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课的应用现状

时间:2019-05-13 01:5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微课的应用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微课的应用现状》。

第一篇:论微课的应用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班级:历史1401]

[学号:20142502033] [姓名:王永]

论微课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遭受到冲击,新兴的,现代化的教育形式正在兴起,而最引人关注的便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常客,微课。

虽说微课在学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究其内涵不外乎这样几点: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反思、拓展练习、教学反馈等。这种可视化动态化的知识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的关注度;第二,小型化,微课持续时长较短,一般为十分钟左右,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主题突出内容精练;第三,便利化,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便利的、个性化的反复学习,教师也可借此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Mini course、Micro lesson开始在国外萌芽,早期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推动学校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的兴趣,分别推出的微型课程;进入90年代,美国阿衣华大学发表文章“有机化学中一种60秒课程(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提出了60秒课程设计;90年代后期新加坡教育部实施微课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网,资源积累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每个视频时长约15分钟,该网站得到教师普遍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微型讲座”(Micro lecture)概念,主要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进行实际教学;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基于大量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进一步触发了教师学者将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以上可以看出,国外对微课在教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涌现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微型课程,有的课程针对老师,有的面向学生,也有的兼而有之。

而国内的微课研究起步较晚,起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研究方向是对微课的概念,微课教学组织和设计的关注,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微课研究开始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上。近几年也建设了诸如“广东名师网络课堂”、“微课网”、“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对教师教学设计研讨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也满足了部分学习者的求知需求,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即目前国内出现的微课潮主要源于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很多微课开发的初衷就是参赛获奖,为职称评审加分,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大赛落幕之后微课的应用几乎陷入停滞。胡铁生、周晓清在《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指出:“面对全国高校微课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普遍比较认可的是以下几点:有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86.34%);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79.3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现教师风采(65.46%);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63.38%);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研究水平(53.51%)。可以看出,以上几点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只有26.19%的教师表示赞同。”由此看来,微课资源主要还是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而对微课的应用模式,以及怎样通过微课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益的关注远远不够。

虽然微课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其存在的缺点,或者说缺陷也同样不能忽略。

目前制作微课的工具较多,比如录屏软件、PPT自带功能录制、使用ipad中的educreations、showme或是explaineverything等APP录制,甚至使用手机也能够轻松录制微课,但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作品展示来看,这些微课都存在一个客观问题,即微课视频的展示属于单向线性播放,教与学行为缺乏交互性。教师在视频中无法感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双方同步互动特质的丢失,即使为了配合教学设计,视频中安排了教师和学生的问答,但这些均带有明显的预设性和人造痕迹,并不能代表面对视频的学习者他们的真实学习效果。或者有些微课平台设有“问答”板块,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异步互动,但是缺乏对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与诊断分析。因此,微课交互性不足制约了其应用效果。

好的微课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授得好,而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在微课视频中融合各种表达方式,比如PPT、flash、音频、字幕、画中画、现场教学插入、消噪等。但是目前能够掌握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一线教师比较缺乏,这会影响到微课系列化制作的规模和速度。

我们可以合理地预见未来微课的应用并不仅是将其直接搬至课堂,更多的是将这种资源共享于社会学习者,作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这就对网络环境的可用性提出了要求。但是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均衡导致网络环境的发展也显现出区域性不均衡,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水平来讲,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都十分明显。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相对封闭的农村学习者来说,网络资源的缺乏,从客观上直接制约了微课在这些地区的应用。

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师资源,都似乎还没有充沛到能够全面实现微课的教学方式,这也反映了我国的当前教育,虽然成绩显赫,但与国际其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教学方式也与当今的信息时代也有些格格不入,我们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微课的发展只不过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个缩影。

第二篇:论微课的应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维度[范文模版]

论微课的应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维度

微课是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资源,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文章首先归纳了微课的概念特征,微课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发现目前微课的应用程度不高,其发展更多的是停留在为参加竞赛而开发微课的阶段。接着分析了微课应用的制约因素,并根据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模块,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模块、动力模块和路径模块。微课的概念及优势纵览国内外学者五十多年的微课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发现目前微课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究其实质不外乎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反思、拓展练习、教学反馈等。这种可视化动态化的知识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的关注度;第二,小型化,微课持续时长较短,一般为十分钟左右,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主题突出内容精练;第三,便利化,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便利的、个性化的反复学习,教师也可借此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微课的发展及应用现状1.国外微课发展及应用现状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Mini course、Micro lesson开始在国外萌芽,早期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推动学校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的兴趣,分别推出的微型课程;进入90年代,美国阿衣华大学发表文章“有机化学中一种60秒课程(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提出了60秒课程设计;90年代后期新加坡教育部实施微课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网,资源积累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每个视频时长约15分钟,该网站得到教师普遍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微型讲座”(Micro lecture)概念,主要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进行实际教学;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基于大量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进一步触发了教师学者将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以上可以看出,国外对微课在教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涌现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微型课程,有的课程针对老师,有的课程面向学生,也有的兼而有之。2.国内微课发展及应用现状微课在国内的本土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课概念、微课教学组织和设计的关注。进入21世纪,微课研究开始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上。近几年也建设了诸如“广东名师网络课堂”、“微课网”、“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对教师教学设计研讨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也满足了部分学习者的求知需求,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即目前国内出现的微课潮主要源于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很多微课开发的初衷就是参赛获奖,为职称评审加分,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大赛落幕之后微课的应用几乎陷入停滞。胡铁生、周晓清在《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指出:“面对全国高校微课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普遍比较认可的是以下几点:有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86.34%);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79.3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现教师风采(65.46%);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63.38%);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研究水平(53.51%)。可以看出,以上几点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只有26.19%的教师表示赞同。”由此看来,微课资源主要还是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而对微课的应用模式,以及怎样通过微课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益的关注远远不够。微课应用中的制约因素1.交互性缺失目前制作微课的工具较多,比如录屏软件、PPT自带功能录制、使用ipad中的educreations、showme或是explaineverything等APP录制,甚至使用手机也能够轻松录制微课,但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作品展示来看,这些微课都存在一个客观问题,即微课视频的展示属于单向线性播放,教与学行为缺乏交互性。教师在视频中无法感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双方同步互动特质的丢失,即使为了配合教学设计,视频中安排了教师和学生的问答,但这些均带有明显的预设性和人造痕迹,并不能代表面对视频的学习者他们的真实学习效果。或者有些微课平台设有“问答”板块,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异步互动,但是缺乏对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与诊断分析。因此,微课交互性不足制约了其应用效果。2.微课资源不系统且可编辑性不强从目前所能学习的微课作品来看,它们确实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大部分也是选择了该领域某个重点或难点进行设计,但是这些作品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有调查显示,63.19%的参赛教师认为目前大赛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微课资源太散,没有形成专题化的微课程,形成某一学科的微型系列资源,这导致学习者尤其是社会学习者只能零散的几个知识点,而不能在该领域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在大多数微课的制作、上传、共享及评价环节都相对固化,可编辑性不强,这对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而言,意味着当知识有更新,原理、方法等有改革之后,以前制作的微课就会滞后甚至出现错误,面对这种情况要么删除重新制作,但这种成本相对较高,要么增加微课资源的可编辑性,比如是否可以在视频中修改桢,或者在微课平台中增加修改模块,将变化之处通过非常显性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3.教师信息化能力不够好的微课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授得好,而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在微课视频中融合各种表达方式,比如PPT、flash、音频、字幕、画中画、现场教学插入、消噪等。但是目前能够掌握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一线教师比较缺乏,这会影响到微课系列化制作的规模和速度。4.网络环境区域性发展不均衡我们可以合理地预见未来微课的应用并不仅是将其直接搬至课堂,更多的是将这种资源共享于社会学习者,作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这就对网络环境的可用性提出了要求。但是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均衡导致网络环境的发展也显现出区域性不均衡,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水平来讲,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都十分明显。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相对封闭的农村学习者来说,网络资源的缺乏,从客观上直接制约了微课在这些地区的应用。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分析基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本文将微课的可持续发展维度划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基础平台模块,这一模块由环境基础、资源基础和制度基础构成;二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模块;三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模块。见图1:图1 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图1.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基础平台模块(1)环境基础。这里主要指微课应用的必要环境,包括网络环境和微课平台的完善。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快推进网络资源区域均衡化带动教育区域均衡化,是大家的共同愿景,同样也是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的社会责任,需要从顶层规划设计,逐步实现网络环境均衡发展。环境基础的另一方面则是健全的微课平台,这是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以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网站为例,该平台提供了微课作品的上传、观看、投票、分享、评论和点播次数统计,具有一定的应用成果。但是,微课作品在目前的平台上须以固定模式上传,或线性播放,资源固化且封闭,因此平台应该增加微课编辑功能,允许作者及其他用户对微课资源进行编辑和补充,如上传者根据需要,上传与微课有关的补充资源,包括解释性的文本、知识更新说明等,并将这种更新动态实时反映,实现微课资源的动态演化。此外现有微课平台虽然设有评论模块,构建了资源质量的用户自决机制,但是从评论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并不乐观,这种学习者和作者的互动较为笼统和形式化。这需要对微课作品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比如可以借鉴其他论坛或社交工具的做法,营造“学习圈”,形成虚拟学习社区,通过积分、资源互换、引入专业志愿者等形式引导学习者开展高质量的互动和交流,并对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整理与提炼,形成学习简报,作为微课的补充资源提供给所有学习者。(2)资源基础。首先每一个微课作品所展示的资源必须完整,除了微视频以外,还要重视辅助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拓展练习、教学反思、补充说明、知识更新等,有效地拓展和延伸知识点,使学习者获得较全面的认知。第二,需要加强学习者与微课资源本身的互动。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学习者可以按需自主选择播放节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但我们还需要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在现有微课的关键节点之间插入互动性测试,实时获取学习效果反馈,增加交互性,然后再系统地根据测试结果推荐最优学习路径,并提供学习建议。第三,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使之课程化、系列化。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导,将系列微课程以项目的形式招标,统一基本建设标准,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在专业领域具备强大实力和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学校和团队申请建设项目,将系列微课资源的积累做成一项工程,提高我国微课资源的规模和质量。(3)制度基础。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延续目前比较热的省级国家级微课比赛,使比赛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竞争制度,鼓励团队建设,并配套一定的资金支持政策;同时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促进微课资源的传播,最大可能地实现免费共享,让微课的应用效益最大化。第二,《中国高校微课报告》指出:“未来,开放的微课也许会成为大学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大学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微课的建设,充分认识到微课资源的优势,将微课资源建设纳入学校规划,组织微课相关培训,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好微课比赛,并形成合适的激励机制。2.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动力模块当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具备了基础平台之后,需要通过不断跃迁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课制作者或制作团队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深化教学改革理念,丰富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操作和应用能力,最终打造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师资队伍,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并将微课资源应用于教育领域。第二,微课的学习者也要认识到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重要趋势,提高信息化素养,利用业余碎片化时间积极选择优质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并将这种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培养成一种终身习惯。3.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路径模块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动力因素的激发会取得一定的发展,为了使微课的应用不偏离方向必须沿着合理的路径发展,这一路径就是持续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本文所讲的持续创新除了指微课制作技术上的创新,微课平台管理的创新(如将微课平台与app开发结合)之外,更重要的是微课呈现形式的创新(比如从视频为主转变为类似于“第二人生”的游戏模式),以及微课应用模式的创新等。微课要与大数据、云等信息技术和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充分融合,既要能够具备一定的柔性,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资源,又要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学校、教师、学习者、政府、社会各主体都成为受益方。结束语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带来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微课资源的应用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框架,本文将该理论用于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提出了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基础平台模块、动力模块和路径模块,不过这一框架仍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作者:王小美等,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论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论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信息技术 动画制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0004-02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教会学生应用所学技能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应用技能。然而,在以技能应用为主的操作课堂中,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任务,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可以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微课属于小片段、碎片化的学习资源,一般在5到10分钟内展示完主要知识点。微课教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在较大程度上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间存在着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个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同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也不同,有的学生从小就玩电脑,从系统安装和使用到网络技术都有所涉及,对软件操作的领悟力较强;有些学生平时则很少接触电脑,鼠标、键盘都不太会使用,对于新技能的学习存在害怕心理。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又掌握不了的现象,这就使得课堂上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操作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节奏,而教师则疲于指导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不断重复讲解基本的操作方法。

(二)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条件有限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协助学生完成遇到的难题,及时跟进,给予适当的指导。事实上,在现有师生比例为1∶30的条件下,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是有难度的。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能兼顾到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不得不采取“讲、演、练”的模式,最终导致学生的自主探究无法落到实处。

(三)学生对知识遗忘快

由于学生容易遗忘,因而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给学生复习。以“word”小报制作为例,中年段时学生已初步学习了“word”的基础知识,然而,到高年段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word”的基础知识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却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遗忘快,为此课堂上总要花上很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如果能将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和内容制作成微课供学生随时随地复习,某种程度上可以使教学更紧凑有序。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学习必然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微课是为在线学习而生的,是一种在线学习资源,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才能保证微课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微课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难度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有必要制作成微课的形式。微课可以针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设计,或选择教学中的难点,供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

(二)微课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作为一种辅助学习方式,要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选题就要实用准确,内容要生动有趣,形式要短小精练。教学主题的导入方式力求新颖、有趣,能够吸引学习者。

(三)微课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由于微课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呈现某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交互性差,无法进行交流反馈,因而微课建设的步骤之一是设计思考讨论的问题,提出问题让学习者思考,促进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或规律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以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微课能体现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学生是有个性的个体,微课应该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建立个人导向的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水平制作符合学生特点的微课,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巩固知识。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是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是由一个个知识点组成一个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体系。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本身的优势,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展微课主题学习,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弥补他们之间出现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平差异的缺陷。

(一)借助微视频制作分层微课

学生间存在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信息技术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技能,更应鼓励学生应用和创新技能。因此,在设计分层微课时,要将知识点按操作和应用难度分段,即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微课,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较高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则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还可根据自己学习效果的变化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基础性的学习或者高难度的学习,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微课。

以浙摄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10课《人物动画》为例,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GIF动画制作软件以及文字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制作较高难度的人物动画。在本课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好的学生“吃不饱”,慢的学生赶不上,课堂兼顾性差。为了有效地解决学生水平不同导致的课堂效率大打折扣问题,我们可以制作两档不同的微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础档:根据现有的人物图片素材制作动画,要求学生通过导入连续的相似外部图片制作动画,掌握导入到库中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图片放入到指定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外部图片导入到软件中,并能调整人物动画的帧顺序。微课采取“屏幕录制+摄像机录制”的方式,后期软件使用Premier制作。微课导入环节开门见山,直接呈现给学生动画的最终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讲解部分采用课件与录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课件呈现原理知识、视频录制操作的方法,重点讲解操作的难点部分。问题设置环节,设计两个问题:在现有的动画基础上你能举一反三吗?怎么在不同关键帧设置人物表情或者肢体动作的变化?由此,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微课内容供所有学生学习,主要是为学习能力薄弱学生巩固、复习使用。当学生掌握了这一基础知识后可以选择提高档微课。学习速度快的学生也可以向教师申请进入提高档的学习,不需要再等待所有同学都完成后再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提高档:提高档微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契机,要求学生自己绘制人物,设计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肢体变化。重点是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绘制人物以及造型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制作流畅过渡的人物动画,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动手的乐趣。

不同档的微课像多个教师同时指导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地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了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利用微课帮助学习者建立个性化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微课可以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并能展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微课设计,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脱离机械的操作与模仿,主动建构知识,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例如,浙摄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制作电子小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即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复习巩固的知识也不少。如何开展教学?我们可以将有一定难度、学生较容易遗忘的内容设计制作成微课。对此,笔者针对该知识点制作了三个层面的微课:一是电子小报制作的基本过程讲述;二是小报排版技巧和排版规则,主要采取开放的教学形式展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规划排版;三是整体美化技巧。当学生在具体应用时遇到问题都可以求助微课。这三个层面的微课能够有效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而教师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课堂组织。

(三)利用微课高效再现操作细节

操作技能类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一个步骤出错就会导致后面的操作全部失败。如选修课开设的《Flash动画制作》,在Flash动画制作教学过程中,一个引导线动画涉及的操作就有十几步,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关于技能操作讲授环节很是费时费力。即使是教师亲自操作演示动画制作的过程,学生能够记住的操作步骤也是非常有限。学生在练习时可能因为一个小步骤不对而无法成功地完成制作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将有一定学习难度的技能制作过程、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观摩学习。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观看微课,随时暂停或快进,及时利用微课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这样做,轻松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

(四)借助现有网络技术,让微课在线上、课外辅助学生学习

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学副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竹立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微课的未来在网上。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来促进多姿多彩课堂教学形式的形成。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微课内容的碎片化、传播途径的移动化,能够很好地辅助学生的课外学习,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同时,由于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将想要拓展的知识内容制作成有针对性的微课,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平台条件为学生开辟课外学习新天地。

在信息化急速发展的时代,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随着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逐渐重视、学校信息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以及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合理有效地应用微课必然会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

(责编 黎雪娟)

第四篇:论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微课在作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利用微课,再现作文情境,让童心飞扬;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让童真流露;拓宽作文写作空间,让童趣满溢,从而给学生最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微课;作文教学;自主选择;再现情境;拓宽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86-02

语文作文微课,是指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将作文教学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层次条理、素材选择、修改润色、佳作欣赏等各环节中的重点、难点,与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结合起来制作成微课,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等方面。语文作文微课以其“短、小、精”,再现作文情境,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权利,丝丝缕缕渗透到学生作文的方方面面,拓宽学生作文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美好,创造美好,能有效解决学生“不知道作文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的难题。

一、再现作文情境――童心飞扬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可是为什么学生写作文时会感觉无从下笔呢?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自己身边事和物的观察和感悟。而微课能再现丰富的作文情境,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使学生感悟生活、感悟美好,让童心激情飞扬。

1.再现活动场景

2.再现自然美景

大自然是美不胜收的,也是变幻万千的。每个人的视角是有限的,无法看尽奇妙的大自然。如何把瑰丽无比的自然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呢?当黄叶纷纷飘落,秋天悄然来临,教师带领学生们开展了“一起找秋天”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们走进大自然,把找到的秋天用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画一画,可以写一写,可以拍摄照片、录像„„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们搜集的资料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微课。然后,带领学生欣赏大家共同制作的微课,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美妙:一碧如洗的天空纯净明洁;火红火红的枫叶打着旋儿飘落;黄绿相间的草地向远处伸展;一望无际的稻田翻卷着金色浪花;色彩斑斓的菊花迎着秋风怒放„„多美呀!强烈的视觉冲击,打开了学生们美好的心灵,他们睁开慧眼,怦然心动,激情迸发,表达也就水到渠成。纯真的童心在笔尖流淌,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

二、自主选择学习――童真流露

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这样的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不客观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正视差异,区别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作文教学的资源来开发。运用语文作文微课指导学生写作,就是一种非常人性化、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语文作文微课往往是选取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点进行指导讲解,能准确地定位教学内容,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相对完整。这样,每个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微课资料,解决自己的困惑,以点带面,通过一个个看似零碎的知识点的指导,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全面提高。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3,要求给远方的亲友写一封信,介绍一下自己美丽的家乡。从四年级学生的写作需求出发,教师共制作了八个微课:“我们一起选素材”“书信的格式”“信封的格式”“我们一起写景色”“我们一起写特产”“我们一起写风俗”“我们一起改病文”“我们一起赏佳作”。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学习,观看之后,组织观看同一微课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收获。如果看一遍理解得不透彻,还可以再看第二遍,第三遍,通过反复的观看来掌握写作的技巧。当然,老师也要参与讨论交流,指导学生认识共性的问题,解决共性的问题,或单独指导学生个性的问题,真正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同时,教师还把微课上传到学校公共学习的平台上,让每个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可以观看学习,回家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就像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这样的作文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在自主选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求得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拥有童心,流露童真。

三、拓宽作文空间――童趣满溢

学生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世界,学生喜欢想象,善于想象,想象和幻想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作文也离不开想象,离开了想象的作文,犹如离开了灵魂的肉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语文作文微课,以其画面精美、不受时空的限制的独有特点,拓宽学生作文的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和想象、想象和生活中穿梭;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纵横;在天上、地下、宇宙之间驰骋。

学生最喜欢看什么影片?莫过于动画片。一个个卡通故事,学生们都能娓娓道来,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卡通人物,备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引导学生们学习《用卡通人物编故事》,首先,教师展开调查,了解学生们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喜欢这些卡通人物的原因是什么,喜欢哪些卡通人物故事,为什么喜欢这些故事等。然后,教师着手收集各种资料:来自古代的神笔马良,来自日本的哆啦a梦,来自动物王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神勇无比的陈龙,上天入地的孙悟空,机智帅气的名侦探柯南;正直勇敢的黑猫警长;活泼可爱的海绵宝宝„„把这些图片、影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后,配上文字和解说,制作成一个个精彩的微课。生动有趣的微课,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已有的体验,他们或会心一笑,或蹙眉沉思;或紧张万分,或欣喜若狂;或紧锁眉头,或得意扬扬„„微课看完,思路也打开了,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动手绘制心中的卡通人物;有学生把海绵宝宝从海中带到了陆地上;有学生让灌篮高手樱木花道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有学生来到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世界,指挥喜羊羊和灰太狼斗智斗勇;有学生甚至把齐天大圣孙悟空送去了未来,学习科学技术„„微课,把时间浓缩,把空间压缩,把人物聚集,带着学生异想天开,给学生最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使习作妙趣横生,使课堂童趣满溢。

第五篇: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

国内外微课程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

作者:张静然,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独家授权发布,请勿转载)

一、关于“微”的遐思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微”既有“细小,轻微”的意思,又有“精深奥妙”的解释。不得不说,“微博”“微信”“微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早已经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微”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必然不是微不足道、微乎其微,而更代表了“微言大义”。微时代下的诸多微功能,不仅给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更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教师,首当其冲地成为各功能的探路先锋。

不超过140字的微博,给了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草根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并相继衍生出了微小说、微刊、微访谈等功能,曾经风光一时的博客不免显得“垂垂老矣”;在教育领域,许多教师也从博客的早期追随者和饯行者,转而开始尝试应用微博来支持德育教育,甚至辅助教学。

对于相当一部分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来说,已经有20年历史的、曾经不可或缺的短信功能也逐渐地“风光不在”,微信因为其语音即时通信功能占用流量少、不用输入文字等优势,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在教育领域,微信成了家校互通的重要渠道,它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迅速、便捷。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网站的兴起,更让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播放时长短(短则30秒、长不过20分钟)的微视频、微电影使“人人都成为生活的导演”,草根民众成为媒介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教育领域,来自一线的教师开始尝试以数字故事的方式制作自己的微视频课程,某些网校的行动更为迅速,他们早已经推出称之为“微课程”的、时长定义不尽相同的学习视频,供没有大段时间学习的学习者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

以上诸多“微”功能均具有“短”、“快”、“精”的核心特色,更有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范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可以形成具体相同兴趣的社交群体等共同特点,广泛分布在桌面软件、浏览器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上,这些对于教育领域中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来说,都是天然的优势。

二、关于“微课程”的争鸣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微课程的界定还不够明晰,在e-Learning业界、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定义和理解都各有不同。

1.国外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其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004年7月,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www.teacher.tv),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频道开播后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资源的积累最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而声名远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不够。

2.国内的研究者的主要观点

国内,有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在提法上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而即使是名称相同,其界定的范围、资源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型课程的内涵及实践分析,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田秋华老师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刘素芹均提出,微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形式,应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最为系统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

他认为,微课最初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是由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组成的一个资源应用生态环境。它强调的是资源的有机组成和可扩充性、开放性、生成性、发展性。而微课程是“微型网络课程”的简称,除了相关的资源外,还包括相应的教学活动,是某门学科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

有研究者认为,微课是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程这一术语的新解读,使其更加得本土化,更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其资源组织方式也满足了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的需求。

最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广泛接受的认识是: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程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三、国内“微课程”的开展现状及成效

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下,我国多个地区的教学研究人员、一线教师,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实践中成长,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课程和案例。

广东省于2010年建设了“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在认真分析教师、学生应用名师课堂的需求、现实可行性以及应用模式后,确定“名师网络课堂”建设的内容框架为:以重难点、特色理念的微型课为主(15分钟以内),完整课例为辅,使名师课例在时间上更容易被教师和学生接受;以精品专题为主要呈现方式,推出“信息化教学专题”“精彩导入”“合作学习”“情境探究教学”等专题,突出资源的针对性,辅以学科系列化的资源呈现,增强资源的应用效益和辐射效应。

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开展了“佛山市中小学新课程优秀课例片段(微课)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教师在选题设计和拍摄制作视频时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为核心内容,同时提交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短短三个月的征集期间就收到近1000位教师提交的各类参赛微课作品1700多节。2012年3月,佛山市又启动了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微课作品大赛(活动网站为:http://hudong.fsjy.net),该活动已成经佛山教育信息化的口碑项目。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在区域实践中不断完善微课的定义、内涵、组成、分类、特点、建设途径和流程、应用方式;从区域层面统筹“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多个核心环节,并进行整体研究、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与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联合开发集上报、管理、点播、交流、研讨、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区域性微课管理平台,已在实践应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益。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201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空中课堂”项目实现了向小学拓展。其中《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时长在15分钟左右,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既适用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有利于基于班级授课模式下的集体学习和巩固练习。2010年秋季至2012年春季,天津市小学阶段《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成功录制、上线发布、推广应用,有效弥补了小学书法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张宝君老师主持的《天津市小学“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专项课题,其目标是建设一至六年级12个学期192条《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并推广应用,提高学生、教师、家长的写字能力和鉴赏能力,传承中华文化。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的李玉平老师长期坚持教学研究,他带领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的深层次研究,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课程”设计,他在博客中提供了很多样例,设计了微课程的开发指南,其中对不同类型微课程的课程结构、评价标准、设计策略、开发步骤进行了定义,并提供了相应的设计模版,对于推动中小学教师通过微课程进行教学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四、结束语

从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提供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现模式。当然,“微课程”这一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这将依赖于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

下载论微课的应用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微课的应用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档

    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综述 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2011年是微课程研究的兴起,通过对文献进行分......

    微课现状与应用研究

    微课现状与应用研究 教师:杨红艳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

    论美 微课 教案(精选)

    论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能力目标: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 3、情感目标: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论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5篇]

    论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微课应用于语文教学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提升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文章从微课的内容及其特点,微课在语文课堂上的使用现状,微课......

    梳理中国微课研究现状

    梳理中国微课研究现状 梳理中国微课研究现状2014年04月25日 10:23:38访问量:36次发布人:陈彦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在国外,基于微......

    微课研究背景与现状

    研究背景与现状: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的悄然诞生,我们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手机的普及,4G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社会迈入......

    教学论8分钟微课教案

    六、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 Hello,teacher. T:how are you today? s:I’m fine ,thanks. 2.Review:snow,wind,rain,clou......

    论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共5篇)

    论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呈现出碎片化、可视化、简单化、多样化等特点,“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