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听课心得

时间:2019-05-13 00:4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听课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听课心得》。

第一篇:《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听课心得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听课心得

通过本次的听课,我收获很多,了解老师的教学模式优秀和老师例题、习题讲解的独到之处。并让我认识到想要上好一节课,并不单单是你讲得有多好这堂课就会取得成功,教学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大致可分为:①专业知识程度②教学方法的得当③课堂气氛④语言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

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有主人翁的感觉,切实与同学真诚合作,体验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成功喜悦。本次教学老师采用习题引入的方式进行,在之前学习的带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加减消元法的便利之处,随后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例题,让学生用代入消元法解该方程组。学生解答之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每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再根据系数研究方程与方程之间的联系(系数上的联系)。再逐步的引入加减消元法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还能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更好的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

总之,这堂课的收获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第二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法》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加减消元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利用小黑板)

王老师昨天在水果批发市场买了2千克苹果和4千克梨共花了14元,李老师以同样的价格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共花了12元,问:梨每千克的售价是多少元?

凭借学生的经验估计他们会在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后马上想到用代入法解方程组,进而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出示两种算法让学生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第二种算法是解决这个问题更简单的方法。

师:算法一是代入消元法,算法二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加减消元法。复习加减消元法的定义:利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组中两个方程中的某一个未知数前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然后把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以消去这个未知数,使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得以求解。

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作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2、例题讲评

5x2y12 例①解方程组:3x2y6解:⑴-⑵,得

2x=6

x =3 把x =3代入⑴得

532y12

⑴ ⑵3 2x33 ∴原方程组的解为y-2解这个方程得y =练习:指出下列方程组求解过程中有错误步骤,并给予订正。

7x4y4练习1.解方程组: 5x4y4解:⑴-⑵,得

2x=4-4,x=0 把x=0代入⑴得

704y4

⑴ ⑵解这个方程得y1

x0∴原方程组的解为

y1例②解方程组:3x5y21⑴

2x5y11⑵解:⑴﹢⑵,得

5x=10

x=2 把x=2代入⑴得

3×2+5y=21 解这个方程得y=3

x2∴原方程组的解为

y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组求解过程中有错误步骤,并给予订正。

3x4y14练习②解方程组5x4y2解:⑴-⑵,得

-2x=12

x =-6 把x =-6代入⑴得

5(6)4y2

⑴ ⑵解这个方程得y = 8

x6∴原方程组的解为

y82x5y6例③解方程组:3x6y4解:由⑴3得

6x15y18

⑴ ⑵由⑵2得

6x12y8

由⑶-⑷得

27y10

解这个方程得y把y10代入⑵得 27102x56

2710 27解得x56

x∴原方程组的解为y5627 1027练习:指出下列方程组求解过程中有错误步骤,并给予订正。

2x5y0练习③解方程组x3y11解:由⑵2得

2x6y1

1⑶

⑴ ⑵由⑴-⑶得

11y11

解这个方程得y1 把y1代入⑵得

x3(1)11

解得x14

x14∴原方程组的解为

y1

六、小结

掌握加減消元法应注意两点:(1)加减消元的根据是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等式不变。(2)相等两数的差为零,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因此,当两个方程中的同一个未知数的绝对值相等时,可以把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使这个未知数的系数化为零,从而达到消元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练习3.3第2题(1)(2),第(3)选做。

八、板书设计

(1)复习旧知(2)例题讲评

例①解方程组:5x2y123x2y62x5y63x6y4⑴3x5y21⑴ 例②解方程组: ⑵2x5y11⑵⑴

⑵例③解方程组:(3)小结

第三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法)说课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选自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九节,本节两个课时,我今天阐述的是第二课时,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学习,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经历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消元思想的应用,经过引导、讨论和交流让 学生理解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

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往往不注意方程组解法的形成过程更无法真正理解消元的思想方法。而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才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各类数学知识的纽带,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为讲清楚重、难点,让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懂得其基本思路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所以这节课我以引导、演示教学法为主,引导学生通过两式相加减,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知识。

三、学法分析

六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根据这些特征及本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法学法分析完毕,我来分析一下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是本次说课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整体思路是“复习旧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归纳小结---作业布置”几个基本环节来完成。

1、复习旧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2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和重要思想。

(1)上节课利用了什么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

2、讲授新课

(1)新课引入(注意时间控制)

课程引入这一环节,我是以解方程组

作为引入的。然后再介绍xy22方程组

2xy40这个引入设计跟教材的做法正好相反。我的主要依据是:一是学生做加法要比做减法更容易接受,所以,我先介绍了加法消元,再介绍减法消元;二是把一个用代入消元法解答较复杂而用加法消元解答较简单的方程组放在开头,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加减消元法的兴趣。

有了这个引入后,我们就可以自然的把加减消元法介绍给学生。

对于概念做出两点说明:一是加减消元法的目的也是消元,由二元化一元,由未知化已知;二是消元的方式不是代入,而是通过两式适当的加减。适当是指同一未知数的系数要求相反或相等。

接着,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设计一组较为简单的口答题(是由课后习题改编的)

2xy3xy2x2y93x2y6

3xy12xy33x2y1x2y2通过这一组较为简单的口答题,学生对加减消元法有了直观上的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入课本的例题3,通过例题3的讲解,使学生对加减消元法有进一步的理解。

(2)例题讲解 例题3 例题3的讲解,主要是以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

目的:消元,化二元为一元,由已知解未知,方式:加减消元

引导学生如果不做任何改变直接加减,起不到消元的目的,所以看似用加减消元不行。此时可以让学生回顾加减消元的概念,强调做加减消元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方程组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而上式并不相等。所以为了加减消元,我们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使得方程组中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即在等式两边同乘以适当的数。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讨论,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及时收集同学们遇到的困难,并给以适当的引导,同时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当学生得出这个方程组的解法之后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并选代表发言。然后教师规范表达解答过程,为学生做出示范.解答本题后,口算检验,让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加减法消去上面两个方程组中的另一未知数解方程?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实现消元,在培养了发散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从不同的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3)根据上面方程组的解法,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A、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B、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把加减消元法的思路和步骤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熟练的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

『步骤:第一步:在所解的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如果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可以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如果未知数的系数相等,•可以直接把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减,消去这个未知数.第二步:如果方程组中不存在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那么应选出一组系数(选最小公倍数较小的一组系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系数是另一个系数的整数倍,该系数即为最小公倍数),然后将原方程组变形,使新方程组的这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都等于原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加减消元.第三步:对于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先化简(去分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通常要把每个方程整理成含未知数的项在方程的左边,•常数项在方程的右边的形式,再作如上加减消元的考虑.』

3、练习巩固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足够的练习,所以设计了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还是强化学生对加减消元法的理解。同时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练习题。最终是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对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方法和步骤都有更深的理解。

4、归纳小结: 通过提问“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和学生一起带着疑问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5、作业布置

课本P3习题6.9(2)解下列方程组第1.2.3题 设计说明:

1、作业布置上设有必做和选做,目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体现分层教学。

2、在必做题中,第1题属于加法的直接应用,而第3题要先进行适当变形,体现了难度的递进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堂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教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变陌生为熟悉”的化归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谁能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什么你造的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谁能知道上述方程组(指学生提出的方程组)的解是什么?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上节课我们提出了鸡兔同笼问题:(投影)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 设农民有x只鸡,y只兔,则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对于列出的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如何求出它的解呢?(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若设有x只鸡,则兔子就有(50-x)只,依题意,得 2x+4(50-x)= 140 从而可解得,x=30,50-x=20,使问题得解.

问题:从上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过程中,你能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串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它的解法)(1)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列方程时所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2)该等量关系中,鸡数与兔子数的表达式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3)前述方程组中方程②所表示的等量关系与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等量关系是否相同?

(4)能否由方程组中的方程②求解该问题呢?

(5)怎样使方程②中含有的两个未知数变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呢?(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想出消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讲解.

由方程①可得y=50-x③,即兔子数y用鸡数x的代数式50-x表示,由于方程②中的y与方程①中的y都表示兔子的只数,故可以把方程②中的y用(50-x)来代换,即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②中,得 2x+4(50-x)=140,解得 x=30.

将x=30代入方程③,得y=20.

即鸡有30只,兔有20只.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讲授新课 例1 解方程组

分析:若此方程组有解,则这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就应取相同的值.因此,方程②中的y就可用方程①中的表示y的代数式来代替. 解:把①代入②,得

3x+2(1-x)=5,3x+2-2x=5,所以

x=3. 把x=3代入①,得y=-2.

(本题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并板书,同时教师在最后应提醒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要判断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需检验.其方法是将所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检验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教师讲解完例1后,结合板书,就本题解法及步骤提出以下问题: 1.方程①代入哪一个方程?其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能代入?

3.只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方程组解完了吗?

4.把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个方程来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较简便? 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种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方程组得以求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例2 解方程组

分析:例1是用y=1-x直接代入②的.例2的两个方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所以不能直接代入.为此,我们需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或含y的代数式表示x).那么选用哪个方程变形较简便呢?通过观察,发现方程②中x的系数为1,因此,可先将方程②变形,用含有y的代数式表示x,再代入方程①求解. 解:由②,得x=8-3y,③

把③代入①,得(问:能否代入②中?)

2(8-3y)+5y=-21,-y=-37,所以

y=37.

(问:本题解完了吗?把y=37代入哪个方程求x较简单?)把y=37代入③,得

x= 8-3×37,所以

x=-103.

(本题可由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

三、课堂练习(投影)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四、师生共同小结

在与学生共同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因为方程组在有解的前提下,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所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值,故可以用它的等量代换,即使“代入”成为可能.而代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消元,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五、作业

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5.x+3y=3x+2y=7.

第五篇: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的数形结合以及数学建模思想,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升华,同时也对今后学习高中的解析几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方面: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方面: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方面: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学生既要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用此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本节课的难点应是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而关键则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对于认知主体来说,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法,以“情境――问题――探究――交流――应用――反思――提高”的模式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三、过程分析

本着重实际、重探究、重过程、重交流的教学宗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情景导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巩固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首先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网交费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展示学生回答的用列方程组解答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基本上都是用的代入法或加减法,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提出来后,如何解决呢?此时,作为教师,应把握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应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态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另外,此问题的设置也为后面例题的讲解作好铺垫,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们能否将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如果能,你们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画出它的图象吗?”在学生将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并画出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上的几个点,发现它们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紧接着问“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一定是方程的解吗?”“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呢?”“是否所有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不难发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就对应一条直线。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紧接着问学生:“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另一个方程2x—y=1吗?”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后,发现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我又问“这个交点坐标与这两条直线所对应的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与这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又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慢慢体会到:既然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条直线,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又对应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那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就对应着两条直线的公共点,也就是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不就是对应着两条直线的交点吗?这个时期,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及时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解决了本节课开头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共同归纳: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这告诉我们,既可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利用刚才已有的探究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此问题的探究还可以从数的角度看,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这样,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从一个个小问题的回答,到最后的归纳,充分享受学习、探究带来的快乐,此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满足学生学以致用、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我特意设计了两个抢答题,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他们在抢答中品味到了成功的快乐。趁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迅速引入开头部分意犹未尽的上网收费问题,加以变式,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经过一番探索,学生可能想到:要选择合理的收费方式就需要对它们所收费用的大小进行比较,因此一定会有学生用过去的知识——方程或不等式解决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然后继续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图象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模型进行探索。

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特征,学生讨论后发现当0 ≤ x < 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上方;当x=400时,红色点与蓝色点重合;当x>400时,红色点在蓝色点的下方,这样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从而找到答案。为避免图象法作图误差造成的不足,可引导学生通过代数计算求出交点坐标。为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我启发学生用作差法,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y>0,y=0及y<0时所对应的x的范围,进而得到答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发现图象法的直观性,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并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动态地分析不等式和方程(组)。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把刚刚结束不久的铁山矿冶文化旅游节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黄石矿冶文化景点图片,在学生体验家乡美好的轻松愉快氛围中,我再一次出示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旅游购票问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尝试开放式课堂教学,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活动民主化,多样化。

本节课的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数学建模的价值,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各个不同方面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方程及方程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类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能力目标:会判断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会在实际问题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二、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构建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方程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

由问题知道,题中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场数,

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

x+y=22

2x+y=40

表示:

上面两个方程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x+y=22

2x+y=40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在此之前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方程的步骤,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了本节课为后面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做下铺垫。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与类比学习能力。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理解较为容易,找出方程组的解,相对来说有难度,需要教师多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了解它们的解,能正确地找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提升类比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以及方程与方程组的解。教学难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探究。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导入:展示篮球联赛图片,给出评分标准。并提出问题:这个队伍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用列方程解决问题,题中有几个未知数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利用篮球联赛的图片导入,并讲清楚评分规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展开学习。

活动一:学生尝试列方程解决问题,看看在列方程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分析题意,发现有未知数,可以使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当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时,他们会发现,胜负的场数都是未知的。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要求的是两个未知数,能不能根据题意直接设两个未知数,使列方程变得容易呢?学生在这样的提示下会有一定的想法,但对于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教师板书表格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题意,发现题干中包含的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得到两组关系式并设出未知数完成表格。

活动二:学生观察两个方程特点,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并试着下定义。

在这里学生通过类比学习,能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后,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就可以很好的展开了,对于本题列了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生共同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列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要解决篮球联赛的问题,就要求出方程组的解,接下来进行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完成表格,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为例。小组合作,找出几组整数解,并观察哪一组解也符合另一个方程。

在这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先将问题简单化,先研究一个方程的解,找到几组解后,再看哪一组解也符合第二个方程。也就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教师给出表格,小组在进行合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题意,两个未知数应取正整数。填完表格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

教师继续追问,哪一组的值也满足第二个方程。师生共同总结出什么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得到方程组的解,回归情景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活动展开本节课,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还能通过小组活动、类比学习等活动丰富课堂。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练习:对下面的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解。

加工某种产品需经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900件,第二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1200件。现有7位工人参加这两道工序,应怎样安排人力,才能使每天第一、第二道工序所完成的件数相等?

设计这道题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予补充纠正。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思考除了用列表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还有什么方法能找出解,能不能将它变成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通过列表观察得到了方程组的解,作业设计为让学生思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并提示能不能把它变成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下铺垫。

下载《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听课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听课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代入法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评课稿代入法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点评教师: 新课改教学组调研员 刘赟贤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它数学......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推荐]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第2课时: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中学 陈铭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内容解析......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反思一: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常言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教学尤其如此。旨在于对一个数学知识点反复例举、反复引导、反复训练,进而对类似问题能够参考性的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教案格式样例(一节课) 教师 XXX 学科/班级 XXXX 单元 (可以不写)授课日期 课题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消元法(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过对方程组中的未知数特点......

    §8.2.1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8.2.1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1.理解“代入法”的含义; 2.理解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能用其中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3.掌握使用代入消元法的程序. 4.......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产生的一个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之前学生......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案 内容解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解简易方程,在七年级上学期系统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