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现状与应用研究
微课现状与应用研究 教师:杨红艳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目前,各级各类培训用的最多的微课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黎加厚)。
2.“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
(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包括资源设计指向、教学活动指向等)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是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并“统整”了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教学反思、学生反馈评价及学科教师互动点评等多种资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能达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 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5~8 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 分钟),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 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用户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既不是多种类型资源的简单堆砌,也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资源包”概念。它是以网页的方式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微课”同时还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资源要素(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扩展和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
3.“微课”的分类
由于课堂教学受到教师、学生、教材及媒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课堂教学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这使得中小学的课堂类型(简称“课型”)既丰富多彩又千差万别。分类的维度和依据不同,课型的名称和类型也不相同。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 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4.国内微课发展现状
在我国,2012年7月广州省佛山市在全国首创“微课”模式,创始人是胡铁生。其“微课”内容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内容,将原本45分钟一节的网上公开课,缩减至5~8分钟的精华内容,在1个月内,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2012年佛山市教育局两次向全市教师征集优秀“微课”作品。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携手北大未名集团启动“首届中国微课大赛”。2012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启动“凤凰微课”项目,分专题、模块发布微课,课程时间10分钟左右,通过学习课程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凤凰微课”同时开发了微软WIN8版、苹果ISO版和安卓版,以便开展移动微课学习。国内能够学习“微课”的网站还有第九课堂、微课网、中国微课、油菜花网等。
2012—2013 年,我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了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首届“中国微课大赛”。教育部大赛主委会也通过在全国一些省市展开微课的宣传与培训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使微课走进学校、走进学习、走进生活。目前,大赛已征集全国31 个省市上万件参赛作品。除了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微课开发应用外,高校也开展了微课的建设和评选活动。2012-2013 年,我国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大赛面向全国高校各学科教师,并分为文史、理工及高职高专三类,涉及哲学、经济学、理学、医学等12 门学科。
5.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
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的方法。下面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黎加厚团队在多地开展的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培训总结出的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你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怎么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需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并重听。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教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类似的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在网络Web2.0 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 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2011 [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3] 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3 [4]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 2013
第二篇:微课研究背景与现状
研究背景与现状: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的悄然诞生,我们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手机的普及,4G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社会迈入了微信息时代。有了互联网,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大大增加,达到了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程度,教学也由此进入了数字时代。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传统教育模式遭遇信息时代冲击的当下,小学英语教学应该疏堵结合,将信息化的趋势与传统教育的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
我们学校处于城市与农村结合部,学生学前教育参差不齐,家庭教育背景较为复杂,对于语言学习,缺乏语言运用的机会,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家长能够辅导,但有些家长忙于生计,对英语的辅导和检查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很容易走神,听课的效果差,容易错过老师讲授的重难点知识; 还有个别学生因为生病或者其它原因缺课,影响后期的持续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平台上推行微型课程、发微信帮助学生复习,重难点知识。,拓展教学资源,更新教材形式,扩大学生的英语接触面,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其最终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概念界定与解读:“微型课程”的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开展教学。微型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它满足了不同学习者对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地点、不同学习成本、不同学习方法的碎片化需求,使用多媒体,尤其是PPT课堂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某个知识点、考点进行针对性的讲授及学习。
研究内容:1.学习有关微课的相关理论及视频。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2015年10月-2016年1月。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案,制作微课,集体讨论后参加学校的教学评优。2016年2月-2016年4月 3.撰写教学感受,教学设计研讨后美化微课将其在校园网,人人通教学平台上共享。2016年5月-2016年6月。4.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期刊及书籍,在知网上检索关于微课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总结分析,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对比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平行班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对英语的词汇、理解力、口语进行比较,找出影响因素,探索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结合微课的相关理论,总结经验并提出我们的困惑。
组织分工与进度:课题负责人:张梦娟,主要负责协调和召集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督促每一个阶段的课题教研任务,参与重要的报告和论文撰写。
高科负责资料的收集;邹征、耿萍、张瑶负责教学实践;李宏伟负责微课录制并上传视频。
第三篇: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微课制作技巧及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任庆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学习研究中,首当其冲地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在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微课”等新鲜的词汇,外来因素的推波助澜,和内在因素的要去尝试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课题的一些原始的想法。在研究过程中,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收获,现将我们的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6到8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微课”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在学习中,学生呈现的差异是存在的。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没有弄明白,如果做了微课,让孩子反复观看,他可能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做的微课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先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学习效果更好。在美国,“可汗学院”家喻户晓。萨尔曼·可汗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专家,在给表妹辅导功课的时候,他开发了在网上授课的先例,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可汗学院”,被比尔·盖茨所称赞。“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
二、课题的前期准备
1、方案的制定
课题准备阶段,课题主持人带领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查阅资料、网上研讨,学习制作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理论,看网易公开课,有关于“可汗学院”的课程介绍。在准备阶段,我们学习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对“翻转课堂”一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也探讨了怎样翻转课堂,课题组成员胡媛媛老师参加了徐州市微课“培训,并在鼓楼区进行了微课制作讲座。课题组成员都参与了微课的开发与制作,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学习讨论,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2、研究的重点 以‘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为切入点,研究在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问题,在“学讲计划”的背景下,利用“微课”这种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课题组认为:微课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提供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现模式。
课题组成员研究“微课”的开发,如何最大化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在进行研究时,要注重课例开发的同时,还要注重应用,结合“翻转课堂”,实现“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和课外的应用,建立班级邮箱或QQ群,把“微课”上传,以便于学生课堂的学习和家里的学习,有利于家长的指导,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3.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网络、书籍、报刊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特别是有关小学各科的“微课”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在查阅有关“微课设计”和“微课应用”理论的文献基础上,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2)调查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于“微课”使用前后的认识。通过微课,了解家长与学生对微课的看法,了解学生在接受“微课”教育的过程中的发展状况。
(3)行动研究法:创设“微课”,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不断及时的解决问题,以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做出正确判断。平时上课教学时都用到微课,研究微课的开发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4)案例研究法:对“翻转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总结规律,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加以设计、制作、修改、完善。
三、课题的组织与实施:
现将各阶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
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开展进行统一题的组织与落实,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电教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课题组成员完成“微课”的设计、编写、音像资料的制作。
学校非常重视对课题实验的指导和理论学习,教科室利用书籍、网络,收集积累了大量和课题有关的资料供教师查询,这些资料都可以有效的指导、帮助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除学习文献外,还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我们经常登录网站去学习,比如说“可汗中文网站”、“徐州教育信息网”“中国微课期刊网”、“南京教育信息网”、“网易课堂”(视频课程)、“新浪公开课”(视频课程)、“阿拉丁学习网”。
前期学校已经为课题组添置了相关理论书籍。如《世界是开放的》、《翻转世界》、《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激励措施,通过细致、规范的考核,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加以引导、激励、改进、鉴定。在师资培训、经费等方面学校都有意识的向课题组老师倾斜。
2、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组认为:微课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提供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现模式。
课题组成员研究“微课”的开发,可以最大化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在进行研究时,要注重课例开发的同时,还要注重应用,结合“翻转课堂”,实现“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和课外的应用,可建立班级邮箱或QQ群,把“微课”上传,以便于学生课堂的学习和家里的学习,有利于家长的指导,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课题主持人带领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查阅资料、网上研讨,学习制作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理论,看网易公开课,有关于“可汗学院”的课程介绍。
(二)攻坚、发展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课题主持人定期利用网络或集中时间召开会议,聘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每位成员讨论自己对于微课的认识及自己的做法。课题组成员进行课例研究,核心成员开设使用“微课”的公开课。每个人针对课例写心得体会。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研究,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1、以全学科的理念去做“微课”,服务于学生。
在小学教学中,在各门功课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微课。微课正逐渐变成一种应用的趋势,并不是为了某一次公开课、展示课而做的准备,既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那么微课的准备要常态化,课件加声音就可以形成微课。我们制作出的PPT,动态的演示配上教师的讲解就可以。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内容需要,采用多种软件去做“微课”,比如说先录制视频,再配上声音等形式去做“微课” 微课应用到语文教学,我们研究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课前预习,通过微课尝试进行生字写字教学,介绍作者资料,教师朗读课文示范等,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其次是课堂助推,帮助老师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可以通过微课,在课前进行铺垫,没学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后反复观看,进行复习巩固。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不易做成的动画,可以借鉴教材配套光盘,录屏时,点击暂停,切换到光盘中的动画演示,将其与自己制作的PPT结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可以事半功倍。
体育课也可以进行微课教学。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是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教师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例如:运动中安全、合理的膳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体育的社会适应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方法规则(例如:田径类、各种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各类体育比赛视频(例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NBA等)、学生和教师学练的教学录像等制作成PPT和微课视频,形象而生动的画面与文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了学生的体育视野、丰富了体育知识、提高其体育文化修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想要学好英语,仅凭课堂上有限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在缺少语言环境的学情下,如果平时能养成课前预习这一良好习惯,对学好英语会有很大帮助。在英语高年级语篇教学中,利用“微课”帮助学生预习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二 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把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即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以便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
2、设计微课的学习任务单。
(1)、拟定预习任务单
教师在教学前要研究学生,了解学情,课前可以通过预习任务单,调查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起点,了解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教学时才能够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语文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预习任务单,分为字词闯关、理解课题、把握内容、感知结构四个部分。这样让孩子在家中自主先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效果更好。
(2)、微课的内容要和预习任务单的内容相对应
微课里面的内容要根据预习任务单的内容而设定。还是举例语文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对应预习单中“字词闯关”一项,微课里分为课文朗读录音、词语解释、生字书写几个版块,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讲解。学生可以根据微课完成预习任务单的较简单的题目。微课+预习任务单的组合,不同于传统的预习,它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
3、“微课”的使用效果:
(1)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养成了教师学习思考的习惯,使教师得到发展。
在学习翻转课堂及“微课”设计理论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必须确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快地获得知识并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能。针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影响。对于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他们表现在自主创新学习方面的心理特征。“微课”的开发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实现“翻转课堂”。在学习研讨中,大家对于学情更加了解,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研讨的过程中,养成了教师勤于思考的习惯,作为教师,在整个课题研究中,不断读书,反复实践,及时总结,开展丰富有效地课堂实践活动,以激励者、辅导者、示范者、协助者和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影响学生,个人的素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翻转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通过“微课”这样的形式,能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学习,不像课上要有统一的进度。这与“学讲计划”中的“学进去,讲出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很好的“学进去”,才能更好地“讲出来”。关于“微课”的制作,我们认为需要做到:
常态:微课正逐渐变成一种应用的趋势,并不是为了某一次公开课、展示课而做的准备,既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那么微课的准备要常态化,课件加声音就可以形成微课。我们制作出的PPT,动态的演示配上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不易做成的动画,可以借鉴教材配套光盘,录屏时,点击暂停,切换到光盘中的动画演示,将其与自己制作的PPT结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可以事半功倍。
明确:微课之所以成为微课是因为它比较单一,可以是某一知识点的讲解;可以是某道题思考过程的讲述;可以使某个难点的引领突破;也可以使课外知识的延伸、拓展。因此,不能让微课时间较长,那样的话,学生抓不住重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微课制作的时间要短、切入点要精、方向要明确。
实用:微课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要与课上学习内容做好衔接。如果是为了课前使用的微课,要讲述基本知识点,并与“自主学习导学单”有机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为课上交流做好准备;如果是为了课后延伸制作的微课,就要把握好拓展的宽度和深度,但宗旨是——实用。(课题组成员 姚媛媛执笔)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课堂上,实行大班额教学,有些问题只讲一遍,有的学生没有懂得就过去了,这是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制做了“微课”,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学生在家中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看“微课”。从而实现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我认为微课的使用需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配合。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的使用微课。结合教学内容,凡不需学生多加探讨、深入思考的内容,一些技能性的指导,如:如何做高?如何画平行线„„都可以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另外,制作微课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要不断学习和研究,虽然都是使用PPT,但PPT里确实有很强大的功能,探索空间相当大,学习PPT的功能并使用好,是我们制作微课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学生是微课的直接使用者,微课的制作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便于操作,便于使用,前提是学生会进行简单的电脑操作。这点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并不难,可对他们的自觉性却有很大的要求。因为,微课不能变成单纯的讲授,要尽量启发学生思考,给予思考的时间,比如,将思考记录在“自主学习导学单”上,微课中就应明确提出“暂停观看”的要求,思考之后再继续观看,然后对比自己的思考形成认识。需要的时候,将微课和“自主学习导学单”有机结合,学习才有效,如果一直观看不停顿、不思考,前面的问题后面直接呈现结论,对于学生而言,微课的效果就要减弱了。第三方面,家长是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尤其是最开始使用微课时,需借家长之力,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使微课的使用有实效。
(三)课题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
在开家长会的过程中,科学老师、英语老师也会有困惑,一个老师任教班级达到3到8个班,那么我们怎么开家长会呢?一个科学老师去开家长会,可能在短短一二小时内都来不及去到8个班,如果不去,又觉得有很多问题应该去与家长交流,还有现在学校规模大了,存在两个校区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能做到兼顾呢?我们想到用“微课”来开家长会。每个班制作一个微课,这样,就可以让家长了解科学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情况,重点性地选择几个班去亲自讲,其余班级使用微课。在使用完毕后我们还征求了班主任极其家长的意见,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我们课题组其他学科成员也在积极的研究本学科下的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全面开花,研究微课成效显著。每个微课的时间短,但是符合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能跨越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反复看,指导看懂,可以发挥微课的作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做课题的思路是以我所在学校为中心,向周边学校的优秀老师辐射。吸收优秀的小学阶段的各科老师,来进行课题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一线教师,平时工作就很忙,我们主要是建立了QQ课题群,在课题群中,经常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比较方便而及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微课”的开发还可以从多角度考虑,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比如说课堂常规、课后的拓展活动,我们都可以做成“微课”,让学生去学习,感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好“微课”这个载体,适应新时期下的学与教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对于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我们已经开始了一些研究,但我认为关于微课的研究还是可以向小学的各学科渗透,比如我们的课题组成员中,像音乐、美术这些学科,怎么去进行微课的研究,由于学科教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就没有过多涉及,这些是我们欠缺的。我们应该再扩大研究的范围,把研究的宽度和广度做得更好,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四篇: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摘 要】对国内外两个著名的微课资源平台进行对比,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使用微课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从多个课例教学进行横向比较,剖析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 微课资源 设计开发 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48-04
随着网络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网络的发展,社会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移动学习、碎片式学习等应运而生。现有的传统大单元、大容量的课程资源已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移动化、微型化的学习资源改革势在必行。以美国“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微课模式和“翻转课堂”理念在全球广受好评和追捧,国内的一线教师也越来越多地主动开展学习并积极进行实践尝试。目前的微课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如何去设计开发微课,如何去建设满足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微课资源,如何应用于学科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微课的开发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主要的问题?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本文对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新信息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资源需求分析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传统的精品录像课普遍存在时间长、容量大等特点,不便于精确定位于学习点,实际的观看使用率并不高。随着视频压缩技术与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移动终端日渐成为主要流行的终端设备,互联网逐步进入了“移动微时代”。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什么样的资源更能满足一线教师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更适合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实践?就当前而言,微课更适合现代学习者微型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化学习的需求和期望。微课短小精悍,围绕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师可以将其灵活方便地运用于课堂,也可以用作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课后复习巩固的资源。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已经越来越普及,微课已逐渐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因此,本课题组把研究的内容进一步确定为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二、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思路
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要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与方法如下:
(一)研究对象
1.国内外两个著名的微课资源平台,即中国微课网、美国可汗学院。
2.本校的高一年级六个班的学生,均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水平差距较大。
3.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线教师。
(二)研究内容
1.对国内外两个典型微课资源平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差异,分析它们特点、设计思路及开发方法等,并剖析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为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设计以及后续开发打下基础。
2.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使用微课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学生使用微课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3.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将设计制作好的微课使用不同的课堂设计进行课堂实践,对比教学效果,与一线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交流,反思微课应用的方式方法。
4.总结经验,提出后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思路与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与“微课”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了解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寻找微课资源建设的方法与思路。
2.对比研究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比国内外两个典型微课资源平台。
3.网络调查法。使用问卷星的调查平台,将调查问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学习现状”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获取基本数据,分析高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微课学习基本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4.案例研究法。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将设计制作好的微课资源通过不同的教学案例分析,反思微课应用的方式与方法。
(四)技术路线
1.微课平台的对比分析。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国外最具影响力的微课资源网站,其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教育组织,该学院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涵盖了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多科目内容,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该项目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讲授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应用于“翻转课堂”。在美国,有些学校已采用学生回家不做功课,而是通过可汗学院教学视频进行自学,在校时则主要是做练习测试,再由老师或已经学会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充分发挥课堂人际交互的优势,以及课下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提升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可汗学院有以下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性,以及视频资源可重复利用的低成本性,每段课程视频长度约10分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由易到难,采用进阶的方式互相衔接。(2)在教学视频中,看不到主讲人,只有一支笔和精简的画面,带领着观众一点点思考。(3)配套的练习系统,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过程,练习时,用户还可以借助系统提示的帮助,在作答区完成作答,教学者参考相应的记录,很容易得知学习者的具体学习状态、哪些模块比较薄弱,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中国微课网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小学微课资源网站,它是为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而创办的资源平台。“中国微课大赛”由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下,现平台有上万件微课作品,涉及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科学、历史与社会等学科,授课时长均在10分钟以内。其内容主要来自各中小学常规课的教学内容,且部分为课堂实录小片段,视频配有相关课程说明、教师的讲解,方便学生找到对应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
下面为以上两个平台资源的特点对比:
第一,微课开发的多样性。中国微课网上的微课资源制作途径较多样化,主要有:加工改造原有的课堂教学录像或视频,并重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数码相机、DV摄像机、手机、视频摄像头等设备,结合录屏和动画制作软件,如 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Camtasia Studio、Flash等,对黑板、白纸、白板、课堂、游戏活动等形式展现的教学过程进行拍摄制作。而可汗学院的微课开发使用的是一种电子黑板系统进行录制,画面较简洁、统一,形式上相对单一。
第二,微课课程的体系化。可汗学院的微课是有组织、有规划、成体系建设的,每一段视频为一个学习活动序列,通过一步一步的演算和讲解,带领学习者逐步深入目标内容。而中国微课网上的微课资源,是从全国老师参加微课大赛的参赛作品里整理并筛选出来的,在这种草根式的生长环境下,对知识的整体规划不够严谨,出现了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多个微课,而另外一个知识点却一个微课都没有的状况,而且很多微课间是彼此隔离的,不能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以进行专题化的有效学习。
第三,微课应用的交互性。可汗学院在应用的交互上做得较好,每个学习者都建有相应的账号,并能够详细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足迹,使用发布成就勋章的做法,可视化用户学习进度、效果及学习者的成长过程;使用自定义目标功能,为学习者的自我激励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后续相关主题资源的推送和活动的推荐,让学习者有了个性化的努力方向。而中国微课网则主要是对于微课资源本身的评价,其“评论”功能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对使用者而言,缺乏有效教与学的支持功能和教与学的激励机制。
三、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参考中国微课网平台上的微课,结合两个平台优势特点的分析结果,组织组员动手开发适合本校的信息技术微课资源。考虑到研究人员的时间精力有限,我们选择了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作为本课题小组微课设计与开发的主要章节。
组内成员通过网络上图文并茂教程来学习微课的制作,后来找到了一些系列视频型的微课制作教程,每节五六分钟,利用平时碎片化的时间,边学边灵活运用到课堂微课的制作开发中,非常高效。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逐渐对微课从理论认识过渡到实践感悟,更肯定了这种短小精悍的学习资源非常适合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使用。
在微课制作的选择上,本组成员主要采用屏幕录制专家进行录屏制作,该软件小而易用,可以直接录制教师在电脑上的操作、讲课的声音,并生成视频,或可执行文件,此方法适合制作操作讲授型的微课。制作解题答疑型、综合性主题活动探究型的微课,可使用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或Camtasia Studio。PowerPoint新增了一个视频输出功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一个动感的PPT课件直接输出为视频文件。Camtasia Studio是一款专业的屏幕录像和视频编辑软件,可以轻松记录在屏幕上的动作和所有显示的内容,并对录制后的视频文件进行从图像、声音、字幕到过场特效等多种剪辑,还可以在屏幕上画图,添加各种效果,标记出想要录制的重点内容。编辑完毕的视频,可以制作成多种格式,便于在各种环境下的播放与存储。
在微课内容的选择上,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开发重点,突出主题;或者根据教学所需,选取教学中的某个精彩环节展开教学。这些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情境导入、主题探究、强化巩固、总结拓展。微课设计时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反馈互动”为原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分层次逐步地推进、适当地进行归纳总结,尽可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知识。
在微课种类的划分上,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同步微课,它是指基于学科教材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发,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并与日常教学进程基本同步的系列化微课集。二是专题微课,教师按某个学习主题、专题或单元而设计制作的系列化、连续性的微课集。一个专题的微课数量不做具体规定(一般为5-10个左右),各微课应围绕某个专题进行选题设计,并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
在微课设计的构思上,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微课。微课比较适用于介绍某个简单的核心概念,演示某个难于记忆的操作,而对于有些复杂的教学内容,它可能并不适合。当单个微课在短时间内确实难以阐明某个复杂概念与知识的时候,可以将复杂概念与知识进行分解,制作成有内在相互联系的多个微课,将它们系列化、主题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微课的应用与反思
一节微课的质量,既取决于其设计制作的水平,还要看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二者的有效结合才是微课质量的综合反映。
(一)调查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微课学习的接受情况,课题组设计了如下调查问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学习现状》,在高一年级六个班中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的样本总数为227份,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近60%的学生对微课不了解,66%的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微课,61%的学生没有尝试过在网上观看微课进行学习。而观看过微课的学生中,35%的微课获得途径是由老师提供的。46%的学生喜欢视频类的微课。45%的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微课。52%的学生认为微课对自学有一定的帮助。由此可见,对于本校的学生而言,微课还是一个较新型的学习资源,对这种学习资源的推广力度还需要加大,需要让其他学科的一线老师接触并参与到微课的开发与制作中,在教学中普及微课。学生对微课表现出了一定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提供优质的微课学习资源,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使之逐步形成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学习习惯。
(二)对比分析
课题小组将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的必修第五章,分班级,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使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应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不断评估检验,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与一线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学习、分享、交流、反思后,得到如下分析结论:
1.课堂上用微课代替老师的讲解,会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动性。常规教学中,教师嵌入式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微视频,全班学生一起看,老师在一边等着,边听边看自己录的视频,多少感觉有些尴尬。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相互合作所形成的,有效课堂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在微课中,老师所录制好的讲解都是课前预设的,无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现场生成的,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虽然很精彩,但都不可避免会与现场情况多少有一定的疏离感,缺少在面对面教学中所生成的那种交流互动,如语言的交流、眼神的交流、情感的交流等。显然,在教与学的现场,老师和学生面对面时,直接给学生讲解效果会比让学生看课前录制的视频好很多,现场讲解的声音肯定会比录制的更生动,师生间现场有了交流才会有互动。所以用微课代替老师的讲解需在具体的情况下慎重酌情使用。
2.更细微化的微课,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支持工具。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强,学生基础能力差异较大,基本上是老师讲完,学生靠快速记忆再进行实际操作。基础好、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能跟上,基础弱、记不住的学生有些会举手提问,老师要重复讲解操作方法;不善于提问的学生,老师没关注到,往往就放弃了。而此时,如果能有一些老师事先录制好的、能解决课堂任务的一些微视频作支撑,学生就可以反复观看,自主解决问题,就能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微课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时长简短,时间一般都控制在5-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基本保持集中,能保证学习效果。课题小组设计制作的微课控制在五六分钟,但在课堂上使用时效果却不明显。一次巡堂时,笔者发现有学生在看手机,于是质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说:老师,我们把你刚上课时的操作录下来了,现在不记得的就边看边做。原来他们用手机分别录了整节课里最关键的几段操作,时长也就一两分钟,目标明确,内容单一,能高效解决任务问题。受此启发,课题小组成员将原来的微课更“细微化”。将重难点问题、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使用方便易用的“屏幕录像专家”,将操作的方法直接录制下来,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使用对象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后一起发送给学生。利用这种更细微的微课,能轻松再现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重难点,学生可以自主地、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实现分层次教学,同时教师能有更富余的时间关注学生的个体,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系列化微课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连贯,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使用初期,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就暂停了微课的使用。巡堂时,笔者见到一位学生在无所事事地发呆,印像中上节课他做任务却是很认真的。于是问他:“这节课你怎么没做任务呢?”答:“这节课没有微课,你讲的时候我没跟上。上节做过的也忘了,现在不知道怎么做,就算了。”微课不应是单独孤立存在,而是要成为系列化课程,即在统一的课程规划下,依据学科特点,将微课程建设为“有序系列微课”,以避免知识碎片化。只是几节课使用微课,没有形成系列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每种学习方式的适应都需要时间,初期效果当然不好。而且,信息技术的课堂内容是环环相扣的,一周两节课,学生不常用,经常会把操作的方法忘记,老师应该做出一系列的微课,事先整理出与这节内容相关的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复习,复现老师讲课的情景,激活记忆的细胞,使知识呈现连贯性。这需要老师在设计制作微课之初,有一个全局化、系列化设计的意识,把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边界清晰、离散而又具有一定稠合性的知识点,微课与微课之间,要围绕知识点间的关系来设计相关微练习,进行微评价。
4.专题微课为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主题探究活动提供有力支撑。除了基于常规教学的同步微课自主学习外,专题微课在综合性主题探究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最突出。综合性主题探究活动是多课时、单元性的综合问题探究学习,在分组活动时,常有小组跟不上进度,大部分是因为前面的基础课没认真学,需要应用实践时就无从下手。专题微课以主题学习单元为框架,将常规教学中用到的微视频、自主学习的同步微课,选择性按层次进行整理,增加单元活动相关的内容环节,导出生成播放演示视频,发放给学生,学生分组进行主题探究,各组的同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边看边停,实现自主按需学习,互动交流,还可以保存至手机上,课后进行探讨。在完成综合性主题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利用系列化专题微课,学生能互助查漏补缺,进一步驱动着他们自主开展完成主题任务所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学习。
5.设计制作,交流分享微课,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设计制作好的微课资源,与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交流分享,是非常方便与实用的。微课容量小,便于网络传播,不受区域限制,可在教师研修平台上上传自己录制的微课,浏览其他教师的微课,与本校、本市乃至全国的教师进行分享交流;微课时长短,方便教师使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学习,看完即评价,反馈及时。微课又是属于易于补充的半结构化的资源,教师间分享的微课,配备有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这样的微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每一节微课,都包含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智慧的结晶,通于微课的分享,教师间能相互学习,开阔视野,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反思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扩充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五、微课资源建设的总结与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焦建利提出:微课的应用领域有在线学习、混合学习、颠倒教室、教育资源、教师成长。而微课的设计,焦教授总结为:一个好的微课要考虑5个内容:ADDIE(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开发、Implement实施、Evaluate评价)。一节完整微课的开发,包含着多个环节,既要包括微课设计与开发,同时也应该包含微课的实际应用过程,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开发的微课才具有真正的应用价值。
对微课开发应用的初步尝试,受到教学环境和课程进度的限制,课题小组集中在一个单元的课堂内容中进行。研究的成果可能有些片面,有许多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今后课题小组会持续改进。同时,建议微课资源的开发可以采用由下至上和由下至上两种模式相结合,即各学科教师自主研发用于课堂教学,同时也采用学校自愿申报、城区教育局推荐、市教育局组织评审,确定相应的示范学校和实验学校,有计划地拍摄制作一批与市教材相配套、成体系(专题)的微课资源,继而有组织地开展相关教学应用研究活动。
在应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题小组深切感受到,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一个网络化、智能化的学科教学平台,毕竟,微课的生命力是在网络上。信息技术课堂是与网络密切相连,但由于没有适用的平台为微课的使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微课的效益得不到最大的发挥。中国微课网的平台更多是侧重于教师间微课资源的展示、分享与交流,可汗学院侧重于建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如果能有这样的一个学科教学使用的网络平台,学生课上课下能互通使用微课资源,平台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足迹、电子成长档案情况自动推送相关微课资源,开放式或封闭式呈现学习进展过程,同时具备异步讨论、上传、学习评价等功能,将会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以及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微课不但可以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能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也是当前构成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背景下社会每个公民进行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有效资源。教师们应积极地参与到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中,实现资源的分享与积累,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反思与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可汗学院[EB/OL].[2016-01-10].http://baike.baidu.com/view/5913590.htm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3]任心燕.微课教学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4(1)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作者简介】陆志琼,女,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中教一级。
(责编 江月阳)
第五篇:浅谈语文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语文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 要: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在各级学校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迅速展开,可语文微课教学现状难尽如人意,经过思考认为本文对策,会给语文微课教学带来生机,从而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关键词:语文微课教学;现状;对策;有效教学
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为教育的实施者和接受者所钟爱。教育的实施者喜爱它的原因是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先学后教”教学新模式实施,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灵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教育的接受者喜欢它的原因是微课以新颖的形式给接受者强烈的感觉刺激,符合他们这个阶段的心理接受特点,也能满足他们适时学习巩固的需要。但笔者经过深入思考,发现语文微课教学现状难尽如人意。
一、语文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许多语文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他们的大脑被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所占据,甚至顽固地认为语文是非常传统的课程,就应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认为语文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审美情感体验,需要发生师生、生生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师生面对面才能实现思想情感的熏陶。于是,他们对微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持怀疑态度,在内心有很强的抵触思想。面对学校领导的强力推行,很多人不愿意深入探究语文微课教学,不发掘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只是为了那一分的考核分应付了事。
2.许多老师认为运用微课进行语文教学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微课教学首先要进行微课制作,制作时语文教师不仅需要针对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精心考量,而且需要有高超的信息技术能力将所准备的内容制作成视听效果良好的视频,对语文教师来说,技术难度是蛮大的。况且制作出来的东西学生往往不认真看甚至根本不看,让很多老师认为微课教学没有传统的教学方式省事
有效。
3.语文微课教学还没有成功的典型案例可借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具体怎样的语文微课受学生欢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于艰难探索。
4.有些微课外表华丽,内涵缺失,对学生学习没有什么价值。笔者就在某知名课程资源网站上见过这样的微课:用Flash动画配以轰响音乐,视频中投送了几张全国语文高考考卷,强调诗歌艺术表现手法是各省历年必考的重点,但具体怎么考,怎么复习这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并没呈现给学生,让人看了很失望。这种只以华丽外表吸引人眼球而没有实际知识含量的,没有多大教学价值的微课不要也罢,因为它除了给学生以低级的视听刺激外,对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提高,思想境界的提升没丁点作用。
5.教师制作的微课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学习经验、阅读习惯等不可能一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有很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视频是满足不了所有学生的。教师也没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N个微课视频。从老师的抱怨可见一斑。
6.实施语文微课教学后,学生的作业量加大了,学习任务加重了,学习强度加强了,学习负担加重了,学生筛选信息总结归纳思想的能力降低了,甚至好多理科学生竟然语文思维定式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退化了,语文成绩也受影响了。成绩是学校考核老师的重要依据,只能急功近利地运用熟练的传统教学方式了。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对策
1.积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培训,转变语文教师观念。可采取“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对老师进行培训。学校管理层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在微课教学方面有研究的专家来校为老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起到理论引领和实践榜样作用;也可以组织骨干老师到运用微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学校考察学习;要组织信息技术老师对语文教师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要让老师认识到语文微课教学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是实践“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学理念的有效教学方式,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要求,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能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初步形成学生创新精神。
2.语文是工具性的学科,必然有许多知识点适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文言文语法知识、修辞、诗歌鉴赏手法,以及小说散文等艺术手法的把握都可以借助微课学习或巩固。我们可以结合每一个知识点制作与之相配套的练习题供学生边观看边答题巩固。实践证明,只要在微课中加入合适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就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笔者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85%以上的学生反映他们更喜欢重点突出制作精美配有轻快优美音乐的微课,因为这种形式的学习让他们不再觉着语文知识点的学习是那样的枯燥乏味。当然,语文教学中需要阅读感悟审美体验情感交流的内容不能完全借助微课进行。
3.语文微课教学顺利进行有待于多方的组织协调。学校要组织选拔相关人员进行微课的开发,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与经费支持,鼓励老师积极参加。语文微课开发小组成员应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师2人、思想灵动富有创意的青年骨干教师3人以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强的信息技术教师2人。中年骨干教师主要负责确定每个微课的重难点及可行性教学思路,青年骨干教师主要负责微课讲解流程的设计,信息技术教师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和编辑,从而制作出教学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讲解深入浅出、视听直观生动,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语文微课。制作完成后小组成员要集体进行审核,然后投入教学并跟踪观察,实时改进,最终形成一批经典课例。创新需要指导者、组织者、执行者团结合作,利用微课进行语文教学是一种创新,微课开发也需要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语文微课有效教学。
4.利用网络进行语文微课教学并不等于放松对学生学习的管理。现代教育虽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学生的学习也是有组织的。国家近几年加大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教育平台在各学校相继建成,教室里也装有校园wifi。我们首先将制作好的语文微课视频传到教育平台网络空间,可以组织学生到微机室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晚自习的时候利用半个小时通过智能手机(戴耳机)学习,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时学校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切断外网。为杜绝学生趁机利用手机干与学习无关的事,语文教师要事先布置学习任务并作相关要求,实时对网络空间学习进行检查监督,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对网络学习优秀者予以鼓励。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学生也就适应了,自觉了,当然对于个别后进生必须实时督促。
参考文献:
王秀红.普通高中学生技术素养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