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 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区别多音字“强”。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及蕴含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区别多音字“强”。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及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找长征资料及陈赓将军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说到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谁能说说你看过哪些电影、电视或读过哪些文章?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评价)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倔强的小红军)大家齐读课题(老师订正读音“倔强”)。
倔强是什么意思?
(性格)刚强不屈。
这是怎样一个刚强不屈的小红军呢?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
2、学习课文
⑴ 检查生字:
①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荒、忍、惫、牵、翘、鬼、吻、递、嘛、港、邦(抽卡片学生读)
② 出示易读错音的字,学生辨析:
倔:juè
jué(√)
③ 出示多音字,学生辨析并组词:
薄:bó(薄礼)强:qiáng(强大)挨:āi(挨近)
báo(薄嘴唇)
jiàng(倔强)
ái(忍饥挨饿)
④ 出示词卡,学生认读:
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
⑤ 经过认读,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还有哪个字容易出错,你可以提醒大家。(随着学生说,老师板书生字:荒、薄、忍、港)
如:“荒”字,中间是“亡”,不是“云”,不要多写一点;
“薄”字,应注意它的结构是“上下”,不是“左右”;
“忍”字,“刀”左侧一点的方向,是“左点”,不是“右点”;
“港”字,右下是“巳”,不是横折钩、竖弯钩。
⑵ 检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⑶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⑷ 介绍陈赓(先让学生介绍,老师最后补充)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并参加了革命军东征。在长征中任红军干部团团长。
3、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
荒
薄
忍
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2、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课文中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体会出思想。
难点:理解“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倔强的小红军)
一、引入谈话(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
〔播放课件:第一步中国地形图〕同学们,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发生在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点击:第二步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江西等地出发,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他们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西北部的革命根据地。〔点击:第三步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的松潘出现黄色闪动的亮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松潘草地。草地的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那里海拔在3500米,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在沼泽的上面。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了道路,就会陷入深深的泥潭,遭到灭顶之灾。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场面吧!〔点击:第四步红军过草地的画面〕
二、学习《倔强的小红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过渡: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忍饥挨饿掉了队的陈赓看到一个也掉队的小红军。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默读课文。(学生回答后,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红军(指板书中的课题)?
“倔强的小红军”。
⑴ 你是怎么知道的?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 课题中写的;
② 从对话中看出的;
③ 从对课文某一部分的理解中知道的。
(根据学生情况以上的各种回答均可。可以先分说,再汇总;也可以概括说。学生有一点说一点。)
⑵ 学习3~10自然段:(梳理脉络)
① 读一读,找一找,他们的四次对话,然后概括四次对话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说说文章是怎样描写倔强的小红军的,并完成课后练习的第4题。(小红军外貌的描写,对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
板书:
体力很强
要同马赛跑
要等同伴
干粮很多
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两位同学一组练习对话,指名两人一组练习对话,同学点评时,自然导入对说话解释语和神态、动作的理解。)
③ 用曲线画出解释语及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并做批注。例:“命令的口吻”,更体现陈赓对小红军的关心。“倔强地说”更表现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好品质。小组交流体会,然后通过读表现出来。
④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读到最后一句时,老师故意漏掉“终于”一词,把“爬上马背”读成“跃上马背”。)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带领学生展开讨论。(“跃”说明人很有精神,“爬”正说明人很疲惫了。更说明陈赓对小红军的关心爱护。如果不加“终于”行不行?不行。陈赓不是轻易被小红军骗了的,所以用“终于”一词,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小红军很聪明。极其平常的“终于”一词,生动地体现出革命队伍内人人舍己为人,官兵之间互相爱护的高尚情怀。这个词蕴含丰富,确实不能少。)
2、小红军说的假话、摆的姿势、找的借口、装的样子,“终于”说服了陈赓,他骑上马向前走了,可故事并没有结束,指名读11~15自然段,思考:“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⑴ 通过13自然段,理解小红军的干粮袋中,早已没有干粮了;
⑵ 联系全文明白小红军的体力已经不行,路也走不动了,处于极度饥饿和疲惫的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⑶ 小红军不上马、不同行、不接受青稞面,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冻,甚至自己牺牲,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
3、小结
同学们,陈赓一帮再帮,小红军却一推再推,(板书:一帮再帮 一推再推)我们从陈赓同志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热爱阶级兄弟而产生的自责和悔恨中,不仅感到小红军的高贵品质催人泪下,而且感受到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这篇文章中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可以说一说,也可以读一读。
三、作业
1、阅读长征的故事,及有关陈赓的故事。
2、摘抄一些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篇: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提出最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五、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六、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七、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课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3、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
九、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第三篇:《倔强的小红军》读后感
《倔强的小红军》读后感
这篇课文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一个本应该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孩子,却勇敢地走在长征途,一个本应该生活在大人"羽翼"下的孩子,却坚强地选择了保护大人。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和宁可牺牲自己,决不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你小小的身躯虽然留在了草地上,可精神却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我们将是你精神上的传承者。
军马河中心一小四年级:***
第四篇:《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说课稿
东城镇莲塘小学 胡意平
抓住读写主题,提升语用能力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清城区东城镇莲塘小学的胡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抓住读写主题,提升语用能力,上课的教材是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倔强的小红军》;下面我将从以下这几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是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好例文。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以陈庚的感受为切人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围绕三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研读活动,结合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把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
1、内容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本想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出草地,却被小红军说服独自前行。当陈赓同志醒悟后往回找小红军时,却发现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着自己。本文围绕”倔强”一词,运用了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宁愿自己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小红军的光辉形象。
2、学情分析
(1)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为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前要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或老师介绍相关历史背景,为学生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作铺垫。
(2)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特点,是学生写作中的一个难点,本课可以通过多读来让学生积累,学会表达。
三、依照编排意图,说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词语,体会关键词语对表现小红军优秀品质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学习在描写人物对话中,适当加入动作、神态的词语,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依据目标,定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在描写人物对话中,适当加入动作、神态的词语,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描写人物对话中,适当加入动作、神态的词语,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五、依据策略,定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
引导点拨法、朗读指导法、导读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学法方面除了朗读感悟法外还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六、情感互动,说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第一个环节:揭题导入,创设情境
本文讲述的内容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通过多媒体的情景再现,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富有激情的描述,将学生立即带入一个特定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2.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是:(1)读准每一个生字的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地方。
这样做,即起到了正音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提出了疑问,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为下一步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3.第三个环节:自由学习、探究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自助质疑的意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的主要做法是运用自由学习的方式思考不明白的问题,把简单的问题在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在班上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下一步突出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4.第四个环节: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课文理解的重难点,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
第一个问题:想想课文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的小红军?
第二个问题:陈赓发现了什么?他明白了什么? 第三个问题: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陈赓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四个问题:你想对小红军或陈赓说些什么? 为了更好解决以上几个问题,我采用的主要做法是:(1)先把发言权交给学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用于质疑别人的见解,大胆发表自己的主张。
(2)理解词句是理解篇章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应结合问题,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而本篇课文来说,我认为以下词句是学习的重点:
①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②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③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在理解这些词句时,我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以点带面,较好地把握了这篇课文。
(3)古人云,熟读百遍,其意自现。指导学生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反复指导学生诵读重点句段,读中悟情,读中感义。
本环节结合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运用交流、诵读的方法,抓住有关重点词句段,达到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5.第五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为了加强对学生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这一环节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概括本篇课文内容且谈出本科的收获或质疑,这样不但加紧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
二是鼓励学生善于积累写作的语言,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是本文用语精辟、构思巧妙是一篇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文章,所以我带领学生一起深入分析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写作
课本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课堂也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课下求知的自觉性和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我给学生留了适量的作业,作业是这样布置的
①把小红军的故事讲给家人听。②推荐阅读《英雄小故事》。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从社会实践中拓展语文的学习资源。所以这个作业密切加强了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巩固有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同时培养了学生课下求知的能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说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充分体现到陈赓和小红军的高尚品质,充分读出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在读、思、划、议、想 5 的阅读实践中习得语言;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七、课后说反思
当然,本堂课也存在着的不足,尚须改进。
1.在指导朗读上,速度过快,缺少一个让学生体验的过程。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感受的时间,做到有目标地读,有体验地读,有价值地读。
2.在学法指导上还做得不够到位,在让学生找到表示小红军的言行的句子时,可适当让学生在一旁做一做批注,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思考能,也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会。
我的课就说到这里,不当之处,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倔强的小红军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反思
碧云
蔡翠荣
倔强的小红军》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学习小红军的高尚品质,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是如何进行这一课教学的:
一、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的本真回归,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思想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营造互动氛围,引导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重要特征,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书学习,以及学生质疑问难时的互帮互助等,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动,在思考中相互接纳,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者转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通过学生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体悟,满足了“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碧云 蔡翠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1.课件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7.学生汇报。引导抓住关键词:疲惫。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疲惫?“荒无人烟”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饥挨饿”?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1.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课件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1)什么叫“满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2)他盯着陈赓,可能心里会怎么想?(他年纪那么“大”,身体又那么虚弱,我更年轻,一定可以挨过去的。)(3)他为什么笑?(4)为什么要做一个比赛的姿势?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5.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要读出无奈的语气来让学生体会。)问:既然要等同伴,那意味着什么?
6.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青稞面的?指名读第10节。指导:小红军会怎么想?所以他是怎么做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1.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课件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5.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帮助
陈赓—————————
小红军
宁愿自己挨饿受苦,拒绝
也不愿拖累别人 《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碧云 蔡翠荣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三、说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
四、说教学理念
本教学设计力求简单、扎实、高效,通过科学的预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反复的吟咏、感悟,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体会所蕴含的情感;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加深了理解,获得情感的熏陶;以学生为主体,读书,讨论,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说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1.课件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7.学生汇报。引导抓住关键词:疲惫。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疲惫?“荒无人烟”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饥挨饿”?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1.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课件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1)什么叫“满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2)他盯着陈赓,可能心里会怎么想?(他年纪那么“大”,身体又那么虚弱,我更年轻,一定可以挨过去的。)(3)他为什么笑?(4)为什么要做一个比赛的姿势?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5.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要读出无奈的语气来让学生体会。)问:既然要等同伴,那意味着什么?
6.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青稞面的?指名读第10节。指导:小红军会怎么想?所以他是怎么做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1.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课件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5.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七、说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帮助
陈赓—————————
小红军
宁愿自己挨饿受苦,拒绝
也不愿拖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