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共有8篇课文,包括《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涵盖了小学简单机械中杠杆、轮轴、滑轮、斜面四个方面的知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常用的工具,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分析、猜想、实验,研究我们常见的工具,发现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是区分运用了多种机械原理工作的简单机械,如钳子既是杠杆,又是轮轴,要引导学生加以区分。
这个单元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喜闻乐见,同时,正因为知识和生活联系密切,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差,造成错觉,影响学生认知周围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要加以正确引导。
本单元的教学计划授9课时。分四周授完,其中每篇课文1课时,安排1课时实践活动。
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常需要利用工具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认识这些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了解其作用和特征。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工具的使用方面和作用。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的工具。选择工具完成不同的工作。
教学准备:开瓶器、剪刀、钉锤、镊子、螺丝刀、螺钉、图钉、小刀、木板、铁钉等。课前在木板上钉一口铁钉、一口螺钉、一口图钉。教学过程:
一、我们用过的工具:
出示常用工具,说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各有什么用途。
1、依次出示开瓶器、剪刀、钉锤、镊子、螺丝刀、小刀、木板、铁钉等工具,请学生说说这些工具各是干什么用的。
2、说说我们是怎么使用这些工具的。
3、认真填写第2页的表格。
4、教师巡视,指出问题,集体订正。
二、学会选择工具:
1、师述: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捷地解决很多问题。
2、出示木块,上面钉了一口铁钉、一口螺钉、一口图钉,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用讲桌上的工具将这些不同的钉子起出来。(提示:用什么工具最简单省力?)
3、说说使用不同的工具做这些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用起钉锤起铁钉最方便,也可以用钳子拔铁钉; 用螺丝刀拧螺钉最方便; 用小刀撬图钉最方便。
4、学生汇报在家里使用工具做事情的经验。
三、认识简单机械:
1、什么是机械?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2、什么是简单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3、对于简单机械,我们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我们身边的工具很多,在平时使用时,我们要学会选择工具,使所做的事情更顺利、更快捷。
教学反思:
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杠杆有省力的作用,杠杆有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之分,会找杠杆尺里的规律和秘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举一反三,根据现象找规律,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借助杠杆尺研究杠杆的秘密。教学难点:杠杆省力的规律。
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学前班玩过翘翘板吗?你描述一下当时的感觉。(生描述)今天我们就来玩玩与翘翘板类似的工具。(出示杠杆尺)
二、初步研究,探索新知。
1、演示实验 认识杠杆尺。
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
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杠杆尺的右边的么一、二、三、四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分组实验,并指名上台演示。)
记录下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出示小黑板,学生填空。
三、深入研究,深化认识。
1、认识杠杆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认识杠杆各位置的名称: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认识生活中的杠杆。
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钳子、钉锤、剪刀等都是杠杆。找出它们工作时的三个位置。
4、寻找杠杆省力的秘密。实验证明: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联系我们曾经用过的杠杆类工具,讨论杠杆在什么状态下能省力?在什么状态下不能省力?
2、分析常用的杠杆工具,说说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不省力杠杆。省力杠杆: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等。
3、为什么在有些地方我们要使用费力杠杆? 教学反思: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杠杆的性质,学会比较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经历制作小杆秤的过程。
3、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兴趣,养成会观察、会动手、会分析比较的习惯。教学重点:杠杆类工具省力不省力的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比较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教学准备:教具:铁片、密封铁桶、啤酒瓶、铁夹子、开瓶器、镊子、枝剪、钳子、钉书机、钩码、杆秤
学具:制作杆秤所需的竹条、细绳、硬纸片、针、剪刀、小螺丝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开瓶器将啤酒瓶打开。
2、提问:这位同学借助什么工具完成打开瓶盖这件事?
3、过渡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事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如打开瓶盖、抬起重物等。这些工具是应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
二、初步研究,探索新知
1、比较三种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用铁片撬开铁桶盖子; 用夹子夹住东西; 用开瓶器打开啤酒瓶。
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比较?比较一下哪个省力,哪个不省力?如何找出它们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看看瓶盖上的凹痕就知道支点在哪里了。)
2、认真分析比较三种杠杆类工具的三点位置有什么不同。
向下压的位置
靠在铁桶边缘的位置
插入盖子底下的位置
()
()
()
3、比较这三个杠杆类工具,哪个省力,哪个费力?
4、下面的杠杆类工具与上面的杠杆类工具比较,哪个与哪个更相似? 钳子、枝剪、镊子、切(铡)刀、曲线钳、剪刀、钉书机 填写下表:
5、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
三、分组实验,深入研究
1、认识杆秤。
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谁能说说杆秤的使用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杆秤。
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3、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分析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教学反思:
4、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和研究,使学生能发现螺丝刀的结构特点,认识轮轴,认识轮轴的性质,能发现轮上用力省力的秘密。
2、经历实验、比较、分析、探究的过程。
3、培养学生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的运用,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轮上用力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比较、分析,发现轮轴省力的秘密。
教学准备:螺丝刀、铁架台、钩码、小黑板、大小轮轴模型、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出示螺丝刀,问:“这是什么?”
2、说说螺丝刀有什么作用?
3、观察螺丝刀的构造,看看能发现什么?
(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刀柄上有些凹,这可以增加摩擦力。)
二、认知事物
1、什么是轮轴?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板书:轮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轮轴有什么作用?
演示实验:把两个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实验。填写第10页的表格。
3、玩一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力气小的同学握刀柄,力气大的同学握刀杆,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看看谁能取得胜利。
4、认识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把上面的轮轴装置中的轮换成一个更大的轮,在这个轮轴上再做上面的实验。记录下每次所用力的大小。填写第11页的记录表。板书:轮越大越省力。
三、分析比较
1、面两种轮轴提起重物所用的力进行比较,从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2、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它们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轮?哪一部分相当于轴?
3、轮轴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哪些方便?
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扳手、辘轳、自行车脚踏板。
四、总结发现 教学反思:
5、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研究,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和作用,会制定研究计划。
2、通过找滑轮上三个点的位置,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寻根究底的科研精神。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演示用:滑轮若干、绳子2根、钩杩2盒、铁架台,简单机械演示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语:升国旗时,我们肯定想过,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子就能升那么高?你猜有什么秘密?
二、初步探究新知:
1、模拟升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在铁架台上完成“升旗”实验。
2、认识定滑轮及其作用: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试一试,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在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定滑轮是不是有省力的作用?完成分组实验。填写第13页的表格。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定滑轮不省力。(板书:不能省力)
3、认识动滑轮及其作用:
演示动滑轮实验,学生记录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填写下表:
板书: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三、拓展延伸
1、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2、以杠杆原理分析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上三个点的位置。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水滴里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水样和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其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第一单元教案
2、做酸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2、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3、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4、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
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加热后冷却到30—37度保温8小时左右。
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
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
4、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
5、巩固学习
提问:细菌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
第一单元教案
3、馒头发霉了
一、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霉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画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霉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及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一般怎么做可以防止物食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食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放干燥剂防止食品的发霉。
5、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第一单元教案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3、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4、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洋葱、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1、引入搭建生命体的话题。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
2、利用不同工具组逐次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
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比较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结构的的异同,它们都是有一块块“积木”构成,但积木的形状、大小不相同。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1)介绍细胞的发现。
(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
介绍白细胞的功能。
4、巩固: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单元名称:
第三篇: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我在成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2-3页内容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6、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7、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8、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9、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10、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教学难点: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预习设计: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比如:图片,录像。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4.交流预习收获。1课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1.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三、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
四、限时作业(限时3-5分钟)评价方式:小组交流,推荐汇报。
1、举出证明我们成长的例子。
2、谈一谈,你对于自己这么多的变化后的感受。
五、预习作业:
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相关资料。
2.近来自己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有没有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设计
我在成长
1.人体生长包括身高、体重的增长和整体各部分比例的变化。2.人体身高出生后一年内增长最快。
3.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先快后慢,8岁时脑的生长已基本结束
4.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疾病、遗传、精神及体育锻炼和劳动。教学反思:
2、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内容: 教材4-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2、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3、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4、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5、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
6、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教学难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相关资料。
2、课前让学生分男、女生坐或和好朋友一起坐。
预习设计: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相关资料。
2.近来自己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有没有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交流预习收获。
师问: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些成长的情况,大家发现自己都在慢慢地长大了,自己的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时时察觉出来?
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要来继续了解我们身上悄悄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了解青春期的变化
1.讲述: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我们六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在这段时期,我想大家在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变化。
2.谈话:你愿意和好朋友或老师说说悄悄话,交流一下近来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3.同学自由交流,并将讨论结果作简单的记录。
4.全班交流: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察其它同学说)
5.教师针对性小结。
我国7——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性别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课时 男 身高121 126 131 135 141 145 154 160 165 168 169 171 女 120 125 131 136 143 148 153 156 157 158 158 158 6.谈话: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看看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多大年龄开始增长比较快?男生和女生有没有差异?
7.小结: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播放青春期特点的录像。
9.谈话:青春期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10.学生读一读课本第5页“青春期的心理特点”。11.提问:近来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变化?
1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说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不用害羞、不用害怕,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
三、讨论如何对待青春期变化
1.谈话: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期我们要注意些什幺? 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4.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小结,没有提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并板书。(青春期注意点: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穿戴合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人”了,你觉得当孩子好,还是成人好?为什么?
3.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五、限时作业:(限时3-5分钟)评价方式:独立完成,小组评改。
1、青春期男女()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的开始。
3、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4、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青春期?
六、预习作业:
搜集资料,对人生的分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板书设计
悄悄发生的变化
1.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叫青春期。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3.青春期应注意: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穿戴合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绪
教学反思
3、人生之旅
教学内容: 教材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
4、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5、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6、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7、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教学难点: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狮身人面像图片;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学生准备: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预习设计:搜集资料,对人生的分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1.师:哪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呢? 2.揭晓谜底:人。交流预习收获。
二、讨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几个时期
1.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你能给你划分的各个时期起个名称吗?(适时板书:人生之旅)
2.请把你的划分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人 生 之 旅
我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个阶段
分别为: 3.学生自己填写记录单。
(1)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是怎样来划分的。(2)与大家交流你是怎样划分的?
(3)每一个同学汇报完,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他的划分依据、划分阶段?(4)看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三、预测自己的身高
1.出示P8上面的一组照片,谈话: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父亲的合影,有趣吗?从他们两人不同阶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发现?他们的身高为什么越来越接近?长得为什么很像?
2.小结: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多,到越来越相近了。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长大后身高多少?
(2)学生自学书上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
(3)汇报书上介绍了哪些预测身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查表,怎样查表,怎样利用公式计算)(4)全班交流预测结果。
4.小结: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
四、讨论、交流
1.谈话: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资料和观察了,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还有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该怎么做?
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
4.思考:请你想象一下,自己60年后会怎样生活?
五、拓展延伸:尊老爱幼
谈话:我们知道了婴儿和老人都是需要照顾的,你们愿意去关心、照顾他们吗?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周围哪些婴儿和老人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们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学雷锋小组,去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吗?
六、限时作业(限时3-5分钟)
评价方式: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反馈矫正。1.请将下列特征与人体生长相对应的时期连线 呀呀学语 老年期 十月怀胎 婴幼儿期 颐养天年 胎儿期 抚育后代 青年期 勤奋求学 成年期 生长迅速 学龄期 努力工作 青春期
2.我们在生长发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七、预习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2.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板书设计:
人生之旅 人的一生要经过:
胎儿期 婴幼儿期 学龄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教学反思:
4、踏上健康之路
教学内容: 教材9-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2、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3、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4、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
教学难点: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自己的生活。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
预习设计:1.查阅资料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2.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交流预习收获
二、分析全班同学的身高
1、谈话:这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这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研究,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2、做我们全班的身高统计图。
(1)出示一张空白统计表,按照身高分段统计人数。(身高数据在第1课时已测量)(2)分别做男女生的身高统计图。
(3)观察此表,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
三、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
谈话: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在班级的状况了,我们再来根据教材12页的身高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
学生活动。
四、了解健康生活方式。
谈话: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怎样做?(从个人卫生、营养及膳食卫生、学习卫生、体育锻炼、睡眠时间、科学用脑、正确使用电脑几方面加以认识。)
五、限时作业:(限时3-5分钟)评价方式: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1、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该怎么做?
2、制订自己的健康作息表
六、板书设计
4、踏上健康之路 注意个人卫生
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加强体育锻炼 保证充足的睡眠 不迷恋电脑 科学用脑
教学反思:
第四篇: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1、稻草人
一.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学习作者的表现方式。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b.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心)
c.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
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
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自然段,思考:
a.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
b.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
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
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
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
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
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七.总结全文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九.语段仿写:
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
板书:
1、稻草人
稻草人 ———————————————— 老妇人
(善良)
焦急
担心 愤恨
悲伤
(可怜)
2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于物无不陷也
物莫能陷也
锐利戳得穿
坚固戳不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2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意:
3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理解上的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生字,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背景及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课内外的阅读你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可爱的童话人物。其实很多可爱的形象都出自一位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简介作者)他的作品揭露丑恶、歌颂善良,还蕴含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所得。
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喷香pèn明晃晃huǎng暖和huo裂缝fèng
2、尝试当堂听写词语
3、再读课文(可以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先思考后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感悟:
故事发生在大年夜,远远地走来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出示学习提示:
1、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要点:冷、饿、不敢回家(演示文稿相机出现重点句子,指导理解、朗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先读后议再读)
无论多冷多饿,无论打着卷落满雪花的金发多美,她都顾不上。从两次“大年夜”的出现感受到小女孩现在饥饿、寒冷、痛苦,生活很悲惨。
3、反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2。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方法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出示表格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②学生交流补充填写。
擦燃火柴 幻想 现实
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烧过的火柴梗(寒冷)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又厚又冷的墙(饥饿)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消失在夜空一颗星陨落(痛苦)
第四、五次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
步骤二:作者将幻想与现实交替表达的写作方法,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画批谈感受,再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现文稿,重点体会: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①分别指名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幻象终究是幻象。在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终将破灭,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
②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语气悲伤的、惋惜的。可强调“只有”、“又厚又冷”)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①自由读,谈体会。-----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没有的。这句话预示着她死去了。小女孩渴望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现实是多么残酷呀!
②再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10、11自然段。出示这两句话,找不同,谈感受。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①对比读,你发现什么?
②个人读,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大年夜”本来是欢乐幸福的,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社会太不公平了。
③齐读文中的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体会?-------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②作者这样表达,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三、小结内容,情感深化:
课文将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生活与美好的幻象对照写出,使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可怜、悲惨,当今社会的黑暗。还有千千万万的贫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值得同情呀!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词语。
2、再把感受深的语句读一读。
3、朗读文章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寒冷暖和的火炉(温暖)
现实饥饿喷香的烤鹅(美食)幻象
痛苦美丽的圣诞树(欢乐)
无人疼爱慈爱的奶奶(疼爱)
悲惨、黑暗值得同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2、展开想象,进行练笔,进一步深化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课文,进行练笔。
教学过程:
一、回顾畅谈:
1、回顾文章内容,说一说: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把最打动你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10、11自然段,学完文章后你有些怎样的深刻?
二、创设情景,尝试练笔。
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和她说些什么呢?
① 自由读一读15页的“阅读链接”。
② 从短短的诗歌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 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④ 小组内交流。
⑤ 全班交流评价标准:真情实感;尊重原著基调;语句通顺。
三、词语检测:
1、订正作业中关键词语(如:蜷、烤、僵)
2、多音字组词语。喷缝和晃
3、比一比,组词语。
梗
蜷
僵
便
倦
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进行课外阅读,为后面活动做准备。
4、刺猬汉斯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
(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童话描写了主人公刺猬汉斯的形象,赞扬了他坚毅、勤奋、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吗?(格林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格林童话《刺猬汉斯》。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冷潮热讽”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建议时间在10分钟)
3、汇报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告戒:课文指公主自己警告劝戒自己不得改变主意。
冷潮热讽:因为没有孩子,农夫受到人们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2)课文讲了一个富有的农民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他骑着公鸡住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他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他的猪。后来,他给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要求他们写一份保证书:在回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两位国王回家后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公主,可是第一位国王不守信用,没有遵守诺言;而第二位国王的公主,不嫌弃长相奇怪的汉斯。最后汉斯脱掉了刺猬皮,变成英俊的小伙子,和第二位公主结了婚。(学生汇报内容时,只要大致内容讲到就行)
三、评价人物,感悟明理
1、师: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对汉斯有什么看法?我们还可以说说对其他人物的看法。
2、小组合作,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3、指名反馈。
(1)对汉斯的评价
(2)对第二位公主的评价
(3)对农夫的评价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汉斯非常坚毅、勤劳、纯朴、善良,我们要向汉斯学习;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就能获得幸福;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赞扬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优秀品质,同时通过第二个公主知道了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五、作业布置。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4* 刺猬汉斯
格林兄弟
学习汉斯 坚毅、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白了
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会认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3、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让我们快读读吧!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诧异:觉得很奇怪。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恳求:恳切地请求。
2、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学习方法提示:①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②与同学探讨交流
3、全班汇总,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集体讨论: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评价要点: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
◎如对比谈:---------鹅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尼尔斯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很好诠释。
1、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追得鹅满地跑,要么就拔鹅翅膀上的毛。鹅都非常怕他。
2、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聚集起来,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翅膀来。
◎再如7、8自然段中尼尔斯对待马丁的态度(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
◎又如13自然段“立刻赶过去”体现他的勇敢。
四、交流学习体会:今天学习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如:积累了词语:蹑手蹑脚、无声无息、出其不意、百爪挠心;
了解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人物特点;
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好词好句画一画,读一读。
2、可以找到原著全文读一读。
语文百花园一
口语交际及阅读平台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课内外阅读的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在本单元的新课文教授之后都布置一些与此次训练有关的内容,供学生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好吗?
二、学习借鉴:
1、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2、交流明确:①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②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
③倾听别人发言要边听边思考
三、准备发言:
1、自己在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2、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自己先小声说一说。
四、进行活动:
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对听、说者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
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大王”
五、延伸阅读:
教师: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很丰富,而且同学们在阅读中不仅用眼睛在看、用嘴在读,更是用心在感受、用头脑在思考。老师也阅读了一些作品,特别是我还发现了一种体裁-----寓言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1、自主阅读,思考:①寓言和寓言诗又有什么异同?②这两则寓言诗告诉我们什么?
2、集体交流:问题①同样都给人以启迪,讲述道理‘但寓言诗比寓言更加短小精炼。
问题②这两则寓言诗都告诉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去认识它们。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内容”,讲给家人后伙伴听。
2、阅读“习作要求”,作好准备。
第五篇:六年级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 确定位置(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页例1和例2,练习一1、4两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确定的规则,出示P2例1:多媒体教室情景图(1)张亮坐在哪里?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介绍他的位置吗? 生可能会出现: A,第3排第2个 B,第2组第3个 这里的第几排、第几组和第几个都是怎么规定的?(2)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张亮的位置呢?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3)张亮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王艳和赵强坐在哪里?(板书)2.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
(1)如果用下面这样的图表示同学们的座位,你能找到张亮的位置吗? 第7行 ○ ○ ○ ○ ○ ○ ○ ○ 第6行 ○ ○ ○ ○ ○ ○ ○ ○ 第5行 ○ ○ ○ ○ ○ ○ ○ ○ 第4行 ○ ○ ○ ○ ○ ○ ○ ○ 第3行 ○ ○ ○ ○ ○ ○ ○ ○ 第2行 ○ ○ ○ ○ ○ ○ ○ ○ 第1行 ○ ○ ○ ○ ○ ○ ○ ○
师:第2列第3行,还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张亮(2,3)”,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板书)读作“张亮二三”。问:这里的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张亮(2,3)表示什么?指出数对中“列在前,行在后”,这是一种规定。
(2)王艳和赵强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吗?从这两个数对你发现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会混淆吗?为什么?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同桌交流。(4)你能指出下列数对分别表示我们教室里的哪一位同学吗? 第一组:(5,2)、(4,5)、(1,6)
第二组:(7,3)、(5,3)、(2,3)问:观察这一组的三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组:(3,4)、(7,4)、(6,4)问:观察这一组的三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有什么优点?
3、教学例2,用数对确定位置 出示例2“动物园示意图”
⑴、问: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例1有什么不同? 生:例1是根据具体人的位置的,例2是根据线标的。生:例2是标在格子线上的。
师:例2中0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数的起点。
让学生说一说第3列是哪一条线?第5列是哪一条线?第3行是哪一条线?第5行是哪一条线?
⑵、师: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 生:大门的位置是(3,0)
追问:这里的3,0分别表示什么呢?(第3列,第0行)
⑶、小组讨论:熊猫馆等其他景点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学生汇报(略)⑷观察比较
师:看一看大象馆与海洋馆的位置有什么特征?(数对中左边的数都是2)这说明什么呢?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⑸、你能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吗?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二、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①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吗? A C
B D 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学校会议室地面铺地砖,九块花色地砖分别铺在以下位置:(7,2)、(5,3)、(9,3)、(3,4)、(7,4)、(11,4)、(5,5)、(9,5)、(7,6),请你用彩笔给花色地砖涂上色。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
②、学生操作后交流。得出:表示同一行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2、练习一第1题、第4题。
三、总结提升,形成技能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2.出示“神州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让学生带着生成的新问题下课:地球这么大,地球上的位置是怎么确定的呢?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列,行)
教后反思:
课题 《位置》的练习(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P4——7练习一2、3、5、6、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练习
1、填一填,再回答
⑴、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横排叫做(),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往()数。
⑵、○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 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列第()行,(8,7)在图中表示第()列第()行的位置。
2、动物园的平面图。
①、动态生成方格图,渗透坐标思想
②、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请生汇报,说理。③、游戏:猜景点
任选你想去的一个景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小组内同学看数对说地名,看看说得对吗?全班交流。
如果想去的景点是在(,4),可能是哪里?
得出: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④鳄鱼潭在(2,4),请标出。图上(4,2)和(2,4)表示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 得出: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注意两个数的顺序。
⑤小强的位置在(3,1),他要去的地方位置在(6,5),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的行走路线吗?
过渡:数对能表示一个人的具体位置,平面图上一个地点,利用数对还能准确描述一张图纸上一个图形的具体位置。
二、巩固性练习:
书本第2、3、5、6、7、8题,学生先独立练习,老师再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点评,指正(为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这部分练习可以课前布置)。
三、发展性练习
1、移动图形
⑴、在格子图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并构建一个平面示意图,确定列和行,用数对表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⑵、把三角形ABC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两格后的图形用A’、B’、C’标出对应的点,并用数对表示A’、B’、C’的位置。
⑶、把三角形ABC绕B点逆时针90°,得到的图形用A”、B”、C”标出对应的点,并用数对表示A”、B”、C”的位置。
2、五子棋
明明和小强下五子棋:
明明执黑子先下,小强执白子后下。
明明和小强的落子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明明:
1、(4,5)
2、(5,6)
3、(6,7)
4、(7,8)
5、(4,7)
6、(5,7)
小强:
1、(5,5)
2、(6,6)
3、(3,4)
4、(8,9)
5、(4,4)
6、(7,7)
⑴、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画出一个简单的棋盘,并在棋盘上画出黑子和白子。⑵、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如果你是明明,你的下一步棋子准备放哪?请用数对表示。
3、涂色游戏
根据下面给出的数对给方格涂上相应的颜色,并说说涂出的图形是什么。
红色:(3,4),(4,5),(5,6),(6,7),(7,6),(8,5),(9,4),(4,4),(5,4),(6,4),(7,4),(8,4)。
蓝色:(4,1),(4,2),(4,3),(8,1),(8,2),(8,3)。黄色:(8,6),(8,7)。
绿色:(7,10),(8,9),(8,11),(9,9),(9,11),(10,9),(10,11),(11,10)。
四、课堂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我们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以后指导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练习的这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