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教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和基本国情决定了企业用工太过于注重工人的专业技能,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大部分人都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就是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学校,自然而然的就放松,甚至是放弃了对文化课尤其是历史这些小学课教学的重视。甚至认为,学生只要专业技能掌握的好,就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根本用不着学习历史之类的副课,导致了目前大多只等职业学校不开设历史课的现状。
即使是有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历史课,也仅仅是在个别专业开设,而且课时很少。(像笔者所在学校就是只在幼师、美工两个专业开设了历史课,每学期每班30课时)就这样甚至还有学校让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非历史专业的教师讲历史课,而让年富力强的历史专业教师改上语文、英语等其他课程。这样,造成了中职学生历史文化知识极度贫乏,历史文化素质较低。
因为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不重视,加上个别教师的不负责任,目前中职学校的历史课或者照本宣科填鸭,或者机械死板教条,或者自由散漫。
这一切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极低。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针对目前社会、学校、家长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教学有待加强。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念始终贯彻其中。如今,举国上下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不应仅仅是一个教育改革的口号,而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教育思想。在这场教育改革中,历史教学应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我国,历来也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的哲理,说明历史知识在人生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工作。
历史教育担负着“传承文明”的重要任务。历史知识是一种综合性知识,从学科内容来说,它具有极其宽泛的涵盖面,文史哲、数理化以及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从其社会功能来说,它且有很强的思想性,中外传统上的价值体系、人生观及信仰,无不蕴含其中。正是由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多种学科的关联作用以及它自身那博大精深的内涵,才使得它历来在科学知识的殿堂里占据着一种特殊地位,并以其独特的方式着社会和民族的向心力。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表情,那是最基本的。”科学大师的人才素质观昭示我们,仅仅搞好单科教育是不够的,还应注意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意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又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用数年的心血,调查了大量的巨商,各方要员和学者专家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他们取得事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只有15%得益于专业知识,而重要的是靠自身具体的各方面良好素质。
在中职学校,我们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教学氛围相对宽松,给我们历史教学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我们的历史教学,不必和普通高中一样紧紧围绕高考的指挥棒,不必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在历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放开了手脚的我们应该也能够把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学搞好。
三、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教学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的困境,就如何加强历史教学提以下六点浅薄的建议:
1、普及历史教学,把历史教学与学生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中职学校普及历史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买上教材,配备教师。而应该针对各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针对学生历史文化素质低的特点,尽量的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本地历史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多了解家乡文化的渊源和历程;更要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使历史教学明显的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修养。比如在幼师、美工专业
班级要多加一些艺术史的知识;在汽修专业的班级,应该让学生多了解交通运输业特别是汽车的发展历史,这样不至于出现汽修班的学生不知道卡尔〃本次、戈特利布〃戴姆勒为何许人也的尴尬境地,等。
2、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彻底实现人尽其用。
让历史专业教师回到自己的专业上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加强历史教学。坚决杜绝随便找人顶任历史教师的现象,避免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不知所云。
3、改革历史教学,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1)历史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的提高,改革历史教学方法。
要把历史教学搞好,关键还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再机械死板,死记硬背了。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有趣导入新课,尽量多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讲课中注意文史结合等等,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记,尽量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化历史教学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点的落实,对重点难点的掌握,强调历史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及死记硬背,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这种脱离生活的历史知识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固有的精神、文化、智慧与情感等丰富的生命内涵。再加上历史教育极度缺乏那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素
材,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历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历史教学应该生活化。
历史教学生活化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创设特定的生活化的历史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3)开展历史学科课外活动,充分发挥社会课堂效益 历史学科课外活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在历史学科的重要表现。课堂里、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道理,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得到印证、启发和补充,通过人体多种感官功能得到更生动、更鲜活、更深刻的体验,铭刻于心。
(4)关注现实,挖掘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今后的历史。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要以史为鉴,更好地把握现实和未来。如我们认识了秦始皇的“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雄心;了解了李世民治下的空前统一和繁荣的大唐帝国;知道了赵匡胤的“江南无罪、但天下一家”的统一国家的决心,可更赞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构想。所以我们历史教学应该提倡开放性,根据史实,面向现实,关注社会进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历史学科的设臵目的看,本学科不应停留在对残墙断垣,阵尸古迹的发掘和复述上,而是应该通过历史素材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增强人类顺应社会进步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当今重大事件和现实问题。
历史的领域是广泛的、综合性的。它叙述和分析了人类在各个领域中追求和奋斗的活动,从社会、政治、科技、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研究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及世界上的各种人,让学生在所有方面直接参与人们实际的生活、追求、斗争、成就和失败。真正理解历史,提高素质。
历史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希望通过加强在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的历史教学,充实每一位中职学生,让学生懂得继承、发扬人类的文明成果,创造辉煌的未来。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方法刍议
钱灿兴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王作。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交导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回时要注重养成教育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 文化素质,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普高热和大学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搞好学生管理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难点。
论文 关键词:学生管理 班主任 自我 教育自我管理 养成教育
一、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
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群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 发展 的校园文化;(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心中,班主任是“亲老师”,家长心中,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班主任时刻都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工作的关键。
做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以便在管理中能够对症下药。其次,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班主任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直接决定着班集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在班集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表扬与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适时的批评和适度的表扬,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风,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四,关爱学生,做好后进生帮教转化工作。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精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找出症结所在,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特别是出现一些反复的现象时,班主任对他们更要耐心、尊重、信赖,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使他们分清是非,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复杂的工作,只要肯动脑筋,多想办法,有耐心、恒心、决心,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群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 发展 的校园文化;(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养成 教育 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方法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系统教育与管理,培养适应 现代 化 企业 发展 需要的良好行为习惯。
1、建章立制,形成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制定 科学 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既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是学生自觉约束行为的鞭策。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要求,结合学校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方案》《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生请假规定》《学生就业管理规定》《学生舍务管理考核细则》等,通过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教育无小事、管理无死角。
2、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遵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在常规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班主任、学生干部的督导作用,经常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做到“严、细、精、恒、实”,才能不断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3、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能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更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细心组织策划学校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 艺术 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与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
4、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行为往往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而且教师行动要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行为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德的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科学的。能成为学生在人生当中的一个。因此,教师必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第三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树生
摘要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教师也是较大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如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师专业技能的匮乏等,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字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问题 改进
引言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学科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都要求我们必须很好的掌握计算机这一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够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在本领域中不会被淘汰。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实用型的人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通过各种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学生能够学有专长,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但是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课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模式。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也以课本的内容为主,讲授的内容较浅。在该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这样造成的结果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教学时,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上网、打游戏上,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
1.2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计算机课程较抽象,这样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就难以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室中进行教材、讲义的模式,这样学生好像听懂了,但是在真正实践、上机过程中却什么也不会。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进行上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不断地进步。目前在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甚至在某些学校中理论比实践课的内容还重,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最终的结果是就业困难,即使找到工作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的需要。
1.3教师能力适应的问题
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虽然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是本科毕业,但是教师所学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很多知识已经被淘汰,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的先进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大多数中职学校讲授的计算机软件版本内容已经不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迅速发展。例如,PhotoShop已出现12.0,但很多学校仍然使用PhotoShop 8.0版本。同时,很多教师都是毕业直接进行授课,自己并没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缺乏权威性、真实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进方法
2.1 实施分层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思维能力较好,这样其动手能力就较强;有些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强,这样对理论学习能较好的掌握。在正常的讲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较好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但是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上课的模式仍然采用大班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很难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使得授课内容和过程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针对该种情况,应该有效地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层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潜质实施教学。在进行班级安排时,可以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级,这样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大多数学生的求知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同时由于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差异不大,优势、弱势差距也较小,这样可以使暂时处于弱势的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优势的行列,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2 重视实践教学
因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通过不断的上机练习,依靠实践来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较快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要求。
2.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深入企业,准确的了解、把握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争取参与到企业的一些项目中去,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性,从而有效的为社会服务。
结论
计算机是一门与实际接轨较强并且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教师多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同样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不断加强师资力量以外,还要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上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争取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计算机的实用性、应用性,加强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力度,不断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社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鞠花,王久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12)
[2] 崔柏林.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
[3] 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7(13)
[4] 于正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J].大众科技.2011(7)
第四篇:2017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文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目前,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子电器上的制造和维修都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中职院校都将电子电器专业作为学校内的重点专业。在开设电子电器课程时,教师要注意教学策略的实施,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教学课堂中,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1.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职业学校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专业主要培养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行业中,从事安装、调试、经营与维修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该专业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应该以学生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专业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的实施,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电子电器的应用功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等级技能证。对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其就业方向一般是朝着电子安装以及电子维修等岗位。对于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专业制图、电子生产实习、电子工艺、计算机基础以及电工工艺等。
然而,在电子电器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如下弊端:教材建设偏理论性,缺乏创新性、时代性,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设置多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较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验教学在应用性方面给学生的锻炼和实践比较匮乏。课程教学方法没有完全实现从重教轻学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
2.提高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教学效果的策略 2.1 教育理念及教学改革思路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电子加工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电子电器加工技术应用岗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创建具有现代水平的训练教学基地,构建具岗位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体系。
2.2 定位培养目标,整合教材内容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必须、够用”为准则。整合教学内容,划分教学项目,突出核心课程地位,以学生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以项目化、综合化为主要形式来组织,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2.3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材施教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程实训主要是根据教材和案例进行展开的,而制作活动,是凭着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制作的,不仅能够帮组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更能树立起学生的拼搏精神,帮组学生打好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
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音乐彩灯控制器或者之多直流稳压电源以及集成电路作用下的音响放大器,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完成。
2.4 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传统的“灌输式”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训教学,收效甚微。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相互弥补、相得益彰。“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突出了操作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5 实施项目教学,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直至最终自己对项目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彰显“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2.6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演示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及示范性操作让学生观察。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利用技能训练课、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搞好校内综合实践实习。例如:收购一些二手家电产品,成立维修兴趣小组,让学生分层次有目标的训练,教师现场指导、示范、讲评。
2.7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的优势,重点可采取由浅入深,分段进行的方式。校内实训基地应体现仿真性原则,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二是,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能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能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校企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又缩短了学生参加工作的“磨合期”。
第五篇:关于2011全省中等职业学校
关于2011全省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教育局,省直各有关部门人事(干部)处: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1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晋人社职字[2011]31号)文件精神,现就2011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完善中职学校职称评审机制,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规定的目标,根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为适应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机制,我省将积极鼓励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中从事专业(工种)技能的教师,由单一教师系列职称向同时具有本专业(工种)相应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转化。同时,学校向企业(社会)招聘的编外教师(能工巧匠),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中职学校职称任职资格条件,经本人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并出据双方聘用协议,允许其按规定程序申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增加学校“双师型”教师比重。对担任班主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优秀教师,学校要在职称评审的评价推荐上给予体现。职业高、初中2010年之前所聘中学一级教师可根据教学工作需要,申报参加高级讲师评审,中学二级教师可申报参加讲师评审,不必再进行同级转评。
二、拓宽中职教师职称评介空间,科学合理地分类选拔人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普遍按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两类划分,为适应专业教师要具备相应实践技能的要求,真正实现中职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培养模式,专业教师必须强化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今后,专业课教师参评高一级职称,要提供每年不少于30天到企业(工矿、农场)、田间的实践经历,或具备所承担课程相同或相近的职(执)业资格。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对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职称结构比例进行科学设定,经主管部门批准后,逐步引导教师向合理结构过渡。社会力量举办(非公经济)的各类中职学校教师,只要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中职学校职称任职资格条件,可评审相应的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三、突出实用和技能业绩成果,降低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专业(工种)技能为出发点,从今年起,对中职教师参评高一级职称,降低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参评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为主要评价因素。在具体操作上,年均课时、技术指导、技术推广效益等从数量方面体现;取得的成果、做出的贡献、社会和同行的认可评价程度在质量方面体现。为此,中职学校必须把好本校参评教师的材料关,学校校长承担材料客观真实的第一责任。如发现并核实参评教师有任何造假舞弊行为,该教师三年内不得参加高级职称资格评审,并通报批评。同时由主管部门追究校长的责任。
四、时间安排
7月15日至25日为今年省教育厅职称办接收材料时间,9月上旬安排评审。
各主管部门、各中职学校要严格执行省物价部门批准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收费标准,严禁任何形式的乱收费。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基本条件》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基本条件
一、评审范围
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师范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培训中心、职业高、初中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评审等级及类型
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高级实验(实训)师、实验(实训)师、助理实验(实训)师。
三、评审条件
(一)高级讲师
1、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
期间,考核在称职及以上。
2、学历、资历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聘讲师职务2年及以上。
获得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讲师任职资格,并受聘讲师职务5年及以上。任讲师期间取得合格的本科及以上学历至2011年底不满5年的,讲师任期须满7年。从事地方戏曲、舞蹈及其它特殊专业(工种)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讲师任职资格并受聘讲师职务5年及以上。
负责学生就业培训、就业指导的老师以及长期驻厂(企业)的带队指导老师,学校的考核为合格并且最少有一次为优秀者,符合学历、资历条件可以按规定的任职年限晋升。
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担任班主任工作者。
不具备上述学历、资历条件,特别优秀的教师可按破格条件申报评审。
3、外语条件
任现职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考试,取得B级及以上合格证(成绩合格通知单),或当年(含上一年)省级补考成绩合格通知单。符合晋人职字〔2007〕45号文件规定的免试人员,须提供有效证件。
4、计算机应用、教师资格条件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4个以上模块合格证书。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高中)教师资格证,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5、业绩成果条件
A、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
任现职期内,系统的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专任教师年授课在320课时以上;兼职教师年授课在160课时以上;校级领导年授课在100课时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教学水平较高,参加教学赛讲教师本人获全国二等奖及以上、省一等奖;或指导的学生参加文明风采大赛、国家其它竞赛获全国一等奖;或在本校教学评价中,在同级职务人员(20人以上)内被评为第一名,并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或教学文章。
(2)教学成绩显著,获得省(部)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并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或教学文章。
(3)教学业绩突出,获得市级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并提交两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或教学论文。
(4)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成果和创新,提交三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或教学论文。
(5)参加过省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统编教材、教参编写工作,承担的编撰任务已经完成,同时教材、教参已公开出版使用(附原件或任务批件);或编写已交付使用、公开发行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独立完成5万字以上);或自编校本教材,经学校组织审定(附学校审定意见)在全校同学科使用、效果良好(本人5万字以上)。并需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B、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教师
任现职期内,系统讲授两门以上课程(含实验、实训、见习课),年授课时数平均在300课时以上;兼职教师年平均课时在150课时以上;校
级领导年平均在100课时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指导学生获省一等奖或国家二等及以上的教师;或教师本人参赛获得省二等奖,国家三等奖及以上;或本校教学评价中,在同级职务人员(20人以上)内被评为第一名,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专业(工种)技术或教学文章。
(2)获得省、部表彰的优秀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 或获得市级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并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工种)技术或教学文章。
(3)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或在教研与生产结合方面成绩显著,获得市级以上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并提交两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工种)技术或教学文章。
(4)在教学研究、专业技术研讨方面有较高理论水平或发明创新,提交三篇以上CN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论文。
(5)参加过省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统编教材、编写教参工作,承担的编撰任务已经完成,同时教材、教参已公开出版使用(附原件或任务批件);或编写已交付使用、公开发行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独立完成5万字以上);或主编校本教材经学校组织审定(附学校审定意见)在全校同专业使用(本人5万字以上)。并需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6)科技开发成果通过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的鉴定,被推广使用后,取得明显社会、经济效益。为单位年创收5万元以上;或为当地企业、农、牧、渔业、第三产业,培养培训(指导、传授)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受到县级以上部门表彰奖励。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7)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与经验,获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并提交一篇以上CN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工种)技术或教学文章。
6、破格评审条件
不达晋升高级讲师规定的学历要求,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龄满20年、或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龄满25年的可破学历评审;不满规定晋升高级讲师任职年限,只比规定年限最多提前两年可破任期评审。不允许学历、任期双重破格。破格申报评审高级讲师的业绩成果条件是:近5年考核至少有一次为优秀的基础上,满足相应评审类型规定条件中的任意两条。凡属破格申报评审的,要求在省高评会学科评议组的述课、答辩成绩为双优秀。
(二)讲师
1、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在称职以上,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年及以上者优先。
2、学历、资历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初聘为讲师。
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助讲任职资格后,受聘助讲职务2年以上。或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初聘为讲师。
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助讲任职资格,并受聘助讲职务4年以上。
从事地方戏曲、舞蹈及其它特殊专业(工种)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取得助讲任职资格后,受聘助讲职务4年以上。
以传技、艺为主,在本专业岗位工作满15年以上,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学历水平,取得助讲任职资格后,受聘助讲职务5年以上。
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担任班主任工作者。
3、外语条件
任现职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考试,取得C级以上合格证(成绩合格通知单),或当年(含上一年)省级补考成绩合格通知单。符合晋人职字[2007]45号文件规定的免试人员,须提供有效证件。
4、计算机应用、教师资格条件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3个以上模块合格证书。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高中)教师资格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5、业绩成果条件
独立讲授一门以上基础课或专业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年平均授课不少于320课时。兼职教师年平均授课不少于160课时。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教学大赛获省二等奖、市教学大赛一等奖及以上,或在本校教学评价中,同级职务人员(10人以上)内的第一名,或省级教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2)取得经国家统一组织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相当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与本人所从事的教学业务专业相同或相近,经考核胜
任教学工作。
(3)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室建设、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工程和工艺流程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学校奖励二次以上,或市级以上表彰一次。
(4)任期内获得市级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优秀班主任。
(5)钻研教学业务,探讨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在CN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文章一篇,或自己撰写的教育教学研究报告、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反思)二篇(1500字以上)。
(6)参加过省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统编教材、教参编写工作,本人撰写部分在一本书完成一个完整篇章,或自编已交付学校使用、效果良好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2万字以上。
(三)助理讲师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经教学考核合格,可初聘为助理讲师职务。
(四)高级实验(实训)师
1、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在称职以上。
2、学历、资历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受聘实验(实训)师职务或从事实验(实训)工作2年以上。
(2)获得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并受聘实验(实训)师职务5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并受聘实验师职务6年以上。
3、外语条件
任现职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考试,取得B级以上合格证(成绩通知单),或当年(含上一年)省级补考成绩合格通知单。符合晋人职字〔2007〕45号文件规定的免试人员,须提供有效证件。
4、计算机应用条件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4个以上模块合格证书。
5、业务成果条件
主持一个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工作,完成一门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实验或实训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全国组织的技能、技术比赛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一等奖;或本人获得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省一等奖;或省级主管部门授予高级技师,任期考核有两次以上优秀。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2)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三等以上奖(额定的获奖人员)。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3)在技术创新、技能传授有突出成果,获得省(部)级技术成果鉴定或获得相应技术项目资助、奖励。提交一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
(4)参加编写已交付使用、公开发行的通用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其中独立完成3万字以上),或自编已交付学校使用、效果良好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参考资料4万字以上。提交一篇答辩论文。
(5)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工种)学术文章三篇以上。(6)符合或达到专业课教师晋升高级讲师规定条件中的任何一条。
(五)实验(实训)师
1、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在称职以上。
2、学历、资历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至3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初聘为实验(实训)师。
(2)获得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助理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并受聘助理实验(实训)师职务4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助理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后,受聘助理实验(实训)师职务5年以上。
(4)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取得助理实验(实训)师任职资格,受聘助理实验(实训)师职务5年以上。
3、外语条件
任现职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考试,取得C级以上合格证(成绩通知单),或当年(含上一年)省级补考成绩合格通知单。符合晋人职字[2007]45号文件规定的免试人员,须提供有效证件。
4、计算机应用条件
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3个以上模块合格证书。
5、业绩成果条件
独立承担一门以上实验(实训基地)课程的教学任务,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养,每年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经国家统一组织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相等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与本人所从事的专业相同或相近,经考核胜任工作。
(2)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工程和工艺流程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学校奖励二次以上,或市级以上表彰一次,或参加及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市级二等奖或省三等奖及以上。
(3)任期内获得市(厅)级表彰的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优秀班主任。
(4)钻研业务,在CN期刊发表本专业(工种)技术文章一篇,或自己撰写的实验(实训)报告、案例二篇(1500字以上)。
(六)助理实验(实训)师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可初聘为助理实验(实训)师;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实验(实训)工作3年,经考核合格,可初聘为助理实验(实训)师;中专毕业,在实验(实训)室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受聘实验(实训)员职务满4年,可晋升为助理实验(实训)师。
本通知未及问题按照我省现行职称工作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