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时间:2019-05-13 00: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第一篇: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摘 要:数学是一门大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渗透,展示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悠久的数学文化渊源,让枯燥、冰冷的数学变成有趣、火热的大炉膛。

关键词:数学 文化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数学是一门科学的语言、思维的工具、思想的方法、理性的艺术,数学更是一种文化体系。在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大喊数学无用的今天,数学教师应怎样立足课堂教学实际,进一步挖掘数学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数学的发展与人类文化休戚相关,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主要的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发展又极大地影响了数学的进步。只有把抽象、严谨的数学转化为生动、人文的数学,数学课堂才能变冰冷为火热,才会变成陶冶人的炉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应用。

一、利用数学名题

古今中外有很多数学名题,它们集趣味性、解法多样性、思想性于一体,是我们重要的文化遗产。数学课程的目标包括了情感体验目标,要让学生在“兴趣与动机”“态度与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获得发展。我国的“百鸡问题”“三人分钱”“韩信点兵”“田忌赛马”等这些数学名题,因其巧妙的解题思路向学生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些名题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开阔他们的思维。

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先列出一个与此内容相关的数学名题。庄子曰: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锤子长度的变化情况:(单位:尺)1,,……按这个规律下去,锤子是永远截取不完的。这里面蕴含了极限的思想,构成了一个无穷递缩的等比数列。利用这种数学名题作开头,不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渊源。

二、利用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时候,先抛出“古印度太子发不出奖品的故事”,传说古印度有人发明了一种棋类游戏,太子西拉谟打算奖励这位发明者,让他自己选择奖品。发明者请求按棋盘上的格数奖给他米粒,但须第一格给他一粒米,第二格两粒米,第三格四粒米,以下各格的米粒数是前一格米粒数的两倍。太子答应了他的请求,就按棋盘上的64个方格计算应发给发明者的米粒数,计算结果使太子目瞪口呆,因为用上全国的存米也不够!再计算一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用计算器算出结果:=***709551615,这么多粒米,若把它铺撒在地球表面上,可以铺成9毫米厚的米层。难怪太子发不出这个奖品了!

三、利用数学事件

在生活中,学生要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环境和生活。在讲指数函数时,可以从一则新闻报道引入:1994年8月,美国考古学家在阿拉斯加州的地窖中发现了一具女童的尸体,在没有史料记载的情况下,考古学家是怎么确定出这名女童死亡的年代呢?根据人体中含有的一种放射性元素“碳―14”,考古学家通过计算“碳―14”的衰变速度和尸体内“碳―14”的含量,可以推算出女童大约死于公元前1200年。这样的教法既有趣味性的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能给学生造成较深刻的印象。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依据。所以数学教育是数学精神的教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展示数学文化的各个侧面,让他们领略数学审美,发挥数学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

四、利用名人典范

很多数学家的学习经历和探索精神对学生来讲是一味催人奋进的良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可以适时介绍。在讲到解析几何第一章直线的方程时,就可以先介绍坐标系的发明者笛卡尔。笛卡尔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有一段时间连做梦都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几何图形是直观的,而代数方法比较抽象,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据说有一次他生病卧床,但他的头脑一直没有休息,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看到墙角有蜘蛛在织网,蜘蛛网上有很多的交点,这些点是横着和竖着的蜘蛛丝相交而成的。“有了”他忍不住叫了起来:“用两个数不就可以将点的位置确定下来了嘛!”于是,经过思考,笛卡尔最终发明了数对!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笛卡尔还把蜘蛛网简化成网格,也就是现在的平面坐标系了。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传奇,但是笛卡尔忘我研究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学生。

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的数学哲学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学会从通俗数学名著、多元文化数学、数学史特别是数学文化史中挑选一些有趣的、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典型题型,揭示数学的文化意义,充分挖掘数学蕴涵的教育价值,这无疑会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第二篇: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摘 要 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文章从如何创设游戏情境、操作情境、问题情境等几个方面阐述,旨在通过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诸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活动 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52-02

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动眼,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喜爱这门功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几”时,课前先准备四件标价都是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民币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整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教师提问: “你们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多少元?”学生很容易答出:都是拿出10元,找回2元。接着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个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8元,找回2元,还剩7元。即15-8=(),想10-8=2,2+5=7,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先用10减几,再用减得的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得到差。这一游戏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并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按照学生的“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特点来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思维也会在动手过程中随之展开,这很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概念记得更清晰,更容易保持记忆和提取。我在教学“得数是6的加法”这一课时,首先出现一道富有思考性、挑战性比较强的题目,H+H=6,接着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在桌上操作,摆一次写一道算式,如摆出HHHHH+H=6,便写出5+1=6,然后把圆形依次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再写算式,直到全班学生把算式1+5=6、5+1=6、2+4=6、4+2=6、3+3=6、0+6=6都摆出来,教师再结合书上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每道题的意义。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练习,自己讨论意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活动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师生之间协同展开的探索活动,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我们可通过层层设计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1)怎样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揭下商标纸的方法由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想出来)

(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什么形状?(由学生任意展开成各种几何形状)

(3)展开的图形面积怎样求?(让学生去找计算各种几何形体需要的条件)

(4)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不管是什么图形,最后得到的都是用底面周长乘以高)最后让学生体验到:展开侧面只是为了推导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并不都要把侧面展开。

这样的教学,老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学生真正自主探索和创新至关重要。

四、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合作民主的氛围。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

比如教学两位数的口算加法57+38,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同学间的相互启发,于是出现了许多种方法:

(1)57+30=87 87+8=95(2)50+38=88 88+7=95

(3)57+40=97 97-2=95(4)60+38=98 98-3=95

(5)55+35=90 90+2+3=95(6)50+30=80 80+7+8=95

然后通过分析、比较、优选,让同学们选择得出第一种是最佳的方法。

在这里,我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发展,而且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1+1>2的效果。心理学研究指出,在班上没有朋友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出现逃学之类的行为问题,产生孤僻、退缩、压抑等心理问题。所以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五、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生活情境必须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儿童往往会主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情境的引入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即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利息”这一内容后,可先让学生到附近的银行去查查现在的利率是多少,并把自己的储蓄罐的钱存进银行当一回小小的存款员。课上,让学生汇报存款经过,学生知道了存户生取款时要交20%的利息税以及提前支取和延后支取的计算方法等等。还让他们算算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定期三年的与连续三次存定期一年的哪种存法合算?学生解决这样的题,就会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确信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或者现象补充教材的内容,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教材专题内容的一致性,避免话题选择的随意性、训练安排的无序性,另一方面,使情境变得“具体”,教学内容更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感悟

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感悟

在学习了《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一书后,我有很多的感触,情境化教学思想的引用是数学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注意真实度的把握,要适度拓展情境创设弹性空间,要突出情境创设的核心效能。

在课程改革中,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教学策略和方式不断革新,这里面,基于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社会实践,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这一新课程理念而触发的情境化数学思想的应用更新成了一个热点问题。毋庸质疑,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这对治疗过去教学过程中过重注重形式化引入,大量使用试题考试、高分等,对数学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是,数学高度抽象的特征,和课堂教学时间,场所,教具选用等有所限制之间的矛盾,以及教师对课程目标把握的确失,使这一思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效能发挥的总是不进人意。所以,如何让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情境化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给学生留下相对深刻的数学感悟,当是教师进行数学设计时必须思考和加以改进的问题。

如在学习三视图时,重点是主视图左视图、和府视图的画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课堂内各个画图任务我课前准备了充足教具,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大量观察,比较活动,学

第 1 页 生间交流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教学即时反馈效果很好,下课后我也很满意。但是学生课后的作业中对画视图又出现不少错误,对此我感到很困惑。

通过在教学中的反思和对教学设计的相关启示: 1.合理把握教学情境的真实度。

教学内容对背景材料依赖性很强,如果离开了相对实物的全面感知,过早展现全部图形,自然就进入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轨道,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多,选择一些代用品作为实验教具,来创设足以揭示问题数学内涵的课堂教学情境不是不可能,如用许多现实中的例子,通过分析、测量、观察后再让学生进行感悟和后续探究,最后做出归纳。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有鉴于此,我认为,教师应该运用自己学科上相对于学生而言的相对优势,高屋建瓴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充当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导师。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在求“真”,重在求“实”。求体现数学本质之“实”,弃与数学无关之“真”。用恰当的方式展现情境,是使所创设的情境高效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2.适度拓展情境创设的弹性空间。

对于例子中课题的教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情境设置和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为什么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再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和归纳,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以至如何看得更全

第 2 页 面,更清楚。至于画视图,则在于忠实纪录看的结果,这样,即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加深了理解,又让他们初步认识“空间图形”内容学习重在观察和数学思考。忽视了这些必要的过程性设计,课堂教学效能的短暂也就成为必然的了。事实上,新课程标准和课本给教师留有足够广阔的弹性处理空间。

3.突出情境创设的核心效能。

学生和老师似乎都沉醉于热烈的课堂氛围,在鲜活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好动的心态,急于取乐的意识支配下,使学生少了一些理性思考,在加之现代化教育技术普及,以其容量大、节奏快的特点让教者和学者津津乐道,但课堂上缺少了必要的方式和方法,学生感的多,悟得少、想得少、理解得少。而实际能力并末提升。

我认为,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效能是引趣和诱思,其核心在于激疑而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数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其科学理性是数学生命经久不哀的支柱,数学新课标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数学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为此,突出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核心效能,让数学课堂在适度改变它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对予情境设置,遵循宁精勿杂、宁缺毋滥的原则就很有必要了。

第 3 页

课程改革己经展开,数学课改的路也许会更艰难,但我们有幸与课改同行,就要用执着的精神,在改革中煅炼自己。对于情境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更要在立足各自的环境,学情,教情给它更多的关注,使这一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更好的受益。

第 4 页

第四篇:有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有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何谓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有效”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乐”中发展语言能力。针对本次主题式对话话题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前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现行的数学教材又作了一定的修正:形式上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降低了难度;教材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且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材的修正体现了教改精神,那么,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线教师就更应应承课改思想,脱离“依纲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备课时,对于语言点的重组、训练方式的改进都需做到“心中要有一杆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前提。

二、适时、恰当提问是良策。

情境这个词所涉及的面很宽泛,从广义上看,开展一个游戏,组织一次活动,评讲一个故事„„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对于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而言,我则更钟情于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

“学贵有思”。提问是课堂教学启动的点火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要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教师必须提炼最有价值的问题且能做到适时提问。

(一)问在导入时,导入新课时我们往往可采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

(二)问在过渡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

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问在重难点处,设计的课堂提问抓住了重难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应找出重难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三、精选互动话题是关键。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关键看学生的技能是否得到训练,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因此,我认为精心选择互动话题是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关键一环。

话题的选择宜整忌散,宜精忌滥。设置情境进行教学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得让大部分或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当然,由于禀赋,教育影响和兴趣爱好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自然也会呈现出差异,因此在设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有自己的位置,有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另外,由于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尽量减少组织教学环节及重复的训练环节,赢得时间让学生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话题的选择宜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忌生搬硬套。帮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中要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于真实的场景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创设有效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深入钻研、精心设计、努力探索。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要求灵活设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积极地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并做到学以致用,就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选精讲,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读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有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通过多读多做多想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多做练习。

二、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162本,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也就是“162本比四年级修的多31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提问的巧妙性并能让学生口述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小明家养了32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6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2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7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四、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如“小方和小圆各有同样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7粒,小圆吃了8粒,剩下的谁多?”由于受数值大小这一表象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定势集中在“8>7”上,容易误判断为“小圆剩下的多”。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五一班有学生63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此外,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一、情境故事化,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北师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二、情境活动化,创设开放性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三、情境生活化,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在真实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四、情境问题化,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后续学习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下载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本文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感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教学中如何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宁县二中 罗凯华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定稿)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广发小学 罗江华 (在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教师们: 今天和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这里共同讨论、探索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范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加格达奇区教育科学研究杨淑丽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就会依旧是一堂机械而单调,学......

    创设情境提高实效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品德课是一门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的道德教育学科。教师如果只是凭借课本进行枯燥无味的说教,那么品德教学无法真正触......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广西北海一中 王金梅 提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中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无疑是其中最能调动学生兴......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就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最终收到较好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