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学生有效性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科学学生有效性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科学探究能力是通过完成部分探究活动和完整的探究活动而形成和发展的。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1、“玩中学”变成真正的玩。
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表面看上去是气氛很活跃,但学生的课堂习惯及探究的习惯、态度,让我们堪忧。
2、探究过程无意义、无收获。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收获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通过对一堆材料的摆弄,毫无收获也是徒劳。因为,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相当于只要耕耘不要收获,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过程。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不起作用。
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参与科学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有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小组活动,只作旁观者,看别的学生探究。这种分组不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4、动手不动脑,探究不深入。
有些时候,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无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科学老师的心,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但是学生科学探究作表面功夫,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了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也缺乏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这样虽然能保证较长的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
造成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低效益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因素的综合结果。
其一,社会因素造成学生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学习上,他们要应对主要学科的考试压力。
其二,《科学》教科书几乎成为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唯一的信息源,它们比较空泛,尽管做了很多的改进,但仍较远离学生的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
其三,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鲜于理解与帮助,不会合作。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策略,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这些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表面性质的,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纯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
尽管多方因素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所以,如何提高我们小学科学有效性探究学习,让老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的轻松,使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面临科学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各国都十分关注儿童应该如何认识与他们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都集中在提高各国的科学教育水平,着手调整科学教育的结构、改变培养模式、革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实质是教育价值、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关键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有效科学探究的策略研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一代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这些都能够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㈠“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要素分析
为便于理解,我们将课题分解为“科学探究”、“有效性”、“课堂教学”、“有
效学习”四个要素,下面逐一加以解释。
1、科学探究
探究是人类寻求信息和理解的一般过程,探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途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这样定义“探究学习”的:“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的各种亲身经历。”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科学探究也下了定义: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我们所说的科学探究是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中发现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有效性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我认同有效性关注效益。有效性要求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而且,有效性不是取决于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实现的结果。
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探究的有效性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一些专家认为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在做中学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做、主动做以及怎么做、会不会做。
3、课堂教学
课堂即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师生以课堂这种活动场所,在限定的时间里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4、有效学习
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性行为变化,称为有效学习。有效学习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花更少的时间,学到的更多、更牢、更好。
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在知识快速变化21世纪的挑战中成为“常胜将军”。㈡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3、《走进新课程》一书指出: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在地方的组织和指导下,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过去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变为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探究”和“思考”,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已知的条件去寻找和发现预知或未知的结论。探究性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力非凡的卓越人才。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是形成能力的决定因素。
4、《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此在我们目前的自然教学中应加强专题性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本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有效性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以建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并形成策略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实现有效探究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情绪亢奋,但要活而不乱;学生探究时空大了,但要围绕预期目的;学生人人开展探究和亲身体验,但要学会假设、取证;要开展以探究发现为宗旨开展开放性教育活动,实验要有计划,观察要到位,并学会表达和倾听,最终实现有效探究,达到预期目的。
2、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3、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
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究的策略
4、立足本校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及其他同伴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并以建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并形成策略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开展有效探究必须满足条件的研究:如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有结构探究材料的提供;能让学生享有探究的自由;恰当的探究任务;必要的时间可空间;学生动手动脑来实验等等。
2、处理好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科学结论关系的研究,让探究重过程,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探究。
3、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保证能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探究活动的促进者。以有效探究为目的来研究在学生探究活动的各环节中,教师将如何进行有效指导。
4、学生探究策略研究:(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探究学习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实现有效探究这一目标,开展如何分组,如何分工,如何探索、讨论、收集材料等研究,提出“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探究的策略。(2)加强专题性学习研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落实科学探究理念,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六、课题研究策略与过程:(一)课题研究策略
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策略总是受一定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支配和规范的,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思想指导。
2、要树立完整的观点。
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及应用范围和具体条件,而且又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坚持完整的观点,随教学的进程、环节及具体情况的变化,注意各种教学策略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策略体系的整体综合功能。
3.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作学习的主人,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策略的运用应以此为根本指导思想,应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4.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
教学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有多种策略,不可能一种策略从头到尾用到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学生方面而言,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认知风格、学习进度、学习技能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来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在班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学策略应呈现动态可调的结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过程
1、理论学习,专业研究。
本课题组在课题实施的前期阶段专门组织了几次理论学习,关注“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外延,丰富相关的理论底蕴。通过共同探讨研究,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
2、实践体验,转变观念。
《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 “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因此,科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科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 “学会向科学知识提问”、“学会向科学问题解决提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交流研讨,分析对话。
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开展以贯彻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为目的,就其中某一主题、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细节有效与否进行教学研究和研讨活动。既学习成功的案例,从而揭示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规律。也学习不成功的案例,共同寻求解决课堂低效或无效问题的方法途径。
七、课题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主体报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相关学习资料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实施计划用时2年,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实施的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3)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具体实践与探索。在课题组内广泛开展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怎样进行思维教学,及时总结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三阶段:中期评估阶段(.4——.6)
总结前阶段研究情况,收集活动资料及部分成果,填写中期评估表,参加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7——.1)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
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方案、课题成果主体报告的撰写和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组 员: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方法》
江苏教育出版社
(美)鲍里奇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3.《小学科学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
卢新祁
3.有效教学丛书《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徐敬标编著
4.《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科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广东教育出版社
裴新宁 郑泰年编著
5.《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黎奇主编 6.《科学究竟是什么》 孙红霞著 7.《教学策略》 李晓文、王莹著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
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校学生阅读水平低下、阅读能力不强以及课程改革等基础上确定的。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
1、2012年9月,小组成员就各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校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12年10、11月,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12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
1、2013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3年6月,正式实施研究。2013年7月,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教师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课题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全程参与课题研究,随时了解进展及困惑。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我们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研究课、展示课。
新课程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潜心研究、精心开发课件,编制试题,设计教学,撰写心得等,使教师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组长:赵培荣
组员:马 麟马步祥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2、《有效教学》 肖成全 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 韩雪屏著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
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
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
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第四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问题提出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学习必须达到二级标准,了解简单的单词拼读规律,掌握600至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等。可见单词作为英语语言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基石,正如房子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砌起来的,英语就是由一个一个单词组成的。如果离开了丰富的词汇量的掌握和高效率的词汇学习方法,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一切必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相反,良好的单词教学方法,丰富的词汇量,对英语的阅读、交流等提供更为有力的平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说,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无法传达。语言学家博林格说,词汇中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语言中其他任何部分的信息量。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使对结构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另一方面,根据艾宾杰斯遗忘曲线(记忆保持与时间间隔之间一定的关系)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记忆持久性不强容易遗忘;加之小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环境有限,小学生不能在生活中运用记忆,相反逐渐的遗忘。
我校的英语学习现状是:班额大,课时少,这就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据自己观察,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学习,对新鲜的东西具有好奇心,通过在课堂中唱唱、玩玩、写写,逐渐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明显下降,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大部分学生产生惧怕英语的心理。五年级学生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的学生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更积极,并且考试高分给他们带来明显的成就感;没有掌握英语学习方法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单词学习没有方法,靠死记硬背,所以每次考试分数低,长此以往,他们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六年级部分学生听写单词能力差,不能很好的掌握四会词汇,造成句子读不通,在阅读中更无从下手,不能获得文章的意思,体会。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卡片或实物呈现单词,游戏法操练单词,抄写巩固单词,低年级认读复习单词、高年级听写复习单词四个步骤教授单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自己一直在反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学生们听音能说出单词意思,看图能说出英语单词,会读、会背课文,但是当出示单词时,低年级的班级中有10%的学生不能认读单词,高年级学生在单词听写方面有20%的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过了一天就忘记了。单词掌握不牢固,考试的情况越来越不理想,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慢慢消失。所以现在我应该切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一种能提高学生认读能力和听写能力的方法,在听说领先的基础上把视、听、说、读结合起来,将单词的音、形、意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单词认读能力和听写能力。
二、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中提到“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所谓“授之以鱼”,就是将鱼赠与对方,以解一时之饥;所谓“授之以渔”,则是向人传授捕鱼的方法,以解长久之患。作为教师应该向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给的鱼再多,总有吃完的时候,而教会了捕鱼的方法,却可令人受用终生。因此,我们在单词教学时,除了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英语单词直拼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拼读单词,使他们有“法”可依,避免他们学习的盲目性、被动性,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2.心理学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我们倡导在直拼单词中唱唱、玩玩、写写等多种有趣的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形式中掌握这一直拼方法。
三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英语素质,改进小学英语
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提高小学生词汇量,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结合。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可成为教学理论研究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第三、小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加,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它来自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又高于实践,易于小学英语教师掌握,可以成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课题,并通过研究以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小学英语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小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可以丰富英语教学应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由于它是基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而建立的,因此它更符合小学英语的教学特点,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就更强。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教学实验,探索小学生说好英语的奥妙。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积累,快乐说英语兴趣的形成。让学生把说英语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2)通过该课题的教学实验,引导学生关心生活、感悟生活,在参与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积极的表达动因,让说英语成为学生表达的一种需要。
(3)通过研究,一旦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经验,将有利于推动本地区的教研教改工作的前进,从而发挥我校在本地区的窗口、示范作用。(4)通过研究,进一步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使教师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综合型转变。
2.研究内容
为了推动我校课间我们说英语活动顺利实施,逐步营造学生自觉自愿的说英语的良好氛围,拓展学生英语习得的环境,创设适合小学生英语学习与能力形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尤其是快速有效记忆单词的能力,让学生发展英语交际技能、学习技能和思维技能,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思维、摄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五、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资料分析法、访谈法、对比法等。
一、兴趣为首,消除词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二、语音为导,为词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寓教于乐,全面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1、巧用实物及图片,加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
2、活用游戏、歌谣,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3、妙用语境,突出词汇教学的整体性。
4、以旧联新,形成网络式词汇教学。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交际情景氛围。
六、研究措施及步骤 课题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制定研究方案。
2、进行理论学习,明确研究主旨,落实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1、各年级(学段)按计划进行研究。通过课堂实践研究制定情境性词汇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
2、对研究进程及有关情况进行调控,使研究不断趋于完善。
3、研究中及时总结研究情况。
第三阶段实践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班级实践创新词汇教学方法,并各自完成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成果展示等材料的整理。每位成员进行课堂成果展示并撰写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1、汇集整理资料、成果汇总、论文汇编。
2、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报告,申请验收。4.研究报告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