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霍邱县新店镇中心小学教改实验报告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教改实验报告)
提 纲
霍邱师范学校 刘从奇
2014年2月6日
一、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自己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构建高效课堂。
二、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及三量:“高思维量、高信息量、精训练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做到三动,即“身动、心动、神动”,从而达到三学:“乐学、想学、学会”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关于小学语文学科“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验开展的基本情况
我于2013年9月赴霍邱县新店镇西湖乡中心学校,经该校领导安排,在乡中心小学进行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实验课题的教改实验。这次教改实验始于2013年9月,于2014年1月15日结束。
1、鼓励小学老师坚定信心,积极投身教改实践。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3、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教改实验报告)
霍邱师范学校 刘从奇
2014年2月6日
一、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的还很不够。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仍很严重,造成了学生学业课业负担过重。大量机械问题和重复性作业,不仅使得部分学生厌恶学习,某些技能训练太多,可能会导致创造潜能的被压抑,机械模仿训练过多的恶果,可能会导致创造潜能的被扼杀。当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为此,我们需要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教改实验的“百花齐放”局面为我们创造了最有利的教改实验环境。新课程对评价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的标准做了调整,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有发展。这个发展包括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六方面。如“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或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或从不热爱到热爱。无论在哪一方面,只要学生有所收获。就认为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通过前一阶段对新课程从形式上到内容上的适应,不少教师基本上都能达到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我们就应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即考虑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高效性。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是大势所趋。
教师应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不再把自己当作是传统教学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自己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构建高效课堂。
二、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
高效必须实效,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
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教得成绩好,学校既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能提高升学成绩。学生通过高效的学习过程能有效保持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学习过程的喜悦和艰辛;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态度、情感在学生自身人格中内化,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全面提升。简单地说:构建高效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及三量:“高思维量、高信息量、精训练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做到三动,即“身动、心动、神动”,从而达到三学:“乐学、想学、学会”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高效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方法的各种活动。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正是从上述观点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关于小学语文学科“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验开展的基本情况
我于2013年9月赴霍邱县新店镇中心学校,经该校领导安排,在乡中心小学进行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实验课题的教改实验。这次教改实验始于2013年9月5日,于2014年1月15日结束。
1、鼓励小学老师坚定信心,积极投身教改实践。
传统教学模式,曾经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小学老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现在要革新,就要有勇气,有决心,且准备吃苦。我鼓励年轻的老师顺应潮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坚定不移的走高效课堂之路。他们当中有人曾经是我的学生,沟通交流起来容易。我鼓励他们学习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模式理论,调研开展有效教学实验的可行性。使他们有信心尽快掌握、实施。他们也积极地创新、完善、探索、实践。并且逐步向“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发展充分”的目标努力。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我首先鼓励一线小学老师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深入细致学习韩立福教授的理论专著,做好学习笔记整理,适时消化吸收,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去实验学校的听课、学习的活动,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实际教学。
3、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西湖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杨军,在课堂,大胆的放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学,讨论,交流,互助,提问等学习活动,学生讨论热烈,发言主动、积极。好多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不敢发言到能够主动发言。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心情愉悦。现在已经培养出了各组的学科组长,学科组长们的积极性很高,表现出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语文老师袁利霞,也是积极投身到教改实验中。她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韩立福教授的理论,结合学生学情设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的有效教学模式。教与学的过程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别取“发现”、“生成”、“解决”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组成“FFS”),简称为FFS教学模式,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团队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本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概念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问题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忽视问题解决教学提出来的新概念。本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行动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
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把“对话”变成“问答”
有些教师眼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只要将以往的“满堂灌”改为“满堂问”即可,因此“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简单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而且学生的回答一旦不符合教师的设计思路,马上否定,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
(2)把“自主”变成“自流”
有的教师把自主性学习就简单理解为学生自己预习,自己做观察和实验,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对学习结果没有检查、没有反馈,这是典型的“放羊式”。比如,背诵课文,只提出背诵要求,没有结合记忆材料,进行记忆方法指导和训练,更没有检查。还有的教师强调观察和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合作的伙伴自己选(喜欢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这又是典型的“自流式”。这样做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利,但把“自主”变成盲目、没有目的性的“自流”,这岂是“高效学习”的宗旨,何况如此之效果更是难以肯定。
(3)学科助理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和挖拙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虽然由学科助理主持和组织课堂学习,但有时老师一着急,就出现了学科助理被“凉”的现象,学科助理有能力说的话,老师说了,学科助理安排的活动,老师替他安排了。我觉得老师表现的不够大胆,不十分相信学生。
(4)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在些课堂上虽然也是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来都不发言,也不提问,(5)强化对学科助理的培养
有些学科助理还是不够大胆,表现的比较拘紧,因而使得课堂的气氛和节奏有一些松散。
(6)要及时的结学生表扬和鼓励
有些课堂上老师和学科助理对发言的学生,特别是对发言本来就不主动不大胆的学生表扬的力度还不够。对表现好的小组也应该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及主动发言的热情,才能达到真正的自主、高效学习的目的。
(7)要及时的老师的“导”的作用
语文学科总是存在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讨论后不不能够真正学透某些知识点,或在举出的一些实例中说法不够准确,甚至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时老师应该及时的“导”。
上述出现的问题有待改进。改进的措施,一是让老师观摩互评,通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是,进一步学习韩立福教授的理论,真正理解其高效教学思想的精髓,以理论为指导,对实验再优化;三是我本人通过示范课,给一线教师启发引导。
总之,我在新店镇中心小学“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师范学校语文教学,要从一线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行教改探索,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拓宽教改实验的天地,所以,这次教改实验对我提高教学水平,进行教学科研具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第二篇:教改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教改实验报告
——化学与生活
作为农村初中要想强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改。化学也不例外,针对我校化学学科的现状,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适应化学知识向应用方面的转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联系生产、生活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至用,结束几年来化学学科无所创新的局面。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开展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组织研讨“化学与生活”实验课题,做到全校化学教师人人参与教改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努力形成化学学科的特色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开展化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教学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的,不能有赶时髦或应付局面的思想。要端正教学思想,要放弃化学的“纯学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从现实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切实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社会的联系,全力造就有一定文化,善于吸收现代科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一代劳动者。从根本上实现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
二、具体内容
化学教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很关键的是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思想性。指在对学生进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的同时,要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科学性。教学内容科学性要强,要准确无误。要求教研内容选有依据,不能信手拈来。
3、简单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减轻过重负担,要求所选内容尽可能简单、精练。对某些复杂的内容可以进行压缩处理。
4、实用性。所选教学内容要确有实用价值,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确有用途,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趣味性。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事才能去努力探索和追求。
根据以上原则和各校实际情况,在教学时重点选择以下内容:⑴、教材中加热碱式碳酸铜,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白磷燃烧实验,提纯含有沙子的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实验,有关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实验等,都可以做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⑵、工农业生产。包括化肥知识、农药知识、土壤知识,农副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无机盐制取,碘酒、医用酒精的配制,煤气中毒的预防与急救等。水垢的清除、工业废弃物、海产品废弃物的污染及防治。⑶生活中。天然水的净化、制取蒸馏水,收集池沼中的甲烷并进行燃烧实验,钢铁的防腐及铁锈的清除,大理石、石灰石、氢氧化钙转化实验,汽水、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检验。⑷趣味实验。用废干电池锌片制备硫酸锌,自制指示剂,烧不坏的手帕,隐显墨水,检验有毒塑料,蜡烛燃烧实验,安全火柴的有关实验。
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第一层次为理论知识,第二层次为基本技能,第三层次为实际应用。
三、实施办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课堂强化。就是紧扣教材,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尽力挖掘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评价化学课时,教师必须渗透生活中的化学相关问题。或深化、或扩展、或搭桥、或补缺、或应用。要切实抓好实验课的教学,开齐上好每节学生实验课,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实验技能,课外定期开放实验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根据学习情况,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化学课外小实验,有指导、有检查。提倡学生自制简易实验仪器,土法上码,设计并完成好家庭小实验。
2、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将化学知识与相关的生产、生活知识富集在一起,形成网络,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重视“时政信息”,“科技动态”,利用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和了解社会,积累解决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3、探究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建立课题小组,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地通过各种形式去探究、去学习、去尝试应用,并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
力。在评价上应侧重于学习、研究的过程,只要通过学习使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气氛、研究方法不断提高,不论结果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4、课外阅读。组织好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观看科普电视讲座,阅读报刊杂志和上网查阅,拓宽学生化学知识视野。同时列举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训练或者师生共同讨论。要求学生制订好阅读计划,确定研究重点,作好笔记摘要。
5、实践应用。指导学生实践应作为研究的重点,可以把实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将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向生产生活实际中迁移,转化为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是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综合、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能自己制订出实践方案,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6、撰写小论文。要求学生人人动手,题材限制在化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的内容,限制为亲自做过,联系生活中化学知识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总结和启示。要求各小组围绕课题目标、研究过程、实验结果,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
四、时间安排
实验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初步实验。
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4月。主要任务是正式实验,全面推广,逐步提高。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五、课题组织
课题组组长:苏永生
课题副组长:肖武云
课题组成员:全校化学教师
2009年8月
教改实验报告
苏
永
生
第三篇:教改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教改实验报告
——化学与生活
作为农村初中要想强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改。化学也不例外,针对我校化学学科的现状,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适应化学知识向应用方面的转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联系生产、生活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至用,结束几年来化学学科无所创新的局面。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开展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组织研讨“化学与生活”实验课题,做到全校化学教师人人参与教改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努力形成化学学科的特色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开展化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教学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的,不能有赶时髦或应付局面的思想。要端正教学思想,要放弃化学的“纯学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从现实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切实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社会的联系,全力造就有一定文化,善于吸收现代科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一代劳动者。从根本上实现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
二、具体内容
化学教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很关键的是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思想性。指在对学生进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科学性。教学内容科学性要强,要准确无误。要求教研内容选有依据,不能信手拈来。
3、简单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减轻过重负担,要求所选内容尽可能简单、精练。对某些复杂的内容可以进行压缩处理。
4、实用性。所选教学内容要确有实用价值,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确有用途,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趣味性。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事才能去努力探索和追求。
根据以上原则和各校实际情况,在教学时重点选择以下内容:⑴、教材中加热碱式碳酸铜,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白磷燃烧实验,提纯含有沙子的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实验,有关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实验等,都可以做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⑵、工农业生产。包括化肥知识、农药知识、土壤知识,农副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无机盐制取,碘酒、医用酒精的配制,煤气中毒的预防与急救等。水垢的清除、工业废弃物、海产品废弃物的污染及防治。⑶生活中。天然水的净化、制取蒸馏水,收集池沼中的甲烷并进行燃烧实验,钢铁的防腐及铁锈的清除,大理石、石灰石、氢氧化钙转化实验,汽水、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检验。⑷趣味实验。用废干电池锌片制备硫酸锌,自制指示剂,烧不坏的手帕,隐显墨水,检验有毒塑料,蜡烛燃烧实验,安全火柴的有关实验。
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第一层次为理论知识,第二层次为基本技能,第三层次为实际应用。
三、实施办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课堂强化。就是紧扣教材,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尽力挖掘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评价化学课时,教师必须渗透生活中的化学相关问题。或深化、或扩展、或搭桥、或补缺、或应用。要切实抓好实验课的教学,开齐上好每节学生实验课,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实验技能,课外定期开放实验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根据学习情况,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化学课外小实验,有指导、有检查。提倡学生自制简易实验仪器,土法上码,设计并完成好家庭小实验。
2、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将化学知识与相关的生产、生活知识富集在一起,形成网络,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重视“时政信息”,“科技动态”,利用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和了解社会,积累解决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3、探究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建立课题小组,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地通过各种形式去探究、去学习、去尝试应用,并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在评价上应侧重于学习、研究的过程,只要通过学习使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气氛、研究方法不断提高,不论结果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4、课外阅读。组织好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观看科普电视讲座,阅读报刊杂志和上网查阅,拓宽学生化学知识视野。同时列举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训练或者师生共同讨论。要求学生制订好阅读计划,确定研究重点,作好笔记摘要。
5、实践应用。指导学生实践应作为研究的重点,可以把实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将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向生产生活实际中迁移,转化为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是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综合、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能自己制订出实践方案,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6、撰写小论文。要求学生人人动手,题材限制在化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的内容,限制为亲自做过,联系生活中化学知识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总结和启示。要求各小组围绕课题目标、研究过程、实验结果,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
四、时间安排 实验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初步实验。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4月。主要任务是正式实验,全面推广,逐步提高。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五、课题组织 课题组组长:苏永生 课题副组长:肖武云 课题组成员:全校化学教师
2009年8月
教改实验报告
苏
永
生
第四篇:物理教改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的实验报告
五华县河东中学刘奕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课题确立于2010年9月,同年11月被县教研室批准为课改研究课题。两年来在县教研室的关心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及同级同科老师的帮助下,本实验课题得以顺利进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两年来有针对性的实践,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所试验班级初三(2)、初三(13)班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兴趣也变得更浓了,其中初三(2)班的及格率从原来的38.5%提高到59.2%,优良率从原来的21.3%提高到41.5%,平均分从原来的47.1分提高到60.1分;初三(13)班的及格率从期初的40.5%提高到68.2%,优良率从原来的25.3%提高到48.5%,平均分从原来的49.1分提高到63.1分。作为山区学校,面对的往往是:学生基础差、两极分化严重,学校硬件上不去等问题。如何从实际出发,有效的实施实验教学,我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
无论从教材的安排还是《课程标准》的纲要都可见实验教学非常重要。首先,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实验)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实验教学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方式之一。自然科学的特点告诉我们,仅凭教师抽象地讲解是不行的,必须要观察和实验才能准确的领会科学道理,实验教学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再者,实验技能是近年中考的必考内容,所占比重也较大,是检验实验开展情况的有力措施。
有好些物理知识,光凭嘴说,可能你一两节课你都说不清楚,学生也听不明白,但是你只要通过几分钟的实验表演,再加上你对实验现象的成功解释,并加以适当的总结,学生可能就会茅塞顿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争取堂堂有实验,人人有实验,切忌怕麻烦如“以讲代做”、“学生实验老师做”。
(二)调动学生因素,积极完成实验教学
山区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待学习往往兴趣不浓厚,基础又较差,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努力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从开学初的第一堂起,便可通过小实验,提出身边的生产常识问题,来激发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经常
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如:研究楼道开关,开展制作竞赛,组建兴趣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可大大调动他们完成实验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
1.合理安排时间,弥补硬件不足。
山区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和具体困难,有些设备、器材严重不足,且由于班级多、班额较大,进行分组实验时,现有的实验器材往往能够开出的组数远远不足,这样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时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保证学生实验质量,我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以弥补实验室和分组实验器材的不足。
2.提倡教师学生自制教具,积极开展小制作。
自制教具学具如用木条制作杠杆、用牙膏皮演示浮力实验等不仅充实了实验器材,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是对实验的改进,使学生有新鲜感和成功感。开展小制作如废塑料瓶制作小鸡自动喂水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潜望镜、袖珍针孔照相机等让学生无形中运用了所学所记。
3.让实验回归学生的生活
山区学校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但山区的学生有着他们自身特殊的优势:劳动实践多,对大自然认识全面,独立生活能力强,生活经验丰富。这些都是宝贵的实验财富,也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只需我们积极主动帮他们点拔、分析,便可成为较好的课程资源。其次,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诸如一本书、一个板擦、一枝铅笔,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实验工具,只要我们去发掘,就会弥补山区实验资源的不足,就能利用它们去做实验。如扁担中的杠杆、压强知识,深山里喊人时的回声知识,自行车上的摩擦、惯性知识等。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新课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投影片、挂图、光碟、各类课件等)。虽然山区学校中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并不丰富,但不是没有,国家在各地均有投入,我们应尽量去利用,使之成为实验教学的好帮手。这些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创设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对学生在实验技能、情感、价值教育方面都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光碟中的实验演示和一些生动形象的课件非常好,能帮助学生观察不能实地演示的实验,让学生愉悦中掌握技能、领悟知识。
注重实验教学,推行素质教育,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变革。这些课的特点是:(1)结构新颖 内容丰富。如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后的“复习课”变成了“应用课”。课上教师“组织”“引导”着,学生不断地展示自己实践研究的成果,从中不仅复习、巩固、拓展了所学知识,而且也
培养、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而生活中大量生动的实例又大大丰富了所学内容;大大超出课本范围。(2)兴趣盎然 气氛活跃。由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加课外实践研究活动,在课堂上,人人争先恐后,都想一展自己的成果,因此发言踊跃,气氛热烈。(3)关系融洽 效益提高。在这些课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思维活跃,不仅有教师和学生间的启发、互动,情感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互动,情感交流,出现了师生间共同切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学生知识的拓展、思维的开放、能力的增强,直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做法,今后将会更加努力不断的反思,不断地总结,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动手能力。
第五篇:初中英语教改实验报告
初中英语教改实验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教学中的那种教师主宰课堂,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探索中获取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小组学习就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共同学习理论,即在学生共同学习的情况下,将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自学、互学、互问、互查,从而达到互补的效果。这种互补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心理学上把这种对学习的推动力称为团体动力。该模式正是运用这一原理,通过组织恰当的小组活动,是小组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把学生集体作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从而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多元化的课堂结构。
二、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养成了不敢说,不愿说的不良习惯。这势必在英语教学中造成两极分化,一部分同学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发言,这种同学能力得到提高,另一部分同学从不主动地发表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语表达等反面的能力慢慢地退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他给一些较自卑的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避免了他们在课堂上当场答错的尴尬。在准备完成任务期间,他们可以再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在展示成果时,由于已经有了先前的准备和整个学习小组作为他坚强的后盾,就不会感到胆怯了。
三、具体的模式结构与内涵
基于以上理念,我校确立了以下基本模式结构:四环节教学法:即“目标导引、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巩固提升”的教学模式。
教学导引:就是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流程是,学生根据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组内学习、组际交流、师生互动等行驶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合作探究:就是学生在独立完成老师的问题后,进行的小组交流,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小组内解决难题、疑问,学生通过在小组内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讨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展示点拨: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模式就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之后,在全班进行讲解,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是学生解开一切的迷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巩固提升:就是教师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设计。练习设计必须有梯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提高。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环节”教学法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事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板块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
四、具体实施
1、目标导引—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在精心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有导向性的问题,学生个人自查,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使之产生合作的冲动和愿望,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2、展示点拨——小组合作,展示提升。在学生预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合适学生讨论的问题开始小组讨论。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至”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小组一般由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等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少的要素。让各组明确自己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学习小组中一般由小组长承担组织开展小组学习任务,调节好小组各成员的分工;有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学习活动;由记录员承担小组各成员发表意见时做好记录的任务;由形象代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结束后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发言,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阐明本组最新颖、最突出的见解。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里品质。
3、巩固提升——拓展创新,反馈矫正。
在展示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同时要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要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或试卷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学习中出现的共同问题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1、小组合作要注重面向全体。
以往的经验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生往往组成优合,而学困生往往被抛在一边,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力。这时的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要是他们认识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应在某些发面使他们感到被嫌弃,应互相帮助,用当代一些知识团体共同成功的例子去勉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共同提高。动员班干部,团员主动与差生结成对子,带动其他同学,并及时进行表扬。事实证明,通过这样做,优生成绩并未下降,相反,同学们的心情也好多了,性格也开朗了。教学相长,教了别人,自己也进行了复习,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关心弱者,爱护他人的美好品格。
2、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有效性。
有的合作,听起来热热闹闹,可仔细一听会发现,有的在大声地课文或句型,有的同学,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意见,也无法做到吸取正确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每个小组的分工,确定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分工到人。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合,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
3、合作学习一定要多走动、多观察。
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路不严密,谁的思路缺少条理性。此时,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尽量做到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必要时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英语教师让学生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