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纠纷案例几则
浅谈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
[作者]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刘代红
[摘要]
案例教学是我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实践性、示范性、适用性的医德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分析进行伦理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原则,增强对医德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医学伦理学的重大特点和根本要求。近几十年来,人们对于医学的认识由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扩大到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范围。使医学伦理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化。医学伦理学大大突破了传统的范围,一系列伦理学的新问题,摆到了人们的面前。这为我们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现时期,如何进行医学伦理学教学?如何把实际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
我认为,案例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
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对象是情况千差万别、品质各异的学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医德品质,我们的教育就要紧密结合实际,根据出现的具体病例、方案以及新情况,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是知、情、意、信、行各个要素相互促进、整体发展的过程。而“知”,正是这五个要素的基础。案例教学能帮助和引导学生紧密结合实际,确立“知”的基础,进而确立道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引导他们今后正确地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和评价他人的医德行为。理论与实践的一致,言与行、德与行的一致,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伦理学课程水平高低的真正标准。
二、案例教学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方面的案例,结合实际来配合教学。讲课时,通过对某一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应该怎样选择医德行为,知道怎么做,才是符合医学伦理的人道主义。
例如:关于“安乐死”的案例教学。我在讲授“安乐死的伦理之争”一课时,由于这是尚未定论的问题。老师用传统的讲课方法,是很难讲清楚的,采取案例教学就相对容易得多。如讨论安乐死的道德争论时,我给学生列举了两个案例:
病例一:上海一名患晚期肺癌的68岁老太太,住在一所医院里苦苦挣扎着,病痛已折磨得她靠打吗啡也难以平静,在她那骨瘦嶙峋的躯体上,气管被切开,全身上下插满了各种输液管,连正常的进水、进食都得靠鼻饲进行。老人无法忍受这样的痛苦,再三要求结束生命。(实施安乐死)
医生认为:法律不承认安乐死,无法实施。丈夫认为:几十年夫妻情,不忍“亲手杀死”妻子。不惜倾家荡产,也要精心照顾妻子。
女儿认为:孝顺父母,赡养父母,这是义务。她每日风雨无阻来医院探望母亲。
一年之后,老人在痛苦中死去。
病例二:2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一场无情的大火,烧着了一户人家,经众人抢救,从烈火中救出一个刚满三个月的婴儿,婴儿的父母均葬身与火海之中。婴儿被严重烧伤,从此沦为孤儿,被送往医院治疗。在这以后的20多年的岁月里,医院已为她花费50多万元的医疗费,做了无数次手术,而她至今身高不足一米,面部严重烧伤,四肢萎缩,不能站立,20多岁的人了,智力只相当于六七岁的孩子。20多年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她至今仍住在那里,不知要到何时。
通过展示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问题:
第一、对于病愈无望,苦不堪言的病人,有没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第二、对不可逆的病人,是否应尽力救治,以维持痛苦的生命?还是终止治疗?自行死亡还是采取措施促使其尽快无痛苦的死亡?
在上述的案例中,医生和家属的行为是不是有悖于人道主义?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强化了学生的直观印象。问题提出后,引起学生认真的思考,进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安乐死在医学伦理学上的价值所在。支持?反对?究竟怎么做才是人道主义?安乐死的实施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保障等。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引导和点拨。
通过这一案例,学生自然就能够对安乐死问题有较为深刻地了解,能够对医学人道主义有进一步的认识。这要比单纯由教师来讲授,直接告诉他们是与非,要有意义得多。
在整个医学伦理的教学过程中,我都注意不断补充新的案例,用以充分教学。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充分使用感官和智能,进行有效学习的手段。它与目标教学所强调的“学生参与以完成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及训练态度”等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的发展需要,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式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一)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选择的案例是否切合实际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选用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案例时注意:
1、案例内容和讲授内容相符;
2、案例具有典型意义;
3、案例要有现实意义;
4、案例为学员所熟悉、所感知过的。
(二)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整个一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的原则。出发点应放在加深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
(三)分析案例的方法要合理。
1、先列出案例,展示出案例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授,最后作分析。
2、列出案例后,接着就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两点都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目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充实和完善,使其更具有计划性和科学性。在课堂上可能产生的疑问和课堂上可能产生的结果,要进行充分的估计,并做好解决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引产胎儿被转送 院方称提供给科研
机构很合理
来源:人民政协报陕西记者站官方网站 作者:佚名 日期:10-06-22
西安市华仁医院将在“哭”的胎儿送去做科研
引产下来的胎儿还在哭 医院不抢救将其送去做科研
引产分娩的胎儿还带着哭声,西安市华仁医院却未对婴儿进行抢救,将婴儿转给他人搞科研,家属质疑医院未尽到救死扶伤的天职蔑视生命。
家属称:“孩子出生后我们听到哭声”
据家属王先生讲,他和已怀孕6个多月的爱人曹女士14日从榆林赶到西安,15日早上六点半来到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做引产,因缺少当地卫生局开的引产证明遭到拒绝。曹女士夫妇想起广告有西安市华仁医院关于引产方面的宣传,随后他们于同日上午10点多住院,院方在未要求引产证明的情况下,16日下午6点多给爱人做的水囊引产。
17日凌晨1点半左右爱人进的产房,在此期间爱人一直忍受着剧痛,同时他听到在产房里的助产师种海燕打电话说“让人一个小时以后来。”凌晨3:40左右胎儿被引产出,此时王先生听见孩子哭了两声。主管医生牛婕出产房告知他“手术完事了,孩子引产下来有哭声,看看大人会不会大出血。”随后就进了产房。
王先生:“孩子被神秘人暗中带走”
王先生发现一个陌生男子拿着一个黑色双肩包递给护士关容容,透着产房的玻璃,王先生看见助产师钟海燕将孩子抱到另一个房间,大概两分钟左右护士关容容从产房出来将黑色双肩包递给陌生男子。看到这奇异的一幕王先生心生怀疑包里的孩子就是自己的,随后跟随陌生人坐的出租车到高新区科技路东段,看到从出租车里下来的两名男子进了合力紫郡大厦,王先生在门卫处了解到,进合力紫郡大厦的两名男子是A座704室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随后王先生给110报了警。
王先生有多处不解:医院曾多次问到胎儿的健康问题是不是另有它意?孩子引产后有哭声,说明是一个活着的人,医院有没有对其采取急救措施?后又被陌生男子用黑色双肩包带走,医院有什么权利将他的孩子随意转给他人?带着家属的疑惑记者见到了西安市华仁医院郭院长。
院方称:“引产胎儿提供给科研机构很合理”
郭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曹女士是来我们医院做引产的,引产出来肯定是死婴,不可能有哭声。婴儿一般我们是按医疗垃圾处理。在今年5月份,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了他们的相关资料和网址,互相也签了一份协议。我看了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的网页,是一个科研机构,能将这些医疗垃圾提供给这样一个科研我也很赞同,认为也很合理。
那么对于西安市华仁医院在这起医疗事故中到底有哪些过失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卫生局。
市卫生管理部门称:“医院管理有过失。”
18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安市卫生局,医政科的王处长回答记者说,他们在17日接到举报后就请专家及科室人员前去西安市华仁医院调查,发现医院管理的确有过失,西安市华仁医院与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没有签任何协议,在对死胎的处理上是有不当之处。现在派出所也在调查,事情的具体结果等派出所给出的最终结果。同时王处长说近日陕西省卫生厅已经下发通知:对于这些引产出的胎儿应该按尸体对待。妇社处的刘处长指出西安市华仁医院在家属没有提供当地卫生局开的引产证明就给病人做引产是不合理的。
120急救车过不了收费站致伤员死亡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日期:10-01-31
120急救车出诊途中由于没带钱,未能交缴车辆通行费,收费站不予放行,结果致
伤者因延误抢救而死亡。死者家属将医院和收费站告上法庭。究竟谁该担责?经过4次裁决,案件终于有了最终结果。
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这起120急救车急救延迟引发的特殊侵权人身损害赔偿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人云南昆磨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下称昆磨公路公司)上诉,维持由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下称玉溪医院)赔偿师文金、彭竹仙14893元,云南昆磨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赔偿师文金、彭竹仙14893元,其余损失由师文金、彭竹仙自行承担的一审判决。
2004年4月28日凌晨,师国庆驾驶摩托车载师中国(系师文金、彭竹仙之子)等4人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师中国等人受伤。赶到事故现场的110民警向玉溪医院(事发时120急救中心设置于市医院)请求120急救。急救中,医院再派第二辆120急救车到达昆磨公路公司研和收费站时,由于没带钱,未能交缴车辆通行费,收费站不予放行,被堵25分钟,导致伤势较重的师中国因未能及时救治而病情加重死亡。事发后,受害者父母师文金、彭竹仙认为,玉溪医院和昆磨公路公司对师中国的死亡有过错,将二者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2万余元。
2004年11月5日,一审法院判决玉溪医院赔偿师文金、彭竹仙经济损失21788元,驳回师文金、彭竹仙对昆磨公路公司的诉讼请求。玉溪医院不服上诉至玉溪市中院。2005年7月22日,玉溪中院裁定发回原审法院重审。2005年12月7日,重审法院判决:“因师中国死亡造成的损失,由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赔偿师文金、彭竹仙14893元,由云南昆磨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赔偿师文金、彭竹仙14893元,其余损失由师文金、彭竹仙自行承担”。宣判后,昆磨公路公司不服又向玉溪中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中确定的昆磨公路公司承担民事赔偿部分。
玉溪中院经审理认为,120号码是急救惟一特服呼叫号码,市医院不带钱客观上导致未及时赶到现场抢救患者,违反了“必须保证救护车辆随时处于良好状态、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和护送伤病员”的法定义务,存在一定过失。
昆磨公路公司收费站明知120急救车急于救人,在市医院担保、交警协调的情况下仍不予通行,主观上符合侵权法上“作为一般人”能遇见急救延迟的后果,但听任和放任后果发生,客观上已造成抢救的延迟,其阻碍救人的行为与师中国的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构成侵权。
玉溪医院与昆磨公路公司的行为间接结合,导致患者损害后果的加重,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的后果,之间存在相当因果关系,二者都有过错,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受害者师中国明知他人酒后驾车,仍挤上摩托车,将自己的生命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对损害后果的发生也有一定过失,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精神病人如厕摔伤致残 医院未尽责赔偿4万余元
来源:新华网 作者:任硌 日期:10-06-24
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二审调解审结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精神病患者段某如厕不慎摔倒致七级伤残,精神病医院因未尽到告知义务,须一次性支付赔偿4万余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3000元。
2006年9月,段某因患精神病住进成都市内一精神病医院治疗,入院时医嘱载
明一级护理,并允许其家属陪护。9月15日,段某转为二级护理,但医院未告知家属仍需陪护。同年12月3日,段某如厕时不慎摔伤,花费医疗费用5万余元,后经司法鉴定,其伤残程度为七级伤残。段某亲属因此起诉精神病医院要求赔偿。
一审法院认为,段某住进精神病医院,但其监护权未发生转移,其在住院期间如厕摔伤,与其法定监护人监护不周有关,而医院也未督促其监护人陪伴或者为其聘请护理人员,因此双方均有过错。医院应承担次要责任,被判支付原告损失2万多元。
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他们认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对象具有特殊性,监护人无法在患者住院期间履行监护义务,因此,该监护责任已转至医院。
二审法院认为,段某在入院后转为二级护理时,医院没有就是否还需陪护向患者家属作必要的说明,未尽到告知义务,对因此产生的各项损失要承担主要责任。经承办法官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篇:医疗纠纷案例
案例二十一
合力调处化纠纷 创先争优促和谐
悲秋落叶,深秋已至。当人们都在为即将入冬忙碌的时候,界首市某医院门前却哭闹声一片,人头攒动,灵棚、花圈挡道,场面十分混乱,氛围尤为紧张。得知此事后,东城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住紧张的局面,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及时介入了解情况。
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得知家住界首市泉阳镇的杨某之妻
王某,一周前在该医院分娩生下一男婴。亲朋好友及近邻前来祝贺,与此同时,不幸的事情也发生了,王某产后却出现全身抽搐等病症,生命危在旦夕。后经该医院全力抢救,王某病情一直未能好转。为更好地对王某进行救助,王某家人在征得医院同意后,将王某转向另一家医院,但不幸地事情又再次降临在这家人的身上,王某在转院途中突然死亡。王某家人及其亲友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更让王某家人难以释怀的是王某正值青年时去世,还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因此,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逝者家属采取非常方式向该医院对去世的王某讨要一个合理的说法,并索赔30余万元补偿。
情况调查清楚后,东城司法所及时向东城街道党(工)委做了详细汇报。东城街道随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召开由有关部门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会议,紧急进行磋商,并审慎制定了针对此事件的医患纠纷处臵方案,并及时向市有关领导汇报。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安抚王某家人的情绪,街道办及时与死者娘家和夫家人所在地镇政府联系、沟通,请求协助做好其家人思想工作。经过街道办、镇政府耐心细致地与王某家人沟通后,深入了解其家庭情况,并做好医院情况的解释工作,讲解人民调解的相关政策,逐步缓解了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东城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摆事实、释法律,从“情、理、法”多角度多次与该医院沟通,认真交换意见。最终,在东城司法所的努力下,双方同意通过调解解决该起纠纷。调解中,院方自愿一次性补偿王某某家属人民币15万元。王某家人同样也认识到在公众场合下采取的非常方式有失合理性,主动提出撤除灵棚、花圈,不再影响医院正常开展工作,还社会正常秩序。通过多方努力,在东城司法所的主持下,经过多次调解,协议终于达成。最后,该起因孕妇分娩后突发死亡而引起的医患纠纷得到了及时的化解。人民调解为民人,在该起事件中得到了完美的阐释。
点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的快速、简便优势和特点也显得更加重要。多部门的联合行动,既能够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又弥补了各自的职能劣势。这次医患纠纷事件的解决能够划上圆满的句号,与领导的重视以及对事件发展的正确判断和快速反应有密切联系;与各部门思想统一、默契配合有密切联系,与以坚持稳定和坚持人民利益为重的宗旨意识有密切联系。医院方能够排除干扰,继续正常地开展工作;患者方能够得到经济补偿,告慰亲人在天之灵。更重要的是医患双方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纠纷,摆脱了诉讼的负累和情感上的折磨。既维护了医患双方的权利,又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案例二十三
纠纷如烟皆散去怨恨化尽天地宽
下班回到家中,刚泡上一杯清茶,准备为忙碌了一天的工作画上圆满句号的时候,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东城司法所长李硕同志下意识的反应——有事发生。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司法人员工作时间之外,即使深夜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是“司法为民”却不受时间限制。果不其然,电话那头传来办事处值班人员熟悉的声音:“李所长,一些人员和某医院发生了纠纷,情况十分严重,你赶紧过来一下……”,还未来得及挂上电话,李所长便赶往突发事件现场。通过与院方和患者亲属沟通交流和认真调查后,弄清了该起事件的原委。
东城街道某社区居民李某,今年58岁,因胆囊炎、脾肿大,于2011年5月5日入住某医院,接受治疗。经过该医院诊断,患者同时具有乙肝、肝硬化病症。5月8日,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医院为李某行奇断流手术,对其脾实施摘除,手术十分成功。不幸的是,当日夜间李某术后身体出现异样,病情急剧恶化。情况危机之时,医院对其实施二次手术,全力抢救患者生命,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也未能未挽回李某的生命。因此,医患双方就李某死亡原因出现较大分歧,并发生激烈争执。院方要求对李某进行死亡鉴定,但遭到李某亲属拒绝。其亲属认为院方第一次手术虽成功,但在李某出现手术并发症时,院方却贻误了最佳抢救时间,直接导致二次手术的失败,是造成李某死亡的重大原因。因此,李某亲属要求院方支付60万元医疗赔偿款。但院方认为李某的死亡最主要原因是因其个体体征原因造成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符合医疗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不存在医疗过错,且医疗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据由,院方只愿意给李某亲属2万元的人道主义补偿,其他责任概不承担。由于双方争议较大,死者亲属对赔偿的数额不满,无法达成共识,双方矛盾随即进一步恶化。为给该医院施加压力,满足赔偿要求,从5月9日到11日,死者亲属将李某尸体一直停放在重症监护室(ICU病房),并邀来亲戚朋友20余人围堵在医院住院部门前讨“说法”。
东城司法所在掌握上述情况后,随即成立了由市卫生局牵
头,市人民医院、东城街道办事处、东城司法所和东城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参加组成的医患纠纷应急处理小组。通过与李某亲属面沟通交流,安抚其情绪,了解其诉求,并说服其暂时退出医院,通过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同时,李所长向医患双方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医患纠纷的特殊侵权责任的举证以及责任承担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死亡赔偿的相关规定,医患双方均表示愿意通过人民调解解决该起事件。
在多次调解下,最终达成协议,院方支付222,000元赔偿金,并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与此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因为医患纠纷而发生了暴力事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穆新林在医院被患者家属殴打,致颈部受伤、左胫骨骨折;东莞长安医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致两医生一死一伤。很可惜以现有的法律机制来处理这类医患纠纷就像在暴雨中撑着把破伞,免不了被雨淋透的悲剧。
这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足以说明医患之间的矛盾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而这深埋在医患双方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长
久的演变,仿佛一座不断汇聚熔岩的活火山,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显然这注定是个藏不住的隐患。
事实上医患之间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并不仅仅是双方自身的问题,部分医生的渎职与不负责任以及患者家属的冲动固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根源却并不在此。这就像艾滋病的源头未必来自狒狒一样。除了现有法律规定的处理途径(医院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请卫生部门进行医疗鉴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存在缺陷外,之外的处理途径如人民调解机制(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依法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说服劝解、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亦有不足。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现有调解机制对医生或者患者单方面存在一种天然的利益倾斜,而另一方则会相应的对这种调解途径保持一种怀疑。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这当中都存在着一种不可协调的矛盾,而这矛盾又进一步导致了这些处理途径的难操作性以及不可行性。但这并不能妨碍拥有热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天性的人们的思考,我们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如果法律有一个除医患之外的第三方强制性处理机构,同时高效率运作并有相应的法律援助,那么医患纠纷愈演愈烈这个问题,或许就会像阴霾散尽后天空下的雨一样,有所缓解了。
除此,要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力度。面对新时期矛盾纠纷复杂的新特点,要预防和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要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以化解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为重点,坚持经常性与集中性排查调处相结合,司法调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这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篇:医疗纠纷案例
[案情]
病员男,63岁,患高血压病脑血栓已十二年,曾入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一直口服中药维持病情的稳定,入院前半年自觉时有头晕、全身乏力等症状,但未介意。病员1995年5月14日,因呕吐,伴有黑便,往某市职工医院治疗。经诊断为脑血栓后遗症,消化道出血,重度贫血,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化验血常规RBC:1.0*10/L,Hb20g/L。先后两次输血700ml病情好转。化验血常规RBC:2.5*10/L,Hb60g/L。便躯干及双下肢皮肤出现大小不等散状白花斑。在输血中病员家属无意发现血袋上供血者的姓名和病室一脑血栓患者姓名相同,引起病员家属怀疑,遂发生争议。
[处理]
该院神经内科采用血液稀释疗法治疗脑血要全,即将病人的血液抽了离心后血浆回输,有形成份废弃不要。当病员需要输血治疗时,本应到院内血库取经过检验的合格血,而当班医生却擅自将本科脑血栓病人的废血两次输给病员。病员输入废血后,躯干及双下肢出现白花斑。经查验供血者确有白花斑,白花斑是可以通过输血传染的,病员的白花斑就是由输血造成的。
经该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该事故定为三级甲等医疗责任事故。
[评析]
这起事故发生是由于医务人员违反输血的有关规定而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重度贫血,输血治疗是正确的。但输血应根据卫生部1993年2月17日关于《发布血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卫医发(1993)第2号文件明确规定:血液是直接进行人体的特殊物质,其质量标准必须统一,保证血液质量。对供血者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总则指出:为确保医疗和应急用血质量,保证供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供血者每次采血前须进行体格检查,有下列情况及病史才不能供应:①有心血管病患者及其病史,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心肌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等。②有慢性皮肤病的患才,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的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牛皮癣。根据上述规定,某市医院在给病人输血时,应严格按照医疗常规和有关规定,取合格血输给病员。而该院医生在治疗时擅自使用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的废血,致使病人造成伤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这起事件是完全能够避免的,但该纠纷中的主要责任者,在明知是废血的情况下,还给他人输血,其行为已经超出医疗纠纷中界定的过失。已属故意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应根据给病员造成的伤害程度追究责任人的伤害责任,后果严重的可按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情]
病人女,25岁,因支气管扩张咳血住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住院的三个多月,在治疗咳血的过程中发生重症脑梗塞,并在住院期间感染重病丙肝,使多种脏器受损,造成呼吸与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经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医疗技术事故。
[处理]
病人家属起诉至区人民法院,要求赔偿14项费用,共328771.97元。法院审理后认为:第一项要求赔偿医疗事故补偿费6000.00元,符合该省实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细则的规定,应予支持。第二项,要求赔偿住院费87683.97元,应扣除病因支气管扩张咳血而发生的费用3672.57元,实际应赔偿住院费84011.40元。第三项,要求赔偿按医嘱外购药费126000.00元,经查在发生事故至死亡期间,按医嘱在病历中记需外21068.00元,在病历中亦有记载,应予支持。第五项,护理费用20168.00元。经查,原告是以每天3班,每班4人,每班每10元护理费,4元误餐费计算出来的,但无法律证据。鉴于原告提供护理人员的证据,有农村的,有城市的,但均无固定工作,参照有关规定可选择农村1人,城市1
人,以每天2人为护理人员,从事故发生日起至病人死亡止计123天,城市1人按1660元。13元÷365天×123天计559.44元,农村1人按751.39元÷365天×123天计253.20元,2人护理费计812.64元。第六项,要求赔偿营养费15000.00元,考虑病人在住院的数月间。时有病情加剧,身体极度虚弱,原告及其家属给病人服用大量补品,且在病例中亦记载需吸少量三株口服液等情况,参照有关规定,可适当给营养费2000.00元。第七项,要求赔偿因减少收入1500.00元,依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十项八条的规定,应由病人的所在单位解决,本院不予支持。第八项,要求赔偿请外地专家会诊费5000.00元,病人病情加重后,原告及亲属邀请外地专家,被告亦接受会诊,应予支持,但只能依据原告提供的票据为准计1060.00元。第九项,要求赔偿丧葬费9000.00元,没有法律依据,参照有关规定,应赔偿500.00元。第十项要求赔偿医疗鉴定费400.00元,应予支持。第十一项,要求赔偿去省会参加医疗鉴定交通食宿费600.00元,原告提供二张票据207.00元,应予支持。第十二项,要求赔偿精神补偿费50000.00元,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8条,×××省实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细则第17条,《民法通则》第119条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医学院附属医院赔偿原告×××(病人家属)医疗事故补偿费6000.00元、住院费85011.40元、按医嘱外购药费126568.32元,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一次付清。诉讼费5881.00元,由被告×××医学院附属医院负担。
[评析]
本例的赔偿部分计算精细,各具体项目的计算比较合理合法。但是,在赔偿项目的适用法律方面,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这一规定在普遍意义上划定了侵害生命健康权所应承担民事责任范围,亦即一般伤害案件应赔偿的项目。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8条规定:“病员由于医疗事故所增加的医疗费用,由医疗单位支付。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这一规定定明确指出,对于医疗事故事故应赔偿的项止是医疗费用和一次性经济补偿两项,由于医疗工作是在人体上进行,工作对象又不是健康的个体,因而,医疗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有其特列性,不应等同于打架斗殴等一般伤害案件。《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是针对医疗事故这一特殊伤害案件的特别法,该法所列的两项赔偿项目是与《民法通则》119条并例的,而不应相加,事实上,医疗费一项已清楚地表明了重叠性。
关于一次性经济补偿所包含的内容,各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均有所表现,以《广东省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为例,本法第23条第一款规定:“一级医疗事故:死者生前系主要劳动力、家庭负担三人以上(含三人)的,最高不超过三千元;死者生前系主要劳动力,家庭负担二人以下(含二人)的,最高不超过二千五百元;未工作的青少年、儿童有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高不超过一千五百元;死者为未满三周岁婴幼儿,最高不超过八百元。”从这一规定中不难看出,一级事故的一次性经济补偿,不正是相当于《民法通则》119条所规定的:“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的生活费等费用”吗?
本案既判了一次性经济补偿6000元,又判了丧葬费500元,属于重复计算了赔偿项目,是不合法的。本案属于医疗事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复函的精神,应依据《民法通则》判定是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具体赔偿项目及数额,应参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各地实施细则确定。
第四篇: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案例2:毛某,女,12岁,因间断性呕吐到某医院就医。其亲属向医师说明了病情,并要求详细检查。医师以做CT检查危险等为借口,未予必要的检查,错误诊断为急性胃炎,十个小时以后,女孩出现生命垂危现象。医院仍没有为其做必要的检查,直至毛某因脑部肿瘤得不到及时正常治疗而失去抢救生命的机会。毛某最终死亡。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认为:医院延误诊治,特别是入院最初14小时内病情相对较轻的情况下未做颅脑CT检查,与毛某的死亡有相对直接的因果系。毛某的父母为此起诉该医院,仅死亡赔偿金就要求赔偿38万余元。除此之外,要求医院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标的总计62余万元。人民法院受理后,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了证据。医院申请重新鉴定。双方商定到某司法鉴定中心鉴定。鉴定结论除部分支持了第一个司法鉴定中心的结论外,还鉴定出院方用刀片刮掉原字迹篡改病历的事实。
本案中出现了病历篡改的情况,这加大了医院的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第一款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第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五十六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可见病历资料在医疗纠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它仍然是患方咨询相关司法鉴定专家时的重要材料;其次,在很大程度上它仍然是认定院方过错的最重要证据。因为科学在很多时候是伪造不了的;最后,它是医学会不组织医疗事故鉴定的理由,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除了本案之外已经有追究医生伪证罪的案例。(2009年7月案例,本案正在审理中)
第五篇: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案一:丘某诉某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
案情简介:11月13日,81岁女性患者丘某,因反复“左侧腹痛1月余,加重1周”入住某医院。11月28日,行左锁骨上淋巴活检提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高度恶性。后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予对症、支 持治疗。12月30日,患者出现双下肢浮肿、少尿等肾功能衰竭症状。12月31日下午2时30分,值班护士错将临床的“铃兰欣”当作“新福欣”加入病人的补液中,约20分钟后被家属发现而报告护士撤换药物。次年1月2日,患者呈浅昏迷状态,1月3日呈深昏迷状态,1月5日凌晨4时20分,被宣告临床死亡。死亡诊断为弥漫性大B型恶性淋巴瘤,并粘连性肠梗阻、多脏器衰竭。医学会鉴定分析意见称:医院违反卫生部制定的《医院工作制度》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错将“铃兰欣”当作“新福欣”加入病人的补液中,而且在病历中未做如实记录。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是恶性淋巴瘤的自然发展结果,与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无关(“丁卡”每天超过1.5g,疗程超过10天者,易引起肾功能损害)。患者被错用“铃兰欣”后并未出现过敏反应的症状与体征。医方过失与患者的死亡无因果关系。结论:本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医方无责任。
焦点问题:
1、医院对丘某适用药物方面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如果有过错,是否对丘某产生了损害结果。
2、若医院应承担责任,那么应承担多大的责任?
3、医学会鉴定分析意见认为本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医院是否还应承担责任? 分析与结论:
1、在本案中,医院在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方面,违反诊疗常规,未尽必要、谨慎的注意义务。所谓的“注意义务”就是应该这么做却没这么做,不该这么做,又这么做了。“铃兰欣”为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药物,在丘某的住院病历首页、护理病历首页都均记载丘某的过敏药物包括青霉素,医院错将临床的“铃兰欣”当“新福欣”输入,违反了《医院工作制度》,客观上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加速病情的恶化程度。因此,医院在诊疗活动中违反了注意义务,错用了药物,存在过错,且由于患者丘某已经死亡,产生了损害结果。
2、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医院存在过错,且对丘某产生了损害后果,那么接着就涉及到了医院应承担多大责任的问题。我认为丘某为高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其自身疾病的自然转归是其死亡的主要因素,医院的医疗过失为丘某死亡的次要因素。因此医院在本次医疗纠纷中承担次要责任,医院承担因自己的过错而扩大的医疗费用。医院承担因其医疗过失致丘某的病情加重而产生或扩大的医疗费损失、陪护费损失和丧葬费损失的30%。且由于医院的过错客观上导致了患者的提前去世,病人家属主观心理接受不了这一事实,故还需赔偿病人家属相应程度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3、医学上是必然因果关系说,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时,才能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而在法学上则采取相关因果关系说,“一个可能性的判断过程”,如果可能性的判断显示A很有可能导致B的发生,而在存在A的情况下确实有B的发生,那么人们会比较有理由相信A就是导致B发生的原因。在本案中,错输药品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在医院错将“铃兰欣”当“新福欣”输入病人体内之后,确实出现了丘某死亡的损害结果,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医院的过失导致了患者的加速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64条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是定案的当然依据。是否采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需要法官对其三性,即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进行严格审查。鉴定结论为证据的一种,必须查证属实,必须经过庭审质证,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对于鉴定机构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确实存在民事过错、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等法律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因此,在本案中,虽然医学会不认为医院存在过错,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医院在此次诊疗活动中存在过错,虽然丘某疾病的自然转归是其死亡的直接原因,但医院违反注意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结论: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医疗过错、违约而导致的医疗损害赔偿及医疗合同违约等纠纷。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医疗过失是医务人员在诊断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失误。医疗过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的过错。这些过错往往导致病人的不满意或造成对病人的伤害,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纠纷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首先,医疗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多,且由于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采用的“举证责任倒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过错推定原则”等,使医院出现举证不能的情况增多,院方败诉的增多。
其次是赔偿数额增大。医疗纠纷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向医院提出经济赔偿的要求,只要有对医院不利的情况,尤其是出现举证不能的情况时患者和家属就大肆喧闹,要求赔偿,数额越多越好。再次,处理困难增大:多数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复杂,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而且社会各界一般认为患者是弱势群体应当加以特殊保护,因此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如何防范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发生,这是国家卫生界和各医疗卫生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各级医疗机构和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最多的研究与尝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多个部门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大力表彰先进典型,严厉查处违纪行为,努力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以实际行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发生。第二,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医务人员应与时俱进加强医疗技术,加强三基训练,学习先进医疗技术。第三,加强病案管理。病案是医疗过程各个环节的原始记录,病案中反映的问题往往就是医疗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病历是确定医方是否有过错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病历,法院会认为医方举证不能,从而认定医方承担完全责任。第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操作规程。当前医院都制定完善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医护人员对于医疗规范应严格执行。第六,改进服务作风,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对医务人员医德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服务态度,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第七,实施知情同意,防范医疗争议。医院在医疗活动的不同阶段,自始至终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告知明确医疗服务合同的目的、疾病发展转归过程和医疗服务的损害特性,明确医疗服务合同履行的风险;治疗时多提出几套治疗方案,将每一方案的优缺点、副作用讲清楚,提出可供选择及建议选择的诊疗手段,让患者参与制定和选择;告知其服务的标准、价格和可能的服务期限,以及通过积极的救治措施仍可能发生不能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意外;凡是患者死亡的均应告知患者家属应当尸体解剖,从而实现医患双方在认识上的一致,避免大多数医患矛盾的发生。
附录: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医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侵权责任法》第58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的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侵权责任法》第60条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 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
案件来源: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e4deebf8fab069dc502201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