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师德现状分析及师德建设的实践策略
新时期师德现状分析及师德建设的实践策略
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
方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师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上了“快车道”,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和教育组织形式,都发生了不可小视的变化,师德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对新形势下的师德内涵有深刻的了解,对当前师德现状有清楚的认识,对加强师德教育有强烈的使命感。
一、新时期师德现状分析
多年来,广大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献身于教育工作,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塑造自己的良好品行,为莘莘学子点亮一盏盏人生前行的明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部分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抵挡不住外来不良思潮的侵袭,出现了一些有悖于师德的不良现象。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东西传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思考与学习,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文件,教育教学理论,有意识地获取教改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所决定的。
但有的教师,自从跨进了教师队伍以后就好比进了保险箱,不思学习,不求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信奉着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学习,不思考,不改革,不进取,“穿新鞋,走老路”,只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且自认为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工作成绩已经不少了,就心安理得的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并作为自己从不参与教育改革实践的理由。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农村教师严重老龄化造成的。一部分学校,由于生源减少,多年来没有新教师补充,在岗的教师,大都是中老年教师,他们认为自己工龄长,已经过了改革的年龄,还有必要去进取吗?况且自己几十年的教育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应当作为宝贵的财富予以继承和发扬,还有必要去学习新东西吗?持这种观点的较多,这就使安于现状、不
思进取成为当前一些农村师德现状的主流。
2、情绪急燥,缺乏爱心。
学生是教师工作、服务的对象,我们应该知道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缺少爱心,个别教师在学生的教育中仍然以强制式的教育方法为主,严厉有余,爱心不够。部分教师教育方法简单,不是根据学生身心规律与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而只是凭经验、凭感觉教育学生,偏爱尖子生,对后进生则冷言冷语,对“好学生”爱得真切,爱得投入,而对“后进生”却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甚至对后进生采用讽刺挖苦,进行心理施暴和体罚、变相体罚,对那些“屡教不改”者,动辄“撵出教室”,甚至让家长“领走了事”,这样做既伤害了学生心理,也伤害了家长的自尊,使教育走向了对立,更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心理失衡,萎靡不振。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但是据我国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心理检出率为48%,这也许是个别情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内心处境堪忧。有的自卑心态严重,最怕有朝一日被下岗;有的热衷攀比,认为自己与进机关、做生意的同学比较,待遇差别很大,心理时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有的猜忌心很强,在评职、评优、提拔、晋级等方面的不顺心总爱迁怒于别人;有的虚荣心理明显;有的性格忧郁孤僻;有的存在逆反心理。由于存在上述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对教育工作带来影响。
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实践策略。
以上现象,虽然不是我们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也绝非局部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切实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确保我们素质教育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1、加强学习,以正面的教育引领教师。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清教育规律,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观念的更新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坚持继续学习,做不断更新自我的终身学习者,通过积极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专业要求。
⑴以学习的需求孕育教师的生命。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参与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但作为个体的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惰性”,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要解决好这一关键问题,需要有一种力量去推动与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这种力量不是奖惩制度而是学习,需要让教师确立学习的观念。我们根据学校和时代的特点,要求教师通过学习,努力做到:
正确对待工作,处理好工作和事业的关系。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与国家和民族利益联系起来,自觉增强“敬业、精业、乐业、创业”的意识。
正确对待学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自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
正确对待自己,处理好自己与发展的关系。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务素质;二是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心理品质;三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⑵用开放的学习丰富教师的生活。
菜单式学习。培训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应该是无限的、广泛的,要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就必须把读理论渗透在平时,因此,我们不安排统一的时间读理论,只安排统一的时间交流学习心得。我们为老师下达两方面的学习菜单。一类是与师德建设有关的理论专著,如:《义务教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类是报刊杂志上的有质量的文章,设立“图书阅览导读”,引领教师博览群书,拓展学习的广度。
沙龙式学习。我们通过沙龙式学习,凝聚集体的智慧,解决学习与探索中的问题,形成强烈课改的意识,我们沙龙学习的主题有:今天我们这样当教师、谈教育方式的转变、对学生评价改革的认识等。我们还对全体教师作了“体验教师职业幸福”的师德专题讲座,并就现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关问题与全体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引导教师体验和享受教育的魅力。
专题式讨论。我们改革教师业务学习的方式,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变封闭为开放,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一为多元;“三个多一点”,即多一点理性思考,多一点集体研究,多一点与名师交流。开辟了“学习与研究” 论坛,没学期各年级组推荐1-2名教师,围绕师德建设,写好发言稿,在每周教师学习时间,每次安排两名教师进行十分钟左右的中心发言,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2、营造氛围,以良好的环境影响教师。
师德环境,主要是指学校人文环境、校园硬件环境和政策环境。它包涵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师德舆论导向,以及校园的硬件建设等等。良好的氛围是形成良好的师德的沃土。我们把师德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找准师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深入扎实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营造积极的师德教育氛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规教育经常抓。长期开展“树、创、献”、“献爱心”、“巾帼建功创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大讨论,使师德教育深入人心。
自律自警反复抓。每年教师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后,都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我校的《教师守则》等,做到重点阶段重点时间重点抓,经常进行回头看,保持了我校教师的清廉形象。
青年教师重点抓。长期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手拉手”、等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师德水平迅速提高。要求青年教师上一节示范课、举办一场课改报告会、写一份心得体会,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得到了锻炼。
3、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教师。
师德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如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高尚师德,一辈子也忘不了,时时激励着鲁迅先生去英勇战斗。在我们学校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教师,如劳动模范施娟芳老师,获得常州市教师华英奖的施娟芳、芮新丰、周丽媛、蒋小萼等四位老师,他们敬业、勤业、乐业,成为全校教师的楷模,他们用高尚的情操、严谨的治学精神、良好的心理意识熏陶着学生,感染着全体教师。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如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我与劳模面对面”活动,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学劳模精神,做学生爱戴的教师”争先活动,引领教师学习劳模精神,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形成一种外学先进、内强素质、甘于奉献、争创佳绩的良好风气,以点带面,促进教育行业文明风气的形成,提高师德认识,激发师德情感。
4、特色活动,以向上的精神塑造教师。
教师个体需求、发展与成功是他们动力的重要所在,我们努力创造“适应教师发展”的特色活动,调动教师加强职业道德自身修养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让教师与学校共成长。
举办师德报告会。选择学校优秀教师向全体教职工作师德建设的报告,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讲述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读新时期师德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以及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原则与工作途径。
开展师德师风调研。为了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学校工会在积极倡导高尚师德、全面宣传师德规范的同时,积极开展师德师风调研活动,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教育方式,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教师的师德建设。
举办师德宣传栏。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运用橱窗、墙报、广播等媒体,宣传新时期教师师德规范和师德建设的新要求,宣传教师中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在校刊《教海泛舟》组织专栏文章,刊登师德建设、优秀教师事迹的文章,把师德宣传活动引向深入。
制定教师发展目标。全体教师都制定了自我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学校将它们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统筹安排,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发展成功的需求,促进教师的发展。
5、关注个性,以积极的评价发展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学生的个性;一个本身没有任何个性与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个性和特色,只能造成精神贫乏。”培养个性化的教师,就是要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理念先进,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我校在近几年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⑴丰富评价的内容。
建立校内学术评比制度。每两年评比一次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全校教师可以对照条件,积极申报,程序公开,严格考核。
启动教师研修培训制度。开展了如“课题研究模式”、“自我反思模式”、“案例探究模式”、“学术论坛模式”等校本培训的有效手段,引领教师思想、道德和专业化发展,让全体教师素质在整体提高中显个性,在综合发展上见特长,在全面奉献中长精神。
开展各类优秀教师评比。对职业道德表现突出的教师,树立榜样,每年组织开展评选十佳优秀教师、十佳爱生模范、十佳文明教职工等活动,进行表彰奖励。
⑵优化评价方式。
对教师的师德表现建立评价机制,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德才并重,教学技能与教学效果并重,建立了教师自评、组评、校评及开门评教的立体化评价网络。学校对全校教师实行“一年两考评”制度,即师德考评(自评、互评、家长评、学生评、学校评),师绩考核(教学能力考核、教学效果考核和教育科研考核)。通过考核评价,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建功立业的成就意识。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兼顾,作为工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环境制度的制约保障作用、精神文化的熏陶教育作用、思想业务的支撑强化作用、个体发展的吸引激励作用,才能化制度为习惯,化要求为需求,化行动为精神,从而促进师德建设的全面深化与发展。
第二篇:新时期师德师风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新时期师德师风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的灵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情况下,立师德、正师风,又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从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加强责任心,对学生施以无私的爱入手,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为人为本理念,师德师风建设必将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关键词: 立师德 正师风 对策及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系于教师。历史赋予了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关键是要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的灵魂。今天,我们面临着尴尬:工作量大,条件艰苦,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曾经拥有的道德底线受到威胁。在这种形式下,立师德、正师风,放在了当前师德建设中突出的位置。
一、当前师德师风的现状调查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曾经,我们的教师在三尺净土上,勤勤恳恳,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为培育祖国的后代呕心沥血。曾经,在 “12·23”井喷和“9·4”洪灾中,我们的教师热爱学生、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在灾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因此,我们骄傲,倍感自己职业的神圣和光荣。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价值取向面临着新的挑战,师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特别是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又面临着一次道德底线的挑战。一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下,抵挡不住不良思 潮的侵袭,出现了一些有悖于师德的不良现象。他们师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原则和规范,主要表现在:
1.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悄然而生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第三职业,想方设法谋取私利。有的教师捧着铁饭碗,打着小算盘,课余到社会上兼职,热衷于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有偿培训班,通过订阅资料捞取回扣等。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经费改革了,收入大大减少,还比不上打小工的,明显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态,这山望着那山高。于是有了教师干脆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跳槽。这部分教师干工作以经济为杠杆,一切向钱看,全然没有了奉献精神。
2.缺泛敬业精神和事业心
通过调查,教师中对本职工作的“无为”,对非本职工作的“有为”的现象相当严重,充分反映了部分教师理想信念和师德观念已淡化,事业心、责任感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个别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不讲奉献,把教师执着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抛诸脑后,不用心去教育学生,不安心从事教育工作,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偏移。个别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专心教书育人,在位无心任教,备课不认真,上课消极应对,对学生不严格要求,甚至部分教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自卑心理的现象。新形式下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形式的发展,但少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久而久之,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师表意识淡薄
调查中,部分教师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不具有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不顾及影响,把自己从事的职业无所谓。个别教师言行有悖《教职工行为规范》,参与社会违法活动,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体罚或变相体罚事件时有发生,甚至于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形象,打牌赌博,进入非法色情场 所等。打这些行为均不同程度地损坏了教师形象,影响较坏。
4.缺乏爱心
“教师应该像父母一样给予他们无私的爱,用爱用心教书育人,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只知道教书,忽略育人,不知道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有的甚至歧视、讽刺、挖苦后进生,进行心理施暴和体罚,对那些“屡教不改”者,动辄“撵出教室”或请家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的现实意义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关键,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新时期,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要务,面对当前的形式,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定信仰,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
陶行知先生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 殊需要,如讲自信心、进取心、奉献精神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仰,就会倡导奉献精神,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从先生的言行中,让人感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王生英,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河南一贫困山区女教师,中央教育科研所副研究员王化敏称她是“很理想化的人,是教育界的苦行僧”。曾经只有40元月工资的她和丈夫一道卖光了家里的一切,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了一间大教室,容下了几十个学生,从此,为山里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正是这种对职业的信仰,促使她甘当苦行僧,承担起了本不该让她承担的责任。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仰,从选择做教师起,就会把自己的全部才华、知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邹有云老师,胸怀崇高的理想信仰,为了太阳山明天的太阳,他兢兢业业、甘于清贫、无私奉献了30年。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教师,才与园丁、人梯、铺路石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对教师工作极为崇高、极为重要的肯定,也是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
2.明确责任,增强教书育人动力
责任是一种使命。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会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那将会影响几代人甚至是国家的未来。如果教师经常用职业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就会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难,其实做起来非常简单,就看你想不想做,怎样做?我们常说,抛开其他一切因素,凭良心教书,其实,这非常朴实地道出了教师的一种本能的责任,有时,它就是一种莫名的冲动。当你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就会感到一种责任,因为我是教师,我就要对孩子负责。对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我唯一能做的是关爱有加,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有这样一个孩子,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双优生,可 是,他无声无息地辍学了。后来我对他进行了家访,当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父母离异,后来生父和继母都外出了,他只好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法再供他读书时,一种责任油然而生,我要让他重返校园,第二天,这个孩子回到了学校。工作中,像这样让人感动,触及我们心灵的事太多了,没有理由不让我承担起呵护孩子、像父母一样关爱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责任。当家长把他的心肝宝贝送到我怀里的那一刻,一句拜托,我知道我的责任有多重!当学校领导语重心长地交办给我任务时,我就要对我的学校负责,我要努力把工作干好。不为别的,只为一种责任。所以,加强教师责任感教育和唤起教师的责任,是教师安心从教、甘守清贫的强大动力。
3.培育爱心,让师德闪光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爱心是做所有事情的动力,只有你爱,你才会想;只有你想,你才能做。这是没有附加条件的。我们教师从事的是特殊的行业,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你爱他,他才能爱你。我们面对可爱的小狗都能产生喜爱之情,面对将死的小鸟都会产生怜悯之心,面对这些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他们呢?爱心,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教师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可见爱心在教师职业中的重要性。许多老教师他们情系学生,情倾讲台,十年一日,耕耘不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老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她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塑造灵魂者要先做到心灵美,这是真、善、美的先决条件。这句座右铭,陪伴霍老师在小学教师岗位上度过了60个难忘的岁月。全国优秀教师韩培兰说,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30多年的教师生涯,让韩培兰悟出了许多道理,也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韩培兰的办公桌抽屉里,有这样的小纸片:明天给小涛调换一下座位,放学后到大杭家里家访,林浩进步了,要加一朵小 红花……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润泽了无数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涉世之初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馨与真情。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矢志不渝的奉献,甘愿一生过着一灯如豆、四壁清辉的生活,动力何在,源于对孩子们的爱。4.加强学习,教育引导
学习能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也能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各种与师德相关的学习活动,从制度上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内容,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开展此项活动。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心得体会等。在学习活动中,通过集中与分散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文件,提倡“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规范,引导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让教师做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5.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学校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把师德建设抓紧抓实。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还要正确对待教师的合理需求。学校要成立师德建设小组,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和师德体验活动,让教师从中感悟。定期组织评选师德标兵活动、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掀起学典型、赶先进、比贡献的热潮,从而塑造教师整体职业形象、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同时,学校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注重教师的合理需求。人的积极性是以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基础的,作为各级管理阶层,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优化内外环境,建立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好教师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疏导, 生活、学习困难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加大力度落实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为山区教师搭建起城乡互动学习交流平台,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等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工作就会更加极积主动。
总之,师德建设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教育的和谐势在必行,而强化师德是教育和谐的基础,所以,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
第三篇: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终南中学
李谭训
百年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师德建设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部分教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动摇,有的甚至忘掉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岗不敬业,教书不育人,随意讽刺、挖苦学生,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师德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行程中前进,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道德基因的转接者,作为一名教师须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要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现就如何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狠抓师德学习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师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这既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师德建设的方向和动力。为此,学校要紧紧抓住师德建设这个根本,一切从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出发,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师德教育。一是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们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人人写出高质量的学习心得和师德论文,并进行交流;三是开展教师“爱岗敬业”和“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使全体教师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四是严格要求教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查找个人在师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二、做好师德表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学生总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教师不做的,领导坚决不要做;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也要坚决不做。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是教师为人师表的要求,如果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甚至口是心非,其结果必然是身虽存而教已废。古今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让为人师表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为人师表,要注重在“表”字上下功夫。在生活中,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城必须符合为人师表的师德原则。在语言上要文明礼貌、文雅得体,在仪表上要端正庄重、整洁大方,在待人接物上应热情诚恳、严己宽人,时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用语言来播种,用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学生。因为对学生每一次充满爱的举动,都仿佛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
三、建立师德机制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因此,必须体现“师德建设常抓不懈”的基本思想,建立一套师德机制。一是要建立师德评价机制,形成相互比较、相互激励,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建立师德监督机制,要成立师德平时考评小组,定时或不定时抽查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建立师德平时考核档案,设立师德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并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家长、社会意见;三是要建立师德奖惩机制,对于师德高尚的教师要大力弘扬,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将师德师风考评情况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违反师德的教师要敢抓敢管,一抓到底,实行“一票否决制”。
师魂常沐春色暖,德馨永育桃李芳。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良好的师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培养、教育,更需要每一位教师内铸师魂、外塑师表、精练师能。让我们用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第四篇:以人为本 推进新时期师德建设[推荐]
以人为本 推进新时期师德建设
——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某某小学为进一步转变教师工作作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的整体形象,根据区教育局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本次学习由党支部书记主讲,内容包括: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等四部分。
通过学习,让教师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五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师德师风的涵义,分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其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某些社会不良因素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问题;原因
教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体,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1]高校教师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对高校学术价值观的养成与人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培训的质量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
一、师德师风的涵义
师德,即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首要要求与道德表现的概括。[2]师风是指教师的教学、学术作风,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道德、才学、素养的集中反映。综上,高校师德师风即指高校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由个体职业道德素质所形成的职业氛围和风气。[3]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思想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重才轻德、师德师风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象,以致高校教师在大学精神、教学水平、实践能力、人文素质、科研道德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师德师风建设是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高等学校普遍能够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常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大多停留在交流、表彰等表面工作,多重视形式,却忽视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内涵。
2、重理论轻实践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但要重视理论的学习,更应重视教育实践活动。事实上,部分高校在操作过程中,只强调理论,却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从当前情况看,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内容丰富庞杂,但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际成效看,远未达到期望的效果。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让理论得以实践,才能科学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3、道德失范现象多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今社会的人们更注重尊重差异、张扬个性,使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与我们提倡的主流价值观相背离,这一现象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同样存在,且有逐渐增多之势。一部分高校教师过分追求权利主张、个性张扬,却忽略作为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做出了一些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党规党纪和国家法规的事情。譬如,爱岗敬业意识不强、争先意识淡薄、学术腐败等。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
对师德师风认知度的高低决定着高校教师能否养成良好师德师风。师德师风认知可以理解为“教师个体对师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以及据此进行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评判。”[4]师德师风认知度不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向前推进的关键内因。部分高校教师认为,高校教师的中心工作无非是教学和科研这两部分内容,而思想政治观念是否符合主流、道德品质是否高尚则是次要的、虚的东西,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不会对自身的职称评聘、职务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做多了反而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虽是高校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却不是孤立存在的,部分高校教师放松理论学习,忽视对自身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类消极现象就不能正确认识、自觉抵制,对自身从事的事业缺乏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就不可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就无法肩负起作为高校教师的重大责任。
2、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
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制度缺失、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制度保障和方向引导,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例如许多高校在教师考核、教育培训、职称评聘工作中,重科研轻教学,过分强调论文发表的级别、数量,在此政策的引导下,多数高校教师背离了教师的本质;有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本末倒置,在教师职称晋级考核中重智轻德,对师德考核重形式、轻内容;有的高校轻视对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培训制度贯彻不彻底,对高校教师放任自流,缺乏引导;有的高校在引进人才时,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重学历,轻德行。可以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不健全,管理上的不系统、不科学,都是导致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部分缺失的重要原因。
尽管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但从整体情况看,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还不健全,还有很大的整改空间。多数高校教师管理权责不明确,没有一个专门负责教师管理的部门,高校的人事处、教务处、党委组织部等部门都负部分监督管理的职能,但由于各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协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师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决策不统一,政策执行不顺畅;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方面,缺乏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有效考核办法,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形式陈旧、手段单
一、流于形式等问题。
3、某些社会不良因素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开放度不断提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泛滥,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已严重损害社会文明进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开放,社会上种种不正之风已经侵入高校内部,侵蚀着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一些高校教师思想混乱,甚至迷失了正确人生方向,人生理想过于趋向实际,幸福感过于追求物质享受,价值判定标准过于注重金钱。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自身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努力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积极探索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新路径,是当下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论述,为解决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需要深入挖掘“三严三实”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天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