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学生习作,美化作文形式

时间:2019-05-13 00: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学生习作,美化作文形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学生习作,美化作文形式》。

第一篇: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学生习作,美化作文形式

赏析学生习作,美化作文形式

初中语文学科最终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作文水平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对语文成绩起决定作用,可见作文教学指导的重要性。可对于教师来说,很少有指导写作的教学参考书,听了陈老师这节《作文美化》课,我深受启发:认为这节展示课有以下四个亮点和一个建议,希望和大家分享。一、教学内容选材精点恰当,教学目标具体

初中作文的训练是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写作相关的作文,只有内容的限制,没有分层次具体的训练目标,更没有写作技巧的讲解,总之初中作文教学很笼统。一般作文课,教师简单讲要求,评价时把优秀习作读1-2篇,因此上好作文课真的很难!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基础诸多因素,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而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美化作文》,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的作文美化形式,能恰当地选用不同的形式写作。所展示的作文,不是名家之作,也不是出版刊物登载的优秀作文,而是平常布置 “以奋斗为话题”的学生作文作为本节课完成写作训练目标的载体。我认为教学内容选材精点恰当,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起到榜样示范带头的作用。让其他学生感受到写作并不可怕,只要向身边的同学学习,我们都可以写出漂亮的作文来。作文教学的目标多,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掌握常见的作文美化形式,能恰当地选用不同的形式写作。

二、教学设计新颖,课堂结构朴实简单

导入新颖自然:由看“美女和帅哥”的话题谈起,调动学生的情趣,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亢奋的状态,让学生比较熟悉的明星化妆前后的照片,得出“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的观点,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作文训练内容——作文的美化。

课堂结构简单:首先展示13篇学生作文题目,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美化题目。让学生归纳总结好题目的方法。

然后发放5篇习作,让学生去感受体验作文的形式美。教师补充文体和表现形式创新的方法。

最后以“美德”为话题作文,让学生设想如何美化作文,完成写作训练效果的反馈。

三、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导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中,陈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引导学生探究作文结构形式美化,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评价,例如:在探究作文结构的形式美时,有学生探究的是对作文题目的美化,拨正学生有误的思路。

四、学生的参与面广,情感体验深

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把课堂的主阵地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作文标题美化中,陈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喜欢的作文题目,然后有五位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题目采取的方式,例如:有利用歌词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有利用谐音的《“奋”怒的小鸟》、《“紧”钟长鸣》;有利

用疑问句的《奋斗?后退?》„„

在教学作文形式美化中,发放本班学生习作,阅读后说说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最后小组合作探究,评出本组最喜欢的作文。在评议之前陈老师请作者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奋斗”这一主题的。三位学生的体验深刻,能够对美化作文的写作起到指导作用,在小组精点展示中学生发言大胆自信,语言准确到位,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能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我们常说学无止尽,同样教学也在不断探究中更加完善,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更受学生欢迎。我认为在教学效果展示中,显得稍微薄弱了点,如果陈老师在有争对性的选2—3篇学生习作,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重新拟定新颖的题目,选择富有创新的表现形式,课后可以让上次作文不够理想的学生,利用本节课美化作文的技巧,重新修改作文,让作文在反复的修改中变美,可能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 我认为陈老师的作文展示课是精彩的、高效的,能真正体现课改精神的优质课。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时下,作文是中考的一项重头戏,约占考试比例的一半(分数由原来的50分提升为60分)。因此,写好作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写 作是令中学生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尽管现在的作文多以话题为主,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仍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 才写出一篇文章交差,把写作当作一件苦差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我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同仁商讨。

一、教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

“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留心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而实际情形是学生对朝夕 相处的社会生活熟视无睹,漠然视之,一写作文便苦于无材料可写或虚构情节。那么怎样教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呢?我觉得这不是强调学生去做的事,而应是引导学生 如何去做。比如:活动课上让学生留意其活动的场面,课后写一篇场面描写的作文。有了观察的目的和目标,学生就容易把精力集中起来而留心观察,当然写文章也 就得心应手了。星期天、节假日根据不同的需求布置相应的观察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记述下来,返校后同学之间进 行交流,并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的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生活的基础,写文章也就不至于空洞 无物了。

二、教学生多读、多背、多写。

学 生生活的空间毕竟有限,学校是他们的常驻之所,要想事事躬行是不可能的。要想了解社会这个大课堂,就必须靠阅读了。每周抽出至少两节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家名作。要教学生多读书、读 好书。当然,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的读,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或浏览或泛读或精读,且读后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或摘记、或概括、或写心得„„对一些精美的词 句或语段,应鼓励学生背诵。俗话说“背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背诵的多了,积累的多了,写文章才不会有绞尽脑汁的苦涩,才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勤练笔。日记、周记、读书后记等都是练笔的一种手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生学会从课文里“拿来”。

中 学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也都是些典范之作。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教给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巍巍的《我的老师》的开 头:“最不能使我忘怀的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的蔡芸芝老师。”开篇点题,直截了当。《枣核》一文运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朱自清的《背影》中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细节刻画;杨朔的《荔枝蜜》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谈骨气》一文严密的论证思维和确凿的事实论据;鲁迅杂文的犀 利;《苏州园林》中总分的说明结构和严密的逻辑顺序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教师在传授课文知识的同时又传授了写作手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只有 教学生勇于“拿来”,并为己用,才能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四、教学生勤练口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语言教育家王力说过:口 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勤练口语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口语表达流畅了,写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我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 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辩论活动,举行故事会比赛等。在这些活动的参与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其实,锻炼学生的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语的 途径不止这些,比如说成语接龙比赛、小品表演、诗朗诵等都是锻炼口语的大好机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写作时才能保证语言的流畅,也才能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 础。

五、教学生学会修改文章。

记得哪位大家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可采取“自批”或“互批”的形式,要鼓励学生仔细推敲词语,敢于大胆的取舍,勇于删减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互相批改中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方面的途径就能获得的,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再教他们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

一、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练习写观察日记

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观察要做好记录。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变换角度。(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

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

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难向前跨越。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

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

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作文准备的计划。作文课上,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把生活的积累取出来,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来做本次作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到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欲望,写起具体也有真情实感。(3)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要重视深入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阅读书报,是扩大知识面、信息量,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在班上每天安排10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读报、了解新闻。书报上的新闻趣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读报、讲故事”比赛活动国,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审清题意,确定立意选择材料

被摄于大脑中的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这就要审清题意,确定立意,认真选材。(1)审题

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题,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点”的三步审题法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题意。

第一步以词为单位将题目分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四层意思,再分析每词的内容。如“记忆”是指过去的,时间久,不是眼前的,“深处”是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能写成一般的琐事,一件只能写一件,不能多写,事说明以写事为中心,不是写人状物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确定各部分的重点,这就是题意。如上例的题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写作要求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的范围比较大,要指导学生做到两看:先弄清体裁,再看记叙的对象。

在作文时,不妨出示与命题有细微差别的一组命题。让学生存纲辨析,然后再系统说明原命题的题意。(2)立意

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的确定一样,一种是中心含在题目中,可通过审题直接确定中心。(3)选材

明确了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做到量体裁衣;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三要选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选新材料,去陈旧材料;五要选真实材料,去虚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是散筛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用求异法。

实践证明“从内容入手”是指导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是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带领学生跨越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时下,作文是中考的一项重头戏,约占考试比例的一半(分数由原来的50分提升为60分)。因此,写好作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写 作是令中学生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尽管现在的作文多以话题为主,给学生提供了

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仍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 才写出一篇文章交差,把写作当作一件苦差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我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同仁商讨。

一、教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

“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

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留心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而实际情形是学生对朝夕 相处的社会生活熟视无睹,漠然视之,一写作文便苦于无材料可写或虚构情节。那么怎样教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呢?我觉得这不是强调学生去做的事,而应是引导学生 如何去做。比如:活动课上让学生留意其活动的场面,课后写一篇场面描写的作文。有了观察的目的和目标,学生就容易把精力集中起来而留心观察,当然写文章也 就得心应手了。星期天、节假日根据不同的需求布置相应的观察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记述下来,返校后同学之间进 行交流,并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的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生活的基础,写文章也就不至于空洞 无物了。

二、教学生多读、多背、多写。

学 生生活的空间毕竟有限,学校是他们的常驻之所,要想事事躬行是不可能的。要

想了解社会这个大课堂,就必须靠阅读了。每周抽出至少两节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家名作。要教学生多读书、读 好书。当然,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的读,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或浏览或泛读或精读,且读后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或摘记、或概括、或写心得„„对一些精美的词 句或语段,应鼓励学生背诵。俗话说“背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背诵的多了,积累的多了,写文章才不会有绞尽脑汁的苦涩,才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勤练笔。日记、周记、读书后记等都是练笔的一种手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生学会从课文里“拿来”。

中 学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也都是些典范之作。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

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教给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巍巍的《我的老师》的开 头:“最不能使我忘怀的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的蔡芸芝老师。”开篇点题,直截了当。《枣核》一文运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朱自清的《背影》中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细节刻画;杨朔的《荔枝蜜》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谈骨气》一文严密的论证思维和确凿的事实论据;鲁迅杂文的犀 利;《苏州园林》中总分的说明结构和严密的逻辑顺序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教师在传授课文知识的同时又传授了写作手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只有 教学生勇于“拿来”,并为己用,才能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四、教学生勤练口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语言教育家王力说过:口 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勤练口语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

能力,口语表达流畅了,写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我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 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辩论活动,举行故事会比赛等。在这些活动的参与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其实,锻炼学生的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语的 途径不止这些,比如说成语接龙比赛、小品表演、诗朗诵等都是锻炼口语的大好机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写作时才能保证语言的流畅,也才能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 础。

五、教学生学会修改文章。

记得哪位大家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可采取“自批”或“互批”的形式,要鼓励学生仔细推敲词语,敢于大胆的取舍,勇于删减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互相批改中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方面的途径就能获得的,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再教他们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浅谈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和高考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察,因此,搞好初中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显得必要而紧迫,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让学生真正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他们终身受益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情感价值观等局限,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赏析方法和技巧,并自觉运用到课外古诗词的赏析中。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除了“三赏”教学法,即赏“情感”、赏“技巧”、赏“妙语”,效果比较明显,特以人教版七——九年级语文课本所选古诗词为例谈谈看法。

一、赏“情感”

“诗言志”、“诗缘情”,诗人写诗,绝非无病呻吟,往往有感而发,感于外面发于“情”。通读全诗,理解诗的内容,初步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这是赏析的第一步。

古诗词抒发的感情不外乎以下几种:1;爱国情感(忧国忧民,杀敌报国),2,人际间真挚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3,思乡之情,4,热爱山水田园,5,抒发壮志豪情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忧郁,6感时伤怀。归纳出这几种情感并非让学生对号入座,而是帮学生初步确定诗的主旨,不至于曲解诗人的情感倾向。如何来确定呢?

首先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等。如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个性浪漫而张扬,傲视权贵,渴望能够施展才华而郁郁不得志;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一生穷困潦倒,遭遇乱世流离的不幸,一生忧国忧民;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的经历,岑参,范仲淹边塞军旅生活;辛弃疾、陆游遭排挤打击,报国无门的无奈;李煜由帝王沦为阶下囚的遭遇等等。

其次是通过标题来引导。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情感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是表现戍边将士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往往思乡怀人之情等等。

再次是通过意象(人、景、物)来确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诗有关,唐人有折柳相赠而别的习俗,表达对朋友的祝愿;“雁”,“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表达感时之情;“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凄凉哀伤;“菊”“梅”则象征坚韧,高洁等等。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初步把握诗的主旨,这仅是“点”,要想真正具备这种把握能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力,由点到面,还需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古诗词。

二、赏“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教者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具体表现为﹝1﹞直抒式,直抒胸臆,如《关雎》,《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而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2)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3)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方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 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4)议论式,即通过一轮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较为重要,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互文等。笔者在分析时常提问:为什么用与不用?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理解修辞方法运用的作用。《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望庐山瀑布》中的夸张则表现出李白诗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3: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如《泊秦淮》首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观沧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象之景,以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三、赏“妙语”

妙语的理解分析主要是分析其含义及表达作用,体会其妙处。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指导赏析:一是换字法;李白的《塞下曲》“霄眼抱玉鞍”中“抱”能否换“枕”?“抱’更见军中生活的紧张,将士们只能抱鞍打盹,一有敌情,抱鞍即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故“抱”更合军中习惯,较“枕”准确。二是“填空法”,笔者曾让学生做过这样一道题:在“轻风()细柳的空格内填上一个动词,备选动词有“吹,摇,扶,舞”,结果绝大多数选择了“扶”并能说出“扶”的妙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护,送”的妙处。三是情境分析法。“黄沙百战穿金甲”,让学生想象西北边疆地区封杀强劲,漫天飞舞,人长期身处其间是何感受,然后再说“穿”的作

下载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学生习作,美化作文形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初级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学生习作,美化作文形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