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五环节情感渗透模式初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五环节情感渗透模式初探
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邓钧方
内容摘要:因为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的缺失,违背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自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使学生厌倦学习,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等副作用。为此我们研究“五环节情感渗透”,希望“情感渗透”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找到“五环节教学模式”与“情感渗透”的契合点,并为课题之主体研究做一些铺垫。我们设计的五环节情感渗透模式在实施教学中的操作点是:趣味、数史、数美、尊重、激励和感染,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想表达的是在教学的五环节上都可以选择机会进行情感渗透。在各环节上我们追求“导入趣味营情境,置疑适时引数史,探究合情有数美,实践分级透尊重,结题互动享成功”。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五环节、情感、渗透模式。
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反馈和师生精神情感融会的过程,是用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教学既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情感,也不能脱离知识空谈情感。因为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的缺失,违背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自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使学生厌倦学习,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等副作用。为此我们研究“五环节情感渗透”,希望“情感渗透”能为其顺利实施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找到“五环节教学模式”与“情感渗透”的契合点,并为课题之主体研究做一些铺垫。
1五环节教学模式与情感教育
1.1五环节教学模式及其内涵
五环节教学模式即:“导入•置疑•探究•实践•结题”。其内涵是:
导入——引导自然,灵活适度,创设情景,导思激学。置疑——设问巧妙,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议思疑。探究——彰显个性,自主发现,互探深究,辨题解难。实践——联系实际,参与实验,动静结合,多重训练。结题——归纳小结,提示规律,形成技能,拓展创新。
1.2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教育的含义一般是指由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而构建的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以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从根本的涵义上讲,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的真正的教学.2.五环节情感渗透模式的操作点
我们设计的五环节情感渗透模式在实施教学中的操作点是:趣味、数史、数美、尊重、激励和感染,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想表达的是在教学的五环节上都可以进行情感渗透,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要渗透。
2.1导入趣味营情境
我们知道,在新的教学内容学习之前,利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把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中,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或造成一种悬念,或激发学生兴趣,或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程的学习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条件,利用“数学小品”引入新课就是很好的途径。
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时,用“高斯求和的故事”导入;讲“等比数列求和”时,先讲课本的章前引言中“古代印度国王舍罕奖赏他的宰相国际象棋发明者达依尔的故事”:“达依尔只求国王按国际象棋的64格奖赏64份小麦,各格子小麦的颗粒数依次是:1,2,4,8,16,32,„„”;这时,学生觉得可笑,这是什么奖?“国王命人扛来一袋小麦还不够”。学生感到十分惊奇,有的甚至说:肯定不会吧!停顿片刻接着讲:“国王命手下再扛来一袋小麦仍然不够”。学生非常困惑„„怎么的?随后,我们提出问题:“你能帮帮国王算一算一共要放多少颗小麦?全印度能有这么多小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高涨,兴趣油然而生,由此自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把一些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有滋有味,把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数学小品”主要指“数学典故”、“数学趣味”、“数学谜语”、“数学名题”及来自学生的“巧思妙解”等,运用“数学小品”导入新课,应注意到:“数学小品”有很多,只有运用恰当才有精彩呈现。充满情趣的导入,为新课程的学习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2.2置疑适时引数史
数学既逻辑严谨又生动形象,教学中除应注重其严谨性,还要把握教材内容,将数学史料适时溶于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上海向明中学特级教师王大任在讲解“杨辉三角”时,他引经据典,告诉学生:“这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贾宪首先提出的。可是,法国人认为这个成果是帕斯卡的,其实,杨辉的发现就要早200年,这在我国清朝的《永乐大典》中有记载,可惜这大典的唯一真本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英国掠夺,至今存放在剑桥大学博物馆里。”王老师还当场写下诗句,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杨辉风流贾宪娇,千年轶事话前朝,永乐大典今何在,举头西望英伦岛。”
以数学史料渗透情感,需要费心查找资料,准确传递信息,精心设计情感目标,达到自然渗透的境界。
2.3探究合情有数美
审美的需要和求知的需要一栗,都属于学生需要结构中的高级社会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手段,也能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快๐情绪。这种快乐情绪不仅有助于理智感的发展,而且本身也有利于审美感的陶冶。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是寓教于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的确,“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神韵,使其显示出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和奇异美。哲学家赵鑫珊说:“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指出数理科学的美”。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数学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展示数学教材中的美的形式、思想和方法。上海向明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王大任正是这样,使学生怀着快乐情绪上他的数学课。例如,他在教“数列求和”时,板书如下
222公式:1+2+„+n=n(n+1)/2,①1+2+3+„+n=n(n+1)(2n+1)/6,②
321+2+3+„+n=(1+2+3+„+n)③。当第③公式出现时,学生竟惊呼起来:“有这样的数学关系﹗”他接着便向学生指出,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和谐美好的数学关系。„„他又自豪地告诉学生,公式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提出来的。相传那时我国酿酒业已很发达,在酒缸层层堆叠过程中遇到一个具体的计算问题,如果最下层堆100×100个,222上面一层是99×99个,再上一层是98×98个„„以此类推,100+99+„+2+1是多少个酒缸?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公式。经这样讲解,学生便陶醉在充满数学美的公式和隐匿在这些公式后面的反映人类智能的美好轶事之中。可见,一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律神韵”,枯燥乏味的运算,一波三折的推理,便会变成充满快乐情绪的探索。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还可通过一题多解、多变、多用进行问题的全面探究,寻找简洁优美的解题方法,在数学美的领略中,引起精神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作用。
2.4实践分级透尊重
我们所说的“实践”即“解题实践”也就是“练习或作业”,它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
“情感渗透模式”下的“解题实践”设计除了遵循一般意义上的目的性、重现性、开放性等原则外,突出体现针对性、差异性原则。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区别对待则可缩短这种差距。“解题实践”设计则应分层要求,分类布置。
“解题实践”是课堂的延伸,“解题实践”中的分层要求、分级评价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这样,有尊重关爱的姿态,就有亲和力、感染力的存在;有尊重关爱的姿态,就有“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有尊重关爱的姿态,数学教学就能展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境界。
2.5结题互动享成功
“结题”即一节课的“课尾小结”,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结题”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巩固知识理解、加深知识记忆、把握知识重点以及活跃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题”环节在充分注意“目标性”、“针对性”的前提下,着重启发性: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参与回顾、归纳、概括课堂学习内容,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或“提纲挈领,提炼关键”;或“由此及彼,展望后课”;或“课中设问,结题释疑”;或“串联知识,搭建网络”„„结题的方式很多,但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参与是关键。“结题”中参与,让他们在知识“最近发展区”参与,更能够让他们获得成功,这样,有成功就有快乐,有快乐就有兴趣,有兴趣就能产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2.6师生融洽境心来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有“融洽和谐”就有“宽松的感觉”,有宽松就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有“融洽和谐”就有“信任的存在”,有信任就会使教师输出的信息在学生那里有一种“易接受”的心理势态;有“融洽和谐”就有“期待的表达”,有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能源;有“融洽和谐”就有“感染”的展现,有感染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模范。
情由境生,境从心来。课堂是一种情感场,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走入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情感荡漾,融洽和谐”。
第二篇:学校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本环节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挖掘学生蕴藏的学习潜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导语、图像、音乐、视频等各种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自学思考,提出疑问
自学是学生利用上课的时间独立学习新课的知识,是学生熟悉教材、独立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在这个环节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
在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阅读的能力较低,可采用 “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中、高年级,则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解决问题。
本环节包括读(读课本、读资料等),看(看例题、看现场、看插图等),做(做练习、做实验、做模型、做游戏等)。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必须围绕教师的要求(学习目标)进行,防止无目的的“学”,关键要制导学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个别指导;
2、学习目标必须具体化、问题化(习题化),力戒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出现;
3、力戒探究性问题变成陈述性问题。
三、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共同研究环节,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交流是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合作,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课知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学生通过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实验、操作、推理形成共识。各小组可以围绕自学提纲去讨论,也可以根据教材去实验操作、也可以根据课本去“说一说”小组内相互交流,学生之间还可以适当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组之间解决,同学之间解决不了做好记录。然后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将本组学习成果和质疑充分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校正学生的片面思维,统一各小组的不同意见,形成共识,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其基本要求是:
1、在“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互相解答,如果学生不会解答时才由教师启发、引导解答。
2、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老师和同学们要及时给与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出对知识理解的片面及误解,帮助学生推理、抽象概括,建立正确的概念。
3、鼓励大胆表述和学会倾听;
4、教师要做的是合时宜的点拨而非不合时宜的提示干扰。
四、拓展延伸,升华知识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归纳总结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教师归纳总结集体的共同认识,寻找规律与结论,引导学生 准确灵活地领会单元目标的意图,2、教师要注意将规律与结论拓展开来,以其让学生开阔视野,在头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
3、拓展延伸要合情合理地把握课题,更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习题训练,巩固知识
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通过练习强化运用,通过运用巩固提高,获得能力;
2、注意练习的变式呈现。注意事项:
1、在环节1中,教师的各种教学手段一定要紧扣课堂内容。
2、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特点的原因,环节二和环节三可以交叉在一起
3、备课中,教师要做好两个预设:
① 学生在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②学生可能生成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想法设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教给学生学会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小学数学“五环节”教学模式
阳店镇中心小学数学组
第三篇: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固墙小学基于教学“五环节”创建高效课堂开展教研
行动实施方案
一、课堂改革的宗旨
为适应新课程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决定进行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此次改革,以“人本教育、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革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创设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育人环境,确保我校教育教学稳步发展。二、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说明
“备课、上课一体化、教与学一体化”的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用学案和预案代替了教案。以“学习周期”为基本单位,将一个周期切分为五个时段,明确了每个时间短属性,成为备课、上课的五个环节。具体这五个环节是:“预习----展示—反馈---巩固---达标”。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学案;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实施学案。学习周期因人、因内容而宜,可以是一个课时,也可以十几个课时。这个教学模式是比较固定、相对闭合的程序,一个周期内几个环节必须要有,顺序固定,周而复始。一般情况下,程序的几个环节在学习一个知识单元的整个过程中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现,但不一定在每节课中都体现出来。一个环节可以是一节课,可以是几节课,也可以是几分钟。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安排。
三、“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要求及说明
(一)备课阶段 目标引领
即确定一个学习周期的学习目标。确定目标要求:
(1)、在备课之前,要求所有教师要熟悉或基本熟悉教材知识体系。
(2)、通过各种途径,或调查,或座谈,熟悉学生的现有基础,包括知识基
础和接受水平
等,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3)、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本周期的学习目标。要求:
A、确定知识目标。不同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学科篇章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不存在确定知识点的问题;有的学科知识点比较博杂,尤其需要确定,不能有什么就学什么,否则以后的诸多环节就是低效甚至无效劳动。
B、依据知识目标的教育功能,确定其它目标。知识的差异性,决定了过程和方法的差异性,方法过程的差异性,决定着能力目标,决定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方式和培养目标。既是教教材,又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目标是知识目标,用教材的目标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目标转化成适当的问题,成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案。转化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问题要有层次性,应包括基础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性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基础问题是供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探究性问题是合作交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性问题是综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适合在班内交流解决。
在明确目标,把目标转化成问题的基础上完成预案。
(二)师生互动四环节
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自学学案,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并把解答结果写在学案上,学生自学课一定要有专用的时间,可以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教师给学生发自学学案,并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相应的自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也就是教师需要讲解的知识。
(2)、教师设置恰当的导人情境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视具体情况确定有无)。
(3)、学生根据自学学案上的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自我完成学案要求的项目。
(4)、将思考结果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新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相应的位置
上。
(5)、坚决反对不经过自学就直接进入交流的课。自学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自学的深入、拓展和提升。
合作解疑
(1)小组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每6人结为一组,进行交流。
A、相互检查识记性知识
B、小组内交流思考结果,纠正在自学中得出的思考结果中存在的可能出现的错误,达成共识。
C、小组内交流在自学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在交流过程中继续解决。
D、将组内结果和问题进行整理,以备在班内交流。
(2)班级内交流
.
A、组之间各派代表相互提问回答识记性知识
B、组之间各派代表交流组内对于问题的思考结果,相互纠正。
C、组之间派代表交流组内在交流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交流中新发现的问题,在班内求解。
D、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相机点拨,开启学生思路。对于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要及时肯定;对于小组讨论中存在认识差异的问题,由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再去阅读教材,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意见供学生参考,取得共识;如果还不能解决,作为课下思考题,留待下节课。精讲点拨
(1)教师总结包括内容:明确交流结果,强调本周期学习目标,评价学生在本周期学习行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进行点拨,解释。全面完成学习任务。巩固拓展
每一个知识单元章节学习过程结束后,必须要有巩固拓展。
(1)、口头检测,组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记忆理解。
(2)、口头检测,班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联想。
(3)、试题检测,用教师在备课中设计的检测题进行检测。
五、课堂教学五环节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及说明
1、学生主体性原则
’
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地、从心目中确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观念,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要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他们自己去实现。
2、师生平等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特定时段,师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教师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做首席学生,确定保持与学生的平视态势,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也要摒弃“学生感”,勇于做“教师”。
3、尊重教材的原则
教学中要强调教材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结合学生的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拓展。
4、三维目标兼顾的原则
知识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是基础,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生成能力,知识有助于生发情感,没有知识就什么也没有!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促进高尚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5、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的原则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课程”,知识是从生活中抽象到了书上,都是来源于生活,因而必然可以还原于生活。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才是鲜活的因而是有生命力的。新课程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科教学走进生活。课堂教学必须用身边的生活激发学生体验和探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知识放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就会达到生动鲜活,深入浅出的效 果。
6、全员参与和互动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参与,分层推进,在互动中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体验,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享智慧和成果。
7、促进学生思维的原则
课堂教学的活跃与否,主要是看学生的思维量,而不在于学生发了多少次言。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推理与顿悟、想象与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最容易激发灵感。想方设法,促进学生思维,是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原则。
8、灵活处理的原则
教师的讲和学生探究,目标一致,并不矛盾。主导不是主体,自主不是自流。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一定不要代替,学生不能自主的,教师一定要讲。
9、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结合的原则
合作交流、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没有合作交流、探究就没有智慧的碰撞和成果的共享,就达不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效果。但这并不意昧着放弃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切身的体验以及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把握。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合作交流、探究是独立思考的延伸和升华。
10、充分利用评价导向的原则
利用学生心理,适时适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引导课堂的走向,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调控有着绝对的效果。
固墙小学
2016/11/14
第四篇:学校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团泊镇中学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一、实施“五环节教学模式”重点要解决改进的问题
我校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已经四年,期间已经有两个县级立项课题结题,一个是初中“主体-高效”教学模式研究;一个是农村初级中学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与实践。实际上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和四年前比,并没有多大变化,大部分课堂效率仍然很低。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不少教师由于受规范办学行为之前的惯性影响,不少教师缺乏课型意识和优化教学流程意识,寄希望于“广种薄收”,把新知探索、巩固复习、检测讲评等课型上成一个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课堂授课时间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二.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鉴于以上问题,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自本学期开始实行电子教案,加强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按着“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今后学校组织听课活动,主讲教师必须向听课教师提供本课时的教学方案,不能提供教学方案视为“没有完成超周备课,无教案上课”相应的教学常规检查时备课项目不能评为优秀。以下是我校“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今后的电子教学案中,必须充分体现出以下五个环节:
1、激发兴趣,情境导入(简称:导入新课)本环节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挖掘学生蕴藏的学习潜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导语、图像、音乐、视频等各种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灵活的方式明确课时学习目标任务。
2、自主学习,提出疑问(简称:自主学习)
本环节包括读(读课本、读资料等),看(看例题、看现场、看插图等),做(做练习、做实验、做模型、做游戏等)。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必须围绕教师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防止无目的的“学”,关键要制定好自主学习方案,学校提倡使用导学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个别指导;
2、呈现给学生的学习目标必须具体化、问题化(习题化),力戒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出现;
3、自主学习环节的方式和时间,可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3、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简称:精讲点拨)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讲”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教师归纳总结集体的共同认识,寻找规律与结论,引导学生准确灵活地领会单元目标的意图,2、教师要注意将规律与结论拓展开来,以其让学生开阔视野,在头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
3、拓展延伸要合情合理地把握课题,更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有效训练,巩固知识(简称:训练巩固)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通过练习强化运用,通过运用巩固提高,获得能力;
2、注意练习的变式呈现。
5、总结评价,查漏补缺(简称:总结评价)
总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想法设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教给学生学会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团泊镇中学教务处
2015.3 4
第五篇: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1
平凉五中关于开展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及说明
(2013年修订版)
一、课堂改革的宗旨
为适应新课程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决定进行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此次改革,以“人本教育、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革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与中考高考目标的有机统一。
2010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校就探索出“七环节”教学模式,结果两年多的反复实践和总结,提炼升华为“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二、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说明
“备课、上课一体化、教与学一体化”的五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用学案和预案代替了教案。以“学习周期”为基本单位,将一个周期切分为五个时段,明确了每个时间段属性,成为备课、上课的五个环节。具体这五个环节是:展示目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巩固检测。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学案;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实施学案。学习周期因人、因内容而宜,可以是一个课时,也可以十几个课时。这个教学模式是比较固定、相对闭合的程序,一个周期内几个环节必须要有,顺序固定,周而复始。一般情况下,程序的几个环节在学习一个知识单元的整个过程中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现,但不一定在每节课中都体现出来。一个环节可以是一节课,可以是几节课,也可以是几分钟。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安排。三、五环节学案性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要求及说明
(一)准备阶段
目标引领——即确定一个学习周期的学习目标。要求:
(1)、在备课之前,要求所有教师要熟悉或基本熟悉教材知识体系。
(2)、通过各种途径,或调查,或座谈,熟悉学生的现有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
等,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3)、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本周期的学习目标。要求:
A、确定知识目标。不同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学科篇章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不存在确定知识点的问题;有的学科知识点比较博杂,尤其需要确定,不能有什么就学什么,否则以后的诸多环节就是低效甚至无效劳动。
B、依据知识目标的教育功能,确定其它目标。知识的差异性,决定了过程和方法的差异性,方法过程的差异性,决定着能力目标,决定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方式和培养目标。既是教教材,又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目标是知识目标,用教材的目标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目标转化成适当的问题,成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案。转化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问题要有层次性,应包括基础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性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基础问题是供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探究性问题是合作交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性问题是综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适合在班内交流解决。
在明确目标,把目标转化成问题的基础上完成预案——导学案。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客观性。要根据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不具有随意性。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
要因材施教,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要有弹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创生性”中,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目标是给自己看,教学目标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教学制定的详尽目标。
目标制定要不说或少说:正确而无用的话;可有可无的话;不能量化和不可检测的话。目标要真实、具体地描述本节课的目标,不抄课程标准上的话。
(二)实施阶段
1、目标展示
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才能避免一节课的活动缺乏条理,甚至劳而无功的结果。目标还具有检测作用。学习目标确定之后,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成了衡量学习效果的尺度。教学检测就是以既定的学习目标为标准,用可靠的测量手段显示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就是把通过集体备课所确定的目标详细认真的展示,解说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自学学案,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并把解答结果写在学案上,学生自学课一定要有专用的时间,可以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教师给学生发自学学案,并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相应的自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也就是教师需要讲解的知识。
(2)、教师设置恰当的导人情境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视具体情况确定有无)。
(3)、学生根据自学学案上的要求,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自我完成学案要求的项目。
(4)、将思考结果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新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相应的位置上。
(5)、坚决反对不经过自学就直接进入交流的课。自学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自学的深入、拓展和提升。
3、合作解疑
(1)小组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每6人结为一组,进行交流。
A、相互检查识记性知识
B、小组内交流思考结果,纠正在自学中得出的思考结果中存在的可能出现的错误,达成共识。
C、小组内交流在自学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在交流过程中继续解决。
D、将组内结果和问题进行整理,以备在班内交流。
(2)班级内交流
.
A、组之间各派代表相互提问回答识记性知识
B、组之间各派代表交流组内对于问题的思考结果,相互纠正。
C、组之间派代表交流组内在交流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交流中新发现的问题,在班内求解。
D、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相机点拨,开启学生思路。对于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要及时肯定;对于小组讨论中存在认识差异的问题,由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再去阅读教材,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意见供学生参考,取得共识;如果还不能解决,作为课下思考题,留待下节课。
4、精讲点拨拓展
(1)教师总结包括内容:明确交流结果,强调本周期学习目标,评价学生在本周期学习行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进行点拨,解释。全面完成学习任务。
5、巩固检测
每一个知识单元章节学习过程结束后,必须要有巩固拓展。
(1)、口头检测,组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记忆理解。
(2)、口头检测,班内相互提问,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联想。
(3)、试题检测,用教师在备课中设计的检测题进行检测。
五、课堂教学五环节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及说明
1、学生主体性原则
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地、从心目中确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观念,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要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他们自己去实现。
2、师生平等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特定时段,师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教师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做首席学生,确定保持与学生的平视态势,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也要摒弃“学生感”,勇于做“教师”。
3、尊重教材的原则
教学中要强调教材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结合学生的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拓展。
4、三维目标兼顾的原则
知识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是基础,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生成能力,知识有助于生发情感,没有知识就什么也没有!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促进高尚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5、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的原则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课程”,知识是从生活中抽象到了书上,都是来源于生活,因而必然可以还原于生活。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才是鲜活的因而是有生命力的。新课程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科教学走进生活。课堂教学必须用身边的生活激发学生体验和探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知识放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就会达到生动鲜活,深入浅出的效 果。
6、全员参与和互动原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参与,分层推进,在互动中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体验,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享智慧和成果。
7、促进学生思维的原则
课堂教学的活跃与否,主要是看学生的思维量,而不在于学生发了多少次言。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推理与顿悟、想象与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最容易激发灵感。想方设法,促进学生思维,是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原则。
8、灵活处理的原则
教师的讲和学生探究,目标一致,并不矛盾。主导不是主体,自主不是自流。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一定不要代替,学生不能自主的,教师一定要讲。
9、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结合的原则
合作交流、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没有合作交流、探究就没有智慧的碰撞和成果的共享,就达不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效果。但这并不意昧着放弃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切身的体验以及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把握。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合作交流、探究是独立思考的延伸和升华。
10、充分利用评价导向的原则
利用学生心理,适时适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引导课堂的走向,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调控有着绝对的效果。
平凉五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