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浅析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浅析》
武溪镇民族幼儿园 郑欢
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有难度的领域之一,这个问题一直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困扰并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去寻找适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的欣赏方法和途径。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通过两年音乐教育得大胆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方法,现就音乐欣赏方面得教学经验做一交流。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欣赏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学者詹姆斯.慕赛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名著《学校音乐教学的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在这里,欣赏即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践的过程。好的音乐作品自然对幼儿形成一种有内而生的吸引力,对幼儿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自然而然的让幼儿从感知的水平上升到欣赏的层次。虽然如此,我还是认为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教育从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音乐教育的范围很广,它涵盖了音乐欣赏,每一个音乐都可以被人们所感受、所理解,从这个过程中,人们可能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思想,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样一来,音乐作品都可以被欣赏,当然欣赏的层次会因为作品的变化而不同。然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音乐作品又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被欣赏的音乐作品只需要学习者认真地感受、欣赏,并不一定要完整的学习、歌唱、记忆和表演。两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同。音乐作品的选择和欣赏作品的选择也会存在不同的选择区域,相对来说,欣赏作品选材范围要广泛一些,不但可以选择音乐教学中的歌曲、表演唱、律动、游戏,还可以选择幼儿所不能够表演、演唱的中外乐曲例如《四小天鹅》、《梁祝》等,不同题材的音乐形式也可被幼儿所了解和欣赏,如地方戏、摇滚乐、轻音乐等等。这样,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一定要慎重、仔细分析,并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二、尊重儿童,激发音乐欲望 幼儿音乐教育其实质是音乐启蒙教育。启蒙教育需要形象、直观,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同年龄段孩子应选取不同的音乐教材。小班可选用游戏歌曲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拍手跺脚的全身运动中领悟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感。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来完成游戏的过程。
选取音乐教材,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在国外称为加上“糖衣”,这便于吸引幼儿。音乐取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和求知欲的发展规律,可选一些谜语歌曲,幼儿边唱边猜想,增添了情趣。还可以选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如《山羊踩痛小公鸡》,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歌曲的内涵,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体谅和谦让,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运用手段,培养音乐情趣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方法不当,幼儿易对音乐失去兴趣,这会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望。反过来说,独特的教学手段,新鲜诱人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儿童音乐情趣的前提条件。主要做法有:
1、以游戏引入,学习科学发声
教学中引导幼儿唱歌从轻声开始逐渐到了位置,从而开发
幼儿嗓音的高音区。对小班孩子来说,未经过训练是难以地地道道发于高音区的。在开学初,我们进行摸底测试,能开口唱音高、音准一般的幼儿占全班人数30%,不肯开口唱的占20%,由此可见,要求幼儿使用正确方法唱歌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为使每个幼儿都开口唱,我们就用游戏方法,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每首歌首先进行范唱,让幼儿从整体感受,再适当加入形体动作,让幼儿理解,熟悉歌词,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学习歌曲有新鲜感。前几节课鼓励幼儿能开口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来不敢开口唱的幼儿都能开口唱歌了。幼儿的特点是喜欢大叫大喊,唱歌也是这样,越是高音越大声喊叫,以致走调。因此要求幼儿轻声地高位唱歌是一难题,怎么办?也只能在游戏中掌握科学发声方法。我们就采用了学狗叫、模拟笑声、闻花、吹喇叭等游戏,并同时与高音位形象生动的音乐结合。幼儿渐渐地能用“气”进行高位置歌唱,还能分清和谐音和杂音的区别,在轻松的游戏中,使对腹、胸、咽喉、鼻、头部腔体的控制进入自如状态,协同配合,发出优美的音乐。
2、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着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产生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班主任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通过敲打节奏去体会音乐之间的差异,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觉。如学习歌曲《大鼓小鼓》,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联系。通过联系,让幼儿感受到两个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鼓的声音大而强,小鼓的声音小而弱,大鼓小鼓的音色也不相同。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并体验到音乐之中蕴藏着无限情趣。
四、联系生活,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和情绪的理解,提高歌唱的质量。如在教《泡泡不见了》这曲歌曲之前,教师为幼儿制作多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小模型,系上小绳,让幼儿放在装有肥皂水的盆里进行实验,取出后,一个个小模型像镜子一样透明,立体感强,然后启发幼儿动脑想想,什么东西加上水能吹出泡泡来,并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肥皂、洗衣粉、洗发水、洗涤液加上水,都能吹出泡泡来。然后让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玩具,玩吹泡泡,在此基础上学习《泡泡不见了》,既拓宽了知识,感受到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又感受到唱《泡泡不见了》这首歌的欢乐情绪。当然,在教学时间中往往不是一种单一的模式一用到底,而是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这既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又使幼儿多方受益。
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还应当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应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音乐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这无形之中美化了幼儿的生活。长期的音乐熏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并通过音乐来感受生活的美的旋律、美的真谛。
五、合理的指导
欣赏活动是一种安静的聆听活动,音乐欣赏活动一般是让幼儿听听、讲讲、动动,由浅入深,从感官欣赏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它是在内心进行的,从外面很难观察到的活动,但事实上是幼儿感知、思维、想象的发展,从外部可见的活动开始,然后逐渐内化的。以前,我在上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是让孩子单纯的听或机械地模仿,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孩子学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通过实践我发觉,应该是主动的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不仅仅让幼儿使用听觉,而是要同时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来丰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形象。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首先是听音乐,既在多次听赏后,才能加深理解。如音乐作品《狮王进行曲》,一开始我就让幼儿欣赏两遍,让幼儿听一听、讲一讲,有个感官欣赏,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但音乐作品欣赏光靠幼儿的听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运动觉,让幼儿动起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是在“动”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同时活跃思维,产生想象,因而音乐欣赏除借助教具、语言外,还要依赖动作的帮助,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如在作品《狮王进行曲》的活动中,幼儿欣赏几遍后,教师就必须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自由地做一些符合音乐性质,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动作,孩子们就会听的更仔细认真,并会跟着音乐的变化模仿狮子走路、发怒吼叫等动作。幼儿在音乐中借助动作自由想象、创造,加深了理解。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当一个音乐作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那如何再提高幼儿的欣赏层次呢?那就需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欣赏完《狮王进行曲》后,可以让幼儿听着音乐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又会提高一个层次。
老师在指导孩子欣赏时,除了要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孩子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熟悉理解作品,获得欣赏的乐趣!
六、采取的措施
由上可见,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束缚了幼儿音乐能力的提高,幼儿园在必行。从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因势利导,是幼儿掌握基如何才能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呢?
1、从注意活动结果转为注重活动组织的艺术化、多样化。
教师在幼儿从事音乐活动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音乐活动的过程会到活动的无穷乐趣,努力把“枯燥训练”式改变为“情景陶冶”式,使音乐如唱歌教字一直被认为是个难点,特别是幼儿跟唱时,乏味的重复训练使幼儿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唱歌教学过程时,首先就应该设计一个好的“头”,强烈可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方法。例如:边出示图片边范唱;边唱边画能表达歌或范唱时配以优美、节奏鲜明的钢琴伴奏,这样幼儿就会自然地受到感染。教师可以逐层提出要求,让幼儿每一遍跟唱时都有一定的目标可依,等到幼儿唱边做合拍的、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教师也可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提高幼表现力。例如歌曲中音的高低、强弱、渐强渐弱的变化,二拍子、三拍子的区戏、手势等身体语言和彩带、纱巾、三角铁等教具辅助幼儿理解。还可以适多声部合唱等多声部能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幼儿逐渐喜欢上唱歌这项
2、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教育渗透
教师在音乐教育中要树立整体意识,善于抓住一日活动中的有利因素,手段,积极引导幼儿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音乐活动。如在班上创设音乐角、小音乐会”等等,让幼儿进行比较自由的个别、小组音乐活动。这样给不同能同的表现机会。再如用音乐来贯彻幼儿的一日生活:当幼儿午睡时,放一段舒音乐,可以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在音乐声中进入梦乡;当幼儿起床时,活泼的音乐,可以使幼儿提高兴奋度,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动。通过广泛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3、从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探索
对教师所传授的歌曲或舞蹈动作一直作不折不扣的模仿,最终会使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性因素,即使是拍击出一个简单的节奏,或的动作,这些尝试的过程都应使幼儿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如在《幼儿在理解歌词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歌词创编:小小鱼儿飞呀鸟儿飞呀飞在大海里;袜子戴头上,帽子穿脚上„„在幼儿的笑声中,充分发力,激发了幼儿积极参加幼儿的创造性因素,即使是拍击出一个简单的节奏,单的动作,这些尝试的过程都应使幼儿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如在中,幼儿在理解歌词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歌词创编:小小鱼小小鸟儿飞呀飞在大海里;袜子戴头上,帽子穿脚上„„在幼儿的笑声中,充造能力,激发了幼儿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音乐活动的愿望。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
胡华调
“音乐”与“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语汇,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成人也经常运用音乐来抚慰、教育婴幼儿。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幼儿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即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欣赏,幼儿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有些作品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印象。这样,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积累音乐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因此,幼儿园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多通道参与,在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下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去表现、去创造音乐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幼儿的音乐欣赏教学,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音乐作品。
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在胎儿期就开始出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倾听、区别声音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发展。3-6岁幼儿,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养下,音乐
各种形状,鲜花的选择也可有不同的层次:有完全开放的,刚开放的,含苞欲放的„„随着音乐的进行,教师扮成“鸭妈妈”,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做着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到花群前面,跳着欣赏花的动作,脸上的表情丰富多彩,体现出“鸭妈妈”对这个花会的一种热情。很快,幼儿也被感染了,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跳起了鸭子舞。这时,老师发下了小鸭子的头饰,小朋友很快地戴了起来,“鸭妈妈”马上给“小鸭子”们说出了今天的活动内容——赶花会,并提出了活动的要求。“小鸭子”们愉快地进入了角色。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一摇一摆地来到百花争妍的花会处,共同欣赏着这些争妍斗艳的鲜花„„随着音乐的进一步深入,幼儿们充分发挥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通过一系列自由动作的创造,表现出小鸭子在赶花会过程中的各种思想情感,从而达到了教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良好的音乐氛围不仅仅是指教师所进行的音乐活动中,整个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也可创设这种氛围。如在幼儿进行晨间活动、进餐、午睡的前后时间,可适当播放一些歌乐曲。这些歌乐曲可以是幼儿已欣赏过的,也可以是幼儿即将欣赏的。使幼儿置身于这个音乐环境中。久而久之,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第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进行欣赏。
幼儿欣赏音乐应是一种积极的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感受。如何使幼儿尽快地融入到这个活跃的气氛中,单凭教师营造良好的音乐气氛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听觉、视觉、动觉等,借助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性质和表现手段,从而帮助幼儿加深感受,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如在高的,当教师告诉她这种曲子叫进行曲的新名词后,只要一听到进行曲类的音乐作品她就会高兴地说,这是进行曲并做有精神的走路姿势。另外,教师通过还可以让幼儿听音乐画图画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把听到的音乐感受用图画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图画,用言语讲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种方法称之为“画音乐”。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当然,在采用这个方法时,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记忆储存、想象水平不尽相同,我们应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看法,并给以积极的肯定。
第五、运用比较的方法,并给以评价。
欣赏音乐,可以说是听觉上的观察,与视觉一样,若能进行比较,那么音乐作品的特点、性质也就能更明显地感受到。教师可在让幼儿在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后,加以评价,使幼儿更加明确各种音乐的性质特点。如在欣赏过几首同一类的摇篮曲后,再欣赏舞曲时,可将二者进行比较,然后再总结,让幼儿明确摇篮曲和舞曲的特点,比较时最好从差别大的开始到差别小的,以利于幼儿掌握。另外,对于同一首乐曲,也可以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进行比较。如在欣赏《小兔和老狼》的曲子时,乐曲的结构是A+B+A的格式,教师首先让幼儿了解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根据什么来分?然后,再分别让幼儿来感受轻松愉快的小兔音乐和沉闷危险的大灰狼音乐,当幼儿再次听到小兔战胜大灰狼回到家时的欢快活泼的小兔音乐时,幼儿马上就体会到乐曲的三段体格式。同时,又通过比较小兔音乐和大灰狼音乐的不同特点,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第六、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进行音乐活动要具有良好的听觉,而倾听与一般的听听是不同的,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带
第三篇:浅谈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
东至县永丰初级中学 英俊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欣赏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在一些学校的教学却不容乐观,学生不喜欢教材中歌(乐)曲而偏爱一些通俗歌曲,对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于是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并能够切实落实教学目标,便成为老师们共同探讨的焦点。几年来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我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欣赏的兴趣是相当关键的。而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往往也只是将喜欢的音乐听一听,不喜欢的就不听,对于一些应掌握的知识也不重视。作为音乐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要在欣赏课中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在欣赏华彦钧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委婉、跌宕起伏的意境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瞎子阿炳的凄凉身世、坎坷经历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二泉映月》是阿炳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情绪的潜意识的反映,表达了阿炳内心世界的痛楚与悲愤,让人有“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经过这样的介绍之后再听音乐,学生沉默了,从而也引导了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的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通过一些名曲轶闻趣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先在黑板上板书“曲
—1— 谱——菜单——土豆”几个大字,然后通过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一首曲谱和一张菜单以及一盘土豆之间有什么故事吗?”同学们一下子表现得很惊讶,难道其中还有什么联系吗?于是,面对同学们迫切渴求答案的眼睛,我便将舒伯特在菜单上写作《摇篮曲》的经过向同学们叙述了一遍。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的同时,也对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为作品欣赏的下一步作好准备。
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学会“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离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欣赏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是听的关键。如学生能听出音乐中的不同音乐要素,并把不同要素联系起来,能有选择地听,能指认出听过的音乐,能对音乐进行比较,能划分段落,能听辨主题,熟记主题;能听辨音乐形式,从简单的拍子到复杂一些的曲式结构等等。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倾听、理解音乐,教师切不能以为学生听不懂便拼命的解释、解说,是独立倾听感受而不是强加的思维。
如在欣赏《如歌的行板》时,让学生先熟悉作品的各主题并能背记下来,聆听作品时,再在其中找出各主题,并把主题唱出来,理清顺序,感受各主题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并领略到这首弦乐四重奏的独特魅力。这样学生在听赏中便不再是孤独无助,而是踏着合拍的节奏去尽情的感受,而且是发自内心独特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有着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刻体会。
此外,我认为培养听的能力,首先一定要养成听的习惯,而要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让学生做到想听、听得进去、有时间听,—2— 这就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即“精讲多听”。教师要避免过多的用评议讲述,因为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想象空间,而把时间余给学生是有利于学生听赏过程的进行,这个过程必须是学生自己对音乐感知的过程,反复地听,让他们在听中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感。
当然,听的两种方式也是我们应要考虑的,那就是提问式“听”和对比式“听”。所谓提问式“听”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马刀舞曲》,听前教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歌曲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力度怎样变化?你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聆听。通过提问式,问题虽然很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能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对比式听,是听的深入阶段,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唯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音乐、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如把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和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作对比,可以显示出速度在表现音乐情感中的重要意义,相信不用教师的详细解说,学生就已经能够体会到了。
三、启发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时段,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中,无论音乐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怎样形象生动、—3— 独具匠心,但它仅是声音的形象,只有通过欣赏者的想象,才能把它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那就得充分发挥想象力。当然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各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很好,特别像我们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就更难以展开想象。于是,在教学中,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在一起,是促使他们产生联想与想象的关键。在聆听同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通过启发、思考,学生才能对音乐特征和音乐形象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认识。在欣赏聂耳改编的民乐《金蛇狂舞》,听到欢腾红火的民乐合奏,仿佛看到民调喜庆时锣鼓震天的欢乐场面;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听到清新跳荡的和弦,好似轻舟在波光中潾潾的水面上,……。《百鸟朝凤》、《荫中鸟》使人联想到鸟鸣,《沃尔塔瓦河》使人联想到少先队员、小鸟、鸭子、猎人、狼……并且,通过联想形成一个完美的童话故事。
又如欣赏管弦乐《森吉德玛》时,用一些描绘性的语言来引导:碧绿的草原、美丽富饶、牧草茂盛、牛羊肥壮、姑娘们、小伙子们热情欢快地跳着、唱着,好一幅热闹的场面。生动的语言像是给学生们拉开了美丽草原的序幕,在那欢快的蒙族人群中,似乎也有着他们自己身影,更似乎当时那种祖国解放、蒙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愉快心情,他们也同样的感受到了。
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大胆地去想,对学生正确感觉音乐情感将直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共鸣。
四、采用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能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作为教学手段是许多教师选用的对象之一。虽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掌
—4— 握音乐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应注重实际,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表面的新颖及动感效果。所以,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的教学手段,在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要牢牢把握原则,注重实效性。避开弊端,多媒体教学则不失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如欣赏《渔舟唱晚》,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的几幅画面: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晚归;鱼虾满舱、渔民欢笑;夜色笼罩江南,宁静祥和。层次清晰,生动形象,无华丽妆容,收效甚佳。
五、提倡学科综合,拓宽音乐欣赏视野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完全独立的,它都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统的音乐欣赏往往局限于音乐本学科,但新课程提倡的是综合,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的学习领域的扩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拓宽了学生音乐欣赏视野。把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有很多,能够正确对待它们之间关系,使能更好的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比如与政治、历史的综合,音乐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政治思潮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它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音乐作品或间接、或直接地对政治、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亿万人民起来保家卫国、《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悠悠赤子心,拳拳报国心”、《祖国颂》歌颂了伟大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繁荣壮丽的景色,激发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音乐作曲也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所以在进行这些作品欣赏时,应强调当时的政治状况和历史时期这样贯穿学习。如欣赏大合唱《长征组歌》时教师可一边播放此曲,一边在大屏幕上播放《长征》中红军过雪山的场景。同时,我认为这首大合唱的创作与当
—5— 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而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给学生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
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而语文课文中也有许多是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诗,像《木兰辞》《问》,像这样的歌曲,先让学生读一读,再配上旋律让学生唱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有利于情感的发挥。若进行这些作品教学时,把两门学科综合起来,会变得轻松地多。诗乐同名的作品《春江花月夜》诗美、乐美,在欣赏之前,我请学生先找到唐朝张若虚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进行学习,再找到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的音响资料,进行初步粗糙地听赏,在正式欣赏时,让学生先谈谈对这首诗乐的整体感受。在了解诗的同时,也较好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意境,从而也丰富了视野。
音乐欣赏课是具有最直接的,最具体的审美价值,只有真正认识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并科学掌握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扩展音乐教学思维,相信音乐欣赏课会越来越让学生喜欢。
—6—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今天我说的这音乐个欣赏活动《四小天鹅舞曲》来自中班下学期艺术领域。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选择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幼儿欣赏,不仅仅使幼儿发现艺术和生活中的美,而且能促使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四小天鹅舞曲》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9世纪70年代创作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第二幕中的四段的舞曲。舞曲描写了美丽的天鹅公主奥杰塔答应了王子的求爱,四只小天鹅因此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于是便有了这段“四小天鹅之舞”。这个乐曲轻快活泼、通俗亲切,音乐和舞蹈配合的天衣无缝,令人心驰神往。这样优秀的作品非常适合于让幼儿来欣赏,不仅能给幼儿带来艺术美的享受,更能培养幼儿纯真善良的美好品质。
目标定位: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是指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结合中班下学期幼儿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和我们班幼儿已有的音乐经验和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三个教
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方面:知道这是一首世界名曲,初步感知其艺术美以及乐曲欢快、跳跃的特点。
2、随音乐即兴的舞蹈,并能用动作表现乐曲轻快、活泼的性质。
3、情感态度方面:体验参与艺术活动的乐趣,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根据目标和我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其的艺术美以及乐曲欢快、跳跃的特点。难点则是在充分感知音乐的基础上随音乐即兴的舞蹈,并能用动作表现乐曲轻快、活泼的性质。
教学准备:
1、幼儿知识准备:对天鹅这种动物有一定的了解,欣赏过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片段,会做简单的芭蕾舞动作。
2、物质准备:《四小天鹅舞曲》、《天鹅湖》音乐,芭蕾舞《四小天鹅舞》课件,以及白色的头冠和小裙子等。
教学方法:
根据刚要精神以及中班下学期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对比欣赏
法、视听结合法、情景教学法、游戏体验法等。幼儿的学法有:欣赏法、观察法、实践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
播放天鹅湖的序幕曲音乐《天鹅》,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模仿天鹅飞翔和舞蹈进入活动室,再次感受天鹅湖的序幕曲音乐《天鹅》舒缓优美旋律。(2~3分钟)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用对比欣赏法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两段乐曲的不同情绪。播放《四小天鹅舞曲》请幼儿说一说这段音乐听起来和前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钟)
在幼儿对乐曲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再次欣赏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请幼儿想象一下他们在干什么?(3分钟)
3、介绍《四小天鹅》故事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3分钟)
4、请幼儿扮演小天鹅,随乐曲跳一跳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4分钟)
5、请幼儿欣赏课件《四小天鹅舞》,模仿芭蕾舞演员四人结伴,尝试合作舞蹈。(4分钟)
6、结束活动音乐游戏:《天鹅与魔王》。(2分钟)
第五篇: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农夫与禾苗》初稿
大班音乐欣赏:《瑞典狂想曲》 初稿
班级:蓝莓班
时间:2012年4月24日 领域:音乐欣赏
活动名称:《农夫与禾苗》 执教者:韩蕾
一.设计意图:
音乐《瑞典狂想曲》ABA式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节奏变化既体现了一定的音乐规律,又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听觉想像空间,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和表演。通过农夫与禾苗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有效还原动作,在感受、想像、参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我将在课上通过动作细节的处理将音乐中原本较难理解和表达的意境表现出来。使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的环境中享受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二.幼儿情况分析:
通过大班上学期的培养及教育,本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幼儿在幼儿的语言和艺术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身体发展情况看,我班幼儿对表演活动的兴趣较高,走、跑、跳、平衡能力发展迅速,喜欢听音乐跟老师学动作,我班幼儿聪明、活泼,接受新知识快,而且音乐节奏感比较好,能够跟着简单的音乐打节拍做动作。三.活动目标:
1.会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初步理解音乐三段体的结构。
2.通过农夫与禾苗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有效还原动作,在感受、想像、参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动作表现音乐
3.在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1、音频文件:《瑞典狂想曲》、《lu la la》、《寂静的远方》、《I’m sitting down here》
2、多媒体:电脑、音箱 道具:仿制锄头12把,仿制水壶12个
五.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创设条件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主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来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增强其节奏感,提高他们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同时在课前获得愉快的情绪,为本次课的开展做铺垫。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要给你们播放三小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你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用你们的动作表达出你所听到的韵律来,好吗?(好)
(教师点评幼儿听音乐时候的动作表达)
师:我们再来听一首欢快、活泼的曲子,请小朋友仔细倾听,注意把握这首曲子的欢快节奏,和听刚才那三段曲子一样,用你们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你可以跟着音乐点头、或者摇动身体、或者轻轻拍手脚、或者打拍子来表达你们所感受到的节奏。●播放整段《瑞典狂想曲》
(二)教师伴乐曲进行分角色的身体动作表演示范 1.表演前,布置给幼儿观察任务
师:今天老师要伴着音乐表演一个关于农民与禾苗的故事,你们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这个故事中,农民做了一些什么动作;第二个问题是禾苗做了一些什么动作。当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不用嘴巴说,用动作做出来。2.确认幼儿对教师所布置问题的理解程度
师:老师刚才提的问题是什么?(在故事中农民和禾苗分别做了一些什么动作?)师:当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要求小朋友用嘴说呢还是用动作表演?(动作表演)3.教师伴音乐用身体动作表演“农民与禾苗”(●整段音乐)
(三)落实第二环节的观察任务,具体动作的学习穿插其中
1.落实“农民做了哪些动作”,提醒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A段音乐)
一个幼儿用身体动作回答→→全体幼儿跟着做这一动作(扛锄头走路、浇水、松土)
启发幼儿思考农民还可以怎样扛锄头走路、浇水和松土,个别创编展示后,让幼儿们集体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跟着A段音乐做动作
2.落实“禾苗做了哪些动作”,提醒用身体动作表演(●B段音乐)一个幼儿用身体动作回答→→全体幼儿跟着做这一动作
(破土成长、伸懒腰、晒太阳、转圈、拍手、破土后静止不动)
启发幼儿思考农民还可以怎样扛锄头走路、浇水和松土,个别创编展示后,让幼儿们集体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跟着B段音乐做动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分段表演
1.引导幼儿识别A段节奏和旋律,表演农民的动作(●A段音乐)
注意:1)着重观察幼儿扛锄头行走的合拍状态,尽可能让每个幼儿意识到合拍地行走是很享受的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农民离开家到田地去的音乐是一模一样的两段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农民浇水、松土的劳动一共做了几次。4)幼儿完整表演农民的动作
2.引导幼儿识别B段旋律,自由结对表演禾苗的动作(●B段音乐)
师:“禾苗长大了,禾苗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会怎样表现他们开心的心情呢?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解决找朋友的环节,两人一组)
注意:1)教师着重观察幼儿成对在做双手拉手小跑步转圈时候的合拍状态,提醒合着音乐转圈才是禾苗们做的动作。幼儿有困难,可以在这个动作上停留一些时间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禾苗所做的动作的重复状态,如破土、伸懒腰、晒太阳的一组动作是否重复,禾苗小伙伴玩的动作是否重复 3)幼儿完整表演禾苗的动作
3.引导幼儿识别A'段旋律,表演农民再次浇水松土,看到禾苗长出来后的喜悦和离开禾田的情景
(五)完整欣赏音乐创编动作,教师语言引导幼儿做出音乐中的故事情节及动作(●完整音乐)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让我们再跟音乐来一遍,我相信小朋友一定会表现得更好!五.教师小结结束
(启发引导幼儿得出以下结论)
师:小朋友们把农夫和禾苗的故事演绎的真不错,从这个音乐故事中,我们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起来的,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爱惜粮食。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