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段群文阅读课例:小小说阅读策略
《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特级教师 张祖庆
【材料背景】
《一件运动衫》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小小说,描写了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爱之链》是苏教版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小小说,主要讲乔、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爱的链接。两篇小小说主旨都是颂扬人间平凡的真爱。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直击热点
唤醒阅读记忆
师:最近中国有一件大喜事,有一个人,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奖。你知道是哪件事吗?
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好!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看学生没有反应)不一定是小说,看过的书也可以说。
(生交流:《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最先关注什么?
(学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等。)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宣布上课。
板块一:趣读小小说,初识特点
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是谁在敲门?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
(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
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
板块二:概读小小说,把握整体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生:有)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
生:康威先生和“我”。
师:“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
生:“我”用康威先生给我修鞋的钱和运动衫换来的钱,买了一双鞋给康威先生。
师: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生: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了一件运动衫。教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师: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生说略。)
师:大致说清楚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点评:有人说,现代文阅读,90%的文本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够读懂的。如何检测和提升这能读懂的90%?张祖庆老师针对小小说的文体特征,采用“画人物情节图”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能在众多人、事中,围绕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说明“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运用是得当的。】 师: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
(5分钟后,教师利用黑板,贴出第一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讲述):主要人物是乔,老太太和女侍者,乔帮老太太修车,女侍者照顾老太太,老太太给了女侍者一百元钱,女侍者安慰乔。
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女侍者为什么要安慰乔? 生:女侍者是乔的妻子。
师:哦,夫妻之间相互安慰,这是很正常的。否则,人家就要纳闷,一个女人家忽然跑过去安慰一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对吧?所以“女侍者”后面可以加个括号,写上“乔的妻子”。
师:乔帮助老太太修车这儿,你们认为讲明白了吗? 生:是老太太的车轮胎瘪了,乔帮主换车胎,不要钱。师:对,所以修车要改成“换车胎”。请你回去后把这两个地方改一改。请下一组。
(出示第二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为老太太换轮胎,老太太给了女侍者100美元,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非常有创意!用图形来代替情节中的关键元素,用三角形来表示人物关系,语言非常简洁。一个小建议:女侍者的身份也要交代一下。有请第三组。
(出示第三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帮老太太装车轮不要钱,女侍者帮老太太擦头发,老太太感激女侍者,多给了一些钱,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画了一个爱心的样子,把文章的主题紧扣住了,很有创意!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梳理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用。【点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前一篇小小说是教师扶着,通过“画人物情节图”来概括主要内容。后一篇小小说,张老师就完全放手了。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来梳理、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策略只有在有目的的反复练习中才能掌握。课堂上要把该教的教到位,该练的要给足时间练习,如此学生才会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学习也才有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老师再次用简练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注重运用学过的方法,把学习的空间纵深推进,让学生在自主运用中形成能力。】
师:我在自己班级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画了这样一幅情节图,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出示)
生:我觉得用这个形式非常好,用简单的线条就点明了这是一条爱的链条,就点明了主题。
师:为什么链条不封闭?
生:因为爱是在不断地延长,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条爱之链中。师:你很有见地!这样开放的画法也是一种创意。
【点评: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到底该怎样画?张老师在第一篇小小说学习指导时,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画法。这种潜在的示意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张老师有着清醒的认识:学生在学着画第二篇两篇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会不自觉地采用封闭式画法,而这,对学生的思维也会是一种限制。张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是一种对“已有”的打破,换一种思路想问题,将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开放的人物情节曲线图,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
板块三:比读小小说,发现异同
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师随机点拨和提醒:阅读就是发现,如果你发现了两条,可以写两张;写的时候不要写长句子,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第一组同学上台)
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
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
生2:两篇小说都是关于爱的。生3:都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生4: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回报年轻人。生5: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生一时答不上。)
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
(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
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
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
【点评:张老师在此环节汇中采用两篇小小说“对比阅读策略”,让学生感悟同主题文本的内涵时,也感悟到小小说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同样“令人惊叹”!】
师: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生1:第一篇是用语言描写比较多,第二篇是细节描写比较多。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关注这两种不同的描写。你把你的便利贴贴到黑板的这个区域里。(生贴便利贴)
生2:第一篇是叫“我”去帮忙,第一篇是主动去帮忙。生3:第一篇是帮助熟人,第二篇是帮助不认识的人。生4:第一篇是邻居之间的爱,第二篇是陌生人的爱。生5:第一篇是两人互相回报,第二篇是三人轮流回报。生6:两篇文章帮助别人的方式也是不同。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有一个问题,《一件运动衫》这篇小说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吗?为什么?希望听到你们最真实的思考。
生:可以用“爱之链”。因为售货员也帮助了我。那双鞋子本来是要用美元买的,但她同意用运动衫加1美元45美分卖给“我”。
师:既然谈到钱了,我们来关注几个数字:鞋子4美元50美分、运动衫3美元、修鞋子1美元45美分。减一减,发现了什么?
生:还差5美分。也就是说售货员亏了5美分。师:仅仅亏了5美分吗?还亏了什么? 生:一双袜子。
师:为什么以赚钱为目的的售货员居然亏本卖给“我”鞋子,而且还贴一双袜子?
生:因为售货员被我的爱打动了,才愿意主动贴钱、贴袜子。师:售货员是“爱”的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她不愿意卖,那么这份爱就传递不下去了。所以,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接着讨论。
生:我也觉得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因为文中猎人的孩子也是这条“爱之链”中的一份子,假如猎人的孩子不肯拿运动衫换小狗的话,康威先生也就换不到运动衫了,也就没有这个故事的结尾了。
师: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条“爱之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同学们,既然我们都认为故事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可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一件运动衫”做题目呢? 生:因为是围绕着运动衫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先是小男孩看到运动衫,然后想买运动衫,再是买到了运动衫,接着把运动衫退还,最后换了鞋子,康威先生却把运动衫给了他,失而复得。
师:是呀,这样写,故事就一波三折了。“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
【点评:“寻找写法的不同点”,读懂这部分,学生才能明白“这一个文本”和别个文本的不同之处,才能体会到“这一文本”的独特之所在。这样的小小说对比阅读,摈弃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是让学生沉下心来,深入文本深处。张祖庆老师紧扣《一件运动衫》“一波三折”的写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伙伴讨论和教师点拨中明白:平铺直叙是小说的大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生命所在!】
第四版块:回读小小说,质疑拓展
师:最后,我们讨论一下,两篇小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它里面有爱。
师:这个“爱”有些笼统。不过,有些时候,“爱”就是“爱”,理由是“莫言”。但,我更想听到有理由的答案。
生:我更喜欢《爱之链》,因为这篇小说里的爱比《一件运动衫》里的更浓。
师:嗯!《爱之链》里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我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如果你真爱我,就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儿中断。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小男孩为了康威老先生鞋子,把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衫换成了鞋子。一个小孩子,能为他人着想,不简单啊。
生:我也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康威老先生,“我”,还有售货员之间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爱打动了我。
师:嗯,这种平凡而真挚的爱打动了你,所以你喜欢,很好。同学们,无论是《一件运动衫》还是《爱之链》,都折射出普通人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爱。只有这种爱不断地付出,不断地付出,形成一条长长的链条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温暖。那么,这两篇文章中,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需要讨论?有时候读出问题比得出结论意义更大,一定要读出问题来。
(师生围绕着文本进行质疑析疑,过程略)
师:同学们,《爱之链》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空间:老太太和乔之间发生的故事,女侍者不知道,女侍者和老太太之间的故事,乔也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不知道,作为读者的我们全知道。这也是小说研究的一个角度,可以尝试。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1.画情节图。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
下课。
第二篇:《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爱是不断的链条
——《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 张祖庆 整理/评析 曹爱卫
【材料背景】
《一件运动衫》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小小说,描写了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爱之链》是苏教版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小小说,主要讲乔、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爱的链接。两篇小小说主旨都是颂扬人间平凡的真爱。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直击热点 唤醒阅读记忆
师:最近中国有一件大喜事,有一个人,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奖。你知道是哪件事吗? 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好!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看学生没有反应)不一定是小说,看过的书也可以说。
(生交流:《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最先关注什么?
(学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等。)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宣布上课。
【点评:张祖庆老师的课堂,总是行走在“当下”。他非常重视引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课堂上,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生鲜”材料,他总是能顺手拈来,在看似闲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文学,把学生的目光指向更深广的语文学习。】
板块一 趣读小小说 初识特点
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生:是谁在敲门?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
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点评:用“史上最短的科幻小小说”和“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作为引子,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学生的学习注意指向小小说阅读,用简洁的问答有效渗透了小小说阅读的主要方法:(1)围绕故事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推想;(2)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感受故事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板块二 概读小小说 把握整体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生:有)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
生:康威先生和“我”。
师:“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
生:“我”用康威先生给我修鞋的钱和运动衫换来的钱,买了一双鞋给康威先生。师: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生: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了一件运动衫。教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师: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生说略。)师:大致说清楚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点评:有人说,现代文阅读,90%的文本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够读懂的。如何检测和提升这能读懂的90%?张祖庆老师针对小小说的文体特征,采用“画人物情节图”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能在众多人、事中,围绕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说明“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运用是得当的。】
师: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
(5分钟后,教师利用黑板,贴出第一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讲述):主要人物是乔,老太太和女侍者,乔帮老太太修车,女侍者照顾老太太,老太太给了女侍者一百元钱,女侍者安慰乔。
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女侍者为什么要安慰乔? 生:女侍者是乔的妻子。
师:哦,夫妻之间相互安慰,这是很正常的。否则,人家就要纳闷,一个女人家忽然跑过去安慰一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对吧?所以“女侍者”后面可以加个括号,写上“乔的妻子”。
师:乔帮助老太太修车这儿,你们认为讲明白了吗? 生:是老太太的车轮胎瘪了,乔帮主换车胎,不要钱。
师:对,所以修车要改成“换车胎”。请你回去后把这两个地方改一改。请下一组。(出示第二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为老太太换轮胎,老太太给了女侍者100美元,女侍者给乔一个吻。师:他们组非常有创意!用图形来代替情节中的关键元素,用三角形来表示人物关系,语言非常简洁。一个小建议:女侍者的身份也要交代一下。有请第三组。
(出示第三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帮老太太装车轮不要钱,女侍者帮老太太擦头发,老太太感激女侍者,多给了一些钱,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画了一个爱心的样子,把文章的主题紧扣住了,很有创意!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梳理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用。
【点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前一篇小小说是教师扶着,通过“画人物情节图”来概括主要内容。后一篇小小说,张老师就完全放手了。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来梳理、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策略只有在有目的的反复练习中才能掌握。课堂上要把该教的教到位,该练的要给足时间练习,如此学生才会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学习也才有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老师再次用简练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注重运用学过的方法,把学习的空间纵深推进,让学生在自主运用中形成能力。】
师:我在自己班级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画了这样一幅情节图,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
生:我觉得用这个形式非常好,用简单的线条就点明了这是一条爱的链条,就点明了主题。
师:为什么链条不封闭?
生:因为爱是在不断地延长,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条爱之链中。师:你很有见地!这样开放的画法也是一种创意。
【点评: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到底该怎样画?张老师在第一篇小小说学习指导时,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画法。这种潜在的示意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张老师有着清醒的认识:学生在学着画第二篇两篇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会不自觉地采用封闭式画法,而这,对学生的思维也会是一种限制。张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是一种对“已有”的打破,换一种思路想问题,将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开放的人物情节曲线图,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
板块三
比读小小说 发现异同
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师随机点拨和提醒:阅读就是发现,如果你发现了两条,可以写两张;写的时候不要写长句子,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第一组同学上台)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
生2:两篇小说都是关于爱的。生3:都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生4: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回报年轻人。生5: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
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生一时答不上。)
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
(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
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
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点评:张老师在此环节汇中采用两篇小小说“对比阅读策略”,让学生感悟同主题文本的内涵时,也感悟到小小说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同样“令人惊叹”!】
师: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生1:第一篇是用语言描写比较多,第二篇是细节描写比较多。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关注这两种不同的描写。你把你的便利贴贴到黑板的这个区域里。(生贴便利贴)
生2:第一篇是叫“我”去帮忙,第一篇是主动去帮忙。生3:第一篇是帮助熟人,第二篇是帮助不认识的人。生4:第一篇是邻居之间的爱,第二篇是陌生人的爱。生5:第一篇是两人互相回报,第二篇是三人轮流回报。生6:两篇文章帮助别人的方式也是不同。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有一个问题,《一件运动衫》这篇小说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吗?为什么?希望听到你们最真实的思考。
生:可以用“爱之链”。因为售货员也帮助了我。那双鞋子本来是要用美元买的,但她同意用运动衫加1美元45美分卖给“我”。
师:既然谈到钱了,我们来关注几个数字:鞋子4美元50美分、运动衫3美元、修鞋子1美元45美分。减一减,发现了什么?
生:还差5美分。也就是说售货员亏了5美分。师:仅仅亏了5美分吗?还亏了什么? 生:一双袜子。
师:为什么以赚钱为目的的售货员居然亏本卖给“我”鞋子,而且还贴一双袜子? 生:因为售货员被我的爱打动了,才愿意主动贴钱、贴袜子。
师:售货员是“爱”的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她不愿意卖,那么这份爱就传递不下去了。所以,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接着讨论。
生:我也觉得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因为文中猎人的孩子也是这条“爱之链”中的一份子,假如猎人的孩子不肯拿运动衫换小狗的话,康威先生也就换不到运动衫了,也就没有这个故事的结尾了。
师: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条“爱之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同学们,既然我们都认为故事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可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一件运动衫”做题目呢?
生:因为是围绕着运动衫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先是小男孩看到运动衫,然后想买运动衫,再是买到了运动衫,接着把运动衫退还,最后换了鞋子,康威先生却把运动衫给了他,失而复得。师:是呀,这样写,故事就一波三折了。“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
【点评:“寻找写法的不同点”,读懂这部分,学生才能明白“这一个文本”和别个文本的不同之处,才能体会到“这一文本”的独特之所在。这样的小小说对比阅读,摈弃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是让学生沉下心来,深入文本深处。张祖庆老师紧扣《一件运动衫》“一波三折”的写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伙伴讨论和教师点拨中明白:平铺直叙是小说的大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生命所在!】
第四版块 回读小小说
质疑拓展
师:最后,我们讨论一下,两篇小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它里面有爱。
师:这个“爱”有些笼统。不过,有些时候,“爱”就是“爱”,理由是“莫言”。但,我更想听到有理由的答案。
生:我更喜欢《爱之链》,因为这篇小说里的爱比《一件运动衫》里的更浓。师:嗯!《爱之链》里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我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生齐读句子:如果你真爱我,就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儿中断。
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小男孩为了康威老先生鞋子,把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衫换成了鞋子。一个小孩子,能为他人着想,不简单啊。
生:我也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康威老先生,“我”,还有售货员之间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爱打动了我。
师:嗯,这种平凡而真挚的爱打动了你,所以你喜欢,很好。同学们,无论是《一件运动衫》还是《爱之链》,都折射出普通人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爱。只有这种爱不断地付出,不断地付出,形成一条长长的链条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温暖。那么,这两篇文章中,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需要讨论?有时候读出问题比得出结论意义更大,一定要读出问题来。
(师生围绕着文本进行质疑析疑,过程略)
师:同学们,《爱之链》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空间:老太太和乔之间发生的故事,女侍者不知道,女侍者和老太太之间的故事,乔也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不知道,作为读者的我们全知道。这也是小说研究的一个角度,可以尝试。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1.画情节图。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下课。
【点评:在“画情节图”“对比阅读”等小小说基本阅读策略的教授和练习后,张祖庆老师在课的结尾处很好地“隐藏”了更多的小小说阅读策略:“联结阅读策略”——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帮助学生建立小说与小说、小说与自己、自己与伙伴之间的联结;“自我监控阅读策略”——自己去研究《麦琪的礼物》,学习的目的指向“阅读侧略”的自觉运用……】
【总评】
一、“教阅读”:紧扣文体,精选内容。
小小说怎么教,或许大家各有见解。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语言艺术、标题含义、结尾匠心等等,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张祖庆老师在“小小说群文阅读”中,重点选了两个点:人物关系与情节,独具匠心的结尾。采用的主要阅读策略是“画情节图”和“对比阅读”。课堂上,注重学生自己提问,伙伴讨论,教师随机提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课堂中各种相关因子之间的联结,很好地体现了“教阅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自己运用阅读经验解决问题。
二、“读群文”:指向策略,提升能力。
张祖庆老师根据“同一个主题”开展多个文本的 “小小说群文阅读”是一种探索。“群文阅读”一节课里要读多篇文章,势必不能“面面俱到”,教师必须对文本特质有清醒的认识,进行大胆的取舍,选取一两个精要点进行,用大块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张老师的课堂,因其选点准确——理清小小说中人物情节关系,对比两篇小小说写法的异同。课堂富有强大的张力:学生对小小说问题的特征把握,对阅读策略的学习运用,对文本主题的体会领悟等无不令人惊叹。如此,阅读教学也回归到它的本质上——让学生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
张老师的课堂没有边界,阅读没有边界,学习没有边界!
第三篇:“走进小小说”群文阅读教案
“走进小小说”群文阅读教案
龙潭小学
孙艳茹
教学内容:颂扬人间平凡的真爱的小小说一组——《一件运动衫》《爱之链》《麦琪的礼物》。教学对象:六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小说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理清情节;
2.感受出人意料的结尾在小小说中独特的作用,体会小小说“闲笔不闲”“意味隽永”的特色,学会阅读小小说。
3.在群文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并梳理小小说的文体特征,初步渗透阅读小小说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抓细节,抓结尾,体会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阅读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师: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
(生交流:《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最先关注什么?
(学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等。)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
二、趣读小小说 初识特点
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
三、概读小小说 把握整体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生:有)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
生:康威先生和“我”。
师:“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
生:“我”用康威先生给我修鞋的钱和运动衫换来的钱,买了一双鞋给康威先生。师: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生: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了一件运动衫。教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师: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生说略。)
师:大致说清楚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师: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5分钟后,教师利用黑板,贴出第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学生作阐释说明)师: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梳理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用。
四、比读小小说 发现异同
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师随机点拨和提醒:阅读就是发现,如果你发现了两条,可以写两张;写的时候不要写长句子,几个关键词就可了。(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第一组同学上台)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
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生: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
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生一时答不上。)
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
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
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师: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师:是呀,“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
五、学法总结,拓展训练
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1.画情节图。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
第四篇:《小小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小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以《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为课例
一 趣读小小说 初识特点 1(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预设: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生:是谁在敲门?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
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
二 概读小小说 把握整体
过渡: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过渡: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我在自己班级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画了这样一幅情节图,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三 比读小小说 发现异同
过渡: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交流 预设:
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
生2:两篇小说都是关于爱的。
生3:都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生4: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回报年轻人。生5: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
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
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
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
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过渡: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有一个问题,《一件运动衫》这篇小说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吗?为什么?希望听到你们最真实的思考。
同学们,既然我们都认为故事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可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一件运动衫”做题目呢?
总结:是呀,这样写,故事就一波三折了。“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四 写小小说 《桥》 五 作业布置
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 1.画情节图。
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
第五篇:群文阅读--课例--说课稿
群文阅读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的模式
从单篇精读课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设计转变,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教学。
二、教材分析
《古诗四首》是我选取的四首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这四篇分别是杜甫的《春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牧的《泊秦淮》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三、教学导入
创设情境:欣赏歌曲《精忠报国》
虽然说,古人的“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情结,却滋养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就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在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最强音!
四、初读诗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同桌互相评价。学生示范朗读
根据同桌和小组推荐,找同学范读,四首诗任意选择。老师示范朗读
学生自由评价学生和老师的示范朗读。
结合范读,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五、质疑发现
四首诗都是表达爱国情感的,但各有什么侧重?即具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要找出依据。同学可以自由评价。老师归纳明确(老师仅示范《春望》,另外三篇学生自己做答):
《春望》通过一个“望”字,表达一个“忧”字。(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泊秦淮》通过一个“犹”字,表达一个“愤”字。(抒发诗人对士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一个“思”字,表达一个“愿”字。(表达自己还愿意为祖国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现身的强烈愿望。)
《过零丁洋》通过一个“死”字,表达一个“忠”字!
六、合作探究
这四首诗歌在课文中的编排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四首诗的相似之处,以及体现爱国情怀的句子。
七、拓展延伸
那么,作为学生的你,打算怎么做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呢?
八、作业设计
1、收集整理爱国的诗词名句、名人故事等。
2、背诵默写四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