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一中构建生本课堂 突破效益瓶颈

时间:2019-05-13 00: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莒县一中构建生本课堂 突破效益瓶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莒县一中构建生本课堂 突破效益瓶颈》。

第一篇:莒县一中构建生本课堂 突破效益瓶颈

构建生本课堂 突破效益瓶颈

---莒县一中《“36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实践探索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莒县一中在教育教学质量的低谷时期,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打造的《“36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在解决课堂教学低效、高负问题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差问题上的措施,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培养高效学生,莒县一中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发挥出了莒县教育带头羊作用,为莒县教育科研研究发挥出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其《“36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对县域中学类似情况的改革发展有普遍指导意义。

一、构建“36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

(一)学校面临的问题及困境的需要。

2007年到2009年期间,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莒县一中教学质量大幅下降,高考成绩连年下滑,社会声誉跌倒谷低,学生纷纷外出借读,部分优秀老师纷纷出走,这成了莒县一中人心中的最大的痛。如何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呢?2009年9月,侯校长调任莒县一中校长以来,多次深入课堂听课,并与学生、老师座谈,发现课堂教学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师总体教育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方法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致使部分学生缺乏兴趣,课堂效率降低。教与学低效。二是教师普遍存在“课上没有教好,用课后作业补”现象,导致学生作业负担重,学生对作业疲于应付,很少作深入思考,学习兴趣降低,课下自主学习时间减少,学习效率不高,学生课业负担重。其核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存在低效、高负问题,这已是全校共性问题。解决的关键必须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于是,侯校长选择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新的教育教学发展观。

(二)契合了社会大背景。

第一,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 “以学生为中心,以落实为目标”。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二,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才需要及考试导向的变化。目前,社会是以智慧和人才支撑为基础,以信息化、知识化、学习化为特征,加快社会向创造型、能力型转型。而多元成才的考试导向(高考、自主招生、奥赛等)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要求高。

所以,学校确立课堂改革是生本课堂的思路,其基本要义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宗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前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探究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体味成功和发现乐趣。为此,老师进行课堂模式的研究,必须走出“讲授式”和“满堂灌”的老套路,走出一条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故确定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二、研究过程及改进策略

课题研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基本要求。

(一)首先对课堂进行了界定,认为广义上课堂教学讲应该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部分;从狭义上讲核心课堂教学各环节应该怎样优化。研究以上内容既要体现出“以生为本”,又要体现出怎样优化才能达到高效与减负的问题。

(二)“361”生本课堂模式生成过程

1.《36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雏形形成阶段。

学校多次召开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会议,结合外地经验,从理论上研讨如何解决课堂教学环节优化问题;同时,以各科优质课评选、同课异构、多课同构为契机进行研究。通过评选、观摩课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逐步提炼“三步六元一导向”(“36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其中,“三步”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拓展为“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提升”三步,把教师的备课过程拓展为课前备课、课间备课、课后备课三步,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过程拓展为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检测反馈三步,总的来说就是把学、教、练有机结合起来。“六元” 贯穿于“三步”之中,其核心理念是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指导、点拨、答疑的主导作用,以激发学生,激活课堂,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步六元”教学法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三步六元”教学法的部分操作要领与互助型自主学习活动一脉相承,二者相得益彰。

新模式的亮点如下:(1)它突出强化课前预习。强化课前预习利于师生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有效性。也利于杜绝教师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课下通过作业找补现象;还利于教师课后提高作业质、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日清周结,以巩固、落实课堂所学知识。

(2)它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确立教学目标,实现围绕目标学习、围绕目标练习,围绕目标检测和补偿的目标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它重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提高探究的质量,内化学生知识,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4)它强调”适度留白,促进感悟”。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新模式减少讲与听的时间,增加学生动脑思考、相互讨论、与动手操作的时间。

新旧模式对比如下:

2.生成子课题,深入推进研究阶段。学校组建子课题组,开展理论培训学习。根据“36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设置10个子课题予以深化。选拔优秀科研人员担任子课题组长,各子课题自募成员共计169人,基本实现全员推动。10个子课题分别是:(1)学科预习案设计与预习效果研究(2)学科探究案设计研究(3)学科各课型习题设计与效果研究(4)单元目标导向设计案例研究(5)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多样化学习活动方式研究(6)学科校本教学资源设计研究(7)教学核心目标与实现过程研究(8)师生教学活动时间比例研究(9)学生课堂笔记与错题本使用现状与优化效果研究(10)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研究。各子课题开展“三步六元一导向”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研究及课例研究活动,并初步形成相关研究成果。

3.打磨研讨阶段。

在高

一、高二年级举行过两次全校性大型观摩课和模式说明会,在全校开展了研究课、展示课、公开课、十分钟片段教学等研讨活动,进一步打磨、完善。

(三)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实践探索

1.典型示范,发挥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的作用。在高

一、高二年级推行每周一科一课“三步六元一导向”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活动,通过优秀教师的“观摩课”(3节),教研室主任的“特色课”(9节)、教研组长的“示范课”(18节)及每位教师的“达标课”四种课型推进,实现高

一、高二教师全员达标。(2)

2.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教研组研讨认真、积极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课堂高效、有效。有些教研组创新思维、打造出适合本学科特色的高效教学模式。但是也出现两个极端倾向:个别老师仍然满堂灌,或达标课认真贯彻,非达标课又回到原来起点;而有些老师“以生为本”就是以生为主,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去掌控教学(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理解生本课堂,没有把握好教的“度”)。同时,有老师机械照搬模式,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没有情感、评价参与。

3.改进策略。为此,学校通过“三全”听评课、“361”生本课堂大比武活动及对教师不定期抽查,加强完善落实“361”高效课堂。各子课题组继续追踪完善相关内容。同时请华师大戚业国教授、市教科研徐锡华所长、县教科所李成明所长进行指导,不断完善修改,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最终形成了“36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举行“名师听课点评行动”活动,针对出现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

总之,经过研磨——深化——再打磨——再修正——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36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三、经验教训

(一)经验

1.任何课题的研究不是一蹴即成的,都要经过多次反复,在不断修正错误中取得成功。所以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慢慢推进。

2.老师是课堂改革的主力军。要想成功,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给老师“洗脑”,使老师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探索;同时还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通过评选、展示、同课异构、课例研修等活动予以强化,及时表彰奖励,从而调动起全体老师参与的热情;还要通过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3.合理分工,及时交流。我们一般是子课题研究小组每周一议,每月举行一次相关课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开设1节研究课或汇报课,在学期末课题组和各子课题组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至少一次的总结、讨论与交流。课题组主持人每季度进行一次总结。每学期一小结,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

4.学校要加强配套措施。(1)要成立课题领导小组。(2)要制定政策性文件予以保障推动。如《莒县第一中学教职工发展性评价》《莒县一中教学常规评估条例》《莒县一中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量化管理办法》《莒县一中教师专业成长“四大工程”活动》《莒县一中“五星级教研组”实施办法》对此课题研究都有详细规定。(3)要时间保障。我们固定利用集体备课(每周两次)、三全听评课(每周五每科两节)时间进行。

5.成效。(1)以学案的形式,物化研究结果,形成“三步六元一导向”生本课堂学案。老师为此撰写的论文在报刊杂志发表。

(2)教学成绩。2011年高考改写了我校自2007年以来没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历史。2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在数理化奥赛中,有5名同学获得国家二等奖。2012年谷底决胜高考。2009级是学校历史上生源质量最差的一级,高考成功突破这一瓶颈,续写辉煌:1098名学生本科进线991人,2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位同学考取空军飞行学员。2013年张传坤同学获得全国物理奥赛银牌,被清华大学提前免试录取。共有1150名毕业生,本科录取率达71%,重点本科人数首次突破300大关。2014年共有1140名毕业生,重点本科人数突破400大关。来晓真被北京大学录取。薛浩宗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同时。科技创新发明、专利异彩纷呈。截至目前,莒县一中学生三年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0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3)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谐。近几年学生对老师的评教越来越好,师生关系和谐;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对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突破教师专业瓶颈,促进教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带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4)成型经验在省内、国内交流。2011年5月21日在淄博召开的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戚业国教授组织的“学案导学专题闭门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在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经验交流中,做典型发言。

(5)高校认可。学校获得更多名校垂青,他们纷纷向我校学子投放自主招生名额。我校由2011年自主招生推荐名额不到 10个、2012年62个、2013年93个再到2014年103个„„,这说明了知名高校对我校近几年学校发展、教学成就的肯定。获得哈工大、东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优秀生源基地”称号。

(6)媒体关注。继《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山东参考》等多家媒体报道后,2013年8月8日《人民日报》以“落后校莒县一中的‘图强经’”为题对我校近年来的教育探索实践予以报道。

(7)社会、家长赞赏:学生不再外流,2014年中考招生是最好的一届,创辉煌。

(二)教训

部分老教师因旧模式驾轻就熟,新模式要耗费大量精力,故教学观念不能转变或不想转变;有些青年教师将其模式化、僵化了。这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四.未来发展路径

1.处理好“有模”与“无定模”的关系。首先,我们认为,教学需要模式,因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缺少这个“中介”,教学理论难以简约化、具体化、有序化,无法“融化”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学实践也难以概括化、抽象化、科学化,始终徘徊在经验的圈子里无法提高,特别对我们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更是这样。从这个意义来讲,我校研究提炼的“三步六元一导向”教学模式有很高的价值,它给出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教学范式。但是“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科及课型特点灵活变通,不必拘泥于形式,不必贴标签。因此,“三步六元一导向”又要求最终走向“无定模”。

2.处理好有形与无形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学不仅仅需要有形的程序,还要挖掘无形的深层次的东西,要关注情感、关注评价。这要求教师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不要让课堂因为模式而冷冰冰,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真挚的热情,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才走进成功。

3.处理好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发现,学生有限的课外时间和自主预习时间不足存在矛盾。我们尽管限制预习页、张内容,对课程表编排做了修正但是仍然存在没有时间各科预习这一问题,对此,我们通过暑微课、微视频的培训,发现可以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目前,我们已制作了部分微课、微视频,也做过几次把微课、微视频用课于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过程中,效果尚可,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使传统课堂借助信息技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4.11.5

第二篇:立足生本课堂 提高教学效益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第一中学

王蒲玲

生本理念下的以生为本的教学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增加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

1、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高中历史教学要想让学生自己多学,让教师少教,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必须在多个层面上扩大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授生以渔,而不是授生以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确定了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且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在课外能够进入历史知识的学习筹备中,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将课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只要个人能力许可,允许学生加深、加快拓宽知识面。如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人民版的基础上,可以选修高中历史人教版,一旦学习成为了学生自己的需求,学生学习的满足感也会油然而生。

2、合作交流,强化学习能力。教师要在学生竞争的氛围中强化高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交流,并深化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形成高雅、向上、宽厚的人格的同时,在知识层面上更多地进行合作交流。如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历史能力将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不但在课程形成合作学习氛围,而且在课下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来,也要将在学习中的收获和心得参与到小组学习的经验交流中,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3、加强课外研究性学习。高中生虽然课业非常紧张,但是依旧有很多同学对各种课外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色,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快乐、素质,并取得最后的优异成绩。如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本教育模式,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总之,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想以生为本,教师首先就要摸清本班同学的历史能力,选取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多媒体教学等有益的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历史能力的提升。

高中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填鸭式的教学,难免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在情感上远离历史课堂。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知识的建构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乐于参加其中,并最终提高历史综合素质。

第三篇:构建生本课堂的策略

构建生本课堂的策略

语文组 刘艳辉

生本教育是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其最基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具体来说也就是在生本教育体系中所指出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

具体到实际的课堂,生本课堂有这样几个基本步骤:1.学生先学2.课堂上小组交流3.课堂上全班交流4.总结或者巩固

一、如何保证前置性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前置性学习”显得尤 为重要。它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高效,决定你的课堂是否开放,甚至说它决定着老师课堂的教学走向。

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进行一节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情况来确定学习的内容以及所学习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和如此强调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地为学服务。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更不可能做到先学后教。通过“前置性作业” 的布置,让学生课前先学起来,使学生有备而来,对课堂充满自信心,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么样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完成前置性作业,让其带着准备走进课堂进而更好地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呢?我认为一方面是注意前执行作业布置是要注意把握几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是注意对前置作业完成情况设置相对应的评价机制。

1.低入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按优、中、差三个学生层次来精心设计或选编练习,设计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

2.指导性原则。前置作业的布置必须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必须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前置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

3.个人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原则。全部是由个人完成的作业,难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前置性作业尽量安排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

4.趣味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这其中既有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如在布置作业时目的不明确,题量过大,题型单一,没有跟进的评价等等,同时也有学生需要对于教师新的教学形式和自我学习方法的适应过程。在这样一步步的实践摸索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对于前置性作业由最初的四分之一的优等生主动高质量的完成到后来近五分之四的学生主动高质量的完成。而这也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 在

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由于在合作学习中,缺失整个班级的合作小组运行机制,小组合作泛化、形式化,形成热热闹闹走过场,高高兴兴搞形式的局面;学生缺少了独立自主的思维过程等等一些偏差,影响了学习品质的提升。为此,怎么样才能让小组学习小组交流不流于形式,避免课堂中出现伪交流,伪展示的现象成为实施生本课堂的另一个关键。

二、实施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构建生本课堂的策略

(一)小组管理与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迫使小组先进带动落后,追求整体进步。而这首先就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构结构。小组的构成不能是随机性的,而应依据学生现有的不同发展情况,让一个小组内既有优等生同时又有中等生和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组成。在这样的组成基础上,同时尽量兼顾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善于表达与不善言辞,有领导组织能力的与不善与和别人协作交流的学生等等。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者和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在小组学习中发挥着牵引和桥梁作用。小组捆绑考核的实质是将管理分配到各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长进行督促,这样既扩大了督促面,又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这样,如果把每个小组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若干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无形当中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而这样从某一方面来讲也弥补了大班额教学所产生的一些弊端。

(二)小组内的交流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所当然,我们的课堂就要特别重视个人的和群体性的自主学习。课堂中要遵循独立尝试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共享的原则,进行生生、师生互动。独立尝试有自读、自思、自练等形式,合作学习有互学、互查、互议、互评等方法,而小组合作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在小组合作时,要互动学习、过关纠错。而互动学习在预习、和课堂上都可以进行,主要表现课上组内的 A层学生带动B层、C层学生学习,大家共同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让其在小组内互动,切不要走过程,毕竟课堂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全班小组大交流的过程中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而小组小展示的过程就给了每个学生和学习伙伴互动的时机。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要让其组织好组内的交流,避免课堂中小组交流中看似热闹非凡,实则胡聊乱侃,同时教师可以参与薄弱小组的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取得一致的看法。课堂上则通过展示、点评、质疑实现互动。

三、如何提高小组大展示的实效

生本教育没有一个预设的起点,唯一的起点就是学生的现状。学生的起点,就是我们的起点。所以在小组大交流中,就要求我们充分信任学生,教师不要着急去讲,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不要在课堂中过分干预学生的思路,我们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给予帮助,这样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本,才真正是以学定教。现在的课堂中,很多的时候不是让学生去自己去感悟文本,而是让学生努力感悟老师的感悟,学生实在课堂中努力寻找老师想要的答案,而并非是老师学生自己真是的有感而发的想法。在学生交流之前,学生估计在哪里理解起来有难度,准备通过哪里加深学生的感悟,这些在课前都要有所预设。当然,在小组大交流的过程中还

是要有教师的组织,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随心所欲地交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相应的形式设置。

1.小组问题讨论式 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或学生提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各个组员发表意见,经本组记录员记录整理后,由报告员向全班汇报。

2.角色表演式 目的是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它可以使学习者在模拟的社交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交际能力,也可以在情境中加深对形象的理解和文本情感的领悟。

3.游戏竞赛式 团队游戏竞赛是合作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友好和合作的气氛,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游戏 竞赛式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安排各小组中相同编号的学生进行比赛,他们水平相当,机会均等,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形式是多样的,我们还可以在小组大交流中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此如疑难破解式、小组辩论式、拼图组合式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需要把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做一个学生背后的推动者、团队的调和者、问题的释疑者和学习的建议者。一言以蔽之,需要我们放手。

在这个过程中,生本课堂的本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课堂主阵地还给学生,这应该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我们要对学生放手,但是并不代表教师无为。有人说:“生本课堂”来了以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变得无所事事了,听听学生交流交流就够了,既轻松又简单。如果站在这样的角度来解读“生本的课堂”,我想是浅薄的,相反,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精彩发言并给予相应的肯定与鼓励,关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及时的引导帮助,关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而临时生成而进行适时的点拨于引导。其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张力、生命力反而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辛勤的研究性的劳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劳动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也更加具有挑战性。设计什么样的前置性作业、设计什么样的开放性问题,这些是一个方面,课堂如何应对学生交流并引领更具深入,都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思考、去设计、去应对。

1.教师需要思考学生泛泛而谈时,如何引领孩子深入。

2.教师需要思考在环节转移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转移触角与视线。3.教师需要思考当学生遭遇到困难时,如何拨开孩子眼中的迷雾。

4.教师需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包括思想上的认识。

5.教师需要思考在学生精彩生成是基于合适的肯定和鼓励。

一句话,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角色,但也不能褪去教师本该承担的角色。

第四篇:生本课堂的特点及其构建

生本课堂的特点及其构建

生本课堂特色

生本课堂特色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的直接认识倍受重视

改变以间接认识获得间接经验,令学生以直接认识获得间接经验,并且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倡导“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读和做、缓说破”等,在给予学生间接认识的方式的同时,学生的直接认识倍受重视,它为学生直接认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直接认识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以直接认识的方式学习间接经验的教学特色十分鲜明。

二、讨论的生本化、常规化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机制

运用讨论法而进行的课堂交往形式的实际境遇并不尽如人意。通常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告知、讲授,学生的静静聆听,教学完全沦为说听式的“情况通报会”,而无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讨论,更无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交往。

第二种情况:讨论变成了公开课上的一种装饰、点缀,变为“只不过使学为教者的教学作铺垫、作桥梁,好使我们的语流顺畅一些、教学过程顺利一些”。

而在生本教育体系那里,讨论这种交往形式受到高度重视。

首先,讨论以学生为本。在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组织的每一次讨论,都力图使每个学生能参与进来,每次讨论都让学生尽兴发挥;学生讨论的问题,不限于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这种课堂讨论既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讨论,也回归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复到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身上,因而使讨论这种交往形式成为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机制。

其次,讨论常规化了。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把讨论作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交往形式,作为一种教学常规。在生本教育的实验学校,我们可以见到课堂上学生秧田形的座式安排,已改为方块形的座式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这种变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成为学生人人参与讨论、讨论具有充分性、讨论常规化的组织保障。

“生本”课堂的构建

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要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能够非常自觉地学习、研究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自觉接受生本教育的理论培训,积极参加生本教学实践,及时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在生本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中,自觉按照生本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去做,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

二、抓好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建设

四人小组活动是生本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能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实现自身价值欲望,并从中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因此,必须抓好小组建设。

1.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小组长是否得力是小组活动是否得以活泼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当小组成员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小组长要组织讨论、分析,使组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支持,最后达成共识。为避免组员在活动中旁观或逃避现象发生,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小组长进行业务培训,以达到每位组员最大限度地参与。

2.明确每次小组活动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每次活动前,教师都要指出小组活动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比较困难的活动要先做示范,让大家知道怎么做,避免活动时冷场。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生本课堂并非放任学生不管,相反,教师更需高超管理技巧。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训练学生听口令的习惯,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每次小组活动,都要在听到“小组活动开始”的命令之后才能进行小组活动。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习惯,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合作品质,使学生品味合作的效用。

(3)培养学生吸纳他人观点的品质。要求学生在听其他同学发言时做到:坐端正,眼看发言的同学,闭上嘴巴留心听;组内同学简要记录发言同学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意见进行比较。同时,要时常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白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养成倾听的品质。

责任编辑 罗 峰

第五篇: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而是要改变那种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三)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下载莒县一中构建生本课堂  突破效益瓶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莒县一中构建生本课堂 突破效益瓶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听课体会及反思 鲍峡镇中心小学 余宏 通过这次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展示活动,我深深懂得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掌握了导学练案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

    学本和生本课堂

    使我初步了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善待学生的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实践证明 “没有学......

    生本课堂

    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 智慧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

    提升教师素养 构建生本课堂

    提升教师素养 构建生本课堂 渭南市临渭区凭信初级中学 王根发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不被淘汰,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值......

    比教学 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比教学 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访万家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十堰市郧阳中学 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

    践行生本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

    2012年全县初中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践行生本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 ——谈我校的教学改革 ****中学 ****中学位于我县偏远的西北山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