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

时间:2019-05-13 00: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

第一篇: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

启发式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起积极性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有些教师喜欢把知识嚼烂再喂给学生,结果数学课上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得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另一些教师不赞成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为问题在老师讲得太多,于是,他们增加学生练的时间,或是辅以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以减少教师讲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仍不具有启发性。现代启发式教学是创设一种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行为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通过引导、指导、开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并投入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实施的根本要求是要组织好学生,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明确任务后便可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做好准备,教师要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的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太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先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

启发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大致有四种方式

(一)设置问题启发学生

课堂提问时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因为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明确易懂,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际,如果需要,可以将大问题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渐次加深的问题,构成“问题系列”,将每一个问题顺次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思维活动的深入开展,主动获得每个问题的解答,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逐步加深,不断以已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完成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转化。(二)归纳总结式启发

它是以归纳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明显的特点是从具体到概括或从特殊到一般,在归纳启发作用下,学生运用直观法把他们所观察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有关条件、技巧或者解题方法的共同性质加以概括、形式新知。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可以通过若干个具体例子来启发发现。在运用归纳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当确实让学生得到所有必要的情况,使他们能有所发现并进行恰当的概括,同时应给每个概括提供多个不同的例子。

(三)互动型启发式

互动启发式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游戏、折纸、拼补或旋转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表现为具体的实验操作,使他们自制,并从中悟出其定义、定理,使抽象的定义具体明了化。而数学实验则是利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测量工具、实物、计算机等)进行折、检、拼、测、作的活动,然后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等思维过程,获得数学知识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借助实验工具,通过学生的动手、动眼、动脑,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好学、乐学。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使教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别的学科一样,在数学教学中,不论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只有使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使数学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四)知识类比启发式

它是借助类比思维进行启发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确定各种对象或者现象之间在某些特征关系的相似为基础的,它是从相似一方到另一方,是以具体到具体,以特殊到特殊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引导出所要研究的数学对象的类比物,进而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并组织学生运用类比进行探索活动,引导他寻找相似的现象,属性和性质,并查明结构的相似性,然后进入类比推理,建立假设,进而加以检验。在数学教学中,可用于类比启发的内容很多,如分式的性质可由分数的性质类比出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教学上尤其要贯彻其发行原则。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起积极性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启发式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手段,实质是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总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应当大力提倡将启发式教学思想应用于数学素质中。广大数学教师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式的内涵、启发式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数学教学的实践

第二篇: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摘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一切优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现代启发式教学能很好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首先简述了启发式教学的由来,思想内涵。之后总结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并进行了相应的案例分析。最后归纳出了当前启发式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案例

1启发式教学概述 1.1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教学思想,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历久弥新。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在国外,古希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以发问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创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启发式教学不断吸收并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当前的教学领域更显得生机勃勃,更具有优越性,值得大力推广。

从现代意义来讲,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内涵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重新认识学习者的地位和作用,建构新的学生主体观为目的。

这种新的学习观念强调学生作为认识、学习的主体,必须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现代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能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勇于创造来判定其优劣。

(2)启发式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学会学习也正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的重点,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增强,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最后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转化。

(3)启发式教学侧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启发。

它是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的,它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全新教学理念。2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论思想,既要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又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体现出应有的特点。2.1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现代教学方法是以完成现代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揭标、设疑、导练、评价”的教法,又包括学生“自学、解疑、应用、矫正”的学法。中学数学课的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以此为基础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结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学生由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在采取行动,各自在其中有所收获。2.2教学对象的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应为“学”服务。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学生在课堂上想了些什么要重要千万倍。”中学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学对象是否会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而教学对象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又取决于这些内容是否能满足教学对象的需要。数学课启发式教学就要把教学对象作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3学习的“双部性”

所谓“双部性”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时,既要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又要注意学生的内部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只注意他们听课注意力是否集中,实验操作是否有秩序,观察是否细心。但是,有时学生活动的外部表现尽管相同,但从内部来说则可能完全不同。原苏联教育学家休金娜说“教学方法的教育学价值常常是由认识过程的隐蔽的、内部的方面决定的,而不取决于该过程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现代教学方法不仅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内部活动。3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案例分析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

在对学生进行启发的过程中,“问”的艺术是启发的关键,是研究和表现启发式教学的艺术性的重要方面。“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问”,让学生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商讨。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即学生怎样数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应当从问题开始,以问题引导数学学习。可见,“问”在启发诱导的过程中极其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如何通过恰当的“问”来启发诱导学生呢?

(1)针对学生的差异,提问要有层次性、递度性

教学提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问题的难度与坡度,既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也需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24xxymxmyx例如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2、4;因为第一问比较简单,所以提问的层次是中等生,第二问需要添项、拆项,所以提问的对象是优秀学生。

2x解1:xymxmyx(xy)m(xy)=(xy)(mx); 42222222x4x44x(x2)(2x)(x2x2)(x2x2)2:(2)掌握发问时机,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

教学需要是设计提问的客观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以发问,但要保证提问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要注意发问的时机及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发问,发问时应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以免画蛇添足。那么什么时候是最佳发问时机呢?就是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必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不须”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激活,对教师的发问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效。最佳发问时机既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2xxx10,教师应该问学生是现在平方,还是平移以后例如解方程

2平方,而要是老师直接写出xxx1,再两边平方,那题目太容易了。

(3)注意发问顺序,所提问题结构要简明合理,含义要清楚、准确、具体

教师发问在内容难度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形式上,教师的发问又切忌按座位顺序点名提问,而应打破次序,有目的地“随机”提问。在问题的结构上,要简明合理,冗长繁杂的问题,使学生很难把握问题的中心。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发现教师会问学生“你学了这些知识,有何感想?”“你的体会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笼统的提问,常常使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或者做一些含糊其词、无关痛痒的回答,使教师难以顺着这条线再问下去。因此在提问中要限定问题的范围,避免提问大而空。要把大的问题具体化,尽量使问题的含义表述的清楚、准确。

2例如:把yx2x3向右平移5个单位,所得解析式为。2y(x1)2,教师要先问学生:第一步做什么?学生答:配方为第二步做什么?学生答:求出顶点:(1、2),第三步做什么?学生答:把顶点平移后为(6、2)

2所以y(x7)2

(4)适时提示点拨,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主要的停顿时间,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思考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二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以便他们完整地做出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指点迷津,以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公正地指出优点或不足,教学提问的总结对学生系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若不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也很难掌握课堂知识。

4.当前启发式教学存在不足

(1)以练代启

认为启发式教学既然与注入式教学相对,就应该增加学生的活动量,即“精讲多练”。多练不一定是坏事,但如果仅停留在模仿阶段(解题术的套用)而大量做一些重复性练习,学生的思维没有经历领悟的过程,就不能说是启发式教学。

(2)以活代启

这里的“活”不是思维上的活,而是追求教学形式的活跃、热烈,认为教学气氛不热烈就不是启发。常见的有:教师用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换回学生大声的“对”、“不对”、“是”、“不是”。或是哗众取宠,通过一些偏离主题的动作、语言引得学生哄堂大笑等。

(3)以已代生

教师虽注意分析,分析起来也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却是“事后诸葛”,往往是教师多次探索后保留的最佳通路,而“最佳”的寻求过程,特别是克服障碍的过程并未表现出来,结果是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做起来却一筹莫展。这些都是没有抓住启发的实质,形而上学地简单套用的结果。

(4)提问不科学

先点名,后提问题。被叫学生站起来了,但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心中无数,惶惶不安。这种提问方法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会造成一人惊慌,大家松气的局面。问题不分难易,提问不看对象。提问本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信口点名,把难题叫“差生”回答,容易的题目叫“优等生”来回答,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启发式教学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有启发式教学的意识,并能深化到教育教学中,真正地体会并落到实处才能使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真正地发挥作用。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是节节课都可以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授课,然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启发式的教学行为在学生逻辑思维上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数学思想方法,并将新的知识内化,重新整合自身的数学认知结构,才是我们所最求的目标。参考文献

[1]乔石.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2]孙玉楼.新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启发式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12:25.[3]杨丽,陶月仙.论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S1:1-2+10.[4]张连敏.浅议启发式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13.[5]姜华.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06:21.[6]潘立新.启发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研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06:48-49.[7]董玉琴.数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0:77.[8]华丽萍.启发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02:60.[9]何细良.启发式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2,Z3:113.

第三篇:浅谈数学教学的“启发式”

浅谈数学教学的“启发式”

教学方法的优势,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近年来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本文就从启发式的思想实质及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启发式的教学,是当前各种数学教学方法的根本

启发式为首例,他针对当时“以训诫为主的强制灌注输”的教育方法,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二隅仅,则不复也”的主张。古今中国数学名家正是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这种思想而提倡数学教育要实行启发式,华罗庚、苏步青也都是用启发式指导教学,促进了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的结合。

西方名家把启发式喻之为“产婆术”,认为,教师的工作有如助产师一般,教学应采用问答式的探究学问的方法(即产婆法),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讲授全部现成结论,对学生的错误不是有直接纠正,而是用另外的补充问题来帮助暴露矛盾,使学生清楚地感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上显见,名家并没有把启发式作为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作为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注重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启发式的实质,概括地说,就是启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求必须加强数学活动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华罗庚教授说得好: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也要让学生看到做饭过程。

数学教学要设法使课本中的知识“活”起来,不是堆砌知识积木,而是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知识深化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把结果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要求教师把握知识发展的脉络,即教学中认识是如何由已知逐步探究出未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体现在对概念、定理、公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的意境,以探究性语言代替结论性的陈述,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其实质就是要变知识储备型教学,吸收型教学为智力开发型教学。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教学应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在几何的教学中,可在适当条件下,介绍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思想方法,在推理论证中,介绍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和化归的思想方法;在解题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归纳总结解数学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如换元法、割补法、辅导线联系法,逐次逼近法等等,这样做,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任何现代的教学方法,都必须体现教学活动的这种“双边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不烦教导——从思想上孜孜不倦地给与教导,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认真“编导”——深入钻研教材,构思好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方案。

3、善于倡导——揭示数学的重要性,善于发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积极引导——创设情境,提供隐藏的规律性材料,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5、耐心辅导——因材施教即喜欢“尖子”,让其吃得饱,又不忘“中”“差”生,多给与鼓励和帮助。

6、不断开导——对问题多设悬念,多讲其产生的背景及应用,并不忘指出数学中隐藏的美。

7、加强指导——经常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

1、让学生看书——可先提要求、设置疑问、悬念、激发学生看书的热情

2、让学生想——“学贵有疑”多让学生质疑,从疑问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讲——除学生回答问题外,还要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抒发己见

4、让学生议——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大胆议论,通过一种自然相通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得到一种“精神满足感”

5、让学生练——从练中融汇知识是一种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6、让学生更正——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防止知识缺陷的积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会启发式教学思维理解为“少讲多练”,甚至有些老师每堂课都按一定的时间比例来划分“讲”与“练”好像精讲是少讲,我认为只要启发有方,诱导有法,能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出一个问题思维情境,即使一堂课,讲满五十分钟,仍然是较好的启发式教学,更有甚者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就大错特错了,特别是那些频繁的、单纯的,甚至是无聊的一问一答要坚决剔除。

第四篇:浅谈数学提问的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提问启发法

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张远富

552400

我们现在提倡启发式教学,主要是由于已实行多年的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不少弱点:(1)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智能的发展注意不够(2)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注重传授前人已取得的成果,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不够。传统教学只是一种继承型的教学,正由于有上述弱点,因此,培养的学生出现如下一些情况:(1)有的学生书读得多,但不能干,“高分低能”。(2)思维类型上属于再现型。在有现行规程、典范,先例或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做好工作。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时,就会不知如何去做。有的教师注意了读死书的问题,提出要学了用得上,但仅要求学了会用,仍属于再现型人才。(3)面对知识快速更新,不会也不习惯于尽快去获取新的知识。(4)大多数学生缺乏敢于创新的才能和意愿。(5)面对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感到很难适应。

为克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缺陷,各级各类学校提倡启发式教学已有多年,但进展缓慢。究其原因,首要的还是很多的教师对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的影响,使得教师对教学改革兴趣不大,再加上各种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难以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但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对于什么是启发式教学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要求他们去积极推行启发式教学。因此,要积极推行启发式教学。首先要弄清是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理念

启发式教学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教育。春秋时期的伟大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的,在《论语·述而》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意;复,再告也。”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布鲁姆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由此可知,启发式教学包含三个要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第二,教师的启发工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之下,其作用就体现在“开其意”、“达其辞”。第三,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当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从而扩大认识范围。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总称。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而是一种教学精神,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它可以体现为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

二、提问启示教学的实施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当前,有许多教师将提问启发式教学仅仅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并将之具化为课堂教学的问与答,把是否进行了有问有答的双边活动看作是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分水岭,这是对启发式教学的极大曲解。

真正的提问启发式教学:一是目的要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如:1+1=2还是等于3,这类没有思考价值的低层次的问题,学生往往可以从问题本身窥出答案,基本不需要运用大脑进行紧张的思考,多数靠死记硬背的知识就能回答,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几无一益,其实质是以“问”代“灌”,是新形势下变相的“满堂灌”,与启发式教学根本沾不上边。有价值、有意义的提问,是看提问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是否有点放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提问,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不等式的解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扩散,思维的火花进发,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二是所提问题的难易度要适应。课堂提问有些是即时提问或课堂生成性的,这都是不可预料的。教师应把握住这个度,有的问题太难可能是无用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甚至让学生有一种厌恶感。如:介绍数论简单知识后,提出让学生尝试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好比让学生一步登天,既不可能,又不现实。当然多数问题应该在备课时就要有总体设计,一定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是易是难。“因为教师课堂提问是连接‘主导’和‘主体’的纽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问题要(1)紧扣课题来设计问题。(2)在关键处提问,避免满堂问;在教材重点和难点处设问,重点处设问谓之突出,难点处设问谓之分散。如: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理解,提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器材的设计可说明这两个定理含义,通过象篮球架实物让学生把空间的想象变为直观。(3)要灵活应变,针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对于学生的回答,作为教师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稍差、胆怯害羞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挖苦,而应耐心的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于提出 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总之,提问启示教学就是教师必须注意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认识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结合;引导好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五篇:启发式教学的二十种实用方式讲解

启发式教学的二十种实用方式

1目标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

传授知识绝不仅仅为储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进而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就在这个地方。

目标明确是激发动机的诱因和调节行为的标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自觉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要明确本专业课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要求;还要明确教学过程中各个单元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每堂课的要求,指出重点、难点、疑点、关键和要求掌握的程度等。只有这样,才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激疑吸引式

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蕴含吸引力的思维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

宋朝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朱熹《学规类编》)“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

教师的责任在于:

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人。

②、启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这样就能拓开思路,启发学生多想、深思,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它是从问题入手,引起悬念,意欲让学生从中寻觅问题的“归宿”和“落脚点”。

在知识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发展上均可应用。

3提问启发式

这一方法要求真正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教师怎样提问才算有启发性?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依据提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①、点明知识规律性的提问;

②、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提问;

③、分析或概括性的提问;

④、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提问。

教师运用启发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有:

第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形成“信息差”。

这是启发式的关键。赞科夫说得对: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委靡无力。

第二,抓住主要矛盾,在重点关键问题上提问,而不是事无巨细、每事皆问。

为了提高效果,有人提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提问:教材的疑点要问;关键的内容要画龙点睛地问;含蓄的内容要问。

第三,提问要从实际出发,按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和实施。

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情感共鸣,随时提出些有趣味的问题,使学生兴致盎然的学习。

知识要讲得“有所知,有所不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要把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观点都摆出来,教师不急于把自己的看法表示出来,让学生去思索和选择,培养他们的求索精神和鉴别能力。

要把着重解决的内容提出来,鼓励学生去探索、创造和发明。要从正面和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对比,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要从知识结构上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命题,培养全面地看问题的本领。

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造成“认知”冲突,鼓励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培养钻研问题的良好品质。

要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提出一些难度较大、较深的课题,激发他们向科学险境进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学习毅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要从浅显举例和实际事物中,启发学生寻找问题的哲理和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理解力和概括力。

要举出有典型代表性的一个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去进行联想,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和思维综合能力。

要从事物发展顺序和知识内在逻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顺序等。

4比喻启发式

教师要用具体形象的、学生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激发学生联想,启发思维,进行对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地学习。

中国古代教育经验和方法中,就有“博喻”“善喻”的说法。孔子就是这方面在的突出的代表之一,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运用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记载。

古代许多学者在百家争鸣中,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驳斥对方的观点,也常用一些发人深省的比喻,写成寓言故事作为论战的武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讲解抽象的概念时,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加以说明。

一般地说,越是深奥、抽象的道理,越需要借助比喻。教师要对比喻的素材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加工提炼,注意比喻的通俗性、科学性和理想性。

5反诘启发式

在教学中,当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不完全、不正确的理解回答时,教师有时并不直接解答或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使学生在反问的启发诱导下,进一步开动脑筋,经过独立思考,自觉纠正错误或不足之处,找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叫做反诘式反问法。

教师在运用反诘法时,必须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所在;反诘的问题应与本题有明确的必然的联系,不要离题太远,使学生感到“茫无边际,摸不着头脑”。

6提示启发式

提示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突出强调为特征的。它包括关键型、奠基型、例示型、比较型、实验型等形式。不管哪种提示,都是教师明确地强调问题的实质或准确地显示问题的突出特征,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正确思维,同时也兼有激发学生的性质。

①、关键型提示

是教师指出理解问题的关键词语和关键条件的启发方法。

反映任何事物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其文字表述都有关键的词语,抓住它就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就不难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②、奠基型提示

是教师首先重申与新知识有关或有直接联系的旧知识,让学生理解新知识奠定基础的启发方法。

它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

③、例示型提示

是教师用通俗、直观的事例提示对复杂、抽象问题的理解的启发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例说明。这种举例有时用以阐述某一道理,有时是用以形象说明某一事物。

④、比较型提示

是教师对相近或相似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的启发方法。在各科的知识体系中,由于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可以帮助学生看清几个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对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⑤、实验型提示

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显示事物的突出特征,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启发方法。

7点拨疏通式

是教学中调整学生注意力、纠正马虎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

如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则说“现在有的同学已不在教室了”加以提示。发现个别学生学习马虎则说:“你计算的结果对吗?”如发现有的学生眉头紧皱则给予必要的点拨疏通,帮助学生克服看问题的表面性、孤立性,排除定势干扰,培养逆向性和多角度思维。

8情境启发式

①、情趣结合。

在教学中配合恰如其分的神色手势传情,以姿势助说话,也可以借寓或故事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教学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感情共鸣,激发学生思维。

②、情意结合。

教学要提倡“情于心而会于意”。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课文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进而要求编故事进行复述,效果也很好。

③、语言启发。

教师的语言,特别是文科教师的语言声调,更要求能够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诵读,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必须做到,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充沛,情趣横溢。

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的情趣出现在教材的开头比分布在后面效果要好。因为在教学开始时出现,可以引起学生长时间甚至是整堂课的积极化,可以提高整堂课的学习质量,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④、环境启发。

教学法的环境设计和布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学生常常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来学习周围世界的。他们接触到的语言文字,只有在他们的大脑里引起经验的共鸣时,才产生意义,也才能被记住和理解。

因此,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强调把知识和学生们的亲身经验结合起来,使他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自得到结论。

我们认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从实际出发,要求教师做到:按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法的要求,搞好教室等教学环境的布置,特别要注意美学原则;结合教材内容,创造出多种多样,符合教学法要求的形象化材料、标本、照片、实物等;板书、板画、图表等,要有启发作用。

9示范启发式

示范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规范化示范来启示学生掌握某一技能的启发方式。它包括潜在型、解题型、操作型、口语型、榜样型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都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规范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示范启发式的本质是向学生展示规范化的过程。

①、潜在型示范是教师讲述知识,阐明道理的思维方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讲述知识的联想方式、阐述理论的诱导方式、联系实际的选择方式等等,都会给学生以启迪性示范。

②、解题型示范是教师有意进行的、比较明确的审题和答题的规范化示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自己规范化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甚至还要以分解方式,指明各步骤的具体做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

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临摹”,就会启发学生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操作型示范是教师有意进行的、以准确规范的动手操作的示范。

教师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常向学生展示自己规范化的操作和动作过程,甚至还要反复展示各环节的具体做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学生照着去练,就能逐步学会操作技能。

10类推启发式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突破教材难点,引起他们的相关联想。通过概括化的活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学习。

运用此法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去探讨新知识和未知领域的东西,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感性认认的实际出发,达到开发智力和开发能力的效果。

11对比启发式

教学中对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理解,积极思考去获取知识。

鲁迅说:“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善于分析比较。

所以,用对比方式进行讲授、提问、演示等,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

12直观图示式

①、体系型图示是连接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勾画展示若干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图示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整体性认识。

②、推理型图示是定向连接有关知识点,以完成某个观点的推理过程。

这种图示化推理的定向制约性非常鲜明、直观,前后的因果联系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低来灵活安排,既可粗略,又可细微。它可以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通俗化、明朗化,很容易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

③、展示型图示是揭示事物的内部构成,反映定理或观点的内容,表明某些知识点的相互制约关系及说明题意等形式多样、作用广泛的图式。

13讲练引导式

指教师在讲练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整体思维导向,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表现是,教师循循诱导于前,步步启发,学生求索于后,自行分析,综合、消化得出结论。

14研讨启发式

在教学过程,抓住关键问题,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各抒己见,共同做出结论。

15探究引路式

指教师在探究课中运用的启发式引导。

探究中,“导演”在关键处思想引路,充分发挥“演员”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地“排练演出”,使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民主的色彩,使学生各得其所。

16假设式启发

假设式启发是以虚构的事例来说明某一观点是错误的,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接受正确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赞同某一错误观点的不正常情况,这时,教师就不应硬性制止,而应用假设式启发,即用归谬法的论证步骤。

一般是首先假设错误观点是正确的,再按错误观点的有关条件进行推理,结果引出矛盾的或是荒唐的结论,从而否定错误观点,肯定正确观点。

17自学指导式

教师在自学辅导课中研究教法,进行自学的思维引导。

“自学能力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它不是属于一般的能力,而是属于特殊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课前应选择设计怎样区分教材主次,易混淆的知识如何处理、如何审题、怎样确定解题步骤、怎样论证、检查、演算、如何优化自学时间、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利用智商等带有启发性问题,课中随时引路。

18语言动作式

指教师适时运用恰当的表情、动作和艺术语言而达到“意会”,“传神”,“移情”的潜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逼真地掌握知识,在思想感情上得到感染。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启发式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启发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使用,而不管适用哪种形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形式。

如果能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启发式教学形式进行施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必将出现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魔术般的诱惑力,成为学生求知欲渴的动力。

下载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启发式教学

    一、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做到胸中有丘壑 要在一堂课中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这个备课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①研究教材——确定目标,梳......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 作者:冯岩 地址:海城高中数学组 邮编:11420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 姓名:冯岩 地址:辽宁省海城市高级中学数学组 邮编:114200 [摘 要] 启发......

    启发式教学5篇

    启 发 式 教 学 的 求 索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茹 贡 忠 2005-12-28 启发式教学的求索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茹贡忠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启发式教学之我见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是说,教......

    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解读: (即“读课文,学生质疑——生合作,感悟交流——再读文,拓展应用” 教学流程:激趣导课, 揭示课题——结合全文,学生质疑——细读理解,感悟交流——......

    启发式教学及其方法初探[范文模版]

    启发式教学及其方法初探 黑石二中语文教研组 何谓启发式教学?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它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

    启发式教学新探

    启发式教学新探 摘 要: 启发式教学一直是教学方法中耳熟能详的概念,是古今中外都十分提倡与推崇的教学方式。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启发式教学内涵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本文主要......

    启发式教学1

    语言既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表现思维的工具。要让学生在课堂绽放思维的火花,教师上课时就必须恰当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例如:孟子的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