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创)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初探
(原创)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初探
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谈话问答、直观演示等主要方式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一种容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的是“满堂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启发式教学法被公认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常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手段进行,很多教师又把这种教学方法变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因此,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用得不好,反而对教学能起负面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尤其如此。无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教师有鲜明的选择性。在现实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语文教师教得吃力,教学效果甚差,学生也厌学其所任教科目;有的语文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极佳,学生也爱学其所任教科目。捷克教育家、美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那只是老师的错误。”很多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也用了启发式,但是由于缺乏教学艺术,而没有教学艺术的课不能打动学生.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代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愈来愈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讲究启发的艺术性。下面就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艺术和技巧作
些个人的初步探讨。
巧设问题情景 讲究提问技巧
启发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较为重要的还是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进行设疑问难。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存疑、释疑、探究、创造的过程。教师应以疑促思、以疑导学、以疑激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设置问题情景,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基础,巧妙地设置问题,创设出能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的教学环境。何谓“巧”?即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在设置问题情景时,如何体现“巧”字呢?①巧就巧在时机恰当处:提问必须抓住时机,提问提在火候正到的关键之处,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发诱导。教师要通过熟练的技巧和高超的手段,巧设“愤、悱”情景.开启学生思维,给学生以思维杠杆,设置思维焦点、使学生从己知顺利进入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师要做到时机不成熟,坚决不问。②巧就巧在难易适度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提问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提问题特别要讲究层次性,问题的广度、深难度都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喜悦。问题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没有一定的思维坡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里有个要处理好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实际。在一个教学班里,学生实际各有差别。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沉入学生当中,对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了解得非常清楚。这样所提问题才能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在课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经过努力能够尝到“桃子”的喜悦滋味。③巧就巧在避直就曲处。语文教学中对有些知识设疑可采用直问〔直接问〕的方式.如关于文学常识部分、文体知识、语音、文字等可采用此方式,而多数知识点设疑宜用曲问的方式。即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提问。这是一种拐弯抹角式的提问,讲究曲折艺术。这种类型的提问在于增强思维强度,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④巧就巧在环环相扣时。有时,为了解决一个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要围绕这一知识点,设置许多问题。但必须注意问题的连贯性,要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环环相扣。这种提问的艺术,像“剥笋”一样,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触及问题的本
质。
妙用教学语言 讲究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语言是语文学科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工具.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媒介、是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参照。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性的持质,运用得好会产生无穷的魅力。形象生动的语言会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师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此时,学生的思维与教师同步,他们会积极思考教师所问。亲切幽默的语言、还可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为启发诱导学生创造一
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态势语是另一种教学语言、它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表情达意、让人明了其义。若运用得当,也会起到开启学生思维的作用。《范进中举》末尾写胡屠户假意推辞范进所送银两的情节,文章对胡进行了动作描写。学到这里,教师可将人物“(紧紧)攥”、“(缓缓)舒”、“(赶紧)缩”的动作表现出来,并配以讽刺性的教学语言和滑稽的表情,启发学生感受胡的虚伪、贪婪及文学语言的讽刺效果,引导学生领会动作描写对塑
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善用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直观教具,是依据直观性教学原则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用实物进行直观。如果得不到实物、就用图像、模型等直观教具代替。用直观教具教学,可使教学立现形象,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教师在教学时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成分,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水到渠成地达到教学目的。善用直观教具,指运用要适时恰当.目的明确。一些说明文的教学,可采用幻灯或图片来演示,直观地表现文章内容。如教学《向沙漠进军》可借助以直观教具来演示“游击战”、“阵地战”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比较二者的差异。一些文学作品.可采用图片、录音等直观教具来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用逼真的形象和动人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理解知识并形成科学概念。如果条件具备,语文教师还要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逼真的动感影视形象,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比较适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正是由低年级阶段重于感性认识向高年级阶段重于理性认识的转形期,其理性思维处于发展较快的关键时期,他们越来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维的独立性明显增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够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巧设问题情景,讲究提问技巧;妙用教学语言,讲究语言艺术;善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那么,启发式教学这一方法就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并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浅谈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提问技巧 语言艺术 激发兴趣
内容摘要: 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代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愈来愈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讲究启发的艺术性。启发式教学这一方法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并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谈话问答、直观演示等主要方式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一种容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的是“满堂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启发式教学法被公认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常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手段进行,很多教师又把这种教学方法变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因此,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用得不好,反而对教学能起负面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尤其如此。无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教师有鲜明的选择性。在现实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语文教师教得吃力,教学效果甚差,学生也厌学其所任教科目;有的语文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极佳,学生也爱学其所任教科目。捷克教育家、美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那只是老师的错误。”很多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也用了启发式,但是由于缺乏教学艺术,而没有教学艺术的课不能打动学生.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代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愈来愈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讲究启发的艺术性。下面就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艺术和技巧作些个人的初步探讨。
一、巧设问题情景 讲究提问技巧
启发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较为重要的还是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进行设疑问难。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存疑、释疑、探究、创造的过程。教师应以疑促思、以疑导学、以疑激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设置问题情景,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基础,巧妙地设置问题,创设出能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的教学环境。何谓“巧”?即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在设置问题情景时,如何体现“巧”字呢?①巧就巧在时机恰当处:提问必须抓住时机,提问提在火候正到的关键之处,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发诱导。教师要通过熟练的技巧和高超的手段,巧设“愤、悱”情景.开启学生思维,给学生以思维杠杆,设置思维焦点、使学生从己知顺利进入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师要做到时机不成熟,坚决不问。②巧就巧在难易适度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提问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提问题特别要讲究层次性,问题的广度、深难度都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喜悦。问题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没有一定的思维坡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里有个要处理好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实际。在一个教学班里,学生实际各有差别。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沉入学生当中,对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了解得非常清楚。这样所提问题才能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在课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经过努力能够尝到“桃子”的喜悦滋味。③巧就巧在避直就曲处。语文教学中对有些知识设疑可采用直问〔直接问〕的方式.如关于文学常识部分、文体知识、语音、文字等可采用此方式,而多数知识点设疑宜用曲问的方式。即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提问。这是一种拐弯抹角式的提问,讲究曲折艺术。这种类型的提问在于增强思维强度,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④巧就巧在环环相扣时。有时,为了解决一个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要围绕这一知识点,设置许多问题。但必须注意问题的连贯性,要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环环相扣。这种提问的艺术,像“剥笋”一样,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触及问题的本质。
二、妙用教学语言 讲究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语言是语文学科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工具.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媒介、是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参照。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性的持质,运用得好会产生无穷的魅力。形象生动的语言会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师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此时,学生的思维与教师同步,他们会积极思考教师所问。亲切幽默的语言、还可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为启发诱导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态势语是另一种教学语言、它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表情达意、让人明了其义。若运用得当,也会起到开启学生思维的作用。《范进中举》末尾写胡屠户假意推辞范进所送银两的情节,文章对胡进行了动作描写。学到这里,教师可将人物“(紧紧)攥”、“(缓缓)舒”、“(赶紧)缩”的动作表现出来,并配以讽刺性的教学语言和滑稽的表情,启发学生感受胡的虚伪、贪婪及文学语言的讽刺效果,引导学生领会动作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善用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直观教具,是依据直观性教学原则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用实物进行直观。如果得不到实物、就用图像、模型等直观教具代替。用直观教具教学,可使教学立现形象,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教师在教学时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成分,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水到渠成地达到教学目的。善用直观教具,指运用要适时恰当.目的明确。一些说明文的教学,可采用幻灯或图片来演示,直观地表现文章内容。如教学《向沙漠进军》可借助以直观教具来演示“游击战”、“阵地战”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比较二者的差异。一些文学作品.可采用图片、录音等直观教具来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用逼真的形象和动人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理解知识并形成科学概念。如果条件具备,语文教师还要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逼真的动感影视形象,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比较适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正是由低年级阶段重于感性认识向高年级阶段重于理性认识的转形期,其理性思维处于发展较快的关键时期,他们越来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维的独立性明显增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够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巧设问题情景,讲究提问技巧;妙用教学语言,讲究语言艺术;善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那么,启发式教学这一方法就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并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初探启发式语文教学_196
【初探启发式语文教学】
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倡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
关键词:提问 点拨 学生主体 情感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具体的做法则多姿多彩。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所强调的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是启发式教学法所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把学生始终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引导”和“启发”上下功夫,教师不但要主动施教,还要善于引导。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教给学生的答案是唯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这样无疑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雕塑成一个模样的书呆子。然而新课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则需要创设适宜学生成长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而良好的教学氛围缺不了教师这一角色的成功表现。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呵护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甚至胡思乱想、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展现。只有创设和谐的氛围,启发式教学才可能得以真正的施行。如果教师还本着师道尊严,居高临下,让学生望而生畏,那可能就是“启而不发”,老师一厢情愿了。
能够把知识传授和学生的智能发展有机地统一,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体现。因为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只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而离开学习知识去谈智能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了。当然,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必须依赖一定的智力基础。因此,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以教为主,而是以引导为主,从而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以达到学习知识和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一位教师在教《那树》时鼓励同学们提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热情。有的说:“为什么称伐木工人为刽子手?”有的说:“写蚂蚁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树,有什么用意?”有的说:“驾驶者喝醉了撞树死去,为什么交通专家还要宣判那树偿命?”还有的问:“那树对人类做了那么大的贡献,为什么最终被砍?”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提出的问题闪现着思维的火花。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有个精彩的说法:“不好的教师只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自己寻找真理。”所以我们又要注意另外一种情况: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卡壳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而要启发引导,适时点拨,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遇到学生思想开小差时,也可启发引导,而不是直接批评。有位教师发现班上有人上课爱照镜子,于是在班上讲了个故事,然后让大家说说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从故事中,从发言中,学生认识到了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年青时要为自己储蓄知识,储蓄一生的幸福。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还能启发学生思考,岂不是两全其美?试想,假如这位教师不是委婉启发,而是直接批评,学生未必会心悦诚服,甚至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启发式教学既有教育科学的探究,又有教学艺术的升华,只要教师能注意讲授艺术、提问艺术和设计艺术,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发表创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当然,提倡启发式教学,也并不排斥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点拨和讲解是接受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在启发式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必要的点拨、讲解是不可或缺的,启发式教学与接受式学习是放、收结合,相得益彰。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正确使用启发式教学,孩子们就会忘我而主动地学习了。此时,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作为语文教师,我相信,只要解放思想,勤于耕耘,启发式教学这片沃土,一定会迎来“满园春色”。
=====本文结束=====TXT&DOC=====2010/2=====
第四篇:启发式教学
一、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做到胸中有丘壑
要在一堂课中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这个备课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①研究教材——确定目标,梳理知识点的分布。整套人教版初、高中教材共十二册,内容可说是浩如烟海,庞杂繁复。教师要对整套教材有大略或更为具体的了解,熟悉各知识点在各册中的分布,了解初、高中阶段各学期乃至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的目的要求,正确把握整个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及各学期的教学目标,在学期初就应该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做到在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对整个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各学期的教学目标、任务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本单元、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对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点要进行梳理。一篇课文、一次作文训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能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45分钟中全部顾及,因此要敢于取舍。有的新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喜欢面面俱到,觉得这也重要,那也必须,舍不得放手,结果自然会变成“满堂灌”。在教学目标要求下,哪些知识点应重点突出,哪些可以一语带过,哪些必须反复训练,哪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这都是备课时应该明确的。
②研究学生——划分层次,顾及不同程度学生。在备课中还应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研究,脱离了学生的教学是一种无目的的教学,是完全失败的教学。同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相对接近的,我们在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语言方式的运用上,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往往会造成“启而不发”。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只有不懂得提问题的老师。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识水平、认知结构等都会存在不同的差异,一个成功的教案应顾及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一堂课中既应让程度高的学生有所得益,也应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所收效,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 的,不致拔高了一些人却抛下了另一些人。总之,备课时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就为成功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
二、“浅入深出”,恰当设计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
我们经常用到一个成语——深入浅出,它指的是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词却浅显易懂。用浅显的文字表达深刻的立意,这是表达上的成功。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提倡“浅入深出”,它遵循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从已知导入未知,就是“浅入深出”。从浅显而逐渐深奥,需要一个启发的过程。启发的关键就在于“浅入深出”地、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比如《我的小桃树》这篇文章很多老师觉得不好教,文章容量大,主题也隐藏得较深。笔者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文章题目《我的小桃树》,作者怎样表现小桃树的“小”,它的遭遇如何?(用文中的文字回答)②文中“我”的遭遇如何?(概括回答)
③小桃树和“我”的遭遇有何共同之处?(答:两者都是瘦弱的,都经历了风雨、生活的磨难,但都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从小桃树的枝头“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坚信美好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④作者把“小桃树”的遭遇与“我”的遭遇结合在一起来写,贯穿全文,这两条线索有何特点?(答:两条线索一“明”一“暗”。)⑤题目《我的小桃树》是个什么短语?(答:偏正短语)强调“我”的作用是什么?(答:说明小桃树已成为我的化身,是我的命运的象征。它“蓄着我的梦儿”。)
这几个问题都是同学精读课文后能够回答的,不会太深而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一篇自读文章,解答了这几个问题就基本上可以说是达到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要求。这些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开拓思维,从而在旧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新的提高。问题的设计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由具象而抽象,逐步提高,逐步发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随之得到解答,学生藉由这些问题的引导得到启发,学得新知识。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导语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恰到好处》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我们学过《杨修之死》,塞北送酥一盒给曹操,操自书‘一盒酥’于盒上,杨修以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古人汉字竖排)为由‘分食之’,犯了曹操大忌,几次之后,就被杀了。杨修是因何犯忌?(学生答:恃才放旷。)而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更得到重用。可见纪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答:圆滑、惯于拍马„„)那么,在为人上我们既不恃才张狂,也不圆滑拍马,这就要做到„„(学生马上答道:恰到好处。老师板书课题)”此则导语的问题复习旧知识,讲了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新颖有趣地导入新课。另外,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还应注意在一堂课进行总结时提出有关下一节课内容的问题,激疑导新。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承接过渡,同样可以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
战国末期的《学记》要求教师做到“善喻”。要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教师还要善于打比方,善于创设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得更为自然,而思想也会更为活跃,也更能激发灵感。要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其间,设身处地地去理解里面蕴含的内容和丰富意味。如“水漫过经石峪”(《雨中登泰山》)中要讲出“漫”一词的好处,就可让学生设想情境,“水漫过”可见水的速度不急,轻缓的;用“水流过”是较为一般的用法,“漫”与之相比可见面积之广,而经石峪之大如在眼前;轻缓而面广,象一匹轻纱,“纱”薄而字见,显得很有诗意,写出了经石峪的美景。用“冲”则太急,用“淹”失之轻妙,且水也太深,意味全无。
三、加强检查,恰当运用奖惩,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成功地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除了备课时要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要善于设计问题外,还应辅以一定的检查。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让学生有适量的双基训练。学生不会总是那么自觉,如果教师只是在口头上布置,而不进行检查,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养成懒散的坏习惯,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而教师更是无从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缺少检查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应该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检查,学期考试、单元测试、口头提问、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检查,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和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检查与“减负”并不是对立的,相反,适当的检查有利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使检查落到实处,必须运用一定的奖惩。奖惩,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一切形式的评价。诸如:表扬、鼓励、肯定、打高分,批评、训斥、否定、打低分;乃至教师对学生的举止、表情、语调都属于这个范畴。任何的奖惩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在运用奖惩时应以奖为主、辅之以罚。恰当的奖励,产生的是积极的心理效应,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著名哲学家斯宾塞说:“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即使是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学生的学习动机便会由被动而转为主动。相反,奖而失当,容易造成学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不利于其取得进一步的进步;罚而失当,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形成对抗心理,导致厌学情绪,造成消极的心理效应。但这并不表示就不要惩罚,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会对检查无所谓,因此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比如,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让其留下继续完成是应该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的前提,“浅入深出”、恰当地设计问题是关键,加强检查,以奖为主、辅之以罚是其保证。经过这三个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便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经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去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最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贯彻启发性原则,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要鼓励学生好学善问,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不单是教给学生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要为着给学生一种能力,凭借自己以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进一说,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诱导时,要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而不是被动跟着走,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不是由教师强迫学习,在思维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点,但是不能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启发性原则的提出,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学生学习的有用理论,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堆砌起来的,而是一个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复杂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只能在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中实现,只有学生对各门学科都能自觉自愿地学习,并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好。启发性原则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目的必然要求,为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具有学习的自学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要贯彻启发性原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激励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影响下并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进行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学生的理想、兴趣、愿望、情绪、态度等多种因素支配,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生的学习才有目标和动力,就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和理想方面的教育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也是学生能动的过程,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创造性开发,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气氛和人际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要受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活动和师生关系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运用各种启发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潜力,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思维总是伴随问题产生的,否则就没有思维的对象和内容,也就没有思维的必要了。如果学生还能提出学习中的问题,这本身就标志着学生还在进行着思维活动,也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古人云:学则须疑。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才有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准备,对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借助个别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启发大家进行思考。学生只有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其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要让学生在独立分析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推理、判断等几种逻辑思维方法解答问题。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形成,大量的经常的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来实现的,教师设计的教学进程体现了教师的思维方法,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求并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教材内容,或举例说明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开展调查活动、实验作业,学科小组活动、查阅文献书刊和运用工具书等。这些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总是的能力。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师生关系融洽,是调动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情感,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主动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同教师配合,学习积极也就难以发挥。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师生关系问题,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通过师生的努力,形成尊师爱生、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启发性原则,主要解决教学中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结合起来,处理好了教与学,学与思,学与用的关系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真
二OOO年九所谓的教学原则,是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这一双关的作用,应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众多的教学原则中,启发性教学原则是中学政治课教学最带有指导性意义的根本方法。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认识规律,也反映了教育教学所揭示的教学规律。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直观的、现代化的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师和学生双边学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习惯。现行的政治思想课教材进行了新的编排。因此,老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灵活地体现启发性教育原则,依据中学生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按照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笔者的一贯做法或观点是:
一、认真钻研政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钻研教材是写好教案,上好课的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有关的参考书。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读懂、读透、读化教材。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要清楚,弄懂;透,即要透彻了解政治课教材的结构,知识相互联系、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运用自如,教好学生;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和思想性溶化在一起。另外,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注意了解当前的形势任务,结合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讲述重点突出,讲释难点清楚,层次分明,这样的教学活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搞好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检验教师的劳动成果。市、县的教研部门,应积极地组织评选、推广、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既是对一般教师工作的一种监督,也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检验、鞭策和鼓舞。
二、设计生动导语、运用多样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一环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导课的成败,对于上好一堂品德课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一般我们常用的是“以旧引新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前一课讲过的内容,以提问的方式或老师复述一遍,从而唤起学生的记忆,巩固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为新的讲授作好准备。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达到启动学生思想的目的。
三、带问题阅读教材、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
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趣味性、可读性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再围绕着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心思考问题、巧妙提问学生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有句古语叫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教师解之,责无旁贷;学生不疑,教师应该设之,这是善教者的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设置疑问,适时地提出疑问,就会使学生产生“解疑”的愿望,之后,教师再作解释,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说,设疑就是:或提出疑问,先得出结论,然后再细细分析,这样可以先声夺人;或设而不解,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老师只有在适当的时候稍加解释,往往效果更佳;或化大疑为小疑,解其一疑又设一疑,进而深入解之,这样解中有设,设中有解,如同引导学生
一、重视班级干部人选。
既然班干部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在人选上应慎重行事;
1、注重班干的任选过程,可采用班级学生选举和班主任直接任命相结合,在 此期间,应注意会同班级上部分学生和班级任课老师的意见,多方面结合。
2、注重班干的素质,本人认为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有责任心,能吃苦,要有为班级服务的意识;
②品学兼优,尽管成绩不是衡量班干称职与否的唯一标准,但是班干部必 须要服众,必须是班级学生学习的 加强班
学生毕竟是孩子,很少接触社会,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缺少主见,因此必须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给学生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同时为了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让他们能够以身作则,本人实行班干考评积分制,对一段时间下来表现较好、积分较高的班干进行全班表扬,以激励他们工作的自信心,反之,对一段时间下来,不能以身作则、带头违反校纪班规、同学反映不好(通过与班级其他学生谈心了解)、积分较低的班干给予临时撤换,毫不手软。
三、大胆“放权”,给班干充分发挥自身管理才能的机会。
要想用好班干,必须给班干树立在班级的绝对权威,要大胆“放权”,要让全班
学生知道“班主任不在时,班干就是班主任,所有同学必须无条件服从”,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予以配合处理,这样班干做起事来才会得心应手,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脚,那么整个工作就无法开展。
四、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强化相互协作
一个班级班干有好几个(如班委:正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团支部: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如果职责不明,做起事来就会相互推诿,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如果职责明确,各人该做什么事都有合理分工(每个人都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事),那么效率就会提高,事半功倍;与此同时,必须强化班干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这样可以在班级上形成较好管理网络,实现良性循环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课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集体的好坏。班主任工作虽然艰辛,但苦中有乐。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让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为以下的几点。
一、班主任工作一定要严
班主任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要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无论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要求,还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都要教以正,管以严。“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开学的时候要给他们立规矩,教他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二、班主任一定要有爱心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个成功班主任的秘方。人都是有感情的,学生很注重和老师的感情,老师关心他们,他们会从心里有一份感激的。爱需要用心去爱,平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找他们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就尊重老师,就相信老师,就听老师的话,就按老师的要求做。同时了解一些家里的情况和学习上的一些情况,从点滴做起。例如本班的张强同学,他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考试成绩下降。我立即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原来是一个失去母爱的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单靠其父亲打工艰难过日子。我主动找他谈话。学习上细心辅导,并安排一位优等生同桌,在生活上帮助他,及时为他送上作业本及笔,让他感到老师时刻关心她。一段时间后。终于能从该同学的脸上看到了笑容,考试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对学生关心、爱护不仅仅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更重要是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从而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爱护学生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的体现。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
三、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才高为师。身正成范”。班主任的言行会影响学生,所以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班级才会和谐,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有责任心。做班级的主人,首先班主任要有责任心,把班级看成自己的家。每天,提早几分钟到校,站在教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另外平时无课时,与各科任教师多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掌握班上的动态。遏制不正之风的抬头,班级的纪律也会很快好起来的。如果班主任做事拖沓。学生也会拖沓。班主任老师说话要算数,不能说了不做。不能言而无信,老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班主任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四、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放手
班级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班主任去管,就是有三头六臂,也管不好。所以班主任要学会放手。因此,一开学,我就选思想好的、学习好的、群众基础好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工作。然后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分工,让他们明确他们具体的职责,并教给他们工作方法,指导并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同时利用班干部更多地同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更具体的情况。班干部工作有成绩时,我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工作有失误时,我就更细心地引导他们开展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平时多些同他们谈心,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老师的小帮手,他们的努力工作才能使班集体越来越好
五、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不但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也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注重对“后进生”的关注,比如在课堂提问一些适应于“后进生”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或平时的课堂板演也经常让“后进生”也一显身手等。总之,要转化“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只要我们不厌其烦地做好教育工作,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一定能进步,最后成为一名好学生。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此充满信心、倾注心血,则一定会有收获。
第五篇:启发式教学
启 发 式 教 学 的 求 索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茹
贡
忠
2005-12-28
启
发
式
教
学的求
索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茹贡忠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酒泉
735000)
内容摘要:启发式教学是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其着眼点是通过设疑、点拨、解疑、再质疑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象、启发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思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一次既定的教研组活动,听几位老师发言谈及自己是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会的,引起我好几天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怎样的教学才是启发式教学?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是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教师教的轻松应手。经本人的探索,实践和总结,认为启发式教学的本义是以下几点;
第一、启发式首先是永恒的教学思想。即只要教学活动存在,启发式就永远成为指导教学活动的原则,不可或缺,不能脱离和违背。
第二、启发式是贯彻始终的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它不是权宜性手段,它是所有教学方法的统揽,是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很多老师把它经常作为一般方法来使用,这完全是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
第三、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提问式和设问式,有许多老师把启发式理解为提问式教学,认为提问越多越好,这是片面的。
第四、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导演”学生学习的能力。当好学生学习的“导演”,而不要成为讲台上的“演员”。(导演的角色是指导演员演好戏,而演员则只管自己的演技发挥,而不必考虑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第五、启发式的本质是教学“问题”的求索和解决过程。教学过程应该围绕本节课的主要矛盾展开,围绕欲知与未知的心理矛盾性问题为突破口,切忌平铺直叙的灌讲淡说。下面就如何启发谈几点体会:
一、恰当地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个问题意识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设计适宜的思考点、悬念点、联想点,然后启发点拨,引导思考方向,和学生共同讨论,解疑释义。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分析、归纳、判断、想象、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不是先入为主,由老师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这是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要义之一。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有高超的临场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对提出的问题或讲解、或点拨、或分析、或演绎,教师始终能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即敢于放开,又能合适时机的收拢回来,即能提出问题,又不能使问题成堆,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更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是问题,而是围绕重点、难点知识提出问题,这是启发式教学的要义之二。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和学生合作教学。创造愉悦民主的心理空间,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或幽默、或风趣、或激奋、或低吟,铿锵轩昂,抑扬 顿挫。或讨论、或咨询、或老师演讲、或学生诘问,课堂充满生动活泼,轻松有趣的气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要义之三。
二、做好教学互补,以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
(一)多侧面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围绕教材中的疑难概念,多角度提问,多侧面提问。即从正面提问,也从反面提问,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善于发散思维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靠老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尤其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最主要的活动环境去培养。
(二)、做好教学互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有许多互补性,这些互补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巨大的裨益,必须善于择机运用。如师生情感互补、情绪互补、认知互补、态度互补等。互补反映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的共融与合作,是认知能力与态度的交融与促进,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不可少。
(三)激趣启智,训练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要限定时间,提高效率,强化学生的记忆、理解,多数问题的结论由学生自己作出,并有效控制学生问题讨论的范围。
三、创建和谐课堂氛围,营造民主教学环境
贯彻启发式教学还要处理好师生双向的角色关系,要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着手,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要由老师的“主导”代替学生的“主体”,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辨。并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一)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法来达成目标。“启发式”教学在文科教材的教学中,大多采用“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比较法”、“讲授法”、“练习法”、“质疑思辨法”等教学方法。解决好了这几点,将会使一堂课变得生动活泼,轻松而又高效。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讲方法只能具体,不能抽象。如:读书的方法、做札记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理解运用知识的方法、知识迁移与互补的方法、作业练习的方法等,好的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有力杠杆。
(三)“精神胜利法”与“能力强化法”。要消除学习能力差和自卑心理重的学生的畏惧感和怯懦感,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相信自己是最强的。老师要经常巧妙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原理鼓励差生,并给予差生学习能力的强化训练。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体验启发式没有止境,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亦无止境,上面的观点愿意和同仁们继续商榷。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作 者:茹贡忠
二〇〇六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