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一直都是弱项,对学生的古诗词文学素养的形成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古 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代表着我国古典文学文化的精华。学生无法掌握良好的古诗词知识和素养,对我国文化是一个 不小的损失。围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有效性的研究,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文字生动简约,意境清新悠远,韵律优美和谐,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古诗词只是沧海之一粟,文学海洋之一滴,却饱含民族文化的底蕴,哺育了一代代优秀才子。古诗文教学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界定古诗词的阅读要求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的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反复实践探索,总结出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些常规路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之美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欣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到优美的词句,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过去肢解诗词的整体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的模式,要利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①在教学一些诗词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诗词内容和风格的优美歌曲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月满西楼》曲调悠扬,歌声细腻温柔,其是以李清照的《一剪梅》为歌词改编的民俗歌曲。还有《劳劳亭》《游子吟》等原词歌曲,这些都曾被直接选入小学音乐教材。在教学这些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跨学科地学习,消除学生对诗词学习千篇一律的厌倦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由直觉到联想,扩充诗的意境。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感知诗的内容,勾勒出一幅幅完美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十五夜望月》时,先和学生一起梳理了相关的字词,让学生大概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由于有了整体感知的内容做基础,学生很快就能发挥合理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画面: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下了霜一样,鸦鹊停止了鸣叫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中也对学习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意境教学的渗透,提升初中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我国古诗词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典故、文学理念、文学修养、历史背景,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性格特点等内容。如果单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这个工作量过于庞大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执教人员可以考虑以塑造意境、分析情境的方式,再现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让学生直接面对这种意境和情境,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提升。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这个故事很简单,也很生动,蕴含了真挚的情感,对初中生来说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可以为大家模拟这个场景,让大家体会这一赠别诗中大诗人李白的细腻情感,感受那种质朴的情怀。还可以从中延伸出友情的可贵,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的友情之道,对比分析古今友情文化的差异。简单的一首诗,蕴含的道理、话题和文化背景非常丰富,学生若能深刻了解这首诗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对于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水平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情境演绎教学,真人仿古感悟其中的文化情怀
初中生本身的语文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并不算高,对古诗词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也十分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通过文字性的介绍来深刻的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内涵是非常困难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以情境演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通过现场演绎来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了解其思想感情。比如,孟浩然的古诗《过故人庄》,这个故事在情节上也比较简单。语文老师不妨以此诗中的内容为剧本,找几位学生进行现场演绎,两个故人,或者创意性的加入一两个仆从之类的,共同演绎故人见面,彼此热烈庆贺的场景。这个场景很简单,演绎起来并不难,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负责不同角色的学生私下去查课本、找资料,了解诗词之中的文化典故和文化背景。比如,重阳日、就菊花、话桑麻等所代表的意义。通过这种生动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进学生对诗词文化内涵的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古代友人之间的热情招待的场景,感受古代的待客情怀。
四、诗是经典语言,好的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古典诗词的意境美。①把握关键字,感悟诗歌意境例如: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直”一“圆”,看似平平,细想起来却“除却巫山不是云”,再无字可换。寥寥几笔,竟展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给人及其浓重的印象。真是意境深邃,妙不可言!②抓住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感悟诗的意境意象即出现在诗词中的主观情感的物象。意象在诗歌作品中往往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多个个体的联接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欣赏古诗词首先应抓住意象也就是物象,品味其中所寄托的情感,然后理解体会诗的意境。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却并列凸显了九种事物,而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九种事物巧妙自然和谐地纳入到一个画面中,动静结合,明暗交错,背景与主体相互映衬。“小桥流水人家”的明丽和谐反衬了“断肠人”的沦落凄苦,效果非同寻常,学生只要进入了诗词的意境,便自然体会到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要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诗词教学的课堂中来,共同发现,共同探索,共同分享。让学生在品味诗情、感悟诗意中自然融合古诗词的智慧、风骨和操守。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华,内涵博大精深。古典诗词的完美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到一个个纯真的心田,让我们的孩子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快乐成长。
第二篇: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文昌市第一小学 吴小莉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含蓄凝练的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中华民族营养丰富的精神滋补品。《语文课程标准》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既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学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对此,我们应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多更好地去探索、去研究。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教师,还是没有脱离“释题目——解难字——译全文——说情感——齐背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单
一、机械的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平淡无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培养。面对这一现状,再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故事激趣法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不少很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也可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生活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先讲唐代泾县农民汪伦,想请诗人李白来作客又怕李白不来,就写信给李白,“骗”他说,这里有“十里桃花”(其实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还有“万家酒店”(其实是一位姓万的开的独此一家的酒店)。李白后来不但没有责怪汪伦,相反他十分珍惜这份情谊。故事讲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已注入孩子们的心扉。
二、表演抒情法
在教古诗《鹅》,我在学生看完白鹅浮水的多媒体课件后,引导:“我们边读边做动作,想象白鹅在绿水上愉快戏耍的那种可爱的样子,好吗?”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放起欢快的音乐。随着乐曲声,师生一起边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边伸出弯曲的右臂,再将右手高高地抬起,做出鹅朝天点头高歌的样子,然后将手平放两侧做“浮”的动作,读出“白毛浮绿水”,最后读到“红掌拨清波”时,将两手下垂在身后做“拨”的动作。自由练读时,学生更是踊跃参与,好像一只只小白鹅在水面上嬉戏玩耍。交流中,学生有的说:“读着读着,自己仿佛也是一只小白鹅在水里欢快地游。”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听到了它们的叫声。”……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氛围里,学生越读越爱读,他们不仅在自主性的体验中感悟了语言,而且创造出迷人的意境,把阅读活动不断推向高潮。
三、绘画悟情法
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好的一首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悟其意,绘其景。在教《锄禾》时,教师可一边让学生诵古诗,一边配上“一个太阳、一片禾苗、一个老农手拿一把锄头在锄禾”的画面,并适时加上几滴豆大的汗珠,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像插上了翅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古诗的兴趣。又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四、名句导入法
古诗词中有许多千古绝唱的名句佳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们是古诗词的精华。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等等。这样的名句佳句举不胜举。这些名句佳句学生在课前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耳闻,而用这些学生曾经接触过的,甚至是学生熟悉的诗句来导入对整篇诗文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很高。
总之,教无定法。这些只是我在教学中获得的一点个人感受。对于怎样教学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一定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
第三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浓等。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而且还在于熟悉。”可以说,学习古诗词,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方能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
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要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底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积累下的古诗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所以古诗词记诵一定要抛开功利性的目的,而要长久记忆,深入内心。这就需要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在教学古诗词时,首先应该清楚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要想记准、记牢、记久古诗词,必须不断“温故”,“学而时习之”。古诗词的记诵,理解应贯穿在一段时间,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期,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诵读,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样,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
(三)反对死记硬背,加强理解、阅读和积累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则记忆内容更准确,记忆时间更长。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就盲目背诵,一方面机械记忆,不易记;另方面学生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另外,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见得多应该
是重要原因。因此,除课文外,教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
(四)详细书写作者简介,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古代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时,不应介绍只是空洞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更应关注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经历和创作风格等。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更深层次地走近作者,不只见古诗词的“骨头”,更要见其“血肉”。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要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把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融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最终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尽管可以采用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可作名词,意为“长度”,例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其中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也许,这样梳理归纳以后,学生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教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比如,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编成几句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巧记。
此外,学会鉴赏古诗词,古诗词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提供了绝佳的教育素材。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总之,古诗词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执教者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古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第四篇: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最终版]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学语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智育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古诗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笔者拟就自身对诗歌教学的思考,简要谈谈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开始:重视切入
与其他体裁的课文比较,古典诗词更简练、含蓄、深刻,学生学起来颇有难度,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很容易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产生枯燥感,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阅读跟主体所处环境、主体情绪密切相关。时代相隔的久远,生活环境的迥异,使如今的中学生容易对古典诗词产生隔膜。因此,教师通过情境营造氛围,重视切入,让中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亲切感”,是古典诗词学习的理想开始。
二、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朱光潜说:“诗本是趣味性情中事,谈到究竟,只能凭灵心妙悟,别人和我不同意时,我只能说是趣味的不同,很难以口舌争。”即使是相同的诗词,不同的读者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认识和体验。在上课时,文本与学生的互动是通过教师这个“中介”来引导的,假如教师引导稍有疏忽,便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古典诗词,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悟,通过学生的自悟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1.领悟古典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以直接的形式体现在诗词中,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形态。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景象和谐统一的表现:画内,是诗人所闻所见;画外,是诗人所感所发。教师要鼓励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来领悟诗词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2.领悟古典诗词的主题
古典诗词所表现出的主题,有的比较明显,一读便可知晓;有的比较含蓄,需经过一番探究才能体会到它的言外之意。教师就得进一步要求学生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和生平际遇来理解,即把对作者写作背景材料的了解和对作品的具体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陆游的《临安春雨出霁》,学生开始读的时候很容易就理解到此诗为表达隐居生活百无聊赖之意,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弄懂“小楼一夜听春雨”入手,深刻理
解诗意:作者实是国事家愁在心头,不能入睡,故“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来感慨自己有抱负却不能建功,只能写书、品茶的心理。
3.领悟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
众所周知,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方法、典故运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而表现手法,又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直抒胸臆、比兴、情景交融等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表达技巧,掌握了诗词的表达技巧,诗词的学习可谓事半功倍。如通过渲染景物烘托情感: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者没有直接描述琵琶女的琴声如何动听和引人入胜,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即通过所见的景象加以烘托。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使中国古典诗词更加含蓄隽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表达技巧,进而自悟古典诗词的意境。
4.领悟古典诗词的语言艺术
古典诗词出现如此多的佳作名句,且能流传千古而不衰,与其语言艺术有直接关系。古典诗词的语言艺术特点是外形凝练性、内涵色彩性、整体音乐性。元稹的《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一个“惊”字写出了当时震惊之“情”,“坐起”写出了震惊之“状”,摹写陡然一惊的神态十分传神,这是凝练。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在内涵色彩方面最具特色。至于音乐性,与古典诗词本身的特点有关,从乐府、《诗经》、唐诗宋词以来,诗词都可配乐演唱,虽后来诗词与音乐相分离,但仍保留了鲜明的节奏感和铿锵的音调,以音乐美打动人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上述“自悟”,鼓励学生对诗词内容有自己的见解与诠释,其学习过程的主体性便可体现出来。
三、课后:注重开展活动
古典诗词教学要注重想象和现实结合,若在课堂外针对古典诗词学习举办活动,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进行书法抄写活动,指导学生以书法形式对学过的古典诗词进行抄写。学生通过工整地书写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不仅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他们对汉字的艺术体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备了浓厚的文化艺术色彩。若每学期都组织一两次古典诗词书法抄写比赛,定能激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举办多种方式的赛诗会,赛诗会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古典诗词。还有击鼓传花、诗词名句接龙、诗词朗诵比赛„„师生共同参与,大家共同将古典诗词比赛活动引向了高潮,使古典诗词学习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常规教学之外,尽可能地运用富含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把古典诗词教学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使得古典诗词文化融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个体审美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如何有效教学古诗词专题
如何有效教学古诗词 玉州区仁厚镇初级中学 黎庆南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有效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朵奇葩,短短的篇幅,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诗人情感的浓缩。每一首诗词,都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别具性格的诗人,在诗词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朝代的缩影,古诗词可谓一笔无法估量的文学财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效的进行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我们前人留下的财富。
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朗读诗词,品味蕴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丰富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句中,只有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味诗词中的情感。《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诵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古诗词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朗读的环节,让学生“高声朗诵,低声漫吟,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以畅其气,以玩其味。”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情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如身临其境,引起他们与诗人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朗读教学也有几种方法: ①节奏朗读古诗词音韵优美、富有节奏、琅琅上口。古诗词按表音节奏划分的多,按表意节奏划分的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 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 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先教会学生按节奏划分诗词,再指导学生有节奏朗读。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②感情朗读
在节奏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感情朗读,就是体会感情、读出感情,陶行知先生称之为 “美读”。
有感情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还有助于领悟诗词
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和韵味。如《渔家傲》,要读出壮志难酬、苍凉悲怆; 《望天门山》
要读出豪迈奔放、想象瑰丽; 《过零丁洋》要读出气壮山河、慷慨悲壮;情诗《无题》要读出委婉 含蓄、缠绵绯恻;
《归园田居》则要读出陶渊明的与世无争、清新自然。③情境朗读
古诗词里描写的情境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远,能创造性地再现诗词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对古诗词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 “看图
朗诵”等方法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中,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更能激发学生 的情感。即使条件再落后,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优美语言的描述,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中,在头脑
中想像诗词中的景,进行情境阅读。
二、了解背景,感悟诗词
诗人所写的诗词,都是在特定的朝代、特定的背景下写成的,每一首诗词都是特定时期诗人
思想感情的反映,它既离不开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更离不开诗词写作时的具体社会
背景。只有了解诗词的背景,才能更好地感悟诗词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一
定先介绍诗词的创作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经历。以杜牧《泊秦淮》为例,在教学时,可先向学生介
绍唐朝当时的状况:已呈衰落现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
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接着介绍作者杜牧:一个具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
到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情形后,感到非常悲愤,因此写下了 《泊秦淮》,质问那些达官贵人,怎么
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又如分析诗人陶渊明,可以介绍他坎坷一生和归隐田园的原因,了解诗歌
和诗人的背景,学生对于诗歌中一些现实生活里没有的东西,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比较阅读,提高能力 比较阅读是指
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 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 读。在阅读过
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 阔眼界,活跃 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
高鉴赏力。古诗词重在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赏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也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提高学 生的鉴赏力。
可以是同一诗人诗词的比较,如杜甫的 《春望》 与
《春夜喜雨》
放在一起比较阅读;
还可按其类别比较阅读,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是送别
诗,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对两首诗中的名句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和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 ”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高适《别董大》的 “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
龄《芙蓉楼送辛渐》的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比较,品鉴出诗人的诗风情怀和 诗句的意境情感。比较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能力,活跃学生 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强化积累,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
累、感悟和运用。教科书中的诗词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词,我采用多种手段,激
励学生,如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摘抄报纸,广告媒体中的古诗词;在教室里粘贴美诗好词;引导
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诗词书籍; 利用电脑积累诗词等,并不时举行一些针对性的诗词比赛,或背诵,或书写,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进行归类。
如:描写春的古诗词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村,谁家新燕啄春泥。韦应
物的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描写友情送别的诗句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归类之
后,记忆古诗就易如反掌了。语文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诗词的作用,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如:有学生不珍惜时间时,我对他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月到中秋,我又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学生也喜欢上了运用诗
词。春游时,登上高山,学生欢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们也喜
欢用诗句勉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生们更是把诗词引入了作文中,使得 作文锦上添花。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深深感受到:古诗词是人类文化艺术长廊中的明灯,教师教育学生学
好古诗词,对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不断加大研究古诗词的力度,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让古诗词的课堂绽放光彩。