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定稿)

时间:2019-05-13 00:5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定稿)》。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定稿)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平昌县泥龙小学 车博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国家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课程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等。然而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师教学的领地——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何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主要研究目标。

但是就现在课堂教学中总体上存在着教学内容设计零碎而缺乏整体性、学生因没有明确任务而缺乏学习目的性、提出的问题或太大或太小,缺乏序列性,不利于问题解决、忽视学生行为的分析,学生学习的介入水平受到影响等几大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该牢牢把握有效问题的提出,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具有有效性,以激起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目的,让问题从零碎的片段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把社会中心的

“用”,学科中心的“序”和儿童中心的“趣”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务必对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模式,为提高课堂有效性提供成功的经验。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问题设计的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好的驾驽课堂。

(3)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的参与度,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培养,自主提问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三、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问题的设计及其策略的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因而研究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主要的关系,也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大语文观,我们对于中心问题的提出,认为可以有以下几个策略:

1、以文眼为突破口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眼,指的是一篇文章一两个关键的句子,甚至是一两个字。文眼虽小,却是文章的精华,是作者构思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它就像文章的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窥见到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教学中以文眼为突破口设置中心问题,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策略(1)抓课题设置中心问题 操作模式:案例《花潮》:

1、对“潮”的感知

出示潮水的课件,在背景音乐下,课件展示潮水澎湃的声音,宏大的气势,并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潮水(板书)。

2、与“花”的联系

出示花潮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看着迷人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出中心问题

师:动人的潮声,澎湃的气势让我们深深陶醉,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也跟“潮”有关。(板书:花潮)那么,这“花”和“潮”之间又会有什么联系呢?

生:初读课文,提出中心问题:海棠花什么地方像潮水?

(评析:“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基于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批判精神的培育”是当前我们教育者所关注的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提出了相关要求。教学伊始,学生在欣赏了气势磅礴的浪潮和美丽的花潮后,在谈感受中不由自主地引出了话题:这“花”和“潮”之间又会有什么联系呢?在揭题中发现花和潮本是毫不相关的两种事物,为什么会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兴奋点被这一话题调动起来。提出中心问题:海棠花什么地方像潮水?激活儿童潜在的问题意

识与批判精神,让学生在揭题后就感知了花如潮;在初读课文中,马上寻找花如潮,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体会花如潮,感受人如潮、心如潮,皆因花如潮,起到了一线贯穿、不枝不蔓的非常效果。让学生对“花潮”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迫不及待地想打开了书本去寻求答案,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促进学习做了不错的铺垫。)策略(2)抓中心句设置中心问题 操作模式:案例《晏子使楚》:

1、、简介背景,揭题。

(1)、导入引出“晏子”(板书),对“子”的拓展理解。(2)、这一次晏子被派遣出使楚国,板书:使楚,对“使”的理解。

2、初读课文,提出问题(1)、检查预习情况。

(2)、初步分析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质疑。师: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一个国家的代表,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却让晏子受到了一次次难堪,你能找到吗?

请大家自读课文找出答案,板书:钻狗洞、下等人、强盗国 师:楚王一次一次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3)指读

(4)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尊重、不敢不(不得不)

3、提出中心问题:为什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呢?/是晏子的什么让楚王来尊重他?

(评析:《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主要使学生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一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文最后一句话,也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在本文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这句话“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的质疑,使学生开始去很好地思考这句话中的“奥秘”:楚王尊重其貌不扬的晏子,楚王不敢不(不得不)尊重其貌不扬的使者晏子了。无疑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擦亮自己的思维火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中心问题的产生也是水到渠成:为什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呢?/是晏子的什么让楚王来尊重他?自然这个中心问题也非常容易转化为中心任务:晏子的口才表现在哪里?对于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教学非常容易展开,也可以使学生的高段语文对文本的探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的作用。)策略(3)抓主要人物设置中心问题 操作模式:案例《赤壁之战》:

1、课前听《滚滚长江东逝水》

2、《三国演义》了解,揭题导入

(1)、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呢?——《三国演义》

(2)、师:你了解《三国演义》吗?谁能来介绍一下? 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赤壁之战》就是根据这部小说中的第49、50回中的章节改变过来的。

4、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东汉末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南下,周瑜调兵遣将,与曹军隔江相对,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播放课文课件

(2)、指读生字词:率领、调兵遣将、坐不惯、渡过江、计策、丢盔弃甲

(3)、你能说一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黄盖献计采用诈降、火攻的方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4)、在这场战斗中主要有三个主要人物——点击:周瑜、黄盖、曹操

5、抓住问题,深入学习。

(1)、设置中心问题:你觉得在这三位主要人物中谁在这场赤壁之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找。(2)、学生自学。(3)、反馈交流。

(评析:《赤壁之战》是一则历史故事,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本课中心问题“你觉得在这三位主要人物中谁在这场赤壁之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提出非常好地抓住全文得以铺展,以及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

在阅读中有着个体的感悟,并能抒发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上超越,真正实效的体现,并且问题序列得以层层深入,教师得以有序指导,引导学生在战争中要想获得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以情感的聚焦点为突破口

有些课文没有很明显的文眼,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备课,把握好课文的情感纬度,从情感的聚焦点切入设置主问题。策略1:引用

操作模式:案例《万里长城》:

1、师:长城,是著称于世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旅游者登上长城饱览万里长城的宏伟雄姿,亲睹这一天下奇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曾亲临长城,之后他为长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出示句子,齐读)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2、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长城,亲近长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个伟大的奇迹吧。(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中心问题: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评析:《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

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因此,挖掘情感素材,紧紧抓住“伟大的长城正是由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这样一个情感主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长城、热爱中华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应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教学思路。

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整节课的设计围绕着中心问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展开。作为一个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总统——克林顿,为什么也会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也会对长城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而这个问题又转化为具体的任务,要让学生通过文本来感悟。以问题为中心,不仅提高了知识的整体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趣味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策略2:背景知识介绍 操作模式:《江姐》等古诗

教师指图引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吊人木架、老虎凳、电椅子、煤火炉、粗绳子、手铐脚镣、竹钎子等等。这些都是原物,由于事隔50多年,黑不溜秋、锈迹斑斑。可看上去是多么恶毒和张狂。当年的革命者就是戴着这样的手铐被推进这个屋里,几个五大三粗、凶神恶煞的特务不停地变换着刑具,把他们折磨得死去活来。据说,一个多月来,江姐在狱中经受了七次酷刑,每次都被折磨地昏过去,可是她都凭着坚强的意志,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硬是挺过来了……

学生在教师的解说下,深入地理解课文,并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策略3:朗读

操作模式:《示儿》

根据课文内容,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1)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 憾的情景;

(2)学生边读边想:

a、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b、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情感。

3、画:

a、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b、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c、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d、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e、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策略的教学,让学生从文章中知道了教学相关的问题的重要性,这不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课题中提出问题也可以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从而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同时也发展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二)“以问题为中心,探索有效提问策略”的课堂操作模式

半年多以来我们围绕如何通过“探索有效提问策略”来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最有效的学习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探索提问有效策略”让学习者置身于明显的学习阶段。即(1)激活已有经验,探索有效问题(2)展示知识技能,运用问题策略(3)应用知识技能(4)将知识技能整合到实际生活中。本课题的研究重在如何通过探索提问有效策略设计让学生更好的介入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

以下我们就一堂教研课五年级《比金钱更重要 》操作模式实例: 本节课中教师一上课就抛出问题,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 感谢 车主

撞坏

这太奇怪了。你觉得一样什么东西在这中间起着关键的作用呢?(板书方框纸条)

一张小小的纸条,居然能起这么大的作用。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张纸条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板书?)让学生谈谈看法——

2、课堂交流,探讨问题,运用策略

这是一张不寻常的纸条,它代表的是诚实和信任。(板书:诚实 信任)

大家认为是这样吗?好好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纸,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纸条代表着诚实和信任。(运用问题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然后展开学习研究)抓重点句体会:

句子一: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纸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跟我联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是一走了之,也很正常,而作者不仅„„而且„„多么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啊!在这张纸条上,我们看到了„„)

还有补充吗?(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我的诚实、信任呢?)

句子二: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过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在我。(反光镜离车身有多远,15厘米左右吧)(主动承担了责任,很诚实。那你认为责任在我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天黑、又有雾,归心似箭„„)

是呀,原因很多,有天气原因、车主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可以不写纸条。但是我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主动承担起了这些责任。所以能从纸条中感受到了他是个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学生针对下面内容,进行课堂交流:透过一张小小的纸条,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的诚实、勇于承担责任和我对别人的那么信任,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

A、做到这些太不容易了,在当时的情况下。

B、他这么做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有点傻,碰到有人借机向你敲诈怎么办呢?(但是我还是这么做了。你认为我但是心里是怎么想的呢?(a)、他认为别人也会跟他一样诚实、信任;(b)、也许会有这种可能,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不能因为怕被敲诈而让自己成为一个不诚实的人,再说,也不该那么不相信别人,况且,就是真这样,也有办法解决,邪不胜正嘛!由此,我们更觉得他是那么的诚实,勇于承担责任,对别人又是那么的信任,多么令人敬佩„„)

(4)这张小小的纸条确实代表着我的诚实、信任,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你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吗?

这张纸条对于我来说代表的是我的诚实和信任的品质,它又给车主带来了什么呢?(根据回答板书:真诚 感动)

3、反馈交流,解决问题(1)请学生读第二部分

(2)交流感受:诚实、真诚——用不了几个钱„„

感动、感谢——向你表示感谢

(3)你认为车主为什么那么做呢?(可想象一下车主收到纸条后的心情)(他为什么不像有人说的那样借机敲诈呢?)

一张纸条,不仅给车主带来了同样的诚实和信任,还让车主感动着,震撼着,由于被尊重、被信任而快乐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我和车主的对话,感受一下车主的真诚和感谢(3)男女生角色感情朗读对话。

(4)小结:看,一张纸条,把我的诚实和信任传递给了车主,让车主感到了真诚的感谢,在我和车主之间建立起一份彼此信任和谅解的感情。难怪有这么神奇的作用。(点问题)

3、谈感受,揭示中心句,理解,总结课文

读到这里,有什么想说的?(诚实和信任让人和人之间更理解,更友善,这份感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所以车主说——读中心句

“以问题为中心,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其中最关键的特征是:将设计的问题转化为完整的任务,将设计的有效问题策略转化成学生的能力,改变了以往一问一答式的零碎行为。同时把有效问题设计策略,使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任务,让不能解决的问题,分解操作,转变思维行为。让学生介入到问题水平、任务水平、操作行为水平和动作水平,并在教师的有效策略运用下,较好地展开学习。

四、取得的成果:

(一)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1、师生关系的变化

还记得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有听从与配合;还记得教师手拿教学参考,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策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我们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老师不但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把自己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实实在在的引入课堂,积极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这样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实实在在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上呈现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交往。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且在问题设计的语言上也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望,态度亲切自然且富有激情,使得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的改师道尊严为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让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真正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课程观念的变化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冲击,我们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教材给予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可以以此为载体,创造地使用教材。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设计时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不再把语文课程只局限于语文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同时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得课程变成

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让更多的“精彩”回归课堂。

(二)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内,学生大都有着浓厚的探索新知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课堂内教师总是留足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努力养成了和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质疑是思维能力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教师设计的问题、疑点点燃了他们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自觉的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通过让学生在学习并探索中,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分析、归纳,切实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其思维的能力。

(二)、形成了一批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等成果

半年多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多个案例的设计与反思,通过多堂课的展示和评析,结合最新教学理念的学习,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了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提高了学生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范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小学茅洪锋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课堂提问是

解决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中动态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些教师在理解贯彻新课标时,以为只要课堂提问能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是新理念。把过去“满堂灌”改为“满堂问”,使学生穷于应付老师的问题,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和领会所学的知识。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的这些提问明显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钱梦龙先生认为提问就是有目的设疑。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1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之目标方可指日可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孔子还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及遵循的原则。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技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内涵和特点。

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4、有效性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

5、有效性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6、教师有效性提问技巧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6月——2008年7月,确定课题,撰写课题方案。这个阶段,教师不断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确立研究的课题,并查找、阅读相关理论文章,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8年8月——2008年9月。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1、调查分析,了解我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课堂提问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态度、看法,了解学生最喜爱的提问形式和类别,进行比较和研究。

2、加强学习,确定实施方案并进行论证。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学生的相关教育理论;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第三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探索教师课堂提问的形式和方法。根据制定的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第四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总结成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问卷调查语文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

为了了解学校语文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抽样调查了四年级两个班的89人。另外还和一些教师、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探讨。

总的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强烈。分析其原因,一是觉得教师的问题没意思,每篇课文的问题都差不多;二是问题太难时没有把握,生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三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了,越不说,越不想说,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变了。另外,他们希望教师提的问题新颖富于变化,要有趣味性,不要动辄“总结”“概括”“分析”。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关于提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课堂提问设计得越是精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高,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语文素养随之得到提高;反之,则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

(二)多次实践,反复研讨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保证。为此,我在学校语文组的学科校本教研中,就确立了“课堂提问”的交流课题。大家充分关注上课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中,大家就教师课堂提问进行热烈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通过交流互动,大家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对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有了自己的见解。

九、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在课堂中注重提问方法、技巧的运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得以较大程度提高,课堂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知识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2、针对本小课题研究,开了两节汇报课,向学校教科室与本学科组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得到学校领导与同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

3、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4、为了丰富自己的认识,我先后读了《名师课堂教学100例》和《特级教师和他的经典课堂》等相关书籍。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了《课堂提问的艺术》的讲座。一年来,先后执教4节校级公开课,和老师们就课堂提问的话题展开交流。先后有两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在市区级论文评中获奖。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提问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否定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提问为主,但流于形式,没有把握精问巧问的实质,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9年11月10日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四川省屏山县龙溪乡中心学校 蒋吉维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国外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综述

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已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比如刘显国的《课堂提问艺术 》、王俊《课堂提问的“肥”与“瘦”》等论著,对课堂提问的艺术及策略都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在课题研究领域,也有许多教育研究者就不同的学科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王雪梅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中,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以及对授课教师的访谈,从有效性的角度来了解和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实然状态,以及教师对于提问的理解,尤其是教师对有效提问的理解和反思,从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关于有效提问存在什么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有效提问的相应策略。

陕西省宁陕县师训教研中心的陈自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中,更深入地看到现今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低效、无效,并对其进行分析,全面归纳总结小学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技巧,提炼出一套规范语文有效性提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探索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与策略,将这种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这一研究,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促使教师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有效提问,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与同学间有立体互动、有实质内容、有人文内涵、有知识深度,帮助学生构建既有共性又个性的阅读体验,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结构重组的最优化。通过教师高效率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回答问题的策略,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

但是,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教师课堂提问比较随意,欠缺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没有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与质疑的时间与空间„„无效提问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基于地区的差异、学校的现状、学生的特点等因素,我们很有必要整理、借鉴他们的策略方法,根据本校实际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课堂提问策略,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通过调查课堂提存在的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力。

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案例。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只有通过深入课堂进行调查,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

2、有效性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教师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题。

3、“有效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献法等方法进行。(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数学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思路

(1)我们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教师课堂提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其产生原因,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提行为。

(2)我们将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小学数学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3)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提的平台,从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提能力。第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多元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4)我们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要求等方面总结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七、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求异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题、解决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

6、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八、课题的研究步骤及措施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

1、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3)查看搜索相关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调查教师课堂提现状及分析(前测)◆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7月)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比赛。◆阶段成果:课题小结,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提现状及分析(后测)(2)撰写研究报告(3)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九、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总结出了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的类型

1.事实性问题:它要求回答“是什么”。即答案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如事件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人物、主人公,作品的作者、年代,事物的真理、公理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固定的、现成的,通过查阅教材或其他材料能够找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属于假问题的范畴。

2.分析性问题:或称反思性问题,它要求回答“为什么”。即答案是对问题结果的探究和追问。如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背景需做怎样的分析;若改变条件、原因或环境,事件会不会发生?在其他条件、环境下,事件会是怎样不同的结果。这类问题能引发一定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属于应该设问的真问题。

3.应用性问题:它要求回答“怎么办、怎么做”。即答案是寻求问题的结果。如完成一件作品、描述一种事物、制作一种产品、求解一道题目有哪些方法,这类问题需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寻找方法,加以应用,是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提问的问题。

4.假问题:指一些没有讨论的价值、不能够切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一些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或通过记忆、背诵回答,对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毫无价值的问题;一些问题虽真,但学生没有参与思考和解答,教师代替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维受益的问题。“假问题”的主要弊端是挤占课堂时间,造成课堂教学过程浪费和无效。

5.有效的问题:指教师精心筛选问题进行提问和选取恰当时机进行提问。所选问题基本是分析性和应用性问题,能够:

(1)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热点、易混点、易错点;

(2)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灵感;

(3)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具有开放性,即问题有多种答案或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5)适宜于组织全班讨论和小组讨论。

(二)探究出了有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作为备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遵循一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启发性、适度性、兴趣性、渐进性、全面性。面对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将其转化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问题呢?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索;其次教师提问时还要兼顾问题的开放性和指向性,提问既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又要紧紧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第三教师还应适时、适度地使用探究性、创造性问题,用于澄清学生的回答,激发新信息,或重新调整回答,使之朝更有成效的方向扩展。

(1)提问是要能激起学生兴趣的

小学生总是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几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

(2)提问内容是要具有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考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

在课堂中要尽可能避免单纯的判断性问题,如:美不美、对不对、好不好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美术课《鞋的联想》是这样设计延伸环节的:这节课,我们用纯真的心、灵巧的手创作出了一幅幅新颖独特的鞋的联想作品,让老师也大开眼界,你们真棒!在鞋子博物馆中还有更多更美的鞋在欢迎大家去参观!——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感知原来鲜花嫩叶能做成鞋,彩纸扑克能做成鞋,稻草泥土能做成鞋,凉席树藤能做成鞋……请同学们联系生活,看看、找找、想想哪些材料也能做鞋?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脚?还是有其他不同寻常的作用?

(4)提问要准确把握提问时机,面向全体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不固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出水平。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人低潮阶段时,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这时,可以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 , 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课堂提问要形式多样,增强灵活性

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和扩展等教学手段,使提问不呆板,不落俗套,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可采用:

①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②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

③反问,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④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⑤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⑥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6)尊重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 名师的课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他们能有效地,风趣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体现教师精深的教育机智,这是每一位教师一生的追求,然而,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来的,需要教师们穷尽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和积累。有效处理提问结果显然是课堂提问的点睛之笔。对于教师的提问,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不能粗暴地让学生罚站、坐下、换人,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尊重学生主前提;如果学生回答了,教师不应简单地重复学生的答案,而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分析,把学生低层次的回答提升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学生是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而不单单是一个受教育者。他们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者的天职。课堂提问时尊重学生,是教师民主管理课堂的表现。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当学生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特别是对老师的提问保持沉默时,老师最好要面带微笑,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可以通过重复该问题、改变问题的措辞、缩小提问的范围等手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或激励学生开口讲话,哪怕学生开口只讲一句话,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适时“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充当细心诊断的医师,循循善诱的导师。课堂教学是学生尝试学习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份和发生错误的症结。教师不要过分关注错误本身,应更多分析错误产生的过程。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走向结论,不要简单地从结论走向结论。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即使做错了,讲错了,可以让学生自己互相纠正补充,教师可适当地完善,提升,类化,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会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但必须防止一种偏向,即不论什么问题,最后都由教师盖棺定论,如果学生已经表达的很完善,可以让学生小结,那可是学生的成就,对他们来说意义更大。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近一年半的课题研究工作,基本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限于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本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初步取得的研究成果及经验还需进一步验证与实践。为此,我们如从如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有效提问的策略需进行更加深入研究。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优化提问策略。优化了提问策略,还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丰富有效的评价,以达到最佳的理答效果。构建有效的课堂提问评价模式,必须对课堂提问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理性地对待课堂提问,正确恰当地运用好课堂提问评价机制。这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课题。

2、教师队伍需整体发展。

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部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创新意识还不够凸显。

3、教师专业成长需完善机制。

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总之,以“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为切入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努力探索。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及著作目录 1.刘显国著《课堂提问艺术 》; 2.王俊著《课堂提问的“肥”与“瘦”》 3.孙水娟著《课堂中实施有效提问浅析》 4.王玲玲著《高效的课堂来自有效的提问》

5.海西教育网——中小学教师专题培训平台《让课堂有效提问成为一种艺术》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1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惠民一实小学部李义 刘晶刘德云潘成龙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9月,确定课题,撰写课题方案。这个阶段,教师不断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确立研究的课题,并查找、阅读相关理论文章,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1、调查分析,了解我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课堂提问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态度、看法,了解学生最喜爱的提问形式和类别,进行比较和研究。

2、加强学习,确定实施方案并进行论证。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学生的相关教育理论;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第三阶段:2011年12月总结成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问卷调查语文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

为了了解学校语文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抽样调查了五年级四个班的260人。另外还和一些教师、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探讨。

总的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强烈。分析其原因,一是觉得教师的问题没意思,每篇课文的问题都差不多;二是问题太难时没有把握,生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三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了,越不说,越不想说,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变了。另外,他们希望教师提的问题新颖富于变化,要有趣味性,不要动辄“总结”“概括”“分析”。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关于提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课堂提问设计得越是精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高,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语文素养随之得到提高;反之,则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

(二)多次实践,反复研讨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保证。为此,我在学校语文组的学科校本教研中,就确立了“课堂提问”的交流课题。大家充分关注上课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中,大家就教师课堂提问进行热烈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通过交流互动,大家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对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有了自己的见解。

九、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在课堂中注重提问方法、技巧的运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得以较大程度提高,课堂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知识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2、针对本小课题研究,开了两节汇报课,本学科组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得到小学部领导与同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

3、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4、为了丰富自己的认识,我先后读了《名师课堂教学100例》和《特级教师和他的经典课堂》等相关书籍。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提问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否定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提问为主,但流于形式,没有把握精问巧问的实质,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B类:《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小学语文动态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2《小学数学动态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1《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研究》

2《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参与度研究》

1《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课堂环境的创设

A类:

1《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