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no.1)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
广东省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手段、目标与德育实效性”实验组何礼垣执笔 ——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教学实验报告
目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要求历史学科发挥 德育功能,国家教委有关文件又一再强调要寓德育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注意学科的德育渗透,发挥学科 的德育功能。许多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掘教材素养,并利用乡土教材,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注意教 学方法、手段,以情感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寓论于史;注意利用图片、挂图、表格、实物和投影、录像 等手段,增强学科德育功能,以便更好地达到学科教学的目标。历史同行者的教学文章,总结了“寓教于史,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寓教于形”以及“启疑、生疑、释疑、解疑”的教学经验,研究了“观察法”、“启导 法”、“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法”、“比较法”、“图解法”、“专题论证法”、“归纳论证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以及直观、电教、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但如何用现代教育教 学技术手段和启发式教法,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的教学模 式,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的有机统一,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 率,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展“科研促教”的活动。
思路:依据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及其特点,遵循德育规律、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贯彻启发式教学总精 神,抓住其若干特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体,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德目(即德育目标)启发式教学模 式,德目“知情意行”统一教学模式,历史教学的思维过程、论从史出、价值评价的理论,运用到中学历史教 学之中,开展促成“观念内化”教学实验,形成德目碎步启发式教学(含碎步启发教学,碎步启教法为主体的 教法、手段优化组合的教法,四环节、多类型的碎步启发教法)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统一的教学模式,促使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形成促进“观念内化”的教学机制,力求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提高思想素质的有机统一。
定义:“观念内化”,在这里是指教师把握教材的基本观点,设计若干问题组,通过提问,启发诱导学生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教师从中点拨、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思维过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 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知情意行的过程,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思维品质训练的过程,论从史出的过 程,认知、理解、运用教材的基本观点的过程。使教材的基本观点渗入人心,被学生认知、理解、应用,内心 接受,成为自己的观点,提高“寓德育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的效益、效率。
促成“观念内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1.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教材的历史知识有一个分析、比较(纵向、横向)、综 合归纳概括的过程,系统化、具体化和表述的过程,有一个运用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或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历史知识得出观点的过程。例如,教师诱导学生回答92年历史高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人的因素,而是法国当时阶级斗争形势造成的。这说明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拿破仑能够夺取法国政权,既是个偶然现象,又是当时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里,辛晓燕老师是以“时势造英雄”和“历史发展过程 中必然性总是居支配地位”的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的。通过这样的寓论于史,史论结合,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教 材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理论,而且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理论,并用它来分析历史现象,阐释历 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提高了素质。
③史实、情感、理论交融。首先,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情、理要寓于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之中,系统化与具体化之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发学生 喜、怒、哀、乐之情,以震撼心灵,留下烙印。一位教师在讲《明清文学与艺术》的圆明园时,挂出圆明园全 盛时的图片与被毁后的残墙断垣的图片,当说明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和被毁的原因时,学生纷纷起立观看,发出 了一片赞叹声、责骂声,有点群情激昂了。当教师点出“当今世界,政治腐败导致落后,落后就意味着挨打” 这一哲理时,学生小声附议:“无能,落后,当然被人‘食’了,被人欺了!”当教师点出:“中华民族要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任重而道远”时,课堂气氛变得严肃了。再次,要晓之以理,是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反 映事物的个别的表面的现象,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点出历 史的哲理、启示,归纳概括出结论、观点,或运用历史理论评价事件、人物,或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 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
④导之以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人物的产生原因、经过、结果、作用、地位和后人的 种种评价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得到启示和带规律性的认识,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变得聪明些,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以便“学习历史,创造明天”。
3.在德目“知情意行”统一教学过程中,吸取德目启发式教学模式的长处,让学生有一个思维过程、观念 内化的过程。
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验,总结了“碎步”启发式教法(参见《中学历史教学》1997年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师在教“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这一内容时,其软件设计首先是在大幅银幕上显示《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示 意图》的空白底图,然后对于在讲课过程中才需要逐一显示的文字(如大别山、南京、武汉,晋冀鲁豫军主力、鄂豫皖,太岳兵团、豫陕鄂,华东军、豫皖苏)作如下设计处理:当讲到某一地点或军队名称时,银幕首先 是同步原位显示出该地点或军队名称的文字,然后将文字放大,颜色由原来的黑色变为红色,这样反复闪示三 次,每次闪动约三秒,最后才还原;对于该图中的三路大军驰聘中原的箭头,则统一作动画处理,并有三种不 同颜色加以区分。上述处理实际上是既选用了认知规律中的差别律、活动律,又发挥了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动画的功能,使对象和背景的差别,通过颜色、形态大小的变化,变静为动,变动为静,突出重点,略 去次要因素,使学生清楚地、形象地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的过程示意图。
②设计、制作、选择现代传播媒体,要考虑投入与教学质量、效益、效率的关系;计算机教学媒体、电教 媒体与其他教学媒体的关系;教师媒体、课本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关系。例如,林永星老师在解决“人民解放军 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主攻方向”这一问题时,采取了下面的方法
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上,如果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师就不可能把毛泽东这一比喻显示 得这样形象、直观。另一方面,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教师巧妙的软件设计和计算机编程人 员的工作,计算机本身具有的功能又怎会充分发挥?没有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诱导,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 等思维能力又怎样培养?其感性的认识又怎样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要发挥好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学生的 各自作用。
③教法、手段的有机结合,力求出色地达到教学目标。为此必须要加强“情”、“意”的教学,寓德育于 历史知识传播之中。并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或多种传播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受到感染和教育。由于电影剪辑、电视录像、历史革命歌曲录象带(碟)等有生动 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启发诱导。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 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如《谭嗣同》、《孙中山》、《甲午风云》、《风雨下钟 山》、《西安事变》、《大决战》等许多影片都可以通过剪辑,联系教材的内容,把历史上许多光辉、高尚的 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震撼。下面以林永星老师教《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4.运用多种传播媒体,要注意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特别是语文、地理、政治、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横向 联系。
吴秋莹老师在教《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一课时,用电脑显示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从“惜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句中,联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引出宋太祖。当讲到南 唐亡国时,多媒体播放一曲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知识与语文、音乐知识横向联系,既加深了学生对诗词中历史人物的理解,又培养了 学生多情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5.要防止几种倾向。
运用现代媒体,要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理解,防止显示出一大堆现象而又抓不住 要领的做法。
运用现代媒体,是为了掌握、理解教学内容,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要防止红火热闹、情节新奇而忽视教学 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有一个观察、思考、掌握、理解的时间,防止将现代媒体的显示变成形式好看,匆匆而过却不求 实效的“玩具”。
为教学目标服务,与横向学科——地理、语文、政治、音乐、美术等联系,但要防止“喧宾夺主”。6.根据教学目标,依托教材,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体,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每一种思维工具和思维手段都有其特殊的功能。思维工具的多样性决定了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对于不同的 对象和不同的思维目的,固然需要不同的思维工具,发挥其不同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目标,把多种 思维工具动员起来,优化组合。不但要对一节课,一个单元的教学来设计安排,优化组合,而且要对一年、二 年、甚至三年的教学综合设计安排。运用语言、板书、图表、地图、材料、实物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幻 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手段,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体来设计课堂教学,使各种教学手 段相互沟通,分合相宜,相互补充,功能互补,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相承相继的统一整体,更有效地发挥思维 工具的整体功能,做到“多兵种立体战”,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目前,要大力倡导多媒体教学,但也要认识 到,在教学中不能离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去孤立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7.加强历史室的建设。历史室一般包括多媒体演示区和文物教具陈列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 力,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历史室的电教设备,既要先进,又要使用方便。电教设备先进,为教学、为学生的 思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手段。历史文物教具陈列区能使学生目睹文物、历史图片、历史模型等,在历 史氛围中学习历史。历史室的建设,为多种传播媒体的综合运用,为情境教学,为课外活动等,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
促成“观念内化”的课外活动方法: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历史课外活动要处理好“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关系,“纲”、“本”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为此,要 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依纲托本,配合课堂教学,注意德育,确定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方式和方法。课外活动的目标是 否明确、妥当,对观念内化十分重要。我们既要看搞了什么活动,又要看活动的过程及其效果,或者说要注意 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否则,活动会变成单纯娱乐性、知识性、旅游观光性„„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也是有益的,但从配合课堂教学,促成观念内化上看,则未达到应有的层次。
2.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历史课外活动应形式多样,但各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历史教师宜因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不拘一格,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但不管活动次数多少,形式怎样,都要有利于促成观念内化。目前,一部分学校建设了历史室、政史室,这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也有利于课 外观看历史影片、录像片、图片和考察历史文物等,它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新的场所、情景和手段。
3.注意整体效益,促成观念内化。一些全校性的活动,功能是多方面的。历史课外活动可以配合全校性活 动,根据历史课教学的需要,采用扩容的办法,提出适当的要求,并注意其过程与效果。一些学科的活动,其 内容与历史教学有关,历史教师可以配合这些活动,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采用“深一层次的理解”的办法,提出适当的要求,并注意其过程与效果。
第二篇:有效教学促成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促成有效学习习近平段时间听课发现,有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容量小,用时多,学生收效甚微;有的课堂容量过大,知识密集,学生如坐针毡,学习反而成了一种痛苦的体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效学习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有效学习有三个考量指标,即学习速度、学习效益和学习体验,三个维度必须同时考虑,只注重单一的维度,很难实现高效学习。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有效的“学”必须以有效的“教”为前提,只有改变教的策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得快、学得多、学得有趣,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教学的时效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兼顾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效益和学习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原来的教案变成学案。备课的时候,教师要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学习哪些知识是适量的、有效的?创设怎样的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提出哪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设计哪些课堂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各个环节之间的时间分配是多少?课堂上可能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等。
其次,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处理好速度与效果之间的关系。速度过快,学生消化不了;速度过慢,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老师都要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目标。老师的解疑释难要做到精当简要、形象生动,并及时通过问题探究、课堂学习活动的安排来调整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参与课堂学习。尤其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不能背离主旨,让学生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争论不休,这样的争论看似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其实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再次,要发挥课堂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不断调整预定教学设计,保证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学得好。学习效果是有效学习的显性体现,即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形成了哪些技能,陶冶了哪些方面的情操。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及时的提问、课堂训练等途径来实现,以便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即时信息,重新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从而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容量。
学习速度、学习效益、学习体验是有效学习的三个考量指标,而时效观念、课堂调控、评价反馈是实现课堂有效学习的基本策略。课堂教学充分运用这些策略,有效学习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农村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
《农村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而这个工作是需要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教育现状: 本校是老区的一所镇级中学,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落后,群众思想意识淡薄,“读书无用论”影响了许多家长,学生个性差异性很大,厌学现象严重。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给学校管理带来新的考验,必须延伸教育管理,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共同陪养新时代接班人。现状成因:
1、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各种媒体的大肆宣传,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2、家庭教育的失误。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视他(她)们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报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让老一辈教育,教育方式成旧而不得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缺家庭越来越多,也是孩子的一大障碍等。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首先,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为了升学,因此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时间长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之便沦为差生;同时,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价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或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较差的学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不知道“瓜儿为什么苦后方甜”,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同时,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困难生 实验措施: 填写假期学习劳动反馈表,及时把学校信息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管理措施,并对学生假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管理和教育学生。有效地陪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附表: 学生假期学习劳动反馈表 学校: 班级: 日期: 时 间 学习劳动情况 表现与任务 评价与建议 学生自评 家长签字: 实施思考:
1、蝴蝶效应是气象动力学家洛伦兹在建立地球大气计算机模型时发现的,大意如下: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就有可能使美国是克萨斯州产生飓风。细节决定成败,教育就是服务,也体现在一个细节中,送一个“假期建议”给家长,事情虽小,折射的却是家长在学校教师心中的地位。送一个“假期建议”给家长这样超值服务回使家长、学校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也必然提升学校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2、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满足学生家长的需要,体现”了服务到家的理念,休假了不等于“教育服务”也放假了。
3、给家长捎去一份建议,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最能说出自己学生的“缺”“漏”之处在哪里,也最懂得查缺补漏的办法是什么?假期是许多家长最茫然无助的时候,此时他们最需要学校老师的建议。
4、家长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是其他感情无法替代的,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阶段成果:
1、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学困生转化,防止学生的堕弃现象,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良好的学风、班风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优化的环境,发挥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同化力;
3、班级在多项评比获的殊荣,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向前明同学在2006获的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三等奖,潘丹同学获得黄石市英语竞赛一等奖,并被评为黄石市优秀学生。家长和班级以反馈表为纽带,延伸班级管理,共同为祖国的未来构建和谐教育。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用例题教学促成有效课堂
用例题教学促成有效课堂
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中学
黄炳君
【摘要】“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如何才能开展数学课有效教学,促成有效课堂的形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需要的是活跃的氛围,集体的智慧。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教训,总结例题教学六字法:审、看、做、检、论、总。综合利与弊,只要不急功近利,既为全体学生负责,又减轻老师的负担,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采用“六字教学法”进行例题教学对活跃数学课堂效果明显。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应能取得良好效果,必定能形成有效课堂,施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例题
有效教学
“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之时,为适应新的要求,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在积极进行新的教法尝试,许多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也有些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收效甚微,不少老师在课改过程中又不自觉地回到了老路上去,无法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情境。这严重影响教改的正常深入开展,老师累,学生学习效果差,付出多回报少。这阻碍了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也阻碍了教师的进步。
出现以上这些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一些老师并未能投入有效的精力,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由此变成了说的是新思路,行动上还是老一套。
如何才能开展有效教学,促成有效课堂的形成?下面就我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浅谈通过中学数学的例题教学法,促成有效课堂的形成。
数学教学无非就是关于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的教学和例题教学等内容。其中例题教学应是重要环节。传统的例题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再练习。如果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的学习方法总结出来,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进而把它教给学生,这将改变传统的例题教学方法。从而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我以前有较长一段时间按常规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进行教学,结果学生普遍反映,老师上课讲的和课本写的都比较清楚,可自己一做练习就不完全会做(中等生),或干脆就一点都不会做(差生)。我通过反复调查思考,发现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认真思考学习例题,不亲自做题;二是平常教学方法陈旧,几乎就是“填鸭式”造成学生未能真正消化理解所学知识。为此我查阅这方面大量的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教训,总结出例题教学的“六字法”:审、看、做、检、论、总。
审:引导学生自己把例题题意弄明白,已知什么,求(证)什么,在已知条件中是
否有隐含条件,防止学生急于去解答。可在组内交流,活跃提高课堂气氛。
看:让学生看书上的例题解答(或求证)过程,使学生的看真正发挥效益,代替老师讲解的过程,既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不能完全闲着,不能做简单的旁观者,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特别是中下等生)如何看书,并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对于证明题,要着重分析证明的思路。还可区别对待,让有能力的学生可自行进入第三步骤的学习思考,也可帮助其他同学完成第二步骤任务。
做:在学生看的基础上,合上书本,将例题独立完成一遍。
检: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相互批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书上的答案对自己或他人的解答过程进行批改。
论:进一步研究或讨论,此例题是否能一题多解,是否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可否一题多变。由于是分组进行,组内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积极引导,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处,教师如何扮演好引导者,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尤其重要。
总: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这个例题教给我们什么知识,还有哪种解法(即做到一题多解);习题中是否有类似题型(即做到多题一解);分析此例的特点,弄清此例与本章或本节上下例题有什么联系。此步骤的大部分工作还是可以交给学生,特别是小组代表来完成,教师虽然作为指导者,但仍然持与学生平等的心态,帮助学生们完成总结归纳。
只要处理得当,每个步骤的学习活动都可能迸发出惊喜的思想火花,师生们都可能会有意外收获,享受集体智慧的乐趣。
这“六字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或至少是先进行前面的“四字教学法”,之后再实施后面的“二字”,若一步到位,则对多数学生而言可能难度大些。
采用“六字教学法”应有以下优点:
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审、看、做、检、论、总”的六个阶段中,只有 “总结”的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其他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的,学生本身是主导者。
二是执行了“探究性学习”的做法。在审、看、做三步中,学生是自行完成的,这就是自主探讨的研究过程。
三是落实了“合作学习”的举措。整个“六字”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可以与就近的同学进行相互探讨、研究,特别在“检”和“论”时,学生之间相互检查、批改,学习气氛自然活跃。
四是能够执行“异步教学法”,使快者多学,慢者少学(至少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2
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强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提前做与例题相应的难题;而理解能力和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做本节课相应简单的练习。解决了教学过程中,有的“吃不饱”又有的“吃不了”的难题,既达做 “提尖”又兼顾了“扶困”工作。极大地提高了老师和学生整个群体共同学习的效果。
五是加强了整节课的纪律,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整个活动当中来。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忙”于按“六字法”来进行学习,虽有极少或较少部分学生不自觉学习例题,但在老师的巡视指导下,在本学习小组组长的督促帮助下,也会逐步进入例题学习的状态,逐步养成学习思考的好习惯。因此违纪的学生就少了,全班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从而达到了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的目的。
六是将老师和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枯燥烦闷的教学状态中解放出来。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六字教学法”也是有利有弊:可能开始实施时整个教学过程所花的时间较多,包括宣传发动、组织时间;个别较难例题多花的时间。特别在教学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就难以施行。但一旦成功,那么施行的整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就少了,并且效果也比“老师讲学生听”要好得多。
其次是施行的阻力较大。这一阻力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因为认识不足,成功与否,较多的人只会拭目以待,总担心如此上课,老师讲的太少,学生就不懂,必然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昌此风险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又不自觉地回到了 “一言堂”的模式上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需要的是活跃的氛围,集体的智慧。综合“利”与“弊”,只要不心存急功近利的思想,为全体学生负责,减轻老师自身的负担,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例题教学采用“六字教学法”对活跃数学课堂还是利大于弊。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应能取得良好效果,必定能形成有效课堂,施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河池基础教育》(2010第6期)
第五篇: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人文素养
2017年9月13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我们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部编新教培训。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那精彩的教学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
1、在本次培训中,主讲朱老师从拼音与识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部编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教材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3、讲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4、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5、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平台,我一定会珍惜本次学习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利用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为将来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