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19-05-14 05:0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第一篇:2013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3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喜忧参半

就业率连续3年增长;自主创业者比例多于本科生;毕业后3年收入倍增„„7月16日,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次向社会展示其美好的一面。据悉,此次报告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组织专家撰写。当天,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之

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教授用“十八大看点”总结今年的报告,这些“看点”折射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喜和忧。

喜:高职生就业创业收入比例提高

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这个信息在报告中再次被提及,699万高校毕业生中,高职院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力压“211”院校。报告显示:2012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上升0.8个百分点,并且从2009年开始,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上升。其中,有56%的高职毕业生3年内发生过职位晋升,略高于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的比例(52%)

收入倍增:作为城乡高技能劳动力的新增力量,高职生整体上在毕业三年后就实现了收入倍增。2012年,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月收入为4160元,比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增加2270元,涨幅为120%。

自主创业比例增长两倍以上: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中,毕业3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比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加了2.3倍。本科毕业生该比例增长倍数为2.0倍。

被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过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丁仕源是“中国90后创业最年轻的富豪,现在执掌的活动策划企业,让他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丁仕源说:“感谢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桂林福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3期共450人的订单班培养,至2012年有30%毕业生已成为该公司的骨干力量,其中1人升任厂长,4人担任副厂长,1人担任质检部副站长。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评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会做人,能做事,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钻研,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同时,报告显示,有83%的2012届高职毕业生表示对母校满意,比2011届上升3个百分点。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出5个特点:院校布局向县域腹地延伸;围绕产业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校企合作育人逐步走向深化;质量保障机制强调多方参与;教师队伍

结构有所改善;国际合作办学拓展新领域。

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增幅放缓、企业生存困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高职教育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由此,四川省德阳市市长陈新有指出:“如果没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德阳的工业经济,特别是重装基地建设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发展。”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表示,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以一个专业带动地方一个支柱产业,出多少钱政府都可以支持。

忧:内外的竞争压力

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1297所高职院校,设置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此外,还有近200所高职院校在县里办学,150多所高职院校办在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科技园区,布局上比较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尤其是三线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然而,在记者采访中,许多中西部三线城市没有成型的经济布局,无法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模式,这些地方的高职毕业生更多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加入打工队伍行列。“没办法,我们的办学模式无法进行校企结合,因为当地没有像样的企业;我们也只有‘黑板上开汽车’,因为当地财政没有一分钱的投入。”中部省份的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负责人诉苦说,“其实,据我了解,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都面临像我们这样的现状。”

报告显示,投入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中,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自2010年首次超过学杂费后,2012年进一步上升到了54.0%。但是,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仍明显偏低。从全国水平看,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有普通本科学校的56%,有15个省区低于这一水平,上海、青海、天津、贵州、甘肃、宁夏、湖南、安徽等地甚至低于50%。多数地区还未制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生均预算内拨款水平与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因此,高职学生的学杂费负担仍然较重,规模扩张成为部分高职院校维持生计之道,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除了投入不足外,近几年,生源危机是高职院校无法逃避的话题,很多以生源养校的高职院校无以为继;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决定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可替代”的高职学校将会面临可替代的境地;生源危机使得招生来源多样化,高职院校如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本科以上毕业的属于“劳心者”,高职以下的属于“劳力者”,蓝领可能收入不低,却被整个社会歧视。

这些内外交困的问题使得高职教育发展遇到很大阻碍。“我们职教人一定要清醒,不能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就业质量如何、专业对口率高低、学生的后发优势有多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贵州铜仁学院院长侯长林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发出这样的警示。思:呼吁多方支持,寻找改革出路

报告用多个“期待”,呼吁各级政府加大高职投入和转变职能——

期待各级政府建立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提高拨款水平,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社会资助等多渠道投入机制,改变高职院校主要依赖学费求生存的办学现状。应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仍然没有落实,政府直接插手高职院校具体事务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同时扮演着高校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的多重角色,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效率,挫伤了办学积极性。

期待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落实办学自主权,把中层干部任免、教师招考、职务评聘、机构设置、专业设置等权限交给学校,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格局,激发高职教育办学活力。

期待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难对我们这样的农业学校尤其突出,我们在村庄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绍年说:“目前的招生制度不能满足涉农专业学校的招生需求。就应该一张答卷考察学生是否愿意来学校读书,回答‘是’就招进来,回答‘否’就放弃。”

孙绍年进一步解释说,高中、初中毕业生不愿意读完3年书后回去搞农业,我们的招生对象应该是那些正在干活的青壮年农民、是国家所号召培养的新兴职业农民。“但是,现在他们不能纳入招生对象,因此我们的招生对象范围要扩大。”

孙绍年的呼吁得到了响应。近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高职招生制度上进行了很大改革,意见指出,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

意见指出了高职招生的几条途径:普通高考[微博]、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技能大赛免试入学等多种形式。教育部相关文件还指出,今年将加大非高考生入学高职的比例。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使命,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任务。”马树超说,高职院校应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坚定信心、坚定信念。

第二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心得体会

迎评促建,从我做起

财政经济系

易江华

为迎接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目前,我院上下正如火似荼地开展学习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的活动。学院领导多次在“迎评促建”会上强调评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一名专职教师,我仔细解读文件内容,深入体会文件精神,力争学深、学懂、学透,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学院“迎评促建、创新发展”的大局上来,以自己认真严谨、扎实细致的实际工作表现来为学院做贡献。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国家依据教育法规,建立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其评估结果对受评院校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影响。评估既是一项学院建设工程、教学改革促进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工程,也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学院凝聚力工程。

(一)评估是关系学院生存发展的大事。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单位不断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高职院校近1200所,在校生规模1000多万人。学校这么多,难免参差不齐、良莠不分。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这把标尺来衡量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格和办学水平。因此,我院如果能顺利通过评估,就为我院打下了稳定办学、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否则,就会面对直接的生存发展危机。

(二)评估是检验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尺。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我院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划,办学满五年的高职院校必须接受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通过评估,才能检验出我院是否是一所各方面都合格的高职院校,是否符合省委省政府办学初衷,有条件有能力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为地方文化产业的科技研发提供创新和技术支撑。因此,这次评估既是对我院办学资质的大测评,也是对五年办学成就的大检阅。

(三)评估是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机遇。国家制定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分说明评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院建院时间不长,办学底子较薄,各方面条件还需要继续完善,必须牢牢抓住评估这一重大机遇,用评估来促进我院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全面提升和完善。

二、评估和个人的关系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和54项重点考察内容,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可见,“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事事都是评估内容”。学院评估与个人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评估为个人提供了成长锻炼的机遇、发展壮大的平台。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都是学院整体工作的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个方面,都会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得到反映。通过评估,对照指标,查漏补缺,个人完全可以实现工作上的自我增值。因此,评估是教职员工发展成长的良机,每个人都能在评估中获得考验、得到锻炼、取得提高。

(二)个人的工作表现会深刻影响到评估的结果。每位个体的工作好,则整体的工作好;任一个体的工作出现偏差,则整体工作会受到负面影响。同时,评估的结果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个人与学院就是荣辱与共,同生死、共存亡的共同体。因此,作为学院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务必全力以赴、顾全大局、真抓实干,为学院的评估工作尽职尽责,做出贡献。

三、个人的职责与义务

我作为学院的一分子,面对任务繁重、千头万绪的评估工作,更要深刻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意义、学院评估与个人工作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身体力行,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完成好学院和领导交给的任务。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好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评估工作的各类文件,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里面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到行政管理方面的,要吃准、摸透。要深刻认识到评估是既评教学,又评管理;既评学院,又评个人;既评整体工作,又评团队精神。要牢固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辱的主人翁意识,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紧迫感,学院兴衰、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行动上要积极参与。要仔细对照《评估指标》,检查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充实提高。要正确处理评估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关系,认清行政管理工作的本质,立足服务,以人为本,将广大师生的利益放在心间,切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坚持评估工作和日常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三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心得体会

认真严谨 扎实细致 为评估工作添砖加瓦

为迎接十一月底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目前,全院上下正如火似荼地开展学习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的活动。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我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川教【2009】41号)、《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王仲明书记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文件,仔细解读文件内容,深入体会文件精神,力争学深、学懂、学透,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学院“迎评促建、创新发展”的大局上来,以自己认真严谨、扎实细致的实际工作表现来为学院做贡献。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国家依据教育法规,建立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其评估结果对受评院校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影响。评估既是一项学院建设工程、教学改革促进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工程,也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学院凝聚力工程。

(一)评估是关系学院生存发展的大事。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单位不断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高职院校近1200所,在校生规模1000多万人。学校这么多,难免参差不齐、良莠不分。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这把标尺来衡量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格和办学水平。因此,我院如果能顺利通过评估,就为我院打下了稳定办学、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否则,就会面对直接的生存发展危机。

(二)评估是检验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尺。我院是省委、省政府建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划,办学满五年的高职院校必须接受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通过评估,才能检验出我院是否是一所各方面都合格的高职院校,是否符合省委省政府办学初衷,有条件有能力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为地方文化产业的科技研发提供创新和技术支撑。因此,这次评估既是对我院办学资质的大测评,也是对五年办学成就的大检阅。

(三)评估是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机遇。国家制定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分说明评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院建院时间不长,办学底子较薄,各方面条件还需要继续完善。按照我院“十二〃五”规划,要在5年内建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就必须牢牢抓住评估这一重大机遇,用评估来促进我院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全面提升和完善。

二、评估和个人的关系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和54项重点考察内容,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可见,“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事事都是评估内容”。学院评估与个人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评估为个人提供了成长锻炼的机遇、发展壮大的平台。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都是学院整体工作的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个方面,都会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得到反映。通过评估,对照指标,查漏补缺,个人完全可以实现工作上的自我增值。因此,评估是教职员工发展成长的良机,每个人都能在评估中获得考验、得到锻炼、取得提高。

(二)个人的工作表现会深刻影响到评估的结果。每位个体的工作好,则整体的工作好;任一个体的工作出现偏差,则整体工作会受到负面影响。同时,评估的结果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个人与学院就是荣辱与共,同生死、共存亡的共同体。因此,作为学院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务必全力以赴、顾全大局、真抓实干,为学院的评估工作尽职尽责,做出贡献。

三、个人的职责与义务

我作为学院行政管理队伍中的一员,面对任务繁重、千头万绪的评估工作,更要深刻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意义、学院评估与个人工作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完成好学院和领导交给的任务。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好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评估工作的各类文件,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里面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到行政管理方面的,要吃准、摸透。要深刻认识到评估是既评教学,又评管理;既评学院,又评个人;既评整体工作,又评团队精神。要牢固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辱的主人翁意识,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紧迫感,学院兴衰、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行动上要积极参与。要仔细对照《评估指标》,检查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充实提高,比如目前负责的“文化创意人”论坛,是否定时、按期、成功举办,是否符合“启智慧、拓眼界、兴文化、生创意”的宗旨,是否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要认真完成相关评估材料的撰写、收集、整理、归档,为评估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材料。要正确处理评估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关系,认清行政管理工作的本质,立足服务,以人为本,将广大师生的利益放在心间,切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坚持评估工作和日常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四篇: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构建符合再代化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可变性和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面向不同行业的高职学校,其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运行的特点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1.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知识经济拉动脑力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机器人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互联网和网络公司的出现,特别是数据公司的出现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运行态势,从而出现了许多新职业,这些新的经济技术与管理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知识有明确的要求。

2.加入WTO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高职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不断扩大知识资本。对学生的国际视野、外语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结构、管理经验、人格素质等都提出新的要求,要培养适应市场的复合型高职人才。

二、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自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专业设置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其专业方向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三是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一个专业的成长需要时间、人力、物力上的保证。专业建设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未来的需要。要特别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既要注意专业前景,也要考虑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要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提升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2.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且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屑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的特色。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3.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要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式。

(1)职业能力的形成。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分解出哪些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这是编制一般教学计划行为的一种拓展、外延和深化。

首先,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本行业背景和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生产技术水平,对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需求进行分析。再根据“有效需求”的原则,进一步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细化。然后确定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公德三项要素组成。对有关专业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是高职专业教学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

(2)综合素质。高职人才的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所谓的人文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做一个忠诚于人民的人。道德品质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专业素质是高职学生必须的素质,是立身之本,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直接本领。它主要包括专业开发素质、专业管理素质和创新素质。

4.课程体系

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块: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强调的是“专业对口”,强调的是做事教育,追求课程的完整性,忽视课程的整合和重组,学生学到的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当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时,又显得力不从心。

根据上述目标和原则,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与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那些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既能保证传授最基础的内容、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腾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为学生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本领。

我们构建的高职课程体系应当体现: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2)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

(3)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训练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三方面,围绕职业综合和专项能力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

5.产学结合

开展产学结合,狠抓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同时企业也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保障。产学研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和执著追求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6.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学院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提高学历,鼓励在职进修。

(2)有计划地安排现有教师到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挂职锻炼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实践。

(3)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4)引进学术带头人、引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5)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的培养。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的特色。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3.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要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式。

(1)职业能力的形成。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分解出哪些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这是编制一般教学计划行为的一种拓展、外延和深化。

首先,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本行业背景和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生产技术水平,对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需求进行分析。再根据“有效需求”的原则,进一步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细化。然后确定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公德三项要素组成。对有关专业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是高职专业教学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

(2)综合素质。高职人才的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所谓的人文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做一个忠诚于人民的人。道德品质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专业素质是高职学生必须的素质,是立身之本,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直接本领。它主要包括专业开发素质、专业管理素质和创新素质。

4.课程体系

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块: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强调的是“专业对口”,强调的是做事教育,追求课程的完整性,忽视课程的整合和重组,学生学到的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当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时,又显得力不从心。

根据上述目标和原则,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与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那些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既能保证传授最基础的内容、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腾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为学生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本领。

我们构建的高职课程体系应当体现: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2)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3)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训练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三方面,围绕职业综合和专项能力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

5.产学结合

开展产学结合,狠抓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同时企业也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保障。产学研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和执著追求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6.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学院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提高学历,鼓励在职进修。

(2)有计划地安排现有教师到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挂职锻炼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实践。

(3)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4)引进学术带头人、引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5)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的培养。

第五篇: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工学结合为模式,依托校企互补的实训条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门知识、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面向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工程施工和运营第一线,并且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高速轨道施工技术和维护、管理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一、坚持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人说人才应该具备四种能力,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应该说要求是很高的,其中“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是关键,有了实践能力,才谈得上创造;有了实践能力,才谈得上就业;而至于创业能力,对于工科高职学生而言,显然很高,因为创业伴随着管理的要素,而工科高职学生是以特定岗位或岗位群的操作技能为看家本领,对于运筹帷幄,打拼市场,从事经营,实在是弱项;但对于不同的学生又要因人而异的进行引导和培养,为其将来的创业能力打造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有54%的学生喜欢学习专业技能课,28%的学生喜欢文化、历史等人文课,15%的学生喜欢音乐、体育等素质课,只有3%的学生喜欢专业理论课,这说明学生非常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素质和基础理论知识。

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改变这种状况。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很多高职学生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科学,因而导致综合素质较差。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中,只有接近28%的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教师学习,调查数据显示,这部分学生主要是一年级的新生。有39%的学生愿意自学,而另外33%的学生喜欢与同学讨论。这种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追求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熟化、理性化,迫切要求变革当前的教学方式,同时,在课时安排上应考虑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可以制定以下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提出的具体人才规格,可以实施满足企业的“订单”培养。在“订单”培养过程中,经校企协议,签约学生实施不同侧重的教学组织。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教学组织打破了常规模式。

首先是在班级设立上打破常规。学生签约后,依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打破原有班级建制,安排专门的班主任,开展单独培养。

其次是课程设置上打破常规。按照订单企业提出的培养要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与原有课程相同或相近的,学院就对原有课程进行修改或删减;对于没有设立的课程,通过校企工作小组,进行资源调配,满足教学需求。

第三是课时安排上打破常规。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企业实训基地作为授课地点,改变原授课时间的节奏,开发校内演练场及计算机房,并配备指导教师,随时指导。

第四是能力考核上打破常规。

根据订单企业要求,学院对订单班学生的考核,均由企业全程参与。

(二)“工学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工学交替”是完成了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来修正自身的学习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简言之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就好好学什么”。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顶岗实习”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培养适用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质量就业,充分考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的成才需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吻合,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近距离对接,并真实客观地检验专业教学质量,高速铁路专业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坚持推行“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现在高速铁路在全国各地都有修建,可组织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去了解高速铁路的具体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1]涂玉芬,王德洪.我国高速铁路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2]姚梅林.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J].高等职业教育,2003,(12).[3]吴红梅,宋敬.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下载2013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人才的培养备受全社会的关注,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与计划的重要工作人员,其专业素养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为了能够强化高职院校对社会的人才输出......

    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俞建新(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摘要:我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提出的“ISCED5......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商务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武昌职业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

    关于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论文范文合集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如何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索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格式

    附件3: XXX学院专业调研报告参考格式 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标题、前言、主体及结论四部分。 一、标题 “江西现代职业学院XXX分院XXX年XXX专业调研报告” 二、前言 (一)调研目......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加强电脑艺术设计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建议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紧密合作,以公司“定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我国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下文称《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

    改革会计实践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探析

    .. 改革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探析 王亚兰(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财经系)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是否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