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解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解析
【摘要】如何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环境影响下,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只有合理的运用策略,科学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此谈一下我的经验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理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入门课程,只有在小学的时候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利于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语文关系到日后的文化素养的累积,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在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外在气质。所以学好小学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一、备课充足,合理教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充足的备课,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全面、更合理的引导、更计划的进行,这样老师才能掌握全局,全面的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教师“吃透”教材内容,这样才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解析,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如何引导学生们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也可以把文章更加具体化,与学生们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让学生积累知识,认知事物,扩展视野的目的。
充分的备课,会让教师根据小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心理认知,行为思考来进行教学,从小学生的思维视角来进行解析知识,而不是用成年人的角度把知识强加给他们。只由充分的备课,合理的教学才能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宏观上来说也是一个非正式群体,这个非正式群体与其他非正式群体的本质区别是,他们大多数都是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因为心智上、思想上、行为上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很容易产生群体效应的。例如,在课堂上一个小朋友说话,其他的小朋友就很容易“跟风”所以作为为人师表的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氛围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但是这个群体的小朋友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而我们就应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来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在古诗教学的时候,因为社会环境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很难理解其中含义,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科学的教学。就拿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为例,很多小朋友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是一无所知的,这个我们可以利用影片将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画面放给他们看。让他们的脑海中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画面,当然就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呀!当然,我们也可建立“植物角”在适当的时机把种子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自己当一回农民伯伯,自己体验春种秋收的感觉,自然而然学生们就会理解什么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进而理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含义呀!语文教育是一项长久的教育,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现状,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对于语文教学,我们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学生爱上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率的进行语文教学。
我们应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教学,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性格特点来划分学习小组,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在生活上互相关爱。这样也可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掘他们的潜力。我们可以以组为单位,选举出小组长。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小组比赛。我们拿《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每个小组,将《晏子使楚》演成情景剧,小组成员自己决定角色,学生就会提前熟读文章,从而知道自己哪里明白、哪里不懂、哪里模棱两可,通过互相交流来学习文章,在情景剧的排练演出中,就轻而易举的学习了整篇文章,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在排练演戏中存在的不足、难点、重点进行帮助。在演出结束后由同学们互相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老师仅仅当一个引路人,让学生们融入学习中,真真正正的消化文章极其衍生出的意义。
四、沟通交流,寻找不足
教学方法是一个人民教师通过过往经验和不断学习过程中累积而成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难免存在着自己不知道的不足与缺点。而好的沟通交流会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得到帮助。首先,教师就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师互相交流方法,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事最了解你的教学习惯,知道你的不足和优点,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扬长避短。其次,可以关注网络,报刊,电视中出现的中外专家的新型教育方法,利用高科技了解,并化为己用。我们处于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网络信息之快,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网络来认知自己的盲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我们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自己的学生成为朋友才能更全面知道他们的想法,捕捉到他们的思维,这样就会有侧重点地来进行教学。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一个教师的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素质都影响着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教师本身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载体、正确的引导者、合格的领路人,从而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教育方法、合理的教育方式、新颖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教学。只有这样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才能更有效率,更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编辑:龙贤东)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语文课堂,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才能真正落实课堂的高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变革语文课堂,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必须进行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语文教师深刻理解有效性课堂的实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语文识字写字和阅读课堂教学的规律,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构建语文识字写字和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实质上把握课程,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语文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本课题研究以辩证的思想看问题,要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基础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识字、阅读的教学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构建生命课堂,走向对话的语文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㈠、研究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进行全新的变革,走向对话的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新的评价标准。因此,还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论教。
㈡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深入地阐释语文课堂教学的现象,从而从实质上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摒弃表面上的模仿及形式主义。
2、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重新建构的思路与途径:开展研究;加强反思;注重培训。尤其是要从寻找问题出发,从总结经验出发,从教育理念出发,重视案例教学研究。
3、探索新课程小学语文两种课型: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
4、研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标准,以学论教,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
①以现代学习论、课程论、教学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规律。目的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认识,解决教学观念滞后的认识问题。
②努力探索一条扎实、有效,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和原则的要求,开展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实证性研究与实验。
③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摸索以学校为基地的,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的行之有效、且能广泛推广的促进专业化研究型教师发展之路。
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研究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步骤、预期成果
本课题为期半年。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式;集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不同时期重点突破。具体步骤如下: 1、2011年9月10日—2011年9月15日,课题立项与启动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分任务落实理论研究与各项专题研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与指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必要的理论,转变教学观念。2、2011年9月15日—2011年11月15日,课题具体实施阶段。
①、加强学习,建立课题学习研究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组织教师学习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理论,再次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②、认真做好搜集、积累、整理和提升资料工作。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的积累资料,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搜集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教学设计等,开展案例研究。
③、学校将依据条件,重点研究识字写字和阅读两项内容,不同时期不同突破。第一年,重点进行理论研究,以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构建识字写字与阅读的教学模式。第二年重点探讨语文识字及阅读教学规律的研究。每年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在区片进行研讨,并在校内教师间交流经验。
④、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校的优质课评比和交流活动,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等,提高科研水平。
⑥、建立课题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一是不断吸收当代教育理论及实践成果,使课题研究和实验得到修正和完善;二是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参与人员教育观念的转变。把课题实施的过程看成是参与人员转变教育观念、接受培训的过程。3、2011年11月15日—2011年12月15日,课题总结、验收、结题阶段。做好课题总结与材料归档工作,并接受专家组的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的预期成果为:研究报告、经验(案例)集、典型课例光盘等。
六、课题管理与保障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效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只有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语文课堂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师勤于学习、转变观念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二、是潜心研究教、讲究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
三、是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
四、渗透方法训练扎实是实现有效课堂的载体。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有没有发展或成长。“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为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求改革教学方式,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众多其他课程的同时,以最短的时间学习好语文,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勤于学习、转变观念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心钻研教科书,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
种教学策略,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二,潜心研究教材,讲究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
语文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借课文为例子,教学生说话、教学生写话。所以教师在接触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抛开那些教辅材料,潜心理解文本。反复诵读,读得琅琅上口,读懂文章内容,读出文章情感,细察深思,形成自己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备课时注意深挖教材的深度和宽度,力求做到“清”、“透”、“化”。“清”,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一词一句都搞得清清楚楚;“透”,指要吃透教材;“化”,是指运用自如,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达到“化”的境界。这样精心构思教学设计,教师才能自如驾驭课堂,实现师生智慧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悟语文,激发兴趣。
三,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
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教学中能够教学得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一讲到底的语文课不一定是好课,但只字不讲或者少讲也不一定是好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内容该讲,什么样的内容不该讲呢?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根据学生喜欢思考的特点,估计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索能够理解的就不讲;而对于那些教学难点、重点,一般先不讲,启发学生讨论后,学生说不透或不当的地方,要讲清讲透。
课堂是学生的、空间是孩子的,是他们在学“语”习“文”,孩子是红花,教师是绿叶,切不可本末倒置、角色错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渗透方法,训练扎实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载体
叶圣陶先生在《几点看法》一文中指出:“学生要学的,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科的学习中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这是他们一辈子的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课内学习,是课外发展的前提,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越扎实、越巩固,课外学习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是说,课内学习是学生打好基础,获得自学本领的最佳途径识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如此才能很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
语文有效教学也离不开练。光讲不练,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渐形成惰性,久而久之,丧失了语文实践的技能;光练不讲,学生又难以形成系统而又扎实的语文知识。讲练结合,才是最佳的课堂境界。每节语文课,学生都应有动笔的机会,不动笔的语文课堂不是好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不会形成,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练是为了巩固和活化所学知由内到外,渗透学法是有效教学的效益点。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效教学策略
王
清
霞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管窥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管窥
江苏省新沂市高流初级中学 刘学军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与方法的体现。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一、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重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教材,要在“语文教材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我任教初中语文多年,但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
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方法最好,用什么形式才能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去琢磨,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我从实践中总结了创设情景如下方法: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②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景;③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景;④利用名言警句创设问题情景;⑤借助各种故事创设问题情
景;⑥借助各种媒体创设问题情景。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一是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用暗示激励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话语,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允许学生提出无价值的问题,不轻易否定。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①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②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③组织汇报讲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④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三是重视对问题的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
三、坚定一个理念,略去无用环节
要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高效有序,教学过程中要坚定一个课堂有效的理念,略去无用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以导入环节来说,在之前我所上过的公开课上,总是把导入设计过繁,虽然语言优美或设计新颖能吸引听课者的眼球,但是归根结底如果没有很好地达到为我的教学任务服务的目的,那么它还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需要认真改进。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华娟博士谈到,导入便是“读书人的引子”,要精粹、要短,重点在于让听众安静下来,进入状态,巧妙
地衔接到说书人要讲的故事中去。我从实践中对比总结出好的导入要做到三点:“衔接紧密”、“引起兴趣”、“富于实效”。我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拿出一本事先准备好的《山海经》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看其中令人惊叹的插图——“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这些图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紧接着我问:“想要这本书吗?”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响应,我又不紧不慢地说:“鲁迅先生当年也怀着和你们一样的心情,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是谁把这本让他朝思暮想的《山海经》带给他的。”很自然地就导入了课文中经典的一段“阿长送书”。这样的导入环节用时少,但学生的热情已被充分调动,思路已随老师的导入进入文本,这就体现了导入的高效性。在备课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更不能为热闹而活动,要看学生能通过每个教学环节收获什么,在高效的理念指引下进行教学,略去那些无用的、花里胡哨的环节。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凸显实效。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年级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
1. 自读识字
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操作要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2. 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巩固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操作要领: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3. 品读领悟:
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操作要领:在把课文读流利、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此环节要避免平均用力,不要以讲代读,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4. 巩固延伸
学习目标:巩固本课的字词句,提高应用能力,开拓视野。
操作要领: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初读感知——精读提高——品读体验——巩固延伸
1. 初读感知
学习目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领: 通过预习,要求学生认识生字、读通文章,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预习环节从中年级开始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然后逐步放在课前完成。课上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交流预习收获。
2. 精读提高
学习目标: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操作要领:要求学生读熟课文、质疑问难,梳理学生问题,根据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解决问题;或由老师提出贯穿全文的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文章,划句子,谈体会。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3. 品读体验
学习目标: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操作要领: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4. 巩固延伸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 ,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操作要领: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