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程下体育游戏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体育游戏教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教学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学生的参与意识,逐步成为了评价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因此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中,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了一席之地。“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这样的小游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在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中依据运动项目不同创编的“你追我赶”、“斗智斗勇”、“攻打碉堡”、“障碍突围”等;依据童话故事创编的“龟兔赛跑”、“灰太狼与喜洋洋”、“小蝌蚪找妈妈”等游戏层出不穷,真可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了。
游戏内容浩如烟海,但不是一切游戏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模仿力和从众心理强,因此在选择游戏时,考虑些不分队、有情景的游戏,如:“青蛙学本领”这是一个和跳跃练习有关的游戏,教师创设情景:小青蛙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学到的本领也也越来越多。前两天小青蛙学会了原地跳(学生练习原地起跳),过了两天小青蛙学会了往前轻轻跳(学生练习跳出一步),又过了两天小青蛙使劲往前跳了一大步......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会了“立定跳远”这一教学任务。高年级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竞争力强,挑战性强的游戏,奔跑方面如“你追我赶”这个游戏,讲学生分成相同人数的几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在竞争中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二、根据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游戏。
体育游戏的选择要围绕课标中不同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而定,下面以“水平一”(相当于小学1~2年级)为例,谈一下游戏教学内容的选择:
1、依据在球类学习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传球等学习要求,选编“拍球比多”、“传球接力”、“定点投篮”等游戏内容。
2、依据进行各种跑动、躲闪、跳跃的练习等学习要求,选编“障碍穿越”、“踩影子”、“抓尾巴”、“拉渔网”、“木头人”等内容。
3、依据在投掷学习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等学习要求,选编“集体打靶”、“打保龄球”、“掷纸飞机”等内容。
4、依据队列队形中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练习,选编“反口 令”、“找方向”、“走迷宫”等内容。
多样的游戏活动改变了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却也暴露出了几个与体育教学不符的问题。
一、规则意识淡化。每个游戏的特点不同,活动方法也不同,但是只要是有比赛的活动就一定有规则,很多体育课堂上教师注重讲解体育游戏方法,忽视了游戏规则,导致游戏过程混乱不堪。
二、安全教育不够。很多体育游戏是有竞争的,激烈的身体运动存在着安全隐患。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时刻点拨就很容易造成伤害。
三、创新意识不足。游戏教学中,教师的普遍的做法是讲解游戏方法,指导游戏过程,评价游戏结果。很少涉及学生自我创新上面来,导致学生教一个学一个,这同课标中指出的“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背道而驰。
因此,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游戏活动中要做到“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当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社会安定的保障。上下楼梯靠右行、上下车要排队、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等看似简单的要求好多人却做不好,究其原因就是规则意识淡薄造成的。体育游戏中有很多活动都有规则,如:小学三年级的游戏“障碍穿越“中,要求:
1、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听到口令后开始。
2、钻过铁圈、跳过体操垫、绕过标志物跑回。
3、下一个同学同前一个同学击掌后才可以继续跑。很多学生刚刚开始还按要求去做,可是当发现自己的小组落后于其他小组的时候就会“投机取巧”了。有的学生直接绕过铁圈;有的学生没到达标志物就返回;还有的学生没等下一个同学跑回就开始了。这些违反规则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制止,其他学生也会马上效仿。整个课堂就会混乱不堪了。因此,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是一个看客,作为一个组织者应时刻关注整个游戏活动。对出现的违规行为除做到及时纠正外;比赛结束后,教师还要评价本次活动中最遵守规则的小组,从而让遵守规则的学生体验到榜样快乐。同时,要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在规则面前,才会有公平的竞争!
二、游戏活动中要牢记“学会保护、安全第一”。
记得在我的一次体育课上,四年级的学生正在进行接力跑比赛。突然一个男孩子重重的摔倒在地上。孩子痛苦的样子让人担心,到医院拍片后得知右手腕“骨膜挫伤”,需要打上石膏慢慢静养才能恢复。回想当时的体育场地上并没有障碍物,孩子怎么会平地跌倒呢?经询问后才知,在跑动中他的一只鞋带松了后被绊倒在地。体育课上难免会有很多的磕磕碰碰,但是如何将危险降低到最低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体育游戏中学生往往会被游戏的内容吸引,而忽视了游戏当中的危险。教师在游戏活动前要考虑场地的安全、讲解注意事项、带领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活动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保护和自我保护。如发生受伤事件,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快乐的游戏课还需要安全来保驾护航!
三、游戏活动中要坚持“主动参与、积极创新”。
“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终极目标。体育游戏注重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精彩的教学,也比不上教会孩子自我学习和自我创新学习。因此,在低年级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游戏内容,将一些简单的可操作的游戏可交给孩子们去设计。比如游戏场地的安排、游戏的方法、游戏规则等等。在中高年级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有目的组织学生根据场地、器材、人数、天气,编排自己喜欢的游戏。例如:在一节游戏课《巧用呼啦圈》中,教师让学生想象呼啦圈像什么?像方向盘、像车轮、像黑洞、像太阳、像飞碟„„学生们根据想象利用呼啦圈做了开火车的游戏、钻山洞的游戏、发飞碟的游戏„„最后一环节中,教师给了各小组一个足够大的场地,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呼啦圈及其它器材设计一有困难的障碍区,然后学生进行尝试完成。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既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
合理的选择体育游戏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正确的利用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育游戏是实施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更是打开快乐体育的一把钥匙。
第二篇: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节 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程序与实施
(二)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体育教学组织的最基本的形式,它的教学优点是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指导,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例如,在基本姿态组合教学中,有个别学生出现姿态不正确的动作错误,教师采用 “一对一”进行个别纠正,这种教学只有教师和学生直接联系,学生之间无任何联系,适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纠正个别学生在技术掌握上存在的个性错误。个别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通常会因为不能满足教育普及的需要,教学效率较低,而被分组教学所取代。
2.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以组来进行指导。这种组织形式既保留了班级教学的长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问题。这种教学的分组通常是按性别、体能、技术、兴趣等因素来进行的,每组指定小组长,起着 “小教师”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虽有联系,但不密切。
(1)性别分组教学
性别分组是根据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差别进行的一种分组。它的优点是既考虑到学生男女生之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又考虑到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特别是在体育新课程教学的教学中,男、女生会因接受能力不同而产生学习的差异,按性别分组教学的形式适合于教师针对性别特点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2)配对分组:由于体育新课程教学的技术特点,在教学中经常会采用配对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优点是学生能够从中体会男女生动作的不同要求和动作感觉,体验双方的配合与默契,对于掌握基本动作或组合动作是极为有效的。教师的配对分组应注意学生的技术水平最好在同一层面,以便于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或提出教学要求。
(3)体能分组教学
体能主要是指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它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能(好、中、差)进行分组的。按体能分组进行教学针对性强,以体能角度考虑区别对待,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可以是固定的,即每一节课或某个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出现,同时又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这种分组教学既能使体能好的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情绪、体能中等的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体能差的学生也能完成教学目标,能够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4)技术分组教学
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掌握的程度进行分组。技术分组可按临时、固定、晋升分组。临时分组是根据学生练习动作的程度决定的。固定分组是在临时分组基础上进行的,只局限于某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微博:@海拉尔中公教育
微信: offcngkzx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课时或某单元的教学,这种固定分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再进行晋升分组。这种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从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考虑区别对待的,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但它是在以上分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它适合于复习课的教学内容。
(5)兴趣分组教学
兴趣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与爱好进行分组的。其的特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特长,适合于选用教材、时尚课程或传统项目的教学。
3.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它的教学特点是一名教师采用同一内容、用同一方法教授全体学生。与个别教学相反,个别教学易于解决个体差异问题,但效率不高,班级教学注重了效率,但不利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班级教学在实践中还往往把一个班自然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对待各组也是采用同一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在交谊舞教学中,教师对第一组学生进行指导,其他人自由练习,随后又对第二组学生进行指导„„班级教学主程序是对全班进行传统式的教学。教学中教师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理想中的对象来施教,力求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友伴群体教学
友伴群体教学是一种小群体的分组教学形式,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结成 “友伴群体”,按教师的要求去创造性地学习,在互为指导、互为督促、互为帮助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从而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这种分组只有当学生之间关系协调和目标一致时,才能形成一个小群体。个体间情感交流,彼此激励,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共同提高,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能发挥内在的潜力。这种形式与教师主导型的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不同,它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促进自主地、协同地学习为目的。它适合于学生对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创编阶段的学习。
5.分层次教学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应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层次分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措施和目标的对应性,也就是选择特定的教学方式去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层次分组教学适合于体育新课程教学完整教学单元的教学。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微博:@海拉尔中公教育
微信: offcngkzx
第三篇: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拟分析研究,提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设计理念。
一、课程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吻合性
初中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游戏性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田径、游戏》教学单元;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如主题《模拟消防员》教学单元;我们既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整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体现动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只是注重课前设计,把大纲教材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原本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何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结论,无需学生思考和实践。对在教学中有无问题,如何解决等确不曾进行设计,教学后的问题就更不关心了。教学设计不单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一个的片段,而应该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和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教与学的相互性
传统体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呆板、机械的、灌输式的。一方面,教师如何控制学生、带住或看好学生,把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完。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中没有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统一的教学和练习。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和讨论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体育课教学设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讨论模式,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去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与“学”观点,确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服务意识,变“压迫性学习”成“主动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仅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如跨栏练习,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4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前脚踩过(较低障碍物);第2课次:后腿拖过(较低障碍物);第3课次:跳过(正常低栏架);第4课次:完整跨过(正常栏架5个)。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参与、体验、感知。通过第2、3、4、课次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体现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安排一个教学内容,内容的搭配应符合教学目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学生差异的水平,还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先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再选择适合部分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兼项。无论是主项还是兼项都要搭配好。另外还要注意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设计的关键。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
六、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合理美观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分配与布置要精心设计,符合美学要求,讲究场地器材的布置美。首先,场地要整洁、卫生、安全、方便、美观;其次,器材最好带有色彩,排列要新颖、对称、协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自身学校场地器材等实情,将场地布置设计得美观科学、线条清晰、图形新颖;器材放置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既便于组织教学,又艺术化,构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运动状态。
七、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优化性
过去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几乎不考虑课程的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而是只注重大纲和教材,使教学唯教材是从,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只是面的拓展,教师教的僵化,学生学的死板,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发利用。通过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等媒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如:安排时间让学生们观看运动项目教学片或利用照片和图片进行教学辅助。这样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也增添了教学的娱乐性。
第四篇:新课程下体育教学反思
学习新课程创新体育教学
长汀腾飞希望小学吴发波
新课程是按照新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增加了保健康复,掌握体育保健知识,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态度,体验参加体育的乐趣,以及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等目标。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生活方式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新课程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已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下理念为 1
指导: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按照新课程提出的要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为了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开放化、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体育课教学。场地、环境的选择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颖别致的场地布置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地点,都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安宁等积极的情绪,表现出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与人友好相处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反之,则表现出委靡不振、情绪底下、烦躁不安、不友好等不良行为。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讨论热烈的课堂气氛。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按照教师特定的教学训练内容,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就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由于体育课的形式比较特殊,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要抓住时机(先示范,后讲解;先讲解,后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术语的讲解要结合具体的动作讲,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动作的“含义”)。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起源于“袋鼠”起跑时卷缩身体;“各就各位”时象紧压的弹簧;“预备”时象拉满的弓;“鸣枪”时象离弦之箭。“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象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准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象鸭子伸脖子等。同时可以用“顺口溜”来形象的的描述动作,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根据内容的特点,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练习形式、自主练习和教师引导的练习形式或分组练习,师生点评的互补形式等。此时教师的示范要少而精,主要用语言提示学生在动作细节和质量上下功夫,并不时地纠正、指导学生的动作。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应用挂图、影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若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还跟不上的话,应采用传统教法以示范、领做为主;若学生的悟性和自学能力较强,应采用尝试性教学,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动作技术,而不应为学习技术而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内容、对象、项目特点等随机应变。同时要求学生在学动作时:(1)看准、听清;要求学生看清动作路线,看准动作细节,听清教师对动作细节和动作术语的讲解,最好能记住动作名称,这样有助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对动作难点的化解。(2)积极模仿,每个动作的学习,学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新、难动作的学习,学生一定要积极动手一一跟做模仿,不光动眼、动脑,还要用肢体去体会动作,以便在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3)逐步完善动作,学生在逐步掌握动作以后,教师应根据动作质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练习,让动作好、能力强的学生来辅导其他同学,然后再进行各种组合练习,最后进行观摩表演和学生评价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动作,提高技能,直至掌握动作。学习课程我们对理论课的教学,应熟悉教材、抓重点、提要领,再用各种方式进行旁敲侧击,将知识点融入到典故或小故事中,让学生在比较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象讲到标枪时,穿插标枪的由来:远古时期 人类为了生存获取猎物和防卫等而演变发展而来的;再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由来,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地准备: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收集新鲜的信息,如何巧妙把这些东西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也有技巧。因此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才能把体育课教学变成学生获得知识的“摇篮”,这也是体育教师必修的一门艺术课。同时,理论教学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powerpiont,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或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进行教学等,让学生直
观地去领会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动作、动作细节和动作难点等,这种“眼见为实”的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信息化的今天,改革新课程,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一定要忠于体育事业,要依靠创新体育教学,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态度、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充分运用本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更大的奉献。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要真正落实全新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使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必须对自我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并实现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教学 角色变化 兴趣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对教师和学生有相应的变化,这需要我们体育教学者认识到。
一、学生的角色变化
以往的体育教学学生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的进行学习,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就是新课程的特色。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这里就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
二、体育教师的角色变化
新课改下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那我们体育教师角色也相应的发生变化,体育教师成为了发展学生身体,促进心理健康,指导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三)、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组织教法。
1、导入时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练习、或小组结伴练习;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上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先前担心学生混乱的场面成为多余的问题了,结果发现同学们学习、练习的兴趣盎然,减少了准备时间。由此可见,在教学时,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新授时引发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如:在学习快速跑时,采用游戏:“长江、黄河”,让学生进行追逐跑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知道快速起跑的主要性,然后再让学生探讨途中跑的技术要求,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快速的技术。通过这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设置,不仅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思维、公平竞争、彼此交流的活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素质;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安排练习提高趣味性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长跑练习时,可以安排了记时跑、追逐跑、障碍跑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会学生自觉学习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终身体育”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宜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
2、教会学生练习方法
体育教学间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份。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运用互比互练习方法,来促成学生对体育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达到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自身优势,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是实施新课标素质教育的基础。多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的单
一、枯燥、技术性偏强而趣味性不足等缺点仍然存在,且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学效果受场地器材设施的影响与限制,而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师无论是在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组织,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上,都应强调个性风格,不能千篇一律。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方面考虑,灵活运用有限的条件,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搭配,要选择那些能较好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项目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内容进行教学。根据学生自身的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自己所选的体育项目中去,不仅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体育学科教学内容不仅体现了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更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还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引导,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能动性,并紧贴体育运动内容,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将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目标,这是一种“直线式教学”。而新课标是重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价值。类似“曲线式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让学生在运动中学到新的知识。如:在进行排球项目的球感训练时,可通过篮球比赛的形式锻炼排球的手感,这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这看似是篮球练习,其实是对排球球感的锻炼。“曲线式教学”影响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提高。也为我们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3、教师要多给学生创新的时空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必须多给学生创新表现的机会和空间。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所任班的体育课,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由发挥,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发展特长,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知道师生的角色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受到体育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善于积累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和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不断研究与创新,使新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