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
一、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练习写观察日记
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观察要做好记录。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变换角度。(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
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
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难向前跨越。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
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
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作文准备的计划。作文课上,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把生活的积累取出来,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来做本次作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到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欲望,写起具体也有真情实感。(3)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要重视深入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阅读书报,是扩大知识面、信息量,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在班上每天安排10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读报、了解新闻。书报上的新闻趣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读报、讲故事”比赛活动国,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审清题意,确定立意选择材料
被摄于大脑中的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这就要审清题意,确定立意,认真选材。(1)审题
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题,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点”的三步审题法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题意。
第一步以词为单位将题目分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四层意思,再分析每词的内容。如“记忆”是指过去的,时间久,不是眼前的,“深处”是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能写成一般的琐事,一件只能写一件,不能多写,事说明以写事为中心,不是写人状物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确定各部分的重点,这就是题意。如上例的题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写作要求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的范围比较大,要指导学生做到两看:先弄清体裁,再看记叙的对象。
在作文时,不妨出示与命题有细微差别的一组命题。让学生存纲辨析,然后再系统说明原命题的题意。(2)立意
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的确定一样,一种是中心含在题目中,可通过审题直接确定中心。(3)选材
明确了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做到量体裁衣;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三要选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选新材料,去陈旧材料;五要选真实材料,去虚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是散筛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用求异法。
实践证明“从内容入手”是指导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是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带领学生跨越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时下,作文是中考的一项重头戏,约占考试比例的一半(分数由原来的50分提升为60分)。因此,写好作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写 作是令中学生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尽管现在的作文多以话题为主,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仍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 才写出一篇文章交差,把写作当作一件苦差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我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同仁商讨。
一、教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
“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留心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而实际情形是学生对朝夕 相处的社会生活熟视无睹,漠然视之,一写作文便苦于无材料可写或虚构情节。那么怎样教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呢?我觉得这不是强调学生去做的事,而应是引导学生 如何去做。比如:活动课上让学生留意其活动的场面,课后写一篇场面描写的作文。有了观察的目的和目标,学生就容易把精力集中起来而留心观察,当然写文章也 就得心应手了。星期天、节假日根据不同的需求布置相应的观察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记述下来,返校后同学之间进 行交流,并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的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生活的基础,写文章也就不至于空洞 无物了。
二、教学生多读、多背、多写。
学 生生活的空间毕竟有限,学校是他们的常驻之所,要想事事躬行是不可能的。要想了解社会这个大课堂,就必须靠阅读了。每周抽出至少两节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家名作。要教学生多读书、读 好书。当然,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的读,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或浏览或泛读或精读,且读后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或摘记、或概括、或写心得„„对一些精美的词 句或语段,应鼓励学生背诵。俗话说“背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背诵的多了,积累的多了,写文章才不会有绞尽脑汁的苦涩,才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勤练笔。日记、周记、读书后记等都是练笔的一种手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生学会从课文里“拿来”。
中 学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也都是些典范之作。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教给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巍巍的《我的老师》的开 头:“最不能使我忘怀的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的蔡芸芝老师。”开篇点题,直截了当。《枣核》一文运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朱自清的《背影》中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细节刻画;杨朔的《荔枝蜜》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谈骨气》一文严密的论证思维和确凿的事实论据;鲁迅杂文的犀 利;《苏州园林》中总分的说明结构和严密的逻辑顺序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教师在传授课文知识的同时又传授了写作手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只有 教学生勇于“拿来”,并为己用,才能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四、教学生勤练口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语言教育家王力说过:口 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勤练口语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口语表达流畅了,写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我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 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辩论活动,举行故事会比赛等。在这些活动的参与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其实,锻炼学生的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语的 途径不止这些,比如说成语接龙比赛、小品表演、诗朗诵等都是锻炼口语的大好机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写作时才能保证语言的流畅,也才能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 础。
五、教学生学会修改文章。
记得哪位大家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可采取“自批”或“互批”的形式,要鼓励学生仔细推敲词语,敢于大胆的取舍,勇于删减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互相批改中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方面的途径就能获得的,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再教他们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时下,作文是中考的一项重头戏,约占考试比例的一半(分数由原来的50分提升为60分)。因此,写好作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写 作是令中学生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尽管现在的作文多以话题为主,给学生提供了
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仍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 才写出一篇文章交差,把写作当作一件苦差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我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同仁商讨。
一、教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
“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
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留心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而实际情形是学生对朝夕 相处的社会生活熟视无睹,漠然视之,一写作文便苦于无材料可写或虚构情节。那么怎样教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呢?我觉得这不是强调学生去做的事,而应是引导学生 如何去做。比如:活动课上让学生留意其活动的场面,课后写一篇场面描写的作文。有了观察的目的和目标,学生就容易把精力集中起来而留心观察,当然写文章也 就得心应手了。星期天、节假日根据不同的需求布置相应的观察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记述下来,返校后同学之间进 行交流,并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的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生活的基础,写文章也就不至于空洞 无物了。
二、教学生多读、多背、多写。
学 生生活的空间毕竟有限,学校是他们的常驻之所,要想事事躬行是不可能的。要
想了解社会这个大课堂,就必须靠阅读了。每周抽出至少两节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家名作。要教学生多读书、读 好书。当然,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的读,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或浏览或泛读或精读,且读后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或摘记、或概括、或写心得„„对一些精美的词 句或语段,应鼓励学生背诵。俗话说“背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背诵的多了,积累的多了,写文章才不会有绞尽脑汁的苦涩,才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勤练笔。日记、周记、读书后记等都是练笔的一种手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生学会从课文里“拿来”。
中 学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也都是些典范之作。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
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教给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巍巍的《我的老师》的开 头:“最不能使我忘怀的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的蔡芸芝老师。”开篇点题,直截了当。《枣核》一文运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朱自清的《背影》中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细节刻画;杨朔的《荔枝蜜》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谈骨气》一文严密的论证思维和确凿的事实论据;鲁迅杂文的犀 利;《苏州园林》中总分的说明结构和严密的逻辑顺序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教师在传授课文知识的同时又传授了写作手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只有 教学生勇于“拿来”,并为己用,才能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四、教学生勤练口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语言教育家王力说过:口 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勤练口语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
能力,口语表达流畅了,写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我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 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辩论活动,举行故事会比赛等。在这些活动的参与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其实,锻炼学生的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语的 途径不止这些,比如说成语接龙比赛、小品表演、诗朗诵等都是锻炼口语的大好机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写作时才能保证语言的流畅,也才能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 础。
五、教学生学会修改文章。
记得哪位大家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可采取“自批”或“互批”的形式,要鼓励学生仔细推敲词语,敢于大胆的取舍,勇于删减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互相批改中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方面的途径就能获得的,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再教他们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愁眉苦脸,害怕写作文,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害怕的心理呢?这里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学习榜样,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秋天的怀念》等,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班里同学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表扬范读,使学生克服畏惧情绪,树立信心。
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
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例如要学生作文《记一次调查中的小插曲》,在习作前,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调查错别字的活动,提出调查要求: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特点,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仔细观察成为自身的需要,这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动机和写作的欲望,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我对学生作文中成功的闪光点和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的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得心应手。
三、积累知识
单从课本里学到积累知识、方法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采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
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
四、勤于动笔
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能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就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有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还可以开设让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我在作文教学中,不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第五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汉南中学陈少虎
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项长期而又关键的工作。现在我想就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特点,来谈谈自己指导学生练笔的一点经验和想法。
一、审题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所以,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是首要任务。以《童年趣事》这篇作文为例,很多学生在初写时只重视了童年之事,却忽略了关键的“趣”字,显然未明确题意。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提炼文题中的关键词,思考文题的目的,并选择与之相符的材料来展开作文。
二、围绕中心选材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中心思想那便是一艘失去方向的行船,必然越行越远,可这几乎是初一学生的通病。以《炎陵实践活动记事》为例,学生多数会把三天中大大小小的活动都记录在案,将其变成一篇流水帐。在指导课上,我问学生们,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实践有什么目的?你在这三天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而后一起梳理成如下几点:
1、懂得了团结合作才能真正成功;
2、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3、尝到了劳动的艰辛,更理解和同情农民,懂得要珍惜生活;
4、学会了自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5、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与同学相处的快乐,更加珍惜这份同窗之情、师生之情。
然后指导学生将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做为自己写作的主旨,想想哪些活动能够体现这一主旨?学生们心中有了方向,选择材料,安排详略、书写作文便不是难事了。
三、丰富表达的内容
七年级学生作品中的语言普遍比较干瘪枯燥,有的太过口语化,毫无文学色彩。学生写“四季之美”这一话题作文的时候,我便要求他们借鉴《春》、《济南的冬天》、《夏感》这些美文中的优美语句,从修辞手法、巧妙的用词、诗歌的引用等方面进行模仿。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再创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但是一篇文章也不光是华丽词藻的堆砌,真实的情感才能让文章有血有肉,打动读者。因此,鼓励讲真话、抒真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才是写作的根本。
要帮助学生写好作文,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批改的环节同样重要,特别是学生的自批和互改。新课标中提到,中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鉴赏能力,也能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思考对策,以此提升写作水平。
当然,学生的笔力不是几次,十几次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长期的阅读学习和训练。不断的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努力做到一课一练。每学完一篇文章都有一次小创作,可以写读后感,可以仿写一段话,也可以续写、改写,甚至将文章的感悟写成一首诗或谱一首歌词等等,让学生带着一份趣味将写作进行下去,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亦或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