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铜鼓中心校课堂教学流程
铜鼓中心校课堂教学流程
怎样才能实行课堂教学的高效?这是所有教育人都在思索的问题。铜鼓中心校以生态课堂的实施为契机,倡导在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凸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的过程,倡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和谐发展。
一、预习
1、预习中教师要安排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预习课本,通读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一步理解教材。在导学案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整个内容的贯穿为主线,有层次、有目的的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步步深入的思考,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3、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标记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静心、动脑,深入思考。让自己知道哪些懂了,哪些还不懂,不懂的要用红笔画出来,以便讨论时重点突破。)
二、探究
1、针对所遇到的知识困惑,小组内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解疑。
2、在讨论展示中,小组长随时关注成员对预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和整个学习过程。
要求:
1、组长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3-5分钟),然后组内共同讨论,纠正好自我检测答案。要求每个人都有事干,注重讨论的效率;A帮B,B帮C,将疑难问题解决,A层注意搞好拓展总结。组长搞好调控,A教B, B教C达成分层目标A120%,100%,C80%)
2、要讨论出自己的东西,讨论完的同学整理总结知识,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3、组长宏观调控,负责做好讨论结果的反馈;并做好展示、点拨的准备。
三、交流
1、组内成员交流。由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交流,个个要发言到边,特别是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发言。由记录员记录本小组的交流结果。
2、小组之间的交流。每小组都要有一个发言人,对本小组交流的结果,进行汇报。
3、课堂间的交流。每小组交流发言完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全班学生对各小组发言的结果进行评价交流。
4、交流的内容,可以是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规律、方法、小窍门等。
5、点评、质疑伴随着整个交流过程,是深挖教材、生成即时目标的关键。
6、教师要善于抓住交流、点评、质疑过程中的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好务,让学生那肤浅、模糊的理解变成清晰、有条理的理解和记忆。
并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
四、运用
1、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2、方式要灵活多样。并且要注意目的性、趣味性、拓展性和开放性。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最难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开展成功了,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成功了,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不会流于形式,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有:如何分组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内驱力的问题;合作机制如何建立的问题;合作方法的问题,评价机制的问题。可以借鉴昌乐二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打造小组凝聚力:
①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综合素质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专门的作业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②起一个响亮的名字。通过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后决定。让每个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③编一个相应的代号。将小组成员按学习能力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
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④有一个简单的组规章程,甚至可以有组歌(谈获奖感言后可以合唱组歌),也可以自己设计组旗。
⑤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三年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节课的。
⑥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样的,个人的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规划,短的可以是下一个题目如何处理的更好。
小组长挑选标准:
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态度决定一切,学习小组长要以身示范,事事争先,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最大的热情带动每位同学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每位学习小组长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自己站的角度一定要高,成为班级当中的学习英雄或学习领袖。
③乐于助人、负责任。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的,能主动帮助组内其他同学搞好学习、答疑解惑,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提高成绩。
④组织、管理能力强。学习小组长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管理能力一定要强,能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馈学生意见,向同学们传达老师意见,起好桥梁作用。
⑤集体荣誉感强。小组长要有强烈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不仅自己要争取优胜小组长、高效学习之星,还要率领本组争当优胜学习小组。
培训学习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在对小组长的培训上,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并为他们提供实际有效的方法指导。通过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到大;对小组长的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第四: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一定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本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
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内部动力和源泉。第五:定期召开的小组长培训会上,给出小组长一定的时间交流小组管理的经验或心得体会,每班评出优秀小组长(一般为一周中的优胜学习小组的小组长)。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的即时鼓励、调控及引导的评价活动。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基于发展者自身现实状态与过去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发展者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的质的评价方式,自己与自己比,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来明确主体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能够估计信息、明确防线,以追求更快、更好的进步。
1.等级加分型
⑴在小组内部按成绩给每个成员排好序号,分别为1——6号,小组的1—6号成员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从高到低的体现。这样,才能做到小组成员竞争是的公平竞争。
⑵回答问题时可实行抢答或小组轮流回答,小组的几号成员回答问题满分便是几分。如一号回答满分为一分,三号回答满分为三分,五号回答满分为五分。
⑶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进行赋分。
⑷每节课结束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值日班长记录好每节课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⑸好处:能调动班级各个层次尤其是优秀生和待优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团结、互助的小组合作机制,利于班级整体尤其是待优生的提高。
2.小组总体评价型
⑴每节课由专门的一个小组负责评价,对每个小组回答问题、检测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小组每节课一轮换。
⑵评价小组对每个小组回答的每个问题都进行评价,给出分值,下课前对每个小组进行总评。
⑶这种小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评价中来。
3.小组互评型
⑴老师在讨论前先说明(或在幻灯片上作好要求)本节课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展示或评价的题目进行讨论,以便明确答案、明确标准,使自己在评价时能够有所准备,增加公平和准确性,也可以避免浪费时间。
⑵评价时老师可以点评价小组的任意一名同学进行评价,以免出现评价小组只有一人进行评价,其他人因为没有任务而导致懒散、走神的现象。
⑶评价小组先对展示小组进行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再进行评
价。这样,评价小组既是展示的一分子,又是评价的一分子,还可以保证他们与其他小组一样进行思考、展示,不会因为评价而使自己的课堂内容受到影响。
⑷评价内容:展示小组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等。
对于小组评价,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再引入个人自评、小组自评两种方式。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篇: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流程
谦德传统文化学校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四个落脚点,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交流解惑,合作考试,定向反思”四个步骤,为此教务处将暂定“课堂教学流程”,以供教师课堂操作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及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生命质量为宗旨,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建立全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
二、具体实施办法
(一)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案引领(或预习提纲)、适时点拨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以达到学生初步解决简单问题,充分暴露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问题的目的,从而为进一步合作学习、深层探究奠定基础。点拨自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操作步骤】
1.学法指导: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提示自学方法。
2.示案自学:学生依据学案结合教材进行独立学习。自学可以放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进行,由教师恰当选择。
3.完成学案: 学生独立初步完成学案。
4.组内合作:小组汇报学案完成情况,对积累的问题,合作解决,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共性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
5.组际合作:小组汇报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组际合作或自由交流方式解决。6.梳理问题:梳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提炼问题。【操作建议】
1.点拨自学首先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教师做宏观指导。具备预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学任务放在课下。
2.自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初步合作以及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3.学生合作要根据情况掌握合作的契机:(1)存有疑难,期待帮助与解决时。(2)学生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时。
4.注重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合作方式的选择。
(二)交流解惑:交流解惑是学生自学与教师的组织引导有效结合的过程,是提炼问题、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集中互动的主要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拓展与提升。交流解惑注重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与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成高效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操作步骤】
1.汇报学情:组长汇报本组学情并出示本组疑点、难点。2.互动解疑:学生自由互动,明确解疑办法和结论。
3.精要点拔:教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启发点拔,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原理。4.当堂训练:出示考题,限时演练,梳理问题,为合作考试提供内容。【操作建议】
1.注意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与功能取向。2.学生交流学习要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方式。
3.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4.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点拨。
(三)合作考试:合作考试是学生通过先独立再合作的考试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是解惑性考试的特指。它的实质是学习,而不是检验,是对教与学方法的优化和统筹,是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解惑及提升,达到融会贯通、能力迁移的目的,真正实现评价多元化。
【操作步骤】
1.科学命题:合作考试的试题来源于 “点拨自学,交流解疑”过程中问题的积累,来源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发展的需要。运用多种命题形式,挖掘命题资源,从而确定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相结合的合作考试题。
2.合作答题:教师下发考题,学生首先独立思考,自主解答,有合作必要时再合作答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方式方法做必要的指导。
(1)合理分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2)开卷答题: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自主开卷答题并交换互批。(3)组内合作:组内互助研究解答疑难问题。
3.组际合作:组内合作后存在的问题,由组际合作研究解决。教师要把握问题的价值取向及组间问题研究过程的调控。
4.点拨释疑:各小组汇报疑难问题,教师强调重点,释疑难点,同时梳理方法,总结规律。
5.合理评价:合作考试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而及时地点评,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操作建议】
1.合作考试的安排取决于问题的积累量,问题量适中的时候,即可进行一次合作考试,考试时间可以适当放长,合作考试要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及试题量。
2.突出合作考试主旨,因学设考、以考促学。强化对基础知识、文源理法、疑难问题的解惑学习。
3.要重视合作考试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避免学生考试过程中抄袭行为的发生,确保考试真实有效。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高尚的荣辱观。
(四)定向反思 :这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学习的拓展和提升,是探寻规律方法,生成能力的过程。反思的问题是载体,原理是重点,方法和思维是方向。定向反思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有利于教法和学法的科学对接。有利于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智慧的又一次融合。
【操作内容】
1.课程定向:利用标准的课时与课型上好反思课。
2.对象定向:以学生反思为主,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互动反思,也可以学生自己组织反思。
3.内容定向:(1)反思素材来自合作考试、即时或最近课堂遗留的问题,以及对社会、自然、生命的认识。(2)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段需要总结和梳理的问题。(3)纵观学科和专业学习所关系到的学法和思维方法。
4.方法定向:(1)对于课堂遗留的问题进行技术性反思。技术性反思是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思维过程等的反思。(2)对学段和单元知识体系的问题进行原理性反思。(3)对学科进行专业性的反思,主要是进行思维和方法反思。
5.步骤定向:(1)出示客观问题。(2)教师明确反思方法和要求。(3)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与交流。(4)归纳总结,梳理思维方法。
【操作建议】
1.定向反思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反思建立在学生反思基础之上;学生反思过程是教师反思的载体。其实质在于形成思维能力。
2.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对反思课进行充分预设,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反思的良好习惯。
3.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疑难问题的积累量设置反思课,集中解决问题、梳理办法。4.定向反思不应局限于学科和知识体系本位,应以之为载体,引导教师能够用科学态度、哲学方法反观知识,从而使学生思维更宽阔,看问题更高远。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小学中高年语文精读课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资料交流(教师备课第一备,备资料)
1、学习“导读”,揭示、板书读书方法,明确本单元任务等。
2、出示课题。
3、针对作者、写作背景或主人公进行资料交流。
二、初读课文。
出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对个别生字,再读读、议议、查查,准备交流。
三、字词教学。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扎扎实实做好识字写字教学。
1、点拨“音”:平翘舌音,圆唇音,多音字,轻声,儿化,叠词的发音„„(读一读)
2、点拨“形”:易丢笔画或多笔画的字,难写的字,结构易安排不妥的字,笔顺易错的字„„(写一写)
3、点拨“义”:难理解、不常用或有特殊含义的词„„(扩词,仿写句子)
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汇报、交流。
学生边默读,边批注,批主要内容、文章顺序、读书的整体感受、不懂的问题等,然后组织汇报,教师点拨。这也是于永正要求,学生初读后要说点什么。
五、朗读感悟。再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听写听写生字、积累好的词句、安排
小练笔。还可以读议一部分课文。
注意:第一课时一定要稳稳当当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书要多读,读通、读顺、读正确。于永正说:教语文和学语文是一样的,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每个学生必须做到正确、流利,这是“保底工程”,达不到要求,绝不放过,绝不往下讲。
另外,第一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整理、概括、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可以听写字词,也可以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导入本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教师设计切入内容的大问题。(第二备,备切入点)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方法默读自学,边读边批注,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点拨。(第三备,备重点点拨的问题)
教师点拨要点:
1、读书方法。
2、表达方法。
3、重点词句,标点符号作用。
4、课后思考题。
5、重点问题。
6、精彩语段的朗读指导,示范,练读。
四、扩展延伸。(第四备,备扩展)
设计小练笔。课上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让学生说一说,课下写。
板书设计:(第五备,备板书)
体现三条线:读书方法线,内容和情感线,表达方法线。
小学中高年语文略读课课堂教学流程
学生只要凭借阅读课前导语,运用阅读方法读通、读顺、读懂、读好课文就可以了。字、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理解。略读课是学生运用读书方法自己读书实践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做好引导和点拨。
一、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粗知大意。也可以点几个重点字词。
三、默读课文。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表达方法自读、体会。
教师抓一两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
四、拓展训练。
1、积累好词佳句,小练笔。
2、一篇带一篇(或多篇)(可以选择新阅读或练习册上的短文)
第四篇:英语课堂教学流程
英语课堂教学流程:(5P教学法)
“5P”教学模式是在继承我校传统的“五步教学法”部分环节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现行英语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我校全体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的一种适合我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由五个基本步骤组成,且每个步骤的英文释义第一个字母都为英文字母“P”,故曰:“5P”教学模式。
1、准备、热身:Preparation 以分组表演、演讲、听唱英文歌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或语言知识滚动出现,为完成语言目标扫除障碍,导入目标。
2、呈现、感知: Presentation 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和模拟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设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准确地去感知,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悟出新的内容,获取语言信息。(整合原材料)
3、操练、体验:Practice 对已经建立起初步印象,完成音、形、意等信息输入的新语言知识进行的操练(drills)和实践性练习(practice),以达到进一步的内化、吸收和深化理解的目的。它是保证教学内容得到落实,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后续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赋予浓墨重彩。(Practice环节的要求:大、快、多、深、高)操练形式:集体操练——小组操练——个人操练 操练内涵:机械性操练——意义性操练——交际性操练
4、运用、生成:Production 通常是设计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任务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去实实在在的做事情,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得到一个真实的结果,获得在实践中生成语言运用能力的体验。
5、巩固、提高:Progress 通过“小结”和“检查”等评价方式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提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厚度,实现从口头到笔头的转化。
主要做好三个方面:
(1)、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做好归纳总结,对难点知识作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和强化。
(2)、设计有针对性的书面练习题,供学生笔头作答。
(3)、安排课后作业(Homework)。
综上所述,“5P”教学模式是五步教学法的继承和发展。它很好的继承了五步教学法中的部分精华,同时,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现行新课标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点,做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师生留下了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必将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范文
党岔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模式解读:
一、预习检测(2-5分钟)
对课后预习内容及时进行检测,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检测形式可以多样化。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2分钟)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导学生认知目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要求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导入方法,但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认定目标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有学生齐读,也可以由老师结合引入概括说出等,但勿走形式。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8-15分钟)
学生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教师对朗读课文的方式可以做统一要求,比如默读、速读、大声朗读,也可以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朗读课文时可以分配给学生任务:如可以边读边画出生字词,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做好标记。
朗读课文后要识记生字理解词义,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可以小组内解决也可以全班交流解决;可以根据导学稿提示或者幻灯片投影的字词注音释义,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自己解决。扫清字词障碍后,学生要根据教师提示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法并不固定,或者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或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或者以填空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等等;如“一个
的故事”等,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谈自己的理解。总之,本部分设计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多变,只要能达到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即可。
四、品读赏析,深入探究(12-15分钟)
“品读赏析,深入探究”是这五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独立思考,思维碰撞,质疑释疑,共同提高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思考的问题和活动的程序。形式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或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
比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欣赏课文,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或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包括分角色朗读在内的多种形式进行反复的诵读,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欣赏品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师的结论,学生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精彩段落的诵读又可以使学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本环节教师还要设计有整体、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有层次性,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问题,对那些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可进行探究,学生对教师所设问题独立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互助落实。小组内有疑问的问题,在全班展开讨论,质疑释疑。教师适时进行指导点拨,从知识、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初次达成目标。
根据教学需要,本环节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学生质疑环节或给学生提供出有价值问题的机会。学生的质疑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确有所疑,提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之处,求得班级同学互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读课文时自己感到有价值的问题,共师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见解,对课文或注释发生疑问,望能讨论解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解读,面对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反馈矫正、训练提升(5-7分钟)
进行有针对性的达标训练。力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确保目标达成。通过检测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升华,使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本环节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处理。比如:如果课堂容量很小,此时可以把达标训练当堂进行反馈矫正;反之,如果一节课的课堂容量已经很大,就可以把达标训练作为独立的一节练习课。一定不要为凑足环节,而让课堂训练流于形式。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达标训练的独特性,教师一定要灵活处理好这一环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六、归纳总结,拓展延伸(3-6分钟)
归纳和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与归纳,也是学生阅读后思想认识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归纳一下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情感认识,也可以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谈在写作上的启示等等,从各个角度盘点本节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学习重点,再次回扣目标,进一步达成目标。
拓展延伸是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省会,对培养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实施。可以从情节、中心、作者、文体几个角度着手,内容尽可以丰富,形式也可以多样。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横山县党岔中学教务处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