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或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二是利用课件和网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开发学生学习心智,感悟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三是课后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以实现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1、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教师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生活中等多种渠道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实物等);我们不要产生“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就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这一错觉。要使教学素材紧扣主题,对它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分类、有机组合,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素材罗列;要规划好素材呈现的方式、时间,以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素材的来源要尽可能向生活靠拢,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来直接获得知识的体验,获取知识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进一步展开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计算机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不能为了使课件的画面“生动”而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体到课堂上播放,“喧宾夺主”地引入信息技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各种教案设计,进行比较、筛选,再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而达到教案设计的最佳方案;我们应根据教案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适时地应用课件,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多媒体课件不能文本太多,或过于花哨。不能把课件制成板书搬家式,也不宜画面杂滥,片面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课件的目的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课件应做成模块式的,老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选择性的使用课件,且忌点击“下一步”到底,否则,整堂课主题不那么鲜明地呈现,学生听来,不知本堂课所云。
(二)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实施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课堂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媒体及新颖的上课方式来实施教学过程。
1、合理使用多媒体
媒体出示的时机要恰当,信息采集的空间要合理。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确实能使知识由抽象变直观,使上课氛围变得更加生动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比如语文课,我们可以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良好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形象理解。但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自有其想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媒介,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又比如数学课,老师们往往用幻灯片将解题过程一下从投影仪放出来,代替了粉笔的书写过程,殊不知,传统书写过程中,老师可以边写边讲,学生也可以根据书写的进度去展开想象。所以,在现在的这种做法下,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往往滞后于老师的板书过程,这是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的。技能课或者实践课,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根据几幅图片,几种声音或几段虚拟试验来过早地得出结论,而应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去自主获得真实的试验感受,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中或学校内。
2、采用网络优势,合理采取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多向互动,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网络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在课前可通过聊天程序、BBS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同学们布置课前作业,将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使同学们对本堂课要讲授的课程获得一个基本的经验。在网络课上,教师可以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发布,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等。由于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利用网络条件下的交互模式也不是万能的,不可以完全依赖网络。例如,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的交流技术对学生来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对于计算机水平普及不高的地区,师生间通过网络交流或许不那么顺畅,搞不好,还会影响教学校率。其次,有些学科的特点是不适合网络交流的,比如英语,重在语言交际,而通过网络是无法体现口语交际能力的。还比如,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是与教师的讲授分不开的,而网络是不能达到这种声、情并茂的效果的,现阶段的交流技术对这些信息的传输也是力不从心的。此外,网络教学的课堂教学秩序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时进行教学评价,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聊天程序,BBS等和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课后,教师还可以电子作业传给学生,利用计算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知道自己的知识缺陷,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从而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实希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资金、政策、组织领导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广大教师能积极投身到新的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去,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教法,大胆实践,相信我们最终将会迎来教育改革的春天,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教与学的双向良好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校率,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信息技术已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已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教学整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成为我们今后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需要我们在理论层面上认真研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美术教学中各种演示难、过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省时高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情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感到非常的新鲜,课件、网络、教学软件等具有独有的画面展示方式和独特的音响效果,可以马上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其精神高度集中起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电脑的课件、网络、教学软件等可以使平常见惯的范画、情景、实物,与声音、文字、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图文声像并茂,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过程由此变得亲切轻松,学生们觉得新奇好玩,学习气氛就变得轻松。学习的积极性就在这种氛围下调动起来,学习动机自然形成。
(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
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一味地灌输式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本身也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我们要倡导多元文化,因为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会产生新的东西,才会有创造,有发展。中学生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十分感兴趣,掌握很快,我请他们一起备课,将新课中的重点、难点先布置学生去准备,现在有了互联网,学生可多方寻找资料进行研究。上课时,我请学生讲述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师生共同讨论。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正是这种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也同时激发了我的教学创新热情,一个个新的方案在我与学生们的讨论中产生,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发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埋头备课,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将备课授课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质量,这种教学相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所积极倡导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也为美术教学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能。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拓宽学生探索研究的渠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我们教育必须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现在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且电脑绘画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使学生能极好地把好的创意快速地表现出来。
1、在美术欣赏方面,现有教材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美术欣赏的需要。
美术课中欣赏课《中国画欣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录像资料和幻灯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素材。但是各处设备的切换耽误时间,而且知识没有连贯性。如今我们利用多媒体将作品通过大屏幕配以音乐展现给学生,那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2、在自主学习方面,如果我们能将教师的美术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精心制成有关的课件,并存入电脑,那么学生就可以方便的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调用有关的美术学习内容。这显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节省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和人力资源,这一方式对于我们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3、从创新的方面来讲,在电脑绘画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颜色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可以自由创作,驰骋想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益于儿童审美观的良好形成,也激起了儿童的绘画兴趣。电脑绘画为那些以往造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平等的创新机会。借助电脑(拼图)绘画,借助于大量的绘画、摄影图片的选择和裁剪,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他自己的梦想成真式的绘画作品,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绘画兴趣。在电脑绘画方面,目前用鼠标在电脑上直接作画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宜于以几何形体为主的如建筑、汽车等的绘画,在将来可以用光电笔直接在电脑上作画,其效果和手绘是一样的。给学生一个不同的配色方案比较、选择的机会,对学生的色彩认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
4、从指导、示范、汇集的方面来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美术课,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主机对学生在分机上的作业予以指导、示范,也可以将任意一个学生在分机上的作品给全体学生鉴赏进行展评,这一点儿要比传统教学更真切。还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汇集到一个文件夹里,形成作品集,供全班学生鉴赏,或发布到网上,提供给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和家长在自己家里鉴赏,也可以从网上征集到家长的反馈意见。整个美术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有效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对美术学科确实很有帮助。
第三篇:工作搞不好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三个
工作搞不好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三个: 一是没关系,象寡妇睡觉,上面没人; 二是不稳定,象妓女睡觉,上面老换人; 三是不团结,象和老婆睡觉,自已人老搞自已人。
男生:“老师,我请教您一个问题。三位女士各买了一根香蕉,三人三种吃法,舔着吃,咬着吃,含着吃,您认为哪位已结婚?” 女教师想了想,红着脸回复:“应该是含着吃的那位。” “不对,是戴着戒指那位,不过我喜欢您的思路”
孙姓人家喜得贵子,夫妻商量:老孙家就数中山伟大,叫中山吧!派出所不同意。夫妻气恼:俺们一定取个比孙中山牛两倍的名字!民警嗤笑。夫妻俩回家滴水不进,反复比选。三天后再去上户,民警接过姓名一看,呆若木鸡,半晌无语。上写:孙串出
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是风,直到遍体鳞伤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草
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平民百姓不喝酒一点快乐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兄弟之间不喝酒一点感情也没有,男女之间不喝酒一点机会都没有!国会出品必属精品!
第四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案
从应用工具层面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会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的效益与质量;而从整合的角度看,只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并真正有利于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效益与质量的提高,它就是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作用。
第一、将信息技术作为数学教学演示工具的数学教学方式。
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初步表现形式。因为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演示工具,将会起到改善、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数学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于自己的数学教学;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数学教学素材,编制自己的教学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教学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
第二、将信息技术作为个别化数学学习工具的数学教学方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作为个别化学习工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的速度、作用和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以个别化学习的课件为例,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数学需要(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等)来选择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确定数学学习的进程,而且还可以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在交互的环境下进行数学的自主学习。此外,许多操练型和辅助测验课件,可以引导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复习和巩固所学数学基础知识
第三种、将信息技术作为协作数学学习工具的数学教学方式。
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因而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为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如多个学习者(群体或小组,最佳组合是五至八人)共同完成某个数学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争论,学习者对数学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就在这种和同伴相互沟通和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数学协作学习的模式很多,也有一定的难度。其中,除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较高以外,对计算机交互程度、协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协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第五篇: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泾源三小 禹荣玲
一、课题背景
所谓信息技术,是指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而我本文中要探究的是如何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和通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具体指教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和各种现代化设备来优化课堂教学,以图文并茂、灵活多样、形象逼真动画效果,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为师生的教学活动创设出科学、合理、温馨、教学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完全以老师为中心,以灌输式的教学实在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不用说创新了。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技术、选择多种教学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资源间产生互动,互相交流、合作,自主创新、探究,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素质,进行一系列有效学习。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利用,还易于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指导,以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或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二是利用课件和网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开发学生学习心智,感悟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三是课后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以实现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二、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观念陈旧落后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能够在一些地区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很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各类评课活动中,把教师是否用多媒体作为标准之一,给予一定的分值,较少考虑多媒体用得是否合理。教师们一味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CAI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音视频材料即为创设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其实,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列举等都可以创设情境;还有不少老师,即使在课堂上使用了课件,但多是板书搬家,根本就不能用课件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或者是将所有的声音、视频、文字一股脑儿全部放在课件上,对学生进行毫无章法的信息狂灌,整个上课过程就成了老师放课件,学生看课件,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过程和必要的教师语言的组织、渲染、引导。他们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唯一变化就是变“人灌”为“机灌”;不少老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不管是要求学生收集信息,还是自己收集教学资源,过分依赖网络,而忽略了生活中比如报纸,电视,书刊,杂志等其它媒体来源,效果是教学内容往往脱离了生活实际,从而不能使学生真正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是与素质教育理论相悖的,而事实上从来不存在万能媒体和唯一媒体;即使从网络得来的信息,也只是片面的观点罗列,缺少必要的归纳整理,甚至是严重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这样很容易产生知识被割裂分解的错误后果;还有的学校,只注重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而不重视利用网络来进行的课后反馈信息的收集,没有兼顾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更不用说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了„„
(二)硬件投资不足
在农村边远山区,有不少学校缺乏教育经费,连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花钱买什么计算机,连什么网了。没有这样好的信息搜集渠道,在没有这样好的信息处理技术的情况下,也许他们中的很多老师,有不少好的想法,但是缺乏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也有一部分边远学校,设置了教学资源卫星接收点,接收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却苦于没有大屏播放,苦于没有网络而无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即使在县城一级的中小学校,校园网还有很多没有建设起来,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都各自为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而疲于奔命,收效甚微,苦恼不已。
(三)软件环境有待完善
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缺乏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技术,即使有好的想法也难于实现。还有一些老师,存在对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过度依赖。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上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投影仪坏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无法播放而导致整堂课流产,这就是他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和事前的应变准备所造成的。还有一些老师,为一堂公开课,叫别人帮他找资料,找别人帮他制课件,花了大量的精力,结果资料不理想,课件也勉强将就,试问,这样的课能上好吗?更有甚者,比如要上一堂公开课前,干脆在网上找个比较花哨的现成的课件,然后,根据课件来进行教学设计,完全不根据现有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设计教学,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完成任务,对学生一点也不负责任„„
三、对策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过程的设计”,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来说,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媒体、评价设计以及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要素,是教与学的事前规划,是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桥梁,是关系课堂教学效果及课堂生命活力的关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的。而在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进行的过程设计、媒体设计、评价设计就主要靠我们的老师灵活运用了。
1.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教师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生活中等多种渠道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实物等);我们不要产生“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就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这一错觉。要使教学素材紧扣主题,对它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分类、有机组合,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素材罗列;要规划好素材呈现的方式、时间,以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素材的来源要尽可能向生活靠拢,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来直接获得知识的体验,获取知识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进一步展开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计算机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不能为了使课件的画面“生动”而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体到课堂上播放,“喧宾夺主”地引入信息技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各种教案设计,进行比较、筛选,再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而达到教案设计的最佳方案;我们应根据教案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适时地应用课件,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多媒体课件不能文本太多,或过于花哨。不能把课件制成板书搬家式,也不宜画面杂滥,片面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课件的目的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课件应做成模块式的,老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选择性的使用课件,且忌点击“下一步”到底,否则,整堂课主题不那么鲜明地呈现,学生听来,不知本堂课所云。
(二)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实施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课堂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媒体及新颖的上课方式来实施教学过程。
1.合理使用多媒体
媒体出示的时机要恰当,信息采集的空间要合理。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确实能使知识由抽象变直观,使上课氛围变得更加生动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比如语文课,我们可以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良好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形象理解。但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自有其想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媒介,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又比如数学课,老师们往往用幻灯片将解题过程一下从投影仪放出来,代替了粉笔的书写过程,殊不知,传统书写过程中,老师可以边写边讲,学生也可以根据书写的进度去展开想象。所以,在现在的这种做法下,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往往滞后于老师的板书过程,这是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的。技能课或者实践课,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根据几幅图片,几种声音或几段虚拟试验来过早地得出结论,而应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去自主获得真实的试验感受,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中或学校内。
2.采用网络优势,合理采取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多向互动,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网络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在课前可通过聊天程序、BBS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同学们布置课前作业,将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使同学们对本堂课要讲授的课程获得一个基本的经验。在网络课上,教师可以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发布,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等。由于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利用网络条件下的交互模式也不是万能的,不可以完全依赖网络。例如,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的交流技术对学生来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对于计算机水平普及不高的地区,师生间通过网络交流或许不那么顺畅,搞不好,还会影响教学校率。其次,有些学科的特点是不适合网络交流的,比如英语,重在语言交际,而通过网络是无法体现口语交际能力的。还比如,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是与教师的讲授分不开的,而网络是不能达到这种声、情并茂的效果的,现阶段的交流技术对这些信息的传输也是力不从心的。此外,网络教学的课堂教学秩序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时进行教学评价,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聊天程序,BBS等和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课后,教师还可以电子作业传给学生,利用计算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知道自己的知识缺陷,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从而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与学的双向良好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校率,提高教学质量。
四、最后的几点建议
希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资金、政策、组织领导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广大教师能积极投身到新的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去,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教法,大胆实践,相信我们最终将会迎来教育改革的春天,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