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0:5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常德市鼎城区第六中学 江德胜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新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科学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

在实施新课程课改以来,新的教育观念出现,教育教学要面对信息化、个性化的时代需求。但是,从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来看,高中数学数学课堂有的老师放不开手脚,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大搞题海战术,使老师和学生身心都感到很疲惫。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科学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的策略体系。

一、数学模式实践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及西方数学

教学理论的引入,为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国外最早提出“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的师范教育家乔伊斯,他在与他人合著的《教学模式》一书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例或计划”。在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1)讲授模式。复习讲授——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检查反馈。此模式属传统模式,它的主导作用是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2)发现模式。创设情境——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此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3)自学模式。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自评反馈。此模式有利于提高对语言的阅读、理解、交流、运用能力。(4)掌握模式。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成性检测

——反馈矫正——平行性检测。此教学模式强调了目标和评价,注重把教学过程分解,有利于巩固基础。

二、更新教学观念 1.从应试教学到素质教学

应试教学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素质教学侧重于人的素质的优化与提高,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学,素质教学的全面推进必须教会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实现应试教学到素质教学的转变,应认识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师有反思教学的意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4)重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开展课题研究。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

注入式又称填鸭式,它是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其理解能力,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主观决定教学进程,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模式,这在应试教育的讲授课经常出现,这已不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启发式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学导式是启发式的升华,它是一种着眼于“学”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认为是现代启发式。

3.从研究性学习到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其内容立足于教学内容,对某些数学问题作为课题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追求共同发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渗透、2

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最优秀的数学教育是培养数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最成功的数学教育是学生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设置中,开设研究性课题教学,实质上是为中学的教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能突破教学大纲,能融入师生双方的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数学方法、数学实践,能提供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能培养学生自主的、协作的研究习惯,能造就学生开放性、研究性、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学生形成高中数学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教师施展才能的黄金时间,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课题的方法和策略。参考资料

三、优化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教学情景与教学氛围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数学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创设一定的数学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认知的内部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的愉快的进行学习。如学习等比数列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要学生自行阅读课本上面关于“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要麦子奖励”的故事,然后将其进行演化,改换为“一张厚度为 0.1 毫米的白纸(足够大),将其对折 10 次,厚度有多少?对折 20 次呢?对折多少次后厚度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27 次)”。

2.目标实施。呈现一些密切相关的、包容广泛但又非常容易使人记忆和理解的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学只有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师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则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身的活动来认识和接受新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4.心理疏导。课堂上(也包括课后),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目标能顺利实现。

5.效果检查。一个班有几十位学生,程度肯定有差异,在检查学习效果的时候,有意识地合理设置问题坡度,分层递进,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6.学法指导。指导学习方法,引入多种评价方式,改进学习方式,是落实三 3

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渠道,教师要转变观念,精心备课,要创造性地利用多种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干线,思维为主攻点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四、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变“灌输”为“引导”,提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答案统统传授给学生,将学生变成了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传统的教学方式压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与创造,与实施新课改的初衷相背离。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一些主动的探索,让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有错误,教师也应找出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积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他们动脑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对数定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一同探索答案。这时有学生A说:“为什么在对数的定义中,零与负数没有对数呢?”学生 B 发出疑问:“底数 a 为什么要大于零且不等于 1 ?”首先,教师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加以赞扬和鼓励,然后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加以引导,提醒学生如果正面不能解决,不如从反面加以思考,并追问学生们:“谁能替我回答为什么底数 a 要大于零且不等于 1”,把问题再次抛向学生,让学生去探索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时,有学生发言说:“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我们让 a<0,比如取 a=-2,b=,这时候在实数范围内就没有意义了。如果 a=1,1 的21任何次幂都是1,我看根本就没有研究的必要了”。共同得出了结论,广大学生领会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学会了思考问题,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以新课改作为我们教学改革的根据,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努力营造宽松、自主的探究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明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2]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王磊.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第二篇: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高中教学是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其今后的学习能力。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高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革新的高中课程教学体制,尤其需要加强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制度创新;为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有必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融入课堂实践中。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有两个优点,即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两个问题,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两者成为高中教学的两大主要问题,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依据。为此,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必须从根本的教学思想入手,改变固有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期能够找到新课程标准下最佳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存的问题

1.在教学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固有的教学观念已经跟不上改革步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具探索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为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素材和基础。而面对新的形势和教学制度改革,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墨守成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学生压力大、负担重。我国高中生目前学习仍处于压力过大、负担过重的状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应对高考,高中数学教学通常是将三年的教学内容压缩在两年内进行,学习进度的追赶成为压力和负担来源之一;第二,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进行大量重复的训练,机械性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压力和负担来源之一;第三,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针对考题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知识的巩固。以上三个方面共同造成了高中生面临的过重压力和负担。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1.情境模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加入数学情境模拟,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融入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将教学知识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情境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如情境创设的能力,将基础的死板的知识点转化为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等。在课程开始阶段就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情境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能力。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时要在讲授教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融入研究性学习思维,认真钻研教材知识点和题目,通过合理地选题,探索整合具有研究性的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的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学习习惯。

3.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索、合作学习。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采用机械、呆板的被动学习模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这也成为教师的一大挑战。新课标下,教师在课堂中既要起到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索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的确定都要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远比学到的知识更加有意义,因此,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由探索能力和协作能力是新课标下教学的关键。

4.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经逐渐展现出诸多的优势,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能够同时展现多种信息,将抽象、难懂的概念深入浅出地展示给学生。新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扩大课堂的信息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变枯燥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利用形象的形式能够全面、简单地展示抽象的定理和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虽然多媒体技术有诸多的优点,但它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合理使用,课堂上仍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总而言之,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去粗取精,积极地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国东.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3):39-40.[2]丁建林.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103.[3]郑维林.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71.[4]?舜?伟.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讨[J].电子制作,2014(15):159.

第三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一、专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1、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能全面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知识。既体现了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高低,最能代表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写作”的要求有:

①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③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④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⑤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⑥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⑦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⑧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⑨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⑩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3、而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实施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教师方面。

①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随意现象普遍,多年延用“开头点题”、“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紧扣中心”等等一系列大而不当的概念,其结果是:学生只有模糊的印象,学生一到临场就发现,老师平时讲的这些概念全用不上,只好搜肠刮肚,凑够六七百字完事。

②“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作文教学模式仍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这种模式既不合乎教学规律,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不合乎写作规律,使学生丧失作文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再次,也不符合心理规律,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

第二、教材资料。

重课文案例和综合性学习的案例,关于作文的教学案例寥寥无几,甚或就是几十篇作文加上简单点评凑成一本作文选,这些的作文选发挥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匮乏了。

第三、学生方面。

参加过中考的作文改卷的老师都有个共识:有个性、有特色、有亮点,文采飞扬、才气横溢的作文固然有,但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甚至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通,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主题越来越远,不知所云,让人“临表涕零了”。无病呻吟,内容空虚,词不达意,味同嚼蜡,别字连篇的惨不忍睹的低幼化作文也是屡屡可见,更有甚者,不少考生竟荒唐到抄袭试卷上的短文以敷衍了事!我们总结一下,学生主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活体验少;

②文化积淀薄;

③技能训练不到位。

二、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作文教学。——基本要点及核心要素。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与实施建议中有如下要求: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从发展的观念看,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着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专题运作的基本方法及要求。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拥抱生活,让题材鲜活异常。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认为,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学生的写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他们的个性魅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中多彩的广阔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风光,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以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意识的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

案例1:一个家长讲的故事……

主题:亲人的关爱无所不在。

案例2:学生生病请求回家……

主题:师爱总在平凡之处体现。

案例3:老师手指划伤继续上课,学生互相借面巾纸……

主题:许多微小藏有博大,短暂蕴育着永恒。

案例4:放发试卷或书本……

主题:点点滴滴,一言一行见精神。

…………

结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法〃罗丹。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分感动,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让他们时时记住,我手写我心,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一切又都要回到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不仅是需要观察,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时触到内心深处的共鸣。精彩的文章就在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独特的视角,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写出个性。

一句话: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

2、腹有诗书气自华。

——大量阅读,传承文化精髓。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由于文化积淀少,所以写出的文章就缺乏文采,语言干瘪无味,思路狭窄,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显得非常粗糙,我戏之为“乡土气息浓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的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使课内课外的互相促进(关于这一点,《标准》里面有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句段,从古今中外的古代优秀的文化典籍,精品美文中汲取营养。这一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对文章的评价鉴赏要作适当的指导:如怎样欣赏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教给阅读的方法:读开头和结尾,读过渡与照应,读修辞句子,读特色段落,读思路章法等。②检查要落实,生检师检随机进行。

③时间要落实,做到每周一次,每天抽10分钟对摘抄内容进行诵读。

④内容要多样化,不要限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天文、地理、政治、体育、军事都可以,努力做到情趣开放零约束,创导个性化阅读。

⑤方式也要多样化:摘、抄、复印、剪贴都可以,不要命令式的一刀切。

案例:学生毕业后不愿将倾注心血的摘抄录送给老师。

我想:学生经常品读《孟子》的汪洋雄辩,《庄子》的深邃哲理,《离骚》的哀怨惆怅,五柳先生的高远恬淡,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李白的豪放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宋词的婉约豪放,明清小说的讽谑鞭鞑,鲁迅的嬉笑怒骂,冰心的童真母爱……我们的学生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来呢?

3、“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用发展的理念来评价习作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评价理念。这一评价理念的确立,是对作文教学评价理念的一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的作文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和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被评价的差异,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地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的改进,使学生的习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评价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泵。习作的发展性评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应该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美妙的作文教学的工具。

第一,作文评价绝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亮点,要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积极评价,或赞许或肯定或点拔或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或拍拍学生的肩膀以激励,或与学生握手……要尽量谨慎使用否定性语言,即使要用语言也要委婉。心理学表理,学生的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得到及时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

案例:一篇作文挑出了八九个优点甚至更多的优点。这种强化评价过程弱化等级划分和筛选功能的做法,使学生体验到了习作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非常受学生欢迎。

第2,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究竟谁是评价的主体,这是评价改革不容回避的的问题。以往,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累死人,学生不领情,徒劳而无功。如今,评价的主体发生变化,教改实验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当中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案例1:一个家长否定了学生的奥运征文

案例2:学生的互评比教师更认真更细致,教师也从繁难苦累当中得到解脱。

第3,评价手段多样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我在教室里经常举办作文展览,有小组展览、个人展览、同题作文展览,插图作文展览,然后号召大家都来当小先生,人人参与品头论足,个个都当一回小编辑、小教师。举办“夸夸我的作文”演讲比赛,举办“写作经验交流会”,举办“我当小先生”评论研讨会。有时还配乐朗诵,把优秀作文推荐到刊物发表等等。这样,就把学生推向了评价的第一线,使他们全员参与,全程评价,全面评价。结合评价过程的表现,评选最佳(小作家、小编辑、小评论……)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开始,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习作,有时甚至会在评议中引起冲突。所以每一次评价前,都要指导学生学会本次作文的评价要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对一些无关痛痒的溢美之辞,则可以任其自然。

别外,我还在班上成立了春蕾文学社。尝试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集,指导学生写前言,写后记,写评语等多种方式,力求创造更新的评价方式。这样,学生习作的成绩不再是一个登记或分数,而是全面地刻画一个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状况,包括知识背景、经验、认识特点、思维水平、习作才能的发展过程和习作能力倾向等。使评价成为教学的一种参照,成为学生习作历程的一种记载。教师慎重的认真对待学生平时的每一次、每一期的自评、互评的结果,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总结,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也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习作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一方面极大地释放学生创新习作的潜能。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能训练

掌握方法、技巧,与阅读精彩文章,对写作来说同样的重要。高尔基说:“必须知道写作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是懂得这一工作本身。”现在市场上的《优秀作文选》、《分类作文大全》等等作文辅导书籍很多,但缺乏对写作技巧的归纳和总结,难以让学生洞察其中奥妙,学生的收益自然要打折扣。

对于技能的训练,我想重点谈两点。

第一,各种技能讲解要浅显、易记易懂易操作,把训练思路的开拓作为重点,最好口诀化。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吸引到作文训练的情境中来,进而沿着教师的指导思路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既受到思想启迪,又获得相应的实际训练。同时加强了针对性、实用性,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1:观察景物的技巧

调动感官细观察,眼耳鼻舌身挥洒。

色形声气和味道,加上感受人人夸。

案例2:写读后感技巧

细读原作多生发,择其一点具体化。

叙议结合方法好,联系现实巧添花。

案例:开关(结尾)技巧

开门见山话题点穿,引用名言诗词,文采凸现。

排比点题铺排文气。

故事寓言倍感新鲜

……

案例4:思路展技巧之主人公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风花雪月皆入诗,乌兽虫鱼同列文。

山川草木能知秋,神仙鬼怪也发愁。案例5:思路技巧之内容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名言事例消息现象,作为引子,仔细思量。

平民百姓,王侯将相,三钱七两,数量适当。

中国故事,亘古悠长,老外话题,天地四方。

案例6:思路技巧之体裁

——文附于质,质待于文

——为情造文

戏剧小品演绎人生百态,童话寓言寄寓深刻哲理。

通讯报道记录人间真情,对话访谈触及灵魂深处。

故事新编尽显奇思妙想,杂文随笔直击社会病态。

日记书信袒露真实自我,电子公告书写网络神奇。

抒情诗歌唱响时代旋律。

第二,一次指导不宜过多,重点突破一项就可行了,形式上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或者与课外阅读接轨,尽量让大多数同学能过得了手。

案例: 语言的使用

1、巧用修辞,为语言增添情趣美。

2、妙用诗词,为语言增添典雅美。

3、化叙述性语言为描述性语言,为语言增添形象美。

4、活用成语,为语言增添睿智美。

5、善用整散句,为语言增添音韵美。

这一部分的理想目标是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思维能穿越时空,自由驰骋,思如泉涌,运笔如风,笔走龙蛇,所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新课程标准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新的变化、新的亮点、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困惑、新的契机、新的思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九万里风鹏正举”愿我们携起手来,不断创造新的更加适用的理论和实用技能,在作文教学的天空中一翅冲天,“声闻于野”。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无价的亲情呵,愿我们在你的鼓舞下,驶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关于亲情的影片..我看这部影片时,心情很沉重,流泪了.我想,不论一个人的出身是多么卑微,只要我们能够记住亲情的鼓舞与期待,只要我们我们去刻苦努力,只要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战胜自己,那么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评价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评价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0-11-25 22:38:00 责任编辑:彭州中学

四川省彭州中学任开全

【摘要】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合理的评价,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评价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一定的方法,应做到合理的评价,全面的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组织实施。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评价模式探索思考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机制,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合理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目的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去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要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一、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评价要多元化

我们应从多方面以各种形式进行评价,如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随堂练习,评价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情况,另外还有每章节的形成性练习,学期末的总结性测试都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要进行多样化的评价,除了常规评价手段外,可采取项目制作、调查研究汇报等开放性的测评方法。

2、要注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我们应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认可,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对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着重大的意义。

3、评价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

教育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二、评价的方法

1、量规表评价

应根据评价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评价目的,然后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标准,并将评价标准进一步分解为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构建规范的评价量规表,量规表的指标要全面、精练、可行,评价要面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

2、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主要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

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态,信息技术学习的档案袋可以包括: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档案袋评价对学习的教育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激励学生学习,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形成性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所以在评价时我们要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认可,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着重大的意义。

4、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与期末综合评价相结合,每学期末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要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和过程性评价结果,并制定期末成绩的评定方法:如平时成绩占6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20%,评定学生一学期中的学习情况时,应适度加大过程性评价在期末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模块决定选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当然,这几种评价方法可以独立使用,也可渗透使用。

三、评价的组织实施

1、基于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有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包括教师的备课质量、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师个人能力及素质。可以采取的方式有:自评,他评及学生的评价及反应。

2、基于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利于个性及创造精神发展的原则进行。包括学生的道德培养、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可以采取的方式: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自我评价可以使被评估者主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寻找问题对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是十分有利的。同学间的互评可以得出相对客观的结果,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

3、基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信息技术课评价的重点。教学效果的评价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评价起点、评价方向和评价测度构成。其中起点、方向是客观的,测度是主观的,三者统一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评价起点、方向是既定的内容,而评价测度是最难把握的。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采取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有考试、考查、学生作品、综合评价。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同其他中小学课程相比,信息技术更具有实践性、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和合作性。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只有广大信息技术课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素质教育来不断探索,研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不断创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最佳结合,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

识。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小学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2)学会绘制图形。(3)学会给图形着色。(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了

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模块

七 LOGO绘图(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4)了解LOGO简单编程。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及模式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及模式的探索海城区第六小学赖 瑾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系、多学科融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彻底改变......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一.丰富蓄积,有源倾吐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否则,别说吐,就是挤恐怕也难以挤出什么来。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须以《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标准,努力改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学生人文修养、......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大全5篇)

    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之我见 湖南省岳阳市岳纸学校 曹立华 作者职务:教研室主任 文章类别:论文类 单位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纸学校(泰格林纸集体家属区内) 邮 编: 414002 联系电......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精选公文范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通过暑假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本人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提升,开拓了......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城桥中学 陈瑜斌 通过暑假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本人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提升,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作为高中数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这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识。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