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三自”教学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3:1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三自”教学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三自”教学的研究》》。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三自”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三自”教学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高中体育“三自”教学的概念 <一>、体育教学改革是继承与改革并存

2001年秋季开学,我国中小学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中小学将贯彻执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其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旧大纲有本质的区别。伴随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大纲的实施,新的教学观念、模式、方法必将逐步形成并替代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模式、方法。

新的教学观念、方法、模式并不是对过去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适合并适宜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需要的部分,特别是继承适应当前体育教育教学的优秀和先进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发展、开拓、创新,构建立足于素质教育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教学模式,发挥体育教学独特的功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二>、新的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1、开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要放开,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编教学内容,使他们感受体育的乐趣,以彻底杜绝那种把学生赶上操场、轰上跑道、逼上器械的现象,使体育教学丰富多彩、体现特色。

2、对教学内容时数比重的放开政策:在科学合理和开足体育课的情况下,把教学内容安排的更加灵活,给学校、教师和学生以更大的自主权。

3、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随着观念的开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概念从单纯的生理范畴扩展到心理、精神、社会的多重内涵。学校体育教学能够把传授体育知识、基本技能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就能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4、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的成绩考核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查与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评价体系体现出科学和灵活。<三>、“三自教学”的概念

在九五教科研中“三主”教学的研究很多,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与运动能力为主线。和其他科目稍有不同,但是指导思想是统一的。

目前新大纲教学目标提出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和锻炼中,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和比赛;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应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高中体育课内容调整最大,大纲规定必修内容占40%,选修内容占60%,选修内容比旧大纲提高了30-40个百分点。由于课程内容的变化,对教学模式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选修内容的提高就是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要想实现“三自”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与运动能力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原则必然是教学实践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教学实践手段

由此我们提出解决占体育课60%比重的选修课教学模式就以学生自主选择、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发挥学生主动性与主体参与意识为方式,以学生最终能够达到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教学目标的“三自”教学模式。现

在提出的“三自”教学与三主教学并不矛盾,是体育课程的改革从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继承了“三主”教学的部分思想。

二、本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和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环境下,如何改变过去体育教学重技术、重技能、重考核的误区,首先应当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确立体育的价值取向,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从心理学和人才的角度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

本课题研究目的旨在开发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得体育教学能够把传授体育知识、基本技能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终生体育、全面育人的目的。通过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体育的乐趣,彻底杜绝那种把学生赶上操场、轰上跑道、逼上器械的现象,使体育教学丰富多彩、体现特色。

体育教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改变体育教学那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识与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改变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强制教育。使得体育课能够吸引学生,能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毛泽东认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自觉不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学校体育终身化和开放化的最终归宿。

新大纲规定的60%选修课教学,无论是从教学手段还是从学生适应教材内容上,都是学校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的具体体现。选修内容比例的提高,就是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改变那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育体、育心要结合。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识与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彻底改变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强制教育。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2、新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开放,表明在新时期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编教学内容,使他们感受体育的乐趣,以彻底杜绝那种把学生赶上操场、轰上跑道、逼上器械的现象,使体育教学丰富多彩、体现特色。

其关键是如何改变体育教学重技术、重技能、重考核的误区,首先应当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确立体育的价值取向,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从心理学和人才观的角度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内容单

一、乏味是当前体育教学的主要结症。在一些学校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被《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内容所左右。年年都要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重复练习,反复测验;练了测,测了练,繁锁的操作,枯燥的练习充塞着体育课堂,更有甚者,从初一开始就围绕体育考试项目进行三年强化训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关注的是考分,身心受到的是摧残,本来是生动、活泼、学生所喜爱的学科,变成了学生厌烦和生畏的课堂。《达标》、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本意是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制裁,提高体育地位,为育人服务的,结果执行起来即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在应试教育驱使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体育不会有好感情的,更不能产生兴趣,终生体育,全面育人将成一句空话。

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素质教育出发,首先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顾及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有代表性,要符合学校的客观条件。

有许多健康效果好,娱乐价值高,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锻炼形式应纳入教材。教材内容重复,难度大,复杂,效果性差的应予以精减。民族性教材为学生所欢迎,世界上其它民族创造的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应有选择的加以引进与吸收;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体育文化。

3、新大纲在评价方面强调体育与健康的成绩考核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查与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基础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不能把专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搬到普通学校体育学科中来。但在部分地区、少数学校,把体育课变成训练课也是存在的。如果对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教育用少数尖子才能达到的技术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学生必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弄得大多数学生见了体育就望而生畏。

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既是学校体育的根本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是指具有不同体育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现状的研究,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加强引导区别对待,提高教学效果,改进评价方法。

4、回顾学校体育的教学实践,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一个时期是单纯的追求技术教学,强调的是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技术教学,注重的是传授;另一个时期是追求体质教学,强调的是课堂运动负荷、运动密度、注重实践;第三个时期应是改革教学时期,这一阶段已持续很长时间,改来改去基本是方法手段的变化,这种从一个片面转向另一个片面的作法制约了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

新大纲要求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随着观念的开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概念从单纯的生理范畴扩展到心理、精神、社会的多重内涵。学校体育教学能够把传授体育知识、基本技能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就能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体育不仅是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其他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作用。学校体育应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首要目标,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特征,但首要目标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应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在体育教学这个系统里,它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生个性和特长、生理、心理以及场地、器材等。各种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都影响着其它要素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教学的改革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的观点出发,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能把各要素割裂开来,孤立的动作,要努力在融合、渗透中看综合效益。

5、学校体育不能只停留在健身、竞技等活动上,需要培养学生生存能力,进行生存意识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发展独立生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选择体育60%选修课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情况,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兴趣与爱好,能发扬学生个性,达到教材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

教学内容包括大纲规定内容与校本教材内容,以及学生自主选择锻炼内容三个方面。选择方法包括教师依据大纲及学校体育设施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体育课学习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三个方面。

2、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材的不同、学生体质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组织必然不同。教学中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授,更应该重视给学生灌输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锻炼方法,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这里面包括教与学的同步进行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教与学不同步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三个方面。

3、考核办法: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学生对自己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达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评价效果。评价的目的不是诊断学生掌握了多少技术、达到了多高的运动水平,而是对学生锻炼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投入到教材内容、学习更多的锻炼方法,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四、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1、依据新大纲的精神确定总课题与研究方向。

2、依据总课题确定具体子课题研究。

3、依据子课题确定研究原则、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4、依据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群体实施多种教学实践。

5、调查统计与研究。

6、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再实践矫正研究成果。

7、结论与建议。

五、资料来源

1、《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21世纪体育课程标准

2、《教育研究》

3、《中国学校体育》

4、《体育教学》

5、试析日本学校体育改革及其启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6、中国学校体育50年发展概要

7、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8、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9、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

11、浅谈体育课中的情感环境

12、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13、浅析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

14、浅谈体育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2003、7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高中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高中体育教学 吴佃广

(博兴第一中学,山东 滨州 256500)

我校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号召,新课程在我校全面展开。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探索,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浅到深的过程,下面简要谈几点体会和广大同仁商讨。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反思

1、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的飞跃

传统体育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新课程则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异,其实质却反映出了教学理念的一个飞跃,首先是健康概念的扩展,即从过去单纯生理健康而发展到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增强体质是单纯的生物学改造,而健康第一的内涵远大于此,反映了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精神。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品质。

2、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整齐划一,千篇一律。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充分注意到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适当淡化体育的竞技成份,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体育比较强调技术教学,较多地选用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竞技运动技术的标准进行体育教学,这样做的最直接缺陷就是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地要求学生掌握技术,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无法体会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体育运动,走出校门后,很少自觉进行体育锻炼,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而新课程则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当然毋庸置疑,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下应适当淡化,而非全盘否决,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强调目标统领教材,根据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因此,课堂教学的开展应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进行。由此可见,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再按学年教学目标来制订学期目标,依次类推,最后到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制订。教学目标应注意设计的具体性、科学性和可测性,课堂教学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达标。教师应在每堂课的开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本课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展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2、精心设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大特征,也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体现,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尝试。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注意好难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探究尝试,在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尽量采用游戏、比赛、情景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产生强大、持久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兴奋占优势,兴奋抑制转换快,好奇心重,上进心强,故适度变换教学手段会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4、加强理论指导。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必要的理论、体育常识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践和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学生探究尝试后,教师应及时指导、鼓励,对错误的结果加强分析指导,并尽可能地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实践提高。?

5、逐步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蕴涵着一定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有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方式。现阶段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应大胆借鉴、创新和发展。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把握新课程标准、性质、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中的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中的“四性”

泗洪县第三中学

华伟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渠道。要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从优化课堂教学抓起。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化课堂教学应有“四性”

关键词:

创新 鼓励 育人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在实践中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学习,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高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设计任务要力求创新性

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让学生感到趣味盎然。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想象的翅膀,他们的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设计任务愈是有创新性,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完成任务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作模仿、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增添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浓厚兴趣。

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摆脱传统的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灵活选用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的与其生活相关的任务型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任务的设计体现创新性,教师自身应具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准确地把握任务型活动各个阶段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色定位,从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创设良好的、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宣布过本课学习任务后,不需要把整个流程、诸多环节交代得滴水不漏,应给学生创新提供足够的时空,鼓励学生思考、讨论为完成任务所要采用的措施,确立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环节,这样,学生在进行活动时会积极主动。如在跳高素质练习课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山羊、跳高架、小方凳、橡皮筋、篮球、排球、3公斤负重袋若干,让学生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活动内容,我规定:不管你采取什么措施、运用什么器材,目的只有一个——-锻炼提高弹跳力。任务下达后,各个组长带领本组同学研究活动方案后,递交了活动方案表,我审阅后,科学地分发了器材,他们充分利用本组的器材,按照自己设计的活动方式津津乐道地实施着教学任务,尽管各组的活动方式不尽相同,使用的器材不大一样,活动的环节步骤先后有别,但是,他们都能充分围绕提高弹跳力组织活动,达到了预计的目的,在欢快、愉悦中创新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实施任务要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中的发展目标强调: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贯彻这种理念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中产生愉快感、自豪感。任务式教学就是针对这一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留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让学生由他主到自主,被动到主动,依赖到独立,使学生从根本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由“教学生学习”过渡到“教会学生学习”,并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这样学生会在以后的自我锻炼中才能受益无穷,轻盈自如地享受终身体育。如:教三级跳这一内容时。我仅仅用了3分钟讲解动作要领,2分钟作示范动作,然后将任务交给学生,我建议学生首先试跳一次,然后针对自己在完成这一动作的过程和成绩,总结、想象、调整、再总结、再调整,学生经过几次试验,20分钟后,每位同学都掌握了三级跳的动作要领和取得好成绩的秘诀。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创造能力,师生轻松地高质量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完成任务要注重全员性

坚持任务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考虑到了任务的难度、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适合所有的学生,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是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这样,任务型教学模式才不会流于形式。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选用分层次教学法,依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各班学生客观存在上(A 层次)、中(B层次)、下(C层次)的水平差异,把每一节课教学目标设置成熟练掌握动作技能、掌握动作技能、基本掌握基本技能三个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后都能摘到自己的“桃子”,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任务的难度与学生水平相一致,也要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还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有“跳一跳,才能摘到桃”的体验。学生只有在经过磨练,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把活动设计成若干种形式,确立不同的要求或难度差异,充分尊重学生意向,让学生自己决定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应达到什么要求,同时,活动时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保证层次教学的效果,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热心参与并保质完成一定的任务。如在学习跳绳这一内容时,针对班级学生对这一活动的喜爱程度、动作掌握程度,我就设定了上(A 层次)、中(B层次)、下(C层次)三个不同的任务指标,让喜爱和不喜爱的、动作技术好的、差的都能体会到成功,一节课下来,人人都有收获感。

四、评价任务要倾向鼓励性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最突出的是引入了形成性评价的机制与方法。当前,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时,很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只注重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活动过程的肯定,从而导致只表扬成绩好的“金凤凰”,而忽视了一直在努力去做而成绩却不突出的“丑小鸭”。

活动结果的评价要使学生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更需要得到评价,这样学生才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明确差距,进一步提高自己,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不懈努力、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用一个分数,一次成功来评价一切是非常片面的。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另后,在任务活动过程中还存在只重视对整个合作小组的评价而忽视对成员个体的评价和奖励,这也是片面的。因此,应将结果与过程、集体与个体的评价和奖励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对活动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享受成功,维持其学习的长久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真正体会到在任务式教学中,教师起着活动的策划者、促进者和向导的作用。任务式教学要求教师从一个机械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的被动者转变成一个课堂活动的主动创设者,从一个现成理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执行者、消费者变成一个以自己课堂教学为主要对象的探究者、引导者。任务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是该模式实施的关键,教师应积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能力,并不失时机地客观鼓励表扬学生,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主发展、终身受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1、1、游正论《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2、任锡训《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尝试》体育学刊1995.[2]

3、王广虎《体育教学必须走出四大误区》、[成都体育学院院报1998、[1]

单 位: 泗洪县第三中学

联系地址: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三中学 华伟 邮 编:223900 电 话:*** 电子邮箱:shszhw@163.com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吴永林

乐山市延风中学

摘要: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尊重个体差异,树立民主教学观。

关键词:教学;主体;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的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机遇。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革上,因为任何一次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一种挑战,其艰难性不言而喻。那么课程改革从何入手?实践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观念的更新时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不梳理新教育观念,课程改革难以开展,更难以持久和深化。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

教育工作是培育人的活动,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另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发展的要求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提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是看好极少数尖子生,而是全体学生;不是知识水平这一个因素,而是智力和非智力的全部因素,要真正的发挥教学的多功能性。2.1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自尊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每一位学生都适应被尊重、关心、关爱。

2.2 教学必须既传授知识,也培养能力。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学目标单一,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掌握与巩固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智力任务上往往只完成了“智”的任务而忽视“能”的训练,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各类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会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2.3教学必须既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年,不少教育专家和教学实践工作者认识到,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如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坚强的学习意志,饱满的学习情绪,虚心的学习态度等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未来的事业关系极为重大,它远远超过智力对人的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广大教师逐步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他们认识到教学虽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但从教学的基本规律看,教师教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教师奖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将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学活动中作为影响方的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发放的选择,教学实践的安排,还是讲授、启发、提问、示范、辅导、督促,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防止出现教师越俎代庖的倾向。承认、尊重个体差异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承认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新课程的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同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准备、兴趣爱好、智力发展、身体素质等呈明显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并根据这些客观的现实,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设计出合适他们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与方法,以及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教学民主观

传统教学的一个弊端是教师独断专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才能。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代之以新的教学民主观。教学民主不仅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培养丰富、独创个性的关键。教师教学中应多方面体现民主,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对的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不管是出自同学之间的,还是针对教师的,都应积极鼓励,予以精神上的肯定。这样,久而久之会养成学生爱动脑经,勇于发言、敢于争辩的习惯,养成具有自主意思和科学批判精神的独立人格。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艺术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艺术

摘要: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而体育教学艺术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对体育教学的更高要求,采用丰富的教材内容,灵活生动的教法手段。如以情激趣、创设情景、寓教于乐、激励诱导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艺术化教学,就能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艺术

以情激趣

寓教于乐

激励诱导

体育教学生动而具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是广大体育工作者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符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可是,虽然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仍存在于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 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体育教学教师除了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教法的同时,更要完善教学艺术,把一堂体育教学课视为弹奏一曲优美的乐曲,做到起调先声夺人,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言犹未尽,回味无穷。美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堂成功的体育课,应该是在说再见时,能看到学生略带疲惫的脸上带着笑容”,这正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我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探究、深化、体会,介绍几种体育艺术的教学方法,意在抛砖引玉。

一、以情激趣、好知乐知

学习兴趣是认知需要的情感体验,是对学生积极性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代教育家朱熹说:“教学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挖掘,教材乐学因素,抓住成功契机,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营造 出一个乐学氛围,通过直观语言、图片、模型、直观模型教学录像等直观教具适时地刺激学生,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上产生连锁式心理反射过程:欣赏――感受――羡慕――积极理解――追求――渴望实践――表现自我。例如 我在第二套中小学广播操雏鹰起飞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教学录像进行欣赏,然后对学深情地说:“童年是美好的,爱美是人的天性,年轻人都渴望有健美的体型看录像上的学生,他们个个身材苗条、匀称,那么请你积极认真地投入广播操的学习中来。它可以使你苗条而不纤细,丰腴而不臃肿,姑娘英姿疯爽,小伙英俊潇洒。同学们,让我们即将拥有一个健美的休魄,学好每一节,做好每一拍。这样,你就会觉得你就是艺人,你在表演艺术。这样就很自然地创设了一个广播操的氛围,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领会,把每一节、每一拍做得更好。

二、创设情景,寓教于乐

根据教材的编排设计一个一定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强愉快教育。陶行知先生曾强调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众所周知,身体素质练习味而又单调。体育活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在组织素质练习的教学中,比如:30米障碍训练中,要使学生能跑、能跳、能站,我就设计了一段语言情景:一股残匪逃入深山老林中,为了歼灭顽敌,我班组建一支“飞虎队”。游击队之歌音乐伴奏更增加练习效 果。学生个个激情高涨,练习积极有序,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把运动量“吃下去”。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同样的还有“警察抓小偷”、“自卫还击战”等。在这些情境的设计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性别特征。

三、口诀记忆,提高效益

体育教学口诀是依据技术动作的结构和特点,对技术动作要领作精练而又准确的概括,具有简明扼要,形象生动,上口易记的特点。如在学习跃翻时,我把动作要领编成顺口溜:“两脚蹬地声腾空,手臂同时用力摆,好象小兔向前蹦,撑垫两臂伸变曲,低头困身快速”。课前我把口抄在活动小黑板上(配以挂图,效果更佳)放置于课堂。在练习中,让学生逐步体会理解,记忆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再如练习跳远时,动作要领也编成顺口溜:“两臂由摆用脚蹬,屈膝上提空中蹲,两脚同时齐落地,落地轻巧要下蹲”,同样进行练习。

四、激励诱导,客观评价

引进激励机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于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要从他们的基础出发,找出他们的长处和点滴优点,并热情给予鼓励,通过他们的长处和进步,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成功欲望。练习中对于差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比如原地投篮的距离。并不吝啬运用激励性语言。如:“不 要紧张”、“你会成功”、“再加一把油”等进行鼓励。对于评价是学生最敏感最关心的,正反作用表现强烈。教师要以德高、学博、公正、巧妙地进行处理。在投掷垒球教学时,如运用“投得不错,如出手角度在高一点,就会更好”。“再努力些,你就会投得更远”。客观正确的评价是学生依赖老师的基础,也使教育和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体育教学艺术,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对体育教学的更高要求。没有艺术的体育教学属于低层次的苦教、苦学,是事半而功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改革体育教学入手,教师要通过自己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采用丰富内容教材,灵活生动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能在欢快的气氛中,全身心投入学习,进行艺术化教学,学生就能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三自”教学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三自”教学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多个方面对......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美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感知......

    关于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五篇范文)

    关于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摘要: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本人想就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谈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实......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七步曲专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最终五篇)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初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研究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研究 摘 要: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不断的通过各种政策提倡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能力,改变过去死读书的教学模式。在经济快速......

    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节 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程序与实施 (二)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体育教学组织的最基本的形式,它的教学优点是可以根据每......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