效果检查。检查试题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能否体现人才培养的目的,教师阅卷是否公正,考试和试卷分析是否客观、深刻等。
三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采用抽样检查方式,检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定稿论文和答辩是否规范。
②人才使用过程检查。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的方法,定期的、经常性的向社会调查,了解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学生的能力素质能否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毕业生的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能否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等,将调查信息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的再设计中。
③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人员的检查。通过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领导(专家)评教,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4)Action(处理)阶段
检查结果即为各种教学信息,是进行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决策机构实施调控的重要依据。及时收集、处理、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存在的问题,留待下一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解决。
总之,高职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单靠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够的,必须引进和借鉴现代的、先进的管理方法,依此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证,才能使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
[1].闫飞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
[2].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伍爱,质量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8;
[4].徐海峰,职业化、专业化、人的现代化,高职人才培养的三维质量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