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评改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共5篇)

时间:2019-05-13 02:3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评改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评改也要以学生为主体》。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评改也要以学生为主体

作文评改也要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语文教学中的一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改,是否也应以学生为主体呢?答案是肯定的。作文评改历来是语文教师的一大负担,老师艰难地唱着“独角戏”。哪位老师在作文本上批得密密麻麻,改得仔仔细细,学生就认为这老师有本领,改作文高人一筹。语文老师在这年复一年的“移山”劳动中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学生却收效甚微。那么有什么最佳的方法,使老师从繁杂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学生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认为是有的。从2000年开始,我对作文评改的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几经周折,总结出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那就是把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作文。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1.自评。学生在作文后边写一个简短的自评。内容包括:

(1)构思过程。评述自己如何确立写作思路,怎样去找写作材料,怎样列出写作提纲等。邵寿康同学在写《原子的自述》这篇说明文时,评述了自己的构思过程:“„„我原想改用第三人称说明原子的构造,因为这样比较客观、真实,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经过对比采用了第一称自述,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类似这样的构思,经过在班上宣读或交流,大家受益匪浅。

(2)作文效果。首先是整体把握情况。如怎样开好头,为什么这样写结尾,过渡是否自然,详略以及层次如何安排等。罗文达同学在一篇作文的自评里对全文的布局作了评述。其中他对自己的“开头”是这样评述的:“文章以‘惊醒’、‘恐慌’等一些短而有力的词句作为开头,突出了暴雨的迅速„„。”其次是把握作文的具体要求。新教材作文训练系列是有序的。每次作文有明确的要求,写自评要根据训练要求来评述。如第二册第二单元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刘彩玲同学在评述“波澜起伏”时这样写:“„„从老村长卸任到参选,中间插进窃听和所思,又与刘若杰(他的儿子)一起竞选,他当选后又出乎意料地让位给儿子,体现了情节上低潮与高潮的起伏。”看了自评,我们能了解到她的构思和创作是把握了“波澜起伏”这个要求的。再次是语言运用等情况。包括表达方式的运用、语言的衔接、谴词造句、错别字情况等。陆世强同学第一次自评是“多错别字”,第二次自评还写“多错别字”,第三次不写了,原来作文里的错别字少了很多。

(3)作文后的体会。主要谈构思时或作文后的效果对比或作文时的感受。这方面学生的感触也不少,陆志华同学感叹道:“我构思时,感觉是篇美文,动笔时又写不好。”我看了以后有针对性地辅导他,下次作文他感觉就轻松多了。

以上自评内容学生可根据作文的要求,有选择地进行自评。总之,在精不在多,有所收获即可。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对照要求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就能做到对症下药,使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2.互评。由同学相互评改。一般不写评语,不打分数,主要给作文疏通文字并对照“自评”定出等次。通过互评,使学生能经常借鉴吸收别人的写作经验,并学会分析评价,提高

用心

爱心

专心

自己的鉴赏能力。不写评语是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提高互评的效率。作文可分五个等次,不轻易打一等,对字数不够或字迹不清的作文只能打四等或五等,督促学生写好字,作好文。林荣光同学字写得较潦草,写自评时,对这个毛病好象也无所谓,同学评改时却不客气,老是给个末等,我以为他受不了,没想到他不知不觉就改掉了这个毛病。

3.师评。老师对作文进行分析总结,作好记录,并最后敲定作文的等次,打上分数。一般只写简短的评语,评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收获。在归类和记录上,先把同等次的作文收在一起,然后在每个等次里拿出一部分作分析记录,总结出各个等次的优缺点,便于汇评,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另外对学生的自评、互评也下个结论,有不同看法的,或写到作文本上,或与他本人交换意见,从评价方法上给予正确的指导。

4.课评。利用一节课,老师、同学共同参与作文讲评。(1)学生讲评。每次选几名学生,谈自己作文的构思、写作过程,并宣读自己的文章。主要由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讲评,让大家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从中得到教益。如在写一篇介绍“科学馆”的作文时,张萍莉同学谈了她为什么以电脑室为介绍重点的构思过程,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也注意选一些写得一般而该好了的来宣读,使这些同学觉得自己也有奔头而产生写作兴趣。(2)老师讲评。先公布各个等次的人数以及第一等次的名单,然后分析各个等次的优缺点,并拿一些范文来讲解自评、互评、师评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提高评价能力;在第一等次的作文中选一两篇较佳的,张贴出来,供同学鉴赏。还有一项工作是课后完成的,就是把较佳的作文收集起来,一段时间后整理成册,供学生传阅,交流。

以学生为主体评改作文,我认为有几大优越性:(1)反复多次的评改实践,学生对写作文的基本要求理解得更深透,写作时目标更明确。(2)学生增多了交流、借鉴的机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3)评改中存在着互补性,一篇作文要过自己、同学、老师“三关”,作文中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找出来修改。(4)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扭转了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信息传递单一的被动局面。在实验的第一个学期将结束时,我调查了学生,结果98﹪以上的学生赞成这种作文评改方法,这就更增强了我改革的信心。

两年来,在自己的指导下,学生每人修改作文达26篇,参加学校作文竞赛,我教的学生多人获奖,期末质检学生的作文平均达75分,这些都是改革带来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作文评改模式也像语文教学一样,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与智能等关系。教师在评改过程中,目的不明,效率不高,就是“导”得软弱;若支配失当,以致启而不发,或越俎代庖,就是“导”而无方。正确而有力的“导”,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使学生在整个评改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证,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是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前提,两者相辅相成,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演“主角”的旧格局。

用心

爱心

专心 2

这个作文评改模式虽然实施了一段时间,有的地方还是不太成熟。我坚信,有了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把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作文评改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

向言林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能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展。

一、少分析、多朗读

许多语文课,往往都是教师从开始讲到结尾,从段意讲到中心思想,一切都由教师包办代替,而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否,能否迁移运用,其情感和智力是否得到发展,教师顾及甚少,因而造成低效劳动。这种教法,忽视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违背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规律。

语文教学,教师要抓住关键,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精讲,尽量给学生多挤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比教师讲懂的东西要弄得明白,记得扎实。我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自己细心读每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悟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以及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效果很好。引导学生读书,我们除采取悟读法之外,还采取朗读法,让激昂处还他个激昂,优美处还他个优美,深沉处还他个深沉。悦耳的朗读、浓情的感染,能使语文教学做到文道统一。课堂上,我以读为主线,采取各种读的形式和方法,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思考。要求学生自己仔细揣摩所读课文的“理”,体会重点词句、重点语段的思相内容及情感变化。

读,能够使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智力。再加上学生自已理解,自己记忆,自己思维,自己想象,学生的语感能力将大大提高,进而为运用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少提问,多点拨

课上设计的问题多了,不但弄得整篇文章支离破碎,教学过程杂乱无章,而且占去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训练的时间。教师的短距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地、不动脑筋地应付教师的问话,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提问,要抓住教学上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提问。问题设计得要牵一发而动全局,问题的提出只有“一石激起千层浪”,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什么叫纹丝不动?邱少去为什么要纹丝不动?

2、“我”是怎么想的?邱少云又是怎么做的?两个问题可以统领全篇,做到了少而精。如遇到学生不发言时,教师要尽量管住自己的嘴吧,撬开学生的嘴吧。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能说的教师要进行点拨、引导。通过“众星捧月”、前后联系、层层剥笋等不同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己质疑的习惯,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唱主角,切忌包办代替。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三、少灌输,多训练

语言是交际工具,而遣词造句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关键。只凭教是学不会的。正如骑车,大家都懂怎么骑。但要掌握这种交通工具,不练几次,摔几跤,是学不会的。要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能够准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比学骑车更难。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除此,别无选择。

小学语文课要以语言训练为主,做到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要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难点,注重选准训练点,选好训练方法,加大训练力度,训练到位。教师少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少研究写的什么,多研究怎么写。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体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是重点,也是难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让学生读作者夸小象的句子;

2、看小象拉车玩车的课件;

3、读阿玲指挥小象的句子;

4、表演阿玲指挥小象的动作。让学生在大量语言材料中去理解作者的意图,摸索遣词造句的规律,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少统一,多分类

素质教育的要义中有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即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又注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分类要求,分层指导。

1、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学生的共性,更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学生都有提高。

2、课堂提问。要注意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难度大的问题请优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请后进生回答。

3、语言训练。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方法,尽可能给后进生提供获得第二次成功的机会。

4、课堂作业。要分层练习,有明显的梯度。在质和量上有不同的要求。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练习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给后进生吃偏饭,助一臂之力。对后进生切忌“拔苗助长”,对优等生应该扬鞭策马。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要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只有注意“全体性”,才能体现“主体性”。

五、少听讲、多参与

学习如果只有“听”一种途径,单调刺激,容易使学生情绪低沉,注意力分散。与其让学生被动听讲,不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容易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呢?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激发兴趣,乐于参与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好的导语,设置悬念,幽默恢谐,表扬激励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鹅》一课时,用谜语导入新课。老师说:“头戴红帽子,身着白袍子,脚穿红靴子,唱歌伸脖子。”学生猜出后板书课题“鹅”,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的心理倾向,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创设情境,就是形象地再现教材本身描述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情境之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到教材中去体会教材。如:在学习《曼谷的小象》一课时,教师一边利用电教手段演示曼谷美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一边自由读课文。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体会曼谷的小象的聪明乖巧。这样教学,能巧妙地将教材、学生、教师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在思维流动过程中,又纳入新的知识的情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叶圣陶老先生讲:“作者原有境,入境始于亲。”创设美、趣、智的教学环境,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诱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3、发散思维,创造参与

儿童具有创造性。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为成人所欣赏,就可能作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的能力。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使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出来。如《三过家门而不入》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结合插图说说禹为什么三过家门面不入?

2、禹第二次过家门而不入的情形怎样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二鸟。教学中也可以采取改变人称,改变处所,改变体裁,补充情节等方式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复述,还可以通过给背景,作铺垫,议人物,引导学生编写童话,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创造性,体验创造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仅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发展主要靠自己,别人只是辅助,不能代替。学生要自信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导

--《失街亭》教学后的思考

高三年级

语文教师

田园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学中是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造就出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现代创造性人才。有人说:“情景是激活学生创造禀性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充满爱的情境,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学习中,更加集中精力,更好的感知、记忆、思考进而“外化”为课堂活动。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多读、会读、善读;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乐于钻研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情感,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学生思考的乐园,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达到上述的境界呢?通过小说《失街亭》的教学,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导”这条准则。

一、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

首先,“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的观念应该彻底转变,学生只有爱上你这位老师,他们才会积极的、主动的、热情的投入到你的教学当中去。但要是学生爱上老师,教师首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真正建立起一座通往师生彼此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认识你,了解你,从而选择你,信任你。

二、积极创设切合课文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热情鼓励,让学生动起来 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我看标准不是老师讲得如何,而是看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学生是否真正的动起来了。学生在动,说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了。

例如,我在教授《失街亭》这节课时,是这样做的:

1、上课前,我先展示出一张幻灯片,上面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剧照,刘备、孙权、曹操的照片轮流切换。与此同时,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也在教室里回荡。一下子,学生的情绪与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2、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呢? 我先请几名同学复述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要求用整齐的句式表述出来,可以相互合作。之后明确它是以战前孔明派将点兵为故事开端,以马谡拒谏为故事发展,以战中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故事高潮,以战后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故事结局。这样,既锻炼了概括能力,又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决定街亭能否守住的两个关键人物是谁?联系情节来看,街亭最终失守,从写马谡和诸葛亮的言行看,前文有哪些暗示?由此我们评价一下马谡和诸葛亮这个两个人物形象。

而后,我又放了一段《三国演义•失街亭》中马谡的神态。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又被提升了一步,大家纷纷各抒己见,表述的非常好。有一位同学还总结了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是我课前没有准备的。

由此可见,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都会成倍增长。

3、对于专题讨论------街亭的失守究竟是谁的过错,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通过刚才的人物形象分析,很明确,马谡和诸葛亮就是决定街亭能否守住的关键人物,两人对街亭的失守,都负有责任,马谡勇于承担责任,诸葛亮也勇于自责,那么,如果问:两人的过错,谁更严重?大家说,是谁?大家一起回答,我要听到每位同学的声音。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这个历来就有争论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成正反两个命题,针锋相对地互相辩论:正方:失街亭过在马谡;反方:失街亭过在诸葛亮。请大家选择其中一种命题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好,大家先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可以局部先讨论一下。

现在,摘抄其中一位学生的发言,如下:

有人认为,街亭失守的责任在于诸葛亮。认为,诸葛亮作为一军的主帅,既知街亭是北伐成败的咽喉要地,而且魏军统帅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猛将张合为先锋,却派刚愎自用的马谡把手街亭,岂非失策?况刘备有言在先:“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街亭的失守是否过在诸葛亮呢?否。

早在孔明南征时,马谡就曾经发表过高明的见解:“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与诸葛亮的看法不谋而合。当时,诸葛亮为感慨地说:“幼常(马谡的字)足知吾肺腑矣!”诸葛亮顾忌司马懿深通谋略,为蜀之大患。马谡又向诸葛亮献反间计。结果,反间计成功。司马懿被魏主削去兵权。从这些事例来看,马谡也并非庸才,因此诸葛亮借助于他,不是没有道理的。诸葛亮在部署部队时,深知街亭关系甚重,反复强调街亭的重要性,直到马谡以全家性命担保立下军令状之后,方才委以重任。这正表现诸葛亮的谨慎小心。他深知马谡有“言过其实”的毛病,才有派平生极为谨慎的王平为辅佐,并再三叮嘱,要在路口下寨,并嘱咐将军事地图及时送回。这些都说明诸葛亮的精明和谨慎。作为主帅,他对失败也有充分的考虑,因此才派魏延、高翔做接应,只派赵云、邓芝出疑兵于箕谷。这些军事部署无不表现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深谋远虑。

尽管街亭失守,但并不能把街亭失守的责任归咎于诸葛亮。失街亭的责任明明是在马谡的刚愎自用、“违亮节度”。如果马谡切实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办事,司马懿必会按兵不动。谁能预言蜀兵必败,街亭会失呢? 当这个学生发言结束以后,大家给予他热烈的掌声。随之而来的,课堂达到了一个高潮,学生们又纷纷表述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导下课,学生们仍然是兴趣盎然。也许用不着过多的语言,这样一段辩论词,就充分证明了这节语文课应该是成功的,因为它确实让学生动了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其实,学生的动与不动,关键在于老师。也许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做不出什么来,那是你错了,你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了。事实上,只要以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只给学生一丝阳光,那他们也会灿烂。

我们应该切记: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和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心中要多装着学生,做个有心人,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徐锡的主动性,以使其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教师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作业二:

培训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就要防止教师使命的“淡化”;要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和谐,就要防止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就这一问题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改变。

1、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讲商品的含义,就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学生在商店买了一支钢笔,把它送给同学,这支钢笔是不是商品?”在思考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自己把握商品的有关知识,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这比老师单纯讲效果要好的多。政治课应该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的问题应该生活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话说。

2、不单纯重背诵,更重理解。传统的政治课是老师念完课本,学生去背就可以,这种方法已经过时。我们应该把繁杂的,冗长的内容知识一层一层地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3、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每一单元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尽可能用最少的词语概括课本内容,让学生把课本读薄。在构建的过程中,要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而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还要注意抓关键词语,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整体教学过程都要注意不是我们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会了多少,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准确把握。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像电影导演,由像一个评论家,作为导演要准确把握课堂走向,作为评论家,要准确分析学生观点,在肯定学生正确观点的基础上归纳、升华。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竹山县柳林乡民主小学

李振华 竹山县柳林乡洪坪小学

马立庭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主动探索。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接连不断的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由老师或学生提出来,是不一样的,往往是由学生提出来的效果要好一些。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动地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手,教师要时时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一般来说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加上本身的知识有限,单凭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为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一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还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上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叙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洁、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时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1、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自己为普通中的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学困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2、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

3、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四、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1、评价要以鼓励性为主。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地同时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回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

2、评价的方式多样性。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生本课堂”的落实,关键是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不知觉中收获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到快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主的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去发现学习,更好地发展。

第四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

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展不同见解。”这一“强调”实质就是确立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应试教育意识的束缚,我们有些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执行“唯我中心”,“唯我而转”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我们这些乡村中学中,由于就读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差,有些教师力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是学生却鼓动不起来,就如同穷困的地区要它在短时间内奔向小康生活那样举步维艰。所以执行这一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光打雷,不下雨”,甚而至于为了赶进度,更多的教师包办了学生应该随堂思考,随堂讨论,随堂该写的一切。这样做,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发展没有半点收获,反而还压抑了学生个性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就主体性教学谈谈几点粗浅的实施程序方案,也期望同行指正。

首先明确什么是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是以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具体指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参与,以自身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体验和感受过程,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特征,以促进主体认知、情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实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呢。

一、保持平和心态,构建和谐氛围。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二者之间的活动,离不开课堂里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谐的表演。

在这双边活动表演中,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不能避开老师而纯粹地把学生推上主人公地位的。因离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学生就会思无所向,判无定则。但教师一味板着面孔,故着严肃,即使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也会心有顾虑,思有压抑。如课堂气氛沉寂,肃穆,有些学生即使想思后而答,也怕因答错被老师批三评四而无地自容,久之,学生想思而思,想说而说,想答而答的勇气逐渐消失,“一言堂”贯穿到底,谈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呢。为此,要养成学生为主体性教学,师生之间有必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室内氛围,共同探讨,平等交流。

二、教学具体实施中,要讲究主体教学的灵活性。

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分析解读作家作品为主的活动。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般都是采取自我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为主的方式,而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却是那被动的机械式的课堂笔记,学生似乎成了书本知识的复制品。这固然谈不上主体性教学,反而还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此,笔者认为针对不同文体的篇目,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中,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应采取不同的主体性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实施语文教学,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思维潜力。

(1)散文诗歌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要做到这点要求,教师在讲授具体一篇散文或诗歌时,事先有必要交代作者写该文章的背景状况,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揣摩作者当时写作时流露出的某种情感,带着这种情感去体会阅读情调。如《古都的秋》或《荷塘月色》类似文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尽量读出句子中蕴含的情调:或舒缓,或深沉,或急促,或豪迈……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调的音韵美,领会其意境美,思考其语句中的意蕴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作为一个班集体,学生阅读能力程度不一,阅读较差的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畅,至于叫他读出某种情调来是较难的。但教师不要鄙视这层学生,要多善于引导鼓励,提高他们喜欢阅读课文的欲望。常言道:“读书百遍其意自尽”。放开让学生去读,这是语文实施主体性教学最根本的一步。其次,教师在评析课文时,重在引导学生去鉴赏课文,教学生怎样去鉴赏,鉴赏什么,教师有必要拟出鉴赏的大概内容:如内容情感,语言特点,写作特色等等。当然,也不是来不来就叫学生去鉴赏,如讲授《荷塘月色》一文中,某些精彩语段的赏析,教师只作一两段赏析引导,有关语段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事后,再由学生以书面形式陈述,最后师生共同评定后综合归纳定案。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思维创新的能力。

(2)小说和戏剧教学。新课程目标要求:“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的修养”。笔者所处乡村中学的学生,由于自觉性和基础性较差,教师在讲到具体一篇小说或戏剧时,如事先要感知课文叫学生复述其该篇内容,有好大一层学生,连看完一遍的任务都未完成,至于叫他们复述或叫他们回答课文中相关的问题那犹如赶鸭子上架。他宁愿叫老师干着急,也个字不吐,所以有时老师包办了主体教学的一切,那是不得以而为之。为此,笔者谈谈在小说和戏剧教学中实施的有关主体性教法,在此抛砖引玉。首先,针对具体讲读篇目,毫无疑问是要学生熟读课文。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关键靠教师善于诱导,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有必要事先交代作者写该篇的时代背景。如《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雷雨》,《窦娥冤》等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背景或所揭示的主题离我们现代的师生时空都较远,不要来不来就讲析课文,提问学生,即使有好多学生看完一遍或两遍,也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因此教师事先介绍文章内容背景,这会使学生在阅读中或多或少领略到文章中某些蕴含的意味,从而诱惑学生去看课文。事后,再抽取学生作口头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好中差学生都抽取,由学生评定其口头表述的优劣。如此这般既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要求学生先完成随堂讲授课文的情节结构及人物形象归纳,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再抽取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可由学生讨论后,教师综合归纳定案。再次,提取文章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以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后请学生作口头评述。如“你如何看待祥林嫂对灵魂的有无?”“别里科夫在笑声中悄然死去意味着什么?”“窦娥的悲剧可避免吗?”等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识别美丑善恶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3)文言文教学。新课程目标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我们这些乡村中学里,学生对文言篇目的阅读效果普遍偏差,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是不流畅的,至于叫他们感知课文作口头复述更是无从说起。鉴于此,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先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然后抽取学生分别口头陈述每段的大概内容,每段可抽两名学生完成,其他学生评价其陈述的优劣。事后,在随堂讲析的语段中,把较难的或重要的语句以及有关的实词、虚词写在黑板上,由学生独自借助工具书或书上的注释查阅后再抽取学生上台去做,错对由师生共同讨论后综合定案。这样做把主动权放给学生,改变在古文教学过程中“灌”、“替”做法,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地理解阅读中的障碍,也会使他们在文言文的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方式,在不同文体篇目的具体教学实施程序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确立随堂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立相关的有效教法,确保学生个性思维发挥。

2.学生随堂课的主体性时间要适度,不宜让学生“放羊式”发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时间要合理统筹。

3.教师随堂教学内容所提问题不宜面面俱到,要有代表性,新颖性,难易适中。

4.注重学生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法,尊重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总之,具体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性的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它需要教师的耐心细致和高度责任感,让学生活泼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以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和谐充分的发展。

第五篇: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

高考作文已经由原来的60分增加为现在的70分,作文是语文不可忽视的半壁江山,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新课标对于中学阶段的写作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当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与现行的作文教学由教师一人包办的模式(命题——指导——批改——讲评)不无关系。教师为学生批改作文,既有圈点勾画的旁批,又有言简意赅的尾批,但学生对此总是简单过目,草草了事,以致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点燃其写作的兴趣之火,提高其写作效率,教师不妨打破常规的作文批改方法,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文评改呢?

第一,组织学生集体评改。

我实习时所在的学校有位教师的方法很值得借鉴。他的做法具体如下:建立班级互评互改四人小组,选定认真负责、作文程度稍高的同学担任组长。由小组一个同学朗读文稿,其他同学注意听,做简要记录。朗读前,该同学先介绍作文提纲,讲清文章思路。朗读中,每读一段,说明一下段落中心。读完全文,要说明全文中心意思、主要写法。朗读后听小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作好记录,并回答同学提出的疑问。这种方法用声音传递信息,多人评说一篇文章,集思广益,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最后由组长综合四人意见,给每篇文章打出分数,写出评语。需要说明的是,组织学生集体评改要防止走过场、求热闹、图省事。

第二,组织好学生的自批自改。

学生一篇作文写完后,教师应该在阅读后指出其习作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给学生留下自批自改的练习。这种再练习,从要求上说,包括单项、多项或全篇练习;从内容上说,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内容写法;从方法上说,包括做出各种批改符号、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各种比较;就对象来说,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有的同学字词句上问题多、有的同学篇幅结构问题多、有的同学内容主旨问题多,教师都要在具体指导时因人而异,落到实处。

第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后记。

当一篇习作经过学生写作、师生评改、学生自批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学生写作文后记。只有经常总结得失,才会不断进步,每训练一次习作,写作水平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一开始,也许师生都不习惯,为了打开局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写,内容不拘一格,只要写出来就予以肯定;进而要求提高“后记”质量,做到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一定要实际、中肯,言之有物。同时为了防止走过场,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后记经常进行简评。

通过以上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利于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评改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评改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作文评改中增强学生的自立意识(5篇材料)

    在作文评改中增强学生的自立意识 写作是社会交际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多数老师都要求学生每周或每天写作文。这样做看似增加......

    初中语文教学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抓手论文(共五则范文)

    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有工具性,也有教育性、发展性。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而且应该相应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陶冶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智力与非智......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共五则范文)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实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更是艺术之中的“艺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详细了解一下吧。摘要:作文水平是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时下,作文是中考的一项重头戏,约占考试比例的一半(分数由原来的50分提升为60分)。因此,写好作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写 作是令中学生最头痛的一个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

    论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二0一0—二0一一学年度上学期)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

    最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导语:无论是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的角度,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最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

    论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湖南省2014年度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参 评 表注:学科分类包括: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小学数学、中学英语、小学英语、政治、历史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