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试验情况和对教学带来的影响

时间:2019-05-13 00:2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试验情况和对教学带来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试验情况和对教学带来的影响》。

第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试验情况和对教学带来的影响

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引导“活动式”教学的开展 ——以八年级《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为例

地理科学学院 2012级 课程与教学论 冯嘉琪 2012021893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同年秋季地理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实验。至今,地理课程改革已经整整十年了,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地理课程标准得以全面地实践。在此基础上,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新课程理念逐渐成为中学地理教师所接受,并且逐步由“认识”转向“实践”,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正在发生变化。“活动式”教学正在愈来愈多的地理教师所采用。与此同时,受限于学校条件、教学课时安排及学生实际情况,地理新课程试验引导下的“活动式”教学还需要逐步进行推广,而不能操之过急。

一、“活动式”教学的开展

本文将针对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中“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部分内容,探讨“活动式”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从而说明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变化。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完成教学内容:

(一)“知己知彼”——认识黄土高原的特点

由于黄土高原特殊的性质和黄土高原特定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再加上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所以黄土高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包括水土流失严重。故在实施教学过程让学生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前,需要让学生清晰了解到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本教学环节将采取运用图表、图片刺激等方法进行,具体如下:

1.地形:用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从而回顾上一框题学习到黄土高原上的几种地形单元“黄土峁”、“黄土墚”和“黄土塬”。让学生在图片中归纳出黄土高原上的地形特征。

2.气候:该部分利用读图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回顾已学习过的内容,包括:温度、降水、干湿区和气候类型。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气候直方图,中国干湿区分布图以及中国气候类型完成。在分析该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强调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是一种过渡性的气候,过渡性的气候影响下,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3.植被:景观图的展示即可让学生归纳出植被稀疏的结论。教师总结的过程中需要强调植被可以产生涵养水源的作用。

4.土壤:回顾已学内容,配以图片展示。让学生复习黄土高原“风成说”的观点,从而归纳出黄土堆积出的土壤土质疏松的特点。

(二)“用事实说话”——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课本上使用了“活动”的形式完成这部分内容,活动中设置实验,让学生了解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其中该活动探讨了在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不同植被覆盖状况和水土流失的关系。课本设置了图8.6说明实验结果,随后给出历史上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状况,进一步探讨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在教材整合梳理的过程中,发现该部分内容可以很好地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等过程”,为学生提供一次观察实验的经历。有限于学校条件和学生学生学习时间的约束,无法在课堂中进行“水土流失”实验,故教师在设计好实验后,把实验录制成为视频,供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过程具体如下:

1.观看视频,完成实验记录表

在学生观看视频前,先把实验记录表投影在幻灯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实验视频在制作的过程当中,配以清晰的字幕,方便教师的教学之余,也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的细节和步骤。

观看视频后,学生需要填写一个在不同植被覆盖率的土壤,相同坡度,相同的洒水量的洒水过程中,土壤被冲刷的情况,得出盛水器中水的清晰度和泥沙含量的比较。故学生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可以非常容易地判断出来有植被覆盖的土壤被冲刷后流出的水清晰度较高,泥沙较少,裸露的土壤反之。

2.深入剖析实验过程

得出直观的感受并不是学生观看实验视频的最终目的,为了让学生清晰在实验的过程中控制的一些变量,教师逐步剖析实验过程,并且说明实验中实验用具模拟大自然的一些过程,并且在板书的呈现上,让学生联系起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对应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见图1)。

实验准备阶段:学生准备了花洒,盛土器,铲子,水瓶等实验用具,并准备好两块质量相当的土壤,一块来自草坪,另一块来自裸地;实验进行阶段:两块土壤放在相同的斜坡上为了模拟相同坡度的地形情况,用洒水器洒水、洒水高度、洒水量和流量都相同为了模拟相同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降水过程;实验结果呈现阶段:收集冲刷后流失的水土总质量,让学生对比不同的植被覆盖情况得出的情况。

图1.板书:严重的水土流失

3.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让学生基本明确以下影响水土流失的相关因素:地形坡度,降水,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质地。故本实验的结论为:同等降雨量、坡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产生取决于植被覆盖率,故植树造林、种草成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实验结构后的结果呈现非常重要,简明扼要的强调重点可以使学生在课后归纳课堂学习主题和知识要点

(三)“因果循环”——区域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活动的最后,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说明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是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由于植被逐渐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现象也才逐渐严重。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得出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人为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同时影响着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也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故引导学生得出:各地理要素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环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地理整体性的思想,学会如何分析地理问题。

二、新课标下的“活动式”教学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的过程中,提出教师应当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新课标关于“认识区域”中提出了三个重要方面:区域位置与分布的学习;区域联系与差异的学习;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学习。本课例中,选取了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学习作为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按照探究学习的步骤与要求规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完成基本教学目标。

(一)设计教学重点——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学习

认识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地理区域的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在漫长的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的人地观和发展观。故在本章节内容中,水土流失的原因探究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的重要环节。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区域特征的情况下,探究水土流失分析的原因,故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的“温故而知新”成为了这部分内容讲解的主要思路。用已学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接着从根本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设计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的开展

新课标中提出: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针对这一项要求,应该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事件能力。在本课例中,教师注重在活动中体现知识性和针对性,克服学校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把课外学生实验利用视频的形式搬到了课堂,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入分析实验的过程和归纳出结果,亲身体现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逐步推进学生自主完成活动设计、组织实验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小议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小议

目前,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处于“副科”地位。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时积极性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入到八年级,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越来越表现出其自身的“弱势地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地理教师所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地理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地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师生都能无拘无束共同“自由呼吸”的亲切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气氛。教师精湛的教学语言、机智的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会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法随着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教师应转变角色,改变过去单向讲授的习惯性教学方法,根据“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将师生“互动”引入课堂教学。初中生好奇、好动,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对此,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诸如地理新闻发布、地理新闻点评、地理角色扮演等活动,但要注意适当地“教学民主”。如在讲到“西亚”一节时,根据“西亚石油要销往世界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石油输出的路线及为什么要销往这些国家。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争辩讨论,气氛热烈,在互动中探索出了合理答案。

三、注重地理教学的“图像化”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使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

四、在地理教学评价中重视能力化《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评价提出了五个注重,把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放在了首位。重视能力化的教学评价方法,能引起了教师对地理教学的重视,他们在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同时,也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能力化的教学评价确实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总之,在地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理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通过互动的课堂教学,密切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变为“学会地理“”会学地理”。

第三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

论文提要: 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对拓宽地理课程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正文: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国家教育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行中考科目改革,设置“综合科目”考试。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

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注重打好“双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文理综合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当立足本学科教学,应把好自己的“门”(即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同时也要串串“门”(使政、史、地三学科相互交流、渗透),以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时空观的教学模式。立

足本学科教学时,应注重夯实学生的“双基”。考试虽然明显地反映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但是在复习教学中千万不能因此而忽视基础知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真正弄懂、吃透。该拓宽的要拓宽,该加深的要加深。要形成地理知识的系统网络,纲举目张,只有系统了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

二、重点复习系统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和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

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 立足单科, 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强化综合意识,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该立足本学科,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适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立足本学科,就是要按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的知识范围,抓紧好本学科的教学,真正理解和掌

握教材内容,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以教材的不变应中考的万变。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长期受“分科教学,单科考试”的传统习惯影响,一开始时对综合考试不适应,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从一个学科跳跃到另一学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在综合考试中学科知识鉴别时间长,综合思维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单科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来,但三科一综合,成绩就差得多。这些说明了学生对跨学科综合思维不习惯,习惯于传统的一维纵深思维,而横向联系渗透的思维能力低下,学科知识干扰明显,学科跳跃思维不适应,增大了综合考试的难度,降低了综合考试的成绩。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政、史、地三科的知识结合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固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师可挑一些典型的综合题作分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综合的切入点,以提高对知识由横向联系渗透向纵向深度发展的网络思维能力。五.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文理综合能力测试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

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因此,在复习中要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对未来的公民,目前的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应成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要求学生掌握“全球性问题”的概念,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加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泸西县中枢镇中学

李小祥

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一、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 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1 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 2 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 3 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 4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了。

第五篇: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由此看来,多媒体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1.试卷的编辑:刚上班的时候,没有电脑网络,如果要是考试只能是手写试题再印刷,试卷的质量不高,模糊不清。后来,学校安装了电脑,因此用Word编排试卷,印刷出的试卷清晰清楚,而且,也便于保存,只要存在U里,以后还能继续用。

2.学生成绩的统计:初中的科目较多,学生各科成绩的统计自从使用了Excel表格就方便了很多。使用它就能很快算出学生的总分和排名,以及单科的平均分、优秀和及格人数,一目了然。

3.教学的实施:现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只要教师精心备课,每堂课都可以应用白板进行教学。这样一来,课堂的效果就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都积极投入于课堂活动中来。

下载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试验情况和对教学带来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试验情况和对教学带来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呢? 一、......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屯昌县晨星学校 吴育锋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水坪镇洛河中学:方孝奎 2012年8月26—27日,我有幸参加了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认真听取了授课老师的报告,感触颇深。通过这次培训、自主作业、专题研......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东阿中学刘秀苓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受最深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老师笑称,学生还有几个课......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老师笑称,学生还有几个课间休息,我们只有一个;两天“吃透”两本......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认真学习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义务段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

    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范文

    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摘要: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迅猛发展,正处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地理知识的载体多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