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变化

时间:2019-05-15 04:1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变化》。

第一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变化

33109899.doc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变化

深圳市龙华中学数学组 刘国营

【摘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变化是巨大的,它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面对,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数学教学、变化

广东省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现已经过五个学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我有幸来深圳只有一年多,作为新课程教学的一名新兵,我把在这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感受,与原来在内地的二十年传统教学实践对照,发现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变化是巨大的,它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一、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变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标准》中6条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的具体和细化,而且更突出了教与学的过程性和数学的美学意义,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开阔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获得知识技能,还要强调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强调对结论本质的认识,体现了学习者现实的学习过程、人的认识过程,也是对“双基”内涵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认识和要求。“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标准》对能力的一个新要求,我们希望培养和发展学生懂得如何学会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如何根据问题的需要去阅读有关书籍、选择必要的参考资料,如何通过交流获得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这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以往的高中数学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精英的教育,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业,发现高中数学与实践相去甚远,往往看不到它的用处,或者根本用不上,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的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

33109899.doc 中学生的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

《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

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

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并在高中阶段至少安排较为完整的一次数学探究、一次数学建模活动。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文化内容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中系列1,系列2课程的基础。选修课程中系列

3、系列4基本上不依赖其他系列的课程,可以与其他系列课程同时开设,这些专题的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必修课程中,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和数学5的基础。◆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

1、系列2开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开设系列3和系列4中的某些专题,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标准》的课程框架与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在内容的安排上体现螺旋上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前的高中数学教材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是教学的内容仍然有许多不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例如:从前的高中数学教材无论学生今后发展方向如何,不论学生继续学习或就业,不加区别使用同一套教材,学习相同的内容(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和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满足个性化的发展,又如:从前高中数学教材中没有的向量知识、概率统计知识、算法等与社会进步、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知识都加进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前,本地区使用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是苏教版的教材,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它的特点是: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重视并增加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将数学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下面重点谈谈《标准》课程数学内容增加及削弱方面: 数学1----集合(4)、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32)(1)加强了函数模型的背景和应用的要求。《标准》指出:“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2)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算法等横向联系,也包括螺旋学习函数的纵向联系。如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为后面的算法学习作一点准备。(3)加强了对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等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要求。函数图像教学应当放在重要位置,绘制函数图像和读图像,是一项基本的数学技能。(4)加强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函数图像,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等都体现了这一要求。(5)削弱了对定义域、值域过于繁难的、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基本思想和实质。削弱了反函数的概念,只要求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互为反函数;将复合函数放到了“导数及其应用”中,对于对数函数内容的要求也有所降低。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18)、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8)(1)与《大纲》相比,《标准》中立几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几何定位、几何内容的处理方式以及几何内容的分层设计等方面。(2)《标准》中,解几内容突出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强调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解几内容也是分层设计的。(3)立几与解几是高中传统的数学内容,《标准》对这些几何内容作了新的处理,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在技巧与难度上

33109899.doc 没有作过高的要求。因此,教学时要突出几何的本质,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探索与研究几何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数学3----算法初步(12)、统计(16)、概率(8)(1)增加了算法内容。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教学时不要为了教知识而教,应为了教思想方法而教。算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固然要教给学生,算法思想还应渗透在其它相关内容中。我们不要把算法讲成算法语言课程序设计课,而应该让学生理解和初步掌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操作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与《大纲》相比,《标准》中统计与概率内容基本包括了全部内容,设计突出有几个方面要求:强调体会统计的作用与基本思想,强调统计的过程与培养理性精神,强调对抽样与样本的理解,强调对随机现象与概率意义的理解,提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数学4----三角形函数(16)、平面向量(12)、三角恒等变换(8)这部分内容也都是高中传统内容,但处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加强几何直观。三角形及其性质的学习发挥单位圆的直观作用,平面向量《标准》也强调其概念的几何背景,强调理解向量运算及其性质的几何意义。(2)加强数学建模。《标准》将三角函数与向量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先呈现丰富的背景材料,再分析、概括、抽象,建立模型,最后研究性质并用来解决问题。(3)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标准》要求借助计算器、计算机求三角函数值,求解测量问题,画三角函数图像,分析参数变化对函数的影响,等等。无需浪费时间做烦琐的计算,可以用来探索数学规律,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向量是近代数学中一个重要、基本的数学概念。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绵工具,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标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刻画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体现向量的作用,也沟通了代数、几何、三角的联系。此外,《标准》也强调突出三角与向量的物理背景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5)削弱了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与《大纲》相比,《标准》删减了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反三角),还降低了一些内容的要求,如任意角、弧度制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要求,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倍角公式,等等。三角的恒等变换只要求以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作为三角变换的基本训练,不要求作复杂伯恒等变形。(6)删减了平面向量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定比分点及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等内容。数学5----解三角形(8)、数列(12)、不等式(16)这部分内容也是高中传统内容,但内容处理有以下变化:(1)解三角形不是侧重于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恒等变换,而是当作几何度量问题来处理,突出几何的作用,为学生理解数学中的量化思想、进一步学习向量解决几何度量问题奠定基础。(2)数列不是注重各量之间关系的恒等变形,而是注意突出函数思想(数列是函数的特例)、数学模型思想以及离散与连续的关系(贷款、利率、折扣、人口增长、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等),从函数观点、模型观点、连续与离散的关系等方面认识数列,突出了数列的本质。(3)不等式不是关注不等式的解法,而强调了不等式是刻画和描述现实世界中事物在量上的一种关系,是描述、刻画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淡化了解不等式的技巧性要求,突出了不等式的实际背景及其应用。(4)线性规划是优化的具体模型之一。淡化了线性规划问题中的许多名词,重视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将线性规划作为不等式的应用来处理,突出了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和在解决优化问题中的作用,为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本质、体会优化思想奠定了基础。

系列1----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8)、圆锥曲线与方程(12)、导数及其应用(16)选修1-2统计案例(14)、推理与证明(10)、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4)、框图(6)(1)《大纲》讲的是简易逻辑,让要是基于数学意义上的简易数理逻辑,《标准》讲的是一种常用逻辑语言,包括在数学上的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逻辑错误,避免对逻辑用语的机械记忆和抽象解释,不要求使用真值表。(2)圆锥曲线与方程是传统的内容,与《大纲》相比,《标准》更强调圆锥曲线的来龙去脉,要求学生能经历椭圆曲线的形成过程,强调其几

33109899.doc 何背景。《标准》的要求相对《大纲》较有层次性,对于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更强调对椭圆这一特殊的圆锥曲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其他的只要求作一般性了解。(3)导数及其应用与《大纲》相比,《标准》在理念、编排、内容选择的处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突出导数概念的本质(不讲极限,直接从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实例引入),淡化计算,学导数不仅作为一种规则,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来学习;强调导数在研究事物的变化率、变化的快慢,研究函数的基本性质和优化问题中的应用(极值、最值);重视导数的几何意义;关注算法思想的渗透,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用切线法求方程的近似解)。(4)统计案例在《大纲》中没有,《标准》中提供的一些案例涉及到的统计模型都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要面临的、常见的统计模型,如质量控制、回归、独立性、假设检验等。学生将来能有所用,更受益的是其中的统计思想。(5)推理与证明是《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它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了解直接证明方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和间接证明法(反证法),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6)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是高中传统内容,与《大纲》相比,删去了复数的三角形式以及三角形式的运算等内容,突出了数系的扩充过程,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数的概念的发展与数系的扩充是数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数系扩充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也体现了数学发生、发展的客观需求。(7)框图是《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它表示一个系统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图示,它能够清晰地表达比较复杂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框图已经广泛应用于算法、计算机程序设计、工序流程的表述、设计方案的比较、项目管理等方面,也是表示数学计算与证明过程中主要逻辑步骤的工具,并将成为日常生活和各门学科中进行交流的一种常用表达方式。系列2----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8)、圆锥曲线与方程(16)、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2)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24)、推理与证明(8)、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4)选修2-3计数原理(14)、统计与概率(22)(1)常用逻辑用语同系列1中的

33109899.doc 等多重角色转变。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感觉有点看电影。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要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个性思维积极活跃,人格发展自然和谐。

四、高中数学教学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所有问题皆在课堂内解决(尤其高中数学课),学生时时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下,高中数学课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给学生广阔的学习时空:教师开放组织形式,如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单位、厂矿里各种生产情况、入口年龄分布情况等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开放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等,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家庭、社会寻找鲜活的数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课前自学、尝试练习、提出疑问、小组合作等不受限制。开放教学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时刻关注并捕捉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五、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凭 “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现象不复存在,也不可能适应现代的高中数学教学,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它呼唤课堂教学要走向现代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都极大的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学必修3中“统计”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习题时,教师利用电脑设计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屏幕上有声有色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路口,学生在实景中搜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如教学必修4中探究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利用多媒体展现图象的平移、变换实况,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变化的过程情景,自然容易接受。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六、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变化

从前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情况的好坏,基本上是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以学生考分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依据。所谓的平均分、及格率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内容。如今新的课程标准下,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整体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注重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标准多元。《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总之,应将评价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要求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既关注数学学习结果,也关注数学学习过程,既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也关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变化,再者,客观上,由于所选模块的不同,班与班,学生与学生失去可比性,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还引入了模糊的等级评价以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选课时数、平时成绩、模块成绩等占不同比例,对评价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之,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更趋科学合理,对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对未来高考的改革、人才的选拔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考数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33109899.doc

2008.12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中间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应我们教学对象(学生)的教学方法,走出认识的误区。新课程改革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避免用某种教法作为新课改的唯一方法。只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的方法,都应该是合理的。

一、改变教学观念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重视初高中知识衔接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四、学生学习方法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学习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课堂合作学习太多”。这样只能适应个别尖子生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教师需关注学情,安排适当的内容让学生来完成。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恰如其分的引导,使学生会合作,合作内容应该少而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六.加强自身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新课改更要求教师要有团体,合作的精神。我们新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数学教育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丘成桐 《数学与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广州市第十二届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习材料汇编》2006、8

4、张雅君

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6、2

5、章水云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

2006、8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这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识。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创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相适应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使得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过去统一模式的教学要求,重点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新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

首先,新课程强调课程的人性化,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包括学生外在的行为以及内在的数学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动机等等。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以及用来处理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的经验,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实践表明,课程呈现方式刻板、单

一、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事实上,新课程主要做到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新课程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受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学校教育方式、数学课程安排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数学课程不但影响着人们对数学学习实质、特点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学习的成果。我认为,数学课程是对学校数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设计,是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联结师生的桥梁。作为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经验、个性发展提供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保证学生乐于学习,学生则根据新课程规定的数学内容、标准、进度进行有效学习,发展自我。因此,数学新课程必须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规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更体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其次,新课程力求课程内容的安排接近生活。新课程内容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这也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另一方向。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中学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阶段,这种转化基本定型或成熟。数学课程的安排,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改变,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在概念教学中,以相关知识为载体,运用多媒体揭示概念本质,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便于深刻理解概念。多媒体本着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射影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网络资源的高度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实现了从黑板到屏幕、从粉笔到鼠标的全新的改革。例如,在教学“函数单调性”时,运用课件第一次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单调性的概念,再次使用时,帮助学生理解单调性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学生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理解,加深了理解,使学生认识从表象提升到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教学高二数学解析几何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曲线的课件,并将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出来,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定义的来源,而且更能通过动画的演示深入理解曲线的性质。因此,丰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以此只要教师合理地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一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更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教师不再像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学生一听到底,课堂成为教师的表演舞台,而学生成为被迫学习的工具,这种填鸭式的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到最后一事无成。教师要把课堂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职责就必须进行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具有高效率和更有创造性的活动,做一位能掌控全局的指导者。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影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由此可见学生从被迫的学习到自主的感兴趣的学习,效果不同,认识水平不同,所学到的知识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可知,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标改革的理念,都对教师的“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此,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但要创造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更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服务于教学,将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地融入教学改革当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

马海霞

摘要:我国数学课程一直都在改革,数学教育的观念、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的变革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新的教学目标由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价值取向组成,教学对象也变得个性化。教学内容综合性加大,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在读开发,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却未与新课改接轨,要真正实现我国新课改所预设的课堂目标,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研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学内容的开发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方法的互动性,教学过程的反思性。数学教学设计包括数学课程教学设计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也分为宏观教学设计、微观教学设计和情景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设计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高中数学课程在教育理念、学科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新的教育理念、模块课程的内容及学习目标,研究新的教法及学法。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学生的学习需要,动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特点及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正确认识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原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把握新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 5 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 4 个系列。新教材开辟了“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为学生提供选学素材,使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具有如下特点:(1)以人为本,由易至难设置课程;(2)增加问题设置,注重揭示数学概念的发现形成过程;(3)注重基础,例习题难度降低;(4)增大开放性,培养创新能力;(5)靠近生活,注重应用;(6)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原有课程不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特性上的开放与封闭问题,确切地说新的模块课程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最主要的是它改变了以往课程在内容上按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线性排列,依次递进的模式;传统课程形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其特点是从概念出发,引出内容,逐步深入。新课程的特点是以问题为核心,向周边整合辐射,并特别注重从现实出发,从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出问题,通过问题的整合引出数学知识,使知识结构与内容有机联系形成完整的体系。传统课程适合于教师讲授式的教学设计,新课程设计更适合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探索问题,形成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设计。两种课程的知识基础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强调获得知识的目的与方式不同,教学的要求也因此而不同。

二、数学教学设计应坚持必要的原则,渗透新课程理念,运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概念和性质的教学中突出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形成概念——从实例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

(1)探究实例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y与 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x与 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y与 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2x。

问题2: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

学生回答: y与 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0.84)x。

用函数的观点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模型做准备,以利于学生体会指数函数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

(2)归纳定义 一般地,函数的定义域是R。

(3)剖析定义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a=-2,x=1/2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a=0会有什么问题?(对于x0,a都无意义)

(3)若 a=1又会怎么样?(1x无论x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a>0且a0(4)巩固练习

问题: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x

(二)动手实践,探求新知——探索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在坐标纸上运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

11y()xy()xx3的图象;

2、y

3、y=2x、让学生独立画图,分组讨论,交流;教师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展示画得较好的部分学生的图象。

(2)运用几何画板或图形计算器作指数函数图象;(3)各小组根据图象总结图象特征和函数性质;(4)各小组派代表向全体同学汇报探究成果;(5)师生共同整理汇总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三)巩固与练习

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 , 比较m,n的大小 :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3.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五)布置作业

1、练习B组第2题;习题3-1A组第3题

2、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3、观察指数函数的图象,比较a,b,c,d,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本质,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可能。教学中遵循教材知识体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实例到数学,因势利导,螺旋上升,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从中体会到数学教学设计应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1.基础性:数学课堂教学要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恰当的目标,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理解,重视运算、作图、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

2.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3.时代性与应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活和建设成就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从事物中抽取“数”“形”属性,从一定的现象中寻找共性和本质内涵,并进一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结论,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教科书设置的“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思想性、实践性、挑战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发展学生的“做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4.直观性:加强几何直观,重视图形在数学语言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思考。在几何和其他内容的教学中,都应借助几何直观及实物模型等教具,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例如借助几何直观理解圆锥曲线,理解导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等。

5.问题性与启发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6.主体性与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具备自我支配、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7.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三、数学教学设计应注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践行新课程理念

1.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由于教育教学观念的时代性发展和模块课程的特点,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必然要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是明确的前后之间的继承和发展,也不是简单的扬弃,而是一种转变和创新,既包含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发展,也包括需要在实践中创造和生成新的教学方式。讲授式本身不可能随着新课程而消亡,在新课程教学中仍然有自己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特别是不能集中代表模块课程的教学要求,必然要发生一定的转变,因此数学教学应提倡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如:

(1)互动交流。主要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从问题出发,师生双方是教学活动的平等的参加者,在交流中启发引导,在交流中共享信息与资源,在交流中分享思考、见解、知识与情感,在分享中实现教学相长。

(2)合作探讨。从真实的生活出发,面对真实的问题,不存在谁是问题答案的拥有者,教师的经验、思考与见解以及组织能力等决定教师在合作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2.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根据模块课程强调以问题为核心,注重真实情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突出问题单元,重视专题教学,以及周边辐射、内容整合的特点,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高中数学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应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自主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把握与认识,实际探索和锻炼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同时有利于学生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自我反思。

(2)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围绕共同研究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找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成果。

(3)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以研究和探讨的方式开展学习,在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研究探讨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要树立并坚持科学的数学教学观,领悟并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构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侯晓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初探——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反思[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7, 卷缺失(6): 103-105.[2] 李晓梅.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卷缺失(2): 50-54.[3] 胡小松,朱德全.论数学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卷缺失(3): 33-36.[4] 朱燕,张红军.论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卷缺失(2): 148-152.[5] 李红婷.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设计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卷缺失(7): 64-67.[6] 张昆.整合数学教学设计的取向——基于知识发生的逻辑取向与心理取向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卷缺失(6): 52-55.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作者:刘爱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导而应该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适时的引导高中生展开自主学习,并强调学习的合作性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如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才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想要达到这一结果,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变角色,在教学设计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在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的大环境下,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教学应要充分体现教育的基础工具性以及发展性。高中的数学课程应面向的是学校的全体学生,具有普及性,它与传统的教学要求相比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课堂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导而应该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适时的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强调学习的合作性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想要达到这一结果,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变角色,在教学设计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呢?下面我就这个课题展开探讨,希望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一、领悟教科书要有效

领悟教科书是组织数学教学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它要求教师要对教科书展开切实有效的研读,真正领悟到教科书的先进编写理念和编者的意图。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个人方面和集体方面,其中个人方面注重个体的研究学习,要求教师要吃透教科书、领悟教科书的真谛。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活动展开集体研读活动。通过集体的集思广益,很好的补充和扩展了个人在这方面的不足。

通过个人对教科书的研读,使教师能准确理解、把握课改的精神和教学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忽视教科书的研读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教师在深刻把握教科书精髓的同时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和加工,使教科书变得不再是课本上的生硬的知识点而应该是贴近学生实际的生动活泼的再现。应该提到的是,对教科书内容的更改,并不是要教师摒弃课本,而是要在教科书原有的基础上,对教科书进行有效二次加工,使之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从而激发了高中生的探究热情。

在个人研读教科书的基础上,要大力开展集体研读活动,目的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吸取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使自己对教科书的领悟更加的彻底和完善。进而提高教师对教科书把握的有效性。

二、研究高中生的现状要有效

一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都是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根基的,为此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已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设计服务。那么如何开展学生学情现状的研究呢?我想不外乎是要多关注学生当前的知识体系结构现状、学生学习能力现状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更好的对教学进度展开适当的调整,选自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我想通过对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不同学生学习诉求;更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这些都为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教学目标要扎实有效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科学地制定三维目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的处理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目标之间具体的关系,弄清楚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要达成的各方面的目标。同时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对以上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改,使之更能够与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够达成的程度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高中生的成绩进步。

四、设计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有效性。

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展开的,教学活动承载着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活动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活动的设计决定着教学任务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是关乎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质量也直接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每一位教师都会格外的重视教学设计。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呢?我想在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本的学情出发。照顾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俄他们的困难,采取适宜的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达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开篇导入的有效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练习的设计要遵从设计的有效性;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要及时,同时适时地调整练习题的难度,以适应学生的需要;知识点的总结要到位,要与目标相联系,易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选择合适的教具,使教学具有有效性

自从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老师们都在尝试着使用多媒体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期待着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使用中,不难发现,并不是多有的课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有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并不比粉笔教学的效果好。所以教具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来取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六、设计合适的练习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堂练习可以有一定的反映;同时好的课堂练习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练习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所以一定要重视设计与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所学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助于高中生掌握知识、启发知识的好的练习题目。

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可以有效的促使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变得有效,而不盲目,教有所学,学有所得,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高中教学是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其今后的学习能力。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高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革新的高中......

    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心得

    新课堂教育实验的数学教学 武陟职教中心 秦苏萍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就是“改革”,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改革,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浸透着改革者的......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一点体会 安徽滁州中学 王 圣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二年,多媒体教学随着软硬件设备的提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必将成为趋势.下面是笔者结......

    200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思考91028032916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思考 2006年 5月15日,美国教育部启动一个耗资2.5亿美元的数学计划,目标是让小学生拥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后进中学生的能力,该计划强调数学是教育成功......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标题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姓名 孙孝文 单位 湖北襄阳二中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湖北襄阳二中 孙孝文 现在我们常常听到“高效课堂”这个词语,那何为高效......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363123)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章海辉 【摘 要】新课程理念和教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程走进高中数学教学,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理念,建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谈谈在......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