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生本课堂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式学习
浅谈生本课堂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式学习
广东省四会市东城中学
陆以华
2010.07.12 摘要:
生本课堂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要通过构建“探究、自主、合作”式学习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开放的空间,从而使他们在自主创新与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生本课堂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的探究、自主、合作式学习。
一、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布鲁纳在杜威的学习程序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引导发现式,程序为创设情景──观察探究──推理证明── 总结练习;二类是探究训练式,程序为遇到问题──搜集资料和建立假设──用事实和逻辑论证──形成探究能力。这二类学习方式都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收集与整理,表达等交流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重视学生的学会,更要重视学生的会学。学生的物理学习,是要与社会对他们的技能要求要一致,这样他们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初中物理课不应当是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习题的结合,而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动手操作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活动,就要让他们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进行反思与评价等。
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
初中学生由于物理学习的基础较差,尤其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以提高他们的物理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式学习”的目的,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潜能,培养其自觉学习的习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自主地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终身物理学习的能力。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物理学习的情境之中,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知识信息,体验获得新知的成功喜悦,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物理的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学习要注意几点:
1、要注重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因素,用生动的实例或学生的疑问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物理情境之中。
2、要引导学生开展平等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顺畅,学生勇于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参与探讨。
3、要鼓励学生大胆、自主地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困惑。对学生的大胆质疑,教师要注重加强引导,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发现在问题,使他们获得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快乐学习体验。
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合作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平等、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现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可以是在同桌之间,也可以在前后左右的学生中间,也可以在小组内学生之间进行,更可以在全班范围甚至打破班级界限进行。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过程,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帮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但是,由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往往考虑问题往往不很全面,再加上不少人的个性比较强,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加以管理,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后果。在开展合作式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
在生本课堂物理教学中,要做好如下四点:
1、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针对某一个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开展协作、讨论、反思、辩论等,为学生创造一个互助合作的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要做到合理分工。初中不少学生的特点是,谁也不服谁,因此在学生探讨问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切实加强管理。
3、要注意及时地调控。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参与者,其主导地位不能放弃。当学生探索未果或存有疑惑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合作学习的内容、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多少等,都要及时有效地掌握,切不可变成放任。
4、要开展激励性评价。爱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初中学生因为过去受到的表扬少,而现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表扬更感到扬眉吐气。因此,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课后调查、反思与评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十分有利。教师要通过课堂表扬、作业批改表扬、体态语肯定等多种方式,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都得到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如教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设计一个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实验方案,上课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汽车行驶、人的行走、运动的小球停下来等让学生感到物体有摩擦、摩擦力的变化、接触面的改变。再设计一组直观感受的实验,让木块从两个不同斜面下滑,强调不同的高度的。然后,利用不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样就能比较摩擦力的大小。最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文字语言或数学语言描述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这节课中,学生实际参与了一个自主进行 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每个学生都能作为主体积极参与,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二篇:学本式课堂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龚雄飞院长关于<卓越课堂:新课程改革的理想与行动>的讲座。
听完讲座后,心中十分激动,龚院长通过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教育教学与办学管理经验,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目前国内中小学校课堂教学问题与问题决绝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卓越课堂中一个模式,即先学后导、互助展评;三大特征,即先学、互助、展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和体验中心的核心观念。给我们思想带来巨大共鸣的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开展高效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结合目前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反思龚院长所提出的观点时发现,很多值得我课堂教学深入探索和实践体验,我就自己印象深刻的四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关于学生先学的观点。
龚院长在卓越课堂中提出了先学后导的模式。先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是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所在,在传统教育中提倡“先教”,而现代教育中提倡“先学”。龚院长同时提出了在学生先学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自主学习的工具。尤其要注重解决好自主学习的工具问题,现行中小学校注重导学案或者导学单,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
二是关于导学案的观点。
在谈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龚院长针对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导学案或导学单开展自主教学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导学单的开发原则是功能导学化,即要做到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在导学案或者导学单的运用过程中,要警惕导学案内容以“做题”为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把导学案变成练习册自学引导的复制品,或者变成学生练习单。要将习题化导学案改为问题化导学案,将学案的后侧性检验改为前瞻性引导。
三是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观点。
龚院长在讲座中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即学生互助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矫正传统个体化学习所带来的固步自封与心灵幽暗,倡导竞争中的协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立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理念,形成“点对点”的帮扶机制与管理格局;有利于改变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教师主讲、学生接收、生生独立的局面。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这点我非常赞同,不克服这个问题是很难真正高效的。
四是关于先练后讲的观点。
传统课堂通常采取的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练,即老师讲授方法和示范例题在先,学生在老师讲完之后,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练习。这样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方法,难以有自己深入体会和创新方法。先练后讲,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练习在前,老师讲授在后,学生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各自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再通过老师的点评和讲解,获得新的启迪和发现,从而有益于学生创新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在学校打算推广高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龚院长带来的卓越课堂的全新理念和可行的方式方法,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第三篇:学本式课堂
“ 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点滴体会
刚到树人凤天小学时,何校长提出的“321”教学模式,凤天老师们示范课中的指导与引领,给我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冲击,如何使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与自己的教学结合呢?正在实践与困惑时,区里新一轮“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改革拉开序幕并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从而让我进一步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迫切的想去探寻了解:何为学本式教学?如何在自己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怎样有机的与“321”教学模式结合呢?
认真查阅区有关“学本式课堂”的行动方案与有关文件,使我初步了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细细研读感觉是否这与我们树人凤天小学推行的“321”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与洋思学校提出的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异曲同工。从而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学本式”教学的模式被更多的专家、领导、学校认同推行,而作为一线的教师注定将是改革的弄潮儿。如何实践,如何在课堂上操作?以前的教学彻底改变?还是合理改善有效利用?我一路实践着、困惑着。半学期来,从第一次观摩凤天老师的示范展示课和自己平时模仿实践,沿着“学生当堂自学---小组互学交流---全班汇报点评---教师归纳总结----课堂巩固检测”这样的模式教学,我看到了孩子在课堂上的自信与快乐,看到了部分孩子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然而课堂上的可变因素、时间的仓促、练习量的大量减少、练习课、复习课中的难以操作让我困惑、举步维艰。然而在一次学习中袁校长的一席话:课堂教学无论是先学后教、边学边教、先教后学,只要课堂上老师教的酣畅淋漓,学生学得小脸通红、小手高举、小嘴常开,这就是一堂好课。让我警醒:是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模式是否一层不变、是否堂堂都如此、课课都适合呢?这又使我进入了新的思考。
上周三,回到树人聆听刘洪斌校长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家长开放日一课,使我对学本式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刘校长课前把《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先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出课题,简单讲解介绍立体图形、面、棱、顶点概念后,放手让学生小组互学交流学案,然后在全班以小组形势汇报展示,自己板演完善板书。其余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补充完善,汇报交流中教师时时参与点拨。最后分层达标检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则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刘校长的亲自实践与引领让我们与“学本式”教学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开始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然而学生的组织与汇报、课前导学案的研究与编写,课后分层达标检测的拟定与打印。这一切对老师的自身知识、教学技能与技巧要求更高,备课所需的时间更多,而我们平时的每一节课真能做到这一点吗?教学改革是为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而增加老师的负荷为目的吗?是否有二者都兼顾的两全之策呢?从课堂中,我们也感受到,当课堂交给学生去互学交流汇报时,40分钟时间是短暂而仓促的,学生的练习是没有真正落实的。
或许每一次的改革都需要阵痛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辨与总结才会渐行渐远。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探索,让自己真正走进学本式教学!
特色:以学生为核心的“271高效课堂”
昌乐二中始终坚持“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以“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培养目标。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先进管理理念,将人本管理、文本管理、目标管理有机结合,提出“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明确了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学校教育服务质量。
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只有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素质教育才有意义。一直以来,昌乐二中在对课程、课标、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271高效课堂”,实现了课堂个性化、学科化突破,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所谓“271高效课堂”,就是把课堂时间划分为“2、7、1”三个部分:大约20%的时间,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引领、激励、点拨学生学习;大约70%的时间,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大约10%的时间,总结反刍,当堂检测。“271高效课堂”的主旨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
“271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小组建设和导学案编制为重点,营造自主、积极、合作、主动、创造的学习氛围,带给学生全新的生命体验,学生自信心、思维水平、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学习兴趣大幅提高。昌乐二中多年来中考、高考成绩名列山东省前茅。
第四篇:基于生本课堂的自主、探究、互动的体验学习
基于生本课堂的自主、探究、互动的体验学习
方式研究
一、研究的意义
学生在教学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能否做到以学生为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没有合理的以学生为中心,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更有利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了解和贯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各项教学活动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教学的工作效率,从中了解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制定出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策略,以达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与现代教学思想完全相反。而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生存所必需。因此,在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是自主活动的主体。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必须尽力去开发自主性进行学习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因为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为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换句话说,教师起着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难者的作用。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 1 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小学体验学习方式,关注的不仅是文本的概念、定理和法则,更是把对这些机理的认识和儿童的生命体验紧密地联系起来。儿童的生命体验充满了情感的意蕴,情感既无法由命令产生,也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采用分解要领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它需要教师的引发、启迪、传感,靠儿童的自主感受,方能喷薄而出。体验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对学习的热爱而热爱产生兴趣,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影响人一辈子的可持续性发展。
著名教育专家朱小曼同志说过“体验就是教育”,她提出:教育发展到今天,实行了“全民教育”后,制度化学校的“唯认知是举”的教育模式必将会受到挑战。我们的教育仅以逻辑认知为取向是,很多人是不能走向成功的。体验式教育强调的是以情感化的方式,它从以认知为唯一取向,转化到情感双重协调发展为取向;从主体的缺失转化为主体性教育、参与式教育;也是从只重文本、重理论的教育转化为理论实践并重,互动式的教育,所以说它应该是更好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文献综述
(一)走进体验学习。
体验:在历史和现代交叉点上的定位。在人类学习行为中“体验”的意义世界。“生活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源头活水。体验学习过程一般是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儿童数学学习的“体验”本真。
体验式教学:一种教学方法论的视角。体验的实验和实验的体验。体验式学习方式全接触。
1、情境体验与游戏体验。
2、操作体验与数感体验。
3、比较体验与对比体验。
4、感觉体验与知觉体验。
5、想象体验与高峰体验。
6、成功体验与挫折体验。
(二)体验式学习理论框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个人或组织都面临知识的不断更新,这要求教育培训机构必须研究、开发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或工具,来提升个人或组织的学习能力。针对现代教育培训市场的学习效用需求及对传统教育培训方法的盲点,以学习者为主角的“体验式学习”培训法应运而生,形成一股潮流。
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社会心理学家黎温(Kurt Lewin)的“经验学习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论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以及其他学者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架构。
从实务课程操作来讲,就是透过在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及团队经验,然后在培训师引导下,成员经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与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及技能素质,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新情境的解决行动方案或策略上,以达到目标或愿景。
(三)国外体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历程。
体验学习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由于体验式培训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培训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教师、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从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体验式培训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使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骛,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六十年代,在美国,户外训练(Outward Bound)引发了教育界对于采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兴趣。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还迅速将户外训练的过程融入学校的教育中。
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自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
三、概念界定
(一)生本课堂
1.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 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2、自主、探究、互动
即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学习方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创设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多种教学途径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研究内容
1、什么是体验式学习?对体验式学习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体验式学习以实践论的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基本理论,强调注重引导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要求教师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获得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的体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 性学习,在体验性学习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2、如何开展自主、探究、互动的体验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要活动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因此,应该“教学”为“学教”,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真正使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那么作为老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加以引导。
A、突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B、突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本课题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 5 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 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
C、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性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在听课、教学实践活动的中尝试体验式学习,归纳出体验式学习的种类、方法。
2、比较法:前后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有实践的案例分析)
3、查阅文献资料法:学校的图书资料及信息技术等查阅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不断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事实的依据。
六、研究进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
2、分解课题,按各种学习方式由相关教师进行研究。采用自主申请和工作室任命相结合的形式实施课题研究,3、学习文献,即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收集、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经验。
4、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二)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4月)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实践研究。结合各级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策略,提高实效,撰写专题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2年5月—7月)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课题实施时间:2011年1月—2012年7月
七、研究的阶段成果形式
1、本课题研究方案及本课题方案书面材料。
2、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的教师论文、案例集。
3、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学的典型教案、课件、录像、获奖证书。
4、本课题的研究论文集、学生作品集。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研究》李国娟著,2007年6月。
2、《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4期
3、《体验数学学习成功 增强小学生学习需求》--《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4期、朱慕菊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论述(摘自“走进新课程”)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五篇: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教学要走向学生为本,“基于学生问题为主线,构建生本课堂”。
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
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了学生时间和权利,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使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以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先展开学习,进行思考。
教师先在课堂上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手脑进行学习探索和尝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凸显的学习兴趣点、兴奋点进行有效引导。
以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先展开学习,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梳理分类,将有效的提问展示并交流。学生中提的最多的问题也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答案从学生中来,经验从学生中习得,体现了生本。
三、课堂评价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导性。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学环节。在课堂评价中引入学生主导元素,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检验、提高的良性循环状态。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调整评价顺序,先安排同学互相评价,再安排学生自我评价,把教师评价作为一个总结放在最后进行。在学生做出课堂表现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家觉得某某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最好,最值得大家学习?通过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让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人格也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性。
四、关注“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不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李春香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