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理想
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理想、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情感以及政治行为的综合,是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前途、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融为一体的品格。大学生高水平的政治文化素质是大学生成才、成功不可忽视的动力,崇高的政治理想、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积极的政治态度和高尚的政治道德,激励大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进。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的培养始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培养新时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加强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培养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研究意义和战略意义。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的培养,正是为当代大学生注入充满活力的政治原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合格人才。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走势同社会发展步调较为协调一致,政治观念意识增强,政治实践能力提高。但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的培养既有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正处于接受政治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市场经济中的个人利益观念以及对外开放过程中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乘虚而入,加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对于政治认知、政治意识尚未明确,仍存在诸多动摇与矛盾因素,这都对大学生政治理想、政治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
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政治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价值观扭曲的问题这些政治文化素质问题必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成才、成功的前进方向,需要着力加强对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的培养,从思想意识领域施以正确科学的政治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建设发展前景,必须在政治上坚持政治原则,教育上坚持正确方向。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与挑战,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极为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更要有高质量的政治文化素质来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政治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主导地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大学生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所必备的政治文化素质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只有坚持对大学生持续、深入的进行政治文化素质的培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引导大学生成才,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持续输送新鲜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大学生人才在我国不断争取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政治文化吸引力攻坚战的最终胜利中发挥到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要求的合格人才应具备的政治文化素质包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扎实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遵守道德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具备政治生活所必须的政治认识、政治见解以及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能够自觉抵御外来敌对势力与腐朽没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经得起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自觉、积极、热情、主动地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因此,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政治核心部分,其目标便在于确立大学生正确的集体主义政治价值观,树立崇高的为共产主 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政治理想,引导规范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政治态度。
当前对于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培养的有关研究较少,但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当代中国,研究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却极为必要,这有利于促进政治文化在中国的研究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从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的角度加深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研究。加强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的培养,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义信仰,培养理性且持久的政治情感,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积极投身社会政治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己刻不容缓。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的最初提出者美国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将政治文 化解释为政治系统成员的行为取向或心理因素,他把政治文化定义为一个民族 在特定时间内对政治潮流的态度、信念和情感的总和,是政治体系的基本倾向 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一定社会中的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 的认识和意识,是政治文化中的理性成分;二是政治情感成分,即对政治体系 的感情、态度,包括热爱、忠诚、怀疑、疏远等情绪;三是政治评价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的价值判断、意见。“每一个政治体系都植根于一套意义和目的之 中。我们谈及对政治的态度、政治价值、意识形态、民族特征、文化精神,所 有这些概念的困难是他们的意义过于弥散与含混。”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概括为 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评价,“包括一国居民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 值观和技能①。”他从个体水平的主观心理维度规定心理导向,考察政治文化如 何影响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阿尔蒙德解释:(1)政治文化并“不与一个给定 的政治体系或社会完全一致,对政治的导向类型可能或一般地总是超越于政治 体系的界限之外”;(2)政治文化与一般文化并不是一回事,虽然总是与之相关 勿
派伊在阿尔蒙德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观 因素,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传统、政治意识、民族精神和气质、政治心理、个 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其作用在于赋予政治系统以价值取向,规范个人政治 行为,使政治系统保持一致。他将政治文化概括为社会的各种传统、公共机构 的精神、公民的情感与集体的理性以及领导人的风格与行为规范。并非人们所 有的政治态度和情感都可以归于政治文化,只有经常影响政治发展的才可以归 于这个范畴。
政治文化是人们政治行为内在的主观导向,政治文化的外延是政治行为,政 治行为是政治心理等主观因素映像于客观的表现形式。据此定义本文研究的政 治文化: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社会政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包含政治 意识、政治心理、政治态度等主观意识在内,包括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体系所 具有的政治信仰、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主要的政治心理,表现为 具有一定的共同取向;是潜在且相对稳定的政治心理导向,是政治系统的主观 因素。
政治文化主要经由政治社会化过程予以实现,将政治文化心理与一定的政 治参与行为相结合,不断学习政治文化、政治理论知识,增强政治意识、政治 价值观并最终养成某种特定的政治行为习惯,口渐完善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文 化素质,形成政治文化素质体系各组成部分的整体推进。2.2.我国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定义
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是包括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两部分。
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直观 的、自发的心理反映。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具有潜在的积 淀性。政治心理包括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政治情感与政治道德。政治心理是 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是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①。政治心理实际是对社会成 员认识政治的过程的“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②。”
政治行为指的既是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以引导政治心理为手段,克服大学生在实际政治活动参与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以 政治参与为途径,从实践出发深化素质教育的效果,经由政治文化素质的提高,推动整体素质的完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合格人才。3 我国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总体现状
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对未来的人生有明确的 政治规划,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事业未来必定会取得 胜利;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切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关心国内国际时事,为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安康献 计献策;具有高尚的政治道德,积极的政治态度以及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主 动投身政治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内化政治理论知识,时刻以正确的理论指导 自身的发展进步。
但同时有极少部分大学生的政治文化素质存在政治信仰迷茫、政治价值观 扭曲、政治情感淡漠、政治道德缺失、政治参与被动等问题。
.政治信仰坚定
(1)定义
信仰属于价值观范畴,是关于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却不是一 般的价值观。
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自己政治 行为的准则①。政治信仰其本质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通过一定的途径将政 治文化传播给政治体系中的成员,使其成为确保政治体系顺利运行的合格公民,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所需要的政治人的过程。政治信仰在政治生活中引导人 们的向往和追求,正确的政治信仰能激励和鼓舞人,为实现人类的伟大理想而努 力;错误的政治信仰使人堕落、消极,甚至使人沦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阻碍。我国 公民所坚持的政治信仰,是共产主义信仰,是对未来最高级社会形态和政治理念 的虔诚、坚定的信仰,也是最终极的政治信仰,是信仰体系中最高层次的。
大学生政治信仰是指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在我国社会 主义政治民主制度下的政治信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信仰,受到大学生所处政治制度的信仰体系以及政治行为模式的影响,政治信仰成为大学生为之不断努
力奋斗的信念源泉。国家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注 重对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树立大学生坚定、持久的共产主义 政治信仰,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2)重要性
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是为使大学生避免在政治方向态度上发生起伏和摇摆。同时,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 和稳定的关系极为重要。稳定才能保证我国一切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才能保证 社会变革进程的持续推进,才能保证社会发展的平稳有序进行。而坚定持久政治 信仰正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我国政治文化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3)现状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有其独有的特点,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 过程,是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成熟,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身心充满活力,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 维极为活跃,因此,对新的观念、新的体制、新的变革充满探知欲,他们较少的 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与束缚,极具创造性。表现在政治信仰方面就是极为富有可 塑性。这一特点是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绝对优势,也是最为危险和不稳定的来源。
大学生群体政治信仰现状主要表现为主、次两个方面。主要方面是绝大部分 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正确,并为之不懈努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或正在向该方向而努力;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自身的政治参 与推动政治体制向更高的民主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 正确指导作用;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成功。同时对政治现实的态度也口趋
理性,在明确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光明的同时,理性认识到现阶段的困难和曲 折;坚信改革开放将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也能客观认清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 战。次要方面是极少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不坚定、信仰模糊,对现有政治体系持 J环疑和否定态度,政治信仰迷失。
因此,当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时,政治 主体会自发、积极的为社会建设而努力,进而推动社会各方面事业的不断进步;反之,当政治信仰迷失甚至错误时,政治主体便会与社会政治生活发生矛盾冲突,甚至造成对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必须积极发扬大学生政治信 仰中的积极、主动、坚定成分,大力扭转消极、动摇、迷茫成分,确保政治信仰 对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提升的导航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不断进步,保 证我国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的政治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提高,最终推动 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成因
造成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的最大的原因是我国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这个 大发展大变革主要是社会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最为深刻、最为复杂的变革。
当前我国社会广泛的政治变革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同时也带动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确立进程。我国社会的政治变革是要建立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坚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 会主义的民主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大多数人的统治”“在形式上承认公民 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①”改革的进程时 刻影响着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树立和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学生视野口益 开阔,思想不断解放,更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大学生表现出对国家大事、国际时 事的高度关注,表明大学生民族政治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化,对祖国 的政治现实热情关心,国家各项重大的政治事件都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产生着不 同的影响。
当代我国社会深刻的经济变革是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深层次原因,经济变 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其所处社会的生产关 系的性质决定的,政治信仰的水平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经济变革同时 也是政治变革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推 进与深化,这些深层次的变革从根源上导致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不断变化,并表 现出对政治信仰现状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 就备受世人瞩目,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学生从社会主义经济变革中切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认识到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推动各项事业 不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唤醒了人们的政治主体意识,大学生开始重新认识自我,自主性和创造性空前活跃,对政治生活的要求也更为 迫切,经济变革的正面影响使得大学生政治信仰也不断趋向理性与崇高。另一方 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 陷也随之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市场机制追求利润的本性以及西方各种文化思潮 的冲击,使得少部分自身政治信仰不坚定的大学生产生政治信仰动摇,甚至政治 价值观取向发生变化,吸收了求利性的因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观念口趋 多元化,社会利益群体分配差距口渐扩大,大学生原有的政治信仰受到社会现实 的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感到矛盾与困惑,对不同的政治信仰感到无所适从,产 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第二篇: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目:西方哲学史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1102班
完成日期:2013年5月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
摘要:
在古希腊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始祖。他在较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关于政体的问题,并且将政体分门别类,最终提出了最适合一个城邦的政体。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是一种混合政体形式,即寡头政体与民主政体的混合。在对待如何构建理想的社会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也有许多思考,法律、公平正义与教育,都是建立理想的社会所需要几个条件。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体;理想的社会
目录
一、亚里士多德的政体
(一)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概念 1.亚里士多德心中的政体
2.亚里士多德政体概念的局限性
(二)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分类 1.政体的分类标准 2.选择合适的政体
二、如何构建和谐的政体与理想的社会
(一)公平正义的作用
(二)法律的作用
(三)教育的作用
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逍遥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古代希腊政体理论的集大成者和西方经典政体理论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后世的让·布丹○、约翰·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著名思想家都深受其政体思想的影响。直至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依然有着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一、政体
(一)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概念 1.亚里士多德心中的政体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心中政体的概念。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体”这个概念是与公民、城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明确的说,政体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建立在城邦的基础之上。亚里士多德认为:“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或是为世俗所鄙弃而无法获得人类社会组合的便利或因高傲自满而鄙弃世俗的组合的人,如果他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人类在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动物,个人不可能脱离城邦而存在。离开了城邦这个集体,人也就不再是人,只能成为非人类。
2.亚里士多德政体概念的局限性
其实我认为,在这一点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想法过于片面,他的政治学仅限于城邦政治学,并且,在他的心中,“最美的城邦,其疆域大小必然有限度,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应当以足使它的居民能够过闲暇的生活为度。”也就是说,只有那种小国寡民的,有着所谓民主制度的国家才能有政治学,而像我们古代中国有着那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的大国,就没有什么政治学可言了。
(二)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分类 1.政体的分类标准 然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分类。亚里士多德根据统治者统治的目的及宗旨和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人的人数的多寡两项主要标准,把政体分为两类六种。两类是指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而那些只照顾统治者们的利益的政体就都是变态的政体。六种是指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这一划分标准是指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人的人数的多寡来区分的。君主政体和僭主政体的统治者为一人,贵族政体和寡头政体的统治者为少数人,共和政体和平民政体的统治者为多数人。而按照统治者统治的目的及宗旨来区分的话,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这三种属于正宗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这三种则属于变态政体。
2.选择合适的政体 因此,究竟该实行哪种政体,究竟应该把城邦的最高管理权寄托于哪些人的身上,就成为了一个困难的选择。例如寄托于君主、僭主、寡头这些少数人来执政,则城邦里面的大部分人不能享受权利;若由平民、富户或穷人这些大部分的群体来执政,则会对其对立的阶级产生不良的影响。然而,就少数高尚的人士或大多数的平民而言,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治权寄托于多数平民更可取。因为,大多数的平民凑在一起的时候,产生的智慧可能超过少数的高尚人士,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有良好的结果,错误的发生率也会变小。因此,最终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是一种混合政体形式,即寡头政体与民主政体的混合。
二、如何构建和谐的政体与理想的社会
12通过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念,我觉得要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需要几个条件,即法律、公平正义与教育。
(一)公平正义的作用
首先说说公平正义。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的第一卷就明确指出:“公正是为政的准绳,因为实施公正可以确定是非曲直,而这就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秩序的基础。” 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生活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原则立场。在这里,他实际上将公平正义看作是树立良好社会秩序和构建理想城邦的基础。凡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目的,城邦国家的目的就是实现正义,这是希腊人普遍的观念。公平正义是建设城邦中所必须的一个构成要素,首先,每个个人都应坚持公平正义。只有存在公平正义,人们才不会自私自利,勾心斗角。一旦没有了公平正义,社会就会混乱。很多看似简单的小事小情,一旦失去公平正义,都必然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其次,从统治阶层来说,当政者的品德与行为具备公平正义更是不可或缺的。亚里士多德深刻地认识到,由于执政者处于领导地位,其言行有着广泛影响,因此不仅要求城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要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制定,当政者更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合乎正义的行为,他曾指出:“执政人员的一切措施必须遵循法度并合乎正义。”因此,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经济发展还重要。一旦没有了公平正义,就会产生冲突与矛盾;没有了公平正义,社会的道德就会丧失;没有了公平正义,也就无法发展经济,没有了公平正义又何谈民主呢。所以我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一个政府一旦丧失了正义,便会失去民心。
(二)法律的作用
然后来谈谈法律。由一个最好的法律或者一个最圣贤的人来说,哪一个统治下来比较有利呢?亚里士多德的答案是最好的法律,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为什么呢?理由有很多。第一,无论是一个贤能的人,或是一群人,在进行统治的时候一定会出错。一个贤能的人会犯错误,同时一个再贤能的人凌驾于城邦平民之上也不合乎情理。而一群人在统治的时候则会被一些感情因素所迷惑,人类的本性使我们都难免有感情,这会导致损伤大众的判断力,最终产生不必要的后果。第二,法律可以帮助大众统管理一个城邦。人们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管理工作中来,则是不现实的。有了法律的帮助,就能尽其所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当然,为了拥有完备齐全并且公平正义的法律,则需要贤能的人来制定法律,发展补充法律,并执行判断法律。第三,前面也说过,公平正义对于整个社会的必要性,其实法律与公平正义是同根同源的。法律的存在可以维护、促进公平正义,使之不断发展维持下去。
(三)教育的作用
最后来说说教育。亚里士多德对于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教育史社会的基石,把教育视为奴隶主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教育的政治意义,要求由国家创办并管理学校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就是要发展灵魂的高级部分——理性部分。在这个基础上亚里士多德谈到顺应灵魂的三种教育:体育,为了身体及生理;德育,为了动物灵魂;智育,为了理性灵魂。他认为体、德、智三者是相互联系着不可分离的。通过这几方面的教育,使人得到和谐的发展。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最早论证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的。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还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21岁期间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初生到7岁为第一个时期,以体育训练为主,并且父母应特别重视对幼儿的抚养,使其健康成长,要经得起适当的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还应对幼儿讲述一些健康有益的故事。;从7岁到14岁,为第二个时期,以德育为主,孩子应到国家办的学校里接受专门的系统的教育,一直到14岁为止。这个时期主要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应对其实施合谐的教育。;从14岁到21岁,为第三个时期,以理智培养为主。这个阶段的教育以沉思活动为主,因为人的理性灵魂的特点就是思考、理解和判断,这些必须以足够的沉思为基础。人们在闲暇中持续地沉思,可以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通过亚里士多德对教育的如此重视,也可以看出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还是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亚里士多德反对女子受教育,认为女子天性劣于男子,其活动范围是家庭。这是极为不好的观点,体现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同时,他的整个教育体系,都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中充满了阶级的偏见和反动思想,这些都要需要批判的。
结束语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对于理想城邦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不但明确指明了政体的概念,还提出了关于最合适的政体的概念。与此同时,为了建立和谐理想的城邦,他还提出了法律、公平正义与教育几大关键词,作为建设城邦的基石。他的一系列措施,为理想城邦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可能性,而其中的一些措施与想法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其意义。
注释: 1让·○布丹(Jean Bodin 1530-1596),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2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宪政民主基本思想的第一位作家。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国元勋及法国启蒙运动中的许多主要哲学家。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49.[2] 吴恩裕.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28-38.[3][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M].盛葵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4-25.[4]浦兴祖、洪涛.西方政治学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98-112.[5]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4-67.
第三篇:大学生政治心得体会
大学生政治心得体会三篇1
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晃大学四年生活已过了一半,回想这两年来,有过欢乐,有过痛苦,自己在生活的磨练中也逐渐走向成熟。刚上大学时的欢乐心情和莫名兴奋还历历在目,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吸引力;大二的时候,心情平淡了一点,思想上日趋成熟了,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我为自己两年的大学生活的心得体会做了一个总结,以此作为自我鉴定的基础。
一、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喜欢真诚、友好地对待每个人,微笑着度过生活的每一天。因为我相信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的相处都非常融洽。两年来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并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二、在思想品德上,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惟有不断地学习,用理论来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用理论来指导实际上下功夫,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我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并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味其内涵。
三、在学习上,我在学习主专业的同时,又辅修了第二专业。认真学习食品科学的理论知识,并且注重培养自己在实验室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懂得食品的加工工艺,储存方法,以及食品的营养价值、感官评定等。在第二专业的学习中,我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法律的逻辑以及严谨、致密的思维特点,使我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理性的看待一切问题,面对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问题带来的后果。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司法程序,我利用课余时间在区人民法院实习,这让我对司法程序有了切身的体验以及深刻的认识。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于是我通过自学以及报班学习,现在已能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能够巧妙地利用ppt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演示文稿,并学习了计算机三级网络建设 有关的内容。上学期获得了专业奖学金,并且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对于其它科目的学习也从不放弃,平时注重英语口语的练习,并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我也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我会在忙碌的生活中看一些名人名著和杂志书刊来缓解压力,并且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我相信没有目标就等于失去了方向。特别是在大学这样自主性非常强的生活中,这种计划性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是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经过大学两年的生活,我变的更加成熟更加睿智,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的互助合作的能力,锻炼了我的意志,也陶冶了我的情操。大学这两年是充实的两年,我想这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美美地珍藏着。
大学生政治心得体会三篇2
通过此次班会,我有了深入的领悟,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培养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理解,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睁开雪亮的眼睛观察外界民族的发展,以博大的胸襟正确对待外来民族精神,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善于吸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外来民族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之中。假如我们大学生对别的国家民族文明和制度没有平等的认同、宽容,而是以一种狭窄的视野藐视地球上其他文明的存在,其发展的情景只能是夜郎自大的封闭。我们不能忘怀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耻辱和痛楚,造成这样的悲剧就在于清王朝的故步自封,只局限于看自身国内的发展,眼光没有放远,那是赶不上先进发达的国家与民族的,民族精神更不能唤起。因此,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去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人类发展整体的命运,与整个地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我们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从人类共同发展的趋势中前进。
(二)倡导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抵御外国侵略中,爱国主义不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形成了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传统美德。无数以天下为己任,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仁人志士正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模范。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不要问别人能为我们做什么,要问我们能为别人做什么,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把自己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撒熠熠的贡献之光。
(三)在校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援助、青年志愿者服务三项活动,将民族精神切切实实贯彻到实践行动中。
认识论认为,实践出真知。那么,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不论其具体内容怎样,归根到底都要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体现出来。大学生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才能培育出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除了搞好课堂教育以外,还要注重把民族精神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学生们将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容易和直接地领悟到民族精神的实质,这也是民族精神实实在在,生动具体的体现。
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那就让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吧!一旦我们那大大小小、绚丽多彩的光束在祖先流过血汗的土地上汇集,共铸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样我们的祖国一定能在世界的东方焕发出任何自然光都无法比拟的巨大而灿烂的光辉。
大学生政治心得体会三篇3
我参加了由学院举办的第xx期发展对象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理论学习的认识。特别是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加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环境下,能够及时地聆听各位老师的教诲,对我最近的思想困惑有了科学的解析。同时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对党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在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有了科学的认识。
我要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端正入党动机。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我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加应该体现在平常为学生的做实事,从身边的小事坐起,深入到同学中去。并且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争取一切机会服务于同学,对工作要有责任心、要有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才有动力和方向,不会向困难低头,对同学负责,也对自己负责,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生活中,都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我要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注意勤奋学习。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XXX大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通过深入学习,使我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党章》中已经做了全面的阐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坚持这一真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党校培训,我作为党组织的发展对象,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以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从思想上入党才是真正意义的入党,坚定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知道自己离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要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我还要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从思想上积极向组织靠拢。今后一定要严格律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学校团结同学,学习党的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大学生政治整理大一上
1、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与世界的关系的决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着人们时间获得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作用
①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规定方向,另一方面:
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②**决定人生态度③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市对立的。②本质上看,竞
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密不可分的。③竞离不开合,竞获得的胜利是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和左右增进了竞争的实力,正是这些竞争中的合作合作中的竞争才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相互关爱、互相帮助。
4、道德:社会关系的形成是到的存在的客观条件。道德是
社会的产物,他的产生只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他们的产生都是来自于实践。
5、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6、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评价、强制、教育。
7、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8、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1、人口基数大,就业人员
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9、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
实现。
2、服从社会需求,追求长远利益。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10、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的创业思想准备。
2、要
有勇敢创业的勇气。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1、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家庭生活密切的人际
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3、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范围 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4、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或称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范围的总称。
5、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法律范围的总称。
6、法律的运行:立法、守法、执法、司法
13、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性质、权利、国策,公民的权利及义务,原则上规范整个国际的活动。
2、在效力上,最高,任何普通法律都是依据他制定的,最高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上,严格,成立特别的立法机构。
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
3、公民权利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14、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委会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3、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
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
15、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
(1)、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当代中国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必须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与个人的理想信念是不矛盾的,相反,他为个人确立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
(3)、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框架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是个人的理想信念服从服务于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八个人奋斗同祖国人民奋斗统一起来。
16、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1)、社会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人生中的不同境遇应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积极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了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就能做到勇往直前,用于开拓创新,为实现人生目标而拼搏。
(3)、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在努力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这个目标。
(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有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能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要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阔达的心态和务实的精神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全
进。
第五篇:大学生政治学习心得
第三次政治学习心得
周三下午,我们班全体同学在团支书的组织与主持下进行了第三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学习结束后,产生了很多的心得。
在刚刚过去没有多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向大会作了十九大报告,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对于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承担责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几十年前,我们的先辈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们应该认真学习讨论十九大报告,深刻理解青年一代应担负的历史使命。要以报告精神为指引,用坚定的信念照亮人生路,用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新风尚,用闪光的汗水成就栋梁材,用伟大的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因此,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总书记保持高度一致。并且要深入思考:我能为学校建设“双一流”做什么? 我们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为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