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负下体育教学有“新招”——谈“体育家庭作业”在课外的延伸
减负下体育教学有“新招”
——谈“体育家庭作业”在课外的延伸
鄞州区东钱湖中学
杨龙琪 前言
我国有近几亿青少年在接受学校教育,而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主要手段的课堂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内容的一种途径。能否让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延伸?学以至用,实现学生自身身体的更大完善。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体育家庭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和充分展示学生创新的潜能,以及为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体育课堂内容延伸、拓展,面向家庭,走向社会。通过具体数据、调查等方法,说明体育家庭作业是当前延伸体育课堂内容的一种发展趋势。2 研究方法 2、1实验法 2、1、1对象
本校05届06届初一学生,实验班男女共210人,对照班200人。2、1、2形式
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比较。2、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向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等征集对实施体育家庭作业的态度与意见。2、3专家座谈法 2、4数理统计法 3 实验结果 3、1 体育家庭作业,丰富了体育学习的内容。(见表1)
表1内容
对照班的内容 无
实验班的内容
自主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形体等)3、2体育家庭作业,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性。(见表2)
表2 学生参与兴趣的情况 内容
感性趣
不感性趣
说不清 人数
190 百分比%
90.5
7.6
1.9 3、3实施体育家庭作业方案,学生在体育成绩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变化。
我们以实验班学生实验前的体育成绩统计数据与实验后的体育成绩统计数据分别进行比较(见表3)。
表3 实验班学生体育成绩变化
班级
人数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 对照班
200
20.4%
28.6%
45.4%
5.6% 实验班
210
32.3%
37.1%
28.7%
1.9% 通过上表数据不同说明,体育家庭作业实施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变化起到积极的提高作用;另外,丰富多彩的作业要求,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了闲暇时间和体育活动带来的 快乐;同时对学校的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见表4。
表4
丰富的学习内容——>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体育成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4分析与讨论 4、1体育家庭作业丰富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
学校应当是师生成长的乐园,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就是学生谋求健康和幸福的一种方式,我们力求学生在体育家庭作业中“动,并快乐着”!
依据“新课标”的有关精神,依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注重了学生主动参与家庭作业,乐于学习家庭作业,认真探究家庭作业,着眼于学习的终身发展,其基本形式为让学生从家庭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就是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和体验知识;从而,间接的主动的去接受经验。这种亲和模式为提高学生个人能力,融洽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大部分学生所盼望的。案例:“制定一个训练计划”,小明今年刚上初中,上体育课感到很吃力,尤其是进行中长跑练习时感到心胸气闷,体力不支。小明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自己制定了一个训练计划来发展自己的心肺功能,每天做4*50米加速跑,10次蛙跳。这一普通的日常训练计划,既能让学生延伸体育课堂学习,又能让学生明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这个道理。4、2 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办法。4、2、1学校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是学校大力提倡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素质教育-----”的思想下形成。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体育好习惯,为学生的体育健身争得一席之地。4、2、2体育家庭作业可以由学校主管领导和体育教研组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决定,以各种小群体即家庭成员之间为基础前提下,建立各种项目多样性、趣味性、简易性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鼓励着学生坚持锻炼,养成家庭健身的习惯。4、2、3学校实施体育家庭作业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不同特点,以自由选择为原则,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情况不同,因地制宜,让学生找点时间,找点空间,带上笑容,常有“体育作业”,动也。4、2、4 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由家长每次在学校统一印制发放的家庭体育作业记录表上签字,督促学生记录下每天进行自测的成绩,只要有进步就可以给自己打“优”,老师结合每位学生平时的体育家庭作业总体情况与学期结束体育总成绩挂钩,体育成绩达不到“优”的学生不可以评“三好学生”及各单项先进评定。4、3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设置。4、3、1作业内容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受益。在设置内容之前,体育教师要深入到社区和家庭去考察,去调查,了解社区的硬件活动器材即体育路径,以及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情况。4、3、2结合体育与健康课本书,让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以及野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真正在课外延伸。案例:“快速跑”,作业可以建立“家庭追拍”游戏,让学生进步认识快速跑的动作重点途中跑,难点快速、灵敏和上下肢的协调用力。4、3、3学校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要有特色,贴近家庭的生活,有时是“做长辈瘦身减肥的小教练”,有时是“一分钟跳绳”,有时是“和家长一起看一次体育比赛”,甚至是“和三个人以上的家人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等等。4、3、4当天体育课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在家庭作业中的延伸。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方?可以写心得体会思考着怎样才能更好,上图书馆查找资料或请求他人;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案例:“滚翻”练习在床上的尝试。4、4体育家庭作业的作用 4、4、1体育家庭作业充实闲暇时间的作用。
体育家庭作业有“走、跑、跳、掷”,“举、拉、攀、爬”,“玩、闹、戏、耍”,无疑能 充实了闲暇时间,保住了一个值得回味的童年,保证了作为孩子的游戏时间,保护了少儿时代的生活乐趣,保持了社会、家庭的美好和谐。4、4、2延伸体育课堂学习的内容,潜意识促进体育成绩的复习、巩固与提高作用。
学校是一个学生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园地,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有计划有目的的传授知识。让学生明确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知识。有了体育家庭作业,延伸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爱我所项,项我所动,动我所乐,动并快乐。4、4、3家庭作业过程中的亲和,改善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先生任教时,常常带着学生一起长跑,领着学生一起做俯卧撑,还和学生一起练气功,一起做自编的广播体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体育家庭作业也一样,老人家认为,体育活动搞好了,学习效率就活了;在家也个样,在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下,潜移默化的建立家庭的亲和性、家庭的和谐性。4、4、4体育家庭作业丰富了校园活动,完善了体育观的新认识。
我所在的学校体育节中,已形成召开小型趣味的家庭体育运动会,制定有关的制度,比如把要求纳入校风、班风、学风的三项竞赛当中,以班级为单位,相同户数的家庭参加。内容有多种多样的跳绳、滚轮胎、三人四足行、夹球接力赛等等。在家长参与和影响下,学生和家长的体育意识都得到提升,使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都发生变化,给他们个体体育行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4、4、5体育家庭作业激励了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兴趣性,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映。
学生说:“象每天完成其他家庭作业一样,有了体育作业,每天坚持了锻炼,我的身体更棒了,更让我开心的是能和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陪我一起完成作业,我真的好高兴。”家长说:“体育家庭作业的开展对于孩子身体健康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个检查过程我们也喜欢参与,因为我们也获得了锻炼的时间,可以说这个是学生和家长都受益的好活动。”那么,社会反映是:学校推行体育家庭作业,是在体育学科方面一个重要的行动。5结语
未来家庭成员的减少和家庭闲暇时间的增多,让我们经过毫不牵强的联想与思考:中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开展,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成绩和促进了体育活动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受益。体育家庭作业有利于家庭成员的亲和,有利于充实家庭和公众的闲暇时间,有利于学校体育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有利于社会矛盾的改善。
经过教学的改革实践,我校体育家庭作业的推广,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在每年学校组织的最受学生喜欢的家庭作业课程排行榜中,体育家庭作业始终处于前列,通过家庭作业的实施,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正确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⑴游素庆
孩子喜欢体育家庭作业
中国学校体育学
2006-9 ⑵卢琼
从未来家庭结构的变化
分析体育家庭作业的作用
中国学校体育学 2006-8 ⑶宋金银
构建“家---校---生合一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研究
中国学校体育学
2006-9 ⑷耿培新主编
体育与健康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5 3
第二篇:体育教学艺术谈
体育教学艺术谈
体育教学艺术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技巧和风格,它是教师从教多年,在实践中积累出的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魅力的具体体现。好的课堂艺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张扬个性,而且还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针对教学实际我从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体育教学艺术的形象性。
体育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是教师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图片等方式和手段,对教学内容加以表达和解释,把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为易于接受的知识,而教学语言则是向学生传授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它能给教学带来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在学习立定跳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性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田野里捕捉害虫的能手是谁吗?”学生说:“是青蛙。”“青蛙不辞劳苦的跳跃在田间与池塘,捕捉害虫,为庄稼除害,他们这种任劳任怨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蛙跳。”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模仿青蛙跳,给学生以初步的感性认识,形成生动表象,然后再通过教师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
讲“胸前推实心球”一课时,利用图片把“胸前推实心球
”分为四个技术环节,即持球、预备姿势、蹬转挺和最后用力。通过图示片的展示和说明,动作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师生的共同讨论研究,不仅创设了一个激发学生探索与掌握知识的氛围,而且通过教师正确优美的动作演示,使学生得到了体态健美的感受。
二、体育教学艺术的情感性。
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也必须以情动人。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学生的心田,用自己高尚情操去美化学生的心灵。所以在体育课上,我针对那些不喜欢活动的学生,先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找他们谈心,进行情感的沟通,探知缘由,以便更好地“对症下药”。对于他们哪怕是在课堂上取得一个微小的进步,我都抓住时机及时鼓励表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师生的情感得以提升,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体育教学艺术的创造性。
所有艺术必须有创造性,才能具有向前发展和存在的价值。教学艺术也是一样的,只有提高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创编健美操、韵律操以及他们喜欢的游戏,或在原有的游戏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意,如:在“春种秋收”的游戏中,他们认为不应该只做简单的劳动模仿,还需模仿现代化的机器作业,来说明我们时代的进步。还有的学生编排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地球超人”等游戏,虽然这些游戏内容还很肤浅,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开发,玩起来也格外积极投入。
总之,如果把素质教育比作“高科技产品”,那么教学艺术就是精美的“包装”。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备材料。
第三篇:谈“小班化”体育教学
谈“小班化”体育教学
塔集镇中心小学
徐蓉
谈到体育教学,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张威副主任说过这样一句话:“体育首先要让人感到身心愉快,但是简单把学校体育变成达标课,就丧失了其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就容易导致学生害怕上体育课。”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据调查了解的很多学校里,特别是中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责任在我们体育教学传统,太格式化、太僵化。随着现代教育改革,当前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在此推动下,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小班化”体育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一、“小班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为主体转向学生为主体。“小班化”体育教学,学生人数减少,学生在教学空间所占的分额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资源,活动空间等的个体成倍增长。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人与物质世界接触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
二、“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四大优势 1.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通过多种形式的分组,自己的爱好和运动技术的水平由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内容、具体练习的方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了终身体育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在六年级的“一根绳子带来的快乐”这节课上,我发给每位学生一根绳子,学生就问我:“老师,今天我们安排跳短绳吗?”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各小组讨论“怎样用一根绳子来上好这节体育课”。学生们小组讨论绳子的玩法,然后我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种进行示范(两组之间不能重复)。第一组学生将短绳结成长绳来玩;有集体跳,8字跳等;第二组学生选择将短绳当作一条蛇,一个学生握住绳子的一头边跑边晃动,其他学生想方设法去踩绳头;第三组则由很多学生布成一张平行的铁丝网,让一个学生在网下灵巧地钻过去,甚至匍匐前进;第四组则把绳子折成一个团,然后进行类似垒球的投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相互总结经验,共同学习提高。这堂课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互相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还有很多创新的想法。
2.有利于进行个别化、个性化的指导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分组教学法,学生少,分组教学不言而喻,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在以往的跳短绳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观察他们的熟悉程度,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组教学。第一组为熟练组,这一组的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双脚跳绳的动作要领,并能以此创新;第二组为基本熟练组,这一组学生双脚跳绳的动作基本掌握;第三组为学习组,这组学生手脚不协调,不能掌握双脚跳绳的动作。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可以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熟练组的同学,除掌握双脚跳绳外,还应熟练掌握双脚交换跳绳的方法;基本熟练组的同学,除熟练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外,还应学会双脚交换跳绳的方法;学习组的学生,要求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因为小班化教学,学生少,所以在对三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后,就可以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进行轻松教学了。
3.有利于增强课的练习密度
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体育课需要一定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但是就一个学校来说,运动场地及器材总是有限的。“小班化”体育课堂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大大增加了练习密度,包括个体练习的时间,练习的次数,同样运动量也能上去,这会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好、更多的锻炼。就拿七年级的“踩高翘”这节课来讲吧。我校只有高翘25付,大班时学生最多两人一付,现在小班呢?就能达到每人一付。这样,学生练习次数多了,密度加大,对于该动作的学习起到了巩固性的作用,便于学生能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
4.有利于开展好室内体育教学
江南水乡,下雨也经常。“小班化”体育教学让体育课基本上不再受天气的影响,体育课的教学也更正常有序。记得去年9月,天下着滂沱大雨,我就带七年级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我先让他们把课桌椅排在教室靠墙的位置上,然后让学生在教室的中间站好,嘿,真像一个小操场。接着我出示了电脑课件——听声音做动作。学生在哗哗哗的水声中劈波斩浪,有自由泳的,有蛙泳的,甚至连“狗刨式”也用上了;学生听到“汪汪汪”的叫声,都学着狗的模样,在地上叫着,跳着;听到“哒哒哒”的枪声,有的开枪扫射,有的躲闪倒地„„这些在大班体育教学中都不可能实现。
三、“小班化”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关注自身成长 1.教师首先要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授之以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交际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增进友情;创建各种制度,逼着学生去锻炼能力、培养能力。
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教好书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敬业爱岗。体育教师是很辛苦的,但是如果你喜欢这个学科,你就会觉得体育学科充满了挑战性,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充满了只有你自己才能感觉到的快乐。要教好体育课,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的。责任心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个别辅导督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跟上健康的步伐,教师要尽心尽责地教学辅导,总是会有收获的。有了责任心,就会有情感投入,对学生投入关爱的情感,犹如注入了催化剂,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锻炼,学生就会愉快地学习生活着。
3.教师要具有过硬的技能技术和丰富的知识面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的价值。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这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必备条件,精确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学生从直观上模仿,从理论上消化吸收课的知识点。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与练习,完善自己教学的形与言。
4.教师要善于总结,注重教学反思
作为体育教师,课前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上汗水渗透操场,辛苦的程度是其他学科无法与之攀比的,不能敷衍自己的劳动,要尊重自己的劳动,要善于总结得失,成功与失败之处要总结到位,写好教学反思,将经历提炼成经验,不要干了许多的工作,却留不下一点回忆,要学会赏识自己,记录自己经历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小班化”体育教学实施要求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强,见效快,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情感的功能,就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在“小班化”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容易交流认知,而且也容易交流情感;不仅容易交流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也容易交流师生人际间的情感。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教师,无一不与学生有着良好的关系。事实上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关心爱护他们,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意服从他的指挥,接受他的教育。而师生人际间的情感也会通过迁移功能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之说,便深刻提示了这一道理。而小班化师生情感交流更易将爱心融入。
2.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学习的乐趣
尽量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实物演习,利于理解,音乐渲染,强化气氛,把游戏引入课堂,活泼有趣,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知识,得到健康。
3.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理解学生的体会
让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乐趣,并积极进行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快感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班化”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教育资源的优化,缓解了大班教学中的许多矛盾。但是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前提基础,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加以改变,也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那30人的班级和60人的班级又有什么区别呢?那只是资源的浪费。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习,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发挥出小班化体育教学的优势,是最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让爱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第四篇: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爱好
代艳艳江苏省宿迁中学
[摘要]本文通过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结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全面而又具体地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新的做法,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接受和适应情况,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情况,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一些在新课改下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 新课标 教与学前言
近年来体育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提出,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的新的要求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乐学。乐学是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学好的关键,也是一切学习的起点,同时,作为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一切工作的着力点。2 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现状分析
2.1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
现行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高中的升学模式,使得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一个误区。虽然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部分学生心目中体育课是一个在自身发展、特别是升学方面没有多大影响的科目,至少与语文、数学、英语相比,属于可以学好、也可以不学好的无关紧要的科目。因此,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2学生对体育课的作用认识不够
体育课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促进学生在身体、体育技能和身心素质方面的全面提升。同时通过大量而有计划、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文化学习能起到有益的帮助和提高。只有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才能使脑力劳动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体育 1
课设置的一方面的原因。但因为体育课要投入较大的体力,有时一节体育课下来,学生会有一定的疲惫感。因此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愿意投入精力,甚至在整节体育课中愿意老师什么都不进行体育活动,最好是能将体育课改成自由活动课,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3学生对体育课中的活动内容挑三拣四,喜欢的就高兴参加,不喜欢的就应付了事,不重视基础性的体育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偏向性是高中学生具有的普遍现象。自以为自己体育基础很好,身体素质“一级棒”。要他们进行一些基础性的体育锻炼兴趣不高,处于应付状态,动作做不到位,锻炼目的达不到。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不愿参加,个个全身无力,自由活动一开始,马上“生龙活虎”,劲头十足。
2.4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存在误区,特别是女生认为对体育课是身高马大同学的课,好像女生就是体育课的旁观者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在进行完集体活动后,在自由活动期间就基本上成了体育课的看客。她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其实是最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的人。在她们的意识中就认为:体育锻炼是男生的项目,与女生没有什么关系,女生不需要大的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3.1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组合和运用
在体育技术动作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动作技术到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这一教与学的过程,一般都离不开“讲解”、“示范”、“练习”三种基本教学方法的组合与运用。通过不同的组合排列,可将其分为三种模式,具体有“讲解-示范-练习”、“讲解-练习-示范”模式(为先教后学模式,为“教导式”);“示范-讲解-练习”、“示范-练习-讲解”模式(为先教后学模式基础上的派生模式,在教的方式上,由先讲解变为先示范,起到了引导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学式”);“练习-讲解-示范”、“练习-示范-讲解”(先让学生自我学习技术动作,激发他们自学的内因,教师在学生自练后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深化动作技能。为“学导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和熟悉动作的情况、动作的难易程度等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实施,排除学生对新动作学习的畏难心理,特别是通过对学生自己的内部教与学,提高学生对
动作学习的兴趣,使大家能积极地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
3.2在体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施教
3.2.1抓住学生成就性心理进行施教
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分析班级教学和锻炼情况,向学生提出希望,帮助学生制订锻炼计划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在新的学期里,体育方面都能得到提升,身体某方面的不足能得到加强和提高,在新的学期里都能进步,从而增加学好体育的信心,产生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稳定和愉悦的心境。
3.2.2抓住学生的感情性心理需求进行施教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这一点对原来身体素质较差、体育成绩较低的学生,感情性心理需求更大、更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开展肯定式教学、表扬式教学。特别是在原来上课不认真、动作不规范的学生,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不仅要看在眼里,而且要及时予以公开表扬与肯定。对一些动作规范的同学,要及时发现,并以在全体同学面前示范的形式予以表扬。对一些身体素质好、体育素质高的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之间选用“小老师”,形成一带二、二带三的学生互带、互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自学、互学,学生的积极性能得到成倍的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自然而然就能形成。
3.2.3抓住学生自尊性心理需求进行施教
同样,每个学生的自尊性都要求得到极大的维护,谁也不愿意在全体同学面前出丑,在全体同学面前被批评。因此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轻易在全体学生面前批评,可以在课后给予单独的说教,这样,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主动的配合教学,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和逆反心理。
3.3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和采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3.3.1改变原来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角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独唱、独奏的主角,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要想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要改变思想和观念,转化角色,要把教师为主角转变为学生唱主角,教师为之导演、伴奏。
3.3.2改变原来的教案千篇一律为各班各不相同
教学内容的设定完全根据各班的特点进行设置。所有教案的设置只是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但没有完全一样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计划的安排按照各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最后的目的是所有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学生在各自的专长中有较大的发展,在身体素质方面有较为全面的提升。
3.3.3改变原来的灌入式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点评式教学
在课程设计时,明确目标,激发动机,注重心理上的导入,在课程的进行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绪,使其生动活泼地学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情景法、故事法、趣味操等方法手段,导入教学内容;在通过视觉建立表象,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决定学练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骨干的作用,通过采用评价法、比赛法、正误对比法、改变难度法、电教法,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其自我表现;通过韵律化放松、意念放松等手段结束当天的教学过程。
3.3.4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潜能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特长,宽容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按照学生的性别、体质和技能进行分组教学,对待病残生、特殊肥胖生、特长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选修教学和男女分班教学。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及特长设置选修课的内容。
3.3.5建设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与学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讲的学生就爱听,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成效就会大打折扣。教师粗心大意、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就是关闭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门。如果学生带着与教师对立的情绪,那么他们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以及思维、理解、记忆、想象等一切认知机能就会受到阻抑。如果把整个教学比做一架机器的话,教师和学生就是机器上两个互相咬合的部件,融洽的师生关系则是这两个部件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师生的配合和默契方面提出了比其他课程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能开展好体育教学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在教学工程中要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使学生能充分地信任老师,愿意和老师交心,愿意把老师当作朋友,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更加有利于教学。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课才能取得全体学生的配合,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增长了知识,玩的开心。
3.4及时而又真实的课后反馈和总结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每堂课结束后及时加强对课后的学生反馈情况的调查和统计,及时总结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中的优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认识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后才能更加对教学加以改进和完善。小结
4.1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学校体育应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2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必须加强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体育素质的提高是对自身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从内心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才会在体育课中全面积极地进行参与。
4.3在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体育教学,使学生乐于体育锻炼。
4.4在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当教学中的主角是吸引学生参与的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也是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22-24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200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42
[4]潘凌云.体育教学重构的断想《体育教学》2002.02
[5]李延峰李春雷《教学组织四环节-导学、讨论、点拨、练习》 中国学校体育2003.03
第五篇: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论文
摘 要:体育教学可以塑造和培养人,她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还具有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不断改善,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觉锻炼的习惯性,似乎越来越差。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热爱体育,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文章就此进行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锻炼;自觉习惯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渴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下,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于是,社会上呈现了“请人吃饭,不如请人运动”、“出钱买出汗”等各种新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愈来愈受到社会人们的青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当代学生的生活优越,兴趣广泛,对体育价值认识并不不深远,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他们身上似乎在逐渐退化,这就要求我们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目标管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培养出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更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努力激发并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养成他们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
二、利用理论课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参书指出了各项教学内容的授课时数,其中基础知识占9一11%。《教参》指出,“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身体和自我锻炼的方法。”
理论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主要渠道和有效载体,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在练习中正确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学生喜欢体育、崇拜体育偶像的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通过观看实况转播、录像、挂图等有效手段,传授体育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三、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目前,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多是重复使用。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都一样用,给学生造成体育课就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没什么变化的印象,学生认为体育课死板、乏味,加上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从而离开了自觉锻炼的队伍。因此,我们要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根据体育课的教材、类型、课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在组织教法、练习难度、练习要求等方面,应给学生留有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空间,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引入体育课教学中,包括体育理论课和运动实践课,使体育教学中的声、情、景、图并茂,增加对学生的感性刺激,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特点,合理灵活选用和搭配教材。
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的重复学习,学生产生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没有快乐,如何谈得上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学生不愿意每天都是跑步练习,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用和搭配教材呢?比如,与动物动作相联系,与故事童话结合,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的话,教材更显得新颖。以引导为方法,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
现代课程所要关注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的需求,不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锻炼项目,则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动机,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然而初中学生虽然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但却又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体育需求,他们对体育需求主要反映在对学习与锻炼内容的选择上,如大多数学生主要从个人的兴趣出发,一般都愿意选择轻松的体育项目,而对一些单调的、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完成,但对促进身体发展与达成课程目标特别有效的内容却不喜欢。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需求加以引导和教育。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制定锻炼计划,并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自锻意识与健身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并纳入评价与考核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师要处理好运动项目殊途同归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尽管所教的教学内容不同,采取的教法不同,但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学习了科学的健身方法,有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而“应考式”的体育教学是很不科学的,它只看到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选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达到增强体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最佳途径。如,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跑步,除运动项目本身枯燥外,主要原因是他们过去练习中,由于不得法,如运动强度密度不适合他们的身体负担,结果自然产生了害怕心理,更谈不上对跑步产生兴趣和习惯,而速度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跑步的锻炼兴趣呢? 我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特别是男同学),一听跑步就叫苦,可一听踢足球就来了精神,个个生龙活虎,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多组织一些教学比赛,使学生的跑步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等现象,教师应及时指出:“速度和耐力,是想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或者在练习中灵活运用走跑交替练习、追逐练习、分段计时练习等等多种手段,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让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他们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兴趣指的是对某种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从而逐渐形成习惯。如果对某种活动没有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习惯。学生踢足球之所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他们处在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在逐步形成锻炼习惯的过程。另外,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如:体育委员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小组长组织游戏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的能力;同时,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从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身体素质课课练,不断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
体育锻炼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运动能力是在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增强的,体育锻炼的效果往往要在长期的坚持中才能收到成效。体育锻炼效果的滞后性,影响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机地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身体素质练习,一是丰富了教学内容;二是让学生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逐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了防止素质练习枯燥、单调,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竞赛,例如:比谁跳得远,单位时间内比谁次数多。可以个人与个人比,也可以小组与小组比,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在体育实践中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和享受,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但要体现在自己的运动表现和身体发展上,而且还要表现在自己在课堂内外的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进步上。
老师经常要考虑运用合理的方法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只有经常参与,学生才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有了乐趣,他们才会产生情感,然后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所以体育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课堂的活动,还要关注学生课外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体育技能,做到尽心尽兴、心情舒畅。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班级篮球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足球赛、排球发球、篮球投篮、立定跳远、冬季三项(跳短绳、跳长绳、踢键子)比赛、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单项个人赛和团体赛。在每年的校运动会比赛前,要下发比赛规程和比赛项目,同学们就会跃跃欲试,刻苦练习,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运动会上,他们的加油声、助威声,会一浪高过一浪。这样,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既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又活跃了身心,锻炼了身体,他们还在比赛活动中体验到了体育的力与美,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也促进了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五、布置课外作业,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在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时间增加。体育课外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简单易行,又不受场地限制的练习内容,如跳绳、深蹲跳、抱膝跳、立卧撑、俯卧弓步跳、跳楼梯台阶、快速爬楼梯、手扶楼梯提踵、俯卧撑、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俯卧两头起、两头起、原地快速高抬腿等等,让学生在家自觉锻炼,自我锻炼,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中考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绝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但布置课外作业,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呢?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尝试:每周安排10个锻炼内容,学生们每天回家根据老师的布置,自选一至二个项目,按照“全面、经常、渐进”的体育锻炼原则加以练习,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双休日组织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乒乓、轮滑、等比赛,吸引学生家长一起参加到一些体育锻炼中,在寒、暑假等假期时,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家校路路通和家长沟通,组织自行车骑行、元旦迎新长跑等活动,都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大力支持。这不仅是家校联系的一个有效载体,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实践证明,布置体育课外作业,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相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高,也避免了学生为应对体育中考而出现考什么练什么的突击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终身受益,即使是在近几年的体育中考,我所任教的班级均取得了较高的成绩,也说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结束语:总之,教师能用心开展教学活动,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措施去实践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充满快乐、轻松、平等、自信,而又可以想象、倾诉、自我展现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这将是现代体育教学所必须有的要求,而处在这样的怀抱中进行积极的锻炼,寓教于乐,学生的身体健康将是无比有益的,对培养他们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更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季浏 《体育与健康》水平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贵仁 盛志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黄健 孙洪谦 冯小雨《析休闲体育促进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